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 (之一)

2012-12-1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編 者按 民國初期的10年正是中國處於激變的時期。新舊制度、新舊思想衝撞變換,各種政治勢力交替,許多影響中國發展的事物和思想脈絡由此發端。 當時的《紐約時報》緊盯著中國這個古老帝國,留下諸多的報導,可為觀察民初政治、社會的標本。本文限於篇幅,聚焦在民初的前數年。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在革命軍中迎風飄揚。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稱,中國4億2千6百萬人民中,大多數都支持革命。

假 大禹治水為農耕文明發展奠定基礎。但是,桀驁不馴的黃河和漠北游牧民族襲擾,迫使平原地區各部落聯合互助,由此鑄就華夏國家雛形,確定大一統專制政體即華 夏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悖論。開明專制,輔以王道仁政思想,世代延續,形成「以民為本」的中國政治特色。而共和制最早起源於雅典城邦制度,啟蒙運動後更以 法國大革命為型範,突然引進中國所造成的豈止是水土不服。

當我們為武昌首義歡呼時,最容易看到的是滿清腐敗政治的終結,最不容易看到的是中國特有政治文化頑固堅韌的歷史慣性。告別帝制,無疑代表著民族的進步與覺醒,但千年制度解構所必須繳付的代價,也是革命黨人根本來不及思考而又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

沒有龍的新國旗

1911年10月15日。去年4月,「驅除韃虜」運動領袖孫中山先生在紐約一家華人戲院發表演講時,預言中國革命一定勝利。設在紐約華埠披露街(Pell Street)的「少年中國學社」是孫先生和追隨者們從事革命事業的總部。

10月14日,《紐約時報》記者來到少年中國學社辦公室,採訪了同盟會財務主任梅就先生和龔先生(C. S. Gunn,音譯)。梅和龔兩人與孫中山先生私交甚篤,他們興致勃勃地談起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革命。他們說,先生推動革命歷經25年,今天終成正果。

龔 先生和梅先生在採訪中表示,當前的革命贏得了全中國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龔先生說,統計顯示,在中國4億2千6百萬人口中,有4億是同情和支持革命的。龔 先生還向記者展示了兩面嶄新的旗幟,一面是中國的新國旗,由紅、藍、白三色圖案組成;另一面以藍色為背景,中間有一顆白色的太陽,旁邊襯著十二道尖兒,是 革命的軍旗。兩面旗幟上都沒有眾人熟知的中國龍的形象,也沒有任何尊貴的黃色圖案出現。

龔先生說,「孫中山先生和他的追隨者們精心籌劃了 中國革命。25年來,他們從未間斷對武裝起義的宣傳和準備。去年4月,中山先生來到美國,在一家華人戲院裡面對眾多聽眾發表演講。他說,自己畢生追求的事 業就是推翻滿清王朝,現在,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先生預言,中國革命必將取得勝利。中山先生今年只有44歲,而他為革命已經準備了25年。」

人人都討論起義

龔 先生接著說,「我不能告訴你中山先生目前的行蹤。但他不論身在何方,都必定是在指引著中國革命的方向。中山先生希望中國成為中國人民的中國。如果革命成 功,新的國民政府將取代滿清王朝,並建立單一稅制。我們堅信,有四億中國人民的支持,革命一定成功。這次起義的目的就是為了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一個像美利 堅合眾國一樣的自由國家。

「中山先生告訴我們,勝利在望。中國人民268年以來,第一次有可能在自己的祖國獲得言論自由的權利。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包含三層意義: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翻滿清統治;其次,是建立共和國;第三,是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政府。

「這 次起義武器彈藥準備充分,革命軍裝備精良。近年來,武器彈藥都以隱蔽方式運進中國,就等革命爆發的那一刻。起義有強大的財政支持,中國同盟會在世界各大城 市的支部都提供了資金,並盡其所能提供各種支持。紐約支部是中國同盟會中最小的一個分支,倫敦、巴黎、舊金山等其他城市中還分佈著規模更大的支部。」

龔先生向記者展示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國旗上的太陽的外圈有十二道光芒,據龔先生說,象徵著中國傳統計時中的十二個時辰。他說如果革命勝利,這將是中國的新國旗。

新軍旗底色全藍,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白色太陽,同樣有十二道光芒在周圍。龔先生說,這是革命軍正在使用的軍旗。

昨晚,中國同盟會紐約支部聚集了眾多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幾乎每個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支部大廳牆上懸掛著孫中山先生的大幅油畫,旁邊一些油畫是身穿革命軍軍服的士兵和水手。大廳裡滿是報導中國革命的報刊,每個人都在熱烈地談論著這次起義。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二)

2012-12-1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愛德華‧羅斯教授剛剛在中國結束一次長時間旅行返回美國。他認為黃種人在智力上與白種人不相上下,但比白種人具有更強的生命力。他預測,中國將有偉大的未來。

紐約的少年中國學社大約有一百名成員,他們今天將在勿街(Mott Street)12號的機關總部集會,與美國其他城市裡的中國同盟會會員一起慶祝革命勝利。但是,據舊金山支部傳來的消息,革命的發起者和領導者孫中山先生將無法與會。

《紐約時報》向《少年中國晨報》創辦人和責任編輯馬駿聲先生打聽孫先生的行蹤,只聽說他一週前在內華達州,下月初可能來紐約。馬先生是組織少年中國學社支部的活躍分子,他告訴本報記者,今天的集會肯定不會是一次平靜的工作會議。

一 年前,孫中山先生和其追隨者們在華人共濟會致公堂e的支持下,在美國宣傳中國革命理想和起義計劃。受其影響,紐約成立了少年中國學社。中國同盟會在美國有 四位領導人:孫中山與黃芸蘇先生負責美國北部地區,趙昱與張藹蘊先生負責美國南部地區。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同樣有同盟會成員為起義而勤奮地工作著。

中國有偉大未來

1911年10月29日。在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壓迫之下,中國究竟是一個孱弱無力的國家正走向毀滅,還是一個擁有內在力量的國家終將戰勝白人統治,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呢?

