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病逝 享壽87歲

【聯合報╱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八日電】2013.04.09 09:04 am

有「鐵娘子」封號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八日上午在倫敦的醫院裡病逝,享壽八十七歲。英國女王及英國首相卡麥隆都表示傷痛,卡麥隆在推特上表示:「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領導人、一位偉大的英國首相、一位偉大的英國人。」

柴契爾近幾年身體狀況不佳,罹患老年失智症,過去十年幾乎沒有公開談話。前一陣子,她擔任首相時的重要幕僚兼友人還在媒體上感慨,最近去探視她時,柴契爾已經認不出來他是誰。

英國首相官邸表示,柴契爾的葬禮可望比照英國女王的母親及黛安娜王妃規格,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但還要再進一步了解她生前意願。遺體不會供人瞻仰。

白金漢宮發言人表示,女王很傷心聽到柴契爾過世的消息,將會對她的家人送上私人致意訊息。

柴契爾夫人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年間擔任英國首相,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廿世紀英國執政最久的首相;她的鐵娘子封號並非浪得虛名,執政時在福克蘭群島戰役打敗阿根廷;冷戰期間與當時美國總統雷根的合作聯盟,面對蘇維埃共黨陣營也占上風;加上在英國推動一連串改革,即使引起不少罷工、抗議,仍未能改變她的堅定立場。

她也曾四度訪問中國大陸,並與北京簽訂有關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的聯合聲明。


英國鐵娘子 柴契爾夫人辭世

自由時報 2013-4-9

英唯一女首相 享壽87歲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前保守黨首相柴契爾女爵(Baroness Thatcher ),八日因中風在倫敦麗池飯店(Ritz Hotel )辭世,享年八十七歲。柴契爾是英國第一位、至今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主要政黨第一位女黨魁,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年間擔任首相,在當時男人主導的全球政壇裡,樹立獨特的施政風格。柴契爾任內推動英國經濟轉型、鐵路等公營事業民營化、打贏福克蘭戰爭,更創造出「柴契爾主義」的政治哲學。右派讚許她將英國拉離經濟蕭條、強化國際地位,左派卻指控她瓦解傳統產業、導致社會結構崩解,強勢作風評價兩極。

在位11年期間 改造英國

柴契爾夫人病逝消息傳出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首相卡麥隆等隨即表示哀悼。白金漢宮發言人表示,女王得知柴契爾夫人病逝十分悲傷;卡麥隆宣布縮短訪歐行程提前返國,唐寧街十號首相官邸也降半旗誌哀。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發表聲明,哀悼美國失去一位「真正的友人」。

對抗冷戰 打贏福島戰役

柴契爾於一九二五年十月十三日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城的一個食品雜貨家庭,五九年成為倫敦北部芬奇理的保守黨國會議員,之後擔任教育大臣,七五年打敗前首相奚斯(Edward Heath)成為黨魁,八二年在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中獲勝,大舉提高她的政治聲望,中英兩國移交香港主權的協議也是在她任內達成。

鐵腕作風施政 評價兩極

柴契爾夫人在政治上奉行保守主義,在經濟上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她的領導風格非常具有爭議性,支持者認為她和美國前總統雷根領導西方贏得冷戰,並導致蘇聯解體。反對者則認為,柴契爾夫人實施貨幣主義經濟、降低稅收、限縮公共支出、提倡私有化又削弱工會,忽略社會群體。她的施政理念導致英國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種下現在無法彌補的貧富差距,窮人無法翻身。外交方面,她從不跟歐陸國家唱和,對歐洲整合更是質疑。

柴契爾夫人晚年健康不佳,罹患失智症後情況更是每況愈下,去年十二月還住院動手術切除膽囊腫瘤。英國政府表示,柴契爾夫人的喪禮將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尊重家屬意願不舉行國葬,而是以低一級的軍禮進行。

柴契爾夫人死訊傳到福克蘭島上後,自治政府隨即宣布降半旗誌哀。福克蘭自治議會主席桑默斯表示,柴契爾夫人一九八二年領導英國打贏福克蘭戰爭,從阿根廷手中奪回福克蘭的歷史,將永遠留在島民心中。一名島民甚至稱呼柴契爾為「我們的邱吉爾」。


集矛盾於一身 鐵娘子辭世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台北報導】2013.04.09 03:46 am

西方世界「最受尊崇也最被憎恨」、「最保守卻也最激進」的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8日上午中風發作與世長辭,享壽87歲。消息由發言人貝爾爵士公布後,各界立即表達緬懷與悲痛。追思會將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

柴契爾夫人於1979年5月代表保守黨勝選,出任首相,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女首相。此後到1990年間她連任3屆英國首相。

在12年間,柴契爾夫人在經濟上提倡個人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控制利率以降低通膨,提倡民營企業,並打壓工會勢力。在政治上,她曾經在1982年帶領英國和阿根廷交戰,奪回福克蘭群島,立下極高的政治聲望。

國際間,她著名的政績則包括連同美國的雷根總統,共同對抗前蘇聯,並且最終在1989年見證蘇聯的解體。在英國殖民香港問題上,她在1984年底訪問中國,並與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簽訂讓香港1997年回歸的《中英聯合聲明》。

不過,柴契爾夫人最終因為在國內推行不受歡迎的「人頭稅」,以及在處理歐洲共同體的議題上和保守黨內其他領袖產生嚴重歧見,而在1990年保守黨內部的「宮廷政變」下,被迫引退。

「芝加哥論壇報」政治評論記者朗沃斯在1989年曾為柴契爾夫人的國際形象下了鮮明的註解:「她或許是西方世界上最受尊崇也最被憎恨、最讓人著迷也最乏味,最激進也最保守的領袖了。」

聽聞柴契爾夫人過世的消息後,正在西班牙馬德里訪問的現任英國首相卡麥隆決定第一時間返回英國,取消他在歐洲餘下的行程。他表示,對於失去一位偉大的領袖感到沉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亦透過發言人表示哀悼,並私下向家屬致意。

鐵娘子辭世的消息也在推特上發酵。倫敦市長強森寫道:「世人將會遺忘目前政壇上的灰衣政客,而有關她的回憶則會長存於人們心中。」自民黨議員霍武德也表示「雖不喜歡她的政策,但她確實是20世紀英國政界的巨人、大英國協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柴契爾生前對她恨得牙癢癢的工黨議員們,也紛紛表示難忘這位女首相為英國所做的重大建設和改變。


鐵娘子傳奇 平民攀登權力頂峰

【中央社╱倫敦電】2013.04.09 03:46 am

英國史上第1位女首相柴契爾夫人8日因中風辭世,享壽87歲。沒有顯赫家庭背景的柴契爾夫人,從柑仔店女兒躍升到象徵英國政治權力金字塔頂端的唐寧街,寫下令人驚嘆的一頁傳奇。

1925年柴契爾出生於林肯郡(Lincolnshire)的格蘭森市(Grantham),父親羅伯茲(Alfred Roberts)經營1家柑仔店,並擔任當地的市議員,是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走入政治的啟蒙老師,對她日後的施政影響至鉅,之後她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化學,但深深為政治所著迷。

1940年柴契爾夫人獲選牛津大學保守協會(OxfordUniversity Conservative Association)會長,成為她政治生涯的第1份「工作」。

