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鴻源:大台北人口超載300萬

作者: 記者張中昌、彭禎伶╱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6月14日 上午5:30

台灣近日遭受豪大雨勢侵襲,內政部長李鴻源昨(13)日出席「我國整合性天災風險管理政策風險」研討會時拋出新議題,認為極端氣候已經形成,政府必須計算各縣市的「國土承載量」,如果人口超過承載量,便應以政策鼓勵外移。

他指出,內政部已在設法計算台灣各縣市的國土承載量,希望最快1年內有結果,但由於過去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是否能如期完成,且資料夠正確,現在都還沒有確切把握。

李鴻源說,內政部也會重新審視國土使用方式,像「國土規劃法」、「行政區劃法」都已送至立院審議。

李鴻源昨天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指現在居住人口達800萬,但他以經驗粗估,大台北地區最多只能承載500萬人,「超載」的結果除了導致房價攀升,未來也得付出更高代價來面對天災問題,如何調整多出來的人口,應該被視為重大課題。

李鴻源提到,從這次災情可以發現,現在除颱風會造成傷害,梅雨也開始不能忽視,而且根據資料顯示,包括莫拉克、賀伯、納利等颱風來襲時,帶來的龐大雨量都是400年難得一見。

為避免傷亡悲劇一再發生,內政部去年完成防災地圖的製作,李鴻源說,主要是融合地質狀況,並把發生地震、土石流等災害時,高危險地區顯示出來,同時指導該如何撤離等,這次豪大雨沒有發生太嚴重的人員傷亡,顯示防災地圖發揮一定功效。

但他強調,救災或防災都只是消極作為,積極行動還是要朝國土規劃改善,像是荷蘭沒有一個城市超過100萬人居住,台灣光大台北地區人口就達800萬,對土地、資源利用都是很沉重的負擔,除造成高房價,也容易面臨淹水或缺水問題。

李鴻源指出,從歷史來看,台北地區前一次發生大地震是300年前的康熙時代,將來一旦發生中大型地震,土地液化嚴重的問題將會被凸顯出來,因此如何舒緩調整超載的人口壓力,是重大課題。


住800萬人 不淹才怪 李鴻源:大台北只能住500萬人

作者: 管婺媛╱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6月14日 上午5:30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以「直覺」判斷,大台北地區只能承載五百萬人,但現在卻有八百萬人居住,會導致高房價、淹水、地震、土壤液化、乾旱缺水等危機。他將請內政部一年內計算國土承載力,等結果出爐後,政府應鼓勵多出來的人口外移,提出利基作法與規畫。

李鴻源昨天參加國立政治大學主辦的「我國整合性天災風險管理政策風險」時首先提問,大家都沒有想過,台北地區是否能夠承載八百萬人口?

他指出,大台北地區目前居住八百萬人,台北上次大地震是康熙年代,台北在民國五十年代已經禁止抽取地下水;雖然現在沒有地層下陷問題,但缺點是台北地下都是水,所以大台北地區絕對不能住八百萬人。

他更以「直覺」來計算,大台北頂多只能住五百萬人,因大台北只有石門和翡翠兩座水庫,淡水河的洪水流量比黃河還大,若把八百萬人全「塞」在這裡,要工程師保證不淹水是不可能的。

他說,人口爆炸的結果,就是導致高房價、淹水、地震、土壤液化、乾旱缺水等危機。

李鴻源指出,內政部目前積極做的兩件事情,分別是修正《國土規劃法》和《行政區劃法》;他將請營建署計算,台灣北中南東每塊土地的承載力。他也坦承,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如果不可行,也會請專家幫忙。他說,一旦計算出來,多出來的人口政府應該鼓勵外移,但政府要讓人民有外移意願,要思考一些利基作法。


李鴻源談防災 一年內算出國土承載力

自由時報 2012-6-14

〔記者范正祥、徐義平/台北報導〕強烈西南氣流在全台帶來豪雨,並於多處造成嚴重災情。內政部長李鴻源昨晚回應記者詢問時強調,「宏觀防災視野,確保國土安全」觀念非常重要!

