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讚許新航路共識 兩岸協商範例
中央社 – 2015年3月24日 上午6:48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23日專電)中國大陸通知M503航路將於29日啟用,航機飛行向西移6浬,美國國務院今天讚許台北與北京就航道達成共識,這是雙方以協商對話處理各項議題的範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接受查詢指出,美方讚許台北與北京就M503新航道達成共識,也認為共識可維繫區域間的國際民航飛行安全。
發言人同時回應,共識同時也是台北與北京以協商對話處理各項議題的範例。
中國大陸劃設台海M503航路,啟用日期延後至3月底,兩岸民航主管部門依溝通達成的初步結果,北京於20日再發飛航公告。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夏立言在立法院指出,兩岸經協商,對方已按國際公約精神與規定調整很多,目前看來飛安沒危險性,國軍也能充分掌握。1040324
全球民主退潮下看「中國模式」與「太陽花運動」
( http://whogovernstw.org/2015/03/23/yifengtao1/ )
◎ 陶儀芬/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本文為太陽花週年系列第四篇1
2015 年1月,最新一期的《民主季刊》(Journal of Democracy) 是一個創刊二十五週年紀念專輯。這個在「第三波」民主化高潮建立的刊物提出了「民主是否正在退潮中?」(Is Democracy in Decline?) 的疑問,邀請許多當代重要的民主化研究者為文探討這個問題,雖然論點不一,但總得來說,答案是肯定的:沒錯,我們正處在一個民主退潮的時代!根據「自由之 家」(Freedom House)的年度調查,全球已經連續九年處在民主退潮中。也就是說,自2006年以來,每年自由分數衰退的國家要多於增長的國家,而2014年尤其慘 烈,自由衰退的國家是自由增長國家的幾乎兩倍(61/33)2。
進一步追究自1970年代中期以來的「第三波」民主化為何在二十一世紀出 現頹勢?有些國家是因為個別內政問題,如蔓延的貪腐問題(菲律賓)、無能的政府治理(巴基斯坦)、難以消彌的族群衝突(肯亞)、日趨惡化的經濟不平等(墨 西哥)、政治菁英對憲政體制的藐視(泰國)等,讓該國人民與統治菁英對民主體制喪失信心而放棄。但也有一些國家則是受到俄羅斯、中國、委內瑞拉這些看似更 有效能的威權政體的鼓舞而漸漸遠離民主的。這樣的「威權國際擴散」(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authoritarianism) 一開始多半都是以價值示範的方式進行,但晚近漸漸可以看到這些威權大國可以用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去影響一些脆弱小國國內的社會力量分布與制度發展,進而 影響其在民主與威權政體光譜上游移的方向。
面對威權擴散,西方民主國家普遍仍感受不到對他們的實質地緣政治利益有什麼威脅,多半都是睜一 直眼、閉一隻眼,不會有什麼「反威權擴散」的具體作為。況且依照上個世紀的經驗,民主大國的支持往往也是靠不住的,支持的力道與方向還是以民主大國自身的 國家利益考量為依歸,美國在1950年代對東歐國家民主運動的背棄以及1970年代對拉丁美洲民主政體的殘害都是具體的例子。自由受到威權大國威脅的小 國,終究還是要靠公民社會自我意識覺醒與自我行動力量的發揮來捍衛自己的民主。
「中國模式」與全球民主退潮
如稍早提到的,當今世界的民主退潮大多是因為新興民主國家本身體質脆弱,無法有效處理該國長期面對的結構問題所致,但隨著西方民主國家的影響力減弱,而像俄羅斯、中國、伊朗這樣的區域威權大國影響力增強,學界也開始注意到威權大國在全球民主退潮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一 般來說,威權(或民主)政體的國際擴散可分為「價值示範」與「實質影響」兩個層次進行:前者是藉由威權(民主)政體本身的表現與宣揚展現威權(民主)政體 的效能與適切性(effectiveness and appropriateness);後者則是藉由威權(民主)政體因國力而產生的影響力直接要求他國改變政策 (leverages) 或在他國培植可影響的社會力量(linkages)3。 在《民主季刊》的這個「民主是否退潮?」的專輯中,哥倫比亞大學的黎安友 (Andrew Nathan) 教授認為,中共威權政體主觀上並沒有促進威權擴散的意圖,但客觀上它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與利益確實在示範威權價值、支持威權盟邦、壓制台港民主、倡導人權 與民主體制脫勾等六個方面對民主的進展產生負面的影響4。
在1990年代,「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之時,經過六四鎮壓的後天安門中 共政權,面對國內的正當性危機與國際的孤立顯得相當脆弱當脆弱。在江澤民「穩定壓倒一切」的原則之下,這群技術官僚統治菁英在政治上以制度化取代民主化建 立了「韌性威權」,在經濟上以「低人權優勢」(秦暉語)擁抱全球化,在中國東南沿海發展「世界工廠」,以大量廉價消費品製造出口創匯帶動經濟成長,漸漸地 站穩腳跟。弔詭地,這起初是為了防範國際民主浪潮的「和平演變」而建立的另類現代性追求路徑,隨著中國的國力增強,到了二十一世紀卻發展成了全球威權發展 典範的「中國模式」。
究竟什麼是「中國模式」呢?綜合海內外各種正負面看法,我把它定義為一種建立在反自由的國家與市場關係 (illiberal state-market relations) 與反自由的國家與社會關係 (illiberal state-society relations) 之上的經濟全球化模式,之所以是反自由,是因為它的市場經濟運作的基礎不是自由競爭而是國家特殊利益的恩賜,而它的政治秩序運作的基礎不是以保障公民自由 為目的的「法治」(rule of law)而是以維護政權生存為目的的「法制」(rule by law)。
長期來看,「中國模式」真的有利於經濟發展嗎?
