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別再當智障了!台灣人已經快養不起自己的未來...
( http://appnews.fanswong.com/show.php?id=394096 )

我在《金融大騙局》一書中,不斷強調我們必須關注的一個數據就是:「人口」。為什麼「人口」這個因素對台灣的未來如此重要呢?它又到底會如何的影響到我們的經濟?首先我們必須解釋所謂的「人口紅利」到底是什麼?
 
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是指一國的總人口數當中,具有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一般是指15~64歲)占絕大多數,而需要被扶養的老人和小孩人數都相對較少。擁有人口紅利的國家,會因為較高的生產力及較少的扶幼和扶老支出,而展現較高的經濟力。但隨著這一個族群的老化,面臨的問題將是由較少數的更年輕一代來扶養這個為數眾多的族群,此現象稱之為人口紅利的枯竭。例如美國在1946年到1964年有所謂的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這批嬰兒主要撐起了美國近半世紀的經濟榮景,但隨著戰後嬰兒潮的退休,美國的人口紅利也在2010年起面臨這個問題。
 
而台灣的人口紅利預計在2015年達到最高峰之後,將會以全世界最快的老化速度來走向人口紅利的崩盤,其原因我相信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已經知道,台灣的出生率是「全世界最後一名」。下圖是歐洲和亞洲主要國家的出生率比較,也就是平均每對夫妻生幾個小孩。圖中可以看出,台灣的生育率明顯的敬陪末座,其中最低的2010年,平均每對夫妻還生不到一個小孩。接下來適逢中國人最喜歡的龍年,在望得龍子龍女的情況下,生育率出現明顯的提升,但在進入2013蛇年之後,生育率預期又將每況愈下。

要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除了「出生率」以外,就只有「移民政策」了,但是亞洲先進國家中,目前除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普遍對於移民政策是極度保守和嚴格的,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保護主義」的壁壘,政府深怕外來的移民搶了本國勞動者的工作,進而失去為數眾多的勞動階級選票。但這就回到「破窗理論」的議題,難不成因為汽車的發明,導致為數眾多的馬車相關行業都失業了,政府為了選票考量,就得把發明汽車的人抓起來判死刑嗎?
 
很不幸的,這是個一人一票的時代,所以要當選的首要目標,就是盡可能的討好大多數的人,而不是討好對社會真正有貢獻或有巨大影響力的人。也就是說,不管是誰執政,基本上做的事情沒什麼兩樣,就是拼命在比賽挖子孫的錢,來給眼前這一些有選票的人享用。講的白一點,只要能討好這能夠讓我當選的51%選票,用未來子孫200%的資源都當作支票開出去也在所不惜,反正我了不起只做個四年八年,能執政最重要;不能執政,所有已經開下去的錢和資源都打了水漂。
 
所以,政府不可能去做真正對社會有長遠幫助的事,它只會做能討好眼前多數選票的事。而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還在奢望政府能為人民做什麼,我只能說:「你是智障」。
 
到底勞動人口的下降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直接看圖說故事比較快。
 
下面這張圖是台灣人口結構的變動趨勢,雖然從2012年以後的數據皆為推計值,但是我們前面已經提過,要產生大的變動,除非「出生率」和「移民政策」在未來出現大幅度的提升,否則這個趨勢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而你認為目前台灣的這種環境,年輕人生育的意願有可能大幅度的提高嗎?政府的移民政策有可能大幅度的開放嗎?
 
台灣的總人口數大約在2019年~2030年就會達到最高峰,然後開始迅速的滑落,依照中推計值來估算,台灣在2060年的人口數,將比現在(2013年)要減少20%,回到1983年的水準。千萬不要小看這20%的人口數,這將導致大量的本地服務業(以本地人口為主要消費客戶)倒閉,進而影響其他相關產業的衰退和蕭條,接著就是股市的長期空頭和房地產的長期不振。看到這裡,你想到誰了?沒錯,就是日本,我們正走上和日本一模一樣的路,而且,我們將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國際上,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7%,稱之為「高齡化社會」;超過14%,稱之為「高齡社會」;超過20%,則是「超高齡社會」。台灣已經在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接下來則預計分別在2018年及2025年進入「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接下來我們看的這張圖是台灣的老化指數,所謂的老化指數,是以65為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除以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數,所得出的比例。而這數據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很簡單,一個國家的幼年人口越多,表示這個國家未來的人口紅利潛力龐大,反之則表示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將節節敗退。同樣的,在「出生率」和「移民政策」不變的情況下,這種趨勢是沒辦法停止或逆轉的。

再來我們針對15~64歲的勞動人口來作分析,台灣的勞動人口在2015年即將到達最高峰,而在2060年時,台灣的勞動人口將會減半。而且勞動人口中的高齡勞動人口(55~64歲)也將成為最多數。這代表什麼意義?我想有一般思考能力的人應該都可以想像的到。

