close

台灣偶像劇伴我成長

2014-4-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42|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琬璐/陝西理工學院學生)

作為一個90後來說,台灣偶像劇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還記得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那部偶像劇叫做《流星花園》,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偶像劇,自2001年開播後,立刻產生了巨大轟動,創下了最高平均收視的成績。

那時候,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嘴裡喊得最多的就是「道明寺」和「杉菜」,我們會被劇情的跌宕起伏所影響,彷彿置身其中一樣,總是希望生活中的自己能遇到一個「道明寺」該多好。那時起,台灣偶像劇正式在大陸扎根,而其不同於大陸劇的新鮮之感也不知不覺的在我們心裡扎了根。

2005年,由明道、陳喬恩主演的《王子變青蛙》再一次華麗的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創新高的收視率掀起了台灣偶像劇的第二個高峰。雖然其劇情有抄襲韓劇之嫌,但表演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王子變青蛙》明顯走的是很老套的灰姑娘遇上富家公子,然後相愛的韓劇路線,劇本中也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特色,但是,它卻牢牢的抓著我們的眼球,保持了近一年台灣地區收視率第一。

從那以後,許多的偶像劇接踵而來,《薰衣草》、《微笑Pasta》、《愛殺17》、《海豚灣戀人》、《命中註定我愛你》……無一不展示著台灣偶像劇不同於大陸劇的獨特魅力。

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由幼稚走向成熟,在象牙塔中看了一部又一部的偶像劇,使之成為了我們心中浪漫、完美、「王子公主式」的代名詞。就是這樣,形象鮮明的角色演繹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部部的偶像劇從小時候起就在我們心裡埋下種子,讓我們不禁去想像,與我們隔海相望的台灣究竟是什麼樣的?他們的生活是否真如偶像劇裡那樣?


不知不覺融入台灣

2014-4-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雪妮/淡江大學‧陸生)

去年九月,飛機還未降落,我便將腦袋湊在小窗口上向下望個不停,看著一個又一個密密麻麻的小點,不斷幻想下方是何方景象。飛機終於著陸,那一刻我有些恍惚。回想暑假為了來台就讀辦理手續花費的幾十天。飛機居然才飛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明明這麼近,為何感覺那麼遠?台灣,我來了!

台灣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乾淨。走在街道上,幾乎看不到什麼紙屑菸頭。一開始除了讚歎街道的一塵不染之外還沒覺得哪裡不對勁,直到有一天,我在路上吃完一個蘋果後才發現街上居然連一個垃圾桶都沒有!

一個熱騰騰的肉包

我捏著果核走遍了這一區,都沒發現一個垃圾桶的存在!最後只能用紙巾將果核包起來,帶回家去丟。我把這事說給台灣同學聽,他們說,你可以拿到便利店去丟呀。台灣施行垃圾不落地的政策。

我心想,這個政策可以讓街道整潔乾淨是很不錯,但是總有些彆扭。如果適當地在每個街區定點設立一個垃圾桶會不會更方便呢?也許會有許多人和我一樣臉皮薄,沒有消費就不好意思去便利店丟垃圾。

抵台第一天晚上我就遇到了一點點小麻煩。我在宿舍樓下買的網線是壞的。不巧的是,網線的包裝袋被我手快地扔到地下層的垃圾區了。為了能上網和父母視頻,我還是硬著頭皮去樓下換網線。

出乎我意料,店員一聽完我的述說,二話沒說就給我換了網線,還一個勁的向我道歉。我原先擔心的「沒有包裝袋不給換」、「怎麼證明你是在我們家買的網線」這種對話完全沒有發生。

宿舍樓對面有一家麵包房。我每次去買麵包,老闆都會問我在台灣過得還習不習慣。一天我買完麵包,老闆忽然叫住了我,拿出了一個熱騰騰的肉包,說是她自己做的,請我嘗嘗。說我一個人在外面挺不容易的,要我好好照顧自己。那時候想家正想得厲害,聽到老闆這樣說,心裡一陣感動,肉包都放涼了還捨不得吃。

玩的能力增長更多

一開始,很不習慣買完東西,店家對我說謝謝。尤其是一些阿公阿嬤,年齡比我長許多,卻對著我鞠躬說謝謝。我每次都紅著臉,侷促不安地回著:「不謝不謝……」

一次我在7-11跟店員說「不用謝」時被台灣同學看到,他笑了好久。我把我的尷尬說給他聽,他說,店家謝謝你是因為你選擇跟他消費,而你也可以回答他們謝謝,因為他們服務了你。

系上的同學們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特別會「玩」,而且對「玩」還特別的認真。還記得剛開學不久,大陸同學問我最近過得如何。我答曰:「忙壞了!」他們大驚,均問道:「台灣學業這麼繁重啊?」我忍俊不禁,回答道:「忙著玩呢,夜烤、一日遊、各種party……總之一大堆活動在行程上等著參加。」

學長姐們可以為了兩天三夜的新生宿營而連續準備兩個月,常常夜裡一兩點才從宿營場地返回淡水。白天頂著黑眼圈繼續想著辦法,思考著如何讓宿營更加有趣好玩。

五花八門的party也是大家一起齊心協力探討組織的,大家一起彩排一起篩選當天的活動遊戲。讓我覺得,既然要玩,就要好好玩。努力讓參與「玩」的所有人都開心!來台的半年,說實話,比起學習能力,我「玩」的能力增長更多。

不僅僅只有小清新

來台灣,被老師同學問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來台灣念書?就我個人而言有兩個因素:其一是想避開大陸高校報考的競爭壓力、其二是想來感受台灣。

台灣對於大陸而言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我們可以聽到、看到台灣發生的大事小事,可是卻感受不到。就像是一個蒙著面紗的姑娘,美麗又神祕,讓我忍不住想接近。而第二個問題就是:來台灣後覺得符合你的預期嗎?

我最初對台灣的印象來源於小學的語文課本,在寶島台灣,有一座美麗的阿里山,山上有原住民少男少女,他們在日月潭挑水喝。然後前幾年紅火的青春偶像劇、一些散文書籍,又讓我對台灣有新的定義:小清新、文藝。

台灣是一個孕育文學的土壤。她是 散漫的,隨性的。就像是天上飄著的雲,無所謂去哪裡,隨著風走就好。

來到台灣以後,我才知道,原來在台灣人看來,阿里山、日月潭並不是台灣最顯著的代表。原來不僅僅只有小清新文學,還有會吵架、劍拔弩張的聽證會。原來並不全是偶像劇裡面霓虹燈閃爍的台北東區街頭,還有一條條老街,暖著橘色的柔光,瀰漫著陣陣飯香……

逐漸習慣台式生活

台灣就活生生地呈現在我眼前,而我早已不知不覺置身其中。

我現在已經漸漸地習慣了看豎排的書、繁體的字,習慣身邊朋友的台式口音。

走在淡水的街頭,可以為外地遊客指路,也可以隻身一人坐著捷運,到達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以後也許我們會在某一個街頭或者某一節捷運偶遇。雖然我們不知道彼此,但容我先和你打聲招呼。