看 到中國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幾乎每年都是全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對於把財富累積看得比自由平等更重要的社會與個人來說(見郭董的「民主不能當飯 吃」),「中國模式」似乎是短期致富的最佳捷徑。但真是如此嗎?早期發展經濟學強調經濟成長的動力在生產要素效用的充分發揮,只要國家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將 國內的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動員起來生產,就可以帶動經濟發展了。從這個觀點來看,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與十九世紀的德國、二十世紀初的俄國與日本、 二十世紀下半的南韓、台灣皆如此。
但經過經濟學新制度論的洗禮後,我們瞭解到市場交易爾虞我詐,充滿投機拐騙的行為,財產權與契約都是靠 不住的,必須要有市場制度的存在才可以降低財產被侵犯、契約不履行的交易成本,讓商人擺脫短期的機會主義行為,進行長期的投資研發,才能促成生產力的躍 升。而一個強大到可以提供法律規範保障私有財產與契約履行的國家也有能力去充公私人財產,所以可以約束國家濫權的政治制度對經濟發展是重要的!英國的憲政 民主與美國的聯邦體制等政治制度正是可以對市場行為者提供「可信的承諾」(credible commitment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所以才讓英、美兩國分別在18、19世紀,商人積極投入創新、生產,帶來快速的經濟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強的經濟體5。
「為什麼國家會失敗?」的作者認為「榨取型」制度會阻礙經濟發展。圖為西班牙殖民者與南美洲原住民協商會議。
此 外,最近出版的《為什麼國家會失敗?》一書,兩位作者在更多案例的量化分析下發現,長期來看「政治制度」才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關鍵,唯有可以制訂清楚明確不 因人而異的遊戲規則、讓不同才華禀賦的人都有公平自由的創業空間的「廣納型」((inclusive) 制度才能帶來持久的經濟發展,如果是少數菁英把持用國家壟斷力量將其他人排出在外的「榨取型」(extractive) 制度,或許短期可以得到發展,但長期必難以為繼6。
事實上,雖然表面上中國經濟在過去二十年增長快速,但主要成長的動力來自於資本、勞動 力與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國內市場制度仍然在降低市場交易成本與不確定性上沒有進展,市場上仍對國家政策方向、財產權保障、交易信用等充滿不信任, 短期機會主義投機行為充斥,從中南海的領導人到地方上的民營企業家,誰都想賺一票就走,把最珍惜的妻小、資產都移往海外,還造成紐約、溫哥華、洛杉磯、雪 梨房地產狂飆的現象。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已經喊了十年的發展內需市場,卻在國內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市場制度不完善機會主義行為充斥的情況下一直發展不起 來。
全球遍地「太陽花」抵抗民主退潮
但隨著中國國力增強,海外投資與國際參與的興 趣與必要性也驚人成長,不僅在亞洲,在非洲、拉丁美洲,我們看到隨著中國國有企業在當地進行大量投資,「中國模式」這種藉特殊利益給予而發展經濟,藉打壓 社會弱勢而維持穩定的發展模式正幫忙強化了當地的威權政體,也弱化了原本就單薄的民主力量。也許中國政府並沒有促進威權擴散的意圖,但中國的官員與企業家 習慣談投資、做生意的方式,就自然而然壯大了當地倚賴特權維生的社會力量,擠壓了公民社會追求公平正義制度建立的空間,複製了「中國模式」。
反觀台灣、香港這幾年的發展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隨著香港於2003年與北京簽訂CEPA,台灣於2010年與中國簽訂ECFA,雙邊的經濟、社會、文化的交流與整合更進一步發展,在 臺、港兩個社會都看到靠著北京「讓利」,依賴特權維生的社會力量越來越壯大,尤其是大型財團與媒體,在自身企業經營上,不再以產品創新來打入全球競爭市 場,而以經營政治關係來乞求分潤中國壟斷市場,強化了港、台社會原本就存在的反自由 (illiberal) 社會力量,政府不建立公平遊戲規則、維護社會正義,卻越來越多黑箱作業、包庇特權、打壓弱勢的情況,擠壓了公民社會追求民主價值與制度建立的空間,也讓 港、台經濟逐漸陷入「榨取型」(extractive)發展,追求「向下沈淪」(race to the bottom)的尋求政治保護與壓榨勞工與環境的吃老本經濟。
從 去年三月在台灣發生「反服貿黑箱」的太陽花運動這一年來,我們在九月看到香港發生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香港市民出乎意料對運動的持續支持與參與,博 得了全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與同情,也造成了北京自六四以來最大的政治困局。到了十二月,我們看到遠在中美洲尼加拉瓜,也發生了多個農民與環保運動等公民團 體聯合抗議背景神秘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王靖的尼加拉瓜運河開鑿計畫的決策程序不透明,環評作業不充分,引發警民激烈衝突數十人被捕、受傷的事件(參考新 聞)。今年一月,在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反對黨也以「反中國因素」為訴求而贏得總統大選,並在三月五日正式對中國的「可倫波海港城」投資計畫喊卡,要重新檢 視前任的「黑箱決策程序」並重新評估這個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海外投資是否符合斯里蘭卡的國家利益(參考新聞)。
這些事件顯示雖然「中國模式」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已經從價值示範逐漸往實質影響的方向發展,其基於自身利益在全球各地進行的戰略佈局與投資壯大了當地的反自由社會力量,但也激起了當地公民社會中珍惜民主價值的群體組織起來抵抗這些反自由社會力量對民主制度的威脅與破壞。
進 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帶來全球各地貧富差距的拉大、金融市場與政府財政危機不斷、美國與歐洲道德與經濟權威地位的下降、中國與俄羅斯國際影響力的 增強、宗教與文明衝突的惡化等環境因素都不利於民主體制的運作與發展。所以,也有學者主張,我們該驚訝的不是一些民主遇到這些挑戰的挫敗,而是更多民主面 對這些挑戰表現的強韌7。
畢竟,這是在人類歷史上,最多人相信,無論任何族群、文化、宗教、性別、階級,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追求自主與選擇 自由的權利的時刻。而這樣的《民主精神》(The Spirit of Democracy8) 隨著經濟發展與教育普及,又在最年輕的世代更為普遍地被接受,無論在中國、俄羅斯、伊朗、埃及、奈及利亞、美國、墨西哥、智利、泰國、印尼,過去五、六年 來,隨著網路對公民運動的動員方式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我們看到,包括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每個社會最具競爭力、最有創意的青年世代,就像在1789年、 1848年、1919年、1968年與1989年時的全球青年人一樣,都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為這個人類民主幽暗的時代守護著一線天光。
參考文獻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Why Nations Fail :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1st ed.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2012.
Ambrosio, Thomas. “Constructing a Framework of Authoritarian Diffusion: Concepts, Dynamics, and Futur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11 (2010): 375-92.
Diamond, Larry Jay. The Spirit of Democracy : The Struggle to Build Free Socie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1st ed. New York: Times Books/Henry Holt and Co., 2008.
Levitsky, Steven, and Lucan Way. “The Myth of Democratic Recession.” Journal of Democracy 26, no. 1 (2015): 45-58.
