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流浪教師 月薪估僅22K

自由時報 2012-12-31

教部調查大學是否濫用鐘點教師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國有八千一百一十八名博士流浪在大學鐘點授課,其中七成五、六千多人是五十五歲以下青壯年學者。由於開課不穩定需跑多校維生,就算一年開五門課,月薪估計也只有廿二K。在監委和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強力要求下,教育部將全面調查,了解是否有大學為節省人事成本而濫用鐘點教師。

高教產業工會理事長戴伯芬表示,大學上課時數最多的是助理教授,一學期約上五門課十個學分。大學鐘點老師就算能上到十學分,以日間部一小時的時薪七百六十五元估算、一年授課九個月,換算下來月薪竟只有二萬二千九百五十元。

戴伯芬表示,九十學年各大專校院鐘點教師有二萬七千一百一十一人次,一百學年卻大增到四萬四千二百一十五人次,十年增加六成三,又以私立大專從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人次,增到二萬九千一百卅九人次,情況最惡劣。

戴伯芬認為,大專校院拚命開博士班招生,相對卻以因應少子化為藉口,許多大專為節省未來人事費用,惡意把一名專任教師員額拆解成數名鐘點教師,造成近年來,年輕博士找不到教職,只能跑校鐘點授課。但數據顯示,大學學生數從九十一年一百二十四萬增到去年為一百卅五萬多,目前對大學教師需求數應還可以增加。

七成五鐘點教師在55歲以下

但教育部在今年五月調查並交叉比對跨校任課的鐘點教師人數顯示,今年鐘點教師有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九人,其中一萬六千七百七十一人、約六成六另有本職工作,但有八千一百一十八人、約三成四是純鐘點教師,沒有其他工作,並調查鐘點教師的年齡分布,發現七成五以上都在五十五歲以下。

高教產業工會向監察院陳情,監委葛永光調查認為,取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無法獲聘正式教職,淪為流浪博士,擔任大專校院非典型勞動的情況嚴重,教育部應該要確實查明此事。戴伯芬還表示,教育部去年規定,四名鐘點教師得折算一名專任,但折算數不能超過專任的三分之一,超過不列生師比,此舉代表教育部在合理化學校濫用鐘點教師現象,已成世界笑話,教育部應予檢討。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表示,大學聘僱鐘點(兼任)教師是常態,但數量應有一定的合理性,教育部將調查是否有大學故意拆解專任教職改以鐘點代替的情形,如果有不合理損及大學教師及學生權益,將予檢討改進。


鐘點費比補習班少 悲觀看前途

自由時報 2012-12-31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學歷很好看,頂著國立頂尖大學博士的頭銜,但沒有固定工作,現在四十二歲了,找對象娶老婆都有問題。」王姓大學鐘點教師受訪時感嘆。

學的是人文,九十三年拿到博士學位之後,教職卻找得很不順利,「投給大學的履歷沒有上百封,也有數十封,回函都是肯定我的學養豐富,但職缺有限,所以不得不讓我成為遺珠之憾。」

找不到正式教職,只好一直找鐘點授課的機會,那所大學有在徵兼任,他就趕快去應徵。「連鐘點都要搶,搶慢了就沒有了,有一年我只有一所大學一門課,還位於台中,那年只能用慘字形容,賺的錢不夠付車資。每年學期結束前就很擔心,深怕下一學期課開不成。」王姓教師直言。

身為家中獨生子,要負擔雙親生活費,教了八年的鐘點課,因為開課不固定,收入也不穩定,女朋友難交,相親也沒有本錢,年過四十,更難找到對的人。即使今年有四所學校聘他兼課,一個月可賺到五萬多元,王姓教師還是很悲觀看待自己的前途。

多花了五年、耗費近百萬學費去念博士(不含生活費,國立大學五年學費估需四十萬、私立超過八十萬),怎麼熬了八年還找不到正式教職?王姓教師無奈表示,他所學本來就較冷門,有私校乾脆遇缺不補,免得以後學生少了,要裁老師還要多付遣解費,四年前有機會錄取某私校正式教職,沒想到競爭者有高層關係,他就被作掉了,「有關係沒關係差很多。」

