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大陸人素質超越台灣呢  茶文化之旅第二期 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 ...

2015-3-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31| 評論數: 0

編者按:「茶文化之旅──第二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活動圓滿結束,兩岸青年學子將此趟旅途中的互動交流化作文字,提筆寫下豐富充實的收穫心得,本版今起陸續刊出,將台陸學生對彼此的真實觀察與親身接觸經驗供各界分享。

今 年,有幸可以參加海峽兩岸大學生茶文化交流體驗營,與對岸的大學生有足足7天相處的時間。在那之前,我幾乎沒有與大陸同學真正相處過,甚至沒有去過對岸, 因此,在我心中,對這場文化交流之旅一直抱持著滿滿的期待與憧憬,希望可以與那些來自對岸的同學們,碰撞出些許美麗的火花。

我過去對大陸人的印象,總是停在新聞媒體傳播給我們的畫面,或是陸客來台不守規矩,或是行為潑辣的女子,所以我雖然殷殷期盼,卻又怕彼此之間不免會有文化與習慣上的衝突。

來台抱持學習心態

但 在短短幾天的相處過程下來,我清楚的知道:「我錯了。」因為他們也是用一顆學習的心態來到台灣,沒有想踩敏感的政治底線,他們想了解的不是兩岸政治的差 異,而是台灣人引以為傲的軟實力。他們讚歎的是我們嘴上的謝謝、對不起、不客氣,他們欣賞的是捷運上守規矩的禮儀,他們羡慕的是我們體貼別人的態度。

雖 然他們總說,大陸要做到像台灣這樣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或許是因為我沒真正到過大陸,所以我心中一直有著這種想法:「只要從你們這一代開始做起,永遠都不嫌 晚。」因為他們這一代正像陀螺一樣快速旋轉,也像海綿一樣快速接受、吸收新知,只要確實是好的事物,他們沒有以前的自傲與自負,願意低下頭來慢慢學習

對於他們這些新一代大陸青年的不同,我深深有感,至少他們來到台灣也入境隨俗,嘴上滿滿的都是「請、謝謝、對不起、不客氣」,可能他們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微的改變,但是他們確實把他們原本也許不常掛在嘴上的禮儀,帶進自己的生活中。

別給對方亂貼標籤

在營隊過程中,無論到任何地方,只要看到與他們原有習慣不同之處,他們都願意停下來詢問和學習,像是捷運上我們習慣靠右邊,他們告訴我們,在大陸這是法律上強制性靠右邊,而不是習慣養成。從他們的語氣中,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羡慕,我也看到他們未來的改變與成長。

平 心而論,沒有一個國家是不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台灣,媒體總把大陸塑造成空有硬實力的國家,但是在我們這一輩中,我們都在互相平視,看到對方身上的好與不 好,他們正在努力洗刷自己沒有軟實力的刻板印象,努力變得更好!他們已經不是30年前的大陸,也不是未開化的國家,我們也不應該活在30年前的台灣,別再 用過去的思想看現在的大陸。

現在已經是全球化的世界,每個人都經過文化的洗滌與潤飾,不再是低頭只能看到自己腳趾的世界,我們彼此應該要用宏觀與平等的眼光看待彼此,而不是還在拚命為對方貼上汙名化的標籤。

常聽到人說,大陸人的素質還是落後國家,我們僅僅因為經濟關係只好依附著他。但是當對方素質超越我們呢?我們還能用稀鬆而高傲的語氣看待對岸嗎?

在這次交流中,我體認到我們彼此的不同,像是許多用語、吃飯的口味,甚至是發表意見的多寡,但是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在努力,試圖從彼此身上學到更好的一面,不再原地踏步。

習慣成自然就不忘

大 陸有那麼多個不同文化民俗的省市,每一個都值得探討和認識,因為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生活風俗,可是台灣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雖然僅僅隔著台灣 海峽,卻可以明顯感受出兩地的差異,他們正認真地重新學習與審視台灣文化,而我們不應該再低頭或抬頭望著對方,應該用平等的角度發掘對方的美好,亦或是改 正自己的缺失。

交流營隊的過程中,有一位先生曾說:「在這邊學到的東西,過了海就會忘記了。」就像我們出國到日本然後再回台灣,會發現兩 邊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對於這句話我只認同一半,因為並不是全部的人都會忘記,只要我把學到看到的新知告訴同儕,或許他可以長久記得,而不只是一時半刻。

當禮儀深深刻在心裡,發自內心潤化成行為時,那便是習慣;習慣又有哪來的記住或忘記呢?有時候當陸生問我們為什麼要常說謝謝,我們也只能說這是習慣。他們也逐漸的每句話語都帶著謝謝,這就是習慣,沒有人強逼,是自己發自內心說的。

在這場交流中,或許他們沒有代表全部的大陸人,但是我看到至少有15個陸生正在改變,為自己的國家、未來改變,為自己的禮儀文化而改變,我相信,之後的10年,我會繼續看到不一樣的大陸風貌。

彼此都在創造時代

時代正在發展與進步,我不否認彼此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也不能輕易忽略不足之處。但是只要我們用寬容與開放的心接納彼此,我知道,我們正在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世代。


兩岸的天空 沒有牆阻隔

2015-3-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55|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彥良/輔仁大學學生 )

結束赴大陸交換的半年生活,離滬前夕,白雪皚皚驟降此地,後腳還在冷颼颼的上海,前腳已身在炎熱的高雄,然過敏的體質比我還了解台灣的潮溼環境,回到台灣要適應的是這兒的海島型溼熱的氣候,這樣的氣候也經常給台灣的上空帶來白雲朵、藍天空。

前往大陸之前,對於那裡的環境,總是停留在地理課本裡那幅北京天安門前被霧霾籠罩的照片,街上的行人皆戴著口罩掩住粉塵。在台灣,特別是在春末夏初時,這時候大陸沙漠地區的土壤解凍,導致土質鬆軟,再加上日夜溫差大,易形成強風,空氣中挾帶大量塵土,在季風的吹拂下,它們經過海峽來到台灣,導致空氣汙染指數上升。