Levitsky, Steven, and Lucan A. Way. “Linkage Versus Leverage. Rethinking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Regime Change.” Comparative Politics 38, no. 4 (2006): 379-400.
Nathan, Andrew. “China’s Challenge.” Journal of Democracy 26, no. 1 (2015): 156-70.
North, Douglas.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柯P提兩岸一家 滬台論壇露曙光 國台辦重申有利於兩岸交流 ...
2015-3-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6| 評論數: 0
海 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指出,沒有「九二共識」,台北市長柯文哲登陸就免談。對此,大陸國台辦23日仍維持日前說法,除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 治基礎外,再度肯定柯文哲提及「兩岸一家親」理念,有利於兩岸交流合作。上海涉台學者認為,柯的正面表態,已讓滬台論壇的續辦露出「曙光」。
上 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指出,柯文哲原本是政治素人,從不清楚「九二共識」到提出「兩岸一家親」,已是很大的進步,大陸方面很高興、很滿意。無黨籍的柯文 哲和藍綠有區別,代表的是第三勢力,而他這次所做出的政治表態,除了對滬台論壇有幫助外,同時也建立起兩岸新的互動模式。
他認為,柯文哲盼在「既有基礎」上續辦滬台論壇,這個基礎不就是「九二共識」;還有,「兩岸一家親」意指兩岸是一家人,等於是大家同處在「一個中國」的屋簷下,就是「九二共識」的關係。正因柯文哲近來的談話並不否定「九二共識」,這也讓滬台論壇的續辦露出「曙光」。
符合一中 陸應可接受
上 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也指出,柯文哲的立場大家都很清楚,而以他的身分,如今願做「兩岸一家親」的表態,已經不容易,應該給予肯 定。在台灣的政治氛圍裡,要柯文哲直接承認「九二共識」有困難,如果提出新的論述,只要符合「一個中國」精神,大陸方面應可接受。
陸委會 前副主委、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表示,「九二共識」屬於中央層次,不需要無限上綱到地方之間的城市交流。柯提出「兩岸一家親」已是展現善意, 前任市長馬英九創立雙城論壇、郝龍斌接續舉辦時,也沒有公開、明確的表示,「滬台論壇是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之上」。
勿以政治干擾交流
童振源說,在九合一大選過後,目前民進黨執政13個縣市,若以政治干擾城市交流,將不利於兩岸的互動,甚至可能阻礙現有良好的交流關係。
《台灣人在大陸》繼續喝茶五千年
2015-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03|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彰國/北京大學台生)
之前有次邀約在北大讀書的台生們,一同去馬連道泡茶聚會。北京地理諺語:三里屯的瘋,西直門的堵,擠地鐵的孩子得練武。我們想在鬧中取靜、大隱隱於市裡尋找一適合處靜心品茗。
1990年代開始,馬連道街上迎來一批南方茶商入駐,至今發展成具有各個主要茶葉產區的近千家茶商,以及相關衍生品市場,位於北京宣武區西臨西三環路,直接搭乘新開通的北京地鐵七號線到灣子站下車即可抵達,現在的馬連道是北京城裡著名的茶葉一條街,商圈規模宏偉,運往北方的茶有集散在馬連道,然後進入華北、東北等地區,也直接供給北京當地消費。
我們幾位友人聚在一家台商開的茶行裡,台灣老闆泡著茶一邊聊著這裡的發展,也聽他講述所見所聞的台商江湖故事,只要一直堅持著專業,有好的產品、有好的服務,必將能出頭天。
當有好的茶在市場出現的時候,總會吸引各地愛茶人士的目光,大家尋聞茶香而來,都想嘗一嘗新出爐剛送來的好茶。專業製茶師傅的多年經驗智慧以及他們高超嫻熟的技藝,成就了這樣一壺清香,那麼不管是在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空間上的任何地域,我們都要豎起大拇指來稱讚,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仔細地品嘗茶中奧義。
北京有許多珍饈玉饌,其實並不一定只和食物的本質有關,而是和我們在品嘗時的當下人生情境有關。猜想老闆在北京泡這杯茶時,一人離鄉背井的孤寂,跨海進京的辛勞,加上外頭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有一杯溫暖帶著故鄉味的茶,當「茶米茶」的香氣蔓延在茶席,慢慢咽下入喉回甘的柔順體驗,不僅暖和了寒冷空虛的身體,也撫慰了出外人的心。品的不只是茶,而是台灣精神,因此才堅守在這持續奮鬥打拚,當然老闆的生意也興隆、生活也挺滋潤。
就像周杰倫的歌詞所述:「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在他鄉和老鄉泡茶,是家也是畫,總會讓我想起昔日飄洋過海出外的台灣囝仔,當年他們在外地生存之際時,還不知道將來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我也不知道台灣將來會如何?希望台北與北京能一起帶領世界,繼續喝茶五千年。
《兩岸校園超連結》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共青團嗎?
2015-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蕭昱遠/台灣大學學生)
看到新聞報導,說是香港各大學的學生會裡頭,有許多擔任幹部的大陸學生,是共青團的成員。報導用一種製造恐懼、揭穿內幕的敘事手法,讓人把「陸生」、「共產黨」、「學生會」這幾個關鍵字連結起來。說穿了,就是想要塑造一種「共產黨派青年學生到香港大學裡面滲透」的既定印象。
共青團變汙名標籤
無獨有偶,就在去年底,台大裡面也出現了「曾經擔任過共青團幹部」、「拿過三好學生(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頭銜」的陸生,登記參選台大的學生代表(即學生議員)。當時在台大校園裡頭,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有學生在網路上為這位參選學代的陸生「起底」,把她之前曾任新華社記者等相關事情一一羅列,讓該學院中有投票權的同學們自行判斷,這樣背景出身的人,適不適合參與台大的學生自治。
說是「起底」,其實可能有一點不精確了,因為所謂的「底」,不外乎那位學代參選人自行公布的「候選人學經歷」,而當時為之「起底」的同學,基本上就是將這些事蹟一一說明、解釋、闡述,告訴對大陸教育系統不熟悉的台灣學生,這些「顯赫」的經歷,後面的各種可能以及這些相關職務的「對黨忠誠」。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這些「共青團成員」、「三好學生代表」,他們是否就真正背負著「共產黨派來統戰」、「滲透敵營大後方」的汙名,其實有待商榷。
共青團的制度存在久矣,然而現在的共青團與早年(幾十年前)的共青團大有不同,共產黨當年搞革命、搞意識型態鬥爭的那套政治甄補在絕大多數人身上,只剩下了形式意義。
在中國大陸,從小學開始,校園裡就存在著「少年先鋒隊」的團體組織,這些年方七、八歲的國小學童從入學伊始,便必須要加入少先隊,其中最顯著的象徵畫面,就是小學生集體戴上紅領巾──「烈士用鮮血染成的紅領巾」。其中,根正苗紅、素質優秀的學童會被先行拔擢入選,到了二年級三年級,基本上已鮮有人不是少先隊員了。至於那條烈士用鮮血染成的紅領巾,則要一直跟著他們到退隊為止。
退隊的時間點約莫在進入國中之後,但退隊不代表你跟這個現在看似有點荒謬的制度從此絕緣,這些十二、三歲的學生,馬上又面臨著「共青團」向他們招手。套句有點奇葩的網路用語:這真是「無縫接軌」啊!