你好,台灣。


《自由行看台灣微網誌》台灣演唱會 太狂熱

2014-4-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19|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花了1700元台幣聽五月天的春浪音樂會,感覺到什麼叫做集體主義狂熱,或者說情緒的傳染。離阿信只有兩三米,身邊的人都在拚命地往歌聲裡投入情緒,大叫、跳動、唱歌、還有擦眼淚。對於聽眾來說,每一句歌詞都似乎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然後在集體的眼淚中,流自己的眼淚。這種台灣演唱會式的狂熱,在大陸不常看到。(來自廣州)


陸人: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

2014-4-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4|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張雁雯/台北報導

群眾11日晚間以「路過」為號召包圍台北市中正一分局,並對該警局噴漆、撒冥紙、大聲謾罵,要求分局長方仰寧「下台」。對此多名學生代表表示,對群眾當日的作為相當不滿。有學生稱,「我的大陸朋友說,不到台灣不知道,原來文革還在搞」。

世新大學廣電系四年級的張亞力同學13日表示,他其實相當感謝3月18日發起學運的學生,他們引起社會大眾對政治議題的關注,讓台灣人能主動去了解何謂「服貿」。然而,人民表達訴求的權力,與破壞法治不能相互掛勾。

他指出,如果群眾認為警察不具執法正當性,就想代替警察行使公權力。台灣2300萬人口,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標準行事,社會將成為多頭馬車、天下大亂。

張亞力說,群眾包圍警察局,在分局外撒冥紙、噴漆、貼紙條的行為,連他的大陸朋友都傻眼,說不到台灣,不知道現在還在文革。他也認為,群眾的作為不叫「路過」,根本是「暴民」。

嶺東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一年級的張維峰同學也表示,學運過程中,警察行使公權力一再被群眾稱作是「國家暴力」。他認為,如果警察依法行政、驅離群眾就是國家暴力,那往後警察將難以繼續執法。

另一位華梵大學的楊同學也接著說,許多群眾受到一時情緒感染,被號召到警局周圍,人群喊什麼自己就跟著喊什麼,根本不具獨立思考的空間。她表示,自己並不反對學運「反黑箱」《服貿協議》的訴求,但是看到群眾的後續作為,真的讓人覺得很痛心。

台灣犯罪被害人人權服務協會、警察被害人權委員會1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支持警察尊嚴執法,以上幾位學生出席該記者會。


《自由行看台灣微網誌》騎機車 感受青春

2014-4-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61| 評論數: 0

@Dreamerstyle:今天,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讚。感覺自己真的很勇敢,今天一路騎機車到太魯閣然後去清水斷崖,雖然也會害怕,但是還是想自己去嘗試。一路的風景美得讓人陶醉……在大山的懷抱之下狂奔,那些充實感是坐在車子裡的人們體會不到的,在台灣的生活讓我驕傲,我的青春我做主。


撥開紗簾看台灣

2014-4-1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74| 評論數: 0 |原作者: (莫曉怡/蘭州大學)

來台灣之前,只能從電視中瞭解台灣,與大陸一個海峽之隔的地方,生活的是跟我們一樣講中文,寫漢字的同胞。電視中,我們能看到的東西都是片面的。

印象中,台灣很美麗,著名的景點就不說了,白沙灣、平溪這些地方也各有各的特色,說文藝點,就是很有味道。但是,在我眼裡,台灣的美在它將綠化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中。校園無論大小,都是樹多花多草多,小有小的精美,大有大的特色。

台灣以自然景色出名,每年都會有很多大陸人慕名而來,有來純旅遊的,有來購物的,也有來拍婚紗照的。台灣景色的確很漂亮,但是景點真心好小啊,對於看過大漠黃沙的人而言,這些景點過於袖珍。也許這就是台灣的美,台灣美在她的精緻,美在她的精心。

來之前,很多來過的人都告訴我,台灣很乾淨。是的,台灣真的很乾淨,馬路上、夜市中,幾乎都沒有人亂扔垃圾,即使垃圾桶少得可憐。而且,台灣人垃圾分類的意識很強,學校裡都會要求學生進行垃圾分類,收垃圾時,也是分類回收的,這讓大家對垃圾分類這件事做到了習以為常,這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喜歡台灣人對生活的用心。

一直以為台灣應該是跟香港、上海那些城市一樣的快節奏的地方,但是,在宜蘭,我覺得人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生活很閒適。台灣人很關心自己的生活,他們追求的是生活的舒適。店家都有各自的營業時間,有他們的休息時間,沒有那麼忙碌,他們能有更多時間去關注自己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的東西,更懂得生活。

台灣很早就實現了全民教育,所以學習對於台灣人而言是習以為常的,雖然也有很多和大陸一樣不愛學習的同學,但是,這邊的課堂中也時常能看到超齡的大學生在教室中上課,而大陸還缺少這樣的機制。

我在台灣發現大學生打工現象很普遍,而在大陸卻不是如此。其實,打工是能鍛鍊人很多的。打工的過程中能學到的東西是課堂上不會教給你的。當大陸的學生還在象牙塔中的時候,台灣的學生已經開始在嘗試踏入社會了。

台灣很注重人文,雖然面積不大,但博物館卻不少,即使規模較小,但是不同博物館都有它的特色。不同地方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特展吸引著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

當然,台灣也有她的缺點。人們的閒適往往會引起效率的低下。不同的媒體播報著不同的新聞,混淆著人們的視聽。台灣人看大陸常常像蒙著紗一樣,看不清楚。不過,台灣讓我們專注於她美的那一面。


我的台灣阿嬤

2014-4-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9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蓓/新北市‧陸配)

小時候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弄堂裡的小孩都要比我大上一輪,同齡人一個也沒有,最好的玩伴是繼虹,她每個假期都來我們弄堂裡她祖父家,一到總是從三樓窗口探出頭喊我,如果哪個周末她來晚了,我就要一次次地到她祖父家問:「公公,公公,繼虹啥時來呀?」記憶裡她的公公永遠是在廚房做飯,永遠是乾淨斯文的模樣,他總是慢條斯理地回道:「就快來了,就快來了,來了就叫你。」

盼來了繼虹,開心地玩了一天,傍晚時她卻要回自己的家了,上海冬日的黃昏時常是陰沉而漫長的,長得令孩子感到好像永遠也過不去,隔了歲月的餘韻,彷彿看到年幼時的自己,一遍遍地到樓下去看堂妹有沒有從外婆家回來,樓上樓下一次次地跑著,整棟石庫門安靜的出奇,從小就很羨慕那些一到假期,有祖父家或外婆家可以去的小朋友,我卻始終沒有這樣的機會。

我的祖母是蘇州籍上海人,我還來不及出生,她老人家就已不在了,按蘇州習慣我要稱她為「好婆」。上海是個移民城市,同學間對祖母的稱呼各式各樣,本地人叫「恩奶」,寧波人叫「阿娘」,湖州人叫「娘姆」。在眾多的對祖母的稱呼中,我始終覺得「好婆」是天下最好聽的稱呼。當我和我的先生相識之後,知道他有位長壽的阿嬤時,很開心,他的阿嬤也就是我的阿嬤,雖然我沒有喚她一聲好婆,但有這麼一位從天上掉下來的阿嬤,似乎也可彌補一些我幼時對好婆嚮往的遺憾。

我先生經常說阿嬤做的包子最好吃,那是當然的了,上學之前幼年的大部分時光他是由阿嬤在照顧,一老一小在雲林虎尾的老家,阿嬤和麵剁肉做包子,孫子在灶下煽火添柴,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阿嬤稱讚乖孫幫忙做事,孫子的心思卻都在那香噴噴的蒸籠裡,顧不上被柴火燻紅了的眼睛,只是一遍遍地問「好了嗎?好了嗎?」阿嬤當然說「就好了!就好了!」在祖孫的一問一答中,包子很快出籠了,那時候阿嬤一定是先挑個最大最白的放在愛孫的手裡,他當然是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這樣的美味世間哪裡還會覓得到呢?

