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寺廟神壇 士林北投最多
自由時報 2013-6-13
中山區的劍潭古寺,建寺時間約距今369至385年。(記者翁聿煌攝)
中正區寶藏巖建廟距今352年,原廟被包覆在新廟中。(記者翁聿煌攝)
松山區聚福廟建於300多年前,原本是3塊石板架成的古老小廟。(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台北報導〕台北市宗教多元蓬勃,根據民政局及各區公所統計,至一○一年底北市登記有案宗教類別計有十四種,主要為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屬於道、佛等設立的寺廟、神壇最多,計有一千八百五十七座,平均每○.一五平方公里即有一座,行政區中,又以士林、北投寺廟、神壇最多,供奉神明則以土地公最多。
3座寺廟逾300年歷史
另外,根據統計,台北市寺廟、神壇有九十一座建於民國以前,其中距今超過三百年者有中山區的劍潭古寺(建寺約三百六十九至三百八十五年)、中正區的寶藏巖(三百五十二年),松山區的聚福廟則為三百多年前約明末清初時,由先民發現以三塊石板架成的古老小廟。
從各行政區觀察,寺廟、神壇以士林、北投區最多,皆為二百卅八座(占十二.八%),其次為萬華區二○一座(占十.八%);教會(堂)則以大安區六十八處(占十六.二%)最多、中山區五十一處(占十二.一%)次之、中正區四十七處(占十一.二%)居第三;但若以分布密度觀察,則以大同區每平方公里廿四座寺廟、神壇,中正區每平方公里六處教會(堂)最高。
各寺廟、神壇奉祀主神中,以福德正神(土地公)二百一十座最普遍,其他奉祀主神較多者為天上聖母(媽祖)一百八十五座、釋迦牟尼佛一百七十三座、觀世音菩薩一百四十九座、瑤池金母一百廿二座、玄天上帝一○五座及關聖帝君七十八座,以上合計占五十五%。
根據統計,道教有一千四百卅一座(占七十七.一%)為最多,其次為佛教三百五十九座(占十九.三%)次之,兩者合計占九十六.四%,其餘為一貫道、軒轅教、理教、天德教及夏教(三一教)等。另由基督、天主等宗教所建立的教會(堂)則有四百廿處,平均每○.六五平方公里有一處,其中基督教三百七十二處(占八十八.六%),天主教四十二處(占十%),兩者合計占九十八.六%,其餘則為天理教、回教、巴哈伊教、真光教團及猶太教等。
除了前述三座超過三百年的寺廟,超過兩百五十年者尚有萬華區龍山寺(兩百七十五年)、天后宮(兩百六十七年)、士林區神農宮(兩百七十二年)、芝山巖惠濟宮(兩百六十一年)、永平福德宮(兩百五十年)及大同區保安宮(兩百五十三年)。
教會、教堂於民國以前建立者有九處,其中基督長老教會大同區延平教會建立最早(一百四十八年),其次為南港教會(一百四十一年),北投教會(一百卅八年)居第三。天主教則以大同區台北總主教座堂建立最早(一百一十二年),中正區華山救世主天主堂(一○四年)次之,文山區溝子口天主堂(六十三年)居第三。
台北藝博會 卡位亞洲藝術龍頭 目標串起兩岸三地藝術市場
2013-10-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來自世界各地148家畫廊,集結近600位參展藝術家,即將於11月8日在世貿中心登場的201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吸引大陸、日本、香港、韓國、新加坡與歐美等地的畫廊紛紛進駐,台北藝博會以亞洲當代交易平台之姿,崛起於亞洲市場,趁勢掌握未來亞洲藝術的話語權。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群表示,今年共有21家大陸畫廊前來台北藝博會參展,數量遠超過世界各地的畫廊。鑑於上海、北京的藝博會陸續停辦,以及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展覽費用金額高昂,台北藝博會今年砸下7000萬元新台幣,目標串起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成為亞洲藝術市場的領頭羊。
歐美藝術市場持續低迷,歐債危機尚未解除,張逸群指出,歐美畫廊將眼光轉移到亞洲市場,瑞士銀行贊助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即是一例。抓緊先機,台北藝博會組織國際審查組,以高標準、高眼光審核評估參展畫廊的資格與代理作品,確保台北藝博會的品質。張逸群舉例,長征空間、當代華人藝術中心等畫廊,在大陸藝術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估3千多件作品參展
