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內需市場真是大!! 北京KTV掀倒店潮 連錢櫃都掛掉了

Taiwancon 週日 2014年09月14日, 1:49 下午

2014/09/13 22:21

錢櫃首體店如今已大門緊鎖

政府嚴控公款應酬 顧客流失加上房租漲利潤降

錢櫃、樂聖接連閉店 KTV迎關門潮

2014年09月13日 北京青年報

在 京城KTV行業裡可謂一面旗幟的錢櫃,近半年 來陸續關閉首體、雍和宮兩家門店,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市場瞭解到,受到公款接待費用減少、房租上漲、成本加大等多重原因影響, KTV行業面臨著一場行業性危機。目前京城除了錢櫃,樂聖、麥樂迪等多家KTV店也都在收縮門店或乾脆轉賣。

錢櫃、麥樂迪、樂聖等KTV接連關店

在 一家裝修公司任市場部助理的吳先生說,上週末 他與客戶吃完飯後,本打算請客戶到首體附近的錢櫃KTV唱歌,卻意外發現這裡大門緊閉,他這才知道這裡的錢櫃KTV已經關門了。經常需要應酬的吳先生說, 近一年感覺不少老牌KTV的生意不如原來紅火了,「除了錢櫃,麥樂迪、樂聖現在也關了好幾家店。」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在騰達大廈 裙樓一層, 錢櫃的字樣還留在玻璃門上,透過緊鎖的大門,入口處「文化娛樂場所A級」、「海淀區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理事單位」等6個標牌標誌還在,但原本富麗堂皇的店內 一片暗淡,只留下人去樓空的暗淡景象。「錢櫃首體店已經關了大半年了,目前樓裡部分區域已經出租了。」至於關張的原因,在此處值守的一位保安說,「因為客 人變少,房租又高,經營不善,開不下去了。」

這位保安的話在錢櫃朝外店客服處也得到部分驗證,一位負責訂位的女士稱,據她所知,錢櫃首體店租金上漲得厲害,此外雍和宮店也同樣面臨這個原因。目前北京的錢櫃由原來的四家店改為兩家店,僅剩朝外店和惠新東橋店。

除 了錢櫃,在北京有著12年經營歷史的樂聖 KTV也曾在京城紅火一時,在大眾點評網上,有人留言稱因為帶有自助餐,這裡是自己當年唱K的起源地。樂聖曾經在中關村、國貿有多家分店,但北青報記者昨 天從樂聖崇文門店瞭解到,這些分店都已悄然關閉,目前僅剩崇文門店一家繼續經營。

另據瞭解,麥樂迪朝外店也在半年前結束營業,東直門的東方金櫃、天通苑附近等多家中小型KTV也都結束營業。

為搶生意 KTV價格戰更慘烈

除 了閉店之外,剩下的KTV經營狀況也比較慘 淡。林小姐近日跟朋友在晚間來到一家知名KTV唱歌,她們非常順利地就被服務員領到包間,「周圍的包房都沒有人,這點當時就讓我覺得挺奇怪,怎麼給人感覺 經營這麼慘淡呢,因為前兩年到KTV等座可是常事啊,經常要派同學先去排號呢。」昨晚9點,北青報記者在東三環一家KTV門店看到,雖然已經到了黃金時 段,但前來唱歌的市民並不多,幾十個包房空著一大半。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春節過後人氣就開始下滑,平時晚上的上座率不足50%,只有暑假期間會稍好一 些。

而對於那些依然活躍在各商圈的KTV,慘烈的價 格戰則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大眾點評網上北青報記者看到,糖果俱樂部朝外店的團購價格只需88元就能歡唱3小時,離它不遠的A GOGO量販式KTV,原價699元的消費套餐團購價只需28元,此外,同一商圈的音樂之聲在午間推出了15元歡唱3小時的服務項目,折算下來一小時收費 不到5元錢。北青報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各家KTV的團購價格普遍2-7折。

對此,一些業內人士透露,時下同行業價格戰非常 激烈,很多KTV門店雖然生意看上去不錯,但都是在賠本賺吆喝,營業額並未明顯提高。音樂之聲的前台服務人員表示:「沒辦法,朝外附近的KTV太扎堆了, 大大小小少說有十幾家,相互之間打價格戰是肯定的,有的時候,寧肯不賺錢也得把人氣拉過來。」

三大原因導致KTV市場衰退

原因一 房租上漲 利潤下降

多 家KTV負責人認為,房租和人員工資上漲帶來 巨大經營壓力。相對於其他產業模式,KTV對於空間要求較大,「房間不能太小,太小就顯得不上檔次,再加上大廳、休息區什麼的,房租壓力很大。」某KTV 經營人員介紹,「這幾年門店房租漲得太快了,雖然各區域、物業每年漲房租的幅度不同,但平均計算下來,一般房租成本佔營業總成本的30%-40%,人員薪 金福利成本佔20%-25%,歌曲版權費的支出也佔一小部分。」

原因二 年輕一代興趣下降

實 際上,導致KTV產業形勢嚴峻的客觀原因還有 很多,萬達大歌星數字運營經理高冉表示,很多90後、85後聚會時就是低頭玩手機,為了迎合這些「低頭族」,很多KTV都在進行線上線下多元化發展,比如 通過錄歌軟件直接將現場的歌聲上傳到手機、微信上,提升顧客體驗感,贏得主動,才能獲得新的收益來源。