柴契爾夫人先後在1950年及1951於工黨的鐵票區出馬競選國會議員,都失敗收場,但她對政治的熱愛與衝勁為她打出名號,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她遇見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丹尼斯.柴契爾(Denis Thatcher),1951年26歲的柴契爾夫人與年長她10歲的丹尼斯共結連理,2年後生下龍鳳胎馬克(Mark)與卡洛爾(Carol),同年柴契爾夫人並獲得律師資格。

1959年柴契爾夫人終於順利進入國會,她「拼命三娘」的認真工作態度很快受到注意,陸續被授予重要職務,1970年出任教育部長,當年因為她主張停止提供7到11歲學童免費牛奶而被嚴厲批評,聲望下跌,她坦承學到重要教訓。

成為英國至今唯一的女首相,柴契爾夫人始料未及,1969年她接受訪問時曾說,「在我有生之年,不會有女性成為首相或外相,也不會有女性擔任政府高層的職務。不論如何,我也無意擔任首相,你必須100%全力投入你的工作」。

1975年柴契爾大爆冷門,擊敗保守黨內大咖,出任黨魁,1979年擊敗工黨取得執政權,她順利成為首相後曾表示,「任何女性只要能了解經營家庭的問題,就幾乎可以了解治理一個國家的問題」。

1979到1990年執政11年期間,柴契爾夫人推動多項重要政策,她決心透過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推動自由市場經濟,整頓英國的經濟,致力降低國內通貨膨脹率,推出法案規範動輒舉行罷工癱瘓經濟的工會,進行國營事業包括英國電信等私有化,讓國民住宅租戶可以購買房舍,數百萬名民眾因此可以擁有自己的房產,並投資長期被政府經營的產業。

柴契爾夫人同時決定讓倫敦金融城制定貨幣政策,使倫敦成為全球最活躍也最成功的金融中心。

不過,改革過程受到不少阻礙與質疑,她的支持率一度跌到25%最低紀錄,直到1982年經濟開始好轉,加上同年她果斷決定出兵福克蘭島捍衛英國主權,擊敗阿根廷部隊,大獲全勝,個人支持率快速提升。

柴契爾夫人積極與美國結盟,建立合作關係,與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理念相近成為摰友,在國際舞台她致力提高英國的地位與影響力,許多人開始以身為英國人為榮。

1984年10月北愛爾蘭共和軍以炸彈攻擊柴契爾夫人下榻的飯店,她幸運逃過一劫,但數小時後不改強硬本色,公開發表談話,指出所有企圖想破壞民主的恐怖主義都將注定失敗。

強勢主政作風使柴契爾夫人在黨內樹敵漸增,推翻她的勢力最後將她推出首相府外,讓她體會到政治的殘酷,2003年她最摰愛的丈夫丹尼斯過世,更是一大打擊,隨著健康漸走下坡,接連中風與罹患失智,風燭殘年的柴契爾夫人終於走進歷史,但她寫下的一頁傳奇將繼續為後人稱頌。


「女士我絕不轉彎」柴契爾鐵腕叱吒英政壇

自由時報 2013-4-9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出身寒微,父親是雜貨店商人,她卻憑著鋼鐵般的意志踏入政壇,並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被稱為「鐵娘子」(Iron Lady)。不過,柴契爾的政治生涯毀譽參半,許多人視她為促進英國現代化的重要推手,但也有更多人指控她任內的政策,加深英國既有的貧富差距鴻溝。

執政11年 英連任最久首相

柴契爾自一九五九年起即當選國會下議院議員,七九年至九○年間三度率領保守黨贏得國會大選,是英國二十世紀連續任職最久的一位首相。但她任內給外界留下的印象多是衝突不斷,例如大批英國警察與礦工工會緊張對峙、柴契爾戴著白頭巾登上坦克車,以及在她推動極不受歡迎的人頭稅後,倫敦街頭發生暴動,特拉法加廣場附近建物遭人縱火而烈焰沖天等畫面。

柴契爾對反對者的批評向來無動於衷,甚至曾對企圖說服她放寬經濟政策的保守黨員,說出「女士我絕不轉彎」(the lady’s not for turning)等名言。柴契爾對歐洲統合抱持懷疑立場,抨擊歐洲國家領袖從不假辭色,只要有人與她意見相左,她總是立刻毫不留情地還以顏色,媒體也因為她隨身總是帶著黑色手提包,而創造出「handbagging」這個新詞彙,用來比喻政敵又被柴契爾用她的黑色手提包修理了。

政治主張 被稱「柴契爾主義」

柴契爾奠基於競爭、私人企業、勤儉與自立等個人信念,衍生出被稱為「柴契爾主義」(Thatcherism)的政治哲學。但柴契爾的經濟猛藥導致三百萬人失業,失業率創下一九三○年代以來新高,更重創礦業等基礎產業,導致英國分裂為富裕的南方與貧困的北方,許多英國選民對她深惡痛絕。

與雷根結盟反共 被稱「鐵娘子」

在她的權力巔峰期,柴契爾憑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成為西方世界最知名的人物。前蘇聯共黨「真理報」在柴契爾嚴詞抨擊蘇聯意圖支配世界後,嘲諷她為「鐵娘子」,沒想到柴契爾竟然對這個綽號非常滿意。柴契爾在任內與美國總統雷根及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等國際領袖關係良好,她和雷根更建立起堅強的反共聯盟,但她反對東西德統一,認為統一的德國將危及歐洲,惹惱當時的西德總理科爾。

柴契爾在執政後期為平衡政府預算,全力推動將地方稅改以人為單位徵收,亦即俗稱的「人頭稅」。此一稅改政策重挫柴契爾聲望,許多地方政府也趁機提高稅率,在英國各地引發強烈批判和暴動。一九九○年,執政長達十一年的柴契爾終於不敵黨內反彈聲浪,黯然退出黨魁選舉,支持她的財相梅傑成為繼任首相,也結束了她的首相生涯。

推「人頭稅」引暴動黯然下台

一九九二年,柴契爾被冊封為終身貴族(柴契爾女爵)並進入上議院,仍活躍於政壇,除了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說外,又在二○○一年支持保守黨的競選活動。二○○二年她曾幾度輕微中風,身體虛弱,隨後即減少公開露面,後來又傳出她受失智症所苦,晚年歷程更被好萊塢拍成「鐵娘子」一片。


「絕頂聰明的暴君 身邊都是庸才」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3.04.09 09:06 am

曾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是南韓總統朴槿惠最喜歡的政治家,但她曾在民調中被評為英國有史以來最不受歡迎的首相。

柴契爾夫人生於一九二五年英格蘭東部的格蘭瑟姆,父親開了兩家雜貨店,童年時她和姊姊就跟父母住在雜貨店樓上。一九四七年她畢業於牛津大學化學系,一九五一年與柴契爾結婚,育有一對雙胞胎子女。

她的從政之路開始並不順利,雖曾是保守黨最年輕且唯一的女性候選人,但連續兩次在國會大選皆未當選。一九五九年,她當選下議院議員,一九七○到七四年擔任教育部長,一九七五到七九年擔任保守黨領袖,一九七九年起擔任首相,直到一九九○年,長達十一年半。