誰能不加入少先隊
至此,香港媒體口中以及台大學生眼中所鄙視的「共青團」於焉登場。不過,共青團和少先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加入共青團,需要由學生提出「入團申請」,顯示並非來自於外在的強迫、干涉等等。這樣的「自覺自主意識表達」,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港台所批評的:「這些人都是自願的」、「不爽不要加!」。
但是,在這麼多年來、這麼多份的「入團申請書」的背後,有一項被港台所共同忽略(或者是集體無知)的是,這樣的「自願」,有很大的程度比例,並不是來自於學生的真意。試想一個情況,在政治氣氛高壓肅殺早已非「潛規則」,而是「明擺著的規則」的中國大陸,即便真正有自覺的學生再有千百個不願意,仍舊會在師長的督促下、同學的群聚效應下,基於「不敢不合群」的群眾心理,老老實實的填寫「入團申請」。
行文及此,是不是有幾分熟悉,一種微妙的dejavu橫空出世,啊,這跟我們台灣解嚴前的景象好生相似!啊,這與當年國民黨全面推行青年入黨的歷史產生了既視感。
習慣民主自由的台灣,以及長期享有自由法治的香港,當我們看著這種看似荒謬可笑的現象發生在大陸的校園當中──豈止普遍、簡直全面──我們所應該做的,到底是跳脫事理脈絡的批評,亦或是帶著同理心的為他們設想?
當每年入學的學生必須「喜大普奔」的接受黨的教育、為黨效忠的思想灌輸,當他們即便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卻又必須戴上紅領巾、繳出申請書的同時,我們究竟是要用一種「沒有反抗你就沒有發言權」、「426就是426」的「批判性(?)思考」,還是應該嘗試著設身處地的,對這些我們早已不受其限制的「現實」,有著稍加寬容的理解?
港台兩地對於中國大陸的戒慎恐懼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仍必須在每一個具體個案的適用與面對時,將自己的既定偏見加以抽離,認真的看待這些人的言行舉止,看他們的政策內容,又或者,嘗試著跟這些人交朋友,給他們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真正去認識這些人的內在、思想,以及整個生命如何形塑的歷程。
同理看待深入認識
我們不必假設每個人都是別有用心,自然也無須「好傻好天真」的全心信任。寬容的理解不代表不加思索的盲目,那代表著自由的找出各種證據和資料,用更全面的訊息來作出判斷,而非偏聽偏信、更不是人云亦云。
一個對於共青團的指控和攻擊,竟會在各種恐懼的總合推波助瀾下,勾起大家心裡對於中共的反射防禦態度,顯示人們並不真正認識中共,自然也對中共底下各種組織、制度及其內容一知半解。而這,正是我們應該努力去釐清與知彼的關鍵所在。
《兩岸校園超連結》祝福陸生學姊 畢業快樂
2015-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1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阿嘉/大學生.台北)
四年前,政府開放招收大陸學生來台灣念書,那年我高三,正準備參加大學聯考,四年後,第一屆的大學部陸生已經即將畢業,為這段充滿各種嶄新體驗的校園生活暫時畫下句點。
還記得三年以前,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忘記是第一周還是第二周,學校有社團博覽會,我在各個攤位逛來逛去,突然被一個女生勾住手往反方向拉,她說:「嘿,學弟,來參加我們的嘻哈搖滾社吧!」我一個踉蹌,差點往後倒,當下有點不高興罵了一聲:「哇靠!幹什麼啦?!」
社團博覽會初邂逅
沒想到,拉我的那個女生反而笑了起來,邊笑邊跟我道歉說:「哈,真是抱歉,我沒想到台灣男生一拉就倒!真對不起啊。」這下換我傻眼了,怎麼轉過身來看到的是一個人高馬大的女孩,而且最重要的,怎麼她,說我是「台灣男生」?