去年有機會來到北京,整片的藍天打破我對於北京的既有印象,原來這是北京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秋雨過後的清晨,清冽的空氣透人心脾。這裡有別於台灣,天氣較為乾冷,過敏的鼻子在這卻適應得挺好,卻時不時的要補充水分因應這乾空氣。

而後我來到了南京,前陣子剛結束熱鬧的南京青奧會,在青奧會期間,環保部門下令高達2100家的工地全部停工,使得南京出現湛湛藍天,我們稱它叫「青奧藍」;不久後的十二月,為了舉辦國家公祭日,半個月前,多達600餘家的易揚塵工地停止施工,數萬輛的公車限行,「公祭藍」又出現在南京上空。這些日子的「藍鯨」(南京)讓我難以置信,以為來到了台灣的東海岸,日日可見一齣齣落日餘暉的戲碼,真是美不勝收。

然而,在這些天以外的日子,我們總是在討論著「PM2.5有沒有超標?」、「適不適合出門?」等話題。

剛來南京的這些日子裡,看見街上有不少人帶著口罩,才明白霧霾已經在南京上空徘徊著。只是來的時候運氣好遇上藍天,在同學口中得知,有時這裡會因為霧霾嚴重到能見度只剩幾公尺。

這讓我很難想像,在台灣遇到能見度不高時,可能是因為清晨那未散去的霧所影響,太陽一出來,自然就會散去,但霧霾就並非如此了,它可能會導致人的健康問題,長期下來對我們的心肺功能會大受影響。

兩岸雖然隔著一道海峽,這些季節仍舊共同會為沙塵暴、霧霾所苦,頂多是嚴重性的不同。科技的進步,經濟的開放,必然會增加環境的破壞,不論你我,都應該盡自己的力量,來減少我們對環境破壞所付出的代價。


妙不可言的兩岸緣分    第二期 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 ...

2015-3-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7| 評論數: 0

緣分,似乎總在不經意之間到來、離開。張愛玲說過:「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如同此次的兩岸大學生茶文化體驗營,在一杯杯或甘甜、或醇厚、或清雅的茶湯中;在一位位或風趣、或健談、或淵博的茶人講解中;在一抹抹或靦腆、或開懷、或釋然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緣」的玄妙與驚奇。

日月潭變小了

有幸參加過第一屆的漢字之旅,河南殷墟遺址、黃帝故里、萬里長城和北京故宮等,每一處無不充滿歷史的積澱與歲月的洗鍊,那滔滔的黃河水與染著艮古塵埃的文字,其大器與厚度非台灣此蕞爾之島擁有之物所能比擬,遑論還有一路所見、所遇、所處的文字學大家,原以為這大概就是文化體驗營的極致,在參加第二期體驗營之前夕,我望著google map ,暗暗懷疑著台北的淡水河、日月潭的老茶廠和高雄新崛江夜市等行程,要怎麼撐起此次的文化體驗營?

記得到日月潭邊的那天,先是日本設計師團紀彥所建的向山遊客中心吸住了大夥的目光,質樸、溫婉而大氣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沒有其他的裝飾,搭配上藍天、綠地與倒映在水上的各式笑臉,我們一行人拍了各式照片留作紀念,但印象深刻的是真正走上環湖步道前,同組的福建女孩嚷著:「日月潭怎麼這麼小,看起來滿普通的!」那時的我似乎是苦笑著不知從何反駁。

走在臨潭木造步道上的我們,沿路遇到了不少人輕快的騎著自行車,不免俗大夥開始拿著相機、手機留下各式搞怪的紀念,在拍照的同時陸陸續續有著單車經過,但大家總是笑著待我們拍完照後再行騎走,有的甚至在停下來幫我們大家合照。

人文帶來美感

群山環繞、水天一色的日月潭也盡責的扮演背景,無論是遠方浮動的拉魯島、波光瀲豔的潭水或蒼翠青綠的山巒,其所構成的氛圍與美景,一度讓我以為這是唐代山水畫大家李思訓畫筆下的繆思,耳畔傳來的陣陣笑語與張張笑靨,更加為日月潭添抹幾筆紅妝,有幸造訪過大明湖、西湖與洱海的我,在那一刻竟認為日月潭的鍾靈毓秀略勝一籌。在離去前,那福建女孩帶著點羞澀靦腆,改口笑著說:「日月潭,真的很漂亮!」

或許認為日月潭比其他大陸名潭更勝幾分的我、與最後對日月潭改觀的福建女孩,我們並非完全感動於日月潭的山川水色,很大的一部分,是感動於靜謐悠遠的環境給日月潭的氛圍,沒有帶著大嗓門擾攘喧囂遊客,更多的是輕輕拂過臉頰畔的微風、笑著幫忙拍照的陌生人與輕鬆的心境,如要更簡單言之,非「文化」二字莫屬,台灣是沒有幾千萬年的秦磚漢瓦,有的確是當下最真實、最單純的笑靨,與安靜從容且平和的一顆心。

每當雨從簷角落下、山嵐霧靄出現又離去,光陰歲月的遞嬗在日月潭老茶廠刻下了道道時間的皺紋,從鼎盛時期曾幾百人日夜不停的趕工,到最後只剩五名老員工堅守;從化肥農藥不吝惜的撒入土地,到與各式昆蟲、蛇類與老鷹共存榮;從只在乎營利數字是否成長,到深入大地感受萬物的生命脈動;和大陸小夥伴們手捧著一杯清透亮紅的優質紅玉紅茶,帶著誠摯微笑的解說員在茶香縈繞的茶廠中一一解說著,那刻我別過頭看身旁的溫州女孩,赫然見到清雅如她臉上的淚,但卻是帶著動容的笑……

台灣文化平淡樸實

當年茶廠的盛世煙花如一盆烈極的大火,燃盡了山嵐和霧靄,現今的茶廠謙卑和善如一爐冬日暖陽,煮著一壺雲水禪心。這樣帶著熾熱生命的解說,生動了那看似無趣的發酵、烘焙與製茶,別於往日我到大陸各景點的制式化解說,那彷若背著充滿人民幣的講稿,只為庸庸碌碌的過完一天、領到薪資,到底愧對了那單屬於中國大陸的璀璨風華,那溫州女孩感動的,或許是那觸動到人心最深處的對自然萬物的「愛」吧!我相信,而這也似乎就是辦在台灣「文化」體驗營支撐起一切的源頭與初衷!

