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4-10

幹!馬英九夜襲!

各位朋友請從大腸花的歡愉中警醒:馬英九正式提出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

目前臉書上我只看到賴怡忠注意這個消息,可能大家被馬英九那一句「只要台灣人民支持」而輕忽嚴重性。

我補充訊息:台灣反服貿運動,北京視為對台統戰的重大挫敗,涉台部門都被要求深入檢討;北京也對於馬英九「掌控」台灣的能力產生質疑。

馬英九選擇此刻拋出兩岸政治談判,既是說給美國聽,更是說給中國聽:他仍然可以蠻幹政治決定!

近年來美國對台灣的態度產生懷疑,並且開始傾向「不阻撓兩岸進行政治協商」。

我認為有些事情要趕緊做:

一、民進黨及駐美代表應立即說明,反對馬政府片面宣布兩岸政治議程。

二、民進黨與太陽花運動參與團體,應共同說明反服貿不僅反黑箱,更是反對國共密室協商,擅自決定台灣前途。


總統:台灣人民支持 兩岸可談政治議題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即時報導】2014.04.09 09:18 pm

馬英九總統今晚與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視訊會議,他在致詞時提及兩岸關係。馬總統表示,兩岸關係已達六十多年來最佳狀態,迄今雙方已舉行十回合的談判、簽署廿一項協議,並規劃未來互設辦事處。

馬總統強調,為確保台海永續和平,他曾正式聲明,我國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

馬總統也表示,「只要台灣人民支持,我們也不排除政治議題」。


馬英九總統:只要台灣人民支持 兩岸不排除政治議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NOWnews) 2014-04-10 09:11:44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9日與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視訊會議,以「台灣展翅,夥伴同行」為題致詞,提到「兩岸和平發展」時,馬總統說,「只要台灣人民支持,我們也不排除政治議題」。

馬英九指出,在兩岸關係上,本人自2008年就職以來推動之兩岸政策,即在維持政治現狀,亦即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以及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維持兩岸和平關係。為確保台海永續和平,本人並曾正式聲明,我國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

馬英九表示,由於雙方之共同努力,目前兩岸關係已達60多年來最佳狀態,迄今雙方已舉行10回合之談判,簽署21項協議,並規劃未來互設辦事處。上述21項協議之領域包括經濟合作、交通、衛生、科學、農業及司法互助。兩岸直航定期班機已由零航班增加至現在每日118個航班。

他說,中國大陸來台觀光之人數,已從每年29萬人躍增至280萬人,增加近十倍;在台就學之大陸學生人數從800人增加至2萬4千人,增加30倍。同時,經由兩岸執法機關之共同合作,已逮捕近6,000名刑事嫌犯,詐騙犯罪案件因而銳減百分之六十,我國受害人之財務損失亦由最高峰減少百分之八十,顯見兩岸關係之改善確實對台灣帶來實質利益。

馬英九還說,「我們將持續專注推動類似之議題。只要台灣人民支持,我們也不排除政治議題。」

馬英九表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於今年2月訪問中國大陸,並在南京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晤,這是兩岸分治65年以來首次官方會談。此次會談代表兩岸關係逐步制度化,亦是邁向永續和平與繁榮之重要里程碑。這些發展證明活路外交與兩岸關係確實可以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馬英九也感謝美國,因為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最近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美國十分歡迎並讚賞兩岸關係在馬政府領導下的顯著進步。」


張萬孃 臉書發言 2014-4-10

鄙人為苦勞網這篇作了引言:

中國共產黨當年在中國掀起風潮,人民一面倒擁護,他們一方面抨擊蔣介石不民主,一方面卻沒有黨內民主,......或許在打仗的時候很難做到民主?......至少解放中國,建立政權後確實成了一言堂,不容許黨內批判。如今台灣學運青年有人批評是好事,就算批評嚴厲(其實這篇並不算太嚴厲),至少是提出警語。
當年,共產黨長征,可歌可泣,感動多少中外人士。毛澤東在長征中鞏固領導地位,他的同志,也是對手張國燾在長征中出局了,延安已是毛澤東的天下。
向你這篇致意。張萬康。2014/4/10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157

