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工程師看台灣 — 台灣的那些事

客座投稿 三月 29, 2014

taiwan_cafe

    作者介紹:Victor Lam,來自香港的 full stack developer。會寫 web 會寫 app,這幾年來遊走於香港、台北、北京、美國等地,加入過不同團隊,又開過公司,跌過痛過失敗過。閒時寫文,記一下所見所聞,娛己娛人。原文為『台灣那些事』

第一次來台灣,是 2008 年。記得一切來得很突然,跟一位小學朋友晚上吃飯聊著聊著,隔天就去了買機票,一星期後就去了台灣。那時候不會聽也不會講國語,只記得台灣人很 nice,阿里山民宿老闆因為答應了我們,堅持不理醫生的忠告,從台中的醫院走出來,一拐一拐的帶我們遊遍阿里山。(我一定找機會再回去再住他的民宿!!!)

再去台灣,已經是 2011 年。那年因工作關係(對,就是在北京那些事中提及的公司),去了幾次台灣,認識了很多朋友,甚至為我帶來現在的工作機會。

很多 Programmer

首先,台灣美女多,這點不用我多說。但我是技術出身的,總會留意到身邊的 programmer。台灣早年其中一個重要的產業是科技產品 OEM 代工,大企業如 ASUS 和 HTC 都是以代工起家的。科技業發展造就大量的勞動力需求,投身科技業的畢業生很多,結果選修科技有關學科的學生,不論是比例上或是人數上,都比香港多很多。

當然,programmer 都有高低之分。但當基數夠大,好的 programmer 自然夠多。這類 programmer 願意學習新知識,樂於分享所見所聞,感染身邊的人去學習,造成一個良性循環。

相反我們香港金融地產(炒賣)業為主,科技相關大學生,畢業後大半都會轉行。「寫程式」這種宅得可憐的玩意,根本成不了氣候。

很多大學生、很多研究生

台灣的大學學額佔適齡學生人數的比例,是超過 100% 的,也就是說,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讀大學。大學學位貶值,令大學生會去追求很高的學歷,以更加競爭力。結果是,很多大學生畢業沒多久就跑去讀研究所。更甚者,直接跑去外國進修。

我深信學歷跟能力並沒有必然關係的。「高分低能」香港有很多,這類學生總覺得自己很厲害,不屑由低做起。但台灣有這麼多大學生和研究生,他們為有更好的出路,很多還在大學的時候就去當實習生。實習生工資當然低一點(有人說這導致很多公司為省錢,只聘請實習生而不請正識員工),但我不止一次聽到有朋友說,是因為實習時的經歷,讓他們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業發展。

我每次去跟大學生演講,都叫他們爭取機會去實習。我深信不試過,你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行業的。再者,實習其實是一個踏腳石,讓你可以走遠一點。

RubyConf

說我在台灣的經歷,不能不說 RubyConf Taiwan。2011 年第一次去台灣,就是參加這個會議。當時接觸 Ruby 沒多久,一直努力吸收相關知識。因緣際會下知道台灣有 RubyConf,就報名參加。

當年的會議非常地道,不論是講者或與會者,都以台灣人為主,而我是當時候極少數非本地參加者。縱使如此,整個會議的內容卻很充實。至少對我來說,每個題目都令我大開眼界。這次去台灣,除了參加會議外,最重要的,是認識了台灣 startup 界的朋友,甚至是現在公司的老闆。

還記得那時候「膽生毛」的亂發電郵,想去認識新朋友,結果在互相介紹下,真的認識了台灣 Ruby 圈子和 startup 圈子裏名字響噹噹的大人物,獲益良多。到現在,有朋友說我是 connector,其實是那時候學回來的。

2012 年再去了一次。這次參加者變得國際化了,甚至有 Ruby 的發明人 Matz 親臨台灣。內容依舊充實、精彩,又繼續認識了更多勁人。我記得經過兩天密集式會議後,收集到資料花了我整整一個月去消化。這種吸收新知識的感覺,實在很棒。

參加這個會議,更重要的是看到人家是怎樣辦一個國際性會議。老實說,辦這種會議,要找嘉賓、又要確保質素,錢賺不到,更吃力不討好。(但當然,有很多人辦會議是賺錢的,這個要另文討論)我很敬佩這些搞手,不計成本、不辭勞苦,成就這個會議讓我見識見識。

Startup @ Taiwan

台灣的 startup 氣氛比香港的好,因為創業的機會成本,不會比去打工高很多。試想一下,就算你讀完碩士博士,工資也不會有太大增長。但身邊都都很多高手,總常去討論技術,再加上現在創業本身的成本很低,很多年青人都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去創業。