茶文化之旅從接到大陸的小夥伴開始,我們組一行人在無數晝夜、地點或時間,總有著無數歡聲笑語,其中溫州女孩有著豐富茶藝知識,福建樂天逗趣的財經小天后和來自湖北但不太會吃辣的男孩,這次茶香縈繞的相遇,熏染隔世的重逢,我們在那顧盼流轉雙眸間,在啜著一杯杯或甘甜、或清香的各色茶湯中,漸漸了解彼此對茶的感受和感動,慢慢懂得彼此對台灣的愛與不解。

血脈中有茶香餘味

愛著的是似乎上輩子我們似乎曾經同坐茶席,笑談古今多少事,不解的是現在隔閡許久的用語、生活習慣和具有落差的意識形態。但無論如何此份感動與悸動,可能深藏在無論經歷凡間歲月多少事,但仍然碧綠溫熱、微苦中帶著絲絲甘甜的茶中,更或許我們的血脈中都留著茶湯的餘味吧!


賣場的年貨一條街

2015-3-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青檸檬/台北市)

每逢過年,在台灣習慣到迪化街買個年貨,但在大陸賣場也能感受到相同的氛圍。當步入賣場時,會先看到充滿紅色年節氣氛的擺設,各個廠家皆費盡心思的擺設出屬於年節的樣式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如:整片的紅色提醒消費者年節來到、擺設出吉祥龍鳳、貼上春聯裝飾、並附上醒目的價格。

這些大手筆的裝飾一來可突顯品牌力、加強消費者對於此品牌的印象,二來也有著無形的推力鼓舞著顧客將產品放入購物車中。大部分的消費品屬於衝動性購買,據資料顯示,這些消費品若配合著年節加以包裝,將會創造平常銷量的三倍甚或是更多。

年節時除了除夕夜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外,其他時間習慣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雖說禮輕情義重,但每年下來各種伴手禮是越做越精緻、包裝設計也更加花俏。

各個廠家因地制宜,皆推出大包裝的禮盒,其中包括了:糖果、牛奶、餅乾,並附上精緻的手提袋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經每年觀察,隨著大陸經濟起飛、收入水平增高,消費者對於食品的品質、品牌與包裝越發重視,反而價格考量是其次了。

另外,在賣場也可以見到所謂的「最佳買氣產品」,一些暢銷產品,不需要太多的裝飾陳列,只要將產品撒落在賣場所謂的「鐵籠」中,凌亂結果營造出這個產品銷量很好、消費者採購的頻率很高。又漫步走到食品飲料區,會聽到各家的短促(短期促銷員)在花車前的叫賣、與許多的試吃與試飲。

小時候在迪化街,總喜歡從頭到尾走一圈,拿著各個攤販給我的糖果,試吃也吃飽了;而在大陸的賣場,在每位「短促」手上品嘗到前餐、主餐、飲品、甜點,特別是熱食部分總是大排長龍,而這效果也是好的,更會造成更多人圍觀並增加買氣。

我總喜歡和室友到賣場湊個熱鬧,一來跟室友聊聊、排解一人在異鄉生活的孤獨,二來接觸到各種新口味、新包裝的產品,更重要的是:體會到大陸爆發性市場春暖花開的景象。


到大陸讀書 能學到什麼?

2015-3-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4| 評論數: 0 |原作者: (查查/北京)

近年台灣赴大陸讀書的人數節節升高,有不少人問過我如何申請大陸的學校、到大陸讀書所碰到的難題、未來可能的就業方向等。

當年我決定到北京讀書時,所接到的都是困惑的眼神──為什麼要選擇大陸啊?大陸讀書,能學到什麼?「當年」,不過就是兩年多前。世界轉變發生的速度之快,往往超出我們的想像。

我的專業是傳播,系上多的是追求有趣生動、自由先進的同學。講到留學,歐美日本都是熱門選擇。大陸被視為言論封閉、老舊保守的地方,很少有人(或根本沒人)想到要往大陸發展。那時台灣剛開始承認幾所大陸高校的學歷,申請學校時也面臨不少疑惑。

當時的念頭,純粹是想拿個大陸名校學歷以及不敢挑戰純英語環境。直到住在北京半年後,還是懵懵懂懂,有些懷疑自己的選擇──如果去歐美,至少英文可以進步那麼一些些吧……

直到一年多後,忙完論文拿到畢業證書,回首一看,才明白當初自己的決定是對的。相較刻苦的其他大陸同學,愛出門玩耍的我沒進過幾次圖書館、沒翻過幾本很厲害的傳播理論、沒有進入牛氣轟轟的公司、沒有做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

但是,在研究所的兩年,我學到的是獨有的大陸經驗。

我親身體驗到了所謂「封閉、不開明、人人被洗腦」並不一定如你想像;CNN、BBC上看似公正客觀的新聞也可能並非真實而唯一的訊息,這個世界要自己親身體會,去問、去聽才能明白。

我明白了如何去包容不同意見、如何去體諒別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場、如何去應對那些自己不喜歡卻不得不面對的對話。

最重要的則是,如何去融入他們,讓他們覺得「我們是一家人,但也要尊重台灣的那些個不一樣。」

剛到北京的我,聽到別人說「中國台灣」就不開心,聽到同學半開玩笑的「收復台灣統一中國」就生悶氣,激動反駁:「我是台灣人,我們從小教育不是這樣,你們這是洗腦教育」等等。

後來才明白,我只會希望他們尊重台灣人,自己卻沒有先尊重「大陸人的教育也和我們不一樣」這個事實。去異地生活,所要學的、看的不就是他人的看法嗎?為什麼明知對方沒有惡意,卻聽都不願意聽對方的想法?