由於是廿世紀連續任期最長的英國首相,她主張競爭、節儉、自立自強的個人理念,曾被人總結為「柴契爾主義」。就支持者而言,那指的是提升個人自由、打破階級界線,但就反對者來說,那是打破傳統工業、拆解社會肌理。

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這樣描述柴契爾夫人:「聰明絕頂的暴君,身邊圍繞著一群平庸的人。」同樣曾任英國首相的希斯則不留情面地形容,柴契爾夫人是個「血腥女子」。

已故美國總統雷根曾與柴契爾夫人合作對抗共產主義,雷根曾盛讚柴契爾夫人是「英格蘭最佳男士」,他們在一九八九年親見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垮台。

柴契在首相任內,一天工作十八小時,回家後則藉一杯威士忌來放鬆。一九九○年,柴契爾離開首相官邸時含著淚說:「在十一年半美好的歲月後,我們最後一次離開唐寧街,很開心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現在的情況,遠比我們剛來時好太多了。」這應該是鐵娘子最令人動容的柔情。

二○○一年及二○○二年多次輕微中風後,深受失智症所苦。家人必須再三提醒,她的丈夫早已在二○○三年過世。


20年前訪台 「對每一刻激賞不已」

【聯合報╱記者林思慧/綜合報導】2013.04.09 10:22 am

「我對每一刻激賞不已」!一九九二年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應聯合報系與花旗銀行邀請訪台,當一整天十多小時的緊湊行程告一段落,柴契爾夫人仍未休息,在客房書桌親筆寫下這句訪台感受,並以此答謝當時的聯合報系副董事長王必成的盛情邀約。

柴契爾夫人當年訪台,拜會了李登輝總統、行政院長郝柏村、外交部長錢復等,並與廿名學生座談,及應聯合報系之邀演講、暢談「柴契爾主義的基本原則」,還參觀了聯合報系及故宮博物院,在台灣掀起一股「鐵娘子熱」。

參觀故宮時,柴契爾夫人不時說「美極了」,不停地將眼鏡拿下又戴上,仔細欣賞我國歷代文物;參觀國家劇院、音樂廳時,更不斷以envious(羨慕)表達感受。

柴契爾夫人的親筆信中,除了感謝聯合報系安排的台灣行,也提及「訪問聯合報,實在太棒了」;在與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惕吾交換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的意見時,她表示,新聞自由與法治是民主的基石,必須先做到這兩項,才能使民主政治成為事實。


歐盟:佘契爾貢獻多 令人緬懷

【中央社╱布魯塞爾8日電】2013.04.09 03:46 am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洛索今天聲明,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對英國及歐盟貢獻良多,不幸傳來噩耗,他向英國政府及人民表達最深的遺憾。

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夫人今天因中風辭世,享壽87歲。

巴洛索(Jose Manuel Durao Barroso)於聲明中表示,他代表歐盟執委會,對柴契爾夫人的死訊表達深深悲痛。

巴洛索說,柴契爾夫人無疑是傑出的女性政治家,她是英國首位女性首相,在歐盟中也是既細心又投入的參與者。

他又說,人們會因柴契爾夫人對歐盟公共計畫的貢獻及準備而緬懷她,她曾簽署「單一歐洲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協助歐盟單一市場形成。

巴洛索表示,柴契爾夫人是將中歐及東歐國家帶入歐洲大家庭的領頭參與者,這些國家過去曾生活在鐵幕之下;如人們所知,在她領導下的英國非常支持歐盟擴張。

巴洛索說,柴契爾夫人的政績對造就現在的英國貢獻良多,包括英國在歐盟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一直延續至今;噩耗傳來,他向英國政府及人民表達最深的遺憾。


馬英九: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范正祥、錢震宇、許紹軒/台北報導】2013.04.09 10:23 am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辭世,馬總統在第一時間獲悉後,對這位「鐵娘子」領導人表達哀悼與敬佩。

一九八七年,馬參加「國際民主聯盟」在柏林舉行的黨魁大會,當時柴契爾夫人是英國首相,應邀發表演說;柴契爾看見柏林圍牆的另一側東德士兵用望眼鏡在看他們演講,她大聲重覆兩次「讓他們(東德)看看民主是怎麼運作的」,讓全場情緒沸騰。

演講結束,與會賓客自由攀談,面對鐵娘子,馬總統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一個能在最短時間內吸引柴契爾夫人注意力的開場白。

「您好,我來自中華民國台灣,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外匯存底太多了(註:當時為七百五十億美元),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果然這句話引起柴契爾夫人的注意,她大笑回答「那就來倫敦吧,我們請專業人士幫你們用」。


柴契爾夫人 鐵腕經濟評價兩極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3.04.09 03:46 am

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8日因中風逝世,享壽87歲。

這位「鐵娘子」的政治評價毀譽參半,她的高利率和強勢英鎊政策摧毀了製造業,但減稅和鎮壓工會等鐵腕措施則重振英國的經濟活力。

柴契爾在位時作風頗具爭議,她曾於1986年推動倫敦市金融大改革,旨在建立公平競爭環境,但這也導致倫敦商業銀行受創,減損英國金融服務業的相對競爭優勢。此外,她低估英法海底隧道的興建工程規模,導致英國錯失機會,無法與歐陸建立更強大的經濟聯繫。

部份人士甚至認為,她阻礙英國與歐洲整合;另一派則批評她不夠賣力抵制歐盟對英國的掌控。

雖然外界指責柴契爾過度強勢,她的戰鬥作風也成功帶領內閣安度1980至1982年的經濟飄搖時期,當時英鎊匯率過度高估與超高的利率水準,幾乎摧毀英國製造業。鋼鐵般的意志也助她贏得福克蘭戰役,穩住政治地位。

同時,柴契爾也是美國的重要盟友,曾支持前美國總統雷根擊退蘇聯共產黨,同時與布希發動第一次波灣戰爭。

柴契爾無懼衝突的性格是她的一大優勢,讓她得以戰勝勢力過度強大的工會團體(尤其是採礦業),這成為英國經濟復甦的關鍵。弱勢的領袖容易屈服於敵方而落得全盤皆輸,正如前首相希思(Edward Heath)1972年的處境。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1979年至1990年之間英國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從4.3%降至4.1%。

到1992年繼續降至3.6%,主要歸咎於英鎊匯率緊盯德國馬克,而導致匯率被高估。

儘管如此,英國今日擁有穩固的經濟實力,柴契爾功不可沒。她鼓舞了繼任者,也證明自由市場經濟政策才是改善生活水準之道。


柴契爾夫人名言錄






她的主張/柴契爾夫人主義 扭轉英國經濟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2013.04.09 09:07 am

柴契爾夫人一九七九年上台後,力行保守經濟政策,被稱為「柴契爾主義」,這套政策徹底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她的繼任者,不論是保守黨或工黨的首相,都深受影響。

柴契爾上台時,英國通膨和赤字嚴重,她開給英國人一付苦藥,透過緊縮貨幣供給壓低通膨,並大搞私有化和限制工會權力,強調自力更生的價值,扭轉英國施行卅五年的社會主義政策。