羅 斯教授在他分析中國社會現狀的著作《中國人的變遷》(The Changing Chinese)中重點探討了這些問題。本書剛由世紀出版公司(Century Company)出版。他在回答上述問題時,得出了與東方問題專家們全然不同的結論,對於觀察目前正衝擊中華帝國統治的國民運動給出了全新的視野。

羅 斯教授在對中國社會現狀進行研究時首次提出了「種族自殺」(race suicide)的概念,被讀者所熟知。與其他社會學家不同,羅斯教授更傾向於從社會環境而非遺傳因素來解釋種族特徵,他也因此對於種族進化保持樂觀態 度。他認為隨著社會環境的改善,種族進化將會是迅速而持久的。

羅斯教授在加利福尼亞州生活了7年,正是這裡激發了他對「神祕東方」(the looming Orient)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的願望。1年前,他終於有機會實現這一願望,用半年時間完成了1萬英里的中國之行。這次旅行成就了《中國人的變遷》一書。

百年後中國母親

書中隨處可見作者一貫的簡練文風,讀者可通過此書對作者的中國考察結論一目了然。例如:

「中國是中世紀歐洲的再現。」

「在 良好條件下,白人在完成工作的能力方面強於黃種人。但在惡劣條件下,黃種人卻比白人強,因為他們對於粗茶淡飯、襤褸衣裳、汙濁空氣、噪音、炎熱、骯髒、身 體不適和細菌有更大的忍受力。愛爾蘭移民賴利(Reilly)可以打敗中國苦力阿山,但是,阿山卻能夠比賴利活得更久。」

「傳教士們為中國打開了許多扇窗口,多得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事實上,所有對其他膚色人種抱有同情心的在華外國人都已被中國人可信賴的品格所打動,成為他們的熱忱朋友。」

「我們將中國許多的落後與悲慘命運歸咎於文明與制度的缺陷,實際上這僅僅是因為在這片特定的土地上,有太多的人口為了生存而掙扎。」

「大多數中國人在對待生活的態度上都是唯物主義者。然而,如果我們與中國人近距離的接觸,就會理解這種功利主義並非是這個民族的特性。中國人也可以是崇高的理想主義者。」

「中國有西方無法比擬的龐大貧困人口。對於他們而言,人生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給中國帶來最大影響的西方事物是聖經、煤油和香菸。」

「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由於心理、歷史或是環境差異,中國人應隔絕於世界思想潮流之外。中國人的命運就是西方人的命運。」

「在中國,婦女現在最需要的不是社會和商業地位,而是改善她們為人妻子和為人女兒的地位。」

「值得重視的是,自從中國人將女性的腳和思想禁錮起來以後,中國就再也沒有誕生過一位偉大的男性。」

「隨著時代進步,中國家庭中男權至上的風氣也有所減弱。」

「我問一位熟知東西方文化的中國女士,『什麼時候中國母親才會允許自己的女兒傍晚與大學男生們一同駕車出遊呢?』她的回答像一道閃電震驚了我,『再過一百年。』」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三)

2012-12-1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我們完全可以從醫生的言論中得出結論,中國人特殊的生命力至少可以部分地歸結為長期嚴峻的優勝劣汰過程。

羅 斯教授詳細描述了中國人在歷史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他舉長城為例,「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偉壯觀的手工建築成就。在這巨大的建築面前,我們引以為傲 的鐵路和隧道簡單得就像7個小矮人。除了埃及金字塔與巴拿馬運河外,世界上再無其他事物能夠與之相提並論。每50英里長城所用的磚石,就能夠砌起一座胡夫 金字塔(Cheops,譯注:即胡夫的希臘名),而長城至少有1千7百英里長!……幸好佛教和喇嘛們消解了蒙古人的萬丈豪氣,長城才沒用得上。」

兩成嬰兒存活率

然而,羅斯教授認為,儘管古代中國的輝煌成就逐漸消散,中國人也慢慢失去祖先的英勇氣概,但他們仍比白人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他為這一判斷給出了一個全新而有說服力的理由。

他 說,「西方出生的每10個嬰兒中,通常最弱的3個會夭折。而在中國出生的每10個嬰兒中,除了最弱的3個外,另外可能還會有5個夭折。這是因為中國嬰兒面 對的是更殘酷的生存環境。如果說白人嬰兒與黃種人嬰兒在出生時的體質差不多,那麼最後倖存下來的2個中國孩子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會強於那7個存活下來的白 人孩子。

因為那7個白人孩子中,有5個由於比另外兩個生存能力要差,在中國惡劣的環境下根本無法存活下去。這2個倖存下來的中國孩子會將 他們強壯的生命力遺傳給下一代,而下一代人同樣要禁受這樣苛刻的篩選,同樣兩成的存活率將使下一代孩子的生命力更加頑強。生活在西方的白人,好幾代以來都 享有充足的生存空間、消費品、醫藥和衛生知識,新生嬰兒的優勝劣汰遠不如中國那樣殘酷和嚴峻。因此,我們有理由預見,未來中國人將會比西方人更有生命力。

「過去一兩個世紀以來,西方人的生存技能提高,而為生存打拚的勁頭也鬆懈了下來。這是否促使我們的體質明顯改善呢?為查明這一點,我仔細詢問了在中國不同地區的教會醫院裡工作的33位西方醫生。

「其 中,只有在青島的一位德國醫生認為,中國病人的體質並未勝於白人。他說,中國人不太容易受傷,沒那麼願意接受治療,對於疼痛的忍耐力並不強過他原來在圖林 根(Thuringia)治療過的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德國農民。另外3位在中國行醫時間超過25年的醫生發現,黃種人和白人的身體素質並無差異。我 猜想,這些醫生作為醫學院學生在自己國家的短期行醫經歷已在他們的頭腦中淡去,也無從對這兩個人種進行比較了。另外有2名醫生在我詢問下承認,中國人耐高 燒的能力很強,而且他們能在血液中毒後康復,而白人往往就此喪命。

「其餘29名醫生都肯定地表示,中國人的體格有這樣或那樣強於自己國家 人民的方面。在接受外科手術方面,一位英國醫生說出了大家普遍認同的觀點,『中國人術後恢復能力都非常好。』醫生們都發現,中國病人在手術中很少出現休 克。在醫療器械簡陋、消毒條件差的小醫院裡,中國人的重傷治癒率與西方設備精良、全面消毒的大醫院一樣高。福州的金尼爾醫生(Dr. Kinnear)剛從德國家中休假回來,他發現在治療一名手上潑有冷凝劑的中國患者時,他靠著中國助手和簡陋設備的幫助,竟能達到與柏林設備一流的伯格曼 診所治療德國工匠時的同等效果。醫生們普遍認為,如果中國人與白人在同等醫療條件下進行大手術,那麼中國人必然比白人恢復得快……

「醫生們常將中國人非同尋常的抵抗力和復原能力歸功於中國飲食習慣和中國人的生活態度,並否認黃種人有任何高於白人的生命力。另外一些在中國行醫的外國醫生則認為,惡劣的生存環境損害了中國人的體質。但在同等條件下,黃種人比白人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我 們完全可以從醫生的言論中得出結論,中國人特殊的生命力至少可以部分地歸結為長期嚴峻的優勝劣汰過程。而我們北歐祖先們在文明社會中從未曾經歷過如此嚴峻 的生存考驗。這一物競天擇過程增強了中國人的康復能力、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和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而非體格、力量和能量方面。」

頑強的生存優勢

這種由於生存環境惡劣而衍生出的古怪能力,使得中國人在軍隊作戰和大部分勞動生產方面比白人更具優勢:

「對 於西方人而言,中國人結實的體質對於作戰非常重要,對敵人威脅極大。白人都畏懼與中國軍隊對打,因為中國人可以橫掃與他們人數相同但裝備精良的白人軍隊。 很少有戰役是讓士兵在營帳裡吃飽飯後才開打的。特別在經歷長期作戰時,軍隊要長時間行軍,忍受風餐露宿、缺食少眠、給養不足、飲用水不潔淨等惡劣生存環 境,而且時常處於高度的緊張和焦慮之中。白人士兵比黃種人士兵更容易筋疲力竭。這時候,沒什麼作戰經驗但身體結實的人,能夠在最後的遭遇戰中戰勝作戰經驗 豐富但耐力不足的人。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四)

2012-12-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89| 評論數: 0

大家普遍認為,如果中國人學習了西方藝術和科學知識,他們的智力水平與我們應是不相上下的。

白 人和黃種工人之間的競爭,並不僅僅是某些人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在良好條件下,白人在完成工作的能力方面強於黃種人。但在惡劣條件下,黃種人卻比白人強,因 為他們對於粗茶淡飯、襤褸衣裳、汙濁空氣、噪音、炎熱、骯髒、身體不適和細菌有更大的忍受力。愛爾蘭移民賴利可以打敗中國苦力阿山,但是,阿山卻能夠比賴 利活得更久。也許阿山做不成一流的工人,搶不走賴利的飯碗。但是,他的生存能力極為頑強,而且他只拿賴利根本無法接受的低工資。這樣,3至4個阿山就可以 搶走賴利的飯碗。除非,將他們趕出賴利出賣勞動力的市場,否則他們會這樣做的。賴利想把阿山趕走,這並不能簡單視為他害怕競爭,事實上,這絕非自私和心胸 狹隘那麼簡單。

事實上,人應該在良好條件下獲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並拒絕將職位讓給幹活不如自己、卻可以忍受惡劣條件的人。

隨 著西式醫療衛生引入中國,適者生存的殘酷考驗自然也會在中國逐漸銷聲匿跡,由此培育而成的堅韌體格特徵也會逐漸消失。但是,至少在我們這個時代,它在勞工 競爭方面具有嚴肅而深刻的意義。中國大概需要幾代人的時間來建立排水系統和通風系統,擁有醫生、護士、食物檢疫人員、清潔水源、開闊的居住空間和享受戶外 運動等。這些能夠使中國人的生活放鬆下來,從而削弱黃種人獨特頑強的生命力。在這個過渡期內,如果自由地引進中國苦力進入西方勞動力市場,其結果是黃種人 的低工資、惡劣生活條件將被高工資和良好生活條件所替代,而隨著黃種人的進步,白種人也將最終受益。

兩成嬰兒存活率

羅 斯教授將人類各種族的心理特徵稱為「種族心理」(Race Mind),他將中國人的心理特徵劃歸為盎格魯─薩克遜的同類。他說,「我們認為盎格魯─薩克遜人是沉穩可靠的人,我們反應敏捷,喜歡社會交往,對美好的 事物非常敏感。上天賜予我們的這種資質,也是南歐人的特徵所在。現在看來,中國人也具有相同的秉性。暴怒或草率行事的性格,是最不可能出現在黃種人身上 的。

中國人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知道如何等待時機。他們不會今天熱情,明天冷漠。他們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他們不輕易地承諾什麼,但如果 承諾了,便會堅定地信守自己的諾言。他們固執地堅守著自己的信仰,然而一旦改變,則會虔誠信服。兩年前,中國各省的民意代表舉行過第一次會議。不論當時他 們懷有多麼強烈的感情,都只把它深藏於心底。全世界都為他們的莊重和自制感到驚歎……

中國人的保守思想與其他種族不同,它不僅僅表現為情 感與態度。這種保守思想不是來源於對未知世界和新生事物的恐懼,也並非因為迷信傳統思想才狂熱擁戴,而是由於有前車之鑒,是思考後的理性選擇。如果中國人 的觀念發生改變,那麼他們的政策也將隨之而改變。如果中國人有德國人一樣的哲學思維,質疑歷史、堅信未來,那麼,中國就會像今天的德國一樣,不斷進步。」

羅 斯教授認為,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已在發生變化。他說,「中國傳統文化正在分崩離析,人們正在從歷史的魔咒中走出來,強而有力的個性與個人主義將釋放出來,激 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就。」羅斯教授對中國人的心智能力進行了評述,他絲毫沒有貶低中國人的智力水平,而是斷言他們的智商比白人更高。

頑強的生存優勢

「我 向43位有機會了解中國人心智狀況的教師、傳教士和外交官提問:『你是否發現黃種人的智商與白種人相當呢?』除5個人外,其他人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一位 曾做過傳教士、大學校長、外交使團顧問的漢學家給出的回答令人倒吸一口氣。他說,『我們中大部分人都在中國生活了25年或更長時間。我們覺得,黃種人才是 正常的人類,而白種人是「變異」人種。』大家普遍認為,如果中國人學習了西方藝術和科學知識,他們的智力水平與我們應是不相上下的。當然,也有人認為中國 上層人士與普通百姓之間智力水平的差異要比西方大得多。

「有一個重要現象是,上流社會的白人如果在這個古老的帝國長期生活,他們往往在服務於本國政府時過於中國化。有人就抱怨,赫德爵士其實已經成了一個中國人。許多在中國長期生活的領事官員都成了中國式思維的擁躉,而不屑於西方思維了。

東方文明似乎正一點點侵入和占據他們的大腦,他們只好棄械投降。這些人認為中國上層人士比西方人更具宏觀思維,更為寬容耐心。這真是對西方人衝動魯莽性格的嘲諷。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五)

2012-12-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日本農民有一副軍人的氣派,而中國士兵卻只有農民的溫和舉止。

「這 一觀點的核心要旨是這樣的,自從新大陸發現以來,西歐白人就侵占了西印度群島、美國、澳洲、非洲和南亞,而他們的東歐同胞們則占領了西北亞和北亞。白人在 領土擴張過程中,遇到過數百個種族和民族。白人的軍事優勢得益於文明的發展,得益於國家政治制度和軍事工業的巨大投入,從未有過任何種族對此挑戰成功。

3 百多年過去了,白人已習慣視自己為這個星球無可爭議的統治者。然而現在,當白人來到東亞時,見到了可能跟他們同樣強大的黃種人,這些人還進入了白人的勢力 範圍,成為他們的威脅。各種跡象表示,未來文明的繼承者和開拓者將不僅僅是白人,而是白人和黃種人。未來世界是控制在這兩個人種之中的,而非一個。」

公園和排水系統

羅 斯教授在對白人和黃種人做進一步比較後認為,西方的繁榮並非得益於制度,而是因為「面對商業機遇時,我們的人口數量並不大」,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我們將中國許多的落後與悲慘命運歸咎於文明與制度的缺陷,實際上這僅僅是因為在這片特定的土地上,有太多的人口為了生存而掙扎。」