當然,創業也不是說兩句「我有一個很棒的 idea」「我覺得這樣做一定會成功」這麼簡單,還好台灣也有一些比較像樣的 incubator。有人材有技術再加上整體圍境配合,造就台灣出了好幾家很不錯的 startup。

更重要的還是生活態度

其實每次去台北,總會找一些有特色的咖啡店。台灣有很多咖啡店,通常都是幾位創辦人自己開店、買咖啡豆、烘豆、混豆,再做出有自家特色的咖啡。

香港其實也有這類的咖啡店,但總比不上台灣的。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咖啡店全部非常細小,顧客要背靠背,旁邊的人說什麼也聽得一清二楚,而且座椅和桌子都異常奇怪,總而言之,整個感覺就是想你們快點喝完快點離開。

但在台灣,就算是在台北,在繁華大街旁邊,總會有很多小巷子,走進去不難找到很多這類的小店。老闆都不求賺大錢,更不想有大量遊客蜂擁而至,只想將最好的產品賣給客人,自己足夠生活就好。很喜歡這些小店,喜歡那種鬆容不逼的感覺,走進去就可以坐一整天,讓人可以在一星期的繁忙工作後,充充電抖抖氣。

有人說這是沒上進心,但我反而欣賞他們沒有「賺到盡」的心態。

移民台灣?

有朋友問我會不會移民台灣,我反過來問他們為什麼要移民台灣。聽到的不外乎是「台灣有民主」「台灣物價低」「台灣沒那麼多人很舒服」之類的。有沒有想過,在你享受低廉物價時,你受得了減人工?在你覺得台灣的生活很悠閒時,你受得了晚上九點大部份食肆都關門嗎?你受得了要去買專用垃圾袋,在家將所有垃圾分好類,再每晚準時等垃圾車來收垃圾嗎?

移民一個地方,是需要融入當地的生活的。二十年前香港有移民潮,結果很多人說受不了,「那邊的唐餐這麼貴,又買不到菜」,回來香港;又有很多人拿了外國護照,就回來賺錢。我不怪責這些人,香港人嘛,「賺到盡」是應份的。但其實,有沒有想過,這種做法跟那些來香港生小朋友和搶奶粉的孕婦根本沒差嗎?

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我對台灣的感覺。主觀的感受,是令我一次又一次走去台灣,甚至加入了現在的公司的主要原因。

執筆之際,台灣正發生太陽花學運。我只寄望,十年後的寶島,還是跟現在一樣,可以在小街小巷中,找到不同的小店,跟朋友呷一口咖啡,聊聊週末可以去哪裏郊遊。


8件我住在台灣才知道的事

聯合新聞網 2014/05/19【Emily╱香港插畫師】

圖中這隻白貓叫陳明珠,是幾年前我在台北街頭撿到的流浪貓。當我在想如何為這篇文章配圖時,她自告奮勇擺出台灣地形。我只能說台灣實在是貓傑地靈的地方。(圖/Emily)

從前來台灣旅遊,我知道台灣的炸雞腿非常好吃,台南的虱目魚鮮甜多肉、蚵仔肥美,墾丁的藍天碧海如畫,台灣跟香港同樣有一個太平山,香港的可以俯瞰夜景,台灣的可以仰望星空,兩者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動。那時候台灣讓我發出很多美好的「哇!!」,到這邊生活之後,卻多了一些困惑的「咦?!」

1. 原來台灣有原住民

我青少年期在澳洲的華人圈子開始接觸台灣文化,聽不少台灣國語流行曲,在姐姐的書架拿過好些泛黃的經典台灣著作來看,像是三毛、杏林子、張曉風。後來回去香港接觸更多台灣流行文化,但從來沒聽聞台灣有原住民。

還記得張惠妹剛開始去香港宣傳,電台DJ說她從小跟爸爸對著大海練唱歌,所以歌藝這麼厲害,我當時心裡想:嗯,台灣很大,除了都市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高山大海和鄉間。 來了台灣生活,才發覺我不知道的不只是城市以外的地區,是整個原住民族群的存在。原來香港人熟悉的張惠妹和張震嶽就是原住民歌手 。

我覺得很有趣,所有台灣人出國後同樣都是台灣人,但在台灣裡面卻分得很仔細,從言談間很容易聽到各種分類,例如原住民、本省人、外省人、台北人、南部人、台中人(據說有台中腔,但我分辨不出來),當然還有藍的、綠的。台北又會再分為台北人和台北市以外的例如淡水人、中和人、九份人。還有我觀察了很久才意會大慨用來形容中產階級或既得利益者的「天龍人」。

