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克強看兩岸關係:進  和平發展是趨勢 盼今年有新進展

2014-3-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5| 評論數: 0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3日舉行中外記者會,他以《旺報》和大陸媒體去年共同評選出的兩岸年度漢字「進」字為例指出,「進」這個字,反映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也反映了兩岸民眾的期待,他也期待著在新的一年,兩岸關係有新的進展。


陸將開放期權 搶台灣人才及IT技術

2014-3-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葉文義/台北報導

大陸期權市場預計今年第3季可望開放,大陸正在為期權市場開放作充足準備,除引進台灣期貨商所開發的交易IT平台外,也積極向台灣期貨業人才挖角。

據了解,前元大寶來期貨顧問事業部副總洪守傑,已於本月轉戰大陸光大期貨擔任期權部總經理,卡位大陸這一波開放期權市場所帶來的發展機會。

期貨業者指出,由於大陸期貨市場專長在商品,而台灣則擅長於金融商品經營與技術,兩岸期貨市場的發展軌跡與參與者皆有所不同,因此兩岸的發展經驗彼此可相互學習、作為參考借鏡,進一步產生互利功能。

元大期貨轉投資持股100%的勝元期(上海)信息科技公司所開發的交易平台,已與大陸數十家期貨業者完成裝機仿真交易中,將以IT公司收費分潤機制,瞄準大陸即將開放的股指期權(選擇權)市場大餅,以另一種形式跨足參與大陸期貨市場。

大 陸4大交易所的期權仿真交易已於2013年8月啟動,其中客製化的交易介面更是期權交易推廣的核心關鍵。一般預期,大陸期權市場預計今年第2或3季可望開 放。台灣的選擇權交易量在亞洲市場排名居前,期貨商瞄準商機,除輸出IT技術,更期待《服貿協議》早日通過,讓期貨商也能登陸發展,搶得市場先機。


有話要說-簽服貿才是愛台灣

中國時報 楊麗環/立法委員 2014年03月15日 04:10

《服貿協議》是否通過,事關台灣面對中國大陸及東協崛起後,能否掌握時效,再次爭取成為亞洲經濟龍頭地位的關鍵。民進黨在《服貿協議》審查過程中,隱藏著太多政治利益的算計,卻故意忽略了國家整體經濟富裕,才能穩固民主自由基石的普世經驗。

綜 觀《服貿協議》的簽訂,確實對部分產業造成衝擊,行政院也因應在野黨的要求,多次由朝野共同召開公聽會,就部分受衝擊的產業,規畫了即時、中、長期的補助 及發展計畫。但民進黨反對《服貿協議》的主因「與中國大陸簽友好協議,就失去台灣主體性」,是錯誤的認知。台灣和中國大陸從隔海烽火連天的對抗,已經進入 在經濟上必須合作與競爭的時代。

民進黨不乏高瞻遠矚的有志之士,希望民進黨這些理性、遠見之士能秉持著一貫對台灣的熱愛,調整宏觀的步 伐,朝野一起集思廣益,隨時代的變遷,讓《服貿協議》盡速通過,結束兩岸生死對抗的過去,共同開啟台灣和中國大陸一同在經濟上合作與競爭的新時代,也創造 兩岸經濟、民主相容共存的新局面。

這才是真的愛台灣,也才是台灣之福。


藍下週排審服貿 綠:奉陪到底

自由時報 2014-3-15

藍連排四場 認定本週會議無效

〔記者曾韋禎、蘇芳禾、李欣芳/台北報導〕立法院在本週點燃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大戰,將在下週延燒。國民黨團逕自認定本週會議無效,並於下週連排四場審查會;民進黨團昨天揚言,國民黨團無視會議規則,立法院勢必永無寧日。因爭奪服貿的排案權,朝野衝突及對立將擴大。

綠稱違反會議規則 嗆永無寧日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出席黨內研討會時也力挺黨團作法說,面對立院朝野協商要逐條審查等承諾,國民黨出爾反爾,這背後都是馬英九的一隻黑手在操弄,面對國民黨反民主、反理性等作法,民進黨則堅持立場,並請人民展現力量,不要讓國民黨胡作非為。

立法院長王金平昨一早就服貿審查風暴,邀集朝野黨團進行協商,但雙方各說各話,協商破裂。

國民黨團隨後逕行決定在下週的十七、十九、廿日,各排審一、一、二場服貿審查,總計四場;國民黨團刻意排入密集的場次,是希望藉由不斷確認前次會議的議事錄,達到主導審查服貿的目的。

國民黨團也預計在週一中午借用「立法院大禮堂」召開黨團大會,先搶占會議現場,準備在審查會開始後,由國民黨籍的內政委員會召委張慶忠確任前次審查會無效。

對此,民進黨籍的召委陳其邁指出,內政委員會送給張慶忠的公文,明明就是「第四次」服貿審查會議,張慶忠硬是改為「第一次」,惡劣至極。「本週明明已經開了三次審查會並進入詢答程序,國民黨立委也都有簽到,國民黨別想說會議無效,下週一大家走著瞧。」

陳也強調,國民黨團既然要破壞慣例,民進黨團一定抗爭到底,將來也會排審「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質疑,國民黨團「當家鬧事,改寫會議規則」;未來民進黨團絕對是奉陪到底,立法院勢將永無寧日。柯警告,國民黨團別妄想在下週把服貿送出委員會,更別想在立法院院會抽出、逕付二讀;本週只是「暖身」,下週就是「真槍實彈」了。


四智庫喊話 盼服貿加速過關

自由時報 2014-3-15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綜合研究院與金融研訓院昨共同舉行「服務貿易協議的挑戰與展望」研討會,四家智庫院長認為,立法院應該加速審查通過服貿協議,才能讓台灣擺脫悶經濟,並有助於加入國際與區域經濟整合。

中經院長吳中書表示,台灣出口對經濟成長的比重高,貿易開放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服貿協議更扮演我們與中國經貿正常化的重要一環,若未能順利生效,未來包括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等會員國,與我國展開實質談判的意願,將會降非常多。

吳中書提醒,南韓是台灣主要的外貿競爭國,中韓兩國的FTA(自由貿易協定),最快今年底完成簽署,屆時,若服貿遲遲不通過,將對台商造成極大影響,期盼服貿能夠加緊審查通過。