原因三 政府嚴控三公消費

而 對於KTV行業的慘淡,更多的經營者則表示, 這與政府控制「三公」消費有一定的關係。「隨著政府控制『三公』消費,不少單位出去聚餐的次數少了。以前,很多人喜歡到KTV一邊吃飯一邊唱歌消遣,但現 在很多KTV的自助餐水準都下降很多,或者餐單常年不換,流失不少顧客。」這位經營者說。

在一家行政單位工作的劉先生的記憶裡,以往唱歌雖然有同學、同事之間AA制,但更多的情況是很多業務聯繫單位邀請聚會,並公款買單。「不過最近一年以來這種邀約基本沒有了,各級財政部門要求曬三公經費,嚴查小金庫,想必KTV公款消費的漏洞早已堵住了。」

一 家向KTV、高端會所供應酒水的經銷商透露, 從去年開始,夜總會洋酒開瓶率降低70%,KTV降低15%。這組數字說明公款消費被遏制後,給行業帶來的衝擊。另據大眾點評網統計,截至2014年9月 11日,大眾點評收錄的北京營業中的KTV數量總計為1608家,2014年上半年停止收錄KTV商戶比例為3.4%。

其中企事業單位的接待費用減少,也是尤為重要的因素。「以往很多單位的接待會、聚餐娛樂等活動選擇在KTV消費,但近年來廉政節儉風氣也令很多這部分客戶群體減少。」一家KTV的前台接待人員透露,雖然無法統計出公款消費的比例開支,但現在收銀員收支票的幾率大大減少。


台灣前途 47%盼永遠維持現狀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2014.09.15 03:28 am

聯合報兩岸關係趨勢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穩定,仍以主張希望「永遠維持現狀」者居多,比率維持四成七。此外,雖有六成三民眾看好大陸會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但民眾西進大陸就業或創業意願略呈消退,雙雙創五年調查新低點。

本次調查發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有一成九民眾希望盡快獨立,一成五傾向維持現況以後再獨立,百分之四主張急統,百分之八主張緩統,四成七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另有百分之七無意見或未回答。

主張緩獨者略增 緩統者略減

和本報去年調查結果相比,主張緩獨者較去年略增兩個百分點,主張緩統者則略減兩個百分點,其餘各項主張皆和去年調查結果差不多。

大陸國力印象方面,調查顯示,今年有六成三民眾認為大陸未來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比率較去年調查減少三個百分點;不看好大陸成為世界最強盛國家的比率則由去年的二成六增加到二成九。

儘管近五年調查都有逾六成民眾看好大陸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但只有三成五民眾擔心大陸強盛將不利於台灣的發展空間,六成民眾不憂心。從趨勢資料來看,擔心大陸國力擴張不利台灣的比率,五年來皆介於三成至三成五之間,變動不大。

進一步分析顯示,主張緩統或急統民眾都有超過七成看好大陸未來將主導世界,比率高於持其他主張的民眾;至於主張緩獨或急獨者,則有近五成擔憂大陸國力增長不利台灣發展,負面感受也明顯高於持其他主張的民眾。

不願赴陸工作比率 超過七成

調查還發現,民眾西進就業或創業意願近一年來略有降溫,今年調查有二成五民眾願意到大陸工作,二成一願意到大陸創業,比率各較去年減少六及三個百分點,創歷次調查新低;不願意去大陸工作或創業的比率則都超過七成,為近五年調查新高。

此外,僅二成五民眾願意讓子女到大陸念書,百分之八有大陸移民意願,比率都和去年差不多。

分析顯示,從年齡層來看,西進就業雖較獲卅歲以下年輕人青睞,不過,年輕族群有意願赴大陸就業的比率由去年的四成八降至四成,回復前年水準;卅至四十九歲青壯世代願意到大陸工作的比率則低於三成,較去年減少五到八個百分點。

民調在「王張二會」與張顯耀案後所做

從職業和學歷來看,則以白領專業與高學歷族群願意西進工作的意願較高,專業人員、技術工作者和大學以上學歷者都有三成五左右願意到大陸工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學學生中,四成五不排斥前往大陸就業。

不過,有意願並不代表行動。調查顯示,近五年曾去過大陸的民眾比率維持在四成二至四成五,顯示國人赴大陸旅遊或工作人口並沒持續擴張,而是有需求者重複進出大陸。平均來說,曾赴大陸者,去大陸的平均次數為八次。

除了親赴大陸,民眾日常生活中也多有接觸來台大陸人士的機會,調查發現,三成五民眾表示自己或親友中有人嫁娶大陸籍配偶,比率和去年相當;接觸範圍若擴大為來台求學或工作的大陸人士,接觸比率則提高為五成五,較去年和前年調查各增加三及六個百分點。

交叉分析顯示,民眾到大陸工作或定居的意願,仍會受到對大陸的印象或接觸經驗影響。不論是對大陸政府或人民印象好的民眾,或是曾去過大陸、認識大陸來台人士者,都會提高民眾西進就業、移民或讓子女赴陸就學的意願。這項調查是在王張二會與張顯耀案後所做。


兩岸經貿關係互利轉競爭 社會互動低迷漸回溫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2014.09.15 03:28 am

聯合報兩岸關係定期調查發現,過去一年來,民眾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評價由互利轉趨競爭,認為兩岸外交及軍事處於競爭狀態的比率也明顯上升;不過,民間互動似有回溫跡象,認為兩岸民間互動友善的比率較去年增加十三個百分點。

本報自九十九年開始規畫「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每年定期追蹤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

本調查是以「兩岸敵友量表」請民眾針對兩岸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面向進行全面評估。調查以一至十分為範圍,評分一至四分代表兩岸關係友好或互利,五至六分代表關係和緩,評分七至十分代表兩岸關係緊張或競爭。