再來,我們來看這張「扶養比變動趨勢」圖,應該也很容易明白。
 
扶老比 = 65歲以上老人 / 勞動人口
扶幼比 = 14歲以下幼兒 / 勞動人口
扶養比 = 扶老比 + 扶幼比
 
沉重的扶養比(特別是扶老比)將造成嚴重的社會福利負擔。所以不知道多久以後,可能一個台灣的年輕人,月薪四萬元,卻要繳三萬五千元的勞健保,而且一直要繳到85歲才能開始領錢,你說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嗎?絕對有可能,因為有為數眾多的老人投票同意讓這個年輕人必須這麼做,這時候年輕人剩下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革命。你說他怎麼可以這樣?我們年輕時也是乖乖的繳啊,現在換他們年輕人養我們了,怎麼可以說不玩就不玩呢?你說的沒有錯,但年輕人也沒有錯,每個人都只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爭取自己最大的權益,只是每個時代有時代的正義、也有時代的罪惡,屬於你的時代精神不一定屬於下一代。你有你的仗要打、他們也有他們的仗要打。「養兒防老」或許在以前是對的,但是在未來就不一定了。勞保、健保、勞退、國民年金...等龐式騙局般的社會福利政策,全都遲早會因為人口紅利的耗竭而崩盤。而如果你還在奢望「大有為」的政府能做什麼「改革」,那,你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智障。

最後,這張是以性別做區分的人口比例圖,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台灣的人口比例,由早年的「金字塔」變為現在的「燈籠」,然後即將變成「倒金字塔」。看到這裡,你能不擔心、不緊張嗎?

親愛的,買間房子好嗎?
 
房地產是一種商品、一種民生必需品。而決定這種商品價格的最後因素,只有「供給和需求」。而台灣在人口數量及結構都越來越惡化的情況下,需求只會越來越少,以後空著的可能不只那些建商用人頭賣來賣去然後從銀行搬錢的假豪宅,連一般的公寓、華廈都可能成為廢墟,而且越靠近郊區的越有可能。一堆建商不斷喊什麼台灣的房地產情況不同,只會漲不會跌,拼命的蓋,從台北蓋到林口、三峽、新莊、淡水,再蓋到桃園、中壢、新竹,再蓋到台中、台南。請問:這些房子最後是要賣給誰?賣給鬼嗎?
 
最近相當熱門的一篇文章[台灣炒房10年,經濟沉淪30年],裡面有兩點實在是中肯到讓人拍案叫絕:
 
13.那為什麼有人願意用這種高價買房?
因為他沒有要自住,而是要加價轉賣給別人。
房價不合理,不重要。租金很低,不重要。房屋舊舊髒髒又沒電梯,不重要。
反正只要找到一個智障肯買,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14.那為什麼有人願意用這種高價買房「自住」?
因為他是智障。
 
而我想補充的是,台灣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光是智障多,連教你「如何成為智障」的補習班也多。而這些補習班在過去的十年當中,確實叱吒風雲、轟動一時,不僅學費收的飽飽,仲介費、價差也賺的滿滿。先收你學費,再賣包裝好的案子給你,再幫你代租代管,最後乾脆直接跟你集資。這無形當中,更助長和延續了台灣的房地產泡沫。當然,我沒辦法肯定這個泡沫什麼時候會破滅,也或許這最後一波的高潮還會持續好幾年。但是越接近高潮的尾聲,就越有可能成為那站在泡沫頂端的最後一隻老鼠,特別是那些到現在才開始學怎麼當「包租公、包租婆」的智障。
 
好吧,不一定是智障,有的時候是情勢所逼。

唯一能評估房地產真實價值的依據,只有「租金」,因為租金代表了多數勞動階級的平均收入水平,這也是為什麼在房地產泡沫的形成過程中,會漲的只有房價,而租金不會跟著漲。當一間房子如果要靠收租得收個五十年以上才會回本,報酬率甚至低過了定存,會有這種現象主要是投資人著重的已經不是租金的收益,而是房價未來的上漲。這個想法其實沒有錯,因為我們知道硬資產對貨幣的吸金效益確實是可以對抗通貨膨脹的,但在不同的硬資產間,也是有著相對的比價關係,可以看出相對而言,何者被高估?何者被低估?而很明顯的,現在並不是買進房地產的好時機(特別是自住)。
 
另一種常被拿來判斷房價是否合理的指標為「房價所得比」,簡易的說就是「你要不吃不喝幾年才買的起一間房子?」。台灣的平均房價所得比經常性的高於9.0,遠高於主要英語系國家的高標6.7;而台北市更曾在2011年第四季飆高到創紀錄的15.3,遠高於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甚至連號稱全球最高的香港,其房價所得比也只有12.6。也就是說,台北市已經不光是全亞洲,而是全世界房價所得比最高的城市,而且不管你再拿任何一種國際上常用的房市指標來衡量,幾乎都顯示台灣(特別是台北市)的房價已經嚴重泡沫化,只等著被戳破。