台綜院長吳再益指出,台灣要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就必須面對貿易開放,尤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市場,台灣豈能放棄兩岸服貿協議。

金融研訓院長鄭貞茂也表示,金融業屬於高度管制產業,台灣金融業要走出去,很不容易;他強調,不能再等下去,要敞開大門開放,經濟才不會悶。

對於服貿協議是否重啟談判?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若想跟中國要更多,應該要先通過現有協議內容,之後再展開第二回合談判;他強調,立法院可以審查服貿協議,但必須擺脫藍綠對抗與意識形態,更不該「為了拖延而反對」。


台企聯宣傳服貿 立委:勿忘祖國是台灣

自由時報 2014-3-15

〔記者陳慧萍、曹伯晏/台北報導〕繼去年十月動員台商返台遊說立法院通過服貿協議,中國積極影響的台商組織台企聯會長郭山輝昨天再為服貿協議「請命」,還批評在野黨「說一套做一套」、以意識形態杯葛服貿;立院內政委員會召委陳其邁痛批,郭山輝顛倒黑白,民進黨並沒有拒審服貿,而是主張逐條審查、為台灣人民認真把關,呼籲郭山輝不要「以商逼政」、「忘記祖國是台灣」。

「逐條審查,沒有拒審」

葉惠德、林清發、葉春榮等多名中國台商協會會長,最近均頻繁透過海基會主動和媒體聯繫,表態希望立院儘速通過服貿協議。

郭山輝昨也說,去年底他和台商拜會立法院時,各黨團都承諾會支持服貿協議,只是因程序不夠完備,必須開完公聽會再審議,如今立院已開議,卻因意識形態持續空轉,審查零進度,在野黨「說一套做一套」令人遺憾,如果立院繼續延宕,台商不排除再次組團赴立院表達意見。

民進黨團幹事長高志鵬說,郭山輝去年與台商拜會黨團時,他全程接待,並沒有聽到任何黨團成員說「程序走完就好」,民進黨從頭到尾都主張服貿要逐條、逐項審議,該改的就改、該修的要修、該重啟談判就重啟談判;民進黨堅持以「對等開放、公平競爭、人民生計、國家安全」四大原則審查服貿,從來沒有要拒審,也絕不是郭山輝口中的意識形態杯葛,「郭會長應該是誤會了」。

陳其邁則痛批,郭山輝不要「賺錢有數、台灣不顧」,民進黨沒有要拒審服貿,而是站在台灣立場,要求中國應對等開放;馬政府和中國簽署的服貿協議,內容嚴重不對等,不僅跨境交付幾乎都沒有開放,電子商務也僅限於福建、廣東,這種協議怎麼可以閉著眼睛讓它通過?

陳其邁提醒郭山輝,「不要忘記祖國是台灣」,台灣是他最可靠的依賴,也是他的母親,服貿協議衝擊台灣八成服務業和四百萬勞工,影響非常大,一定要對等開放,民進黨會為台灣人民嚴格把關。


王金平:服貿 緊事緩辦

【經濟日報╱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2014.03.15 04:33 am

立法院審查兩岸服貿協議持續空轉,立法院長王金平昨(14)日召集朝野協商,仍因藍綠無共識不歡而散。王金平表示,會請朝野想清楚再談,並應「緊事緩辦」。

至於本會期是否難以通過,王金平則說,會看事辦事、盡力而為,現在很難預測。基於立法院長中立立場,他表示,不介入委員會事務運作。

據了解,去年9月馬英九總統指控王金平司法關說,國民黨因此撤銷王黨籍,王也提出黨籍存在之訴,將於本月19日一審宣判。立院人士認為,王若被判敗訴則勢將上訴;若王金平勝訴,國民黨仍提出上訴,也勢必導致馬王關係更惡化,預料王金平將更加保持「中立」立場,服貿協議通過的可能性更小。王金平此時恐也在等待判決結果、及馬總統是否釋出善意。

立法院本周審查服貿協議引爆朝野衝突,下周國民黨將接力排案,在野黨揚言將有更激烈杯葛,藍營急欲請王金平居中協調,但王金平拋出「緊事緩辦、慢慢來」的說法,要藍綠黨團各自回去好好思考。

服貿協議本周已由民進黨召委陳其邁排定連審二日,但國民黨以程序不合法否認會議有效,國民黨召委張慶忠也排定下周一、三、四審查服貿協議,勢必再掀起一波衝突。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表示,如果國民黨排案,屆時就不會是本周的「花拳繡腿」,可能會有「激烈衝突」。民進黨立委更揚言,慣例打破後,民進黨召委也可排審示範區條例草案。

陳其邁強調,服貿協議審查會本周已成功開會,依慣例應由同一召委負責排案審查到底,國民黨召委排案才是破壞立院慣例。


四大智庫院長:快通過服貿 愈久愈不利

【聯合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2014.03.15 04:32 am

服貿協議卡關立法院,昨天中經院、台經院、台綜院與金融研訓院等國內四大智庫院長,同台呼籲立院早日通過服貿協議,希望各界理性為台灣做出前瞻性長遠規畫,避免落入不科學與意識形態的爭論。

中經院、台經院、台綜院與金融研訓院昨天舉辦「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與挑戰-服貿協議面面觀」座談會,中經院WTO與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說,觀察服貿協議內容,中國大陸對我開放八十項的超越WTO(世界貿易組織)標準的超外資待遇,而台灣給予大陸六十四項開放,都超越目前外資待遇。

李淳表示,他不反對兩岸重談服貿協議,但「重談真的對我們有利嗎?」若陸方在重談過程中,要求我方給予更多超外資待遇,或反過來要求給予對等待遇,我方如何因應?

他強調,若台灣想要爭取更多談判項目,解決之道不是重談,應該像中港一樣,盡速通過協議,並在既有基礎上,展開補充協議談判。

台綜院院長吳再益表示,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市場,台灣是一個開放性經濟體,如何能處於關起門的環境?他強調,台灣無法自外於全球化與自由化浪潮,若不積極應變,恐被邊緣化。

台經院院長洪德生則說,台灣加入WTO時承諾開放市場,多年來卻未對大陸開放;台灣若要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不能只談對國內企業得失或兩岸關係,而是得更實際落實對世界的承諾,否則怎麼面對未來更多的經貿談判?