那是我適應大陸生活的第一步,也只是個開始。後來我在大陸碰到許許多多的好人好事,真切地體驗到了「世上好人還是所在多有,走出去你就會知道。」

北京,這個幾乎擠了整個台灣人口的大陸一線城市,這個充滿了各國人民往來頻繁的城市,有很多在台灣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可以體驗到富有的奢華以及貧窮的悲嘆,可以去思考媒體、記者、政府在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深刻明白只有反思才能不斷追求進步。

台灣的低薪以及大陸的經濟崛起,改變了許多台灣年輕人的想法。畢業後,我時而接到一些學弟學妹的問題,眼睛裡往往有閃亮的期待──「學姊,去大陸讀研究所如何?我也想去!」

嗯我想想……畢業後工作還是不好找,競爭者更多,面試更難,還有很多職位不能聘用台灣人,還有北京物價飛漲,淘寶網又太有誘惑力,一不小心荷包失血,月底可能就要靠吃煎餅過活。

但是,能夠看見新聞上看不見的中國大陸,去面對那些你想也不曾想的機會和挑戰。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能給的、能學的,常常多出你的想像,只要你願意。


從《義勇軍進行曲》反省兩岸歷史

2015-3-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4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路向南/台北市)

今年初,在一個場合跟來自山東、在台灣從事訪問學人的學長,共同觀賞中國老電影《風雲兒女》。這是一部1935年由許幸之導演的抗日愛國片,最受矚目之處,在於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風雲兒女》的故事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激起人民的抗日愛國情緒,以及不斷升溫的民族主義精神。透過這個場合與談人的解說,讓我們以同理心明白電影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在當時歷史情境下的意義,是這次的最大收穫。

歌詞是這樣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伴隨電影的播放流傳,這首振奮人心的抗日愛國歌曲,不分國民政府或中共統治區都聽得到,很快就在全國各地流行,國軍第五軍第兩百師(師長戴安瀾)曾經指定為該師的軍歌,甚至在美國有關協助中國抗戰的政治宣傳片中,也能聽見這首歌作為配樂,可見當時流行之廣泛。

然而隨著1949年的兩岸分治,這首歌從抗戰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根據那位山東學長所言,這在大陸是正式場合才會聽到的,具有嚴肅的政治意義,「必須站著聽」,一般民眾知道國歌的作詞作曲者,卻不清楚這首歌曲的歷史情境,原來是愛國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另一方面,對於台灣人來說,雖然「對日抗戰」仍是台灣歷史教育長期以來強力灌輸的主題內容,但由於早期兩岸政治立場的緊張對立,這首抗戰歌曲被刻意忽略了,很長的時間不再傳唱而成為禁歌,直到近年透過兩岸交流,才認識到這是對岸國歌,卻也遺忘了這首歌曲原本流行於抗戰的歷史情境。

去年,郝柏村先生在接受大陸中央電視台訪問,記者問到有關抗戰時期的流行歌曲時,他以這首歌為例,隨即清唱幾句,這段訪談畫面傳回台灣後引發軒然大波,導致不同立場政治人物的反彈。

其實,如果我們能反省自身歷史記憶的片段與破碎,便能明白《義勇軍進行曲》產生的歷史情境,它首先是國民政府時期的抗戰歌曲,後來才成為中共國歌,而此一事件正好是增進兩岸交流與相互理解的契機,讓這首歌曲重新成為兩岸歷史記憶對話的交集點。


接見中共黨委書記 朱立倫介紹孫中山「國父」

民報 記者唐詩/台北報導 2015-03-24 22:52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24)日下午在副主席黃敏惠等人陪同下,於中央黨部接見來訪的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一行。在提到國共關係近年來發展時,朱立倫也以懸掛在黨中央的孫中山先生畫像向訪賓表示:「這是本黨總理,在我們國家就叫國父」,「相信訪賓看到後也是肅然起敬,並且倍感親切」。

總統馬英九今日前往新加坡弔唁故總理李光耀,由於行程隱密,加上馬的總統身分,兩岸「一中」問題又遭外界熱議,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下午聲稱,相信新加坡對涉台問題會依「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不過,在黨中央接見中國訪賓的朱立倫則是藉由介紹孫中山時「一中各表」。

朱立倫向訪賓表示,近十年來,兩岸在包括觀光旅遊、商務投資、教育文化交流等面向的交流,都讓各界可以感受到國、共兩黨對兩岸和平發展,尤其是對兩岸人民的互動所做的努力跟貢獻。

朱立倫指出,自2005年前主席連戰開始到中國大陸訪問,以及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於,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交流非常深刻;而他也特別以「我們國父」來介紹中國國民黨故總理孫中山。

率團來訪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則強調,在兩黨和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對推動兩地文化融合,以及人民交往都取得很大進展。他也對於朱立倫在海峽論壇時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發展、面向未來」觀點非常認同;他說,兩黨在「九二共識」基礎下緊密連繫,加深合作與交流,推進兩地發展。

李建華表示,隨著兩地經濟發展,也為寧夏和台灣的交流奠定信心,台灣在寧夏註冊的企業超過77家,寧夏和台灣商界合作已打通,期待未來銀川市開放自由行後,將增大彼此交流合作。


〈林保華專欄〉蔡英文到美國該說什麼?

自由時報 2015-03-25 06:00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將在六月訪問美國。於是流言四起,要她對中國政策向美國表態,且集中在要她接受「九二共識」。僅就這一點,就知道這種輿論來自共產黨及其在台灣的奴才。也不要輕忽中國對美國政治人物的統戰能力。

國民黨權貴是共產黨豢養的買辦,台灣人已經相當清楚;但是更可惡的是,他們還極力挑撥美國與民進黨的關係,尤其利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由於缺乏外交經驗等因素,沒有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而成為國民黨的提款機。

由於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友,與對付中國不一樣,必須用心的向美國解釋台灣目前的處境與民進黨的立場,取得美國的理解。美國雖然是民主國家,但是「國家利益」還是它的第一考量,因此蔡英文必須向美國「曉以利害」:

一、台灣是重要戰略據點。美國「重返亞洲」政策,證明中國才是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從老布希六四後對中國採取綏靖政策到現在,中國軍事力量與經濟力量的崛起,是養虎貽患的必然結果。台灣一旦失守,必然產生骨牌效應,日本、韓國、菲律賓將不保,直接威脅到關島的美國軍事基地。