2. 中秋沒有燈籠,但有紅包、禮盒和烤肉

在台灣公司上班最快樂是有三節禮金!(端午、中秋、過年)每次收到紅包我便會暫忘沒有聖誕和復活節這種西方假期的失落。中秋節公司會收到很多漂亮餅食禮盒,我會撿盒子回家給貓玩,老闆也會送禮盒給員工。香港人中秋會給送月餅和高級水果,與家人聚在一起吃豐盛晚餐,飯後帶小孩子出去玩燈籠和賞月。台灣人主要吃烤肉和烤肉,有連假的話可能連烤好幾場。

3. 什麼是「關說」

時常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文讓我覺得很幸運。從書本、別人的對話,還有時事新聞,遇到陌生的詞彙我便google學習,例如上年熱烈討論的「關說」,原來出於史記,意指靠關係代人陳說。

不過有些新的詞教我百思不得其解,例如「自然人憑證」。我很想問什麼是自然人?不做作不扭捏嗎?很接近大自然嗎?為什麼這跟報稅有關?(抓頭)

4. 原來通姦是罪

我一直以為婚姻出軌單純是道德上的瑕疵,只該負道德責任,犯這種錯屬於人生自由的一種。當得知原來台灣人可以告老公外遇又可以告小三,一旦「妨礙婚姻」或「通姦」罪成會受刑法,我著實嚇了一大跳!然後忽然明白,為何從南到北的國道上那麼多徵訊社抓姦的巨型廣告牌,原來那是一門很正式替人搜證的生意。

驚訝過後有點感嘆。仍保有這樣的法例代表有這種需求,代表某部份人在婚姻中對自己如此沒自信和安全感,企圖依賴法律去追討感情的事,就算討到大慨也非最初所願。

5. 台灣很多外國人願意說中文

我在台灣遇見很多「阿度仔」一開口便是國語,即使在國際化的連鎖店,理應可以用英語點餐的地方,例如星巴克、麥當勞,就算他們的國語不流利也會努力講,感覺很尊重本地文化。其實我有一點點羡慕,因為在香港的「鬼佬」通常會期待別人配合他們說英語。雖然可以解釋因為英文在香港比較通用,但我也隱隱覺得香港的西人比較不會掩飾他們的自我優越感。

6. 只有國語才是中文?

中文在我的認知裡包含各大方言,例如廣東、潮州、福建、上海話之類,全都是中文。但有數次我跟本地人聊到粵語和國語的差別時,對方直接把國語稱為中文,言下之意是國語以外的都不是中文。我覺得很奇怪,也有點不高興粵語好像被貶低了排除了,明明粵語是歷史很悠久的漢語呢。後來從台灣人的言談間發覺,他們也會把台語排除在「中文」之外,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無心的,他們也這樣看待自己的母語。但是我想說,其實台語也是堂堂正正的中文嘛。

7. 用Junk food拜拜

記憶中香港的店舖拜神通常用雞、燒肉之類,但初二、十六我偶爾過路台灣的商舖拜拜,通常看到的是零食,例如薯片、餅乾、泡麵,一些廉價的Junk food包裝得巨大蓬鬆來充場面。用麥當勞的雞塊和薯條拜也見過,還有很多杯五十嵐飲料排滿了小桌子在拜也見過。最可愛的是聽説工程師會把乖乖放在機器房,期許機器會乖,或把衛生棉放在伺服器旁,取其「流量大仍靠得住」之意。

8. 一次公民運動翻開的歷史

前陣子臉書流傳大量文章,有公民教育、法律、哲學、經濟、兩岸關係各種主題,讓我每晚拿著iPad都很忙,好像報了唸線上夜間部,很累但又有一種瘋狂吸收的亢奮,情緒也跟著社會氣氛波動,很多晚都睡不好。

我忽然認識了傅斯年和鄭南榕的名句與來由,認識了林義雄和他的過往,更驚覺原來台灣解嚴才二十多年而已!很多現在聽起來無害的抒情歌竟是當年的禁歌,例如「橄欖樹」、「何日君再來」。台灣的歷史比我以為的更短,步伐更快速和劇烈。豈是我當初只知道夜市美食、墾丁沙灘、民宿和文青咖啡店的時候能夠想像的呢。

旅遊像約會,只看到美麗的片面,生活下來像同居,才會看到素顏和贅肉。台灣如果是一個女人,除了初相識時她的美麗溫柔,我現在也算是見識到她的脾性和怪癖了。

◎作者簡介╱Emily:

70年代生於香港,80年代移民澳洲,90年代回流香港,2006年移居台北,現職插畫師、養貓人,熱愛閱讀、攝影及各類手作。


十大安全國家 台灣第2

【中央社╱洛杉磯8日專電】2014.07.09 10:09 am

美國網站Lifestyle9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數據分析,選出全世界十大安全國家,台灣高居第2。