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指出,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得由製造業轉為服務業。從市場角度而言,服貿協議對台灣有利,但拖愈久對我們愈不利,像大陸銀行業者進步快速,我們現在雖有相對優勢,但再等下去,只會持續流失優勢。


許信良:綠審服貿態度 是逢中必反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林河名/台北報導】2014.03.15 03:18 am

民進黨內部民調指出,四成民眾最不能接受民進黨「逢中必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天表示,兩岸互動複雜,民進黨過去有些作法,也許讓人民不認同,不過民進黨已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會就事論事、調整自己,做正確的決定。

對於兩岸服貿協議,蘇貞昌說,民進黨不是全盤否定或反對,不是不能簽,而是要求重啟談判。

據轉述,蘇貞昌在前天的中委會表示,民進黨的中國、國際政策,要有一致性與穩定性,才能讓人民與國際社會信任。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在臉書表示,「有人把不改革不改變當做穩定,其實,穩定不是什麼都不做」,兩人隔空較勁。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說,民進黨審查服貿協議的態度,「就是『逢中必反』的表現」。從二○一二年總統選舉可清楚看到,民進黨「最後一哩路」就是敗在兩岸政策,應深切反省,否則對重返中央執政不利,對兩岸發展也不利。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則認為,服貿協議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根本是領導的問題」,領導者沒溝通能力,導致朝野「以力對力」。


譚慎格:順從中國或強化獨立 台灣應慎思

自由時報 2014-3-15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美國訂定「台灣關係法」屆滿三十五週年,美國資深兩岸問題專家譚慎格昨天表示,馬政府當前對中國採取比較扈從的戰略,而不是積極主動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戰略,馬政府在國防戰略上配合中國,形成外界有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印象。

馬對中扈從 形成國共合作印象

譚慎格提醒,台灣必須回答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未來二十年,台灣到底要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事事順從中國的想法?還是要強化獨立政治的現狀、把自己融入亞太複雜環境當中?這一點台灣要謹慎思考。

民進黨昨舉行「台灣與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台灣關係法三十五週年」座談會,邀請中研院學者林正義、黃偉峰及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等人與會。

主持座談會的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說,馬英九總統心向著訂定「反分裂國家法」的中國,而不是訂定「台灣關係法」的美國。在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王張會」後,馬政府一直在為「馬習會」(馬英九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布局;但馬政府似乎忘了美國,除「馬習會」外,並未爭取「雙馬會」(馬英九與美國總統歐巴馬)。

譚慎格指出,今年是台灣關係法制定三十五週年,也是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九週年。但他必須說,一九七九年時,美國在亞太地區是唯一軍事經濟強權;二○○四年時,台灣在美國整體的亞太布局仍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十年來,台灣越來越不是美國關切的重點。二○一○年開始,中國對日本展開騷動,中國與印度關係也轉趨緊張,自此中國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點,導致歐巴馬政府宣布轉向亞洲,也就是亞太戰略再平衡。

遺憾台灣強化國防 做得不足

譚慎格指出,當亞太地區發生衝突,美國利用優異的海空戰力介入時,也希望盟邦日本的地面部隊配合,台灣也應該配合。但很遺憾,日本與菲律賓都在強化國防預算,特別是提升海軍戰力,台灣在這方面卻做得不足。他認為,馬政府當前對中國採取比較扈從的戰略,而不是積極主動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戰略。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台灣關係法」屆滿三十五週年,他期待歐巴馬總統下月亞洲行時,能再次重申美國對維持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態度,重申美國重視台灣的價值以及「台灣關係法」所宣示的立場,相信這將會對周邊具有相同價值的夥伴國家們,產生很大的鼓勵作用。


外交部感謝美重申對台安全承諾

中央社 – 2014年3月15日 上午5:30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14日電)外交部今天說,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重申美方在「台灣關係法」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中華民國表示感謝與歡迎。

外交部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在今天(美東時間)舉行「台灣關係法之承諾」(The Promise of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聽證會,由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艾斯(EdRoyce, R-CA)主持,並邀請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梅健華(Kin Moy)出席作證。

這場聽證會是該委員會繼2010年舉行「台灣為何重要」(Why Taiwan Matters)聽證會以來,再度專以台灣為主題舉行的聽證會。外交部表示,梅健華的證詞及相關議員發言均多次強調台美關係的重要及緊密友好,彰顯美國行政及立法部門對台美關係的高度重視,外交部表示對此感謝與歡迎。

外交部指出,羅艾斯在開場聲明中表示,台灣關係法是主導美國與中華民國重要關係的法律框架,重申美國對台灣關係法的堅定承諾並支持繼續深化台美雙邊關係,同時促請美國行政部門應持續就台灣拓展國際參與空間積極予以協助,並盛讚台灣是區域及世界的民主燈塔。

外交部說,梅健華除表示美方歡迎台灣有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外,也重申台美關係目前為前所未有的緊密友好,美國「向亞洲再平衡」政策的關鍵元素即在強化與台灣淵遠流長的友好關係。

外交部肯定及感謝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再次以強而有力的公開發言重申美方在台灣關係法之下的安全承諾、並正面肯定當前台美關係的良好,以及雙方緊密的友好夥伴關係。1030314


防中併吞 學者籲重建國防經濟

自由時報 2014-3-16

〔記者曹伯晏/台北報導〕世界台灣人大會與台灣國家聯盟昨舉辦「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前駐美代表吳釗燮、前駐日代表羅福全及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譚慎格出席座談。吳釗燮及羅福全強調台灣爭取並結合美國及日本等民主友邦國家的重要性;譚慎格則指出,台灣必須重建經濟與國防,才能避免被中國併吞。