二、維持現狀是個假議題。「台灣關係法」也難以維持台灣的現狀。台灣與中國的軍事力量已經嚴重失衡,台灣經濟在與中國簽署ECFA以後更加依賴中國,中國不但豢養了表面親美實質親中的國民黨權貴,它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台灣的各個角落,台灣已經成為被白蟻蛀空的房子,再不趕緊維修,隨時會倒塌。

三、民進黨是重要維穩力量。「九合一」選舉證明馬英九的中國政策被選民唾棄;民眾雖然對民進黨寄以厚望,但也有不少批評,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認為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太軟弱。但是即使民進黨執政,要挽回流失的主權、重振台灣的經濟、軍事,也有相當難度。但是如果民進黨無法執政,聽任國民黨繼續賣台,台灣勢必爆發暴力革命,台灣的亂局將成為中國侵台的最好藉口。因為大量中國間諜冒充遊客在台灣待命,以及中國啟用M503航線,將導致台灣很快淪陷。

四、配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民進黨不會無端挑釁中國讓美國為難,與美國簽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會尊重美國的經濟利益,例如對美牛進口會採取彈性政策。但是維護主權是民進黨不會動搖的原則,哪怕地動山搖。這是「九合一」選舉得出的「台灣共識」。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扯!致理技院為招收中生 不准討論「兩岸主權」
批踢踢-扯!致理技院為招收中生 不准討論「兩岸主權」

作者 woudy999 ()
標題 [新聞] 扯!致理技院為招收中生 不准討論「兩岸
時間 Wed Mar 25 17:44:50 2015

扯!致理技院為招收中生 不准討論「兩岸主權」

2015-03-25 17:26

〔記者何世昌/台北報導〕有夠扯!位於新北市板橋的致理技術學院為多招收中國學生,特別於學生獎懲辦法內設「兩岸主權條款」打壓校內言論自由,盼可藉此降低台、中生之衝突。

日前本報獨家揭露致理技術學院之獎懲辦法規定,若有學生於「公開場合、網路散法政治對立或兩岸主權等言論者,可處大過1至2次處分,並定期察看處」。經記者追蹤後,致理技術學院鬆口,校方希望招攬中生,但憂中生來台恐惹議,並導致台生與中生爆發衝突,才特設置「兩岸主權條款」。

目前致理技術學院陸籍學位生共有15位,致理技術學院表示,「由於台生、中生的成長的背景不同,受的教育也不一樣,擔心恐造成爭端」,強調設置「兩岸主權條款」,「真的只是一個預防」。對此致理技術學院主任秘書張立承認,現在來看確實不合時宜。

張立補充,上周四致理技術學院召開「校務會議」針對「言論自由」重新檢視、修訂學生獎懲辦法,目前已將「於公開場合或利用網路、媒體,散發影響社會安定、族群和諧、政治對立或兩岸主權、政治體制衝突之言論者」等其他爭議條文予以刪除。但記者上官網求證,目前學生獎懲辦法仍維持保留爭議條文,尚未更正。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67899

扯!致理技院為招收中生 不准討論「兩岸主權」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有夠扯!位於新北市板橋的致理技術學院為多招收中國學生,特別於學生獎懲辦法內設「兩岸主權條款」打壓校內言論自由,盼可藉此降低台、中生之衝突。日前本報獨家揭露致理技術學院之獎懲辦法規定,若有學生於「公開場合、網路散法政治對立或兩岸主權等言論者,可處大過1至2次處分,並定期察看處」。經記者追蹤後,致理技術學院鬆口,校方希望招攬中生,但憂中生來台恐惹議,並導致台生與中生爆發衝突,才特設置「兩岸主權條款」。 …


《不受歡迎的中國人》

作者: 陳破空 更新於︰2015-03-16

陳破空最新力作,春節上市

2015年2月,農暦新年前夕,香港開放出版社新春奉獻,隆重推出旅美作家陳破空最新力作《不受歡迎的中國人》。港九各大書店有售。

本書日文版《品性下劣な中國人》,已率先於2014年11月由日本扶桑社出版;附錄自傳部份,於2013年12月出版。均躋身暢銷書榜,在日本的中國話題類的書籍中,名列前茅。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周遊世界,卻令各國對中國遊客生厭,劣評如潮。中國人在國際上醜態百出,屢屢成爲世界新聞花絮。作者把握熱點現象,挖掘其實質和底因,揭示在「蝗蟲」、「土豪」、「暴發戶」形象的背後,是國民的劣根性、民族的道德崩盤和國家制度的深重弊端。

作者借助大量實例,諸如中國精英的分裂人格和表演人生:億萬富豪之妻在美國行竊;《論語》說教大師到日本撒野;將星巴克逐出故宮的頭號愛國精英原來是叛國賊;獲取諾貝爾文學獎的當紅作家原來是抄襲高手……

作者穿透這些光怪陸離的故事,層層解剖,概括出當今中國人的基本特徵:缺乏公德,不知榮辱;偷奸耍滑,粗俗猥瑣;撒謊成性,造假成風;明哲保身,冷血無情;熱衷內鬥,欺軟怕硬;貪生怕死,奴性十足……

針對「海外民運為何不成功?」的議題,作者展現民運界難得的自省意識,指出六四當年八萬多旅美中國學生學者留居美國獲得綠卡。一旦「六四綠卡」到手,八萬多人的99%都從民主運動的行列中銷聲匿跡,中國人的投機自私暴露無遺。

中國崛起,中國學走紅。研究中國人的國民性、民族性舉世關注。本書是繼台灣作家柏楊《醜陋的中國人》、香港作家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之後,又一部批判中國人國民性的力作。

值得推薦的是,作為北美媒體的名家、名嘴。陳破空的人生背景讀者倍感興趣。本書附錄外一篇:《橫渡恐懼之海》,是作者的自傳。描述在赤貧與苦難中成長,在大陸學運和民運的風雨與黑獄中的煎熬,在六四事件陰影下流亡異國他鄉。有世界觀的成熟,有難忘的生死戀情,有傳奇的偷渡和牢獄經歷。個人命運映照時代風雲,也顯示獨特的文學氣息,充滿戲劇性和可讀性。