嫁到台灣次日,就趕去三峽拜見阿嬤她老人家,出生於1917年的阿嬤那時已是93高齡。近代史的悲愴,國人的苦難無言細數,昨日之河不由人不感歎,沒有人可以躲避歷史的洪流,在滾滾滔天的歷史巨浪前,命運的無奈與悲哀,越發突顯個人的渺小,還好阿嬤有著堅韌的生命力,歷經日據時代,兩蔣時代和後來的政黨輪替,長壽即智慧,長壽即勝利。

阿嬤雖然會講國語,不過經常講著講著就變成閩南話了,我稀哩糊嚕地聽著,我先生或是和阿嬤同住的三嬸有時為我們翻譯,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聊天方式。阿嬤說「我有一個弟弟1940年代到上海做生意,他說外灘的高樓大廈就像外國一樣,弟弟還討了個上海老婆回來,那個上海人哦講話快得很,哇啦哇啦的,你是不是也這樣啊?」阿嬤80多歲時去上海旅行過一次,看來阿嬤和上海也是有些淵源的。

阿嬤茹素多年,我想吃長素的人有時不免會口中乏味,或許偶爾也想品嘗點新鮮的,所以有時我就做點上海風味的素菜送去,讓老人家換換口味,像上海的素鴨,切絲後在油裡稍微翻炒兩下,加點糖和醬油已然鮮美無比。我做的蘇州烤麩和台灣的很不同,大塊的烤麩用手撕成小塊,和香菇黑木耳同炒,口感結實,相當的好吃。一次做了清炒鈕扣菇,一打開阿嬤就用手拿著放到在嘴裡吃了起來,一旁的三姑媽見狀驚訝地說「阿嬤很給你面子哦,她平時不吃香菇的。」

我先生說阿嬤很有智慧,我覺得阿嬤很風趣,我沒來台灣前,阿嬤看到我照片就說「屁股大大,會生小孩。」後來有一次我說起我先生近來講話總是噴口水,知道她老人家怎麼說嗎?她說:「那是你太漂亮了,他看你看得直流口水。」老太太有趣吧?多可愛!

雖然我和阿嬤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她的開朗樂觀帶給人很多的快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很慶幸有這樣一位台灣阿嬤,讓我也可以擁有一段跨越海峽的祖孫情。


軟硬兼施的兩岸盛世

2014-4-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1| 評論數: 0 |原作者: (逸文/天津)

我從未去過台灣,對台灣最初的印象來自於80年代台灣開放探親後,某天家裡突然冒出來的台灣親戚,他們打扮時髦,出手闊綽,充滿自信的臉龐和舉止,使剛剛改革開放的我們充滿了對台灣的美好想像:「富裕自由,文明時尚」。

工作以後,接觸到的台灣人越來越多,也許是因為運氣好,我所接觸到的台灣人,無論是工作中的合作夥伴還是生活中的朋友,個人文明程度都較高,基本都是溫良謙恭讓,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對台灣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在和台灣朋友們的交往中,首先感受到的是台灣朋友們的個人素養。他們大都溫文爾雅,絕少讓你感覺到咄咄逼人,即使在商業談判中也不會把自己的條件強加於人,而是以溫和的方式通過協商達到一致,即使最後不能達成協議,通常也會委婉的拒絕,絕少給人以難堪,這讓人感到很舒服,在日常生活中,那更是「謝謝、請、對不起」掛在嘴邊,使平常的交往也變得充滿溫情。

在我們交往的過程中,台灣朋友們很少信口開河,答應了的事情一般會盡力做到,並且不會輕易反悔。記得有一位姓張的朋友,在大陸一家台資公司任財務總監,我們由於工作的原因結識,但並不是特別熟悉,一次在聊天中我偶然談起喜歡收藏各地郵票,但可惜還沒有收藏到台灣的郵票,問他可否幫我留意一下,答曰一定。

說完後沒多久這位朋友就離職回台灣了,我也慢慢忘記了這件事,某一天突然收到這位朋友的包裹,打開一看,裡面赫然是一整套當年台灣郵票,致電過去感謝,答曰:「答應之事,當辦則辦,不必掛齒」。這件事雖不大,但足以見誠信在台灣社會的積澱,給我以很深的啟迪。

現代社會,能否容忍不同意見是衡量一個社會及民眾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在這一點上,我的台灣朋友們做得都比較好。他們無論是在談判中,或是在閒聊時,對於對方的不同意見都能給予充分的尊重,尤其是談到兩岸關係,我們之間往往會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如何堅持自己的觀點,卻從沒妨礙到我們之間的友好關係,沒有了那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狹隘,多了一種求同存異的默契。

由於交往圈子的相對狹隘,我對台灣及台灣人的感受未必能勾勒出全貌,但從點滴便可知整體亦不會差很多。通過與台灣朋友們的交流,我感覺到中華民族中的「仁義禮智信」等優秀文化在台灣得到了傳承和發揚,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了民主、文明的現代社會,這一點應該值得我們深思。

我覺得,台灣的民主、法治、文化等軟實力,加上大陸的市場、經濟規模、資金與技術等硬實力,在此基礎上只要兩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就能不斷完善自己,從而「軟硬兼施」,那麼互利共贏就是必然結果,兩岸共襄盛世的大幕也將徐徐拉開。


夜遊台北故宮

2014-4-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8| 評論數: 0

@阿景還是要去冰島:早就聽說台北的故宮藏有很多珍貴文物,是大陸遊客不得不去參觀的地方,交換生期間五次到台北都屢屢錯過,終於在離開台灣前去了一次,真是一飽眼福!院內收藏有自北平故宮、瀋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台灣的二十餘萬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可惜不能一一看完,難怪陸客總流連忘返。離開時已是傍晚,回頭一看,夜色中的故宮有一種別樣的宏偉與美感。


《大陸人看台灣》分隔半世紀 學長學弟見真情

2014-4-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38|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漢輝/廈門文博副研究員)

我岳父在病入膏肓之際,不止一次對我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去台灣探望從小感情深厚的學弟陳清銅。他在彌留之際斷斷續續地對我說:「陳清銅在台灣是桃園龜山270幾號……詳細的地址在書房夾在《論語》中的一封信……」

岳父走了。在清理他的遺物時,只在《論語》書中找到陳清銅寫給他的信函和兩張歷史舊照片,但並沒有這封信的信封和台灣的地址。

信封不翼而飛,陳清銅在台灣的地址就成了一個難解的「謎」!然而為了完成岳父生前的遺願及解開「懸念」,我只得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到台灣尋找。