為何不轉換別的工作?王姓教師苦笑說:「人生規劃就是進入大學教書,即使鐘點費賺得比補習班還少,但就是不甘心去補習班。最沮喪的是,有學生跟我說,賺家教的錢都比我賺鐘點費多,要我去兼家教。」

去年剛從歐洲國家拿到社會科學博士的林姓教師,碰壁一年多,現在只找到公立大學一門二學分的鐘點課可上,還是因為原本的授課教授忙於研究,才讓她「有機可乘」。她的先生同樣是大學鐘點教師,今年找到兩所大學肯給鐘點課上,只是每週要從台北跑中南部。


博士流浪教師22K?高估了!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1-6

◎ 賴欣陽

二○一二年的最後一天,看到貴報A12版報導的「博士流浪教師,月估僅22K」。筆者博士畢業後,長期「流浪」於各大專院校間,謹借此一角,略述實情。

首先,關於鐘點費。報載兼任教師鐘點費是日間部每小時新台幣七六五元,進修部七九○元,其實這是正教授才有的行情,或許還更高些。我們這些流浪博士,大多是助理教授,日間部的鐘點費是六三○元至六五○元,但進修部多一點,大約七百元到八百多元,不同學校給的不一樣,但一般行情如此。

其次,交通成本要自己負擔。像筆者現於四校開課。當年最多曾跑七校,北自台北、南至嘉義,每週加油超過六千元,還沒算高速公路回數票、車子損耗及保養費用等。

其三,大專兼任教師不是正式編制,被排除在國科會研究大門之外。在這樣的評鑑制度下,兼任教師在研究上的立足點,甚至比不上博士生或博士後研究。

其四,只要有任教的,每個學校都要繳勞保費,而且直接從鐘點費裏扣,讓人有吸血的感覺。

其五,寒暑假期間是完全沒有收入的,更不要奢談年終獎金。而這段時間也要退出勞保,但緊接著又要繳國保,待開學後,再繳勞保。如此年復一年,在校教學、研究、服務的年資既無法累積,而且退休後全無保障。

其六,最近即將實施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也要從鐘點費裏扣,這讓兼任教師生活更困難了。

筆者覺得像我們這種「專職的」兼任教師,就靠著那麼一些些鐘點費過日子。報載的月薪估計「僅」22K,其實若仔細計算鐘點費收入與實際相關支出,22K是高估了。更何況筆者自己曾經每週只有六個鐘點,筆者的朋友,也曾經只有五至六個鐘點,而我們都沒有其他收入。

希望政府有關單位了解後,可以改善我們的待遇及處境。如果不想改善,至少也不要再「想空想縫」(台語)從我們的口袋裏挖錢了。

(作者為五年資歷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退休教授搶錢 博士只好流浪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1-6

◎ 林樹枝

貴報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報導全國八一一八名博士流浪教師,在大學鐘點授課月薪估僅22K,此現象存在已久。其原因除學校聘任兼任教師所付出的薪資成本約為專任的三分之一,私立大學在成本考慮下,當然喜歡聘用兼任,只要符合教育部兼任教師人數不得超過專任三分之一的規定即可。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私立大專院校聘任大量從國立大學提前退休的教師,有的學校人數高達數十名,全國私立大學累計應超過上千名這類「公轉私」的退休教授,當然造成了今日那麼多剛畢業的博士,無法在學校取得專任教師資格,而得淪落為流浪教師。