當下一攀談,才知道原來她是大二的學姊,是第一屆來台灣念書的陸生,她因為參加了社團,擔任社團幹部,所以她今年就順理成章了跟著大家一起舉辦迎新活動。由於社團性質是活潑動態、熱情奔放的,這位陸生學姊毫無懸念的接下了負責招生、拉人入社團、在校園裡向新生大聲吆喝的招牌角色。
當下,因為我還另外跟朋友有約,再加上我對音樂比較沒有興趣,所以就沒有跟學姊深聊,但她說:「沒關係,那就交個朋友吧,我留一下你的微信,之後你如果改變心意的話也可以來社課聽看看喔。」。「威信?什麼是威信??」我心裡當下再度冒出無數問號,臉上表情想必是一臉困惑,因為下一秒,學姊就用恍然大悟的眼神再度爆出大笑:
「哈哈哈,真的對不起,我說的這個是『微信』,微小的微,是我們那兒在用的通訊聊天軟體,你們這兒用的應該是line比較多,我平常用得慣了,老是改不了口。」
至此,我才聽清楚,知道她說的那個字是「微」,而她始終發「一聲」(平上去入裡的『平』聲)。我當下沒有再爭執,拿出了手機,彼此留了電話號碼(因為我沒有微信啊!)。
時間過了很快,兩個月後是期中考週,當我正在跟必修主科奮鬥的時候,突然收到了當時那位陸生學姊的簡訊:「學弟,還記得我嗎?開學時在社團博覽會跟你打招呼差點害你跌倒的那位,期中考到啦,你們學理科的一定很辛苦吧,加油哈哈,祝你歐趴(all pass)啊。」考前收到這樣的祝福,當然很開心,當期中考結束以後,我就和學姊聯絡上,一起在學校附近的小飯館餐廳吃飯。
我們各自聊了各自的生活,她是我這輩子第一個認識的大陸人,說實在的,我真是充滿了各種好奇。腦中轉過了千百個念頭:「你為什麼會來台灣念書?」(不行,這個太俗套了)、「你是哪裡人?」(慢慢問好了)、「你有去看選舉嗎?」(問這個會不會很奇怪??)……就在我腦袋飛快轉動的時候,我不自覺的開口了:「要不要點你的家鄉菜啊?」
被我猜中她的家鄉
學姊有點傻住:「你又知道我家鄉在哪裡了?」我呀然而笑:「你是沒說過,不過,我猜,大概是東北或內蒙古吧?!」換學姊驚訝了,她說:「你怎麼會這麼猜呢?」我說:「因為你長得比我還高……講話又特別豪氣,不猜這兩個地方猜哪裡啊?!」
學姊噗哧一聲笑了出來:「勉強算你接近啦!我是山東人,本來是沒有開放我們省能來,但是因為我的戶籍從小就在北京,所以當然可以來!」
用餐的時候,我和學姊交換了許多彼此的訊息,不知為什麼,很有默契的,我們不去談到政治問題。那天結束後,我本來想說應該是各付各的,但學姊說:「本來是該AA制沒錯的,但我是學姊嘛,所以我請你吧。」這時候我心裡反而覺得怪,便說:「不不,你是大陸人,來者是客,我得盡盡地主之誼。」
兩個人正逗嘴呢,學姊這麼提議了:「要不,我們一頓一頓這樣互請下去,這樣誰也不欠誰,誰也不吃虧,好嗎?」於是當天,學姊先付了兩個人的帳,我們沿著學校旁邊圍牆一路聊天,一路走回宿舍。現在想想,當時候我對中國大陸的了解根本連「一知半解」也稱不上,除了國高中學過一些粗淺的中國歷史、地理,對大陸的感覺有點陌生,但是,又好像其實應該是親切的,但我卻不自知。
學姊聽了我的困擾,一派輕鬆的回答我:「其實啊,我跟你也一樣啊,我以前從來沒有來過台灣,雖然課本有教,但是總是不脫阿里山日月潭余光中那些俗套,我對台灣的憧憬是電影,我從電影裡看到許多東西,所以想來台灣實地生活上幾年,希望可以帶點東西回去。」
那天送學姊回宿舍之後,我們的關係逐漸變得熟稔,我教她台語、她給我講現代中國。中間雖然也有一些時刻,彼此的感情升溫,但卻因為很清楚等到她畢業之後,她不會留下來,而我也不會跟她走。這跟《海角七號》的劇情不太一樣,我們既然知道,那便在這幾年做最好的朋友,也做一輩子的朋友。
離別就在半年之後
如今,再過半年學姊就要回去了,突然很想把與她相識這段純粹、簡單的感情,記錄下來。告訴她,謝謝你。跟她說:你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大陸人,同時也是最喜歡的一個。
畢業快樂。
友校跨海參訪 合唱小蘋果
2015-2-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01| 評論數: 0 |原作者: (詹惟鈞/宜蘭縣)
寒假剛放假沒多久,浙江省嘉興市輔成小學(友校)要蒞臨筆者服務的宜蘭縣壯圍國小(本校)參訪,有客遠來,本校校長自我介紹:「『壯圍』地名的由來就是清朝吳沙公開墾宜蘭時,率領壯丁來宜蘭開墾,吳沙死後,他的兒子繼承父志,來此地拓墾,在開墾完成之後,其子為了酬謝壯丁們幫助開墾的辛勞,就將此地劃分為壯一、壯二──壯七等,賞給壯丁,後來統稱此地為「壯圍」,成為今天的地名。
兩校校名皆有典故
輪到友校副校長介紹時,「輔成」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清末民初愛國的社運民主先賢-褚輔成,褚輔成是浙江嘉興人,在日本留學時加入光復會和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參與領導起義,曾任浙江省參議會議長、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浙江省政府民政廳長等要職,對日抗戰爆發後,積極投身抗日運動及國共合作,九三學社成立時出任中央理事,病逝前任職上海法學院院長。
友校副校長說的近代史實,本校小學生多半有聽沒有懂,於是我開玩笑說:「褚輔成沒有跟著國民黨反動派蔣匪來台,不然台灣也有輔成小學了!」此時大夥也都笑了出來。
友校師生遠渡海峽來台參訪,本校口琴隊學生列隊吹奏多首膾炙人口的曲目,表示熱烈歡迎。其中以《大黃蜂》一曲最令友校師生覺得激賞,此曲節奏快速,疾竄的旋律及音符就如同大黃蜂嗡嗡疾行般的緊湊,而壯圍國小口琴社的孩子們卻要單用嘴吹奏出如此快速的曲目,這就要靠平時、早自習、午休課後時間勤練。
本校口琴隊多次參加世界、全國、宜蘭縣音樂比賽,並多次榮獲口琴合奏第一名佳績,經常應邀到台灣各縣市表演受訪,過去幾年暑假曾到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等地交流,這也是輔成小學師生會想參訪本校的看點及亮點。
看過口琴冠軍的特色社團表演,接著大夥到南瓜造型窯製作窯烤披薩,這個南瓜造型窯從取土、備料、洗瓶、鋸木材、撿稻草、運磚、混沙土、踩土等,皆由本校家長、學生、教職員工共同建置的,南瓜窯旁邊就是本校的特色農園,也是披薩食材的採集點。
在輔成小學到訪前,本校教師及家長志工就已經把材料先準備好,現場經由本校老師示範,友校師生實作的過程,從揉麵糰、壓平再桿、牙籤戳洞、塗上醬料、放置配料、送進窯烤等動作,食材有起司、洋蔥、番茄、紅椒、青椒、番茄醬等,一切都由自己DIY調配加料。吃完窯烤披薩之後,本校還安排了一節陶藝課程實作課程,由於時間緊迫的關係,只能讓輔成小學師生親手捏製一個造型陶藝作品,裝袋帶回家紀念,沒能來得及上釉、窯燒,實為憾事。