柴契爾主義與雷根經濟學並列八○年代保守經濟政策的典範,其精髓包括自由市場、嚴守財政紀律、嚴格控制公共支出、減稅和私有化。

支持者說,柴契爾主義使英國更具競爭力,反對者說,英國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倫敦經濟學院的特拉佛斯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柴契爾,她改變了英國的經濟,也改變了英國人對金錢、資本主義和企業的看法。」

柴契爾在一九七○年奚斯擔任首相時擔任教育部長,取消七歲到十一歲學童的免費牛奶,媒體和工黨為她取了個綽號「牛奶掠奪者」。

奚斯政府一九七四年垮台,換工黨執政,柴契爾一九七五年成功挑戰奚斯,當上保守黨黨魁。她一九七六年發表演說痛批蘇聯,蘇聯媒體封她為「鐵娘子」。

身為在野黨黨魁,柴契爾建立家庭主婦從政形象,深知主婦為物價上漲所苦,保守黨並推出失業者大排長龍的廣告,喊出「勞工不工作」的口號,贏得一九七九年大選,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柴契爾出任首相後,決心整頓國家財政,力行小政府和自由市場、大幅減稅和刪減支出,並推行國營事業私有化,允許國民住宅的住戶買下他們的房子。


她的戰績/奪回福克蘭 從低民調翻身連任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2013.04.09 09:08 am

柴契爾夫人是廿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世界級政治家之一。她活躍於外交戰場,曾與美國雷根總統攜手建構對抗共產主義的堅定陣營。但對英國人而言,她最值得稱頌的政績之一,就是帶領英國打贏福克蘭戰爭。

一九八二年阿根廷突然出兵英屬福克蘭,由於該群島距英國一萬三千公里,離阿根廷只有四百九十公里,島上只住了一兩千人,又缺乏實質軍事和經濟價值,許多英國人都覺得這場戰爭打不贏也不值得打。

但柴契爾毅然出兵,七十四天之後奪回福克蘭群島。此役使英國國際聲威大振。一九八一年年底的一項民調,柴契爾被列為歷來最不受歡迎的英國首相,然而福克蘭群島戰爭結束後的一九八三年,她乘著愛國主義浪潮再度勝選執政。

她的「鐵娘子」稱號不是來自朋友,而是對手封的。一九七六年,接任保守黨黨魁未幾的柴契爾在一次演說中嚴厲譴責蘇聯,蘇共真理報因此為她送上「鐵娘子」的封號。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一九八五年上台後,柴契爾與他建立鞏固的工作關係。

伊拉克一九九○年八月入侵科威特時,柴契爾提醒美國總統布希:在對付伊拉克總統海珊的過程中,切忌「立場動搖」。

一九八四年十月,愛爾蘭共和軍以炸彈攻擊柴契爾下榻的布萊頓飯店。柴契爾幸未受傷,她的部分閣員則非死即重傷。

幾小時之後,她在所屬保守黨年度大會發表演說,強調在對抗恐怖主義的過程中,英國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動搖及鬆懈。

一九八四年,柴契爾夫人與中共總理趙紫陽簽署一項聯合公報,同意於一九九七年將香港交還中國大陸,結束英國對香港的一百五十六年殖民統治。


蔡英文 Tsai Ing-wen 臉書發言 2013-4-9

結束八十七年的人生,柴契爾夫人昨天離世。

八零年代,還在英國留學的我,曾經身歷其境的看著這位被稱為Iron Lady的女性首相把50年代戰後長期陷入困頓的英國經濟振興,重建英國人的信心,也讓英國重拾世人的尊重。

回顧她當年被稱為「柴契爾主義」的經濟信條:自由經濟和個人自由是相互依靠的元素,而只有信守個人責任和辛勤工作才是讓國家興盛之道,並且自由市場的民主絕不屈服於侵略。儘管柴契爾夫人離開政壇已久,但這些思維,依舊值得今天的我們深思。

然而,同樣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就在當年帶領著傳統保守政黨雷厲風行的執行各項改革政策時,缺乏對弱勢者的保障,造成英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弱勢者的處境更為困難。

無論是非功過,柴契爾夫人都是第一位在現代西方世界領導一個主要國家政黨並且成功走向執政的女性。儘管她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歷史將會記錄她身為一位女性從政者的勇敢與堅持,以及在那個冷戰的年代裡,她為英國與世界所做的一切。


她的戰績/留不住香港 被老鄧氣到跌一跤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3.04.09 09:08 am

柴契爾夫人曾四次訪問中國大陸,她一九八二年九月訪問北京,與鄧小平商討香港前途時,曾提議主權歸還中國,英國掌握治權,遭鄧小平嚴詞拒絕;氣得柴契爾夫人會後步下人民大會堂台階時,一時恍神摔倒,也跌掉了香港。

柴契爾夫人與鄧小平兩人可謂是不歡而散,柴契爾夫人覺得鄧小平粗魯,鄧小平後來談到柴契爾夫人時曾說,「我簡直無法跟這個女人談,她根本不講理。」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柴契爾夫人檔案室上月公布的私人檔案,柴契爾夫人九月廿三日先與時任大陸總理趙紫陽討論香港問題,對於英方原「三個國際條約」有效,以及主權與治權分開的主張,趙明確指出,中國的主權覆蓋整個香港地區,中國不會委託他人管治香港,中英雙方就此沒有討價還價餘地。

柴契爾夫人則威脅說,倘若中國收回香港主權,香港的信心和繁榮都會被摧毀,趙紫陽也強硬回應,「在中國主權和香港繁榮之間,主權行先」;隔日與鄧小平會談時,鄧除反對英方提議外,更警告若香港十五年內發生大規模和嚴重動亂,中國會提前在九七年前進駐。

儘管柴契爾夫人這一跤,被外界視為跌掉香港,但對北京來說,英國是個難纏的對手,特別是柴契爾夫人對確保香港未來繁榮的堅持,導致中英兩國在一年多內進行廿二次艱苦談判,方於一九八四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

此外,因八二年北京行是英國首相首次訪中,柴契爾夫人原選擇人民大會堂內每分約五十元人民幣的平價菜色,並計畫從倫敦空運蘇格蘭煙燻鮭魚、英國皇家海軍昂貴銀製餐具,以凸顯英國飲食文化。

然時任英國駐北京大使反對稱,菜單欠缺魚翅與海參,恐令中方賓客不快,遂又改成七十五元人民幣的含酒水高價菜色;未料,柴契爾夫人的精心準備卻換得中方冷漠以對。


(一位人人網用戶) 龐乾.Peter : 會談結束後,柴契爾夫人“落寞地從門口走出,臉色凝重”。她步下大會堂北門石階,抬眼望見右下方的記者,突然綻開笑臉,轉過頭來向記者示意,努力地使自己表現出鎮定。當她繼續往下走時,高跟鞋與石階相絆,使身體頓失平衡,栽倒在石階地下,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邊。幸好她已將至平地,摔得不重。在一旁的隨員及工作人員立即上前將她扶起。柴契爾夫人不愧為鐵娘子,起身後神態自若,充分顯露出其處變不驚的“女強人”本色。 (2013-04-08)

(一位人人網用戶) 張耕維 vip : 人家是撒切爾夫人過世,臺灣中天新聞台放上的畫面卻是英女皇,要是人家最近真有三長兩短,這玩笑可開大了。真心覺得國台辦拉攏臺灣的妙計被旺旺集團搞得前功盡棄,有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__一樣的隊友。 (2013-04-08)