羅斯 教授認為,要改變這種情況,必須要在「人口與發展機遇之間進行艱難的調整」。中國人「不計後果地生育」,製造出龐大家庭,生計難以維持,這是導致中國民眾 普遍貧困的原因。中國人熱中於傳宗接代,引發人口急劇膨脹的惡果。儘管如此,羅斯教授還是對中國的將來給出了樂觀的預測。

「我們對中國人將來的命運可抱有信心。我們這一代人就能看到在中國建立一個西方模式的政府。民眾不再起義反抗,因為苦難生活將得到及時的改觀,抑或軍隊會將起義扼殺在搖籃中。

當鐵路修起來後,大家庭式管理的中國政府可將富裕省分的盈餘調配資助其他貧窮省分,人民將不再挨餓。目前,國家已在查禁鴉片。當蒙昧模糊的思想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禁錮民眾的城牆將被夷為平地,人民可以自由流動。

寬 闊的街道、美麗的公園和衛生的排水系統將出現在中國的大地。所有人都能喝到經過過濾的潔淨水。大學將設立醫學科系負責疾病研究。就像現在的香港一樣,各地 衛生官員將發起對鼠疫和蚊蟲傳播等病害的戰爭。有隔離措施的醫院將通過隔離病患、注射血清來抵抗傳染病。民眾能夠喝上牛奶,社區護士將輔導年輕的媽媽們如 何照顧自己的嬰兒。這些措施將有效提高中國人的壽命,死亡率將會由現在的千分之50至千分之55下降到現代化日本的水平,即約千分之20。」

中國不窮兵黷武

然而,羅斯教授也發現,雖然中國人並非「膽小如鼠」,但中國並不是窮兵黷武的國家。其中原因是:「數個世紀來,中國人的行為都受到聖賢思想的規範。戴眼鏡的學究們才是引領時代風氣的人,他們的思想在國民性格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跡。

如果一個苦力在擺弄扇子和雨傘,他會讓人覺得有娘娘腔,因為這些東西是文人墨客才會把玩的物件。書呆子和書蟲、眼鏡和隱士,他們主要以道德的力量統治中國。他們的長衫代表了學問,自然就淡化了武力。」

羅 斯教授認為,新式軍隊的建立是中國的巨大進步,「但它的戰鬥精神仍令人懷疑。一個美國人問一名中國軍人:『你喜歡這項職業嗎?』『很喜歡。』『萬一打起仗 來怎麼辦?』『哦,朋友會及時告訴我們的,這樣我們好趕緊逃。』由於受到一次次的軍事羞辱,中國的親王貝勒們開始訓練新軍,作為還擊的工具。

但是,中國人只將軍隊看成是防禦的盾牌,卻不會用它來進攻。在軍官們臉上,看不到軍人剛勁勇毅的面頰和下巴,也沒有壓倒一切的意志力。

士 兵們神色迷茫,缺乏咄咄逼人的氣勢。他們還是一群來自農村的傻小子,只不過穿了一身卡其布軍裝而已。日本農民有一副軍人的氣派,而中國士兵卻只有農民的溫 和舉止。中國人相信正義的力量,認為只要講『理』,所有難題都迎刃而解。這些觀念占據了中國人的頭腦,也許只有對他們持續電擊才可從根本上改變這個民族的 性格,使他們具有戰鬥的精神。然而,中國人可能在放棄和平信念前很久就已變得足夠強大,不再受到異族的欺凌;並且,只要有足夠的繁榮,也就無須通過武力占 領去擴展國家利益了。」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六)

2012-12-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1| 評論數: 0

中國人拋棄了傳統的道德和宗教觀念,卻尚未吸收任何新的東西來取代它。於是,他也意識到外國傳道會正好有機會幫助中國人的解放。

羅 斯教授發現,慈禧太后5年前下旨禁止鴉片一事可以看出中華帝國未來的希望。中國政府的禁煙戰打了勝仗。他看到,「在這片面積堪比美國的遼闊土地上,正在進 行一次聲勢浩大的道德戰。成千上萬官員、士紳、學生、商人、土匪都捲入其中。血流遍野,財物損耗無數。賭注就是幾百萬鴉片煙鬼的性命,甚至是中國未來幾代 人的命運。而勝利的酬勞則是保證黃種人的獨立自主,以及最終平等地參與到與白人共同掌控這個星球的命運之中。」

巨變潛藏道德危機

由慈禧太后同時發起的另一項偉大改革是重建國家的教育體系。「政府創辦各級學校,教學課程不僅包括中國傳統學科,也包括西方學科。」

這項改革對於中國人的思想道德帶來了巨大甚至可以說是極端的變化。羅斯教授同時看到了這些變化的危險所在:中國人拋棄了傳統的道德和宗教觀念,卻尚未吸收任何新的東西來取代它。於是,他也意識到外國傳道會正好有機會幫助中國人的解放。

「我 們發現了中國巨變所引發的最嚴重的問題,即未來中國的道德觀將來自何方呢?中國舊式教育非常重視培養道德觀,而在反舊式教育過程中,卻大有忽略道德教育的 趨勢。中國的年輕人儘管每月還必須向孔夫子的牌位行禮,但心裡全都在嘲笑他。孔夫子!他從沒坐過火車,沒用過電話,沒發過無線電報,他知道什麼是科學嗎? 他就是一個老朽!古時聖賢的思想讓中國大眾平安行事,但對受過西方教育的年輕人已沒有權威可言。

年輕人渴望財富和權力,認為西方的財富和強大武力單憑精準的科學知識即可立即握在手中。所有學生都急於獲得科學知識,卻大多忽視了西方獲得成功的道德基石。他們拋棄自己的道德傳統卻又無視我們的理想主義,只可能成為自私的物質主義者,那樣中國的覺醒將是一場災難而非福音。

復興四分之一人口

「在 這樣的危機下,在中國各地建立的十幾所教會大學就有機會進行偉大的政治事業。這些大學主要由美國人創辦,它們中最好的學校在機構設置、管理、師資、院系和 課程等方面都已遠遠優於中國官辦學堂。教會大學運用科學教育方法,而中國人對這些方法還一無所知。它們將西方關於全面發展的觀念傳授給學生,教育學生健康 生活、發揚個性、注重效率。這裡的學生抱著深切的敬意學習儒家倫理,同時又以基督徒的觀念對待人生。儘管許多從這裡畢業的學生並非基督徒,但他們都胸懷崇 高理想。中國的士紳們越來越欣賞教會大學,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到這裡來。學費很高,也因此無須支付其他雜費。

「已經有中國富人向這些教 會 大學進行捐贈了。富人們本可以捐助得更多,如果創辦大學的教會能用更開闊的眼界認識到,這些大學的使命就是要促進中國的高等教育,就像由基督徒們資助哈 佛、耶魯、普林斯頓和其他美國大學一樣,他們真正的作用就是促進美國的高等教育。請讓學生們自願而非被強迫地了解基督教教義和儀禮;請讓學生們在學校董事 局面前以中文發表愛國言論;請讓他們在擁有自主權的同時,保持與政府教育體系的關聯;請讓他們相信,全力提升知識水平將豐富與拓展基督教信仰。這些學生將 成為挽救未來中國道德危機的強大力量。