五大領域 社會互動最獲好評

調查結果顯示,五大領域中,民眾認為兩岸社會互動現況,過去一年略有回溫。

社會領域部分,覺得兩岸民間關係熱絡者,由去年的一成八增加到三成一;四成四認為關係和緩;感覺雙方關係低迷者由去年的三成八降至一成九。平均來看,兩岸社會關係平均得分五點三分,為五大領域中兩岸互動關係最獲好評者。

至於代表政治領域的兩岸官方關係,認為雙方互動密切的比率由去年的一成七略增為二成二;四成七認為雙方關係穩定,也比去年略增六個百分點;感覺台灣與大陸官方處於低迷狀態的人則由三成降為一成九。平均來說,兩岸官方互動關係得分五點六分。

相對於兩岸社會與政治互動關係轉趨友好,民眾對兩岸經貿、軍事與外交競爭或對立狀態則轉趨緊張。

認經貿呈競爭狀態 創五年新高

其中,民眾對兩岸經貿關係的評價由互利轉為競爭居多,四成一認為台灣與大陸呈現競爭狀態,比率創近五年新高;三成二認為兩岸既競爭又互利;認為兩岸經濟關係互利居多者,則由去年的三成五降至一成七,是近五年新低。平均來說,兩岸經貿關係得分六點四。

兩岸軍事關係部分,覺得兩岸軍事關係處於緊張狀態的民眾也由去年的一成九增加到三成六,三成七認為關係和緩,感覺軍事關係友好者由二成八降至一成四。平均來說,兩岸軍事關係得分六點五分。

外交角力 再度轉為競爭局面

兩岸外交角力部分,去年評價曾一度逆轉為友善居多,今年再度轉為競爭局面,是評價變動最大的指標。四成九民眾覺得兩岸外交處於高度競爭狀態,三成認為關係和緩,僅一成一感覺兩岸外交戰火降溫。平均來說,兩岸外交關係得分六點九分,為五大領域中兩岸關係最競爭對立者。

和去年的調查相較,民眾對兩岸經貿、軍事及外交互動朝競爭或緊張方向發展的感受最明顯,平均競爭態勢分數較去年增加一點五至二點五分;對於兩岸民間互動的評價則朝友善方向發展,競爭態勢給分較去年減少零點六分。

兩岸開戰 民眾認為可能性低

綜 合來看,儘管兩岸經貿、軍事及外交互動較去年低迷,但由於各層面關係仍處於相對和緩狀態,因此,民眾普遍認為兩岸開戰可能性低。以一分代表台灣與大陸非常 不可能開戰,十分代表非常可能爆發戰爭,民眾評估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都不高,平均得分以前年的二點九分最低,今年為三點二分。

台灣獨立 兩岸關係最大變數

進一步分析影響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可能因素,不提示選項前提下,民眾仍認為台灣獨立是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二成二),一成四認為當台灣越來越依賴大陸經濟時可能讓兩岸互動現況發生質變,百分之六認為兩岸外交互不相讓時,可能導致關係生變。

各項可能影響主因中,除外交互不相讓可能使兩岸關係生變的比率較去年減少三個百分點外,其他項目比率都沒有明顯變化。

這 次調查於九月七日至十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一千零一十位成年人,另八百八十四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一個百分點以內。 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調查結果依台灣地區廿歲以上人口之性別、年齡及縣市結構進行加權。


陸委會:主流民意 仍是維護現狀

【聯合報╱記者陳君碩/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台灣前途主張,依舊有近半民眾主張永遠維持現狀,陸委會認為,這顯示維護台海現狀的主流民意穩定,不受個別事件影響;至於兩岸官方展開常態互動,是以「堆積木」的路徑,創造兩岸和平新局。

本報民調顯示,永遠維持現狀、先維持現狀再獨立和先維持現狀再統一的支持率合計達到七成,陸委會指出,此結果與陸委會今年七月的例行民調,主張「廣義維持現狀」的民眾占八成六,兩項調查趨勢一致,符合陸委會對此一議題長期的觀察。

今年三月反服貿學運,大陸媒體曾解讀背後有台獨色彩,民調顯示維持現狀仍是多數,且近五年變動不大,陸委會認為,顯示此一維護台海現狀的主流民意相當穩定,不受個別事件影響。

在 有關台灣民眾對大陸印象,近兩年結果接近,觀察近五年對大陸印象好的比率,呈現慢慢下降,而在赴陸工作意願,無論是創業或工作,都明顯下降。陸委會指出, 近兩年「赴陸求學」及「對大陸印象」相關數據尚無明顯變化,至於「赴陸工作」意願略有下降,是否受兩岸因素影響,陸委會將持續關注。

陸委會強調,六年多來,致力推動兩岸關係制度化,為台灣永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今年進一步實現兩岸事務首長互訪,落實陸委會與大陸國台辦溝通聯繫機制,開展兩岸官方互動常態化,以透過「堆積木」的路徑,創造兩岸和平新局。

陸委會以自家民調資料指出,六成八民眾支持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肯定兩岸制度化協商及兩岸官方互動等政策作為,未來政府將持續關注民意,推動兩岸良性互動與交流,為台海和平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記者陳君碩/台北報導】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兩岸關係天平分數與四年前相同,陸委會表示,民眾認為兩岸爆發戰爭可能性低的民意趨勢,屬於相對穩定。


藍:APEC馬習會無進展 影響大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本報兩岸關係定期民調發現,民眾認為民間互動雖回溫,但經貿、外交及軍事競爭態勢卻趨於明顯。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桂宏誠表示,這多少與APEC馬習會遲無進展,及在東、南海軍事強勢有關。