網友回應


王沐海 :旺旺怎麼了啊……? 2013-04-08 21:28

陳倩芸 :。。。。。。 2013-04-08 21:28

莊哲偉 :TG的好隊友不 2013-04-08 21:30

黃彰國 :尷尬 2013-04-08 21:31

李橋 :諂笑 2013-04-08 21:38

趙曉歐 :哈哈哈哈哈,喜聞樂見 2013-04-08 22:13

羅文韜 :那不是cctv駐臺灣辦事處麼…… 2013-04-09 00:18

蔣煥 :又黑我們旺旺中天,哎。 2013-04-09 00:35

邱天 :回覆王沐海: 仙貝賣多了開始賣國了 2013-04-09 02:38

邱天 :柴契爾當年討論香港回歸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到臺灣的立場, 南京條約的原件都在臺灣, 她這麼做有點不負責人也不給道理 2013-04-09 02:39

王從旻 :這個。。 2013-04-09 06:30

張依萌 :算是對二戰時英軍在緬甸背信棄義的報復 2013-04-09 11:21


柴契爾誤植為英女王 中天新聞大烏龍

自由時報 – 2013年4月9日 上午6:12

〔電子報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在英國時間八日上午逝世,中天新聞昨晚八點的報導畫面竟將她誤植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網友痛批太誇張。

中天官網公開道歉

中天電視稍晚除了用跑馬燈致歉外,也在官網上刊登正式道歉啟事:「4/8中天新聞20:00整點新聞,播報柴契爾夫人去『逝』(編按:此為錯字,應為『世』)消息,誤用伊莉莎白女王畫面,謹此更正,並向觀眾致歉。」

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因中風撒手人寰,享壽八十七歲,中天新聞報導時,畫面卻是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握手、揮手的鏡頭,雖然緊急修正,改以購買的外電播報,錯誤卻已造成,被網友擷圖,紛紛在臉書上轉載照片。

網友表示,中天水準不讓人意外。還有網友說:「中天今晚收視率應該有暴增,很多人都想親眼看看。」有網友諷刺:「這是必然,是與中國接軌的成效之一。」也有網友感嘆說,臉實在丟大了!網友Samuel Hsu說:「過兩天伊麗莎白二世公開露面,中天可能又會報導『柴契爾夫人根本沒死』。」


錯植柴契爾畫面 中天新聞登上BBC

【聯合報╱記者葉君遠/台北報導】2013.04.10 04:04 am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辭世,卻讓遠在台灣的新聞台大地震。中天前晚20點新聞播出這則消息,全程卻播放英國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畫面,女王和鐵娘子畫面錯植,深夜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直接酸:「中天獨家,原來柴契爾夫人沒死。」而昨這誤植的報導,被許多國際媒體包括英國BBC報導,不少網友直呼:「丟臉」,而NCC也表示會處置。

中天新聞部在錯誤發生後,立刻道歉補救,沒想到在跑馬及官網上的道歉啟事,寫道「20:00整點新聞,播報柴契爾夫人去『逝』消息,誤用伊莉莎白女王畫面,謹此更正,並向觀眾致歉。」其中的「逝」也為錯字,原字應為「世」,加上畫面放的是梅莉史翠普在電影中的片段,又讓網友見縫插針表示:「連道歉也有誤,何必道歉?

中天電視台發言人黃俊仁表示,新聞部為求時效,在最快時間裡不慎發生疏失。至於為何補救時用演員梅莉史翠普的電影片段?他說:「年輕觀眾不認識柴契爾,我們才採用電影畫面,喚起觀眾記憶。」

中天新聞昨緊急開會,討論如何懲處,至截稿前都沒結論。


英女王將出席柴契爾夫人喪禮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4月9日 下午7:34

英國首相卡麥隆宣佈,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喪禮將在十七號舉行。而白金漢宮也宣佈,女王和他先生都將出席。

柴契爾的喪禮規格比國葬低一級,是跟黛安娜王妃喪禮同級的全軍禮準國葬。

十七號當天,柴契爾的靈柩將由西敏宮的小教堂出發,由靈車移送到「聖克里門丹斯」教堂的空軍小教堂。然後換上騎兵的馬車送往舉行喪禮的聖保羅大教堂。沿途會有三軍儀仗隊列隊護送。


追憶鐵娘子/沒向失智宣戰 柴契爾可惜了

【聯合報╱沈政男/醫師(台中市)】2013.04.10 02:03 am

柴契爾夫人與美國前總統雷根是推倒鐵幕、結束冷戰的兩大舵手,兩人都在人生最後階段罹患了失智症,但面對的方式大有不同。

雷根罹患的是阿茲海默型失智,一九九四年得知診斷後,他公開宣布這個消息,並呼籲大家重視阿茲海默的防治。雷根老早重視失智議題,全球第一個失智症組織,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是在雷根總統任內成立的。

柴契爾夫人的診斷則是血管型失智,乃因多次小中風引起,她從二千年就開始出現失智症狀,當時她與女兒在餐廳吃飯,一向健談的她,被女兒發現詞不達意,還將自己領導的福克蘭之役當成南斯拉夫戰爭。

柴契爾夫人外號鐵娘子,或許就因性格堅毅,罹病以後對於自己的失智症絕口不提,一直到二○○八年,她的女兒才向媒體透露訊息。

梅莉史翠普在二○一一年的電影《鐵娘子:堅固柔情》裡,生動詮釋柴契爾夫人失智後飽受健忘、幻覺之苦的經過,雖然稍嫌誇張,但也多少說明柴契爾夫人何以不願讓世人知曉的理由。

失智症在英國都還有汙名化現象,名人罹病後若能現身說法,對大眾有啟發作用,可惜柴契爾夫人放棄她對英國做出最後貢獻的機會。


追憶鐵娘子/改革不畏批判 政治家的典範

【聯合報╱林自軒/研究生(雲縣東勢)】2013.04.10 02:03 am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過世。載譽天下的人,往往也是毀譽天下,從政者尤其如此。

政治是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政策的執行,不可免的是對一些團體產生不利與對其他團體產生有利的結果。故愈大刀闊斧執行政策則愈不可免會影響到更多人,結果便是受到愈多負面聲音;而政治人物不可過於畏懼批判,須心存百姓,以堅定意志圖謀社會之最大福利。

柴契爾夫人的堅定改革雖然短時間內造成許多團體不利的結果,當時也受到許多嚴厲批判,但卻造就了英國經濟往後競爭力的基礎。其是非功過後世褒貶不一,但其對政治工作的負責與決心受到絕大部分人肯定。

對比今日台灣的馬政府,許多改革雖然造成民調下滑,但為政者切莫因民調綁縛而不為一事,應以堅定為社會謀福的決心執行政策,並加強與社會大眾溝通。歷史會告訴後世什麼是真正的政治家與政客的差別。


社論-佘契爾風範

中時電子報作者: 本報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4月10日 上午5:30

「鐵娘子」前英國首相佘契爾夫人的過世,宣告了一個大時代的終結。回顧佘契爾任內政績,以及她對英國帶來的改變,讓人連想到慣於唯唯諾諾、陽奉陰違、謹小慎微、任意妥協的台灣政治人物的渺小。