不是全亞洲,而是全世界,台北市目前是全世界交通便利、網路發達、治安良好的城市當中,租房子最划算的。你說你房子才剛買不久怎麼辦?賣掉它,總有智障會買單,然後先租房子。什麼時候再買房子呢?等到你中了樂透;或是已經事業有成,買東西不用看價錢,而是看心情;或是房價只有租金的200倍~250倍(好一點的地段可接受到300倍)的時候,再買吧。我可以保證,如果你的年紀跟我相差不多,那你肯定等的到這麼一天。
 
年輕人,22K不是台灣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近幾年,22K的話題在台灣吵的沸沸揚揚,大家拼命的把矛頭指向政府和企業,認為目前如此糟糕的就業環境,是無能的政府和貪婪的企業狼狽為奸的後果。但是王伯達在《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一書中,已經為大家解析了原因,認為目前薪資成長停滯的關鍵點在於「生產力無法有效的提升」。而其原因是政府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到錯誤的「慘業」,導致台灣過去十年發生嚴重的產業空轉,現在被韓國遠遠甩在腦後。而政府錯誤的教育以及勞工政策,更導致年輕人的單位生產力低落、無法與企業的需求接軌。最後導致的後果,就是企業整天抱怨找不到員工、年輕人整天抱怨找不到工作,然後雙方再一起抱怨政府無能,於是政府只好再想辦法做一些「改革」,於是大家就更慘了。
 
我不得不再提到《富爸爸窮爸爸》一系列書籍對台灣造成的浩劫。前面已經提到,坊間許多的「智障補習班」都是以富爸爸的論點為基礎,宣揚所謂的「被動收入」、「財務自由」,要大家靠買房收租或炒房來創造獲利(或其他種種號稱能創造「被動收入」的金融商品)。但不論是王伯達、宋鴻兵、還是我都再三強調,這種靠「資產交易」所創造的經濟,不是真的經濟,而是泡沫。真正的經濟絕對是要有「生產力」作為後盾。也就是說,這[台灣炒房10年,經濟沉淪30年]有很大比例的幫凶就是這些智障補習班,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誤解了富爸爸的真正意思,或是只會斷章取義,一心只想賺Easy Money和Quick Money,沒有人肯腳踏實地的幹活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房地產這個產業不好,我的意思是當一個國家的單一產業被投入了過多的資金、人力、時間在上面的時候,就會造成整體資源的浪費和整體生產力的衰退。好比我們前面說的,政府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到錯誤的「慘業」,導致台灣過去十年發生嚴重的產業空轉,現在被韓國遠遠甩在腦後。一堆年輕人在選填志願時一股腦的看到「科技新貴」的光環而選填電子相關科系,但其實他對這個領域一點興趣也沒有,滿腦子只想著快速致富。但隨著台灣科技產業開始由盛轉衰,再加上2008年的會計制度變更,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分股票一夕致富。銳減的收入逐漸沒有辦法彌補工作的勞累和倦怠,自然也就無心努力工作,只想再找有沒有其他快速致富的方法,恰巧這個時候以「被動收入」、「財務自由」為號召的智障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成了這些失志的年輕人尋求慰藉的最佳去處。但是回歸問題的本質,這些人真的對房地產業有興趣的比例有多少?還是多數一樣只是衝著想賺Easy Money和Quick Money來的?當房地產的泡沫一破滅,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這才是台灣島逐漸沉淪的主因。
 
當一個人腳踏實地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並且努力的做,不可能沒有好的結果。但是如同我以前發表過的文章所說的,我們面臨的是一場「善的循環 vs 不勞而獲」的戰爭,當一個年輕人腳踏實地的幹實業幹了十年,最後卻發現不如其他人炒股、炒房兩年賺的多時,他的信心就會動搖,於是競相加入這賺取Easy Money、Quick Money的行列,最後的結果會如何,我目前沒有辦法預測。但是我相信,不管你過去有沒有參與過這些快錢、熱錢的投機遊戲,也不管你現在有沒有去智障補習班報到,凡是只要能堅守住自己有興趣的本業,並且努力工作的人,才有辦法享受到最後的甜美果實。最後我要澄清,我沒有要批評或攻擊這些智障補習班的意思,它們只是提供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罷了,這就是它們的本業。就像你不能怪賣煙的業者,它們也只不過是提供市場的需求罷了。要怪只能怪你自己為什麼想抽煙?為什麼整天只想不勞而獲?
 