跨越海峽尋人任務

台灣的朋友告訴我,龜山是桃園的一個行政區,憑藉不確定的地址記憶去找人,猶如大海撈針。明知那個地址多半是個空號,但還是硬著頭皮想去碰碰運氣。我先到龜山戶籍處和派出所,奢望先從戶籍處的資訊下手。但是依照台灣的法律,若沒有得到當事人同意,是不允許向陌生人透露任何個人資訊隱私的。

正在走投無路之困境中,我的手機突然響了,我兒子從廈門掛來電話,說陳老師的地址找到了!於是我和岳母趕到陳府,一位中年人來開門。他是清銅的三兒子。陳老先生聽說是廈門來的客人,他似乎意識到是情誼深厚的學長來探望他。激動的對兒子說:「讓客人在客廳休息片刻,我洗漱洗漱就來!」

陳清銅老先生來到客廳。其個頭雖然矮小,清瘦,但精神矍鑠。他見到的不是學長陳高升先生,而是學長的遺孀。

「陳高升呢?……他怎麼沒來?高升怎麼沒來啊?!」老人已經意識到了什麼,他聲音哽咽起來:「我們從小就是褲頭帶綁相連,睡覺是上下床,上廁所都要走在一起啊!」

永別摯友老淚縱橫

我岳母遞給他一張我岳父生前的照片,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把照片揣在眼前,定睛審視。須臾之間,淚水漱漱!「他什麼時候走的啊?我怎麼不知道啊!你們廈門搬了家,我掛了多少次電話,都接不通!」此時,我才真正感悟到他和我岳父的深厚感情!

「高升比我大一歲,今年是91歲!」老人哽咽著說:「我得給他上香、上香啊!」這場景氣氛凝重、樸實而又真摯!我知道老人此時的心靈是悲痛而慘烈的。

我岳父和陳清銅先生都生長在廈門同安的鄉村裡。孩童時期的陳清銅瘦弱矮小,經常受到同學欺負,而陳高升總是護衛著他。中學畢業後,學長、學弟都考入同安縣立的師範學校。

從家裡出發到學校必須翻山越嶺,且時有老虎出沒,有天放學遲了,不遠處傳來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虎嘯聲!陳清銅拉住學長,指著左前方草叢中,低聲說:「老虎!」學長停住了腳步,他鎮定的對清銅說:「別怕!有我在呢!」

話雖然這麼說,清銅感覺到學長渾身上下也都在顫抖。陳高升說:「不准哭叫,否則,它找準了方位,就會朝我們撲上來!」說著,就蹲下身子,摸了兩塊大石塊,分次向左右側的草叢擲去,遠處傳來不小的回聲!

兩人面面相覷,冷汗直流!又突然傳來一陣長長的虎嘯聲!從左前方那邊草叢發出一陣陣「唰唰唰」的聲響!清銅發現左前方的「兩盞明燈」突然消失了!學長也看得真真切切!他二話不說,背起清銅一路往回家的路上跑……終於跑到村口的大榕樹下。學長放下陳清銅,然後就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胸腔激速地起伏著,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真是求學生死路,記憶還驚心啊!

兩人畢業後,陳清銅長高了,成熟了。在學校參加了國民黨,而學長陳高升不想涉及政治。他對陳清銅說:「現在我們國家很窮!知識和人才是救國救民的關鍵。我應該在故鄉為國家培養人才,支援抗戰!」

求學過程累積情誼

民國35年7月,陳清銅告別了與其朝夕相處的學長,跟隨「國語推行委員會」乘國民黨的船去了台灣。分別之時,彼此默默無言!誰能想到,這一別就歷經了半個世紀的歲月啊!

1995年深秋。陳清銅回到廈門同安的故鄉。他第一個要去探望的就是昔日的學長陳高升。但很遺憾的是,學長因小女兒患白血病而長住上海瑞金醫院,他由此而奔波於廈門、上海兩地。

陳清銅見到學長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設法從台灣籌集相匹對的骨髓為您女兒做移植……我馬上回台灣為您女兒籌集醫療資金!」

久別重逢肝膽相照

學長知道一向樸實、真誠的學弟是穩重之人,其從不誇口說大話。而是一個從來說一不二的人!他對學弟說:「我看見了您的肝膽和真誠!」

我岳父經常提起這段往事,並大加讚賞。一個在海峽的東岸生活了半個世紀的學弟陳清銅,在學長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展現了人性的善良、高尚與真實!

這段潛在的故事和心靈的表白,我還沒來得及和陳清銅老師說,下一次再去台灣探望他的時候,一定會詳細地向他老人家報告!祝福兩岸同胞、兩岸朋友友誼地久天長!


《自由行看台灣微網誌》香山溼地 春之寂靜

2014-4-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04| 評論數: 0

@Yolanda:趁著清明節假期,逃離喧嚷的台北,開車南下,黃昏時分路過新竹香山溼地,便停下車在河堤上散步,夕陽慢慢沉入雲中,飛鳥在天際環繞飛翔,遊人在泥濘的溼地中撿拾海產,許多父母牽著蹣跚學步的孩子在堤上溫柔地微笑。我心裡恍然感歎:「噢,春天來了啊!」

這些日子,台灣的社會憤怒著、爭論著、辯駁著,或許你我都忘記了停下來感受,春天帶給這世界的溫柔與安靜。


《自由行看台灣微網誌》動物園讓人轉不完

2014-4-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1| 評論數: 0

@孫易燃:在台灣最後一天,去了貓空和動物園,不得不說,台北市立動物園有三好:一是品種繁多,每種動物都不少;二是布局合理,各個展區相對緊湊;三是與動物距離近,更加親近大自然!

另外,真的好大,想一次轉完必須一整天!


《大陸人看台灣》從台灣的小 看反服貿學運(上)

2014-4-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0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兵/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研究生)

台灣不大。作為單一實體,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二千三百萬的人口,在地區和世界都位在中間水平。台灣處處喜歡與南韓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台灣的確在經濟總量和各項具體經濟指標上都壓過南韓一頭,但近十幾年來,卻被南韓超得沒脾氣。

出現這樣的逆轉,除了各種具體的經濟與政治因素外,雙方基本實力的差距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南韓面積是台灣的近三倍,而在人口方面,2012年台灣與南韓都舉行了「總統大選」,但南韓的合格選民人數卻是台灣的2.3倍。

小國寡民心態

台灣很小。不僅是地狹人少,更是台灣人的心態「小」。

台灣社會普遍存在一種「小國寡民」的心態,認為只要把自身搞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就能與相鄰地區「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這種「小」的心態首先導致的是部分台灣民眾眼界窄、格局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公開批評台灣政治人物「目光如豆」。政治人物的特性往往源於社會的「基因」。正如台灣學者郭正亮所言,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候選人和政治人物。

台灣的對外交際和網路環境遠比大陸開放和便利,但比起大陸人「翻牆」也要瞭解外部訊息的的熱切,大部分台灣年輕人,卻對台灣或自身以外的信息毫無興趣。

筆者曾親耳聽到台灣學者對大陸網民在一個美國大選的帖子下跟帖過萬的驚歎,因為這種帖子在台灣評論上百也許都有困難。

在反服貿學運中,包括學者和學生在內的參與者都將台灣的未來掛在嘴邊,甚至不惜以占領立法院的方式。但基本上都只有激情反對,而無理性建言。實際為台灣未來考慮者寥寥,即便服貿應當退回,但退回後應以何替代,在整整二十餘天的學運中無人言及。