Lifestyle9網站指出,隨著自然災害、恐怖主義、搶劫等不斷在世界各地發生,每個人都希望找到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但要列出全球十大安全國家有難度,因為每個人對安全的認知都不同。

這個網站認為犯罪率、自然災害、貪污程度、經濟情況等都會是影響一個家安不安全的原因,其中又以犯罪率的影響最大;因此他們以犯罪率為主要考量,並參考聯邦調查局的數據,選出全球十大安全國家。

台灣在這份名單上,以犯罪率變異數16.26以及安全變異指數83.74,高居第2名。Lifestyle9網站認為,以暴力犯罪、搶劫等來看,台灣是全世界最佳居住的地方之一,人民很友善,心地好,不需要擔心暴力犯罪以及搶劫,一般來說,台灣人民也都很誠實。

Lifestyle9網站也說,台灣是國外旅客在尋求幫助之前,就會有人提供協助,許多國外旅客在回顧台灣之旅時,都認為他們在台灣從未感受到危險;女性旅客也十分安全,不必擔心在深夜外出。台灣是個穩定的國家,每個國民都感到安全。

名列第1的則是日本,Lifestyle9指出,文化是日本成為最安全國家的主因,而在2010年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公布的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GPI)中,日本也排名第3。

第3到第10名分別是香港、南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爾他、盧森堡、喬治亞、巴林與新加坡。


在新加坡看見臺灣的「價值」與「挑戰」

Taiwancon 週三 2014年07月09日, 4:30 下午

民報 ◎林顯明

林顯明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 研究生 2014-07-09 07:28

臺灣與新加坡長期以來皆保持著有好的關係;與臺灣共同名列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時而為臺灣借鏡的對象、時而成為臺灣相互比較與學習的榜樣。同樣在1980年代以前臺灣與新加坡皆是屬於剛發展之新興發展國家,同樣透過政府主導之方式,創造經濟成長與繁榮,使得臺灣與新加坡於1980年代創造經濟奇蹟後,與南韓和香港一同被學者歸類為「發展型」國家。

1980年代後新加坡與臺灣的發展開始有了許多轉變,臺灣此時正經歷重大的民主化改革浪潮與運動,而新加坡則繼續維持其一黨執政的政治體制。臺灣於1990年代末期完成民主化後,政治生活獲得大幅度的解放,讓臺灣民眾在鄭至生活上擁有更多的空間與表達意見的權利;但相對的民主化後的臺灣,開始出現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現象。以至於使得許多人開始把比較的對象重新放到新加坡上;因此時有論者將新加坡的環境良好、社會秩序與治安穩定、經濟發展與表現亮眼等成績,拿來與臺灣相互比較,此時多數的臺灣民眾無不對於與新加坡越來越大的差距感到擔憂甚至羨慕新加坡在各方面的傑出表現。

抱著在國內所了解的新加坡,筆者本次走訪新加坡發現,新加坡確實有著過去我們對於它的印象,包括:環境乾淨整潔、社會秩序穩定以及經濟表現亮眼等。但在走訪新加坡與當地民眾接觸的過程當中,筆者發現許多新加坡人與臺灣有著深厚的連結更羨慕臺灣在許多面向的表現。過去許多新加坡年輕人因擔任「星光部隊」之緣故,因此有來臺灣接受軍事訓練的經驗,在這些經驗裡面所給予新加坡人的是臺灣的友善,以及在臺受訓的美好回憶。而有更多新加坡人表示的是「羨慕」臺灣的民主與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除了有許多新加坡人對臺灣的美好印象之外,筆者在新加坡進行蹲點觀察的過程當中,也發現臺灣在許多公共建設與素養上比起新加坡可謂更加進步、領先。首先以大眾運輸為例,臺灣的捷運系統不論臺北或高雄皆有完整且完善的轉乘系統,以及友善的捷運文化;就此新加坡就不像臺灣一樣在轉乘上整合的如此便利與迅速。另一方面,臺灣各大城市之無線網路WiFi連結上網之服務提供,更是建構臺灣各大城市成為智慧網路城市的重要建設,而這點新加坡的無線網路提供則相對缺少和不方便。

筆者透過此次的蹲點觀察,看到了臺灣在新加坡民眾心中不僅有著過去當兵時的回憶,也有著對於臺灣現今民主政治的嚮往;另一方面臺灣在公共建設所提供的方便服務,更是比新加坡更為人性與友善的,若從這兩點來可在新加坡看見臺灣的價值;但我們也必須看見新加坡快速發展所帶給臺灣的威脅與挑戰。唯有重新檢視我們所擁有的價值,並且積極面對挑戰,臺灣才能再次創造經濟奇蹟,和展現臺灣高度之活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