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任何困難就想求助於他人,是小孩子的行為;而想求助於政府,則是智障的行為。經驗一再的告訴我們,最後往往下場最慘的人,就是相信政府的人。1946年國民黨政府從大陸落荒而逃,撤退來台灣佔地為王之後,那一次人民因為相信政府而有好結果的?從「四萬塊換一塊」到勞保、健保、國民年金等龐式騙局,更不用說那年年丟到水溝裡的稅收。而即使民進黨上台,也只證明它不過是另外一個國民黨,沒什麼不同。
 
一個大時代,之所以繁榮,是因為人民自我的勤奮和勞動,創造了價值和財富:之所以蕭條,是因為人民好吃懶做和想要不勞而獲。不管是好是壞,從來都跟政府沒有關係。從懶惰要回歸到勤奮,站起來還是得靠自己。
 
以我常去的馬來西亞為例,一般的藍領工資只有RM900~1,000左右,大約就是NT9,000~10,000,而一般的白領階級,也就是一個中英文精通的大學畢業生,起薪大約是RM1,500~2,000,這樣的薪資在吉隆坡其實也是很難生存的。因為吉隆坡的物價比台北還要高,這邊的珍奶一杯要RM6~8,隨便吃一餐RM20是跑不掉的,我的書在這邊一本訂價是RM40。再加上馬來西亞的公共交通非常不發達,不開車就像沒有腳一樣,但是馬來西亞的車因為高關稅,是全世界第三貴,因此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常常身上要背一個9年的車貸以及一個40年的房貸,而且利率都比台灣高很多,房貸利率至少4.5%以上。但是你知道嗎?馬來西亞的年輕人,也這樣活下來了。
 
當然,每一個體制都有所謂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以及遵守遊戲規則的普羅大眾,有極少數人是能夠成為制定遊戲規則的精英份子,也有少數人雖然沒辦法成為制定規則的精英份子,但卻能夠看透規則,然後想辦法去佔到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利用遊戲規則的不公平往上爬。而這篇文章是要告訴多數的普羅大眾,唯有專心把自己有興趣的本業做好,才是勝算最高的一種方式,不要想要投機取巧、不要想要不勞而獲、不要想要賺快錢,歷史上真正有非凡成就者,沒有一個是靠投機取巧或不勞而獲站上去的。
 
曙光依舊存在
 
人類經過幾千年的歷史,再混亂、再蕭條的時代,都會雨過天晴;再困苦、再貧乏的時代,都有人創造奇蹟。而這些創造奇蹟的人,靠的是人類天生最有力的武器:雙手。1949年台灣民間的財富被國民黨的「四萬塊換一塊」給洗劫一空,但接下來他們靠著家家戶戶皆工廠的工匠精神,以及一卡皮箱闖天下的勇氣,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一度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或許極度的困境,才能激發人類天生那可以創造奇蹟的本能。所以我們應該要開心,因為這個時刻已經離我們不遠。
 
上一個時代,致富的方式是:透過你的產品或服務,解決盡可能多數人的不方便、不安全、不舒服、不健康,主要在增進人們的「物質生活」。但是現在人們對於物質生活品質的提升已經到了一個滿足臨界點。所以,下一個時代的致富關鍵是:透過你的產品或服務,在「精神生活」上解決盡可能多數人的不方便、不安全、不舒服、不健康。而台灣未來較有機會的產業有:高附加價值產業、旅遊相關產業、基本民生服務業以及八大行業,但前提是,政府不要再有什麼大幅度的「改革」。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說過:「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卻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的確,任何的危機,往往代表的是另一個轉機。我衷心的希望,看過本文的你,能夠懂得抓住這一個轉機,邁向自己的偉大航道,找到屬於自己的ONE PIECE。
 
來源:mobile01  作者:BookSilver


台灣社會老化程度比美國嚴重4倍

‧Smart智富月刊 2014/01/09【撰文/林 竹】

在2012年10月底,台灣傳出「軍公教勞」4大退休基金將破產的消息,引發民眾恐慌搶領退休金風波。在2012年年底,政府便允諾要完成4大年金改革,並在2013年年初將改革法案陸續送進立法院。此次修法重點,包括了延後退休年齡、降低所得替代率,調降18%優惠存款利率等。影響層面最廣的勞保年金,則是要逐年調高保險費率,並調整年資給付率,確保勞保年金不會提前破產。

雖然軍公教年金修法,在2013年5、6月已完成委員會初審,但是勞工保險條例修正案,委員會審查一次就告停擺,至今還在等待朝野政黨協商。

然而,「台灣社會老化的程度,比美國還嚴重,年金改革不能再拖!」羅素投資公司投資部門資深研究分析師范元安強調。這位研究退休制度、發展目標退休基金投資模組長達21年的美國退休金專家,出身台灣,為了解台灣退休金制度,在2013年10月來台拜會金管會與考試院銓敘部,行程中特別接受《Smart智富》月刊採訪,提供他對社會老化、年金改革等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范元安說,最讓他驚訝的是,台灣社會老化速度竟比美國嚴重4倍!他以數據做對比,在美國總人口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從2010年的13%,在2050年將增至20.5%,成長幅度57.7%;可是,台灣按照經建會《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報告研究,同期間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會從10.7%急升至36.5%,大增逾2.4倍,顯示台灣老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很驚人。