他說,馬總統上任後推動外交休兵,原寄望在APEC實現馬習會、進一步提升兩岸關係,但陸方迄今的態度讓我方人民覺得並非友善;另一方面,大陸以強勢軍事準備面對釣魚台、南海等爭端,雖非針對台灣,畢竟飛彈陰影猶存、自會讓台灣民眾感到不安。

不過桂宏誠也指出,「民調所呈現的往往是民眾對某些事情的『印象』、並非反映真實。」例如前述「看似矛盾」的民調,多少受反服貿、太陽花學運影響,「尤其是那時興起的一些懶人包,未必是事實全貌,卻足以改變一些人的看法」。

統獨相關民調部分,桂宏誠說,雖變化不大,但搭配這幾年兩岸經貿、社會基礎的改變,就很值得重視。例如台商面臨轉、升級壓力,相對的,大陸也面臨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轉型壓力。

他 指出,像主張維持現狀的比率不變,但急獨、緩獨加起來占百分之卅四,「不算低」、並未隨兩岸交流趨密而減少;尤其隨著老一輩逐漸凋零,即使民調數字差不 多,卻也顯示了年輕世代對於統獨的看法;至於民眾赴大陸工作意願五年來新低等數字,他也點出「是否受少子化現象,以及民調無法觸及已在大陸工作年輕人」等 可能?

台灣民眾對於大陸官方、民間的印象仍多負面,人民觀感部分,桂宏誠說,對岸人民的文明禮儀,依舊是台灣民眾所在意的。


綠:買辦式交往 害兩岸關係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聯合報公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說,當前馬政府所主張的兩岸政策,以及迴避民主監督的黑箱談判,從歷年的民調趨勢來看,顯然並未得到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

趙天麟表示,中國以讓利為名的談判、協議或作為,對台灣而言,不僅經濟利益體現有限,更將利益集中於少數資本家,無助解決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的問題。

趙天麟說,兩岸交流愈密切,讓台灣社會對中國政府疑慮更深,支持獨立的民意與支持統一民意的差距愈拉愈大,民眾對中國的負面觀感也增強;北京當局應認清,對台灣這種片面、買辦式的交往與對話,反有害兩岸關係正常、穩定發展。

趙天麟說,民進黨主張,在兩岸經貿互動與連結外,須同步融入區域經濟的整合,包括加入TPP、RCEP等,並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連結。唯有透過平衡而且多元的經貿戰略,讓台灣在經濟上保持自主,才能確保民主不受外力的影響,確保政治自主性。

民進黨發言人徐佳青說,政府須重新評估政策方向,與中國保持一個「友善的競爭關係」;中國內部經濟快速發展,產生排外現象,台商面臨高度競爭,導致台灣人民前往對岸創業、定居的意願減低,「顯然ECFA也救不回來」。

徐佳青表示,台灣需與中國互動,但馬政府不要再把台灣視為中國的邊陲位置,而應放在全球化的多角關係內,積極加入TPP等國際組織,找尋台灣不可替代的定位。


錢變少 壓力大…赴陸就業意願降溫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沈婉玉、陳景淵/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人力專家指出,到大陸工作的優勢不再,又要面對高壓與不熟悉的競爭環境,台灣人寧可留在台灣發展,或是到大陸以外的國家,接受更國際化的挑戰。

104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隨著大陸品牌與人才崛起,現在在大陸台商企業,競爭優勢大不如從前,導致這些台商拿不出具有吸引力的薪資,加上資訊發達,求職者很容易得知現在到對岸工作薪資不如從前,工時又長,大幅降低台灣人到大陸工作的意願。

尤 其,科技業與製造業在大陸最輝煌的年代已過,「台灣經驗」在對岸越來越不值錢,導致廠商在最初的徵才端就出現問題。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說,不 少在大陸設廠的台灣科技廠商,已端不出好的薪資與福利;反觀新加坡或其他跨國企業,不僅競爭力明確,對台灣人才更是禮遇,除了薪資倍數起跳,不少企業還會 替赴海外工作的台灣人安頓家庭,相較之下,到大陸工作已失去吸引力。

第一金控副總葉仲惠指出,大陸經營環境改變,工資上漲、與台灣的技術落差也拉近,除金融業及內需產業外,登陸機會減少、挑戰增大。

兆豐商銀人資處處長藍崇華說,過去大陸資源豐富、競爭少,機會比較多;現在經濟環境比較成熟,相對挑戰也增加,部分台商已經轉往人工較便宜,資源同樣豐富的東南亞國家設點經營。


大陸政府印象差 連5年破50%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2014.09.15 07:34 am

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儘管兩岸官方及民間互動略有回溫,但民眾對大陸政府及民眾的觀感仍以負面印象居多,比率皆超過五成。

趨勢調查發現,近五年調查都有半數以上民眾對大陸政府印象不佳,今年調查為五成七,僅二成六民眾對大陸政府有好印象,正反評價都和去年差不多。

二成一 批大陸專制集權

在不提示選項的前提下,民眾對大陸政府負面的印象仍以批評專制集權與強勢霸道居多,比率各占二成一及一成二;比率高於百分之五的負面評價還包括獨裁、不民主與貪腐等。

不過,也有部分民眾肯定大陸政府是一個有效率、逐漸民主開放、友善、國力強盛、經濟實力強大的政府,惟比率都不超過百分之三。

另一方面,民眾對於大陸民眾的觀感雖優於大陸政府,但仍是以負面感受居多,印象不佳的比率維持去年的五成一,僅三成六對大陸民眾有好印象。

民眾對於大陸民眾持有的負面印象,在不提示選項的前提下,有二成九歐的民眾對於大陸民眾的不文明行為印象最差,其他的負面印象,還包括強悍霸道、現實、炫富、不衛生等,但比率都不超過百分之六。