李鴻源昨天上午應邀出席政大商學院舉辦的「我國整合性天災風險管理政策研討會」感嘆表示,台灣的民主氛圍讓政府無法好好做事,常會花一堆錢在短程工程上,但根本問題是國土規劃太差。

李鴻源舉例,光是大台北地區就塞進八百萬人,對於土地、資源利用都是沉重的負擔。他以「直覺」計算,大台北頂多只能住五百萬人,因為大台北只有石門和翡翠兩座水庫,且淡水河的洪水流量比黃河還大,要把八百萬人「塞」在這裡,要工程師保證不淹水是不可能的。

李鴻源指出,內政部目前積極做的兩件事情,分別是國土規劃法修正和行政區劃法修正。台灣北中南東,每塊土地的承載力,台北能住多少人?他指示內政部營建署在一年內計算國土承載力。一旦計算出來,多出來的人口,政府應該鼓勵外移,但政府要讓人民有外移意願,要思考一些利基作法。李鴻源強調,「超載」的定義不只人口,還包括產業、生態和碳足跡,四個要一起談。

營建署長葉世文指出,目前正努力調查大台北的承載力,最快七月底才能完成。

李鴻源在研討會也提及,內政部去年開始著手防災地圖,將地質、地震、土石流及高危險的都顯示在圖上。已經完成七千八百三十五幅,部分公告在內政部網站。防災地圖這次發揮救災功效,高危險的部落徹底撤離,偏遠山區村落的村里長都知道如何防災,若缺少防災地圖,恐怕造成更多傷亡。他會後受訪認為,「這次防災有八、九成都在控制之內」。

李鴻源會後指出,「宏觀防災視野,確保國土安全」具體作法包括:配合水利主管機關治水計畫等,研擬土地使用計畫、土地使用管制及開發方式,若有跨縣市總合治水需求,也得研訂流域、嚴重地層下陷地區等功能性特定區域計畫;將災害潛勢資料與現有「國土資訊系統資料倉儲及網路服務平台」圖資進行整合套疊,並建立「全國災害潛勢地區分佈地圖」。


防災地圖九成奏效 成功撤千人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孫中英/台北報導】2012.06.14 02:36 am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晚表示,今年防汛期首度實施的「防災地圖」疏散計畫,有九成都在準確預測範圍內,發揮相當效果,已超越國外的準度。他說,災害潛勢地區的村里長依防災地圖,都能在六小時前通知民眾疏散、避難,幾天之內疏散一千多人。

李鴻源指出,防災地圖發揮九成效果,有一成可能其他因素,如汙水下水道阻塞等因素,超出防災地圖的範圍,未能準確預測出來,後續還會檢討。

他說,政府也已規畫將戶政、警政、消防等單位資訊,結合在一起。在水災來臨前或土石流形成前,透過監視器,有利即時進行撤離救災。

李鴻源說,「防災地圖」是較簡單的說法,也可以說是「全國災害潛勢地區分布地圖」、全國地理資訊系統。李鴻源表示,他在工程會擔任主委時,開始建置防災地圖,三個月就建了六百六十六張,到內政部更列為重點工作。

至目前為止,全國共完成七千八百三十五張防災地圖。

李鴻源說,這次雨災,他南下去看災情,包括甲仙鄉、那瑪夏鄉等,都遵循這張防災地圖,包括紅色、黃色警戒、土石流區等,有效疏散民眾避難,發揮很大效果,比起去年或莫拉克風災,這次有很大的進步,民眾也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與了解。

李 鴻源也重提「國土規劃」,他說,積極的國土規劃,必須先計算出全台灣北中南東,各個縣市土地承載量,到底能住多少人,下一步,就是鼓勵各地方政府合併。他 舉例,一九四五年,大台北地區(台北市加新北市)只有一百萬人,現在已接近八百萬人,擠進八百萬人的結果是,大台北房價居高不下、汙染問題一堆,政府想辦 法打房、拓寬馬路,解決居住問題,卻沒想過,「台北到底能不能住八百萬人?」


莫拉克風災前 談不上撤離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2.06.14 02:36 am

「撤離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是最讓人放心的做法!」身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督導的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天表示,莫拉克風災後政府因應思維有很大的轉變,「執行撤離的態度嚴肅很多」,這也是傷亡減少的重要原因。

江宜樺並舉具體數字表示,莫拉克風災前「幾乎談不上撤離」,如今只要遇風災雨災,「每次都撤好幾千人」;像這次六一二雨災,就在十一縣市撤了七千一百一十八人,「事前預作防範,總比事後動員更多人去救災來得好」。