佘契爾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金融法規大解禁、香港回歸中國、阿根廷福克蘭島戰役,每件都是革命性的歷史任務。歷史的機運,逼迫她面對二次戰後政治與經濟最動盪的挑戰,通貨膨脹高漲、失業率暴增、國際競爭力喪失、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歐盟步步進逼,大英國協面臨前所未見的生存挑戰。佘契爾以驚人的毅力與庖丁解牛的政治手腕,不僅將英國衰敗的國運起死回生,還徹底改變了全世界的政治經濟面貌。

社會主義是歐洲社會的主流,從北歐的挪威到地中海邊的西班牙,從西北邊的巴黎到東南歐的雅典,對於國民從生到死的照顧,是政府最重要的任務。二次戰後的英國,也順著歐陸國家不斷強化政府的角色。整個五億人口的歐洲版圖被男性政客與左派政黨籠罩,一直到1979年,54歲的佘契爾率領保守黨取得政權,她不只是西方國家第一個出任國家領導人的女性,更是唯一高舉右派大旗的首相;她相信自由經濟與個人自由是相生相伴,更是通向國家繁榮的唯一道路。

後來被世人統稱為「佘契爾主義」的信念,根植於兩位大思想家的理論。她遵從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堅信政治的自由與經濟的自由,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則倡議政府角色最小化,反對政府價格管制,認為只有自由市場機制充分運作,才能創造政治自由與社會自由。

佘契爾在男性層層包圍、社會主義主流思想瀰漫的歐洲政壇,面對全國總工會發起的兩百萬勞工集體大罷工,仍然毫不退縮地推動自由化的政策,使得英國從她上任後的30年,至今仍然是歐洲最有活力、最自由、最能發揮市場力量的經濟體。

佘契爾接任首相一年半後,面臨二次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崩潰,通貨膨脹高漲,利率飆升到22%,政府財政赤字幾近失控。一萬多家企業破產,失業率創下二次戰後的新高,社會上貧富階層與種族衝突不斷升溫,經營不善的大企業持續被政府國有化,使得政府成為英國國內唯一、而且不可挑戰的雇主。國營企業雇用全英國三分之一的勞工,而人民的所得,竟有超過一半必須繳給政府,去支付國營企業的員工與退休金。

佘契爾堅持要徹底改變英國,改變國民習以為常的「政府應該給我甚麼」的態度,轉換成「大家必須努力求生存」的自由國家。佘契爾與她的內閣閣員擬定計畫大幅減稅,同時大幅刪減政府對國營事業的補貼,規劃將英國航空公司、英國鋼鐵公司等指標型國營企業,全數轉換成民營企業。

佘契爾的國營事業民營化不只是創舉,更達到了難以突破的規模。英國國營企業民營化的過程,總共有將近一百萬個政府企業的職位,被轉換成私人工作,同時還有超過一百萬個單位的國民住宅,原本所有權屬於政府,也在很短的期間內轉售給民間。

在佘契爾大刀闊斧的國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中,她不斷提醒人民「經濟自由化是英國人民唯一的選擇」,但是她也不斷發出警語:「在結構性問題改善之前,我們還有很長的苦日子要過」。隨著兩次石油危機逐漸遠離,全球經濟重回復甦的道路,失業率回降、平均工資提升,大幅瘦身的英國政府,從1985年開始出現財政盈餘,創下1960年以來首度出現的榮景。

1985年財政赤字問題解決,國營事業民營化初見成效之後,佘契爾與內閣閣員們又展開另一波石破天驚的革命。她推動徹底改變全球金融市場的金融大解禁(Big Bang),將倫敦金融市場開放,消除所有的金融管制法規。金融大解禁後,倫敦幾百家已經經營百年的老證券經紀商一夕之間崩盤,不是歇業就是被跨國投資銀行併購,但倫敦卻因此重生,成為唯一能與紐約平起平坐的國際金融市場。

佘契爾推動革命性的政治經濟改革,她最常說的是:「我不是一個遇事妥協的政客,我是一個信念堅定的政治人物(I am not a consensus politician. I am, a conviction politician)」。她也常常譏諷那些譁眾取寵的政客:「若你一心只想博取別人的歡心,就會準備隨時妥協,而終致一事無成。」

佘契爾的時代早已過去,但是她對於自由與責任的信念,永遠值得我們省思。她說:「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人民可以自由地選擇、犯錯,持有寬容及同情心的社會,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道德社會;不是一個國家要負所有責任,而沒有人需要為國家負責的社會。」這類智慧語彙,台灣政治人物實在應該奉為圭臬。


劉軍寧:柴契爾夫人的保守主義治國之道

來源: 李晟君的日誌 2013-05-19 09:22 | (分類:保守主義)

最近,英國女政治家柴契爾夫人的去世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許多的追思。她在當政時期的政績也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討論。柴契爾夫人當政期間給英國帶來的變化舉世公認。這些變化與柴契爾夫人的個人能力的相關性受到了高度的重視,但是與保守主義的相關性則很少被提及。而後一點則正是本文的主題。在我看來,柴契爾夫人的政治成就是保守主義治國之道的一個個案。   

讓我們先來鳥瞰近現代的世界史。過去兩個世紀的世界,是各國國內內戰頻發,國際戰火綿延的世界。有些國家不斷被內亂與外戰撕扯,但是有些國家卻能享受到持久的政治安定。以英國爲例,自光榮革命以降,就沒有發生過內戰。與英國具有相同精神基因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除美國因爲種族問題爆發過一次南北戰爭,其他的都從未發生過內戰。這些國家的長治久安使得他們成爲各國移民的理想目的地。英美文明,不僅成功地避免了內亂,還贏得了所有的國際大戰,包括贏得了一次大戰、二次大戰和冷戰。   

英美究竟有什麽使國家持續安寧強大的秘密法寶,能夠如此鮮明地把英美與其他國家區分開來?如果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麽答案是,這個秘密法寶就是英美獨有的保守主義。在這個世界上,有的國家信奉科學社會主義,有的國家信奉民主社會主義,有的國家信奉國家社會主義,但是只有英美以保守主義爲立國之本。當我說立國之本的時候,我不是說這兩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是保守主義者,而是說,保守主義是這個國家的制度與觀念內核。以英國爲例,即使是社會主義者也打上了保守主義的烙印,比如,英國的社會主義常常自稱自己是費邊(社會)主義,因爲他們深知:激進、暴烈的社會主義不符合英國人國民性。   

1688年的光榮革命的傳統是保守主義的傳統,它確立了基於民意的代議制、有限政府、分權制衡、憲政法治、公民權利與自由。一種政治體制一旦植入了這些基因,安定與繁榮就有了制度的保障。但是,這樣的制度僅僅是安定與繁榮的必要條件,而一代代偉大的保守主義政治家的傑出奉獻才是穩定與繁榮的充分條件。英國有信奉保守主義的保守黨,美國有信奉保守主義的共和黨。英國的繁榮,與一個個偉大的保守主義政治家的名字是分不開的、埃德蒙·柏克、威廉·皮特、格雷斯通、迪斯累利、邱吉爾,還有本文的主角,剛剛去世的柴契爾夫人。美國的情形大致相同,在美國的建國者和憲法制定者中,柏克式老輝格黨人占絕大多數,聽聽下面的這些名字:華盛頓、漢密爾頓、麥迪遜、亞當斯、林肯,以及與柴契爾夫人同時代的雷根。如果在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有英國那樣的保守黨或美國那樣的共和黨,能夠找到上述那麽多偉大的保守主義政治家,那麽這些國家的安寧與興盛的程度,絕不會低於英美。  