我是一個私立大學的副教授,多年前注意到學校開始聘用從國立學校退休的教師而絕少聘任年輕博士的情形,及看到許多博士流浪教師的新聞,曾寫信給教育部,請教育部重視此現象。一個從國立大學提前退休的教授不但坐領每個月七、八萬的月退俸,到私立大學後,又取得專任教職,兩者合計月領約二十萬。而那些淪為流浪教師的年輕博士,只能到處奔波兼課每月所得約為二至三萬。我也建議教育部採取一些措施導引私立大學多聘任年輕博士,而不聘用從國立學校退休的教師。更建議對聘任從國立大學退休教師的私立大學,每一位每年減少定額的獎補助款(五十萬)。可惜建議石沉大海,也未見教育部採取其他措施。其原因可能是這些教育部的大官員們,心中正盤算著幾年後提前退休,轉到私立大學當校長或當教授,何必自毀「錢」程吧。

(作者現任大學副教授,台中市民)


回應「退休教授搶錢」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1-7

◎ 陳祖輝

拜讀貴版元月六日林樹枝教授撰寫之「退休教授搶錢 博士只好流浪」一文,本人頗感贊同。

吾以為公校退休教授轉任私校問題由來已久,教育部不是不知情,而是假「不干預大學學術自由」之偽善,而做不擋人財路之實,反而更放任讓各大學繼續以「博士後研究、約聘助理教授」等變相無保障之作為,扼殺許多年輕博士投身學術界之熱情。

然而,由於許多公立學校教授在學術領域頗具權威,其轉任私校將有助於學校招生廣告宣傳,因此公立學校退休教授轉任私校問題可考慮兩種方式解決,一是若公校退休教授轉任私校專任教職並無不可,但其在私校專任教職收入加上退休俸收入總和,應不能高於在國立大學退休前的最高薪俸,以示其願意選擇退而不休。或是可以選擇擔任私校的榮譽教授或顧問,其原退休俸照領,但在私校任教不佔專任職缺,規範私校收入將以鐘點費加上顧問獎金彈性發放為原則,每月在私校收入總和以新聘專任助理教授的薪資水準為上限。若能如此,私校不但可以聘新任教師,又可採低成本聘請公立退休教授,此將可達雙贏目標。

(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博士)


一畢業就負債百萬 博士生感嘆:工作難找


東森新聞 – 2013年2月26日 下午5:45

青年失業率持續攀高,現在就連博士生都感嘆工作難找,一位台大博士班的畢業生,他坦言一畢業就已經揹債100萬,她的很多同學甚至丟了上百封履歷也找不到工作,只能說高學歷等於高就業率的時代已經不再了。

博士畢業生莊先生:「一畢業就負債,然後也沒有,也不知道未來到底是怎麼樣,(念博士)大概花了大概快50萬左右。」台大電機所畢業的莊先生,從大學到念完博士班,學貸已經上看百萬,好不容易進入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月薪6到7萬,但扣掉房租和學貸,根本存不到錢。被百萬學貸壓的喘不過氣,還有莊先生的同學,唸到博士,投了上百封履歷,一樣石沉大海。博士生滿街跑,找工作卻大不易。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個案)念的是邊疆民族研究,那所以你說,你選讀這樣的科系,在台灣除了到蒙藏委員會,現在也已經不存在了,他(找工作)找了7年,他過去唯一做的就是,包括在學校裡頭的博士後研究。」

人力銀行調查發現,高達7成3的企業,早已打破高學歷代表,好能力的窠臼,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你欠缺工作經驗,第二個是你的學歷跟你能夠提供的專業並不相稱,也就是你念到一個博士,後來發現其實,你知道的原來是這麼樣的有限。」頂著高學歷的光環,卻求職無門,看來現在學歷的高低,已經不能成為進入職場的門票。


棄教授夢 博士改賣雞排

蘋果日報

5萬薪變2萬 剪出扳機手 帶來成就感

【蕭夙眉、朱俊彥、鄭敏玲╱台中報導】「趕快來買,博士幫你炸的雞排喔!」台中市一家剛開幕的炸雞排攤老闆宋耿郎,頂著政治大學博士生高學歷,去年底改行賣雞排,親友統統反對,他卻堅持行行出狀元。他初試啼聲做生意,頗受顧客好評,11歲的小顧客詹容晴說,老闆是她的好榜樣,希望自己會讀書、還要會炸好吃的雞排。