江宜樺表示,除了撤離觀念改變,在莫拉克風災前,也多無「預置防救災兵力」觀念;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國軍間,「聯繫不能說沒有,卻多半是靠交情」。

莫拉克風災後,江宜樺說,依據馬總統的「防災重於救災、離災重於防災」指示,已全盤更新標準作業程序。就以撤離來說,因莫拉克的教訓以及民眾的自覺,目前可說「習慣了」;並且,政府不能僅以撤離為滿足,更要妥善安排運輸工具、讓民眾在安置處所住得舒服。

他也說明了中央應變作為的轉變,以往的應變中心「多半只有匯報功能」,如今則要求在匯報前「解決所有問題」,如此才能在匯報時「下達精準的命令」;其次,也要求在第一時間查證媒體災情報導及處理情形,不讓莫拉克資訊混亂情況重演,才能及時安撫民心。


新聞眼/政府與人民 有防災概念了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新輝】2012.06.14 02:36 am

暴雨侵襲全台,有人不幸罹難,財產受損。這次暴雨的強度不能等同莫拉克風災,但政府救災的速度比以前「快」、效率「高」、災民撤離的意願比以前「強」。進步的秘訣在,政府與人民「有防災概念」。

六一零起發生的暴雨致災,從氣象局的預測、地方政府投入疏散撤離有潛勢災害的居民到國軍進駐,政府到人民,防災救災與撤離的效率,已比前幾年災害有明顯的進步。

尤其,莫拉克重創甲仙鄉、那瑪夏鄉,政府與居民依據防災地圖,在最短的時間,有效疏散民眾避難。民眾對防災的也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與了解。

人不能與天鬥,天災無可避免的帶來民怨。唯有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居民建構全方位的「防災觀念」,才能在面對無情天災來襲時,生命財產的傷害減到最小。

政府與人民從巨痛的莫拉克風災,上了寶貴的一課,在這次暴雨襲台中,看見了學習與預防的成果。


文山居民陳情索賠 郝連說抱歉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2.06.14 04:43 am

連 夜豪大雨,台北市許多地區都傳出災情,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下午前往萬芳路、木柵路口及大安區芳蘭里的坡地視察工程復舊進度,遇到文山區居民「攔路陳情」, 表示要聲請國賠。郝龍斌連說兩次「抱歉」,並說確是人為疏失,未來會請區公所、民政局協助居民處理後續賠償問題。他也承諾,將在兩天內開檢討會,彙整所有 問題、全面檢討所有缺失。

萬芳路、木柵路口因人為操作不當,導致排水箱涵壓力過大破裂,路面塌陷。大安區芳蘭里坡地則因雨勢過大,出現土石坍方的意外。

郝 龍斌在副市長陳威仁陪同下,前往萬芳路、木柵路口了解工程搶修進度,才走到萬芳路上,就遇到附近住戶陳情。住在萬芳路上三十幾年的陳寶蓮表示,在當地住了 這麼多年,從來沒發生什麼災情,這次不過雨勢大了點,水都還沒從河堤漫進來,路面居然就先塌陷。 居民不在乎到底誰下台,誰解雇,反倒是居民後續的賠償問題該怎麼辦?箱涵破裂、路面塌陷,萬一附近民宅受波及,誰該負責?

郝龍斌對萬芳抽水站因人為疏失,導致箱涵破裂,造成萬芳路木柵路口周邊交通不便與民眾損失,感到非常抱歉,表示會反省檢討;民政局與區公所也著手調查民眾損失狀況,並請水利處擔任窗口,全力協助民眾聲請補助,負起賠償責任,必要時也會協助申請國賠。

【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前兩天暴雨,導致台北市基隆路有如「基隆大河」,水利處長黃治峯因督導不周下台;台北地檢署為調查有無公務員廢弛職務釀成災害,昨天指派檢察官陳韻如追查。


「小兵立大功」馬推防水閘門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2012.06.14 02:36 am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表示,政府過去推動家戶加裝防水閘門,效果不錯,但仍有部分縣市沒有做;他說,一個地下停車場淹水就損失好幾百萬,防水閘門是「小兵立大功」,民眾購置經費政府補助一半,應多宣導。

八八水災後,營建署依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補助安裝水閘門做法,訂頒「積水地區建築物鼓勵設置防水閘門板補助作業規範」,編列十五億元,民眾安裝水閘門補助一半經費。