特色課程觀摩實作
無論是窯烤披薩或是陶藝實作,海峽兩岸師生進行一種從容、緩慢的「手作」教育,對孩子而言是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這是一種屬於海峽兩岸師生共同學習的「教育情境」。
在友校同學上車前不久,筆者恰巧見到對岸小學的一本數學教科書,雖然是小學六年級的課本,內容的深度及難度卻達到台灣國中數學教科書的程度,台灣國小教科書內容滿是彩色圖片,字體較大,試題較少,通常是給題目要學生解答;中國的教科書多是白紙黑字,字體較小,試題較多,內容重推理過程,給答案要學生寫題目,有點像正、反、合邏輯辨證。
台灣小朋友要加油
除教科書讓我印象深刻之外,這次輔成小學由副校長帶領學年主任、教師、高年級學生一行四十幾人,不單是參訪台灣宜蘭縣壯圍鄉的鄉下小學,也有到台北、新北都市學校做校際交流,過去更曾到東南亞、東北亞,甚至遠到歐洲參觀考察。
寒假有幸看到輔成小學十一、十二歲的孩子人手一支蘋果iPhone6、三星Note4智慧型手機或單眼相機,再看到他們當中有些人,時而從厚重外套口袋中隨手拿起一疊大鈔付帳,彷彿是我童年時「台灣經濟奇蹟、台灣錢淹腳目」在當今對岸重現,而規模、幅度、深度更加透徹。
在參訪過程中,筆者屢屢要回答友校小學生的問題,而友校小學生雖是第一次面對本校師長,卻毫無陌生、羞澀的感覺,言談中充滿好奇、自信,在披薩、陶藝製作過程中勇於嘗試、發問、分享。反之,台灣本校小學生的言談中卻略帶靦腆、緊張的感覺,多半不太敢講話,有賴本校校長、各級主任老師與家長志工們引導,才敢和對岸輔成小學師長或同齡訪客對答。
告別神曲譜共同夢
就在兩校小朋友齊唱神曲《小蘋果》的離情依依之下,隔著車窗,嘉興輔成小學一行人和宜蘭壯圍國小師生揮手告別,我心中除了期待下一次海峽兩岸小學間的交流,更深深體會到兩岸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及開放,不容易立即看見成效,也不能用考試成績定出學習好壞。
只有彼此打開心胸及眼界,放下地域及學制的隔閡,強化兩岸國民基礎教育的交流觀摩,讓兩岸的國家未來主人翁們,不要像過去活在戰爭陰影裡面,而是能夠有一種美好而共同的童年記憶,在這個屬於中國人的二十一世紀中,共譜屬於兩岸小朋友們的中國夢!
袁紅冰:創建台灣共和國 台灣唯一生路
自由時報 2015-03-24
〔記者曹伯晏/台北報導〕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即將於廿五日推出新書「決戰二○一六:創建台灣共和國」,書中闡述其對於台灣「建立共和國」之理念與必要性。他強調,「中華民國」已成國民黨權貴集團自我出賣的標的物,「自由台灣」恐被「中華民國」這個政治概念殉葬,必須掌握國際政治及中共政權的歷史機遇。只有「創建台灣共和國」才是自由台灣的唯一生路。
袁紅冰批評總統馬英九「恐共成性,媚共成癖」,將中共允許台灣使用「中華台北」視為善意表示,並且炫耀「九二共識」不遺餘力。他強調,九二共識核心內容即是「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關係也因此成為「國內關係」,這是中共在實行國際政治上的「反介入」戰略,很明顯,其目的就是使自由台灣的主權遭逼迫時,讓國際社會的正義力量「難以找到支持台灣的國際法理由」。
袁紅冰於書中表示,慶幸台灣公民運動「大潮湧動」,以「太陽花」學運雄姿英發,「奇峰崛起」,一掃鼠輩政客營造的沉沉暮靄,學運精神為自由台灣召回英雄的國魂,也為扼住命運的咽喉,掌握歷史的機遇創建「台灣共和國」,鑄就政治意志的民意基礎。
袁紅冰也示警,中共今年二月最新提出的工作檢討中結論,定調要從政治、經濟、輿論各個方面扶植民進黨內「反台獨力量」,從意識形態領域造成民進黨的進一步分裂,並孤立民進黨內台獨勢力。
再忙 也要回家過年
2015-2-2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蔡孟峰/資深媒體人)
避開地表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我往東走,回台灣等過年,「小黎」也準備從珠海往西,要搭火車回到他江西小鎮的老家,吃飯時包廂裡有電視,只見他看著央視《春晚》的預告,天王劉德華低沉的嗓音唱出《回家的路》這首歌,還沒踏上回家的路,他已經潸然淚下,連我這個外地人看到MV上播的片段,看到那些騎著機車、戴著一家大小,掛著大包小包行囊趕路的畫面,鼻頭也酸了起來。
在春節之前,《回家的路》的確夠「洋蔥」,引起大陸民眾廣大的共鳴,同桌的其他大陸朋友都說,唱得讓大家都想立刻奔回老家了,沒打算回家的也該回家了,畢竟在大陸許多人口,都從內地經濟較不發達的縣城,遠離家鄉和父母妻兒,到幾千里路以外掙錢謀生,在春節假期同時由南到北、由東向西流動著,早期交通沒那麼發達,可是再遠,也要回家團圓。
「小黎」就是這條遙遙回家路上的一個人,他說,江西老家這幾年雖然開發了,生活是好過了,可是畢竟還沒多到所有人都可以賺到錢,他十年前就到了珠海,賣過衣服、在餐廳幹到領班、到汽車公司當業務,雖然一開始才千把塊人民幣的收入,省著點用還過得去,現在加上提成,一個月六、七千塊,吃住都在公司,還能存錢寄回老家。
早幾年他要回家過年,天還沒亮就從珠海先搭2小時大巴到廣州,再排幾小時隊買火車票,幾乎都是站了14個小時才能回到江西,再轉車快2小時才能回到老家,順利的話,通常到家都已經是午夜了,萬一買不到票還更糟,得在車站裡先過一夜;現在動車雖然四通八達,時間能省很多,也有了網上訂票方便,但他還是選擇搭火車,為了是省下的錢,能拿回老家給父母,也能買點東西帶回去。
以前的五一和十一假期,小黎為了多賺點錢沒能回去,過年當然得回了,大清早起來趕車、拖著行李跟人家擠車,路上隨便買點乾糧充飢,他都不怕。回到老家,遠遠就看得見燈還亮著,看到父母,桌上還有熱騰騰的菜,再怎麼累也都忘了,能在老家待上幾天,幫幫家裡做些農活,也都值了。
在珠海這個大城市幹了那麼多年,為的是什麼,小黎不講究太奢侈的生活,工資就能多存點寄回老家,每到過年打個電話回去,問問父母缺些什麼,他好買了帶回去,老人家都說不缺,缺的不就是也想看他一眼,錢再賺就有了,總不能讓父母連過年都失望吧,再忙、老闆給再多工資,他還是選擇回家。