「耶穌受難280年後,羅馬帝國才承認了基督教;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向羅馬教廷發起挑戰後的128年,新教改革才得以永久確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15年後,英國人才在此建立第一塊殖民地。任何看到這些偉大 而緩慢的歷史運動開端的人,都無法領會它的全部意義或見證它的實現。但是,今天的人類已經擁有了望遠鏡,歷史正向前飛速發展。中國令人激動的演變進程將會 發生在我們的時代。未來40年裡,中國的1千3百個縣裡都會有電話、電影、闌尾切除手術、醫療衛生系統,也會有棒球。人類大家庭四分之一人口的偉大復興, 即將在我們的眼前上演。我們只需坐在劇院裡,看著舞台上的表演就可以了。」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七)

2012-12-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5| 評論數: 0

武昌事變看來是民眾針對滿清政府腐敗統治的一場自發性起義,分布在各地的外國人皆未受到任何攻擊,可見革命動機是非常真誠的。

1911 年11月5日。北京11月4日電:武昌事變後,中國時局撲朔迷離。一周前,人們還在懷疑袁世凱是否會與資政院合作。隨後,人們又認為袁世凱可能會與灤州軍 隊的統領張紹曾將軍達成理解。然而事實證明,迄今為止,包括滿清皇室、袁世凱集團、資政院、各省諮議局、南方革命軍和北方政府軍等各方面勢力之間尚未建立 任何聯繫。武昌事變看來是民眾針對滿清政府腐敗統治的一場自發性起義,分布各地的外國人皆未受到任何攻擊,可見革命動機是非常真誠的。

袁世凱目標北京

根 據今天晚些時候的報導,由於各省諮議局紛紛來電抗議,資政院已通過一次祕密會議決定總辭職。許多地方的諮議局反對由資政院這個臨時機構來掌握制憲權,他們 認為這項工作應由通過合法選舉產生的議會來進行。據悉,武昌的黎元洪將軍和其他民軍領袖已拒絕承認北京政府,也拒絕承認資政院的法律權威。據說張紹曾將軍 對資政院也同樣感到不滿。資政院正與皇族和袁世凱協商,努力促成和解。

如果不能獲得北方軍隊的支持,袁世凱不一定會接受總理大臣的職 位。 據報導,他曾派使者前往灤州游說,但沒有結果。事變後,這個國家被分裂為南北兩個部分,南方的革命派要求成立共和國,而北方的立憲派希望廢除滿族特權、建 立憲政。除非獲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則北方軍隊不願接受任何東西。就北京當局而言,時局走向取決於目前正在灤州集結的這支北方軍隊的態度。

至於所謂灤州軍隊昨天扣留兩火車廂軍火事,顯係訛傳。據報導,這批軍火並非來自德國,而是從奉天軍工廠發出,並且是直接運往灤州的。

駐紮在長春的陸軍第三鎮和奉天的陸軍第二十鎮正向灤州集結,與已經駐紮在那裡的部隊會合。表面上看,袁世凱組建了第二軍,但事實上袁世凱並不打算進行戰爭,而所謂的第二軍也不準備討伐漢口。人們相信,這支部隊的真實目標是北京。

袁這樣做,只是為了震懾首都,逼迫清廷更改昨天和今天頒發的詔書,因為新詔內容未能使張紹曾將軍和他的部隊滿意。因此,人們預計,張紹曾將在未來兩週成為臨時大元帥,等待議會選舉結果,任命責任內閣。張將軍可能繼續與他的部隊待在一起,對滿清皇族保持壓力。

今天已頒發數詔,其中一份要求袁世凱接受總理大臣的任命。詔書陳述說,袁世凱集眾人信任於一身,既有治國才能又有愛國之心,多年來身受朝廷俸祿,國家危難之際不應拒絕出任總理大臣。

另一份詔書同意袁世凱與南方革命軍談判中止敵對狀態。第三份詔書充分闡述了皇族準備做出的讓步,並附帶說明,從今往後,任何民眾意見,只要符合公眾利益,就將被採納施行。第四份詔書呼籲滿漢和解,停止民族紛爭。

約100名議員出席了今天召開的資政院會議。但是,沒有對當前的時局做出任何決議,因為局勢變化實在太快了。「是否有軍諮大臣接受質詢?為什麼政治犯汪兆銘仍然被關押?為什麼政治犯溫世霖仍在充軍中?」資政院會議在議員們大聲疾呼的這些問題中開始。

書記員宣讀了一封發給各省諮議局的電報,資政院在電報中表達了將爭取獲得內帑的決心,籲請朝廷對漢口受損商人及事變傷亡人員進行經濟賠償。同時,資政院要求追究對漢口叛亂負責的官員並予嚴懲。朝廷是否會接受這些要求,並討伐占領漢口的革命軍,將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會議宣讀了一封發給張紹曾將軍的電報,闡明憲法一旦擬定,將提交給國民討論,並徵詢他和他的軍隊的意見。同時,還宣讀了一封發給袁世凱的電報,要求停止對平民人身財產的損害,並要求他將黎元洪對他提出的談判建議呈交資政院審議。

一名議員對袁世凱呈交的調查報告提出抗議,指出軍隊在他控制之下,但他並沒有全力行使職責。另一些議員將袁世凱形容為殘忍和邪惡的,但資政院最終投票結果認同了他對漢口劫掠狀況的調查。

一名議員質詢內閣是否起草好了憲法草案,其得到的回覆說,由於《憲法重要信條》第十九條的頒布,政府擬定的憲法草案需要做出必要調整,因此還須再等10天時間。

黎元洪同意和談

革命軍領袖黎元洪將軍今天對資政院做出答覆,同意中止敵對狀態,等待和平談判。他希望資政院最好不要插手,讓交戰雙方進行最後的協商。

武 昌城並未作任何抵抗便被革命軍占領,長江上游其他城市已和革命軍將領取得一致,直接懸掛白旗。很難說是革命軍「占領」了上海、武昌和其他上游城市,只不過 是眾人都默認各地易幟而已。整個過程中大約有10人死亡,另有20人受傷,其中多數是在用炸藥炸開勉強關閉的城門時意外傷亡的。

上海的軍工廠具有驚人的產能,並已實現完全機械化操作,目前運轉正常,每天可生產5萬發子彈。中國最大的炸藥廠也已有充分儲備。這個軍工廠和炸藥廠負責為薩司令指揮的保護租界的部隊補充彈藥。

滬寧鐵路一直由英國軍隊負責守衛,在英國領事的命令下,至今仍堅守崗位。此種行為容易使革命軍理解為外國人決心支持滿清皇族,有違西方將在事變中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當然,鐵路公司的貸款由英國提供,看起來這可能是英國介入的唯一理由。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 (之八)