吳釗燮:台灣須向美展現自衛決心

吳釗燮在論析台美關係時指出,美國國會對台灣是很重要的支持力量,台美之間也具有深厚的關係,但台灣必須向美國顯示自我防衛決心。

吳釗燮說,過去曾有美國國會友台小組詢問他,「你們希望美國能夠支持台灣的防衛,但是你們連國防預算都無法通過,難道期待我們美國子弟犧牲性命保護台灣嗎?」

羅福全:日本將台灣視為民主盟友

羅福全談論台日關係時則表示,台灣、日本同屬亞洲自由國家,日本對台灣信賴程度遠勝於中國,在中國提出反分裂國家法時,除美國外,日本也曾對台海和平表示關切,日本與台灣間雖然沒有邦交,但日本將台灣視為民主國家間同盟。

譚慎格:國共兩黨正決定台灣前途

譚慎格另在專題演說中表示,要確保台灣主權,可靠的國家經濟與國防力量是兩大先決條件,台灣軍事將領因國家領袖在政治領導上的錯亂,致使整體防衛力量削弱;至於台灣的商界領袖,因想確保能融入中國的經濟,而使台灣的經濟掏空。譚慎格憂慮地說,長此以往,他看不出台灣有能力對抗被中國「接管」的機會,因為正在決定台灣前途的不是人民,而是「國共兩黨」。

面對台灣所處困境,譚慎格強調,台灣若要提升能力讓局面逆轉被中國併吞趨勢,當務之急在「擺脫台灣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並重建台灣國防自衛能力。

譚慎格強烈主張,台灣必須要使產業外移中國的情況,儘快取得控制,否則將只能成為中國的另一特區。他也指出,台灣國防經費占GDP比例已淪為東亞國家的最低標準,未來的裁軍及募兵制將進一步使軍隊空洞化。他強調,唯有確保國防與經濟的可靠力量,才有可能維護台灣主權獨立。


譚慎格:服貿 中併台完美政治協議

自由時報 2014-3-16

批ECFA 無助台灣經濟

〔記者曹伯晏/台北報導〕馬政府與中國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極大,學者專家和業者都主張重啟談判,美國資深兩岸問題專家譚慎格昨天在台北也重批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及後續的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及區域整合不會有任何幫助;但若思考中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政治意圖,可以發現服務貿易協議,將會是一個促使台灣併入中國的完美政治協議。

譚慎格昨參加世界台灣人大會與台灣國家聯盟舉辦的座談,談到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時認為,ECFA及服務貿易協議,與台灣其他的自由貿易協定如台星經濟夥伴協定和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等,完全無法相比;後者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在WTO(世貿組織)框架下簽定,享有第三方仲裁及爭端解決機制等法律關係保護,且是WTO會員間的對等談判,能真正提振台灣的出口;但服務貿易協議則不屬這情況。

中方設限 視台為福建部分

譚慎格指出,中國與台灣的服務業型態完全不同,台灣服務業屬於小而富活力的類型,而中國服務業則有高度的國家控制且規模龐大,非中國本土的廠商將難以打入這類市場。他觀察服貿協議裡面中國所開放的產業,大部分都受到過度限制,許多開放範圍也限制在福建省,使他覺得中方只是將台灣當作「福建的一部分」。

他預測台灣較具競爭力的金融業將因這些限制,無法對中國金融產業造成多大影響。至於其他印刷、電子商務等產業,中國的開放都將因協議限制和本身環境而對台灣的投資者無益,反之台灣內部的庶民經濟將受到相當衝擊。

少數人獲益 台灣整體受害

譚慎格另於受訪時指出,雖然近日有中國台商不斷促請政府通過服貿,但獲益者將只是小部分赴中投資者,受損的卻是台灣整體,他也疑惑這些在中國的台商已比大部分國家享有更開放的投資環境,為什麼還要求更多的開放。

針對馬政府提出與中國的經濟整合有助於參加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譚慎格分析,由於服貿協議的簽署過程不夠透明,反會令美國疑慮,「台灣是否會成為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後門」。他認為實施服貿後的台灣在美國談判者眼中將會「更為複雜」,這反而會使得台美之間進一步的經濟整合變得更為困難。

譚慎格是美國政府退休外交官,於國務院服務二十四年,熟悉兩岸及亞太議題,著有「重估一個中國政策」等書,並曾任美國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北大教授:兩岸媒體可加大合作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2014.03.16 03:36 am

由聯合報系媒體創新中心主辦的「哲學與媒體創新」論壇,昨天在北京大學舉行,探討數位科技時代下的媒體產業發展前景。與會學者認為,媒體應與思想界結合,成為社會文明的明燈和思想的引領者,以體現其社會價值和影響力。

聯合報系媒體創新中心總監吳仁麟在會上指出,聯合報是台灣首個設置媒體研發中心的媒體集團,因應數位科技帶來傳播方式和產業的轉變,探尋媒體未來的發展。

吳仁麟表示,網路時代來臨,媒體產業出現軸心翻轉性改變,造成媒體產業典範轉型,不僅內容載具改變,傳播模式也在變化,探討媒體創新和發展,對媒體來說是重要的課題。

與會的北大哲學系教授韓水法表示,科技發展改變人類生活,現在是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源,對言論自由的價值影響很大。社交網路也打破傳統社群的地域、物質等限制,使人與社會、人與外部環境的關係發生很大變化。

他認為,漢語雖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但漢語媒體在世界上都缺乏影響力,這是因為大陸只有官方媒體,沒有具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台灣雖有主流媒體,但是規模小影響力有限。兩岸在媒體方面可以加大合作。

北大哲學系教授章啟程則表示,雖然現代傳媒與過去不同,新媒體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極大衝擊,但傳統媒體仍有一席之地或發展空間。他認為,媒體的價值在於其可以引領社會文明的變革和思想,使思想在媒體中成長。

章啟程說,不能引領社會思想的媒體,其功能充其量只是提供娛樂和資訊,不能體現媒體的真正價值。

章啟程也認為,台灣媒體有條件,可以讓思想界和媒體合作,作為引領社會文明發展的明燈。

北大哲學系教授周程也有相同看法,並建議台灣媒體要開闊眼界,不要只局限於台灣,要有更高的發展戰略,諸如朝中國大陸發展,更好地呈現更多元化的聲音,以體現媒體的社會價值。


《台灣人看大陸》陌生又親近的大陸朋友

2014-3-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42| 評論數: 0 |原作者: (林秉慧/輔仁大學會計系學生)