缺乏社會責任感

李登輝政府當年在力阻台商赴大陸投資時,尚能提出「南向政策」作為替代,但學運卻只有破壞而無建設。在學運最後,學運團體還一度想暗渡「兩國論」,更是對目前台灣外部生存環境與條件評估的嚴重不足。

小國寡民的心態說好聽是獨善其身、講求實際。但從另一個側面解讀,也可以是只顧自己,甚至是自私自利。魯迅先生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乃是壓迫者的格言」,而現在卻愈來愈像是整個台灣社會的集體格言。不關心他人,不關心公共事務,缺乏社會責任感似乎正成為台灣社會特別是台灣年輕人的「潮流與時尚」。

「關我什麼事」或者「關台灣什麼事」的論調,正在成為台灣人的口頭禪而充斥網路、媒體和生活之中。這次的反服貿學運,許多「敢怒不敢言」的政治人物評價學運的開場白,也是先恭維學生們一句「本以為年輕人不關心國家大事,原來……」。

只享權利不盡義務

社會責任感的長期缺乏,還會進一步衍生只知權利,不知義務的畸形心態。凡事只講享受,不講付出,這也是「民粹」政治在台灣氾濫的重要原因。在民主大旗的掩映下,生活中任何的不順遂,即便是與政府八竿子打不到,也要千方百計地與政府扯上關係,「命苦也要怨政府」。

當問題出現時,當事者首先不是反思個人的努力與付出,而是抱怨社會與政府;如果他採取行動,也不大可能是自己加倍努力,而更可能是直接向民代陳情或訴諸街頭運動。在這次學運中,學生們也表現出社會責任感不足和缺乏義務意識的傾向:權利理所當然是我們的,而義務又理所當然是別人的。

命苦也要怨政府

在學生眼裡,似乎大陸對台灣的任何讓利都是天經地義的,哪怕有絲毫不利都無法容忍。就這一點而言,反服貿學運的確是具有高度的理想性,因為學生們要求的那份只寫著權利而沒有義務的協議,恐怕永遠都只能是「理想」。當冷漠旁觀,只顧自己成為整個社會共有的性格時,這個社會對外就極易趨向保守和封閉。

小國寡民的理想狀態正是與「鄰國相望」而「老死不相往來」。這次學運是台灣社會的保守封閉心態大爆發。服貿簡單的說就是開放兩岸服務業市場,但這也是學生最不樂見的。對此一般咸認是台灣近年的自信心下降讓學生們害怕開放帶來的競爭。

在學運爆發之初,就不斷有輿論指學生敢反服貿卻不敢競爭。但筆者認為這其中也有小國寡民心態的作用,對於普遍不具長遠目光的學生而言,很難預測到未來可能的競爭。他們之中相當一部分人並非是害怕競爭,畢竟不知道也就沒有害怕。他們壓根就是反感別人攙和進來,不願和外人攪在一起。

對他們來說,最駭人聽聞的聳動不是未來的競爭,而是大批大陸人可能順勢進入台灣。有台灣輿論一直拿台灣去年與紐西蘭和新加坡兩國簽署的FTA,作為台灣並非自我封閉的證據。但這兩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根本不存在民眾大量湧入台灣的可能性。假設兩國民眾在協定簽署後會大批進入台灣工作定居,擾了台灣人的清夢,試問還有幾個台灣人會拿這兩個協定做證據?


從台灣的小 看反服貿學運(下)

2014-4-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9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兵/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研究生)

小國寡民心態的形成,除了狹小隔絕海島的山川地理的塑造,也是由傲慢心理造成的。

小國寡民的前提是民眾在小國寡民狀態中的自我滿足,如老子所說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而這種自我滿足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傲慢,我自身已是最好,你的「好」或「壞」都影響不了我的「好」,所以我的一切都不需要你的參與。

台灣對大陸的傲慢心態尤其明顯。近些年,無論大陸與台灣發展什麼關係,總有台灣人會認為大陸是「不懷好意」、是「統戰」伎倆。而這種心態本身即已預設了這樣的立場,即台灣是比大陸好的,大陸貪圖的是台灣更好的東西。筆者在與台灣友人的生活經歷中,也多次遇到這樣的場景。

有一次,一個台灣同學拿著一個獼猴桃(奇異果)問我是否認識這種水果,當我說出是獼猴桃時,台灣同學又驚又詫,連問大陸難道也有?在我告訴他大陸是世界獼猴桃的主產區、且比台灣獼猴桃種類更多之後,他竟一臉的不信服,花了三四天的時間尋找證明台灣獼猴桃比大陸更好的書籍資料。

還有,筆者常去的大陸理髮店的一位理髮師,在得知我從事台灣研究專業後,向我說起了他的一位台灣女顧客。這位台灣女顧客每次理髮都要將大陸的美髮產品乃至理髮店的服務與台灣的比較一番,接著再數落大陸。「在她眼裡,台灣的一切都是比大陸好的」,這位理髮師如是說。

傲慢是成見,傲慢是預設立場,傲慢是先貼標籤。如大陸學者劉瑜所言,標籤盛行的地方,理性則易於枯萎。傲慢阻礙了台灣人對大陸的理性認識,讓台灣人認識不到大陸近年來崛起式的飛躍進步,或者即便看到大陸的進步也因感情的偏好而不願相信。


水晶車廂 滿腳的綠

2014-4-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3| 評論數: 0

@旅行家丁兒:跑到動物園站搭貓空纜車,硬是等了比一般車廂多三倍的時間,只為了坐水晶車廂,差別就在腳下啦!滿腳的綠~只要搭捷運到動物園站下走就到囉,纜車總共分三站,票價一站三十塊台幣,兩站四十塊,最後一站貓空站五十塊的單程票,全程4.6公里,單程二十多分鐘。來一趟,很值得!


你收穫了什麼?

2014-4-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5| 評論數: 0

@羚羊jojo:旅行台東、綠島、初鹿牧場、池上、花蓮等地。一個人的行走收穫很多,旅途中總有說不盡的驚喜。有主動順路載我的農民叔叔,有與我偶遇的交換學生,也有結識了忘年之交,一位退休女教師,還有途中享用不盡的在地美食。你,收穫了什麼?