國民黨中常會昨天邀請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報告「0610豪雨災情及處置」。馬英九提到防水閘門的重要性,要求中常委宣導。

馬英九表示,氣候變遷,民眾防救災的觀念也要改變。他在台北市長任內,補助居民安裝防水閘門,像捷運站出入口都有,約九十公分高;當時他還被議會批評這些錢為何不拿去救災,但他認為「防災優於救災」,後來驗證台北市幾次淹大水,防水閘門都發生功效。

馬英九特別提到高雄、台南,指高雄前年退回中央購置防水閘門補助,導致凡那比颱風來襲時,造成很大災害;台南就拿了補助款,做了不少防水閘門,效果不錯。

對於馬英九呼籲裝設防水閘門,身兼中常委的南投市長許淑華表示樂觀其成。

她說,針對有立即淹水危害的住戶,市公所事前會分送沙包,但沙包重、又是公家財產需要歸還,「相較之下,防水閘門確實方便」。

許淑華說,南投市有六、七十戶易淹水危險區住戶,若中央有意推廣,她願意協助。

「這次裝防水閘門的都沒事」。中常委謝龍介表示,台南市有九千多戶裝了防水閘門,耗資一億四千多萬元,效果很好。

謝龍介說,裝設防水閘門是最快的防治方式,有立即性效果,台南永康、仁德一代住戶幾乎都裝設。


李鴻源:防水閘門只能治標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李順德/綜合報導】2012.06.14 02:36 am

新北市水利局長張延光說,若接獲中央政策,會配合辦理防水閘門補助。但內政部長李鴻源三年前曾批評這項作法,「只能治標」。

李鴻源昨晚表示,使用防水閘門是治標,治本是都市設計,其他不想多做評論。

新 北市資深水利官員說,2009年營建署在「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方案」中,提撥十五億元給各縣市補助民眾在地下室車道口或一樓進出口設置閘門。有五個縣市 完全沒回報。當年北縣府提報淹水區共約兩千七百戶,向營建署申請九千多萬元,營建署核定六千五百萬元。結果最後僅十六個鄉鎮市的一千四百多戶,獲補助三千 兩百萬。

這位官員說,因審查標準寬鬆,一度想不透民眾為何申請意願低。事後才發現部分民眾顧慮裝防水閘門,日後可能被認為易淹水而影響房價。

三 年前李鴻源以台大教授身分談到這項政策時曾表示,市區淹水的治本之道,是增加排水設施容量,若受限環境無法增容,可找低窪的公有地作滯洪池。他說,防水閘 門確可在大雨時發揮擋水效果,但只能治標,無法治本。若久雨不停,能擋得了多久?「如果我在營建署,不會採取這種作法。」


住太多人? 李鴻源:快算出「國土承載力」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2.06.13 03:42 pm

大台北地區人口超載?內政部長李鴻源今日上午憑「直覺」指出,大台北地區土地承載力不超過500萬人,他請內政部營建署在1年內計算國土承載力,一旦計算出來,多出來的人口政府應該鼓勵外移,但政府要讓人民有外移意願,要思考一些利基作法。

李鴻源今天上午表示,內政部目前積極做的兩件事情,分別是國土規劃法修正和行政區劃法修正,他請營建署計算,台灣這庫土地北中南東,每塊土地的承載力,台北能住多少人? 透過土地承載力的計算,可以算出來。

李鴻源說,大台北地區目前居住800萬人,台北上次大地震是康熙年代,台北在民國50年代已經禁止抽取地下水,雖然現在沒有地層下陷的問題,但缺點是台北的地下都是水,所以大台北絕對不能住800萬人。

李鴻源說,他以「直覺」來計算,大台北頂多只能住500萬人,因為大台北只有石門和翡翠兩座水庫,淡水河的洪水流量比黃河還大,要把800萬人「塞」在這裡,要工程師保證不淹水是不可能的。

李鴻源說,他給同仁一年時間計算國土承載力,但他也坦承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不可行也會請專家幫忙,至於目前除了大台北地區人口超載之外,其他地區是否超載? 他不做預測,但強調,超載的定義不只人口,還包括產業、生態和碳足跡,4個要一起談。