作者簡介

陳破空,知名作家、政論家。先後畢業於湖南大學、同濟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執教廣州中山大學。出版《關於中國的一百個常識》、《中南海厚黑學》、《假如中美開戰》等暢銷書。是香港《開放》雜誌和美國自由亞洲電台的專欄作家。

每週出場美國之音和新唐人電視台熱點節目,評說時政,縱論天下。擁有廣大觀眾、聽眾、讀者和網友。現居紐約,任職國際商業學校校長。

郵購請與香港田園書屋聯絡:
總經銷:香港田園書屋
九龍旺角西洋菜街56號2樓
電話: 2385 8031 傳真: 2770 2484 電郵: gfbook@netvigator.com
定價:港幣100元
開放出版社(OPEN BOOKS)
香港軒尼詩道郵箱20064號
電郵: huangwaner2012@gmail.com


劉克襄:全世界都喜歡的台灣

蘋果日報 2015/03/26 00:02

前些時,在香港機場候機。候機室的書店最前頭,醒目地擺著一本在地才出爐不久的新書《不受歡迎的中國人》。

順手翻讀,裡面提到台灣人時,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作者陳破空以為,台灣人跟中國人很不一樣,由於半世紀前遭受日本長期統治,文化養成頗有改變。大抵說來,在生活秩序上,壞的部份泰半是沿襲中國,好的質地則應該是傳自日本。

這一簡單二分法,勢必會引發不同意見。但此一表述,讓我陷入一個思考,在這座島,經過三四百年來族群的融合,台灣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個性?前幾日,友人從美國回來,告知一件事,意外地幫助我,清楚地沈澱出圖像。

那天一大早,他急欲在桃園轉搭高鐵回台中。一個人拉著兩大行李箱,經濟艙客滿了,只好買自由座。但他怕坐不到位置,提前二十分鐘排隊。

等南下高鐵抵達,後面排隊的人雖多,他因及早排,還有坐位。一進門,他迅即把兩大行李箱推進行李區,再到坐位區休息。但搭乘的旅客委實太多,不僅放置行李的地方塞得滿滿,整個走道也擠得水洩不通。

等車子快要到台中,他才驚覺代誌大條。或許他可以從車廂走出來,但行李放在最裡面,外頭堆疊著其它人的,如何取出呢?他著急地鑽上前,擔心車子抵達時,還來不及提領。

車子緩慢進站中,旁邊的旅客看他手忙腳亂,都紛紛幫忙。眾人逐一取出上頭的行李,暫時擺放到別的空間。他得以安心地取出。其它旅客再逐一將別的行李擺放回去。等車子靠站,好些旅客又主動退出月台,讓他順利出來。他一路道謝,大家也報以微笑。

原本,他對高鐵的服務即讚賞有加,這回一如逃難的緊急,卻見同胞如此耐心地協助,讓他得以順利脫困,更是感動萬分。台灣人的熱情和溫暖,再度讓他盛讚,直言這是台灣最大的資產。他在美國從事醫療服務,清楚了然自己的員工對待病人和家屬的態度。老外要像台灣人這樣和藹可親絕無可能,不冷漠已萬幸。

友人的故事讓我想起,一位南投高中的女學生。三年來,經常利用假日到台中火車站,進行free hugs的擁抱活動,讓外國的年輕背包客感受我們的溫暖。

此一志工活動進行非常成功,但沒多久,她更積極地在自己的臉頰圖上國旗。希望外國朋友喜歡她時,也能注意到台灣。結果,透過此一計劃,她結交了許多外國友人,更把家園的風土推廣出去。

一群人熱心幫忙回台的僑胞,或者小女子想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都讓我興發一個命題。台灣被喜歡的最大公約數是什麼?

我不以為只是善良和熱情,這麼化約簡單的性格。昔時農村社會質樸、平實的精神養成,加上整個社會及早均富後,方才逐漸孕育此一個性。

只是晚近十多年,整個社會結構正在劇烈轉變,長時財富失衡,缺乏公平正義,讓諸多美好的力量逐漸耗損、消失。有時不免杞人憂天,一昧逐利,導致人心浮動,有一天台灣也會崩盤。

這一搭乘事件和少女擁抱的小小啟發,或能讓我們再次勉勵,常保樂善之心,廣泛匯集正面的力量,讓全世界繼續喜歡台灣。

常保樂善之心,廣泛匯集正面的力量,讓全世界繼續喜歡台灣。


318占領立院首度開庭 陳、林自承參與政院行動決議

苦勞網 苦勞報導 苦勞網記者 宋小海 2015/03/25

去年(2014)318占領立法院行動,台北地方法院今天(3/25)上午9點半首度開庭審理,以涉犯煽惑他人犯罪、妨害公務等罪嫌共傳喚11人,其中陳為廷先在法庭中表示自己與黃守達、張勝涵等人曾參與行政院占領行動的決議,也應在行政院案的起訴之列,隨後林飛帆答辯時也說「我也有參與討論決議,請法官、檢察官看著辦」,去年4月10日占領立院退場後,陳、林兩人就曾在電視政論談話節目中,公開為當時決策中心切割323、324占領行政院事件致歉,並表示事前知情。

今日上午台北地院開庭除李惠仁、陳廷豪、林楷翔3人未到,陳為廷、林飛帆、黃國昌、魏揚、賴品妤、周馥儀、黃郁芬、曾柏瑜等其餘8人都出庭答辯。其中除魏揚表示對318當日下午身處地點有異見,其餘人士皆對被起訴犯罪事實不爭執,但全作無罪答辯。

黃國昌:公民不服從的「必要手段原則」

首先應訊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黃國昌表示,堅信行動無罪,所有行動是為了拯救國家,他以被困在車內溺水的嬰兒為例,打破車窗救出嬰兒是法律容許的,而占領立法院,就是為拯救台灣民主核心價值,有罪的是九月政爭起源的總統馬英九,與30秒通過服貿的立委張慶忠及國民黨立委,這場審判不是關於非法入侵建築物,是總統毀憲亂政,他對司法程序會正面迎戰,公民不服從的「必要手段原則」將是未來攻防重心。