一位亦師亦友的台灣教授

2014-4-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4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英坤/南京理工大學學生)

2013年7月,我來到台灣,來台的第十四天,我搭乘紅5線公車,一路搖上陽明山,再次造訪中國文化大學。還記得出發前一個月,我寫了一封郵件給傅老師,表達希望前去參訪拜會的冒昧之意。次日便收到老師的回覆,他同意了我的邀約,並希望在走陽明山步道之前,先讓他盡東道主之誼招待我午餐。

透過幾封郵件往來,我們確定了具體的時間與地點,在這當中透過傅老師的協助和介紹,我找到了在台北幾天的落腳點,是一間相當實惠的國際青年旅舍。雖與老師未曾謀面,但溫暖卻已提前送達,這也算「台式溫暖」的一部分吧。

一聲歡迎親切真誠

由於擔心我迷路,朋友帶我上陽明山提前瞭解地形,並指明了我與傅老師見面地點的詳細路線,一切細節都被朋友安排得很妥當,包括最後一天的故宮路線,以防在沒有他陪同的情況下,我也能順利完成十五天台灣自由行的旅程。

「英坤!歡迎你!」,當我到了老師的研究室,傅老師滿臉笑容的迎上來,讓人感到親切真誠。傅老師的研究室並不大,不足十平米,但卻有整整一面牆的書架,陳設的書籍九成以上是與哲學有關的外文書籍。

我對如此多的書有些詫異,每本書顯然都有使用過的痕跡。讀完這些書一定花了相當可觀的時間,我欽佩傅老師龐大的閱讀量和英文應用能力,這才是真正做學問的人。我一學年讀四十本中文課外書的量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傅老師研究室的另一個亮點是一張長桌和幾把交椅,還有放滿各式茶杯的小茶案。傅老師說他喜歡找同學到研究室喝茶聊天,我很慶幸午飯後也有機會與傅老師一起品茶論道。

兩岸師生互動有別

步行數分鐘,就來到了傅老師之前預定的那家餐廳。或許是因為視野比較好,可以俯瞰半個台北,所以要價比較高。一道普通的素菜也要二百元台幣左右(約人民幣四十元)。傅老師看出我的顧慮,拍拍我的肩膀說:「我一般會帶好友在這間餐廳吃飯,喜歡什麼盡管選。」

後來我和高中老師聊起這件事,老師一語道破其中兩岸差異。台灣的老師請學生不足為怪,大陸老師請學生就不太符合大眾認知了。一邊平等互動,另一邊還是講究長幼尊卑,有些傳統被保留著。傅老師在課上稱與他孩子輩年紀相仿的同學「您」,這些小細節反映了兩岸師生關係的差異。

與老師用完飯後,我們沿著陽明山步道散步,與猴群友善的擦肩而過,遇到溪水聲時耐心的駐足聆聽,傅老師與我聊著鳥類攝影愛好者敏銳的觀察力,言談之間神采飛揚,讓人感受到他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品茶論道獲益良多

回到研究室,傅老師搬出長桌,擺好茶具,燒上沏茶的熱水。品茶論道當然是最令人興奮期待之處,古來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說法,與傅老師聊天的過程,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和收穫。傅老師聊了許多台灣當下的社會問題,包括考試制度下蘊含的不平等因素,少數族群在教育等領域的優待引起社會反彈,學校評價老師機制過於看重海外留學經歷等。

我對出現在大陸的類似問題表示感同身受,也對除了政治議題外,兩岸更關乎普通民眾生活的具體議題聊了自己的看法。這些問題兩岸雙方共同關切,是傅老師之前所沒有料想的。於是我提出請傅老師到大陸多走走看看,甚至到大陸高校擔任客座教授的想法。我相信,以傅老師睿智的思考,犀利的觀點,幽默的語言,一定會在大陸課堂上大受同學歡迎。

傅老師還對我的一篇論文給予了指導,他對邏輯錯誤的敏銳洞察力真的讓初寫學術論文的我深受打擊。過於片面的預設,過於主觀的推斷等錯誤都被老師一一指出來,我曾經深信不疑的「惡法不必守」觀點也在他極富邏輯的追問下動搖,不禁讓我感嘆,哲學絕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一個小小的分支,邏輯學就可以對文章進行全身體檢,唯有虛懷若谷的接納他人批評建議才能減少犯錯誤的機會。

之後,傅老師親自開車帶我遊覽陽明山公園以及海芋花種植園等讓人留戀的景色,並囑咐我之後再到台北一定要聯繫他。最後,將我送至捷運站,再次拍我的肩膀告別。

恢復教育本初面貌

現在我與傅老師一直通過電子郵件保持聯繫,有時請教他專業問題,有時則會分享生活點滴。老師和朋友的界限也不再明顯,這或許才是大學教育在創設之初就與其他教育階段不同之處。我們曾經失去教育本初的面貌,但我們正在努力恢復,至少傅老師在這樣做。

最後還是要推薦一下台大開放式課程網站上傅老師的「邏輯學」公開課。尤其對大陸的年輕人或在校大學生,更能從中反思兩岸教育的差異,提醒自己不要丟失從盒子裡跳出來看看的能力。不一定要系統性學習,不開心時找來聽聽,放鬆身心又能引發思考,何樂而不為?


花蓮尋奇之旅

2014-4-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19| 評論數: 0 |原作者: (來自浙江)

@包子兔Momo:在花蓮,一顆石頭也有海的姿態;在花蓮,一條香腸號稱世界上最好吃,要配上現採的鳥巢蕨(山蘇)以及吃起來有檸檬香的山胡椒哦!在花蓮,一線峽谷要戴安全帽才讓進;在花蓮,一份午餐被原住民命名為「當山豬遇到巴黎鐵塔」;在花蓮,一根玉米可以被叫作玉米界的林志玲。


海邊夜市 啤酒天堂

2014-4-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47| 評論數: 0

@莫辣辣mona:著名的墾丁大街,晚上六點左右開始擺攤,小吃統統擺到街上來了,可是晚上十二點就關了,海邊夜市當然是賣比基尼、人字拖、燒烤海鮮配啤酒的天堂了,現在是旅遊淡季,但正逢台灣學生畢業旅行季,滿街各種年輕的台灣弟弟妹妹!


被海峽隔開的家族

2014-4-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0| 評論數: 0 |原作者: (洪鑫誠/台灣大學政研所陸生)

自太陽花學運爆發以來,我和許多在台陸生一樣,受到了對岸雙親的特別囑咐。媽媽三不五時通過網路傳訊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那邊好亂,你不要隨便去參加。」父親則只說了一句:「不圍觀、不參與、不評論。」而我唯有不厭其煩地,夾帶一點無奈地讓他們知道:「我很好,台灣也很好,我沒有勇敢到在這裡置安危於度外,台灣也不是你們在螢幕上看到的模樣。」

巧合的是,趕上學運的尾聲,父親同鄉的老兄弟正好要來台灣探親,帶著家裡對我的關心,和他對台灣的,難以分辨的熟悉與陌生。

當我在約好的餐廳見到這位來自故鄉的叔叔時,他已與闊別重逢的親人們酒過半酣了。他先是好奇我一個「孩子」如何能找到這來,又不忘時不時地往我的碗裡夾菜。叔叔說,昨天晚上他想著自己今天要到台灣來,一直到凌晨三點還睡不著呢。我心想:自己第一次來台的前一天晚上,不也是徹夜未眠嗎?原來,就算過了所謂的「不惑之年」,人類面對未知事物的時候,仍是不變的疑惑。

儘管帶著家父母的囑託,對於這場引起他們擔憂的學生運動,叔叔可提不起一丁點的興趣,正如許多大陸民眾一樣,好像這事和他們沒有一點關係。他似乎還沒來得及從兩個社會的微妙差異中找到合適的立足之地,而中餐、烈酒和閩南語,對於走南闖北的泉州人來說,恰是再親切不過的滋味。兩岸關係對於他來說,不似統獨那樣抽象,反而相當具體。那無非就是能不能哪天高興就從泉州坐個飛機,到台北來找這些同族異鄉的親戚,喝幾杯小酒,配點花生米,聊聊歡喜或委屈。