2012-12-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滿清軍隊在南京屠城,9萬市民逃離,數千人不分老幼被殺,民房被燒,婦女被強姦。革命軍雲集城外,但缺乏攻城彈藥。

1911年11月7日。神戶11月6日電:在日本流放的中國改良派領袖、維新變法英雄梁啟超今天就中國局勢和演變趨勢發表看法。梁啟超坦言,革命已撼動大清帝國的統治基礎,政治變革不可逆轉。這一點給他和周圍所有人都留下深刻印象,他堅信,中國的變革終將實現。

共和制不合國情

不過,創立共和制度不是他的思考選項。他堅持認為,實現君主立憲制度更符合中國國情。

梁先生如果沒在他神戶的編輯部裡,便總能在離神戶不遠的須磨別墅找到他。在過去10年間,他堅持寫作編書,把外面的世界介紹給中國的進步人士,並對中西方進行比較研究,在東亞思想界影響巨大。如果評價北京的變革領袖,他在當前發生的中國革命中無疑占據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梁啟超接受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專訪時,發表了以下看法:

「中國國內發生的革命和起義沒有任何預先的安排,具有突發性。武昌起義與上海起義沒有任何聯繫。武昌革命之所以出現困難的局面,是因為革命黨人沒有在北方反擊前就把最初的成功浪潮推到北京。」

「袁世凱最終能否獲得成功仍然值得懷疑。目前,革命黨人的主要對手是袁世凱,能否在中國國內恢復和平與秩序,這已經不是袁世凱所能夠控制的。革命是推動中國時局變化的根本要素,革命形勢將如何演變,現在還難以判斷。」

梁啟超不看好共和制。關於這一點,他說:

「中國將不會有共和制,這是不可能的。共和制不符合中國國情,也不符合國民的文化特性。目前的動亂,其後果是催生建立一個文明進步的君主立憲制度。當然,這樣的一種前景,受到那些目前並不在政治舞台上的人們的影響和制約。」

中國維新變法的另一位領袖康有為目前患有嚴重的風溼病,使他的活動被局限於室內。

滿清軍隊南京屠城

1911年11月11日。中國南京11月10日電:夕陽映照古城,民房在燃燒,城內黑煙四起,火光衝天,到處是搶掠、強姦和屠殺的場面,淒慘的哭聲響成一片。南京正成為現代史上一個慘絕人寰的屠宰場。夜光下的紫金山,1萬2千名驚恐萬狀的滿清江防營士兵正掘壕而守。

手無寸鐵的平民們扶老攜幼,四處逃散。一些人深懷恐懼地藏身在革命軍的掩體後面,驚慌四望。約2至3萬革命軍雲集城外,由於缺乏彈藥,他們無法制止城內的屠殺。革命軍等待著從上海增運的軍火,暫時推遲了對清軍的第2次進攻。城外形勢暫時對清軍有利。

革 命軍在昨夜進攻中主要是做出攻城姿態,很少開火,清軍死傷不多。革命軍主力在南京城外3里紮營,軍火、彈藥正陸續從水路和陸路運來,援軍也正從四面八方向 南京集結。雖然他們大都是一些缺乏訓練的新兵,但鬥志昂揚,信心十足。最後的戰鬥一定十分殘酷。攻城中如何保護好外國人,是他們一個重要的考慮。

今天早上開城門時,南京市民隨身帶著細軟蜂擁而出,紛紛逃往鄉下避難。清軍起初是驅趕他們,後來發生了大屠殺。革命軍8日第一次攻城後,清軍首領原指望用將大批人斬首示眾的辦法震懾當地人,他們讓被害者以十幾人一批、十幾人一批的成排站立,一起被砍頭。

但是,今天下達了屠殺令,清軍衝向全城,不分男女老幼地進行屠殺。成千上萬的漢人如潮水般湧向城門,中午時已有7萬人從城中逃出;入夜後,又有另外2萬各階層的市民,包括商人、士紳和苦力也倉皇逃出。

同時,清軍在市內狹窄的街巷內橫衝直撞,闖進富貴人家搜括錢財,許多人人頭落地。有記者目睹幾位婦女被殺,她們的孩子被劈死後踩在腳下。

發布的命令稱,一旦發現身掛白條的人,這被指為革命軍標誌,一律格殺勿論。一位在上衣口袋裡插白手帕的路人因此被處決。漢人穿白鞋是服喪的標誌,其穿戴者也在劫難逃。街巷內火光滔天,大屠殺的血腥和恐怖難以描述。當晚倒斃街頭的屍體足有千具,城內一片淒涼和沉寂。

如發現漢人身穿洋服,將被立即處死,但真正的外國人卻未受干擾。駐在城內的外國人向當局提出抗議,呼籲立即停止屠殺,但未予理睬,並且受到嘲笑。

城內的民房四處燃燒,大半個城區都被燒毀。今晚,雙手沾滿鮮血的清軍將20萬南京居民的財產洗劫一空。從紫金山上望過去,可以看見通城的大火照亮了整個天空。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明天的來臨。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九)

2012-12-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不管袁世凱是否有政治野心,歸根結柢,他在心中或多或少在為國民謀福利。

1911 年11月19日。滿清皇室委任他(袁世凱)為總理大臣,南方革命黨人擁戴他為民國大總統,在這個東方大國的此次危機中,袁世凱左右逢源,步履輕快而平穩, 成為當前中國最具實權的人物。在過去3年中,袁世凱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從1898年起,他就已經是4萬萬中國人中最令人矚目的人物。

萬眾矚目的袁世凱

結合他以往的政治經歷和目前來自中國各方面的聲音判斷,在這場動蕩的革命結束後,整個世界將發現,無論袁世凱的頭銜是總督、總理大臣或總統,這個人將成為他們處理對華事務時無法回避的大人物。

為什麼一定是這個人呢?他出身卑賤,所受教育有限,知識淺薄。他從未走出過國門一步,不會說母語之外的任何語言。那麼,為什麼是他成為最具有革新思想、同時又在改革者中最具有傳統思維的中國人?