小黎問,台灣不大,像我也是離開家鄉的遊子,平時回一趟家不難,過年總要回吧,這番話也觸動了我,回家的心情是什麼?我想我跟小黎一樣,都是因為濃濃的思念。
緬懷先知先覺的客家先賢
2015-2-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15|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何來美/苗栗縣文史工作者)
去年12月中旬應邀到廣東增城參加首屆「賴際熙專題學術研討會」,發現增城廣府人與客家人各半,是個族群和諧的地區;不同於廣東西路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有過「土客大械鬥」的歷史傷痕。
客家研究已成為兩岸顯學,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客家源流考》,被客家學界譽為經典之作。其實,早在羅香林之前,香港大學中文系創辦人賴際熙於1925年就撰《崇正同人系譜》,內詳述客家源流、語言、禮俗、文化;致深圳大學教授張衛東評析,若說羅香林集客家學之大成,賴際熙則是客家學的奠基者。
客家人本聚居在閩粵贛交界邊區,清初「遷海復界」後,客家人始從閩粵贛邊區移民到廣東沿海,有別於「山區客家」,形成「濱海客家」。濱海客家人與原居住的廣府人、潮汕人,後因語言、禮俗、生活習慣的不同,形成「土客矛盾」,從1856年至1867年間發生「廣東西路土客大械鬥」,長達12年,雙方死傷散亡人數高達數十萬人。
清咸同年間的廣東西路出現了「土客械鬥」,當時在台灣也出現「漳泉械鬥」、「閩客械鬥」,死傷也很慘重,致台灣早期也有很深的「閩客情結」。
廣東的「土客矛盾」傷痕到清末民初仍未化解,《廣東鄉土歷史》、《世界地理》等教科書,出現一波波「客家非粵種,也非漢種」、「山地多野蠻部落,退化的人民,如客家」等仇客貶低言論。
清末進士賴際熙等有識之士乃於1921年在香港成立「香港崇正總會」;賴際熙並依據各姓氏的族譜再撰《崇正同人系譜》,證明客家人也來自中原。當時社團只冠「崇正」而棄客家兩字,除有「崇正黜邪」閎意,而「崇正」的「正」乃指正統,客家人是純正的中原血統。
《崇正同人系譜.序》指出:「將使人皆從流溯源,因此知彼,在己無自貶之見,於人無相輕之心。不自貶,則可以邁遠;不相輕,則可躋大同。」賴際熙是希望人們了解客家源流與歷史文化後,不自褒亦不自貶,不相妒亦不相輕,借此振奮客家,團結友鄰,和諧相處,共圖發展。
如今不論是廣東的「土客矛盾」、台灣的「閩客情結」早已化解,族群一片融合;邀請全球客家人參加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去年在河南開封已成功召開第27屆。
世界客屬總會是1971年香港崇正總會成立50周年時發起成立的,決議每兩年輪流在各國和地區舉行一次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總部設在台北,首屆理事長是翁鈐。
早期世客會由台灣主導,第二、三屆都在台北舉行,後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和緩,1994世客會首次在廣東梅州舉行後,漸變成大陸在主導,且從兩年辦一次變成一年辦一次,今年將移師台灣的新竹舉行。
有香港崇正會才有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而賴際熙是崇正會的創始人,如今世客會已成為全球客家人每年期待的盛會,怎能不緬懷這位先知先覺的客家先賢?
兩岸的年味兒
2015-2-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2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常孟辰/北京大學台生)
除夕前一天大清早,一如往常的乍暖還寒,從樓下廚房傳來媽媽切菜炒菜的聲響,我習慣性地拿起手機,點開頭幾條未讀信息,差點笑出聲了,原來台灣和大陸各地的朋友們就像是串通好了一般,在社交平台上發布著「小年夜啦!回家過年啦!」的信息。
每年此時,也許是海峽兩岸人民極少數能夠完全放下政治與文化的差距,以幾乎相同的手法和心情共同迎接一個嶄新的希望。農曆新年,全球華人最重要的文化儀式,在即便大多數人都已經改用西曆紀年的今天,依然在所有華人的心中散發著光與熱。
新年對中國人來說,象徵著團圓與希望,似乎不論過去一年中經歷了再多的苦難與挫折,在炮竹一聲除舊歲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散布世界每一個角落的遊子,不論成功或失落,總有一張燈火輝煌的桌子等著他們回家吃年夜飯。在新年的期間,展現了一個民族最堅強與最可愛的性格。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文化的交集,兩岸在新年期間,總會出現各種異曲同工之妙的社會現象,當大陸正在進行「地表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活動」──春運的同時,台灣也正為了紓解新年返鄉人潮而討論著鐵路的票價和車速等議題,甚至台北的火車站出現了絲毫不輸北京的擁擠勝景。
當大陸正為「春晚」節目火熱宣傳的同時,台灣各大企業也在眾星雲集的尾牙晚會上群情歡騰。當解放軍戰士在除夕夜晚戰備值班的同時,新年留守營區的國軍官兵也正枕戈待旦。當習近平主席到百姓家中剪紙拜年的同時,馬總統也正為大排長龍的人民發著象徵吉利的紅包。
除了傳統習俗和社會現象,由於過年而發生的各種家庭現象,同樣也在兩岸年輕人之間引發了異曲同工之妙的討論,例如當除夕夜團圓時,面對長輩的各種關心與提問究竟該如何回答?甚至還有大陸網友和台灣網友彼此在網路上諮詢:「你們都是怎麼做的?」
有大陸網友在台灣的網路社交平台上分享「萌萌的春節禮儀」,包括:「吃年夜飯時,晚輩不能先動筷子,要讓長輩們拍完照、PO完網路後才能夾菜」、「親朋好友來拜年時,要及時迎上去告知家裡WiFi密碼」、「除夕當天,不要成天發短信,會耽誤別人搶紅包。」有台灣網友留言:「實用到爆!」
曾有大陸的朋友說,感覺大陸的農曆新年都只剩下了「年味兒」,大多數的過年傳統習俗卻在台灣得到了傳承。雖然此話有謙虛之意,但事實上不論是心理層面還是文化表現層面,兩岸的確在農曆新年的張燈結綵中找到了交集,這是一種超過了政治、經濟與歷史層面的相逢,似乎至少一年中有這麼幾天,我們收起一切的成見與隔閡,在炮竹聲與春聯彩燈的依託下,海峽兩岸含笑相視,原來我們這麼近!