四十多年,叔叔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正如他年過古稀的姑姑,同樣在隔海相望了四十多年之後,才第一次回到生她的鄉里。姑婆曾說,在兩岸劍拔弩張的那個遙遠年代,她多少次把天邊當成祖家的方向,多少次惦記難以相見的兄弟。我想我明白,她年輕時為何會在文章裡寫到:「是誰,讓我們骨肉分離;是誰,讓我們妻離子散。」即便在兩岸三通的今天看來,當時的那種切膚之痛,依舊留有想念的痕跡。

而今,在台北春季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晚。我看到一個被台灣海峽隔開的家族,和和樂樂,三代同堂。來台三代的他們,謙遜柔和而不失熱情。來自故鄉的叔叔,直爽豪邁一如往常。他們各自使用著不盡相同卻無礙溝通的家鄉母語,互相談論著對於台灣和大陸的不同記敘。我聽見他們各自的驕傲和堅持,我聽見他們互相的質疑和讚許,我聽見最貼近土壤的兩岸民間的聲音。

來自故鄉的叔叔是許多那一代中國人的生動縮影:自力更生、心直口快、敢愛敢恨。沒有台灣人的溫文儒雅,不懂台灣人的小清新和小確幸,更不理解這些年輕的太陽花們在鬧怎樣的脾氣。然而,他卻何嘗不愛這座美麗的島嶼,像愛他的親人們一樣,愛這裡。


讓我融化的一句話

2014-4-2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43| 評論數: 0 |原作者: (錢江太行/浙江)

從高雄去嘉義的火車上,遇到一對從北京來自由行的小情侶,問我是否知道哪裡轉車去阿里山,我說我不去阿里山,他們表現的很詫異,那意思是,不去阿里山來嘉義幹什麼。我笑而不語,說了他們也未必懂。

來台灣前,我在網路上多次觀看一位媒體人王偉忠所拍攝的眷村紀實紀錄片,每次看,我都熱淚盈眶,因為我也有離開老家二十年的鄉愁,何況台灣這些眷村人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離鄉六十餘載的呢?所以我來嘉義特別想去看看這裡的眷村,探尋紀錄片裡那些人和事。

計程車司機載我到了遠離市區的目的地,從路口一面牆的文字上判斷應該是眷村,我發現牆後是一片已經被剷平的廢墟,只留下這一面牆和周圍的柵欄了,環顧四周好半天,一個人也沒有。

沿著小路往裡走,路的盡頭赫然發現「空軍嘉義基地」幾個大字,還清晰可見一架美制戰機在起飛。

此時我真有點擔心,門口的衛兵這時也警惕的向我走來,我機敏的走向旁邊的接待室,詢問得知,全嘉義的眷村都拆了,居民都搬遷到市內一個國宅區了。

我無奈的往來時的路口走,半路上走進麵館要了一碗牛肉麵就坐下來吃。這時進來一對老年夫婦,我趕緊拿出地圖問他們怎樣坐車回市內,他們聽出我的口音,其中的老太太第一句話是:「你是從中……來的」?

我能聽出她那個「國」字說到一半就飄過去了,突然覺得心情很複雜,遇到台獨分子了?!不過她話到一半嚥回去的樣子好像又有一點點尊重我的感受似的?!想到這,立刻說來自浙江。

此時我不想再問下去了,倒是他們開始滔滔不絕的跟我講嘉義眷村的情況,並且說他們也要回市區,可以開車帶我過去。我眼看不知如何回去,有點小心的答應了並一再道謝,接著埋頭吃麵。

吃著吃著,眼前一雙手遞過來一個盤子,並且聽到:「嘗嘗這些小菜,我們這裡很地道很好吃的」,我看著小菜,趕緊道謝,回頭看他們桌上,原來他們把自己點的幾樣小菜每種都精細的分我了一些。此時我感覺真的很受用,是暖流遍布,心情打開了,心結也似有鬆動。

飯後我主動遞出一張千元鈔票給老闆娘,說他們的飯錢我一起付了,這時他們看到了,立刻起身過來要各付各的,最後我還是堅持不過,心想如果是在大陸,我這樣做是很正常的,畢竟要坐免費的車,還享受了熱情的小菜,這時的我又增加了很多的不好意思。

有了麵館的經過,在車上我也無所顧忌的和他們攀談起來,我遞過名片誠摯邀請他們有機會去大陸時聯繫我,他們見我在大陸學校教書,有點驚訝的說他們也都是當地嘉義大學的教師,同行!

那位先生是林教授,剛剛退休,接著我們熱情的圍繞著兩岸高校、陸生等話題聊了一路。好心的林教授專門繞路載我到了前面所說的國宅區,並下車指給我這一帶的分布,最後說再見時,林教授夫人拉下車窗跟我說了一句:「其實我們都是一家人了!」,當時的感受,瞬間五味雜陳,從驚訝到被融化了的感覺,一時不知如何接話,只好不停揮手,眼中孕育的是我此行記憶最深刻的淚珠。


藝文之旅 感受市民文創生活

2014-4-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1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駿/湖北大學.淡江大學交換生)

「文創是一種思維方式,文創產業是既充滿想象又兼具視野的行業。」

在我們文創的一次講座中,前奧美的創意總監說,「文化氛圍關乎到人,文創產業需要有文化意識的消費者。」

文創,一個台灣的典型符號,它是說服我來這兒學習的原因之一。一個海島上,擁有這麼多的創意元素,實在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上個周末,我決定循著藝術文化這個路線,探訪幾個台北市具有文藝氣息的據點。

早上11點不到,第一批準備購書的市民,正在等待地下書街的捲門拉開。長長的書街,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這是發生在中山路地下長廊的場景。地下長廊的墻壁上是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宣傳計畫,它準備在地下長廊裡打造公共藝術空間,以地下實驗創意秀場和當代文創聚落兩種形式呈現。

一個門牌的鑰匙扣,上面沒有圖案,只有這幾個字:「長安西路39號和台北當代藝術館」。這是館內文創商品的其中一個,簡潔卻又不簡單。這種環境很能夠激發我們購買的衝動,要不是已經在台灣買了幾個鑰匙扣的原因,我想我也抵擋不住那種場域下的購買欲望。

館內並沒有全部開放,其中很大一片區域被用來開辦創意方面的課程,稱之為「好玩藝教室」,許多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報名學習。這一點體現了兩岸的巨大差異,大陸的家長習慣帶孩子報名各種學科類別的興趣班,如奧數、少兒英語或是鋼琴舞蹈等,但台灣教育則更加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

和藝術館一樣,袖珍博物館的門口也堆積了很多其他文化聚集地的宣傳冊,例如台北故事館和兩廳院的展覽信息。台灣的藝術文化,不是由某一處文化聚落而形成。它是由各個文藝的點連成了線,而這些線又匯集成了巨大的文化網絡。

華山文創園區的創意市集讓我真正領略到「人人都是創意家,人人都能做文創」的氛圍。市集是由兩個半圓弧的區域組成,帳篷一個並著一個排列,各種特色小物件擺放在自家的展示內,供路人選購。積木形狀的巧克力、桃心狀的餅乾以及古董老鏡頭,這些千差萬別毫無交集的物品,都能夠在市集裡找到。