今年的台北藝博會估計有3000多件作品參展,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藝術家,例如今年春天辭世的趙無極;激烈批判政府而被大陸當局列為黑名單的艾未未;以及風格獨特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
長征空間推展望雕塑
另外,由長征空間推出的藝術家展望,是目前大陸身價最高的當代觀念雕塑家之一,同時也是第一位被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永久收藏的大陸藝術家。他以不鏽鋼製造的《假山石》系列作品,以西方的手法解構東方傳統,作品風格前衛創新,被視為展望的代表作品。
潘信華促水墨復興 繪入當代元素
2013-10-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林紜甄/台北報導
中國水墨畫歷經宋元的高峰期,如今再談筆與墨這種古老的玩意,不免讓人覺得老掉牙,不過,以既有的傳統為基礎,談談水墨與當代社會的結合,卻成為兩岸目前正在討論的新興話題,探討亞洲當代水墨的未來發展。
大陸的藝術環境向來以西方繪畫為本位,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趨於興盛,如今大陸從一個小弟成為老大哥,左右世界各國的政經環境。台灣藝術家潘信華指出,大陸的國力強盛,從而帶動藝術界找回對固有傳統文化的信心,希望中國水墨畫可以與西方油畫抗衡,也間接提升台灣當代水墨的能見度。潘信華的作品結合日本膠彩畫、中國工筆畫與西方超現實的風格,跳脫中國山水花鳥畫的傳統侷限。他認為水墨應反映當代社會,加入現代元素,才不落入窠臼。
潘信華指出,台灣自2000年大喊本土化口號,並與水墨畫進行切割,著實對水墨的發展產生不小的衝擊。「那時候,沒有美術館收藏水墨畫,更有人直言水墨畫會在台灣消失。」這幾年,水墨畫的議題再度興起,潘信華看到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觀幻—潘信華個展」即日起至11月17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台北II館展出。
陸推換肺遊躲霾害 台北受青睞 旅遊網打乾淨牌 選出境內外20處空氣清新好地方
2013-12-1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91| 評論數: 0
半個大陸被霧霾搞得烏煙瘴氣,不但有旅行社趁機大推「洗肺遊」,如果覺得「洗肺」不夠乾淨,還有出境的「換肺遊」。攜程網所推出「換肺」的5大城市型目的地,還包括台北。不少大陸網友更羨慕台灣有超級的美麗藍天。
《重慶日報》報導,入冬以來,大陸多個地區遭遇大面積霧霾天氣,去空氣清新地方的「洗肺遊」,成為旅遊市場新風尚。攜程旅行網也分別發布包括三亞在內的10大最受歡迎「洗肺遊」目的地,且前往三亞「洗肺之旅」已蔚為熱潮。
三亞人氣直線上升
從攜程自由行、團隊遊預訂人氣看,三亞成為近期最熱門目的地。從重慶出發的三亞5日自由行為例,價格2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相較於春節黃金周要便宜一半以上。選擇廈門和麗江的遊客多選擇4~5日遊,重慶出發的廈門4日自由行價格在1000元左右。
若覺得「洗肺遊」不夠深入,還有旅行社推出「換肺遊」,5大最受歡迎的境外「換肺遊」海島型目的地分別是普吉島、峇里島、模里西斯、濟州島、馬爾地夫。5大城市型目的地是香港、台北、曼谷、新加坡、吉隆坡。
網友羨慕台北可騎車
對於住在台北的民眾來說,台北的空氣在台灣並不算好,但是看在大陸網友心中,再和大陸最近大面積霧霾情況相較,卻好得多,充滿吸引力。南京網友「張凱」,最近看到台北親戚發表在QQ上台北街頭騎自行車的照片,甚是羨慕,還問說「看來你們那裡的空氣好像不錯的樣子。」還問「台灣有藍天嗎?」親人直接告訴他,台灣有藍天,而且「常常有」。叫住南京的親人趕快來台灣自由行。因為「光是呼吸新鮮空氣就值回票價。」
有大陸網友說,最近2013中國休閑發展論壇選出大陸10大休閒城市,雖然榜單前10名有南京和揚州,但在上述的「換肺」名單中卻被排除,可能就是受到霧霾天的影響,多少都會影響當地的旅遊發展。
究竟到哪才能有效「洗肺」?有網友有不同意見。在攜程網上就有網友發表自己的20個「洗肺」目的地,依序分別是湖北神農架、湖北仙桃、西藏拉薩、海南三亞和海口等,建議趕緊逃離全民「服霧」的城市。
少子化! 北市新民小學擬遷校都更
【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2014/04/05