曾赴大陸 好評比率較高

好印象部分,則有民眾稱許大陸民眾和善、積極、有同胞愛、率直豪爽、熱情親切等,但比率皆低於百分之三。

民眾對大陸政府和民眾的觀感雖以負面評價居多,但分析也發現,曾去過大陸者,有四成一對大陸人民留下好印象,三成二對政府對大陸政府觀感佳,好評都較未到過大陸者高出了十個百分點以上。


台商:經貿環境 左右兩岸競合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2014.09.15 03:28 am

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兩岸經貿關係評價,由互動轉為競爭居多。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郭山輝表示,這種變化的因素可能是由於歐美經濟氣復甦緩慢,以往兩岸聯手賺世界的錢,現要相互爭奪大陸市場所導致。

根據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民眾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看法出現變化,認為兩岸經濟關係互利居多者,則由去年的三成五降至一成七,是近五年新低。

郭山輝受訪時表示,這種變化可能受到國際經貿大環境影響。他指出,由於歐美經濟復甦緩慢,只剩下中國大陸為主要目標市場,以往兩岸聯手賺世界的錢,現在要相互爭奪大陸市場,這個情況只要歐美市場景氣回暖,應該可以獲得緩解。

郭山輝認為,政府應該多促成兩岸的併購案,這可以是兩岸經貿互助合作的具體表現之一,也可以降低兩岸經貿競爭的態度。

他說,大陸企業在併購時,因兩岸法規問題,無法優先考慮台灣小型卻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促進兩岸企業合作部分,兩岸都須再多努力。

北京台資企業協會長章啟正則表示,兩岸經濟規模差距大,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發展,部分領域已超越台灣。事實上,不僅僅是兩岸在競爭,大陸各省之間也互相在競爭;而大陸部分企業更是放眼全世界,與全球企業競爭。

章啟正表示,大陸有市場、有機會,當然有競爭。他認為,台灣企業界的視野不應受兩岸局限,只要有實力,競爭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企業不斷地創新求發展,一旦停滯不前,不僅大陸企業會迎頭趕上,企業本身也會遭到市場淘汰。

章啟正以大陸服務業為例指出,大陸服務業的學習和進步雖然很快,但顧客滿意度仍不夠,換言之,台灣服務業仍有許多機會,只要企業有實力、能力,就能把競爭化為動力,開闢出新局面。

學者:兩岸經貿要更透明化

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本 報最新兩岸關係民調中,經貿從「友善與互利」的四點四分,轉變為接近「緊張」的六點九分,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受到服貿、 中韓FTA即將簽署,可能對產業帶來衝擊等影響,台灣民眾意識到對中國大陸經濟依賴程度高,雖擔心政治企圖,但又是「不得不走的路」,緊張、不信任感提 升。

李淳說,台灣對大陸經濟依賴度高,六成對外投資在大陸、出口至中國香港也占有四成,跟大陸往來不可避免,即使擔憂政治問題,「但很多事不能完全按照我們(台灣)的意願,變成不得不走的路。」

李淳表示,政府處理兩岸經貿應該更透明化;他認為,未來增加透明化、與社會溝通,才能化解擔憂。


蘇起:台看陸 理性而非感性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廣義的台獨,34 %不能小看

聯合報公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表示,民調顯示,統獨主張部分,變化極小;近三年均有七成民意主張廣義的維持現狀。但廣義的台獨(即急獨加緩獨)今年仍有百分之卅四,不能小看。而且廣義的台獨五年來微幅上升,而廣義的統一微幅下降。

蘇 起表示,理論上,推動統獨的力量有三。第一是自然的力量。它是有利於台灣獨立的,也就是說隨著兩岸隔離時間的拖長,獨的主張會自然增強,而統的願望會自然 降低。正因為有這個認識,所以北京一直希望「以通促統」,用兩岸人民的直接交往來阻止獨的上升。同理,台獨人士則用阻撓兩岸交流來確保獨的天然優勢。第二 及第三個力量就是兩岸政府如何用政策來推動統或獨。統獨的起伏就是這三股力量較量高下的結果。

過去五年自然的力量持續有利於獨的發展,但 相較於扁政府時期台獨民意的快速茁壯,廣義的台獨在這五年只上升了百分之三,顯然速度似有減緩。這應是馬政府的兩岸和解政策及大陸對台態度溫和產生的「緩 漲」效果。但由於馬政府明顯迴避統一議題,在政策設計及論述上都刻意突出「台灣」,而不是「中國」,而大陸在經歷扁政府時期的震盪以後,為了不刺激台灣, 也刻意迴避促統,所以這幾年雖然做到了台獨的緩漲,卻沒能完全克服自然的時間因素造成的促獨效果。

相對的,主張台獨的百分之卅四相當穩定,即使沒有促獨政策支撐,僅憑自然力量仍能緩步提升。

能有三成好感,已經很不容易了

蘇起表示,民眾印象(對政府及人民)部分,配合前面的「維持現狀」及「安全感」,顯示台灣民眾基本上是用「理性」,而不是用「感性」來看待大陸。這點與大陸民眾多半用「感性」態度來看台灣完全不一樣。