陳為廷答辯時表示無法理解「煽惑」的定義,因為參與抗爭者都是自主行動者,他請法官、檢察官設想,若沒有這場占領行動,一年過後的現在服貿已通過,對於國內出版、電信資安、美髮、旅遊等產業的重大影響。過程中陳為廷又說:「檢察官可以跟我eyes contact(眼神交流)嗎?」檢察官因而轉頭望向陳為廷,而黃郁芬的辯護律師顧立雄為此輕拍陳為廷背部,示意節制。

陳為廷答辯時強調「你們講的『法』是一些基於職責出於偏見,硬要入抗爭者於罪的『法』」,認為應參考黃國昌關於公民不服從的「必要手段原則」等陳述,並對法官及檢察官說「我現在煽惑你們,請問你們有覺得被煽惑嗎?」

昔行動兩總指揮自承參與行政院占領行動

陳為廷接著說「我也曾參與行政院占領行動的決議,還包括黃守達、張勝涵,我們在這次政院事件的起訴書並未被起訴,希望檢察官能把我們列在政院事件的起訴書中」,陳為廷並補充,這是經過黃守達、張勝涵同意而作出的陳述,而張勝涵今日也身在旁聽席聆聽整個答辯過程。

「剛剛陳為廷所述的政院參與名單,漏掉一人,我也有參與討論、決議,請法官、檢察官看著辦」,林飛帆答辯時也提及,將本案與占領行政院案切開處分,本身就忽略了這兩個行動的共同屬性與脈絡。背後的用意更是要消減占領政院行動的正當性、製造孤立。「我相信,台灣社會會對這場運動及其參與者堅定辯護,而歷史終將判決我們無罪。倘若司法最後判決我們有罪,也只不過是證明我們必須再繼續堅定的行動」林飛帆這麼說。

因318占領立院、323行政院事件皆已被起訴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魏揚表示,人民有權行使直接民權,將監督政府行政的權力收回手中,過去台灣實質薪資已停滯成長15年,企業佈局中國,但這些企業的利潤從來沒有像政府與經濟學者所說的涓滴回人民身上。「不是煽惑他人犯罪,而是鼓勵大家奮起」,黑島青成員賴品妤說「有罪的不是抗議的人民,有罪的從來就是這個政府。」

辯護律師質疑「煽惑他人犯罪」構成要件

現場出庭辯護律師包括高涌誠、顧立雄、尤伯祥、詹順貴、賴瑩真等10多人,整體策略針對《刑法》第153條「煽惑他人犯罪」的構成要件提出質疑,其中包括認為群眾占領立院是現場個人自我判斷,並非盲從實施犯罪,占領行為是人民行使抵抗權,《刑法》第153條違反明確性及比例原則,侵害人民言論自由應屬違憲。

辯護律師群分別指出,抗爭者占領立法院並不是《刑法》第306條「侵入住居罪」所稱的無故,而是有正當理由,且立法院長王金平不僅自始至終未提告,甚至否認曾要求警力進入議場,再加上立法院不是一般民間住居,因此難以構成被煽惑而再觸犯侵入住居罪,反而是保六總隊等警力強勢介入,反而有違三權分立原則與立法院警衛勤務規則。

責任主編: 王顥中


陳為廷問檢:如服貿過了,敢用LINE嗎?

NOWnews – 2015年3月25日 下午12:53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318太陽花學運案今(25)日首度開庭審理,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對於檢方起訴案情,陳為廷不僅否認,還當庭反問檢察官,如果服貿通過了,「你們還敢用LINE嗎?」

針對去年引發全球矚目的318太陽花學運,經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依違反《集會遊行法》、煽惑他人犯罪等罪起訴後,台北地方法院在今日上午首度開庭審理,傳喚包括林飛帆、陳為廷等人在內共11人到案。

而根據《蘋果日報》報導,陳為廷和黃國昌在抵達北院時,並未發表任何言論,隨即進入法庭。


318學運開庭 林飛帆:歷史將證明我們無罪

自由時報 – 2015年3月26日 上午7:32

〔自由時報記者張文川、張筱笛/台北報導〕去年「三一八」太陽花學運攻占立法院行動,台北地檢署上月以煽惑他人犯罪、無故侵入建築物等罪,起訴學運領袖黃國昌、陳為廷、林飛帆等廿二人,陳為廷質疑煽惑犯罪是威權時代產物,並反諷說:「我現在就要煽惑法官、檢察官與民主抗爭共同前進,你們感覺到被煽惑了嗎?」他並說,設想沒有這場行動,「大家今天就在慶祝台灣成為實質一個中國的半週年」。

陳為廷諷法官:我要煽惑你們

林飛帆強調占領立院是公民不服從的展現,「歷史將證明我們無罪」,「我相信所有被告都堅持這場行動是無罪的,也相信歷史終會還給我們一個公道,一個無罪的結果,倘若司法最後判決有罪,只不過是證明我們必須再繼續堅定的行動。」

全案廿二人分兩天開庭,昨傳喚以「黑島青」為主的十一人,其中,林楷翔赴印度留學,四月才返台,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出國一週,兩人請假未到,法官今續傳喚以公投盟蔡丁貴為主的十一人,並決定四月十六日再開庭。

廷問檢:服貿過了敢用LINE嗎

陳為廷答辯時反問,「煽惑犯罪」是什麼樣的法律概念?這場行動的抗爭者,都是自主參與,「沒有人是密謀煽動迷惑他人犯罪的主謀,每個人都是主謀」。設想若無這場行動,一年後的現在是什麼情況?服貿已通過,出版業、廣告業、二類電信、旅遊、美髮、公共運輸,被大型中資兼併、主導,現在可能看不到討論三一八學運的書,二類電信也由中資入主,「檢察官,這樣你還敢打電話、使用LINE嗎?」若沒學運,這些設想現在都已成真,貨貿、自經區也全過了,馬總統簽這些協議,是為換取政治談判,去年八月馬甚至想去金門和習近平「馬習會」,「若沒這場行動,大家今天就在慶祝台灣成為實質一個中國的半週年」。

陳為廷說,懇請法官、檢察官設想這些情境,與台灣的民主發展、抗爭自由共同前進、拉開民主的空間,「我現在就要煽惑你們,你們有感覺到被煽惑嗎?」法官、檢察官聽了都笑了。

