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心生活》阿正師─手作龍舟國寶大師

自由時報 2013-6-13

阿正師做的龍舟龍首,不管是角、眼、耳、口、鬍鬚等都精雕細緻,而船身則有綠、藍之分。
馬英九在三腳渡擺渡口立碑讚揚阿正師為北台灣唯一手工龍舟傳承者。
阿正師在三腳渡造龍舟已五十多年,見證了時代演變。
阿正師做的龍舟龍頭經過特別設計,讓奪標手能輕鬆將雙腳勾在龍頭上、空出雙手,順利奪標。

◎記者陳慰慈/專訪.攝影

每年端午節前,是「阿正師」劉清正最忙碌的時候,他忙著修補、重漆舊龍舟,讓它能再次亮麗登場下水參賽,並幫忙清理河道,避免龍舟選手競賽發生意外,他,是北台灣國寶級的木造龍舟師傅,今年與歷年來大佳河濱公園龍舟競賽的龍舟,全出自他之手。

家族五代事業 「船」承興致高

阿正師家族五代從事造船業,在耳濡目染下,他打從十八歲開始便跟著父親在三腳渡討生活,學習舢舨船、漁船、龍舟的造船技術,鎮日埋首於船隻製造,他笑說:「沒辦法,因為我嘸愛讀冊,成績名次都是倒數,所以國小都沒念畢業,雖然造船很辛苦,一個人得扛幾十斤以上的板子,但我對造船就是很有興趣。」

就這樣,阿正師日復一日的造船,看著淡水河、基隆河船運與捕魚業從興盛繁華走向夕陽沒落,沒人再買木製舢舨船了,取而代之的是玻璃纖維船,那年,他六十歲,好在孩子都成家立業,他不再需要汲汲營營為生計而煩心,逐漸將工作專心轉移到最有興趣的製作龍舟上,繼續默默守著三腳渡,以杉木、檜木打造手工龍舟,延續上一代的龍舟工藝,今年七十一歲的他,至今已造了一百五十多艘龍舟,寫下三腳渡傳奇的一頁。

最高紀錄一年有造十艘龍舟紀錄,也曾好幾年都沒有一張龍舟訂單,但阿正師仍是每天往三腳渡跑,不是開班傳授龍舟製作技藝,就是跟三腳渡龍舟文化發展協會的老朋友聊天話家常,每週一、三、五還教導會員划龍舟,推廣龍舟文化不遺餘力,家人說,要找阿正師很容易,「他不在家裡,就在三腳渡。」也因為這樣的熱血堅持,民國九十四年前市長馬英九特別在三腳渡擺渡口立碑,推崇阿正師的手藝與執著。

阿正師做龍舟,完全不用畫設計圖,所有藍圖都在他的腦海裡,「只要對方告訴我想要的龍舟長、寬、深,我就做得出來。」精湛手藝讓他揚名海外,就連日本、加拿大、荷蘭也曾跨海指名要他造的龍舟,他透露,「以前比賽龍舟大多是十一對槳,因有一次台灣把龍舟餽贈給美國,發現遲遲等不到能運送龍舟的大型貨櫃,才改成九對槳方便運送,從此比賽也大多改成九對槳。」

他還說,台灣早期的龍舟其實沒有龍頭、龍尾,早年台北市政府有位祖籍在中國的科長好奇問他,「中國龍舟都有龍頭、龍尾,台灣的為何沒有?」激發了他欲改變龍舟原型的念頭,台灣龍舟自此有了龍頭、龍尾。

原木打造 船身有藍綠之分

畢竟沒有人真正看過龍,所以每個人做出的龍舟型態都不一樣,阿正師說,龍頭是他發揮想像繪製出來的,面容祥瑞討喜、龍尾高捲生氣盎然,看來栩栩如生,划起來像一條龍在水上跑,船身則有藍、綠之分,他先頑皮笑稱,「這分別代表國民黨與民進黨,隨後解釋選色沒有特別原因,單純是因為顏色鮮豔」,讓人看過印象深刻,知道這艘龍舟的出品人就是阿正師。

阿正師感嘆,台灣每年只有在端午節舉辦龍舟比賽,不像中國從三月到十月都有賽事,期盼政府能多推廣龍舟文化,讓划龍舟成為民眾的水上休閒活動之一,手製龍舟這項傳統技藝才得以延續傳承。


《採訪側記》沒訂單 中國船低價競爭雪上加霜

自由時報 2013-6-13

光是打造木做龍舟,阿正師就已做了五十四個年頭,一直憂心這項傳統技藝無法繼續傳承,他感慨地說:「政府要我多教一些徒弟好傳承龍舟技藝,但教徒弟做什麼?就算出師了也沒工作,政府盼文化傳承永遠都只有嘴上說說。」

兩、三年前,北市文化局撥款補助阿正師開班授課,一開始每年六十萬元,現減至四十萬元,全盛時期他有十二名門徒,不過因做龍舟需要大量體力,工作並不輕鬆,最後留下的只有對龍舟製作真正有興趣的人,目前僅有一名徒弟,也就是目前三腳渡龍舟協會理事長王碇熒。王碇熒的技術獲得阿正師認可,儘管後繼有人,但阿正師仍滿臉愁容,「政府一方面出錢要我教徒弟,一方面又拿錢到國外買龍舟,這不是很奇怪嗎?」擔憂徒弟日後沒單可接,「手藝並不能拿來當飯吃」。

好在今年屈原宮向阿正師訂購了兩艘龍舟,他才終於有機會能親身示範教導學生,他說,「徒弟雖已有製造小龍舟能力,但製作九對槳大龍舟的經驗寥寥無幾,畢竟我也已兩年沒接到政府或私人企業的新訂單」,言談中透露,龍舟並不能做為賴以維生的事業,現在的他單純是做興趣。

阿正師指出,近年來中華民國龍舟協會都跑到中國去買玻璃纖維龍舟,因為相較於木造龍舟平均一艘七十萬元的價格,玻璃纖維龍舟只要二、三十萬元,實在是難以競爭,以前也有人向他訂製玻璃纖維龍舟,但他堅持不做,因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經由呼吸道或皮膚會進入人體,「現在漁船、遊艇都是玻璃纖維做的,但據我所知這些造船者壽命都不長。」

阿正師手工打造的龍舟從鋸船身、組合船板、雕刻到船身彩繪,都不假他人之手,起碼可用二十年以上,問他何不打造沒那麼耐久的龍舟?好讓政府年年得跟他買船,他苦笑著說:「偷工減料的事我做不來。」堅持維護傳統技藝的精神令人感佩。(記者陳慰慈)

《小檔案》阿正師

●出生:民國31年、台北劍潭

●學歷:大龍國小肄業

●經歷:北市三腳渡龍舟文化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現職:造船師傅

記者陳慰慈製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