自第一次踏足對岸後,我就對這群陌生疏離,卻又備感親近熟悉的遠方朋友上了心。

第一次到大陸是擔任國際志工,對陌生土地的的第一感覺,是整齊畫一的街道和熙來攘往的人群,還有川流不息的車輛,這顛覆了我對大陸的傳統印象。除了如同搭乘雲霄飛車的公交車經驗讓我略為驚恐外,廈門和台北相似得讓我安心,公車上吵吵鬧鬧的螢幕熱鬧地上演他們的連續劇,司機大聲的播放著音樂與哼著歌,車上的人卻能安然各行其事。

接待我的是兩個與我年紀相仿的大陸學生,他們對我很友善,也對台灣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問題圍繞著政治與各式各樣的綜藝節目,偶爾穿插個一兩句讓我小傻眼的詞彙。

雖有些尷尬,但也費盡心思解釋各種神奇的誤解或文化層面的不同認知,令我不禁汗顏的是,他們對台灣的關心和了解遠遠超越我的想像。不僅對政治人物和事件瞭若指掌,連各式各樣的明星會在哪裡出沒、最近有什麼緋聞,更是一清二楚。而在台灣的我,除了知道總統是誰以外,政治上發生什麼事,我真的不是那麼關心。

被充滿驚訝與安心的氛圍包圍下,我很平安的在這裡生活了一個月。沒有遇到刻意訛詐的騙子;也沒有一開始預想的共產黨派來的監視人員;更沒有遭遇生活水準落後低下或人民普遍素質低落的情況。

我的接待家庭偶爾會關心兩岸三地什麼時候會合併,有時習慣地用福州話跟我溝通,忘記我聽不懂方言;但更多時候,他們關心我在這裡生活是否適應,回去以後什麼時候還會再來?而我曾經引以為傲、還特地帶來分享的維力炸醬麵,在人家家裡其實早堆得一箱又一箱。

我在大陸生活的一個月裡,拜訪過大陸的大學,坐在教室裡跟著他們一起上課,除了校園太大、騎腳踏車騎了一個小時還走不完,讓我很錯愕,課堂上我這個台灣人根本是顯而易見的異類。

第一次發現大陸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是很熾熱而燃燒的,只要有機會就爭取上台發表,與躲躲藏藏很怕被教授發現的我對比,實在只能一聲長嘆,下課時趕快灰溜溜的跑到教室外面躲起來。

而他們對於名字的觀念也與台灣大相逕庭。很多大陸朋友會覺得台灣人的名字都很像,念來念去都是三個字,一樣的字不同的排列組合。我倒是很欣賞他們取名的方式,簡單好記、又往往紀錄了生活的每個當下。不管是疊字,還是因為季節與出生時間的關係,比如說「瑞雪」,大概就是出生在初冬剛下雪的北方,又隱隱祈得了好兆頭;又或是「炎曉」,是在溫暖的夏日早晨。我喜歡他們從名字融入於生活裡的隨興與瀟灑,還有他們講這些事情時,眼裡的認真和話語裡的真誠。

當我回到台灣之後,換我接待起大陸朋友,幾個學期裡,發現來自東北的朋友不一定個性是大喇喇又霹靂直爽的,而甘肅女孩也可以和我們一起坐在田裡面,不用刀削,就可以用牙齒啃下一截甘蔗皮……不管是狂熱的追星族、實踐力超強的旅行家,還是認真努力奮發向上的學霸……他們總是認真努力的過每個當下。

在與他們相處的日子裡,我不斷的回味起在對岸度過的那段單純美好的時光。

其實,我們的距離還是很接近的吧?回到台灣後,我時常想念便宜的的士、老是找不到公車站的日子、各種盜版音樂都有的KTV,還有口味奇特的車輪餅……當然,最想念的,是他們操著軟軟儂儂的口音問我問題,「奇怪台灣女生講話怎麼沒有偶像劇裡演的那個樣子?」

大陸對我而言,不再是地理課本上的名詞或政治上的紛擾。而是帶著一點陌生疏離,卻又備感親近熟悉的念想。


譚慎格錯了

2014-3-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7| 評論數: 0

美國資深兩岸問題專家譚慎格來台參加世界台灣人大會與台灣國家聯盟舉辦的座談,批評ECFA和目前正在審議的《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及區域整合不會有任何幫助,「《服貿協議》將會是一個促使台灣併入中國的完美政治協議」。了解譚慎格理念的人都知道,他一貫主張台灣不能傾中,這次卻明確表達了他與台獨的基本思想是同一基調。

譚慎格以美國學者、兩岸問題專家的身分來談《服貿協議》,當然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尤其過去的言論在美國政學界也有一些分量,不過這次他對於ECFA和《服貿協議》的理解卻錯得離譜,若不是刻意要影響台灣民眾對服貿的觀感,則是站在美國現實利益的立場發言。

首先,《服貿協議》就不是政治協議,兩岸在主權和治權上有嚴重分歧,如今還在「一中框架」上尋求共識,連軍事互信機制都尚未建立,要如何進入政治協議?《服貿協議》又怎能將台灣併入中國?更何況兩岸憲法的中國版圖本來就涵蓋對方統轄區。

其次,譚慎格說,中國和台灣的服務業型態完全不同,《服貿協議》裡中國所開放的產業,大部分都受到限制,而且範圍限制在福建省,「中方只是將台灣當作福建的一部分」。事實上,《服貿協議》開放的產業不限於福建省,政府也不會認同台灣是福建的一部分。他認為,服貿獲益的只是小部分赴中投資者,受損的卻是台灣整體。事實上,服貿關注的就是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

譚慎格最危言聳聽的發言,是認為服貿無助於台灣經濟和區域整合。但台灣和大陸簽ECFA和後續協議,目的就是要打開國際市場,讓經濟自由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譚慎格以ECFA不是在WTO框架下,認為兩岸不是對等談判。事實上,兩岸的經貿合作框架,台灣受到比WTO更優惠的條件。

譚慎格的說法其實是在維護美國利益,誠如他所說,台灣應該積極主動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而且要強化國防戰力。近十年來,台灣對大陸的政策已經從完全親美走向「親美、和中」的平衡政策,美國學者圖利自己國家的觀點,參考就好。