中研院研究員黃國昌昨也出招,當庭聲請拷貝立委張慶忠、林鴻池在北檢作證時的偵訊影帶光碟,因為兩人在筆錄中對於「誰應該為卅秒通過服貿一事負責」的說詞完全相反,因此有必要拷貝偵訊影帶,以核對二人的實際陳述內容 ;林飛帆在庭外補充,卅秒事件究竟是國民黨團還是張慶忠個人的決定,二人供詞兜不攏。

此外,賴品妤、林楷翔的律師也聲請拷貝保六第一大隊長黃惠生、立法院總務處長蔡衛民、宣稱被賴品妤丟背包打傷的黃姓員警三人的偵訊影片。

黃國昌的律師高涌誠另聲請拷貝檢方未列為起訴證據的卷外所有現場影像光碟,包括警方蒐證影帶、路口監視畫面、媒體與現場人士拍攝圖像,「檢察官看過卻不拿出來,我們被告都沒看過,應該給我們看,以利舉證辯護」。

公訴檢察官認為沒列為證據就與本案無關,沒必要全部拷貝,若法官要裁准,建議應曉諭當事人只能在審判中使用,以免流作他用。合議庭將評議決定是否裁准。


要懂忽悠術才能看清九二共識

在中國,忽悠之學早已深植人心,小到趙本山劇中的市井小民,大到習近平的領導班,皆不乏忽悠術高手。習近平所謂的「地動山搖」說得威猛,但地尚未動,山尚未搖,台灣卻已有一些人不寒而慄,開始為習近平做傳銷,當起下線,幫忙在忽悠台灣人。

自由時報 作者:顏建發| 2015-03-26 14:00

中國當代喜劇泰斗當屬趙本山,而他的小品劇《賣拐》,是讓「忽悠」這個詞廣為人知的經典作。翻成台灣話,忽悠有「唬弄」的意思。這是東北一帶的俗民用來描繪善於機巧,攻於心計的人如何利用人性的弱點,對於善良的人進行欺蒙拐騙,使之因驚慌失措、飄飄忽忽,而終至於陷入神志不清,喪失判斷能力而遭騙的情事。

忽悠,簡單的講,也就是行騙。但既然是人性,趙本山要揭露的其實是中國人的普遍內涵。別以為京官大人就有多高尚,習大大所謂的「地動山搖」,說得威猛,但不也正是在幹這等的忽悠事?只是有趣的是,地尚未動,山尚未搖,台灣卻已有一些人不寒而慄,心也跟著動搖了。不信,上google去找找,有多少人已經在為習近平做傳銷,當起下線來,幫忙在忽悠台灣人。

習近平所謂的「地動山搖」說得威猛,有趣的是,地尚未動,山尚未搖,台灣卻已有一些人不寒而慄,心也跟著動搖,已經在為習近平做傳銷,當起下線來,幫忙在乎悠台灣人。圖為APEC蕭習會(記者王寓中攝)

九二共識是甚麼

「九二共識」究竟是甚麼東西?欲之詳情,維基百科有詳細的說明,但簡單的講,其基礎就是「一個中國」。而「一個中國」的基礎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而這三句的基礎又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法政府」,換言之,中華民國不見了;而一個中國的三段論終極指向是:「一國兩制」,也就是類似香港現在的下場。這是台灣人能接受的狀態嗎?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都說有「九二共識」,卻拿不出白紙黑字的證據;都說堅持「一個中國」,卻是定義不同。這不是忽悠,那麼甚麼是忽悠?光看憲法內容,就清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一樣的。再看地圖,一幅有外蒙古,一幅外蒙古卻是獨立國家,將來國共兩造談統一,又怎麼核對財產?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照此邏輯,堅持憲法的中國國民黨是否請北京去要回外蒙,再來談統一。但可能嗎?

一個中國的三段論終極指向是:「一國兩制」,也就是類似香港現在的下場。這是台灣人能接受的狀態嗎?(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淵遠流長的呼悠術

北京要將台灣納入一國兩制的政治架構的企圖更是離譜。中華人民共和國固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但直到1971年10月25日才准進入聯合國。這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都被中華民國排除在外。而不管從1949年或1971年算起、不管從中華民國未嘗消失或台灣始終自外於北京政權的事實看,都沒有理由要台灣接受北京的統一安排。

而再看一九九二當年,國共雙方為了促成兩岸交流,互相忽悠彼此,並狼狽為奸,想一起忽悠台灣人,更是無理。從「九二共識」的表皮一直到「一國兩制」的核心,就像一顆洋蔥的表裡。有些人天真以為,縱使洋蔥的核心有毒,吃吃表皮應不礙事。但,吃表皮中毒的風險仍是很高的;更何況,習近平豈肯見你只吃那片表皮?他希望誘使你一片片往裡吃。只是礙於一海之隔,無法逼迫台灣人吃,只好用忽悠法,要台灣人至少先吃下第一片,然後再設法吃下第二片,最後整顆吃下。這種情節對照於趙本山的小品劇,不就是典型的忽悠術嗎?原來,要研究中國的對台政策,應先熟看趙本山的小品劇。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都說有「九二共識」,卻拿不出白紙黑字的證據;都說堅持「一個中國」,卻是定義不同。圖為「九二共識」20週年學術研討會,總統馬英九應邀出席,並發表演說。(記者 方賓照攝)

中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而得以誕生偉大的兵法家孫子;孫子又讓中國的攻心術得以系統化而燦然大備。幾千年下來,忽悠之學早已深植人心。小到趙本山劇中的市井小民,大到習近平的領導班,皆不乏忽悠術的高手。而現居紐約的陳破空先生在香港和日本出版的暢銷書《不受歡迎的中國人》,對於忽悠術的社會文化根源便有更深刻與貼近的描繪與解析。最近,習近平高聲倡議中國夢、亞洲夢或「一帶一路」大戰略,看似神秘與宏偉,但如戴上趙本山或陳破空的眼鏡來看,都將發現,原來那也不過是一齣情節極其清楚與簡單的忽悠劇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