這個差異其實非常自然。一方面,兩岸民眾過去相隔了九十幾年才開始跨海交流(自中日馬關條約至經國先生開放探親),至今也不過二十餘年。

一方面兩岸制度分歧持續存在。一方面台灣的被威脅感也持續存在。所以力量較小的台灣當然心存防衛心理,時時挑剔,處處小心,而信心較強的大陸比較心存浪漫,樂於包容。

蘇起表示,台灣現在「既接近又怕受傷害」的微妙心理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用這個角度看,現在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及民眾能有三成上下的好感,已經很不容易了。

蘇起說,民調顯示,「曾經去過大陸訪問,會增加百分之十的好感」,既印證前述「理性防衛」的論點,也有深刻的政策含義。

馬和解政策,提升民眾安全感

蘇 起表示,兩岸開戰及大陸國力增長部分,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現在的安全感很高。即使認知大陸國力大增,仍覺安全。這與扁政府時期大不相同,明顯要歸功於馬政 府的兩岸和解政策,以及北京大幅降低飛彈在海峽對岸增加的速度。此外,兩岸政治互動(包含談判)的密切,政府高層語言的溫和,國際社會對兩岸和解的正面評 價等等,應該都有助提升這個安全感。

敵我量表部分,最特殊的是外交的緊張驟增二點五分。這應與民眾對APEC馬習會破局的挫折感有關。最 近半年馬政府在外交上的建樹較不明顯,反而馬總統多次高調提出馬習兩位領導人在APEC碰面的想法,成功抓住民眾的注意力。如今APEC馬習會突然好像凶 多吉少,難免在民眾內心產生挫折感。

經貿與軍事各比去年緊張了一點五分。經貿部分可能反應現在工商界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隨著兩岸經貿 關係的深化與大陸經濟的強化,兩岸經貿的競爭面不可避免地逐步浮升,而互補面下降。至於軍事部分,應與媒體最近對中共軍力擴張及中共與他國摩擦的大量報導 有關。但這感覺並沒有影響民眾深層的安全感。


吳榮義:挺台獨 比率漸漸多了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面臨「被統」,台主體性增強

聯合報公布最新兩岸關係民調,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指出,支持獨立的比率逐年增加,支持統一則減少,代表愈來愈多台灣人民不願與對岸統一,顯示台灣主體性逐漸增強。

吳榮義表示,「統一」原本是中性名詞,代表兩個政治體的結合,但兩岸國力懸殊,台灣面臨「被統」的威脅。台灣一直是自由開放的社會,而中國卻是威權霸道的國家,台灣人民當然不可能接受統一。

吳榮義說,台灣多數人民希望維持中立,現在抱持此觀點的人也將近一半,有四成七。不過與往年比較,支持急獨加緩獨的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代表有愈來愈多人注意到台灣主體性。

吳榮義表示,在今年三一八學運時,也可看到有許多年輕人公開高喊「支持台獨」,呈現出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希望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化的獨立國家。

吳榮義說,整體而言,台灣應與中國友善互動,台商也想到對岸投資、做生意,但中國對台仍有政治目的,若兩岸政策走得太快,會讓台灣人民感到緊張。馬政府應採取穩健的兩岸政策,不應過於急促。

分散市場,降低對中依賴

吳榮義表示,隨著兩岸密切交流,台灣對中國政府、人民的作為認識更深,就更知道對方的缺點,因此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印象愈來愈差。

吳榮義說,這分民調指出,台灣民眾對中國政府或人民,印象分數逐漸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有部分台商在對岸有不好的經驗,以及近年來大量陸客來台觀光,發生許多負面衝突事件,遭媒體報導,在台灣民眾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吳榮義指出,根據這分民調,多數人民認為中國政府專制集權、強勢,也認為對岸人民不文明、強悍霸道。他認為,中共一黨專政的體制恐怕一時難以改變,而且社會才剛改革開放不久,對岸人民水準也有待提升。

吳榮義說,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大陸工作、定居的意願逐年降低,過去大家認為中國市場很大,加上台灣景氣不好,想過去試試看,後來卻發生不好經驗,回來向親友抱怨。此外隨著兩岸交流頻繁,認識愈深,也看到更多對岸的缺點。

在經貿方面,吳榮義表示,若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恐引發兩個危機。第一,中國可能以經濟作為脅迫台灣的手段,另外,萬一中國經濟波動,台灣也會連帶受到很大衝擊。

吳榮義說,雞蛋不應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政府雖然不能干涉民間企業要去哪裡投資,但在制訂政策時,應從整體經濟與國家利益考量,未來要加入TPP等國際組織,加強與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之間的經貿關係,分散市場,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兩岸趨於競爭,馬應放慢腳步

吳榮義指出,民調顯示,兩岸關係呈現逐漸緊張與競爭的趨勢。馬政府應放慢兩岸政策的腳步,並多與台灣人民溝通,才能避免社會反彈。

在「兩岸敵友量表」方面,吳榮義說,五年來,各項指標都慢慢趨於緊張與競爭,尤其在外交、經貿面向更加明顯。原因在於,中國在國際上打壓台灣,而隨著中國經濟崛起,與台商產生競爭關係,此外,中國仍將飛彈對準台灣,讓台灣人民倍感威脅。

吳榮義指出,儘管中國並未解除對台飛彈部署,但「兩岸關係天平」數據顯示,五年來,民眾皆認為兩岸不太可能開戰,民眾的這一點想法並未有太大的波動,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戰爭的可能性。

吳榮義說,雖然馬政府政策傾中,有意拉攏兩岸距離,但中國仍在外交上壓縮台灣的生存空間,經貿上也與台商競爭,讓台灣民眾產生反感,政府應正視民意,放緩兩岸政策的速度,不應過於急促。