 
太陽花:一個旁觀者的反思

苦勞網 2014/04/09 公共論壇 金昱 政治大學哲學系學生

責任主編:王顥中

那晚,我在青島東路聽了陳為廷、林飛帆的現場演說。

陳為廷承認週四退場的決策,是一個不公開的決策,但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想要如此「黑箱作業」的。他們先前曾和不同的公民團體進行討論,但討論最後都淪為吵架,幾個小時下來也得不到共識。另一邊廂,馬政府已經一個又一個回應丟了出來,這種效率的落差,讓他們不得不自作主張。他坦誠,這些天來他覺得自己「越活越像馬英九」。的確,他所說的「公民會議討論效率低下」、「再不決定就落後太多進度」的藉口,都是馬政府的典型說辭。林飛帆後來也說,在局內的人,真的是難以反省的。這種坦誠很難得,但也不由得讓人心寒,當你成為你所屬的體制當中的領導者時,你總能為自己的黑箱作業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別人覺得反對你的人,反而是不理性的──「難道你真的能夠讓所謂的公民會議浪費時間下去嗎?」、「王金平已經答應先立法啦,我們已經階段性勝利了,當然要往前走啦!」你可以拋給我一百個退出議場的理由,但是當你們一邊向大眾提出公民憲政會議的構想,另一邊自己卻選擇以閉門會議去商討退場問題時,你已經自己打倒了昨天的自己,淪為了墮落體制中的一份子了。

當學生們衝進立法院,佔領議場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已經不僅僅是這場運動的支持者/參與者/反對者了,我們共有的身份也是他們的監督者,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體制。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的是,我們絕不應該依賴任何一個在體制之內的人,不論學生們是出於何種正當的理由去推翻一個舊有的體制,只要他們成為了一個新的「當局者」,他們就應該接受「旁觀者」的監督與批判。學運領袖在支持者的簇擁之下,已經站上了新的道德高地,實在難以中立地思考。甚至他們會恃著自己推翻舊黑箱的「正當性」,讓他們的新黑箱,似乎就有了正當的理由,而你的反對,更會被許多支持者蓋上「你是不是就是支持獨裁政府?」、「你支持服貿?」的帽子。從這些說辭你會發現,政治的循環就是這麼一回事,當一個人選擇盲目相信領袖,放棄思考的時候,就是落得和我們昔日反對之人的相同面目。

在飛帆、為廷演說完之後,我看到一位穿著灰色西裝的男子,抓著議場外糾察隊的人們喋喋不休,說「為甚麼你們能夠容忍這樣的黑箱退場,你們本身不正是反對黑箱作業的嗎?」我看到糾察隊每個人臉上都是目無表情的,對於這個男子的一字一句都視作無物,他們只是站在那裡,繼續捍衛著這個新的體制。我在想他們心裡到底估量著甚麼,還是他們根本什麼都沒想過,因為他們堅信自己在做對的事嗎?但一個正義的開始,怎麼會是意味著這不能是錯誤的結束呢?歷史告訴我們,當人放棄思考,或者無法思考的時候,最後迎來的,未必是萬丈深淵,但必然是另外一個錯。

我佩服每一位參與者的勇氣與誠實,也支持這一場學運,但這些經歷,卻是更堅定了我作為旁觀者的決心。因為人只有在政治實踐當中,方才面臨到民主理想的破滅。任何抗爭者都是代表著某個階層的利益,所以就算學生在議場內建立了一個新的體制,他們依然必須面臨著妥協、割捨的局面,要不犧牲他人利益,要不犧牲自身利益。學生們爲了守護一個國家的憲政體制出來抗爭,但今天在自己新建立的體制當中,仍舊做不到自己所堅信的「民主」,似乎也是一件必然的事了,因為他們已經是「當局者」,有了自身的利益考量,根本無從再公正地進行思考、判斷。因此這時候更該要明白局外人、旁觀者角色的重要性,並扛起思考、判斷與監督的責任。在民主社會中,一個「鍵盤戰士」,未必不比一個學運領袖重要。只有旁觀者監督的力量,我們才能避免這些新的政治力量飛快地墮落,然後人們又再次被迫走上街頭。


獨派論點:中華民國來台洗腦三個時期

來源: 郝曉聞的日誌 2014-04-09 17:05

1945-1947:

把「台灣人民」當日本人殺,並將資源掠奪到中國上海販賣。

美國是大日本帝國的敵人,中華民國是美國的同盟國。
所以中華民國對大日本帝國的關係是「敵人」。
這麼簡單的邏輯,竟然還有人不懂。

1949-1990:

把「台灣人民」教育成是中國人。
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少求學時期都經歷過。

2008-今:

把「台灣人民」與「中華民國」通通歸納為台灣人。

台灣等於中華民國 中華台北等於台灣
只要愛台灣、為台灣奉獻都是台灣人。

愚民教育超徹底


海峽諜戰風雲

作者: 菲歐
 
近日,美國之音報導: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戴笠紀念館內的“忠烈祠”裡擺放了一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劉連昆的牌位。這位解放軍少將是1949年以來臺灣策反的最高級別的解放軍軍官,也曾經是臺灣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一個內線。位高權重的解放軍少將是怎麼成為臺灣間諜呢?他到底為臺灣提供了什麼重要情報?他最後的結局如何?美國之音進行了揭秘。  

1996年3月,在臺灣即將舉行歷史性的首次總統直接選舉前夕,中國在臺灣海峽舉行大規模三軍聯合軍事演習,並且向臺灣北端和南端附近的兩個海域發射彈道導彈,引發台海危機,戰事一觸即發。

但由於臺灣及時掌握了有關這次軍事演習的準確情報,加上美國的介入,這次台海危機最後有驚無險地落幕了。這個向臺灣提供情報的人就是1949年以後中國最大間諜案的主角,前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劉連昆少將。

劉連昆因為在1989年同情學生並發表了對當局不滿的言論而受到上級警告,後來他還發現自己的電話被監聽,這根導火索點燃了劉連昆心中對當局的不滿之火。無獨有偶,臺灣專門執行對大陸情報搜集工作的部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恰好認為此事為搜集大陸情報提供了新的契機。1989年11月上任的軍情局局長殷宗文提出“進入大陸、建立據點”的戰略指導思想。

1992年3月,龐大為開始擔任專責策反中國軍官與軍事謀略工作的軍情局第六處副處長。他上任後負責執行策反時任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劉連昆少將的工作,即所謂的“少康專案”。龐大為分別在1992年11月和1994年12月兩次與“少康專案”的交通員、台商張志鵬進入中國大陸,與劉連昆會面。龐大為的第二次大陸行被大陸反間諜機構獲知,雙方一度展開緊張的跟蹤與反跟蹤。

龐大為說:“我計程車一到賓館,他們摩托車也跟到賓館以後,他們第一件事是封鎖另外一個出口。我從正門進來,他們兩個人分開,一個去封鎖這個門,一個在這個門等。這就給我機會了,我一進去就看到張志鵬伸個脖子在那兒,我一看到他,我說我走近他,我不跟他打招呼,我說你不要講話,我說我被跟蹤了,我們先上個廁所,到廁所講。”龐大為利用5分鐘的時間進入劉連昆的旅館房間,與他見面。這也是兩人的最後一次會面。

從1992年成為臺灣間諜後,劉連昆向臺灣提供了大量機密情報,包括解放軍採購軍備的情況、對台六大戰法、大陸接收香港的計畫等,還有中國戰略部署重點調整到東南沿海、中印邊境以及南中國海的情報。龐大為說:“事實證明,中印問題到現在還不能解決,還在東南沿海,為了南沙群島也還在爭執。所以這個情報的時效性能拉到十年以上,好情報,是好情報。”

劉連昆在1996年台海危機中提供的情報瓦解了中國對臺灣的武力威脅,但是也可能因此暴露了自己。1999年3月29日,劉連昆在北京被逮捕。8月,經中國軍事法庭秘密審判,劉連昆被處死。

劉連昆是兩岸第一位同時擁有少將身分的間諜,曾在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任軍械部部長。1999年,劉連昆少將和邵正宗大校被解放軍軍事法庭秘密審判處決案件引起解放軍的震動,也嚴重破壞了臺灣滲透中國大陸軍方的力量。

