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程師改行玩燈具 照亮文創夢

作者: 黃筱珮╱竹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4月14日 上午6:00

35歲楊森原是年薪逾百萬的竹科工程師,因為對於充滿工業風格的燈具很有興趣,去年毅然辭掉工作,成立個人工作室追求夢想,打造的「柯達布朗尼相機小夜燈」等作品獨具風格,期待更多人看見他的努力與堅持。

「放棄薪水優渥工作其實很掙扎,但夢想不去實現,又怕一輩子遺憾!」楊森原本在科技大廠擔任設備工程師,年薪百萬,擁有許多人稱羨的工作。

他的父親從事機械零件加工及機台設計工作,從小耳濡目染下,對於設計機器、畫零件圖等也有興趣。可是竹科工作的工時長,無法兼顧家庭與生活,毅然在去年辭掉竹科的工作開設個人工作室,結合文創與機械工程,打造獨特的燈具。

他利用工業用的不鏽鋼管、鐵管和電線等,組合出濃濃工業風格的燈具;也因為愛玩攝影,利用已經不出底片的老相機改造成小夜燈,充滿復古風格,給人溫暖的感覺。

他不諱言剛辭職時非常恐慌,不知道決定對不對,也怕作品沒人欣賞,關心他的同事常來看他,深怕他追夢不成反而生計無著落。

還好,在努力下,現在逐漸有人看見楊森獨特的創作,也有人邀請他展出作品,打開能見度,「證明勇敢追夢、堅持就有希望!」楊森說。


陸碩士奔少林 藏經閣臥虎藏龍  棄國企鐵飯碗 免出家享自由 幫方丈釋永信化解新聞危

2014-4-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7| 評論數: 0

廣東中山大學碩士朱炳帆,放棄國企的工作到少林寺,他並非出家,而是以自己所學協助少林寺維護無形資產,工作4年還是在家眾。朱炳帆認為,外界對少林寺的誤解甚多,他的工作有意義有價值,而且跟其他同學比起來,在少林寺不用朝九晚五,工作環境也沒有霧霾。

朱炳帆平常跟少林寺僧一樣吃齋、習武、禪修,先在藏經閣(少林寺圖書館)工作,後來到少林無形資產管理公司,擔任新聞發言人和公關。他畢業時原在中國電信公司工作過1個月,但有老師跟他說,不管國企、央企、外企待遇有多好,「天底下只有1個少林」。

安排媒體採訪弭平爭議

據《鄭州晚報》報導,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對少林寺的商標、品牌等無形資產進行保護。朱炳帆派駐少林寺,「寺裡沒有娛樂活動,平時也要跟師父一樣吃齋,但我的生活並不像僧人那般清苦,畢竟我是在家人,能出入自由,不必受朝九晚五的限制,也可以經常下山。」朱炳帆說。

少林寺近年經歷大大小小的輿論風波,朱炳帆協助方丈釋永信進行危機處理。2011年,釋永信說:「少林寺在海外開設了40家海外中心」,被媒體誤解為40家公司,引發網友「過度商業化」的指責。朱炳帆發布公告《媒體報導所謂「少林寺海外40家公司」的誤讀與誤導》,才得以澄清事實。同年,「釋永信包養北大女學生」的桃色緋聞傳得沸沸揚揚,朱炳帆安排媒體採訪,調度工作人員,儼然少林寺「新聞發言人」。

「以商養佛」非商業化

朱炳帆還參與少林寺文化專案的決策和管理。「少林文化遺產體驗」專案便是朱炳帆提議並執行的;同時要還參與整理釋永信口述的《我心中的少林》1書、參與重建少林圖書館(藏經閣)、少林寺申報「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等。他笑稱自己是少林寺文化專案中不折不扣的「勤雜工」。

朱炳帆的親友師長對於他的工作由最初的不理解到後來的支援,他說「同學都很羡慕我的工作。他們說這裡工作環境好,有山有水沒霧霾,工作時間自由,閒暇時間喝茶寫字,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朱炳帆認為,「事實上,少林寺並不像外界所說的那樣商業化,僅有的一些也是屬於寺院經濟的範疇,再具體說就是『以商養佛』,不得已而為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