李鴻源接著表示,還要思考台灣那麼小,需要那麼多地方政府嗎? 很多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行政區劃法賦予地方政府合併的遊戲規則,要怎麼合併,由地方政府自行去談,地方政府合併是由下合上而非由上而下。

萬一計算出大台北只適合住500萬人,那其他的300萬人要去哪裡? 李鴻源表示,要先把人口承載力算出來,然後才能鼓勵人口外移,所以政府要做出利基點。


安全第一、強制撤離 陳菊坐鎮應變中心

【聯合晚報╱記者藍凱誠/高雄報導】2012.06.13 02:51 pm

 連日暴雨肆虐全台,今天上午雨勢稍歇,高雄市長陳菊指示,「安全第一、強制撤離」,要求各單位趁天氣狀況許可的機會,迅速撤離危險地區的居民,另外也要求水利局檢視各抽水站協力廠商,如果不能發揮應有功能,應該提前解約或合理處置。

陳菊上午主持高雄市政府水災災害應變中心,聽取各單位報告連日暴雨造成的災情,和危險地區居民撤離情況,今天上午因雨勢稍歇,軍方破曉時分就出動直升機,前往桃源山區撤離居民,分別降落到旗山國中和鳳山綜合體育場。

陳菊指出,西南氣流和鋒面並未遠離,再加上谷超颱風逐漸接近,市政府的原則就是「安全第一、強制撤離」,所以各單位應該趁今天天氣狀況許可之際,迅速撤離危險地區的居民,別讓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留在危險地區。

市政府水利局報告全市抽水站運作情況後,有鑑於台北市發生抽水站人員操作不當,造成市區嚴重水患,台北市政府鐵腕開鍘情事,陳菊也指示水利局檢視各抽水站協力廠商情況,以免造成水患,如果協力廠商不能發揮功能,她認為,應該提前解約或合理處置。

高雄市山區經連日暴雨肆虐,市政府各單位至今天上午為止,累計已撤離居民2065人,分別安置在鳳雄營區和牛稠埔營區,山區學校師生,預計明天開始借用新光高中、文山國小等學校教室恢復上課。


氣候變遷…必須面對的真相

【經濟日報╱社論】2012.06.14 02:34 am

這 幾天豪雨不斷,造成農工業各方面的巨大損失,政府高層每以世事難料或百年難得一見的雨量來說明難以防範,但目前推算之100年、200年,甚至300年的 降雨重現期距,在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發生的機率逐漸提高,如果不積極思考因應之道,事件將不斷重演,損失也將不斷加劇。

以2009年八八水災為例,根據統計,在工商業損失方面,主要以中南部為主,其金額約與九一七水災以台北市為主的損失相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八八水災當時測得的最大總雨量,將近九一七水災的三倍。由於台北市人口密度遠高於高高屏地區,1,000大製造業總部又多位於此地,同樣強度的災害若發生於台北市,其衝擊將難以收拾。

根 據瞭解,台北市區域排水系統設計可承受25年重現期強度的降雨量,若以較極端的500年重現期情境做推算基礎,海拔50公尺以下區域推估約有一半面積淹水 深度超過0.5公尺。模擬發現,從25年降雨重現期至500年降雨重現期50公分以上淹水範圍變動,以中山區及內湖區可能的影響潛勢最大,受災人數及企業 總部家數將很驚人。

雖然是極端狀況評估,但從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及早針對重要地區進行可能災害的風險評估與因應,絕對有其必要性。尤其從 淹水潛勢分析可以發現,在500年重現期降雨量下,許多高科技大廠也可能遭受深度50公分以上的淹水,需要透過適當監測、災害預警、災情通報與防災演練, 提升企業災防意識,降低可能的損害。

政府首先應儘速進行區域產業災損風險評估。亦即應建立全省各區域的人文及產業資料庫,進行災害風險分析,評估各區域可能導致產業災損的降雨量臨界值/警戒值,並針對各區域的水災風險程度擬定不同階段的風險管理及應變計畫,以訂定標準作業程序。

其次是確立區域救災調度順序,定期舉行災防的演練。亦即應依各區域之災害危害度與脆弱度,根據預期災損與風險等級,擬定災前、災時、災後的人力、物資及產業供應鏈調度順序,俾使救災資源能發揮最高效益。