袁世凱十分推崇日本政治家兒玉源太郎,兒玉先任台灣總督,後供職於日本軍部,死後被譽為新日本最傑出的治國能臣。袁世凱效仿他的學習吸收能力,深通為人處世之道,並擁有治國天賦。他們兩人都未到國外遊歷,但又都為西方文明所折服。

袁世凱無疑正在證明他是一個比李鴻章還偉大的人物,而後者常被西方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中國人。李鴻章深受慈禧太后寵信,他通過對慈禧太后阿諛奉承、向她懇求而達到政治目標,就像前英國首相狄斯雷利對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所做的一樣。

與 當年李鴻章被慈禧太后擢升為直隸總督一樣,袁世凱也因慈禧太后的賞識而平步青雲。過去,袁世凱曾被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實現滿清統治的中興大業。而此時此 刻,娃娃皇帝溥儀正通過滿清的親王貝勒們懇求他重新出掌內閣。毋庸置疑,回溯至1898年,在那個時候,袁世凱就是中國政壇上既能獲得外國人尊重、又能統 御國內各派勢力的唯一人物了。

這裡沒人認為袁世凱重新出山是因為他的形象和藹可親,雖然這是西方政客慣用的伎倆。李鴻章是一個很有政治手 腕的調停者,但袁世凱不是,他是一個獨裁者,明智、穩健、自信,有政治魅力,但不追求個人權勢的擴張。至少,他將個人權力野心成功地隱藏了起來,到目前為 止,他的個人權慾沒有顯露。事實上,全國上下普遍相信他是一個愛國者。由此可見,他對他的同胞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國民信任他的愛國精神,信任他處事果斷、馭人有方、鐵腕治世,這對東方人而言尤其難得,使得他在如今這個各方勢力分崩離析的特殊時刻,成為一個舉足輕重、各方注目的關鍵人物。

保定秋操新軍統帥

我 曾於1905年觀看中國軍隊在保定舉辦的秋操,見到引領全軍的袁世凱。他那時負責提領六萬新軍,頗為自豪,但與正規的日本陸軍相比,他們的確顯得寒酸。特 別是這支軍隊的統帥更不敢恭維。袁世凱的佩劍在兩腿之間不停地搖晃,讓他行走起來十分艱難,似乎每走一步都可能被絆倒。他那個碩大的肚子相當可觀,軍褲也 不合身,騎在馬上十分滑稽可笑。當他終於可以下馬時,看起來如釋重負。

隨後,我們通過他軍隊的翻譯、挪威人蓋德科上校(Col. Gadke)進行交談。總督(當時他是中國5個最重要行省之一的直隸總督)說,他知道新軍操練還有許多欠缺,但他補充道,如果10年後再來,將會發現新軍 將煥然一新。提到他的軍褲時,袁哈哈大笑,解釋說除了軍事場合,他是從來不會穿這種褲子的。

當時,他正在帳篷中,僕人送上來一件長袍。他將長袍裹在身上,看起來明顯輕鬆很多,就像一個剛剛穿著男裝跳完化裝舞會的女人,急於尋找一件舒適的外衣。隨後,他取下軍帽,換上一頂有藍色的總督官穗的圓帽。當他換帽子時,辮子順著後背滑落下來。

「為什麼不把辮子剪掉呢?」我想到一些新派的中國人已開始改革,就冒險詢問他。

「會的,時間到了就會的。」他迅速回答,臉上掛著微笑。

這只是採訪中的一個小插曲,卻可從中看出他的個性。他完全明白,男人留辮子是多麼荒唐,也知道時代發展的潮流。他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在 1908年到1911年的3年中,他被罷免了權力,主要原因是慈禧太后去世後,滿清的親王貝勒們終於找到機會報復他。慈禧太后曾將袁世凱強加給他們,壓在 他們頭上,如同八國聯軍將袁世凱強加於她一樣。袁世凱從未善待過他們,總是不斷逼迫他們削減特權,增加財政收入用於操練新軍、改革教育。

袁世凱之前的總督們習慣於以權謀私。不管袁世凱是否有政治野心,歸根結柢,他在心中或多或少在為國民謀福利。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之十)

2012-12-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8| 評論數: 0

在看起來非常友好的袁道台鼓勵下,這位執著的義和拳領袖同意由中國未來的總理大臣(或總統)舉起新式馬蒂尼─亨利步槍向他的胸部射出子彈。

袁與皇族的矛盾最終導致1908年的「足疾」詔令。袁世凱的腿部受輕傷,使得他需要在官邸休息幾天。然而,完全出人預料,也讓每個了解他是滿清鐵腕人物的外國人深感驚奇,攝政王頒發諭旨,非常遺憾地宣布,皇帝陛下「忠誠的大臣袁世凱將歸鄉養病若干時日,以治療足疾」。

因此,3周前,當朝廷匆忙召回袁世凱時,他很方便地找到託辭:「臣足疾未癒,無法遵旨回京。」同時,他對朝廷圓滑地表達了感激。如果拒絕回京,他將失去保皇黨人的支持;而如果立即奉召回京,他又將失去革命黨人的支持。現在,他保留住了雙方的支持。

看 來這似乎只是小事一樁,甚至有些可笑,但其實意味深長。它顯示了今日中國最足智多謀的政治人物的特色。他熟悉自己這一方的人,也了解其他派系的想法,恰當 地把握分寸,在與各個派系打交道時都顯得游刃有餘。自始至終,他既不諂媚,也不虛偽,如同預言家一般洞察未來,並堅定地發揮著主導作用。

鐵腕鎮壓義和拳

他是從哪裡開始發跡的呢?他的力量來自何方?有一件事發生在義和團起義之前,可對此給出解釋。這也是袁世凱集大權於一身之前,他個人政治生涯的一個轉捩點,是他引起眾人關注的關鍵時刻。一方面是狡詐的慈禧太后,另一方面是各國的外交官,他們正集中研究中國事務。

那時,袁世凱僅是山東省一個小地方的道台,那裡有中國最好的絲綢,同時也居住著很多西方的傳教士,比遠東任何其他地方都多。在袁管治地區的附近,拳民首先暴動。

有人宣稱是袁世凱煽動了這些暴動,他想藉此飛黃騰達。這種說法十分荒謬,雖然對於袁世凱這種專橫跋扈、不擇手段的精明政治家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義和拳迅速蔓延山東全省,許多名望極高的政治人物幾乎就要加入這場運動。值此關鍵時刻,不論是出於愛國心,或為在慈禧太后及外國使團面前留下好印象,袁世凱決定採取強硬行動,堅決扼制住這個讓最保守的中國人也觀念動搖的祕密會社的狂熱發展勢頭。

義 和拳狂潮初起時,鼓吹只要盟誓入會即可刀槍不入,洋鬼子不再能夠用火槍傷害你。宣誓後,這個古老帝國的保護神將會庇佑你平安無事。一些義和拳領袖聯絡袁道 台,邀請他入會。他不敢拒絕,因為他知道,自己身邊有影響力的人大多數都已入會,或對其抱有同情。但是,他內心又不想加入,因為他預見到這場狂熱運動終將 失敗,他希望能夠站在勝利者一邊。最終證明,這樣一個兩難選擇反而成為他的一個機會。

新式步槍的試驗

袁世凱對義和拳領袖說,「我不會加入你們,除非你能夠向我證明,你不會被洋鬼子的子彈打傷。」

「好!」他們說。

「在 我的衙門裡有一枝洋鬼子的火槍,」他繼續說,「我本人並不相信它的威力。但是,我想向這裡所有迷信西洋火器的人證明,這裡有些人的立場正在搖擺,他們所相 信的洋槍是靠不住的。「因此,明天下午,如果各會的幫主們能夠到我的花園來,我們即可進行這樣一個小小的試驗。請幫主們沿衙門牆壁站成一排,我將在他們身 上試一試洋鬼子的把戲。如果西洋火器沒有傷害他們,我將加入義和拳。」