少子化效應發酵,外傳台北市私立新民國小計畫遷校,原有校地將參與都市更新,已有多家建商與校方接觸,不具名的建商說,新民國小校地近千坪,蓋成住宅總銷金額逾一百六十億元,若順利都更,將是私立小學都更第一例。
業者透露,新民國小校方兩年前曾向家長說明遷校、與處分資產計畫,近期校方更積極與建商接觸,值得注意的是,和旺、潤泰等兩建商在新民國小附近都有土地,有利於整體開發,兩建商出線機率相對較大。
和旺建設昨天證實,確有塊土地位於新民國小附近,至於是否與校方洽談都更計畫,則是「不方便透露」。
新民國小創校近六十年,位於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一段,鄰近捷運台電大樓站,附近是台大、師大文教精華住宅區段,許多建商看上新民國小好地段,找上門談都更,不過校方開出的條件頗高,使得都更案一談多年。
業者表示,新民國小校地大而完整,土地分區為住三之二用地,未來若辦理都更,只要向教育局陳報遷校、廢校即可,不必變更土地使用分區,都更時程可加速。
業者說,羅斯福路、辛亥路口近年來有不少成功都更案,如「OPUS ONE」和之前做為咖啡店的「寶舖里民Cafe」,都更成功後,都讓房地產價值翻倍上揚。
房地產業者說,以每坪土地六百萬至八百萬元計算,新民國小光是土地價值就高達六十至八十億元,新民國小若與建商合作都更,可興建為上萬坪的大型社區,附近新建案每坪一百五十萬至一百七十萬元計算,總銷金額超過一百六十億元以上,將是台北市難得一見的大型都更案。
不是一見鍾情 韓良露:台北讓人離不開
作者: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4月30日 上午3:24
「台北的魅力,不是愛人一見鍾情式的。」南村落總監、文化觀察者韓良露說,台北的魅力,是伴侶的好;要先認識這座城市,慢慢熟悉了,台北就會成為人們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過去廿年,台北人學會了安靜。」韓良露回憶,台北曾是喧囂的城市,但現在街上汽車很少按喇叭,餐館裡很少人大聲說話。
她觀察,台北人變安靜了,整體社會的青春賀爾蒙降低了,台北從青年城市變成壯年城市,開始反省,於是台北慢慢安靜下來。
不過,最近台北街頭不平靜,靜坐遊行、占領包圍的場面不斷上演,韓良露怎麼看?
「街頭運動就像嘉年華會,都會過去。」她說,台北街道即使有激情,但結束後第二天,到現場會驚覺「怎麼那麼安靜啊!」
韓良露說,現在打開電視,一定會覺得生命空間被激情和喧囂完全籠罩,她美國的親友看電視,都覺得台北快完蛋了,甚至不敢來。但一旦關上電視,進入其他場域,還是可以感受到安靜的台北。
韓良露說,比起廿、卅年前的台北,現在的街頭暴力傾向不高,大打出手、大聲叫罵的場面也比較少了,雖然不如東京人謙恭有禮,但台北人多了「溫度」,不像東京人像禮貌機器人。
談到台北美食,她說,台北是早餐非常豐富的城市,可以吃清粥小菜、燒餅油條、煎蛋餅配奶茶等,想國際一點的人,可以選可頌、美式漢堡加咖啡。台北的早餐包羅萬象,讓人多了早起的動力。
韓良露說,台北捷運不像東京、倫敦那麼深入地底,比較與人親近,不讓人會有幽閉恐懼;北捷很年輕,像十來歲的青少年,比起老態龍鍾的倫敦、巴黎地鐵,更有活力。
「台北極有潛力成為華人或亞洲最有魅力的旅遊城市。」韓良露說,要讓台北魅力浮現,關鍵在開放的自由行,不要以團客景點套裝行程,阻擋旅客真實體驗台北生活的小隱之好。
韓良露今晚七點將於國家圖書館主講「在台北過日子的N種方法」,報名已額滿,現場報名者,將視報到情況,於晚上六時五十分開放報名入場。
政府官員果真「看不見台灣」
【聯合晚報╱社論】2014.05.13 02:17 pm
國父紀念館是台北重要地標,也是曾獲國家文藝獎的建築師王大閎最知名的作品,低調沈穩的氣質別有意味。姑且不論「紀念國父」的主旨意義,就從建築美學和公共空間功能來說,對其周邊居民生活,甚至首都定位,都有獨特價值。
但路過國父紀念館的人,最近會看到這個建築物背景已發生不可逆轉的巨大變化。由於其背面忠孝東路北側的松菸大巨蛋漸漸成形,巨大的建築結構一日一日升高,占領了國父紀念館背面的天空,從此再想看到國父紀念館襯托於清朗開闊天空背景的影像,已不可得。
只不過是國父紀念館的「背景」,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但一個現代城市的天際線,當然是都市規畫的重要考量。其實松菸巨蛋計畫,從開始就遭到質疑,除了環保人士視松菸區為「東區之肺」,在鬧區中如此龐然巨物引發的交通等問題,也會造成嚴重影響。最近信義區一巷弄內冒出一座靈骨塔,市長郝龍斌尚且嚴正要求相關局處追查其適法性及交通衝擊。則東區大巨蛋的交通衝擊不會是問題嗎?