美支持台灣參加TPP談判的考量

2014-3-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9|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一新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梅健華3月14日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方對台灣有意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協定表示歡迎。由於這是美國首次在公開場合對台灣參與TPP鬆口,因此具有相當大的戰略意涵。

梅健華出席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以口頭及書面證詞方式表示美方歡迎台灣有意加入TPP,公開表達美國政府對台灣推動加入協定持正面的立場。

美國態度開始轉向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舉行「台灣關係法之承諾」聽證會,由主席羅艾斯主持,並邀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梅健華出席作證。這場聽證會是該委員會繼2010年舉行「台灣為何重要」聽證會以來,再度專門以台灣為主題舉行的聽證會。從羅艾斯與梅健華的對話,可以清楚看出美國已從置疑台灣經貿自由化的程度,轉為開始思考是否應從戰略角度將台灣列為TPP第二波談判的對象。

首先,在14日聽證會的開場聲明中,羅艾斯表示《台灣關係法》是主導美國與中華民國重要關係的法律框架,重申美國對《台灣關係法》的堅定承諾並支持繼續深化台美雙邊關係,同時促請美國行政部門應持續就台灣拓展國際參與空間積極予以協助,並盛讚台灣是區域及世界的民主燈塔。

羅艾斯是中華民國的長期友人,在加州選區與華人社區中廣受歡迎,人望極高。筆者2012年底訪問洛杉磯時,邀請他參加在當地為華僑舉行的一場東海和平研討會,他特別調整行程抽空全程參加,顯見他對台灣強力支持。在駐美代表金傅聰安排下,他於2月率領一個國會訪問團前來台北,除拜會馬英九總統外,也與我國重要官員會晤商談台灣參加TPP、兩岸關係、台灣在東海與南海爭端之立場,以及台灣安全等議題。在聽證會中,他特別向梅健華提出歐巴馬政府是否支持台灣參與TPP的問題,梅健華在回答時強調,美方瞭解台方對此感到興趣,也歡迎馬總統的談話與日前派出經貿代表團訪美。

其次,在聽證會上,梅健華表示,去年台灣是美國第12大雙邊貿易夥伴,台美在2013年3月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藉此平台協商多項雙邊貿易及投資事項。

2013年10月,梅健華在卡內基和平基金會演說時,指出美台關係是「全面、持久與相互受惠的夥伴關係」,與前國務卿希拉蕊2011年在夏威夷大學說台灣是美國「重要安全與經濟夥伴」的談話相互輝映。但是,台灣許多學者專家與民眾總覺得這些只是美國的「口惠」,而未充分感受到「實質的善意」。

美日中台四方博奕

不過,這次他在聽證會上的發言,顯示美國已正式開始針對台灣參加TPP的問題進行可行性的研究。他指出,美方已就美台投資事務成立工作小組,討論雙方關切的多項投資議題,除了協商美台「雙邊投資協定」(BIA)的預備性對話,雙方並就馬英九總統元旦文告中揭示宣布有關經濟自由化的倡議內容展開接觸。

他說,馬總統提出拚經濟是優先工作,美方正評估台方在參與TPP方面是否已經準備充分。

第三,梅健華不僅表示美方歡迎台灣有意加入TPP,更重申台美關係目前為前所未有的緊密友好,美國再平衡亞洲政策的重點之一即在強化與台灣源遠流長的友好關係。

當然,儘管美國歡迎台灣有意加入TPP,但是台灣自己仍需努力加把勁。台灣要加入TPP,必須在12成員國完成第一輪談判之後,才有可能成為TPP第二波談判的對象。另由於TPP對於新的加入採取共識決,台灣也可向其他TPP成員國表達參與意願。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清楚地向前副總統蕭萬長表達協助台灣參加TPP的意願。

最後,在華府與東京都從戰略高度支持台灣有意加入TPP之後,難道北京在思考要不要讓台北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協定之際,不應多增加一點戰略考量,以免讓美國獨領風騷?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馬習會的政治交集點

2014-3-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淞山

從「王張會」的互稱官銜,「連習會」的習4點「兩岸一家親」溫情喊話,到大陸涉台系統釋出「馬習會」不排除在第三地舉行的訊息觀察,中共當局已經展現兩岸領導人會面的誠意與格局,希望馬英九能夠避開國際會議的場合與習近平在適當地點會面。

顯然,馬英九原本希望在年底APEC峰會進行「馬習會」的目標已經落空,更不用說以「總統」身分登陸訪問。目前看起來,大概只剩下兩種途徑可以進行「馬習會」,一是在APEC峰會前夕,馬英九以「黨主席」身分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舉行會談,會後馬英九再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參加APEC;一是在第三地進行所謂的「馬習會」。換句話說,兩岸當局在各有政治盤算的考量下,似乎難以達成在國際場合進行「馬習會」的政治共識。

對於馬英九而言,不能在國際場合與習近平會面,不僅對台灣內部無法交代,就連會面也等於沒有政治意義,充其量也只是徒具虛名的兩岸領導人會面,根本沒有其必要性與價值。

對於習近平來看,與馬英九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不僅意味著兩岸領導人已經進行政治接觸與對話,同時也象徵著兩岸正式進入政治對話與談判的時代,這是兩岸隔絕60多年來的重要政治突破,同時,也確立了習近平的對台政策大有斬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推進到新的政治里程碑。

因此,從中共當局的種種努力跡象觀察,促成「馬習會」是相當重要的政治任務,不會因為目前雙方各自喊價的政治差距過大而放棄目標,而是想要藉由拉高姿態與籌碼的策略來迫使馬英九採取折衷退讓的方法來促成「馬習會」。

其中最有可能採取的辦法就是讓馬英九以「黨主席」身分會晤習近平總書記,再由馬英九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參加APEC會議,馬英九既能登陸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又能首度參加APEC領袖會議。一進一退之間,還是有可能各取所需達成「馬習會」的政治目標。

所以,真正的重點應該側重在「馬習會」該談什麼議題?是象徵性的會談還是具歷史性的政治突破?馬英九想談什麼?習近平又想談什麼?雙方可能的政治交集點又在哪裡?