這一邀請被接受了。第二天下午,城裡萬人空巷,市民們都湧到道台衙門。這是一個重大時刻,它象徵著一個全新的中國在經歷分娩的陣痛,同時也標誌著機智聰明的東方人終於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

令人奇怪的是,最終只有一位拳民領袖參加了試驗,他是最堅定的暴動領袖。然而,聚集而來的百姓們卻似乎願意將此視為義和拳運動的證據,哪怕只有一個人從西洋火器的子彈中倖存。

這位狂熱的拳民極端盲目地堅持著他的信仰,他在陽光照耀下的官署花園裡,神態安詳地靠牆而立。不久,滿面微笑的袁道台出現了,他神情溫和,面帶歉意,手握一枝閃閃發光的新式馬蒂尼─亨利步槍(Martini-Henry rifle)。

袁 道台彬彬有禮地解釋道,他只是由於好奇才進行這個小試驗,並且感謝這位參加試驗的朋友。他本人對於義和拳運動抱有極大好感,但他認為,對於他本人和廣大百 姓來說,接受這位受人尊敬的義和拳領袖提出的要求,證明洋鬼子的玩意只是自吹自擂,以徹底解開大家心中的疑惑,才是最公平的。

順便說一 句,山東半島插入中國海,包括由英美控制的芝罘(譯注:即煙台)和由德國控制的膠州等縣市,富饒豐產,並且比中國其他地方有更多機會接觸和了解西方文明。 然而,即使在山東也仍然有中國人相信,北洋水師16年前之所以在威海衛全軍覆沒,主要在於艦首沒有畫上眼睛,因此不能看到日本人對它的攻擊。直到今天,仍 有超過一半的中國人認為,弓箭比步槍和子彈更厲害。

現正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4年前。在看起來非常友好的袁道台鼓勵下,這位執著的義和拳領袖同意由中國未來的總理大臣(或總統)舉起新式馬蒂尼─亨利步槍向他的胸部射出子彈。隨後,袁道台帶著極度的悲傷和遺憾,對殉難者進行厚葬,並出資邀請許多和尚為其守靈一百天。

消息很快傳播開來,儘管那裡沒有電報。這樣,當時的中國和滿清政府所急需的治世能臣,一個有膽識、狡猾、奸詐、精明的政治人物橫空出世。顯然,今天,在大革命的風暴中,袁世凱又被重新發現。


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  ──《紐約時報》1911─1921共和十年 (之十一)

2012-12-2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 評論數: 0

改用陽曆,以中華民國紀元。國會議員民選產生,陸海軍接受國會領導,國會負責審計監督全國財政。各省自治,省長由選舉產生。

南京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

1912年1月3日。南京1月2日電:孫中山宣示就職,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正式行使各項職權。就職儀式莊嚴簡潔,革命黨重要成員盡數出席。

孫大總統頒布的首個行政令是改用陽曆,以中華民國紀元。他將總統就職典禮當日定為民國首日,開創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也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擁有了相同的新年元旦。

大總統在眾多隨從和保鑣陪同下,乘專列由上海奔赴南京。旅途未發生意外,鐵路沿線各站都受到支持者熱烈的歡迎和問候。

1月1日下午5點半,大總統抵達南京,受到熱烈歡迎。革命黨重要人物在車站迎接他,陪同至總統府。南京城內處處懸掛新國旗,沿途上萬名革命軍士兵整齊肅立。長江上停泊的戰艦和商船裝飾一新,附近所有口岸都鳴砲向大總統致意。

晚上7時許,大總統進入總統府,府內樓門、走廊和庭院都張燈結彩。大總統身穿卡其布制服出席招待會。大禮堂為就職典禮早就做好了準備。中國十八個省的代表依次站立。孫中山大總統步入大禮堂,全場所有人向其鞠躬。他一直走到大堂中央,進行宣誓。

隨後,孫中山大總統發表就職宣言,承諾將推翻滿清統治、重建和平,並促進商貿發展。大總統表示將為國鞠躬盡瘁,幫助國民實現和平、獨立、富強、民主的夢想。他說,一旦清帝遜位,國家恢復和平,他將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主席將大總統印璽授予孫中山。

總統就職建立政府

孫 中山大總統在其就職宣言中稱,將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重塑完整的現代化行政體系,民選產生國會議員。他說,各省在省內事務中實行自治,省長由選舉產生。 國家的陸海軍實行軍政統一,接受國會領導。調整財政體系,由國會負責審計監督全國財政事務。大總統堅信,國家財政收入足以支付日常行政開支。

孫中山大總統詳細闡述了國家發展的各項目標,並就外交關係發表看法。他代表中華民國對各國所持的中立態度表示感謝,並稱,以前中國人的排外心理將不會在新生的中華民國出現。

大總統說,將遵從國民意願,相信各省將支持中央政府,國家將最終實現統一。他表示,中華民國將履行自己的職責,並希望得到各國承認。他承諾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將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

民國政府組閣名單

民國政府已完成組閣,主要人員如下:

副總統:黎元洪

內閣總理兼陸軍總長:黃興

財政總長:陳錦濤

司法總長:伍廷芳

外交總長:王寵惠

海軍總長:黃鍾瑛

總統府祕書長:胡漢民

孫中山大總統明天將舉行正式招待會,接見南京市民。

孫大總統對外宣言

1912年1月6日。上海1月5日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今天在南京發表《孫大總統對外宣言書》,闡述執政目標和政策。他說,中國的現狀是由於滿清錯誤統治造成的,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

《對外宣言書》稱,滿清政府的政策,簡而言之,是歧視漢族和其他民族,為邪惡私欲所驅使,施暴虐於國民,裁制民權,抗違公意,阻撓經濟發展。為此,我們推翻暴政,建立民國。

我們今欲湔除罪惡,使我中華民國進入國際大家庭,得與世界各國平等相處,故不惜犧牲生命,與此惡政府戰鬥,而另建良好政府以取代之。為使各國不致誤解民國政府睦鄰友好之善意,特將下列各條公布如下:

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有效,至於條約期滿而止。其締結於革命起事以後者則否。

凡革命以前,滿清政府所讓與各國國家或各國個人種種之權利,民國政府亦照舊尊重之。其在革命軍興以後者則否。

凡各國人民之生命財產,在共和政府法權所及之域內,民國當一律尊重而保護之。

我們將更張法律,改訂民、刑、商法及採礦規則,改良財政,蠲除工商各業之種種限制,並許國人以信教之自由。更有進者,民國與世界各國政府人民之交際,此後必益求輯睦。

深望各國既表同意於先,更篤友誼於後,提攜親愛,視前有加。當民國改建一切未備之時,務守鎮靜之態,以俟其成。且協助我們,俾種種大計,終得底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