南韓熱映《超級中國》給台灣的啟發
2015-3-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91|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彰國/北京大學台生)
近期由南韓KBS電視台特別推出的紀錄片《超級中國》,內容分別從人口、經濟、外交軍事、土地、文化、政治六個方面介紹中國大陸為世界帶來的變化,該紀錄片在南韓創下極高收視率,口碑由網路快速傳播,開始出現在中國大陸。
目前中國大陸是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及投資對象,中韓每周有超過八百架次的航班運行,在北京市東北方向的望京,有大量外籍人口,是韓籍在北京的主要聚居區。
南韓分析身旁的巨大鄰國及貿易夥伴,在該片指出華麗的中國時代正在展開。十三億人口規模創造出的力量,外匯儲備領先第一,有足夠的資金可購入世界資源,目前一年有兩百萬陸客赴濟州島旅遊,從中國大陸的立場來講,如果濟州島願意賣,陸客就會連島都買下,錢不是問題。
拍攝組走遍歐美亞非等多個地區,從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商界領袖及普通百姓的視野,觀察中國大陸為世界帶來的改變成真,軍事外交展現影響,遼闊的土地資源潛力。通過建立孔子學院、影視等文化軟實力戰略到以黨指揮具中國特色領導下的偉大復興中國夢。
和平的發展情勢有助於中韓在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南韓國土面積約十萬平方公里、人口五千萬人,在面對北韓金家及東北亞複雜的多邊主義秩序中,從世界政經領域專家的多元視角解讀、獻策,舉國積極探索屬於南韓的發展計畫是其國人之福。
《超級中國》片中用渾厚的韓語配音更加砥礪人心,讓我們看到了南韓對中國大陸的關注和用心,相對的我們也應該加深對中韓情況的認識。據韓媒統計,中國大陸現約有近百萬人在南韓,其中有八萬餘名留學生在韓讀書,相對另約有六萬多名南韓學生赴陸求學,例如在北京大學的海外學生來源中,北大韓生即占高額比重,比北大台生明顯多出許多。
南韓夾在中日強鄰之中,如何與中國大陸和諧共榮是急迫的問題。南韓朴槿惠總統說:「在鞏固韓美同盟的同時,將充實韓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大陸對南韓而言是新機遇,在片中有些議題是以南韓利益為出發點來表述,播送出給全世界看,我們可看一看這部描述大陸的紀錄片,南韓正把握時代機遇共襄盛舉,適應新常態,台灣了解大陸的角度或許可借鏡南韓的視角彌補不足之處。
《超級中國》的製作團隊走訪了許多第一線基層,讓民眾說自己的生活故事,這種拍法和俗稱吃貨的專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類似,央視以「紀錄,天地之間」為口號,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那麼受歡迎?關鍵點就是真誠,我們也看到有台灣元素食材烏魚子、蘭嶼飛魚、牛肉麵入鏡,不管是拍攝技巧還是人物故事的切入點,從人性出發真誠而生動,特別能讓人感動。
許多新事物發生了,後續都有連帶效應產生影響,因而獲有新觀點對未來有幫助,特別希望兩岸青年,應該以一種開放的心胸去關注世界,真正參與進去,不帶著偏見去接受新事物變革,為台灣人民帶來一些不同視野、帶給華人世界正能量。
你用微信我用LINE 網路海峽難跨越
2015-3-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羅鼎鈞/清華大學台生)
網路社交平台興起,智慧型手機普及的現代,人人都使用手機的社交軟體進行聯繫都已經是一種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兩岸卻有著兩種不同的情況,在台灣你沒有臉書、沒有LINE大家都會覺得你很奇怪。在大陸時你沒有微信,大家也會覺得無法跟你聯繫聊天很麻煩。
但有趣的事情隨著兩岸人民交往不斷擴大,除了常居大陸的台商台生台幹等,或者在台灣的陸生會相互使用這些通訊社交軟體外,一般在廣大的兩岸各種交流中,最終也都退回各自熟悉用的社交網路平台。
簡單說幾個例子好了,首先從兩岸短暫的交流營隊活動說起,台生到大陸參加一周十天的交流活動認識了許多的大陸同齡人,在最後一晚的離別交換聯絡方式時,除了電話和郵箱,這時發現到大陸同學都用微信,於是台生們也就申請了微信帳號,陸生們也用著翻牆軟體辛苦的申請了臉書帳號,希望與短暫十天的台灣好夥伴保持聯繫。
但是隨著各自歸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領域後,陸生每次要上臉書翻牆都不是那麼的穩,且臉書好友也不多,最後連臉書帳號也都忘光了。台灣同學也因為交流活動使用微信,但也因為相同的原因,沒有持續連繫且沒有LINE用得順手,漸漸的能夠長期聯繫的朋友,除了少數長跑兩岸的同學,都因為各自用的社交聯繫平台不順手,而疏遠失聯了。
許多赴台的大陸交換生,初到台灣後一小段時間,經由台灣同學們的介紹也開始使用LINE和臉書後,各種自拍打卡樣樣來,也是從起初不習慣到天天用,台灣好友也慢慢增加,沒過多久也都非常上手。
對於在台交換生而言,短短一學期的台灣遊學經驗,或許就是把臉書和LINE用到極致的時刻。
當回程飛機降落到了大陸時,所有用習慣的台灣社群軟件都上不了,僅剩那臉書那藍藍大大的「F」顯示在手機螢幕上,任憑你怎麼用力的按,都無法再顯示那熟悉的朋友圈,此時此刻才如夢驚醒般的發現,原來已經回到大陸了。
兩岸的青年學子都擁有自己熟悉慣用的社交軟體,但是當真正到了另外一方發現到彼此用著不同的工具,就如同一支手機裡你可以下載著許多APP通訊社交軟體,但是使用起來卻是如同隔著一道台灣海峽。兩岸青年朋友彼此間的聯繫,不能僅僅只有這幾個熱門火紅的社交軟件作為唯一聯繫平台,隨著交流的廣泛,最好可以親自見面多交流真交心,網上虛擬世界的聯繫無論再熱絡,終究只是個介質。
- Mar 24 Tue 2015 11:05
兩岸競合 -- 美讚許新航路共識 兩岸協商範例; 全球民主退潮下看「中國模式」與「太陽花運動」; 袁紅冰:創建台灣共和國 台灣唯一生路; 社會交流 (合輯之二百二十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