松菸巨蛋對附近交通和天際線的影響,都不敵主管官員對「開發」的迷思。也所以,澎湖沙灘、台東美麗灣的例子,根本不足為奇。固然業者有偷跑行徑,但追根究柢,主管機關除了監督失職,難道沒有蓄意縱容的投機心態?台東縣府是連法院判決都力抗到底;澎湖沙灘之案,縣府最新對業者開出9000元罰單,懲處力簡直是笑話。
至於「天際線」於現代都市之重要性,不知政府對「都市整體規畫」到底有何概念。再以北市仁愛路空總案為例,當初建為「台北六本木」的構想受輿論批評而暫歇,但最近傳出即將啟動都市計畫變更及招商計畫,主管官員強調「避免資源浪費」、「提升國際形象」等要點,聽起來還是放在「開發」基準上構思。
「看見台灣」影片引發迴響後,行政院長江宜樺曾召開國土保育專案會議,設五個工作小組,下令一個月內聽取初步成果報告。如果此事曾當真處理,還會有澎湖沙灘案爆發嗎?政府官員,果真「看不見台灣」啊!
糗!連勝文指鄭成功曾到台北 學者:沒來過
自由時報 2014-06-26 23:18
〔本報訊〕要選台北市長,卻對台北的歷史有異於常人的認知?代表國民黨參選北市長的連勝文,參與座談會時談到鄭成功,卻指出當時鄭成功一路往北到台北首先於萬華落腳,當場遭到歷史學者糾正,指出鄭成功只在台南,根本沒到台北。
根據《三立新聞》報導,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連戰之子連勝文,在一場座談會中談到清初南明的抗荷大將鄭成功時侃侃而談:「300多年前,這個鄭成功那個時代,開始一路往北走,那台灣台北的北邊,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就是這個區域。」此話一出,立刻讓身旁的競選總顧問歐晉德臉色大變,趕緊尷尬地以雙手摀著臉與喝水緩和情緒。
連勝文此番言論,遭到歷史學者陳啟鵬糾正指出:「鄭成功實際來到台灣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年,這一年他大多待在台南縣市,所以其實並沒有史料記載,說他有到各地去。」
對於外界質疑歷史常識不足,連勝文解釋當時的發言遭到誤解:「我是台南人,所以我想我應該非常清楚,鄭成功與台南的關係,那麼我想我們那時候的意思,應該是說那個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在萬華這邊發展,我想這個東西,可能不是像大家想的這個樣子,我想這是兩回事,好不好?」
根據歷史紀載,鄭成功於1661年帶領2萬5千大軍橫渡時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並順利藉由漲潮途經台南鹿耳門水道登陸台灣,隨後成功驅逐當時殖民台灣的荷蘭人,隨後開啟鄭氏治台時期,而明鄭主要活動區域為台南,往北頂多至台中沿海一帶,且鄭成功在世時從未離開大台南地區,從未有正史史料能證明鄭氏政權曾經到達台北一帶。
北市》醫師潘建志以地圖打臉連勝文
自由時報 2014-07-22 11:55
〔本報訊〕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之前曾指鄭成功曾到過台北,遭歷史學者糾正而糗翻,更被外界質疑歷史常識不足。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日前也在自己臉書上提及此事,不過,他不是要糗連勝文,而是以一張古地圖講解台北的歷史,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台北最早是由平埔族開發的。
台北最早是由平埔族開發
潘建志一開頭還是忍不住提到,漢人到台北最早的活動記錄,是鄭成功死後50年的事;而且是由泉州直接坐船到萬華的。並說到,當時的萬華叫艋舺,最早不是漢人而是平埔族開發的,因為地名-艋舺Bangka,是巴賽族語「小船」的意思,這本來就是平埔族的渡口碼頭。