社會主義的重病,保守主義的藥方

1979年柴契爾夫人擔任首相時所接手的英國,是一個被民主社會主義這個沈屙纏身、奄奄一息的英國。人們把英國當時所處的這種狀態稱作“英國病”。由於病魔的折磨,從二戰結束後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英國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民眾與精英中彌漫著悲觀、無助、絕望的情緒、民氣萎靡、民心渙散。大英帝國往日風光已經不再,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持續下降。英國病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變爲“歐洲的病夫”(sick man of Europe)。1979年保守黨大選獲勝,一個新的時代開啓。柴契爾夫人賦予了自己去根治這一疾病的使命。    英國病有三個嚴重症狀:民眾不願意工作,財政負擔過重,國企低效,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滯脹併發症。民眾不願意工作,因爲福利太好;企業家沒有動力,是因爲稅賦太重。財政負擔重是因爲給國企的虧損補貼多,福利支出重;國企低效是因爲國企只服從權力而不是服從市場,因而沒有追求利潤的動力,另一個原因是工會強大,無休止地提出各種福利要求。

柴契爾夫人爲治療英國病,三管齊下。她首先實行以國退民進爲特徵的經濟自由化,將那些龐大且虧損的國企私有化。這樣,原本靠稅收支援的虧損企業轉變成了盈利企業,並且成爲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爲了提供白領工人和企業家的工作積極性,柴契爾夫人大幅降低納稅人與企業的稅負,同時壓縮那些獎懶罰勤的福利政策、削減政府的公共開支。她不懼對峙,打敗專橫而貪婪的工會,後者通過無節制的罷工讓英國難以維持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柴契爾夫人的藥方成效顯著,英國社會也重新獲得了活力。英國重新成爲受到企業家和投資者歡迎的地方。資本主義的活力氛圍成功地取代了社會主義的頹靡氛圍。在十一年的時間裏,英國經濟在柴契爾夫人的精心扶持下逐漸壯大,困擾英國幾十年的“英國病”也基本治癒。現在看來,正是得益于柴契爾夫人的保守主義治國方略,英國才沒有被“英國病”推入墳墓。   

柴契爾夫人的藥方有什麽高深玄妙之處嗎?絲毫沒有。這個藥方的配伍非常簡單,這就是:限制政府,歸還自由。這個藥方要求把民眾的自由歸還給公民,讓民眾自己養活自己,要求用自由競爭來代替政府干預與管制。   

柴契爾夫人這種治國之道很快被世界各國所效仿。柴契爾夫人的功勞,與其說在於重振英國經濟,不如說伸張個體的自由與自由企業制度。她的影響力源自她立場鮮明地捍衛自由市場。她成功地逆轉戰後英國的“大政府”趨勢,用自由市場取代政府主導,讓市場爲經濟尋找前進道路,其影響久遠,以至於不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都難以讓英國退回到社會主義與福利國家理念占上風的七十年代。

保守的柴契爾 自由的柴契爾

沒有堅定而正確的信念,成就不了偉大的政治家、成就不了偉大的國家。看看政客們的眼神,能否從中看到信仰與信念,就能判斷出他們的命運。   

在英國保守黨領導層的圈子裏,柴契爾夫人算是出身寒微。她的父親是個偏遠小鎮的雜貨商,一個堅定的保守主義者,不僅熱心地方政治當過市長,還代職傳播教義。在其回憶錄《通往權力之路》中,柴契爾夫人寫道:“我出生在一個講求實際、嚴肅認真、宗教氣氛濃厚的家庭。”基督信仰與保守主義價值觀在她童年時就進入了她的生命。保守主義、宗教信仰和政治關切,對她來說始終是三位一體的。況且,保守主義本來就是完全植根於宗教之中的,而不是來自任何經濟學、社會科學原理。柴契爾夫人從不含糊宗教對她的影響,也從不否認宗教是她的價值觀源頭,更不回避自己的保守主義立場。她直言稱自己是有信仰的政治家。   

在戰後各種左翼思潮泛起的背景下,這位政治家用冷峻和清醒的理智,爲捍衛自由做出了貢獻。保守主義,保守的是真正自由的傳統。保守主義,是最成熟的自由主義。柴契爾夫人是保守主義政治家的典範,女性政治家的典範,她對個人自由的捍衛與伸張,對各種社會主義的否定,再次表明:保守主義是保守自由的主義!

權力,還是自由?

在英國,總體而言,工黨擁護的是民主社會主義,保守黨擁護的是自由資本主義。但是,凡是選舉上臺的政治家與政黨都確定,無論擁護的是什麽主義,都必須以促進經濟發展爲己任。   

社會主義,不論其版本如何,有個共同信條,這就是:把權力視作一切問題的答案,視作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藥。不僅如此,一切社會主義者還共同認爲:這個世界上,凡是一切重要的東西,還是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應該屬於國家,屬於政治權力及其掌握者。這個觀念的背後是對權力的崇拜:相信權力萬能,不相信個人自由;相信掌權者的計劃能力,不相信市場的配置功能。這個觀念訴諸的是人性中的貪婪:通過手中掌握的政治權力巧取豪奪民眾手中的勞動成果。   

沒有一個執政者不需要經濟發展。社會主義者與保守主義者的分歧不是要不要經濟發展這個目標,而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方式。共産主義認爲,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是保持政治本色更重要,所謂“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社會主義認爲,財富是國家與政府(官僚)製造和分配出來的,因此發展經濟的主角應該是國家與政府,要發展經濟,個人與民營必須甘當配角,必須服從英明的中央;因此國民經濟中所謂的支柱産業必須掌握國家手裏,必須國有國營,實則由官僚操控。而保守主義認爲,財富是公民個體與企業創造來的,因此經濟的發展,不是靠國家與政府,不是靠個人服從國家,而是靠自由人的首創性與能動性。因此,個人與民營才是經濟發展的主角,國家與政府不應該喧賓奪主。越是支柱的産業,越是賺錢的買賣,越是應該交給私營。

柴契爾夫人認爲,社會主義對人類文明的真正威脅是道德的威脅,而不僅僅是經濟的威脅。民主社會主義爲什麽不好?因爲它崇拜權力,侵害個人自由,它用別人的錢建立起來的高福利讓越來越多的個體依附於國家,把公民決定自己生活與命運的權利轉移給了官僚。

從某種意義上講,有限政府是建立在每個個體追求正當的私利之上的。柴契爾夫人發現,雖然社會主義者常常把個人主義與自私聯繫起來,然後加以猛烈抨擊,但正是這種自私才使得個人主義者常常是個人利益的執著的捍衛者,所以,那些要侵害個人正當利益的官僚們,必然要限制、侵蝕個人的自由,必然要用權力來干預乃至取代市場。有自私的個體,才有抗拒與限制政治權力的主體。像柴契爾夫人這樣的保守自由的政治家常被指責爲在替富人說話,但實際是爲窮人謀福利;左派表面上爲窮人說話,但實際是爲自己謀福利。