范元安用世界銀行推動的「多層式年金制」檢視,他說「整體而言,台灣勞保年金的改革方向,相當正確。」以下是他針對「多層式年金制」,即第1層政府提供的社會年金、第2層職業年金、第3層個人準備的年金,深入分析台灣勞保年金改革方向:

對於社會年金改革,台灣鎖定在「少領、多繳、延後老年給付請領年齡」3大重點,范元安認同這樣的改革方向,只有這麼做,才能降低社會年金所占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進而減輕社會年金的財政負擔,解決年金破產壓力。

以美國為例,在1980年代,美國的社會保險老年年金就被精算出即將在2041年左右破產,因此掀起改革討論,直到2001年提出建議,採行「少領、多繳、延後老年給付請領年齡」的改革方向,使得社會年金的所得替代率調降至37.1%,年金餘額用盡的時間因此可以延後15年∼20年。

除了延後退休年金請領時間之外,「降低社會年金占退休所得替代率的比率,以及拉高職業年金占比,都是台灣未來該執行的方向。」范元安說。由於許多國家的社會年金都採確定給付制,在人口老化嚴重的共同課題下,各國年金多出現財務危機,像台灣的軍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就是如此。所以,范元安指出,有愈來愈多的國家,將年金制從原本的「確定給付制」,改成「確定提撥制」,意即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退休金帳戶,自己存多少,到退休後經過精算後就領多少。

像美國,1980年有32%的職業年金採確定提撥制,到1995年升至64%,2003年則高達71%;而台灣的勞工退休金條例(即勞退新制),也是因為採確定提撥制,因而沒有破產問題。

至於個人年金的準備原則,范元安認為資產配置、投資報酬率高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早準備」。他在美國就提出過「Saveearly,save often」的觀念,也就是一個人一踏入社會,就要把準備退休金視為重要的財務目標,並且固定投入、長期投資。他說,在第1層社會年金保障縮水、第2層企業年金所得替代率還在努力爬升的階段,唯有如此,個人退休金才會增加。

所以,不管年金制度怎麼變,提早開始準備退休金,才是不變的真理。范元安說:「我2個兒子都在美國,他們一開始工作時,我就告訴他們,不管有多愛花錢,公司的職業年金一定提撥最高額度,每月再固定撥一筆錢規畫個人年金,將來退休才沒有問題,我覺得台灣的年輕人也是一樣,就算22K,也要有提早、定期準備的概念,不要等老了才發現來不及。」

【完整內容請見《Smart智富》1月號 第185期;訂閱Smart智富電子版;本文由Smart智富月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台灣好老!兩年後老人比小孩多

天下雜誌作者: 陳一姍、黃惠鈴、( 研究/彭子珊 ) | 天下雜誌 – 2014年7月22日 下午4:34

問台灣人,2016年台灣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幾乎9成的人,第一時間會回答:「選總統。」

但不論未來總統姓蔡、姓吳、姓朱、姓陳,甚至姓柯、姓連、姓賴,一上任,他/她都將無可避免地站在人口懸崖邊。

2016年,「台灣人」將出現三大轉折。

第一,台灣15到64歲勞動人口將史無前例地減少。台灣勞工將由高峰1737.6萬人,從2016年算起的未來10年,每年減少13萬人。10年累計減少7.8%。

第二,台灣老人數達311萬,將第一次超越小孩數。

第三,台灣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將第一次突破40歲。過半台灣人走入人生的後半場。

2016年,台灣將出現三大人口轉折危機:缺工、高齡、少子化,國家競爭力危在旦夕。

「台灣一直在講人才危機,現在就連人力都出現危機,」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形容,他看到這些轉折的反應是「非常震撼」。但唯一推得動的政策,只有放寬僑生在台居留就業的條件。

知名社會學者、前國發會副主委陳小紅,一見到《天下》記者就感慨,人口老化問題在台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她直言,台灣社會根本沒有意識到,台灣在1700萬勞動力高峰時,經濟成長率勉強能保二,若勞動力減半,意味著未來經濟會負成長。

迄今,台灣軍公教人員平均在53到55歲退休。台灣中高齡者勞動參與率,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兩度送進立法院的「長期照護服務法」,根本排不進優先法案。「長期照護保險法」草案,根本尚未完成研議。

面對人口問題,政府高官除了震驚,好像什麼都推不動,讓人既洩氣又憤怒。在此時,全世界最老的國家——日本,卻出現嶄新思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別設立了「選擇未來」委員會,五月中,提出第一次期中報告:「不能任憑人口無限制下滑,必須穩住1億人口。」這是第一次,日本在經濟振興的框架下,思考人口。有別於過往,人口只是社會福利議題。

6月24日,就在《天下》採訪團抵達東京當天,安倍正式對外宣布了包含「2060年1億日本人」在內的日本經濟再生方案。

隔天,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健保與長照保險的整合改革計劃」,這是日本面對戰後嬰兒潮即將邁向75歲,一個龐大的改造計劃。