該篇文章近日不斷被網友轉貼,同時也吸引了上萬名網友按讚。潘建志說,這張由荷蘭人在1654年繪製的古地圖,標誌了當年台北平埔族分佈的情況,並註記了每個番社名。
例如,現在的「內湖」一帶,古時叫「禮族」,平埔族番社名發音叫「Litts」;現在的大龍峒就是『Pourompon』社;除此之外,包含現在的永和秀朗、金山、八里等地也都有平埔族番社的蹤跡。
潘建志說,我們忘記了這些地名的來由還不是最糟的事,更糟的是記憶被竄改。潘建志指出,「劍潭」地名的來由,有一指鄭成功一劍劈下去潭水就出來了的傳說,就是證據,因為鄭成功根本沒來過台北。
潘建志說,在古地圖上可看到荷蘭人在當今劍潭那一帶,以古荷蘭文標示「Langeracq」,意指「長直lang-河道racq」,長直河道,所以後來叫做劍潭和大直。
文末更是感慨提到,荷蘭人命名的地方後來卻安上了偽造的鄭成功傳說,而現在台灣人生活的地方還留著平埔族時代傳下來的地名,卻大多忘了自已的血統裏可能有平埔族的事實。
潘建志臉書全文:
柯P說不要再糗連勝文,但有件事還是值得一寫。
連勝文在萬華參加座談,他說:「300多年前,這個鄭成功那個時代,開始一路往北走,那台灣台北的北邊,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就是這個區域。」
這話錯得很離譜。鄭成功到台灣是1661年,一年後就死了。鄭氏王朝活動範圍只在中南部,他當然不可能到過台北。
漢人到台北最早的活動記錄,也是鄭成功死後50年的事。當時不是由南往北走,是由泉州直接坐船到萬華的。然後啊,當時的萬華叫艋舺,最早不是漢人而是平埔族開發的,証據就是這個地名-艋舺,Bangka是巴賽族語小船的意思。這本來就是平埔族的渡口碼頭。
所以連勝文整段台灣史的概念都不對。寫台灣通史的曾祖父連橫知道應該會不認這個曾孫。不過沒差啦,反正連勝文發新聞稿都把曾祖的名字弄錯,不認就算了。
咦,我又糗他了,柯P Sorry。其實我要講的是台北市第一張古地圖,非常有意思。
這張圖是1654年荷蘭人畫的,20世紀才重見天日。(見附圖)。是從淡水河口看進去台北。當時荷蘭人占領基隆和和平島所以畫很大。重點來了,荷蘭人調查了當年台北平埔族分佈的情況,把每個番社名都註記在地圖上了。
現在的『內湖』一帶,古時叫『禮族』,平埔族番社名發音叫『Litts』。而『Pourompon』社就是現在的大龍峒,『Sirough』社是現在的永和秀朗一帶,『Quimourije』社是金包里-現在的金山一帶。『Parihoon』社是現在的八里。北投捷運有一站『唭哩岸』也是巴賽族語『Kiranana』社。
標示在這張地圖上的地名告訴我們,台北市最早是平埔族開發的。只是我們都忘了。
還有比遺忘更糟的事,那就是記憶被篡改。不是有個說法嗎?說鄭成功來過台北,証據就是『劍潭』,因為傳說鄭成功一劍劈下去潭水就出來了,因此得名。這真的是沒有根據編出來的。
為什麼 ?在這張古地圖上,現在劍潭那一帶,松山機場北邊基隆河比較直比較寬的那段河道,1654年的荷蘭人的標示是『Langeracq』(左上第8項),這就不是平埔族語了,這是古荷蘭文,意思是『長直lang-河道racq』,長直河道,所以後來叫做劍潭和大直了!
荷蘭人命名的地方,後來卻安上了一個顯然是偽造的鄭成功傳說,這就是台灣史裏的悲哀。據說平埔族在荷治時代說自已的祖先來自荷蘭,日治時代就說是來自日本,清治時代就變成了來自中國。生活的地方還留著平埔族時代傳下來的地名,現在的台灣人卻大多忘了自已的血統裏可能有平埔族的事實。
- Jun 14 Fri 2013 16:33
台北印象 -- 北市寺廟神壇 士林北投最多; 台北藝博會; 北市新民小學擬遷校都更 (合輯之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