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新聞中心專訪 | Yahoo!奇摩 – 2012年3月9日 上午11:00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一向敢說、直言。對於美牛問題,他認為連專家都無法解決,楊志良8日接受Yahoo!奇摩專訪時,更直言總統馬英九才是問題核心,不該想要面面俱到,應該誠實告知百姓,並讓民眾有選擇風險的權力。
以下是他的專訪內容:
楊志良:我們政府就要把瘦肉精標示做好,有瘦肉精自然就賣不掉,那大家幹嘛生氣?就像當年美國要我們開放火雞,大家也沒有買。所以我們官員沒有面對現實。現在多少ppb不重要。如果我們要2.5ppb,日韓10ppb,那美國一定受不了,接受了,那日韓怎麼辦?
政 府要講清楚:「我們憑什麼比日韓更低?」所以我們不要民粹不要遮掩。現在應該要做的是:第一、現在就訂10PPB,不管有多少都要嚴格標示。訂好罰則,肉 商、店家有加培林的話自己要標示清楚,抽到嚴罰。第二、趕快準備我們要跟美國要什麼?這才是重點。第三、我們要監督政府落實那十六字箴言。
政府要監督牛肉麵、牛排、任何有用到牛肉的店家寫清楚,我的牛肉從哪裡買?採購發票要公告,肉品供應商有無添加培林,嚴格要求做好明確的資訊接露。
做起來不難,不要民粹,食品藥物管理局如果人不夠,可以加人,台灣食品監督跟別國比較,設備、人手都遠遠不夠。如果要講廠商可能欺騙,那什麼事情都不能做,現在可以嚴格規定抽到就要沒收、銷毀。
歐洲可以拒絕培林是因為這是經濟外交問題,因為他們自己產很多牛,加上歐盟很強勢,所以可以不理你美國。如果開放牛肉,他的成本比較高整個產業就垮了。
【吃檳榔比瘦肉精危險】
我們所有行為幾乎都有風險,就像汽油有汙染、暖化的問題。就像農業,如果要生機飲食,完全不要農藥,九成的人要餓死。檳榔風險1年4000人口腔癌,比培林危險。
美牛有風險,但風險無處不在。風險有兩種:一種是無可避免的,像交通運輸;另一種可以選擇,像抽菸、檳榔。政府要盡量把美牛風險從無可避免的風險,轉變成第二種讓民眾可以自己選擇。
現在的問題是專家都沒共識,一邊要證明完全無害才開放,一邊要證明有害才禁止。開放瘦肉精美牛對民眾沒任何好處,為何要接受?這個議題讓野黨修理執政黨是天經地義,所以操作上先天就錯了。
這個事情應該由衛生署、農委會來講就好,不要由總統、行政院長來講,層級太高,又說「三個沒有」--「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時間表、沒有承諾」。這個沒人相信,反而搞到政府誠信都弄得沒有了。政府現在要做的是,應該跟民眾講清楚,台灣不可能比日韓有更好的條件,不要民粹。
【條件不可能比日韓優】
應該講清楚我們要TIFA、免簽、FTA、軍售、免簽,就要接受讓步,我們不可能拿到的條件優於日韓,大家相忍為國。我們盡量爭取日韓得到的好處。要知道美國健康社會安全部(DHSS),是認可可以用培林。
如果我們硬要說有毒,他們的畜牧業及肉商吃得下這口氣嗎?所以這些州的參議員、州議員會不會受到壓力?議員受到壓力會怎樣?當然對美台行政單位施壓。尤其現在要選舉了,他們當然要去抗議。
所以這不是科學問題。我們的操作很愚蠢,當初的專家會議還說不能公開。政府應該很誠實跟民眾講,我們承受的壓力,不會比日韓輕。
【總統是問題核心】
現在我們沒有確定開放美牛就會拿到這些好處。馬英九總統從來不講,我們要拿這個去換。總統應該要誠實講,不要瘦肉精美牛,就要接受韓國出口去美國成本比我們低的代價。馬英九就是想要面面俱到,弄到現在政府都停擺。
將來進口之後,多了瘦肉精標示,美牛一定不會賣得比現在好,美國人當然不會滿意。所以之後要研究,美國要我們給,我就就要向美國要。朝野要討論,如果哪天他要內臟,哪天又要開放豬怎麼辦?
所以政府這些基本邏輯都沒討論,難怪輸到脫褲。
觀察站/圍豬救牛? 義美報告掀陰謀論
【聯合報╱記者 范凌嘉、林新輝】2012.03.14 10:29 am
美牛瘦肉精爭議不休之際,陸續驚傳紐澳牛肉驗出瘦肉精、國產豬違法使用比萊克多巴胺更毒的添加物,阻止瘦肉精美牛的最大「絆腳石」相繼淪陷,引爆「時間點」之巧合,已在政壇掀起「圍魏(國產豬)救趙(美國牛)」的動機論。
三月四日周日,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才剛爆發,此時一分義美檢驗報告分從三條不同管道直奔總統府,且都要求「敬呈馬總統」;這分報告證實國內豬農確實有人使用瘦肉精,且比萊克多巴胺還毒,馬總統驚覺問題嚴重,下令立即展開「毒豬大作戰」。
馬總統晚間召來行政院長陳冲等國安高層,討論危機處理,但陳冲認為,農委會每年抽查本土豬,也都發現一至二趴不合格,義美的報告並沒有「驚人發現」;但馬總統擔心雞牛豬危機形成複合效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力主行政院審慎處理。
三月五日陳冲開始危機處理,指示除了要求農委會從供給端抽驗之外,也責成衛生署從肉品、消費市場等食品端確認,務求周延。
由於養豬業使用瘦肉精有周期性,常在售出前廿八天投藥,因此高層還特別要求,在「毛豬拍賣前」,就要採不定期、無預警的多元抽驗,表示這是「玩真的」。
衛生署六日起,連續六天在全台抽驗市售豬肉,結果八十七件都未檢測出瘦肉精;但農委會八日起抽驗養豬場一百八十五戶,兩戶不合格,抽檢全台十處肉品市場、兩百九十三件樣品,一件被驗出含瘦肉精。複驗的結果,確認義美報告並非空穴來風。
行政院前天深夜下重手,一方面讓資訊公開,避免「災情」擴大,一方面要求「出豬具結」,穩住消費市場,但「陰謀論」四起,政壇人士私下都在問:背後運作的政治鑿痕是誰?
了解內情人士透露,二○○九年,美國畜牧業及農業州國會議員就已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辦事不力」感到不滿,這次,司徒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罕見地提到「台灣畜牧業也有使用添加物」,直接挑戰台灣國會議員「零檢出」立場。
他指出,美國畜牧業利益團體在二月底、三月初,委託民間單位抽查國內畜牧產品,鎖定深受國人喜愛的豬及紐澳牛肉。
知情人士形容,美商的方法就是讓「數字說話」,達到「遍地開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