再者,為了公眾安全與社會安定,也應就未來氣候變遷對於環境與社會造成的可能衝擊,提出脆弱性評估與容受力分析,檢討現有土地利用,調整國土開發與都市計畫政策;而受到直接、間接衝擊的產業,也應研擬調適策略以因應新的環境條件。

考慮到氣候變遷趨勢下所衍生的未來防災需求,亦應重新檢視現有的交通設施、水利工程等公共基礎建設的承載力,除了鼓勵抗震工法與材料之開發與應用等硬體設施的整備外,教育、法令規範也須同步有所因應。

此 外,可藉由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亦即槓桿化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優勢,發展適用於台灣的小區域監測、預警、通訊系統,並擴充軟體工程人才及 測試工程師,以建立完善災害援救流程的整合型平台,以台灣為先導試驗場,並進一步開發適合亞熱帶國家/大中華圈的巨災模型、風險評估。

最後,也應思考建立因地制宜的颱洪保險訂價與機制。在氣候變遷情境下,民眾面臨災害風險機率大增,設計與推廣颱洪險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建議建立因地制宜的颱洪保險訂價與機制,以分攤政府、企業與民眾的災害風險。

綜言之,環境災害已成為全球社會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面對發生頻率、強度都持續增加的極端天氣現象,政府應加速整合現有的知識與技術,評估風險與效益,跨領域推動減災之預防措施,才能減緩環境災害所可能帶來的衝擊。


慘重雨災憶起延宕廿年的國土計畫法

【聯合報╱社論】2012.06.13 01:50 am

六一二水淹全台,滿目瘡痍,但立法委員六一二的行事曆卻是美牛大決戰;相對而言,與國土安全關係重大的法源《國土計畫法》,卻已在行政院及立法院之間,擱置了近二十年。

立法院議場地板上在睡袋中鼾聲大作的立委,與場外的傾盆大雨及盡成澤國的各處城鎮,形成鮮明又諷刺的對比。

強大梅雨鋒面襲台,又刷新了強降雨紀錄,毫不留情地水淹全台,造成五死、兩千餘人撤離及難以估算的災損。茂林、桃源、廬山、三地門等莫拉克重災區,再次重登媒體版面,莫拉克付出慘痛代價一度換來國土安全重於一切的覺醒,至今似仍在空談階段。

國 土安全的道理並不複雜,「危地不居」而已。但是,哪塊土地必須限制使用,或是禁止利用,須有明確、具強制力的法源來規範;極其諷刺的是,從《國土計畫法》 的前身《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與《國土復育條例》在民國八十二年陸續送進立法院審議,後來在九十三年合併、更名為《國土計畫法》再送立院審議,迄今已近二 十年,歷經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位總統,數度進出立法院,至今仍無法完成三讀。

梅雨竟然能釀生這麼大的災情,確實是因短時間巨量強 降雨所致。三天時間創下近一千五百毫米紀錄,已達臺灣年均兩千四百毫米的六成多,充分顯示極端氣候之愈演愈烈。去年元月澳洲昆士蘭大水災的淹水區域,比 德、法兩國面積加起來還大;去年七月泰國大水災一淹三個月,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去年臺灣老天爺保佑,災難暫歇,未料到這場梅雨竟然釀成巨災。

莫 拉克之後,政府的防災工作的警覺提高,這次梅雨災情,政府應變大致稱得上及時,包括提前疏散民眾、開設防災中心、預防性封路封橋…,都能根據教戰手冊提前 發動,是值得肯定之處,但這些都只是避災層面,對於事前的防災,卻始終處在頭痛醫頭的局面,雖然知道「先治山/後治水」才可能有效果的道理,但從來不曾痛 下決心,每年汛期結束,防災工作隨即進入冬眠。

極端氣候益發加劇,災難型態也愈發多樣,政府防災工作雖有進步,但仍不足以因應愈演愈烈的 極端氣候。一方面,治本的防災工作沒有具強制力的法源,以至於廬山、神木村這類有高度成災風險的地區,至今仍然有人聚居;先前還傳出由於推動遷村困難,政 府已降低推動的力度,只要居民簽字同意在政府下達強制撤離令時配合,就暫不再提遷村;問題是,次次雨災,次次救援,次次重建,這種惡性循環要伊於胡底?