這是兩岸可能的重要性突破,不該只是為會面而會面,也不能只是禮貌性的寒暄致意,馬英九應該對「正視中華民國存在」與「承諾對台不使用武力」提出主張,而習近平則應對「開啟兩岸政治談判」、「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提出建議,這才能真正對兩岸和平發展與政治關係定位有前瞻進取的突破。寄望兩岸領導人的會面能共同促成兩岸新局的新氣象,值得觀察。(作者為專欄作家)


柯林頓曾語朱鎔基:與台增互信  美解密文件指1999年初 共軍以飛彈瞄準台灣 白宮關切

2014-3-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7| 評論數: 0

美國政府最新的解密文件顯示,1999年,美國總統柯林頓當面告訴到訪的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台海兩岸唯有增強互信,才能和平化解歧見。

美國政府最近解密了柯林頓政府的若干文件,總數約有5000頁,正陸續公布。周末公布的一份是柯林頓回函國會議員,日期是1999年7月7日,副本抄送國務院、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以及柯林頓的演說稿起草人等。

美提供台愛國者飛彈

那一年年初,美國國防部發布報告,稱共軍以飛彈瞄準台灣,「產量及部署數量都在增加」。信中表示,白宮關切這種趨勢,因此美國提供防禦設施給台灣,「包括愛國者型態的空防系統」。信中並表示,「我向您保證,我們會持續依照《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足夠的防禦所需」。

柯林頓在信中說,他依然相信,就長期而言,欲降低台海緊張,有賴於台北與北京之間的自信與互信能夠穩定增加,「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期待台灣問題和平化解」。信中並指出,解決之條件「應得到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同意」。

依據這份文件,柯林頓向朱鎔基「毫不含糊的說明上述幾項要點」。

另一份解密文件也提及台灣,註記是「白宮新聞祕書辦公室」,日期是1995年10月24日。當時適逢聯合國成立50周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江澤民赴紐約出席紀念活動,並與柯林頓會談。

江澤民柯林頓頻交會

那一年6月,美國政府同意李登輝總統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引起中方極度不滿。中方在台海試射飛彈,造成台海緊張。中方中止與美國之間的高層及資深官員互訪,並召回駐美大使李道豫。

這份文件指出,柯、江這次會談有助於增進相互了解,「(會談的)主要成就是恢復了我們兩個政府間的溝通」。文件說,兩國在一些重要議題上「恢復了開誠布公的對話,使我們能夠處理歧見、解決問題、建立共識、進一步以合作的精神開展關係」。

文件寫道,在這次會談中,柯、江同意更頻繁的見面以交換意見,也考慮建立電話溝通管道。兩人下一次會談是在大阪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高峰會期間,議題包括「貿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禁試條約、反擴散、人權、軍事交流、以及台灣」。


馬航新聞大戰 陸媒嘆落後美  馬國依賴美雷達與衛星 願分享資訊 陸媒難弄到

2014-3-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46| 評論數: 0

馬航MH370班機失聯,引發全球媒體爭相報導,但西方媒體所掌握的資訊明顯領先大陸,香港媒體報導說,美國媒體的消息靈通,在於馬國需要美國的雷達與衛星設備及飛機製造商等資訊進行調查。大陸揭弊記者羅昌平則感嘆說,「中國沒有一家真正的國際媒體」、「擁有一個國際媒體組合也應該是大國的標準配備」。

《明報》16日刊登題為〈搜救馬航靠美國,突顯華國力不濟〉文章,在馬國總理納吉布發布失聯班機改變航道是「人為操控」後,證實先前的一些「猜測」,然而在此消息公布前,西方媒體早已報導。

陸搜救隊伍也暈頭

而大陸做為事件的利益相關方,不但沒有準確消息,連搜救隊伍以及海軍都被迷惑得暈頭轉向,凸顯綜合國力有待提高。

報導指,美媒消息靈通的「底氣」,來自美國各種分布甚廣的雷達與衛星設備,波音飛機製造商及勞斯萊斯引擎商的數據,分享馬方提供資訊後的分析結果。而馬國與美國分享,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獨立調查,必須依賴美國。反觀大陸媒體的消息來源,則是依靠西方媒體的二手資料。

陸無真正國際媒體

現任《財經》雜誌副主編、2012年曾揭爆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涉偽造學歷、官商勾結等問題的羅昌平在微博中指,「圍觀馬航失聯事件,CNN、美聯社、路透、《紐約時報》等基本壟斷關鍵信息的發布權,並對馬來西亞形成倒逼反證,從而拼湊相對完整的信息流。從這種意義講,中國沒有一家真正的國際媒體,自然提供不了核心信源。」網友「Echolalia」感嘆說,「飛機美國生產,引擎英國製造,衛星數據來自美國,如今重大新聞也都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BBC獨家發布了。」

網友「窩窩EAST」也感慨說,「核心消息都是CIA(美國中情局)、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BI(美國聯邦調查局)掌握,中國媒體很難弄到。還是國家實力的差距。」


習近平訪歐 催生中歐投資協議

2014-3-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5| 評論數: 0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啟程訪問荷、法、德、比等國,期間將會出席海牙召開的全球核安峰會,參加中法建交50周年慶典,拜訪歐盟總部,為中歐順利洽簽雙邊投資協議催生。

中國推動對歐關係的三根支柱(經貿高層對話、高層戰略對話、人文交流與合作),向來以經貿對話最具成效,中歐年度貿易額至今已突破5500億美元,預估2020年將邁向一兆美元。至於中歐政治關係,卻非想像中的平順。從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受到歐洲人權團體的刻意阻撓,至歐盟國家領導人陸續會晤達賴喇嘛,爭議一直不斷。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突飛猛進與歐債危機效應,情況已大幅改善。去年雙邊高層互訪頻繁,中方除了購買法國60架客機並簽署15項中法合作協議外,還與英國達成金額56億英鎊的投資協議,卡麥隆首相即興奮的緊握李克強的手,再三承諾「英國會是西方世界最堅強支持中國的國家」。

中歐政治關係雖趨於穩定,但貿易與投資仍為雙邊潛在衝突的變數。歐洲經濟復甦緩慢,歐債危機又加重歐盟國家的財政負擔,貿易保護主義聲浪高漲。持續兩年的中歐太陽能電池板傾銷案,去年就幾乎醞釀成一場貿易大戰。習近平此行布魯塞爾,或會承諾對歐盟開放市場,以換取歐盟收回實施懲罰性關稅的決定。