此次在日本的第一位受訪者,「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人口構造研究部部長鈴木透,告訴我們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這兩年,在亞洲人口學界最熱門的話題,其實是台灣。2010年,台灣總生育率竟然跌破1,「這應該是破世界紀錄了,」他指出,一個2300萬人口的國家,根本不該發生這種事。「跌破1」的意思是,台灣女性一生平均生不到一個小孩。

過去兩年,多位人口學者來台一探究竟,令日本驚訝的是「台灣社會竟然完全無感」。

「他們後來都說,你們台灣人都覺得無所謂,我們就不必幫你們乾著急了,」政大社會系助理教授鄭力軒說。

安倍喊出的1億日本人口高標,也許最終只是他的癡夢,無法達成。那台灣的夢呢?台灣的未來呢?( 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552期 )


少子化衝擊 8年後…台灣人口負成長

【經濟日報╱記者鄭杰/台北報導】2014.08.19 03:39 am

少子化問題加速惡化,台灣人口恐八年後就轉為負成長。國發會昨(18)日公布最新人口推估,由於生育率難以提振,台灣人口負成長時程將提早四年來到,由原預估2026年提早至2022年,代表此後台灣人口數將逐步萎縮,少子化帶來的衝擊迫在眉睫。

為了解人口發展趨勢,國發會每兩年進行一次人口推估,預測未來人口結構變化。據國發會此次發布「2013至2061年人口推估」報告,台灣的總人口數最高峰時期將落在2021年,隔年起(2022年)台灣人口數將不再成長,趨向萎縮。

至於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的時間點以及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重超過20%)的時間點,則仍維持與前次預測,各為2018年以及2025年。

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張恒裕指出,人口負成長時點提早四年到來,主因是台灣生育率節節低落,少子化情況惡化,「生育率一直拉不起來」。

張裕恒指出,共同參與此次推估報告的學者普遍認為,短期間內,台灣生育率恐怕難有明顯上升的可能性,因此將生育率的預估值由上次的1.3%下調至1.1%。

少子化也造成勞動力補充的困難,勞動人口將無以為繼。

國發會推估,台灣15-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勞動人口)明年就會達到最高峰,有1,737萬勞動人口;但從2016年開始勞動人口將開始下滑,到了2061年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只剩下50.4%,而老年人口則大幅增至43.2%。

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指出,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邁向高齡社會趨勢已然確立,在少子化加上高齡化的雙重衝擊之下,未來老年人口幾乎就要接近勞動人口。

因應人口少子化及老年化的趨勢,黃萬翔表示,首先需要鼓勵生育,培養樂於生育的環境;另外,面對勞動市場人力短缺及老化問題,則需要提升勞動生產力,並要開發高齡勞動力。

黃萬翔指出,高齡者體力雖不如年輕人,但累積豐富經驗,仍能夠貢獻自身智慧,若未能發揮高齡勞動力實在是社會的浪費。


人口負成長提前 最快5年後

【聯合報╱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2014.08.19 03:39 am

台灣人口負成長時代在八年後的二○二二年就來到。國家發展委員會昨天公布「人口推計(二○一四年至二○六一年)」,因生育率持續低迷,人口負成長將從兩年前公布的二○二六年,提前四年開始,屆時台灣人口最高峰約兩千三百六十萬人。

國發會表示,由於國人生育率下降,將每位婦女生育率從一點三人,下修至一點一人,因此推估最快五年、最慢十二年會開始出現人口負成長 。

隨人均壽命延長,國發會指出,三年後台灣就會進入老年人口超過百分之十四的高齡社會,並在二○二五年達到老年人口逾百分之廿的超高齡社會。

二○六一年,老年人口更會到達百分之四十一,幾乎每兩人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八十歲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比率,屆時也將從現在的百分之廿五點一,提升到百分之四十三點二。

老年人口大幅攀升,國發會表示,扶老比從現在每六點一七個工作人口養一個老人,到二○六一年,將變成每一點二三人扶養一個老人;若再加上扶養小孩,預估每一點○一個工作人口,就得養一個老人或小孩。

跟其他國家相比,台灣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將超越韓國、日本,預計二○六○年老年人口就已經超越日韓;國發會指出,台灣人口高齡化也比其他國快速。

二○一○年,台灣人口年齡中位數為卅七點四歲,這代表有一半的人不到卅八歲,但二○六一將老化至五十八點六歲,代表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超過五十八歲,這將超越韓國的五十七點九歲、日本的五十三點六歲。


再過十年 3.6人養一個老人

【經濟日報╱記者鄭杰/台北報導】2014.08.19 03:39 am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將使得青壯的勞動世代負擔一年比一年沈重。根據國發會推估,今年平均約每六個年輕人可共同分擔扶養一個老人,隨著老年人口增加,青年人口萎縮,十年後,平均每3.6個年輕人就得擔負起照顧一個老人的責任。