茉莉二手書店,是我藝文路線的最後一站,恰逢它其中一家分店要搬家,於是店內的二手書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出售。

購書的人絡繹不絕,甚至出現了整捆整箱書被打包的場面。其實,最讓我觸動的還是店內對於購物紙袋的自助回收和取用:顧客會很自覺地將自己多餘的紙袋放在店內,供有需要的購書者使用。

書店是台灣頗具特色的文化符號,聽說誠品書店曾經用15年時間的虧損來培養市場,不計代價使閱讀成為了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文化是有門檻的,不能以商業的手法來拉攏人群,而應該培養有文化的人,使之主動融入其中。

這就是台北平凡的一天,也是我感受文藝的一天,這種體驗會伴隨著我接下來在台灣的每一天。


住到台北人家裡去

2014-4-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39| 評論數: 0 |原作者: (春曉/現居香港)

據說這兩年「民國熱」熱到爆,身處近在眼前一衣帶水的香港的我,又豈能不湊這個熱鬧?所以,在台北住一周,是今年給自己布置的一個作業。不疲勞環島,也不走馬觀花。適度觀光,重度偷懶,睡覺,蹭飯,會友,走路,已經足夠。

當然,和其他所有的陸客一樣,不能免俗,也要來不遺餘力地吹噓下民國的美妙。

此次出行,用眼下非常流行的Airbnb訂了位於國父紀念館附近的民宿,旁邊是松山文創。樓下是嬉皮風格頗濃的小吃,咖啡館和西式餐吧一條街。房東是位法律界人士,單身住大宅,便順其自然地出租其中一套含獨立衛生間的房間作民宿。我想他應該不差錢,只是想結下來自四面八方的不同朋友吧。我的「台北之家」大隱於市,低調地藏身在一個小巷子裡,樸實無華,感覺很像家鄉成都小巷子裡的那種老式居民樓。

有環保意識的房東

一個合格的房東,會給你足夠的關心和幫助,更會保證你享有絕對的隱私和自由,把對你的干擾降到最低。所以照這些標準看來,我有一個很好的房東。此外,他還有一個Xbox,一把Herman Miller的椅子,一台電子琴,供你睡前閱讀的故事書,這些當然都是加分項目。

出發前,房東問我,你要自己帶毛巾和牙刷嗎,這樣的話房費可以打折。我說當然要,於是他很興奮地說,真高興碰到一個來自香港的地球熱愛者(earth-lover)!台灣的環保意識有多強,從他們垃圾回收的嚴謹程度可略窺一二。路上很難找垃圾桶?那是因為垃圾袋都是要花錢買的。每個人都得對自己製造的垃圾負責。所以除非你在店裡消費,店家一般不會幫你扔垃圾,很多時候你得把垃圾帶回家裡扔。我一直認為,怎樣對待垃圾,是判斷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的首要標準。

讀過舒國治的《水城台北》,知道現在的台北因為發展和建設已經和幾十年前的面目大不相同了。至少在以前,整個城市水域發達,到處都能見到小溪和河流,是座不折不扣的水城。我是從《理想的下午》認識舒國治的。如果要選一個人來代表台北,我大概會選他。就好像我的家鄉成都,許多含水的地名現在只看得見水泥看不見水了,因為都被填埋來修路蓋樓。多少美好,都已經以GDP的名義灰飛煙滅。

作家筆下認識台北

其實,我如此「祥林嫂」地對比成都,是因為台北的氣場和成都真是挺像的。我甚至感覺它已經比現在的成都還慢了。當然,這兒的麻將聲音還遠、遠、不夠大,這裡的辣椒的辣度也遠、遠、不夠強。

但即使如此,我看到的台北依然是非常幸運地逃過了大部分大陸城市所遭受的「強拆」厄運。其結果當然就是他的城市非常地「舊」,也沒有什麼高樓大廈,以至於台北101在市中心的出現讓人感到無比突兀甚至醜陋。讓我至今沒有要進去的欲望。但「舊」這個字,哪怕是在著了魔地追求GDP和速度的中國,也是和最美麗的地方聯繫在一起的,除了各種偽造古城和老街之外。

機場到市中心的大巴上,坐在前排的一個疑似台灣華僑大媽,一直激動而喋喋不休的給他的美國大叔男友介紹她的家鄉。路過SOGO時,她連連感慨說:「天哪,這個以前多麼豪華高級,現在跟上海北京的購物中心比,算什麼,nothing!」

的確,我想這大概也是很多陸客初到台灣的觀感。因為沒有強拆,所以沒有新樓。許多中國人習慣了高樓大廈和金光閃閃建築的刺激,到哪裡見不到就不舒服不服氣,還能立即莫名產生大量優越感。

城市步調轉趨緩慢

喜聞樂見的各式評論包括:「也就這樣嘛,看起來也就跟我們xx二線城市差不多。」「嘖嘖,不行,人太少,太蕭條!就好像我們那兒的80年代。」對此,我的回復是,要看樓,請到上海陸家嘴;要看人,請去十一北京萬里長城。要看台北,那就來台北吧。

今早,在樓下不起眼的早餐店吃到有蛋味的蛋餅和有豆漿味的豆漿。感動到幾欲流淚。買單時,大讚老闆娘,她問,「你是從香港來的嗎?」很明顯,我臉上寫著「外地人」三個大字。我連連讚美說,你家的蛋餅真的太好吃了!老闆娘自豪地說,我們都是手工做,這家店開了二十多年了。好多香港人來吃呢!但更其實讓人吃驚的時,她竟然說我有香港口音。大媽,我的普通話聽起來真的那麼像粵語嗎?

除了在沒有牛肉的「番茄牛肉麵」裡打撈牛肉徒勞而返的那一瞬間幻滅,大部分時候在這座城市裡面消費,我會有重新當回上帝的感覺。我並沒有揮金如土,也不是任何意義上的VIP。但小吃店的老闆找錢的時候會雙手遞錢給你,還要追加兩三個謝謝恨不得再鞠個躬,而不是讓你趕快走好騰地方出來給新客人;計程車司機絲毫不嫌棄你去的地方太近,還樂呵呵地跟你說:「你打了個最低消費」,而不是拒載你或者威逼利誘帶你去機場。

溫和善良的一群人

星巴克的小妹會真的記下你的名字然後一邊叫你的名字一邊微笑著把咖啡送到你的面前,酒吧的服務生看到你朋友帶著哭個不停的小baby來參加聚會,會主動幫忙哄小朋友睡覺而不是把你們趕出去,讓這一幫久違的姐妹可以安心聊天,把相機忘在甜品店後小伙子會奔跑著追出來還給你……以上案例均發生過。

總而言之,大陸人驚呆了。


紅樓文創 自做自售

2014-4-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48| 評論數: 0

@yating90日記:西門紅樓復古的外觀卻包藏著一顆文創的心。走進發現,裡面聚集著許多做文創產品的人。一百個攤位背後就有一百個故事。紅樓以低租金為這些理想提供跳板和平台。這在大陸,很少見到這種創意市集、甚至為了全心投入文化創意而辭職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