吳榮義說,馬政府一意孤行,沒和百姓溝通,就一味把台灣往中國推,雖然台灣民眾希望與對岸做生意,但不願統一的比例也很高,政府不應自行決定政策,強迫民眾接受,這樣民眾不會埋單。

吳榮義表示,從最近服貿、貨貿的爭議看來,馬政府缺少與人民之間的溝通,才會引發抗議。政府在制訂兩岸政策、簽訂兩岸協議時,不能黑箱作業,應該更公開、透明,取得人民信任,才會減少社會反彈聲浪。


卜睿哲:台灣2016大選 美不會悶不吭聲

【聯合晚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十二日電】2014.09.13 03:23 pm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12日在華府表示,美國政府會在某個時間以某種方式,針對2016年總統選舉結果對美國利益的影響表達意見;美方希望見到台灣推動和平與安全的政策,「我們有義務提醒台灣選民,美國有此利益,台灣選民投票的結果,也與此相關。」

卜睿哲受訪表示,美國的根本利益在於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其中包括台灣海峽在內,這個利益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其中一個因素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政策,「美方希望見到的是推動和平與安全的政策。」

卜睿哲舉例說,2011年9月,歐巴馬政府一位資深官員曾透過金融時報,表達若蔡英文當選總統,可能升高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美台多位消息人士事後都透露,這位資深官員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唐尼倫。

卜睿哲是在一項研討會中,主動提及美國會介入台灣選舉;由於卜睿哲言行謹慎,也一直是美國政府的東亞政策主要諮詢對象,這項發言也引發關注。

卜睿哲表示,台灣2016年總統大選結果,可能改變台灣在美中互動扮演的角色,也可能改變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性質,這取決於那個政黨贏得大選、新總統推動的政策、行政與立法兩院的關係以及社會氛圍等因素。

「目前預測選舉結果言之過早,國、民兩黨各有所長,關鍵在於誰能成功主導議題。」卜睿哲說,美國雖相信友好的民主國家選民有權透過選票決定領導人,美國不應該對特定候選人表示偏好,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但美國利益與任何國家民選領導者的政策都有關,因此儘管華府面臨兩難,不會悶不吭聲。

卜睿哲表示,柯林頓政府1996年以(派遣軍艦)實際行動表示意見;2003年布希總統曾嚴厲批判陳水扁的公投政策;2007年9月,國務院前亞太助卿柯慶生針對中方行政當局政策和民進黨2008年選舉策略,發表評論。

「美國覺得台灣選舉結果會如何影響美國的利益,有必要表達看法。」卜睿哲說,台灣某些人也許希望美國什麼都不說,但這卻是一種表態。


卜睿哲:2016年台灣大選 美仍會表態

自由時報 2014-09-14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十二日報導〕歐巴馬政府曾在二○一一年,藉由金融時報放話批評當時訪美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今天表示,美國向來會對台灣總統選舉發表看法,也會就二○一六年大選表達意見,因台灣大選結果可能改變台灣在美中關係中的角色,也可能改變美中台關係的性質。

布魯金斯研究所今天在華府舉辦台海情勢的研討會。目前擔任布魯金斯研究所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卜睿哲表示,國民黨和民進黨各有所長,關鍵在於誰能成功掌控議題。民進黨是否會改變對大陸的方式,很難論斷,他不想花時間臆測;但他有某種程度的信心,美國政府會在某些時刻,以某些方式,就二○一六年選舉所牽連的美國利益,表達自身的看法。如果像台灣某些人所希望的,美國什麼也不說,也是一種聲明。

卜睿哲指出,對此議題,華府面臨兩難︰一方面,美方相信友好與民主國家的選民,有權利透過選票決定領導人,美國不該對某個候選人表示偏好,試圖影響選舉結果;另一方面,無論是台灣或其他國家選出的領導者,美國也有自己的利益,會受到當選者政策影響,所以華府「雖然面臨兩難,但不會默不作聲」。

美國有自己利益考量

他舉例說,柯林頓總統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的作為,是一種意見;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他在台北就美方對台灣兩個政黨的觀點,親自發表聲明;四年後,美國前總統布希發表對陳水扁政策的批評;二○○七年九月,布希政府的前國務院東亞助卿柯慶生,對中國行政當局政策和民進黨二○○八年選舉策略,發表了長篇而詳細的評論;二○一一年九月,歐巴馬政府透過金融時報發表意見。

卜睿哲強調,這些都是美國的作為,美方覺得台灣選舉會影響美國的利益,因此有必要表達看法;台灣有些人也許希望美國什麼都不說,實際上也是某種聲明。他認為,台灣未來應該做的三件事︰一是向北京確認對台灣的意圖;二是強化本身的力量;三是與美國維持良好的關係。


卜睿哲談2016大選:美方必要時機會表態​

ETtoday 新聞雲 2014年09月14日 13:48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表示,歷屆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對於台灣政局的變化,美國政府從未保持沉默,他深信美方在2016年期間,也不會不作聲,「我們有義務提醒台灣選民,美國有此利益,台灣選民投票的結果,也與此相關。」

由陸委會贊助「兩岸關係機會與挑戰」研討會,12日在華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舉行。卜睿哲提及有信心,美方會在台灣2016年總統選舉時,表達意見。他也認為,台灣某些人希望美國什麼都不說,這也是做出了某種聲明。