人口統計中「扶養比」指的是,每一百名青壯年工作人口(15-64歲)所需扶養的幼年以及老年人口,亦即為「扶幼比」以及「扶老比」的總和,數值越高代表的青壯年的負擔越重。台灣的扶養比在近年達到低點,平均每百人僅需照顧35人。

然而,根據國發會推估,此數值將會迅速飆升,再過15年,平均每百人就要照顧50人以上,甚至到了2061年,將會面臨每百人就要擔起98.6人的照顧責任,屆時壓在青壯世代肩上的擔子恐怕重得讓人直不起身。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扶老比」的急遽攀升。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扶幼比將長期維持在低檔,大約平均每六個年輕人才需要照顧一個小孩,不會見到明顯攀升。

但是,扶老比卻是惡化的嚴重。當前扶老比雖僅16.2%,但是十年之後就將增為28%,二十年後就將為43%,也就是現在一個老人本可由六個年輕人共擔照顧之責,十年後年輕人人數將減為3.6人,等到2034年時,幾乎每兩個年輕人就得要照顧一個老人,老年人將成為台灣年輕人最重的負擔。


台灣老年人占比 「超英趕美」

【經濟日報╱記者鄭杰/台北報導】2014.08.19 03:39 am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在全球數一數二。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超英趕美」,老年人口比率跨過20%門檻,正式踏入超高齡社會,成為老年國。

2013年台灣的年齡中位數是38.9歲,也就是台灣只有一半的人口年齡高於38.9歲。但是根據國發會推估,再過20年,也就是2034年時,台灣年齡中位數就會拉高至50.3歲,過半人口的年齡都將超過50歲,因此到時只要年齡不到50歲的人,都還稱得上是台灣的「年輕人」。

國發會官員指出,近年來,在少子化影響之下,台灣社會結構迅速老化,2000年時台灣社會的年齡結構仍相當年輕,高齡人口占整體人口比重僅8.6%,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也相對年輕,當時其他國家老年人口比重多在兩位數以上。

台灣老化的速度卻一年比一年快,根據推估,到了2025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達到20%,還將超越英、美。


不解決人口萎縮問題 安倍晉三就算贏得大選 也會輸掉經濟

鉅亨網編譯呂佩憶 綜合外電  2014-11-19  15:41

日本第三季經濟萎縮,連續兩季負成長而正式入陷衰退。但日本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日本需要的不是發行更多債券,而是需要更多人口,但日本就是不願意改革移民法,日本人口年年都在萎縮。安倍晉三即使延後消費稅、甚至就算贏得國會改選,經濟的問題仍然無解。

《彭博電視》週二報導,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分析師Carl Weinberg指出,現在是日本經濟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日本央行不需要印鈔票、財政部不需要發債,這些都不是好的政策,救不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需要的是人口。即使安倍晉三贏得國會改選,到最後還是會輸掉經濟。

日本需要人口,但日本就是不願意改革移民法。Weinberg說,人口年年萎縮,日本的經濟絕對沒有救了。他說,不需要經濟學家來告訴你也可以知道,如果一國的人口持續萎縮,到最後消費和需求都會萎縮,生產也會跟著減少。他說,過去我們所看到的經濟成長,都是由人口成長所帶動的。這是我們首次看到主要經濟體面臨人口減少對經濟的衝擊。日本經濟一定會萎縮。

日本雖然已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掉到第三大,但是全球仍有許多人投資於日本,尤其是日股。雖然日股近來表現頗佳,且安倍晉三解散國會帶動股市上揚,但第三季經濟萎縮的消息立即打擊股票的漲勢。Weinberg說,經濟萎縮的新聞會持續主導股市。Weinberg認為,日經指數現在對政策的樂觀氣氛其實是錯誤的,投資人期望日本經濟能好轉,但那是不可能的。

針對日元,Weinberg說基本面對日元並不利,日元會持續貶值。他認為唯一能支撐日元的因素就是,接下來幾季日本企業一定會把錢匯回,因為日本財政年度到3月31日止,在此之前日元都會升值,但之後就會回到基本面。


徐嶔煌 臉書發言 2015-2-21

今天媒體報導說,蔡英文跟王金平,被拱選總統時,都笑了(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50220/36398380/)。其實,如果真的要當台灣總統,笑一下就夠了,想到台灣的現況,笑不出來的時間應該比較多。

台灣少子化跟人口高齡化問題嚴重,會影響台灣未來經濟衰退與消費,連大家的退休金都會因而破產,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日本就是前車之鑑,日本現在人口將近一億三千萬,正在打「一億保衛戰」,因為日本預估在未來人口會剩下不到8700萬人。65歲以上、消費頻率低的人口,現在已經佔人口數的21%,未滿15歲的小朋友,只佔人口比例的13.6%。逼得日本在2007要成立「少子化對策擔當大臣」,希望提出少子化對策,連「牛郎」都要拉出來救國。