所以,柴契爾夫人對每個個體的價值高度認同。她主張把每個人都做爲人來尊重,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而無關乎他們每個人對社會的用處。個人是社會的本位,國家爲每個個人而存在,而不是相反。只有把屬於個人的自由真正歸還給每一個個體,才會有真正的社會發展。

在保守主義看來,一個執政者是否偉大,要看他是限制政府的權力,擴展個人的自由,還是擴大手中的權力,限制個人自由。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柴契爾夫人像歷史上的其他偉大的名字一樣,是一位偉大的、以保守自由爲使命的保守主義政治家。

保守德性 保守智慧

與各種意識形態與價值系統相比,保守主義最具智慧與美德。不是因爲保守主義者比其他主義者高明,而只是他們守住了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在付出了無數代價後所留下的一點一點的智慧與美德。而保守主義對手們則常常將人類留下來的智慧與美德的家當破除一空。

爲柴契爾夫人贏得支援的不僅是她的政績,而且是她的保守主義品格。她有鋼鐵一般的意志。當蘇聯人用“鐵娘子”的外號來貶低她時,她以此爲榮。“鐵娘子”對柴契爾夫人而言名至實歸,她是一位堅定的政治鬥士,爲伸張與守護個人的自由而戰。

對保守自由的政治家來說,僅僅有信念、使命與擔當是不夠的。他們還必須有毅力,有勇氣,有耐心,有策略。真理常常是令人不愉悅的,所以,真理需要決意堅持。聽聽柴契爾夫人是如何評價法國大革命的。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時,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紛紛表示祝賀,文人們也競相撰文紀念。但是,作爲保守主義政治家,柴契爾夫人的看法與埃德蒙·柏克的看法如出一轍。在被記者問到對法國大革命的看法時,柴契爾夫人這樣回答道:法國大革命?過去二百年至今,我們英國一直在消化它留下的苦果。我們不要這樣的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一堆高高的被斷頭的屍體,站在屍堆最高處的是一位獨裁者。柴契爾夫人說的對,每個試圖複製法國大革命的國家留下的都只是腥風血雨和高高在上的獨裁者。

柴契爾夫人最強烈的特徵是她身體上和道德上所具有的勇氣。而信仰與信念才是勇氣的終極源頭。否則,勇氣就淪爲莽撞。宗教的信仰與保守主義的信念賦予了柴契爾勇氣與力量。她深知:如果我明知我是對的還不去做,那我還當什麽領導。除非基於對使命的堅定信念,否則不會有偉大的政治家。她取得勝利的意志和不懼風險的態度從未動搖過。

保守主義是英國的,也是世界的

如果柴契爾夫人不信奉保守主義,她就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柴契爾夫人。如果她不奉行保守主義的治國之道,她就不可能重振英國!

保守主義的道路是讓英國人自由、讓英國強大的道路,柴契爾夫人走的也是這條保守主義的自由與富強之路,而且引以爲榮。柴契爾夫人與雷根總統的變革之風也證明,保守主義並非如其批判者所指責的那樣一成不變、因循守舊、抗拒變革。爲了保守自由,保守主義者才是變革的發起者。

有人認爲保守主義是英美的,是西方的,無關中國。我認爲保守主義起源於英國,流行於英美及西方。保守主義基於的是人性,而世界上的人性是一樣的,人性並沒有東西方之分。所以各國治國之道在根本上也是相通的,沒有東西方之分。從這種意義上講,如柴契爾夫人與雷根總統所證明的,給英美人民帶來自由與繁榮,給英美及西方帶來昌盛的保守主義是普遍適用的。

保守主義認爲,最終決定一國國力的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質力量、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凡是只追求物力與武力來強國的國家,沒有一個能夠成爲持久的強國,雖然它們可以逞一時之強。國家的精神力量,加上有政治力量的政治家,才造就了國力的可持續高度。而一個國家的精神力量是信仰的力量、觀念的力量和特定的價值觀的力量的綜合體,在政治領域,其核心是:限制政府的權力,擴展個人的自由!


媒體評道/馬英九就缺佘契爾的剛毅

時報周刊 第1834期 2013-04-12 夏珍專欄

「如果你只是想受歡迎,你將準備好隨時妥協於任何事情,而你將因此而一事無成。」(If you just set out to be liked, you would be prepared to compromise on anything at anytime, and you would achieve nothing.)──英國前首相佘契爾夫人。

改變英國,影響世界的佘契爾辭世,不論愛她的、恨她的,都無法改變她為自己寫下傳奇的一頁,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形容她「有著暴君的眼睛,夢露的嘴」,她的雙眼總是緊盯著防止英國利益被竊取,對進攻福克蘭群島的阿根廷如此,反對歐洲聯盟亦復如是;她夢露般的嘴脣,卻總是吐出堅定不移的語言。

這些語言,是她政治性格的反映,也成為她的領導特質,讓人回味不已,更重要的,誠如她的信念,「注意你的思想,他們會變成言語;注意你的言語,他們會成為行動;注意你的行動,他們會變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他們會成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他們會成為你的命運。」所有從她口中吐出的言詞,都不只是動人的空話,而是她此刻的信念,未來的行動,即使面對嚴厲的媒體批評,她依舊不改其志,「老娘我絕對不走回頭路,我堅持走向未來。」

做為一個女性從政者,她堅毅剛強的領導特質,格外受人矚目,其實,歷史上不乏擁有一流口才的政治家,總能以氣勢磅礡的演說激勵人心,在黯淡的年代引領希望的光芒。

從當代政治人物看我們的領導人,許多人感嘆:馬英九總統就是不會說話!他真的不會嗎?馬英九的好友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曾經說一個故事,一九八七年的「國際民主聯盟」(IDU)黨魁大會,時任國民黨副祕書長的馬英九帶隊出席,他有機會和佘契爾短暫交談,為了引起注意,馬英九這麼開場:「佘契爾夫人,我來自台灣,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句話立刻吸引佘契爾的好奇心,追問是什麼問題?馬英九回答:「我們現在外匯存底高達七百五十億美元,不知道該如何使用?」佘契爾聽出話中的俏皮味,也幽一默回馬:「你們可以拿到倫敦,請專業人士幫你們操作。」就這麼打開了話題。

蘇永欽以「witty」(機智雋永)形容馬英九的口才,然而,已經身為國家領導人,只有對話時的witty顯然不足,長於演說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即使哀悼聲明都如此漂亮有力,「在美國,很多人不會忘記她(佘契爾)與雷根總統並肩的身影,那提醒世界,我們不只承擔現在的歷史,而且,以道德的信念、堅定的勇氣、鋼鐵般的意志,我們可以塑造未來的歷史。」

領導威望岌岌可危的馬英九,開始學習佘契爾或歐巴馬的演說功力,大概是來不及了,但他還是可以從佘契爾曾經說過的名言美句中,警惕自己的處境:「帶著微笑的背叛,可能是世上最恐怖的事(一九九三年評論建議她下台的閣員)。」就不知他敢不敢對著挑戰他的黨人們說:「老子我就不信跛腳這檔子事,我堅持把對的事情做到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