美方希望見到推動和平與安全的政策,他有義務提醒台灣選民,美國仍看重這個地區的利益,台灣選民如何投票,與美國的利益相關,「一句話不說,也代表某種說法。」

對於2016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卜睿哲說,「目前預測選舉結果還言之過早,國、民兩黨各有所長,關鍵在於誰能成功主導議題。」


華府觀察/綠重返執政 美當頭棒喝

【聯合報╱華府記者賴昭穎】2014.09.16 03:24 am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上周發表一席「美國政府會對二○一六年總統選舉結果對美國利益的影響表達意見」的談話,透露出美方人士對太陽花學運後,國內情勢發展對兩岸關係、美中台關係走向的憂慮;對於亟欲在二○一六年重返執政的民進黨也是一記棒喝。

卜睿哲目前是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儘管去年與國務院亞太助卿一職擦身而過,卻一直是白宮、國務院官員在兩岸事務方面諮商的對象,他的學者身分,也成為幫官方傳遞訊息的「安全閥」。

今年夏天,民進黨中生代的林佳龍與賴清德、太陽花學運領袖,加上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接連到訪華府,卜睿哲在此時主動發表這番談話,格外有弦外之音。

距離總統大選還有一段時間,美方人士在此時發表「預防性言論」,反映出在學運後對台灣內部與兩岸關係發展的不安,以及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走向的不信任感,而這對志在二○一六的蔡英文不啻是一大打擊。

此外,美方意識到大陸對於民進黨可能重新執政的關切,與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的急迫感;但美方要提醒中方,和平穩定才是一切,不要企圖透過任何方式打破台海穩定的天平,因此卜睿哲刻意提到九六年美國派遣軍艦巡弋台海的歷史。

二○一二年,民進黨認為美國「暗助」國民黨而失掉總統大選,如今卜睿哲的談話再度掀起「綠色焦慮」,因為這顯示民進黨仍無法獲得美國信任,其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將走得艱辛。

民進黨必須認真面對卜睿哲談話的意涵,因為對美國而言,台灣的政黨或許會輪替,但美方維持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穩定的利益是不變的。民進黨想成為值得美國信任的夥伴,讓美國因素不再是勝選阻力,必須自己撕下「民進黨等於兩岸不穩定」的標籤。


udn tv專訪/郝柏村:促成在星「辜汪會談」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2014.09.16 03:24 am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昨天接受udn tv「全球瞭望」節目訪問,談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的新書「李光耀觀天下」。郝柏村首度透露,一九九三年四月的辜汪會,是他向李光耀提出探詢,李一口應允並積極促成,兩岸兩會在新加坡舉行首度會談。

郝柏村和李光耀有近半世紀的交情。新加坡一九六五年獨立後,建軍過程曾大量向中華民國「取經」,不僅派部隊來台受訓,我方也派出教官赴星國協助建立制度,甚至早期的海軍與空軍司令,還曾由國軍「借將」。郝柏村從擔任參謀本部作戰次長開始,就與李光耀建立友好關係。

郝柏村透露,一九九三年二月李光耀訪台與他(時任行政院長)會晤,他提及,海基、海協兩會有意舉行首次領導人會談,但地點尚未敲定。李光耀立刻表示,新加坡願意扮演兩岸橋樑,因此促成了兩個月後「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

談到兩岸關係,郝柏村日前一番「台灣前途要由全體中國人決定」說法引發批評,還有人對他貼紅標籤。他反批外界斷章取義。

郝柏村說,「台灣前途不是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是國際強權政治的現實;蘇格蘭能舉行獨立公投,前提是倫敦不會否認;但如果台灣逕自獨立,美方不會支持,無法進入聯合國,卻會引發中共動武。

「台灣前途與中華民國前途不可分,中華民國前途要由全體中國人決定」郝柏村說,這是他一貫的「緩統」立場:為了避免戰爭,台灣應「棄獨」、堅持中華民國,同時大陸「不武」。各自遵循自己的法統,等到未來大家發展道路走到一起,屆時再來考慮統一的形式,這個過程「五十年、一百年,都不一定」。


其人其事/郝柏村 想跟年輕人對談

【聯合報╱本報記者程嘉文】2014.09.16 03:24 am

從廿多年前擔任參謀總長開始,郝柏村就常是「進步勢力」抨擊的標靶。日前一席「台灣前途不是兩千三百萬人能決定」的話,再度引發外界批評。然而細究其言,在「台灣」與「中國」爭議之間,「中華民國」才是半生軍旅的郝柏村抱定不放的神主牌。

對獨派來說,中國是海峽對面野蠻卻強大的敵體,台灣(即使國號維持中華民國)當然不包含於中國;對統派來說,「中華民國為正朔」的觀念,也被「客觀現實」淹沒,為了「中國」與「民族大義」,中華民國這個招牌大可以放棄。

在這種非楊即墨的情況下,郝柏村的意識型態,卻更像是堅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篤信台灣制度優於大陸的「老國民黨」。他一方面強力抨擊台獨不可行,必定導致戰禍;同時雖不敵視北京政權,但也常在對岸直言「抗戰當然是國民黨領導的」、「共產黨前卅年,老百姓死亡比抗戰還多」,絲毫不給面子。

對於經歷過抗戰、內戰、保台的郝柏村而言,中華民國式的中國情懷,以及半世紀軍旅生涯養成的「任務第一,大局為重」性格,是他難以割捨的信仰。昨天在接受udn tv的訪問後,他說,台海兩岸停火已經卅五年,「這個年紀以下的人,都不知道戰爭的可怕了」,並且主動提及,如果有機會,自己很希望跟年輕人對談。可以看出這位「老國民黨員」對「中華民國」的念茲在茲,無時不忘宣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