日本人少子化嚴重到甚麼程度?嚴重到連「牛郎救國」都要搬出來了你知道嗎?25至29歲男性的未婚率是71.8%,女性60.3%,未婚率增高是少子化的原因之一。所得不成長、物價房價負擔不起,現在連車子都不想買,男人已經從「草食男」變成對戀愛無感、或者不想結婚的「佛系男」或「絕食男」(婚姻吃不下去的,稱之為絕食男),各縣市政府都要提對策,連牛郎都要找來當講師,你就知道多嚴重了。

日本少子化有多嚴重?預估,到了2040年日本有半數鄉鎮、大約896各鄉鎮可能消失。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各地方政府只好想盡辦法,比如台灣人愛去的、有姬路城的兵庫縣,去年度辦講座,請夜店男公關(牛郎啦)來教男人討好女人的方法。

有縣市還成立「雞婆會」,擬定「婚活診斷書」,建議想找對象者要注意穿著、講話細節等。佐賀阿嬤的佐賀市,還請來女講師教授如何與異性約會時創造好好棒棒的印象,比如髮型、化妝,還有避免餐桌禮儀將刀叉不吃人肉、只吃牛肉。

有的縣市,如果「媒人」促成一對男女配對的話,還可以有10萬日圓的獎金。日本九州大分縣的宇佐市就是。

京都旁邊,有美麗琵琶湖的滋賀縣米原,他們的對策是:如果有人辦同學會,就給發起人獎金,因為同學會上是促成「班對」的好機會,獎金是3萬日圓。

那,想想,台灣除了江宜樺當行政院長的作文比賽外,還有所謂的育兒津貼外,到底做了甚麼?國發會推估二○一六年開始,台灣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口將超過十四歲以下的幼年人口,老化指數超過百分之一百,到二○六○年,老化指數將高達百分之四○一,老年人口約為幼年人口的四倍,將是全球僅次於日本第二老的國家。 我們沒有比較爽,會跟著日本的腳步之後,進入人口負成長的新地獄!

台灣的新總統要面臨的,有少子化、還有房地產可能泡沫化、經濟緊縮,還有馬英九兩任任期、沒有為台灣找出新產業政策的問題,越往下想,還真的是笑不出來啊!

台灣人口未來會負成長到甚麼程度?現在是將近2300萬,未來可能不到1800萬人!(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9000031-260202)房地產不會破產、台灣GDP七成都靠內需,經濟還能撐多久?那些爽爽賺的銀行還能爽多久?

ps1:大過年的,不要再逼我了。我也不想當國安問題啊.....誰叫台灣把養房跟養兒的成本搞這麼高.....= =

ps2:歡迎天龍國居民假日到新竹巨城百貨來逛逛,看看Baby能見度差多少,新竹所得不輸台北、房價遠低台北,三房加車位,八百萬可得,低房價跟高薪資對生育率的影響,說沒有是騙人的,歡迎參觀跟指教(其實看新竹縣市生育率跟全國的對比也知道啦)....XD

你,佛系男或佛系女了嗎?


不再要求三高 日本女性想嫁四低男

自由時報 – 2015年2月24日 上午7:26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隨著女性地位提升及晚婚化趨勢,日本女性的擇偶條件出現明顯變化:從以往的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大)變成三平(平均的收入、平凡的外貌、平穩的性格),甚至逐漸走入四低(低姿態、低依賴、低風險、低成本)。

為慶祝創刊35年,日本女性就業情報雜誌「Torabayu」回顧35年來職業婦女的角色,其中在擇偶條件及婚姻觀方面,隨著時代推移出現有趣的變化。

35年前,最佳求婚地點是附有夜景的高級餐廳。男性求婚的經典名言是「我會讓妳幸福」。然而,隨著經濟不景氣及男女地位平等,現在男性求婚時多半是說「請跟我結婚吧」。

女性漸走入職場,不再將另一半視為「長期飯票」,相對地也不再要求伴侶必須擁有高收入,「三高」條件變成「三平」—平均的收入、平凡的外貌,以及平穩的性格。

男性也開出女版四低條件

越來越多女性經濟自主,結婚年齡也逐漸提高,即便擇偶條件從「三高」變成務實的「三平」,還是有很多女性找不到適合的對象,於是近幾年開始出現「四低」條件—低姿態、低依賴、低風險、低成本。「低姿態」指的是不耍大男人個性,「低依賴」是能夠一起分擔家務,「低風險」是能夠保住飯碗不被裁員,「低成本」則是要有節儉的美德。

有趣的是,男性也開出「女版四低」擇偶條件,即低干涉、低要求、低風險及低成本。「低干涉」是不要干預老公的嗜好,「低要求」是不要過度要求老公分擔家務,「低風險」是不要動不動就情緒不穩翻臉,「低成本」則是不要經常要求昂貴的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