另方面,治本工作不可能速成。先不提治山防洪的高難度,九二一、莫拉克帶給臺灣幾乎是地質解構的嚴重衝擊後,防災難度豈只是先前的百倍、千倍,甚至已是不知從何下手;僅以內政部擬規範開發商必須設置滯洪池,讓基地保水、蓄水的小規模努力而言,也不是短時間即能看出成效。

去年之前的十年,政府支出的救災、災後復建經費接近兩千億元;且每年約有一百三十億的農損救助。遺憾的是,這些巨款全然只是不斷的搶通、修便道、補貼;發包全年不斷,工程全年沒停,但幾乎沒有一件是治山防洪的固本工作。

六 一二是週二,幾個縣市停班停課宣布得慢了些,造成家長與上班族頗大的困擾,媒體以大量篇幅檢討宣布時機;停班停課議題當然應該關心,但更應該注意、監督政 府治山防洪的工作,畢竟前者只是造成不便,後者則是攸關生命財產的治本工作,以臺灣國土安全的脆弱,沒有再延誤的空間。

何年何月,能見到立委在議場打地鋪,是為了《國土計畫法》等法案而戰?


是抽水站還是灌水站

【聯合報╱黑白集】2012.06.14 02:34 am

十一年前的納莉颱風,「捧紅」了台北市玉成抽水站;如今,六一二雨災,萬芳抽水站又聲名大噪。

六一二凌晨三、四點鐘,台北市文山區萬芳路一帶,地下室開始淹水,愈淹愈高;被水患驚醒的市民疑是抽水站沒有啟動,趕赴萬芳抽水站察看,按電鈴、敲窗、喊叫,裡面皆無反應,最後砸破窗子,裡面才有人動起來,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現在,萬芳抽水站的張姓技工已被解僱,北市水利處長黃治峯也因督導不周,調離主管職務。據稱,在操作箱涵運作時,動力閘應關,壓力閘則應開;張姓技工卻將兩閘一併關上,以致壓力無處宣洩,涵管爆開後把馬路炸出一個大洞,大水漫溢街道。

照 理說,閘門如何開關,應是作業員的ABC。市政府在抽水站支薪聘工,說得白一些,所司只是在情況發生的當頭,適時而正確地按個開關而已。但是,養兵千日, 敗在一時,如此簡單的「專業」,居然會在生命交關之際,偏偏就是按錯了鈕;究竟是張姓技工始終不知正確的按鈕方法,抑或知道方法卻按錯了?這豈是水利處長 一句「督導不周」,能向台北市民交代的?

納莉風災時,號稱當時亞洲最大且最先進的台北市玉成抽水站,竟因大水衝入站內,溢浸了抽水機而告停擺;致使台北市東區盡成澤國,忠孝東路成了忠孝大河,捷運板南線成為下水道。此後,每到「雨警」,抽水站皆是大家想到的第一個焦點。

詎料,如今萬芳不讓玉成專美於前,竟然又鬧出這種不可思議的烏龍事件。玉成案,後來以查無「廢弛職務」及「工程弊端」而不起訴處分;如今萬芳案自也當移送法辦,再次試測檢方對公務員職務責任的見解。

抽水站成了灌水站,是解僱一名值班技工就能交代的嗎?


停班停課決策/只罵雙北? 高雄也慢半拍

【聯合報╱李環/大學助理研究員(高雄市)】2012.06.14 02:34 am

我住高雄市鼓山區,滂沱的大雨從十一日的深夜,一直下到十二日早晨,中間幾乎沒有停過。十二日早晨雨勢如颱風一樣,送孩子上學是困難重重,六點多新聞已報導台南市停班停課,高雄市也當如此吧!

我和孩子撐到早上八點,高雄市都沒宣布停班停課,孩子已經遲到了,我只好硬著頭皮把孩子送到學校,然後再去上班,還好當時雨勢小了一些。

早上開會過程中,轉成靜音的手機不斷有來電,也被我不斷地切掉;終於辦公室其他人告知,學校通知因停班停課要接小孩,聽到心裡真是不愉快到了極點。高雄市滂沱大雨整夜下到清晨,用眼睛看都可以判斷該停班停課,卻拖到早上十一點多才宣布。

晚上看到所有新聞都在罵台北、新北兩市長慢半拍宣布停班停課,奇怪,全台灣只有這兩個市長慢半拍嗎?我們高雄的市民一樣因為市長慢半拍宣布而受到種種的不便,媒體記者們,看來你們比較討厭雙北兩市長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