宋耿郎從小在師長眼中就是一名會念書的孩子,從建國中學、政大法律系、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畢業後再考上博士班,在校當助教10多年,他感覺工作太無聊,放棄當教授夢想。

宋耿郎有次到宜蘭玩,吃到「蔥YA雞」的雞排,被他認為是人間美味,決定回到故鄉豐原賣雞排。他不顧親友反對,雞排攤去年底開幕,「一天拿著剪刀剪雞肉數千次,剪出了扳機手」,父母不捨他每天接觸油膩,叨念:「去找份工作就好,賣什麼雞排!」

把自己當活教材

不少顧客稱讚他雞排好吃,更訝異:「你學歷那麼高,為什麼要來賣雞排?」但他以自己當活教材,告訴孩子有基本學歷就好,弄清楚自己想做什麼,用心去做,「炸雞排裹粉、剪開雞肉、和人互動,都要學習,都帶給我快樂和成就感。」

宋耿郎之前當助教月薪5萬多元,目前每天賣出80塊到150塊雞排,每塊50元,扣掉成本,生意好時每月也才1、2萬元,「創業總是比較難,我有信心在台中每區都開分店,收入會比較好。」

顧客陳小姐說:「景氣差,開店創業是好事,年輕人能彎下腰打拼事業,也是好事。」臉書網友蘇坤成也表示:「店名應該叫博士的店!」

工程師改賣滷味

擁有多張證照的電腦工程師任海維,前年轉行賣滷味,去年10月結束生意,到線上遊戲公司當管理工程師。他表示,人生轉個彎再回歸本業,是不錯的經驗。逢甲創新育成中心助理教授黃智彥肯定宋耿郎「博士炸雞排」的行銷方式,但建議想追夢的人,除了勇敢也要有規劃,才不會無路可退。

宋耿郎小檔案

現職:「蔥YA雞」炸雞排攤老闆
年齡:42歲
家庭狀況:離婚,育有3子
學經歷: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班肄業、法務專員、助教
理念:職業不分學歷高低,用心做,行行出狀元
資料來源:宋耿郎

 
郭董批博士賣雞排「應課教育浪費稅」
 
蘋果日報

【李宜儒、林巧雁╱綜合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到三峽愛物園祭拜亡妻林淑如,對有博士生放棄助教職位擺攤賣雞排,郭台銘感慨地說,這樣是教育資源浪費,應課教育資源浪費稅。對於景氣,他認為今年變數太多,金蛇還未出洞,4、5月後才會比較明朗。

3月12日為郭台銘亡妻林淑如忌日,每年的3月8~12日郭台銘都會到愛物園,順便看亡弟郭台成。

「留給國高中生去做」

對於最近博士生放棄教職改賣雞排,郭台銘認為,並不是說賣炸雞排不好,但像是炸雞排的工作應留給國、高中生去做就好。他還隨口說出,這應該要課教育資源浪費稅。郭台銘強調,中國經濟在調結構,台灣也要,不過調結構是需要時間的,不是用月或季來看,而是用年;且要從企業及教育做起。

對於景氣,他認為今年變數太多,要看長一點,去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今年因為有很多國家要換領導人,要到4、5月後才會比較明朗,現在才是改變的開始。

鴻海群創將徵才萬人

談到今年開工時提到的「工者有其屋」,郭台銘說,是要讓工程師們有其屋,包括新北市、台中、高雄等都會有相關計劃;未來1年內,包括鴻海跟群創也會在台灣招募5000~10000名員工。

對於新任台大校長楊泮(音同判)池,郭台銘說,他是學有專攻、有管理能力的人,也會是好校長,台灣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相比,醫學院也是可以勝出的。

對郭台銘的課「教育資源浪費稅」說法,賦稅署副署長許慈美說,國外沒有類似的稅,且要釐清炸雞排是否為自己創業,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受僱於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主任孫克難說,這是懲罰稅,難達社會共識,不如從教育政策著手,或產業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才是正本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