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百萬元鉛字 鑄字行送英大學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15 02:58 am

「自己的文化外交自己做!」活版印刷的靈魂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不僅關心文化產業,近來他更自費製作一萬個鉛字、開發鉛字檢索系統,無償送給英國巴斯的斯巴大學,要讓漢字的研究,在異地生根。

全台僅存的「日星鑄字行」,見證鉛字活版印刷歷史,62歲第二代老闆張介冠,自嘲「傻瓜」,沒有官方協助,憑一己之力,將鉛字數位建檔。他也自創「漢字復刻計畫」,希望讓鉛字文化永流傳。

日前英國巴斯斯巴大學教務長來台,第一站就到日星鑄字行和張介冠交流。他們做足功課與張介冠討論、請益,讓他驚訝「外國人竟比台灣人更重視漢字文化?」他感動國外學者求知精神,當下決定送上價值上百萬、一萬多個漢字。

張介冠說,中國在世界各地設孔子學院,許多外國人學中文只知道簡體字,而不知道正體字。他擔心未來正體字會失去正統性,他明年2月後將送出這套字體並附上檢索系統,讓他們可透過字的圖形,找到正確的漢字。

「為台灣這片土地可做很多事情」張介冠說,他的職業鮮少人了解,但他卻十分關心台灣土地發生的事情,像太陽花運動、流浪狗、多元成家議題。但張介冠每晚例行工作後,仍檢字印刷明信片,讓環保團體義賣,儘管活版印刷比一般的網路印刷貴上5倍以上,他仍堅持付出。

張介冠說,他每天導覽活字印刷製程,只要讓更多人領略漢字之美,再辛苦都值得。


搶救鑄字文化 青年爭當志工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2014.12.17 03:38 am

日星鑄字行自費花上百萬送鉛字到英國,聯合報報導後獲得回響,這兩天鑄字行電話接不完,許多略懂書法的年輕人,志願要到鑄字行當志工,搶救失落的活字印刷文化。

老闆張介冠將建議英國巴斯斯巴大學提計畫,未來可望到英國各校巡展,擴大漢字的影響。

昨天報導一出,許多民眾在網路上討論,台灣要送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鉛字給英國,應該是國家層級的大事,為什麼文化部沒有協助?張介冠習以為常說,6年前總統馬英九曾到日星鑄字行參觀,當時就建議總統是否請文建會與教育部協助保存,但也沒有下文。

張介冠說,這幾天他忙著例行工作,並擠出時間努力鑄出要送英國的一萬多字,目前已完成4成,完成後將排滿一整面牆。他特別去訂作字盤、木箱,要將珍貴的鉛字完整的送到英國。

「這是歐洲唯一一套漢字鉛字」張介冠說,曾想過這套鉛字送至國外,如何才能最有效應用;若是只放在英國巴斯斯巴大學,難免有些可惜,因此他建議學校可提維護企劃,可與英國各學校巡迴使用,讓漢字發揮影響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