歐洲市場是中國實現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選擇,根據北京商務部的統計,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對歐盟累計投資額達到300餘億美元。近年來陸企更加強歐洲的跨境併購,目標置於西歐及北歐的技術密集產業、高科技製造業與服務業,期望藉併購獲取尖端技術、品牌、產品品質與銷售的管道。

然而,陸企仍需面臨諸多現實挑戰,歐盟國家基於政治價值觀、中國人權過往的記錄與北京威權體制等因素,往往對陸企態度保留。部分國家或因經濟與國防安全考量、或受中國威脅論與貿易保護主義心態影響,口頭上都表態歡迎陸企前往投資,實際上則設下諸多障礙。一年前陸企「中坤投資集團」在冰島購地未成,正是受到歐洲輿論質疑北京意在北極戰略布局。最近陸企投資參與英國核電廠工程,媒體亦抨擊保守黨政府無視國家安全。

就歐方和中方各自的期望值來說,歐盟會提出在華投資獲得更高的保障待遇、提高法律透明度、解決歐盟在中國投資企業遭遇的市場准入問題、智慧產權的保護等方面;簡言之,就是希望既能保障在中國的既有投資,又能進一步促進投資自由化。

對中方而言,隨著愈來愈多的中資企業赴歐投資,難免要面對一些非經濟因素的問題。據北京官方調查,約78%在歐盟投資的受訪企業都有經營困難的經驗,例如中方雇員取得歐盟當事國工作的簽證就有困難,一些歐盟國家對中資的安全審查或對中資企業徵稅問題,都仰賴到中歐簽署《雙邊投資協定》的保障。中方顯然也已意識到,與歐盟洽簽雙邊投資協議,既可一勞永逸地解決貿易上的摩擦,也能確保中國企業順利地「走出去」。

中歐成功洽簽雙邊投資協議的關鍵在於,中方對歐開放市場的承諾與幅度。歐盟身為28個成員的整體,要求中方自由化的標準較高,它涉及市場准入、透明度、勞工待遇、環保、投資與仲裁等多面向內涵。

回顧2006年中歐啟動的「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PCA)談判,就因為許多附帶問題(如人權、環保或永續發展)產生爭議,迄今仍處於停滯狀態。就現階段中國經濟與政治發展狀況來看,北京是否願意接受歐盟的高標準,令人質疑。

中歐關係長期存在「能力與期望值」上的認知差距,北京早於2003年就把雙邊關係界定為全面性戰略夥伴,但至今未達預期目標,形成對中歐關係期望過高、實際能力不足的現象。習近平此行歐盟國家顯然較關注解決雙邊實質問題,因為中歐關係只有循序漸進,相互認知對方關切的核心利益,相互尊重對方的想法,才可能減少衝突。


發展台式六次農業的好時機

2014-3-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鄭博文

六次農業這項新農業概念,是源自日本農林水產省在2010年3月的「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畫」,其目的在活化地區資源、開創農林漁業者新事業,用以振興農林漁業、活化農林漁村、增進消費者利益、提高糧食自給率及減少環境負荷。

六次農業是指農業生產(一次)×農產加工(二次)×銷售、服務(三次),是將傳統農業融合加工與銷售服務的新農業,特別強調藉由工商融入來提升農產品的加值,增加農民收益或避免「量多價跌」情勢,日本近年來大力推動,確實帶來成果,增加農民自信心,不擔心進口農產品競爭,因此日本才這麼有信心要加入美國所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最近美國歐巴馬總統所提出「2014年貿易政策議程」報告,持續敦促台灣對進口豬肉訂出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最高殘留容許量(MRL),也指出台灣無法在農產品的殺蟲劑和農業化學品訂定MRL,導致許多美國出口農產品被退運,因此建立豬肉的MRL及科學基礎上的可信賴食安制度對雙邊貿易非常重要;同時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最近出版報告「台灣與TPP:如何鋪路」也點出台灣加入TPP,必須要開放國內農業市場如爭議的美豬問題,同時也指出台灣在農業問題可借鑑日本模式,除此之外也點出台灣缺乏有科學基礎的食安問題。兩份報告都很清楚表明台灣要加入TPP,首先就要面對美豬問題與科學論述的食安制度,絕非想像中那麼容易。

美豬(牛)問題與科學論述的食安制度是美國與歐盟、中國大陸的關鍵貿易爭議問題,TPP目前12成員國與未來要加入的南韓基本上都接受美國的MRL遊戲規則,台灣若沒有明定各種符合美方要求的MRL,美方是不可能同意台灣加入TPP。其實台灣農產品濫用藥物經常耳聞,也常見報,因此農政與食安單位應好好會商一套科學論述的食安制度,導正濫用藥物問題,並落實推動執行(如標示MRL)。

近年來不少農民已做到日本的「六次農業」使自家產品符合各種安全標準,進而價值提升,也減少被中間商剝削,他們成功的故事經常被媒體報導。農委會可廣泛收集這些成功農民的故事分享與農民,將其經驗標準化,研擬各種輔導農民的方法措施,使台灣農業產品能做到美、日的安全標準,更將產品「品牌化」,使台灣各種農產品如日本一般,可以精緻包裝銷售到國外。台灣已有農民可以做到日本「六次農業」成果,現階段提倡台式「六次農業」,從安全標準出發,提升台灣農產品競爭力並解決農民產銷與低價值問題,也順道解決我們加入TPP的第一道難題。(作者為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陸網購熱 超市大潰敗  零售業毛利全面下滑 上海整排店面轉讓

2014-3-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4| 評論數: 0

大陸的實體商店不敵高昂的房租和網購盛行的夾擊,上海街上近日有一排商店貼出轉租招貼。去年大陸的超市、百貨、便利店等實體零售業的毛利率都比前年下滑,生鮮食品成為熱門電商品類,讓實體零售業的生存更加艱難。一位上海台商說,他在兩岸從衛生紙、洗衣粉到食品都可網購,除非要倒垃圾,「否則基本一個月可以不出房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