坊間曾有一些捕風捉影的傳說,大陸官媒始終保持沉默。據瞭解,遠華走私案主角賴昌星在《遠華案黑幕》中,聲稱劉連昆間諜案的破獲還有他的一份功勞。賴昌星知道臺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香港站站長葉炳南將於1999年退伍,即以介紹生意為由,安排剛離職的葉炳南夫婦于1999年4月前往廈門,同行的還有一對港商夫婦,以及葉的友人臺灣海軍少將夫婦及一位台商,總共七人,住進廈門悅華灑店。不料七人統統被大陸當局請去“談話”,其中六人後來放出來,只有葉炳南卻一去不回。

據《亞洲週刊》報導,賴昌星說:“1999年有一次安排,臺北方面實際來了八個人,在廈門住到4月10日。我告訴北京方面的人不能抓人,是要談的,北京的說不會,但到了10日晚上,就叫廣東省安全廳的人在廈門悅華酒店把他們抓走了。我說你們不講信用,這些人把他們抓走後不到三個月,北京馬上槍斃了原解放軍總後少將劉連昆等人。”

大陸方面之所以要逮捕葉炳南,主要是解放軍少將劉連昆洩露1996年飛彈演習軍機給臺灣案,大陸已查出蛛絲馬跡,期望從剛從國防部軍事情報局退伍的香港站站長葉炳南身上可得到進一步線索。由於李登輝透露“大陸飛彈都是啞彈,下雨天無法點火”,引起大陸情報部門注意,因而逮捕為臺灣搜集情報的總裝備部少將劉連昆等人,導致美台在大陸布建的情報網嚴重受創。葉炳南被捕後,先後有台方10多位在大陸高級情報幹部被捕;情報局駐廣西站站長甚至在追捕過程,在大陸發生槍戰而死,大陸建政以來最大一宗間諜案、提供1996年台海危機重要軍機的解放軍少將劉連昆也隨後被捕,使台方大陸情報網嚴重受挫。

2001年6月26日的臺灣《聯合報》用大篇幅文章,詳細披露了劉連昆間諜案的台前幕後。報導披露,邵正宗和劉連昆同在總後勤部軍械部任職,劉是軍械部部長,邵則是職級較低的大校處長。根據邵正宗被捕後向中國國安部人員透露,他是1991年正式加入軍情局的工作,被臺灣方面封以“少康一號”,在他的積極運作下,解放軍層級極高的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劉連昆少將才願意加入臺灣軍情局的工作。臺灣方面成立的“少康專案”,則以爭取“少康二號”劉連昆為首要目標,並決定由前軍情局局長殷宗文親自主控這條“大線”。1992年11月,臺灣方面派出軍情局第六處上校副處長龐大為,加升一級以少將身分前往大陸,親自爭取劉連昆為臺灣工作。報導披露,臺灣代表在當時擔任“少康專案”駐港“越界交通”(跨區聯絡人)安排下,住進廣州“白天鵝賓館”。此時,安排會面的邵正宗正式告知劉,臺灣代表抵達的消息。劉人在北京,如果搭機南下,要向上級請假,行事機警的他,改搭火車南下,花了一天半時間,才住進廣州國營的“東方賓館”。緊張的時刻來臨,如何確定這場高層諜報會不是陷阱。臺灣方面先由“越界交通”與劉共進早餐,探個口風。龐大為少將則單獨前往雙方預定會面的廣州越秀公園,沿路則在新華書店等地點暫停,觀察有無被大陸人員跟監。

進入這座位于廣州郊區的公園後,雙方人馬保持可見的距離,然後利用無人的羊腸小徑,爬上隱密的山崗,于大石上席地而坐,展開兩岸情報圈首次層級最高的“目視接觸”。劉開始有點緊張,會後雙方分別前往廣州“東方軒”酒店聚餐時,氣氛才轉為輕鬆。劉連昆當場還點了一瓶茅臺酒,雙方閒話家常,完全看不出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間諜會。

在這場間諜會中,臺灣告知了劉的待遇、聯絡方式、重點工作。待遇比照國軍少將編階,月薪是每月3500美金,工作獎金另發,每批情報少則台幣40萬元,多則百萬元以上,並代為轉存於海外銀行專戶。退休後由軍情局照顧生活及福利,並依個人意願安排至國外或臺灣居住。為表示對這次會面的重視,臺灣方面拿出兩萬美金紅包,做為見面禮。

雙方閒聊過程中,劉連昆透露是東北齊齊哈爾人,1933年生,解放軍後勤學院畢業,長期負責軍械採購和產制,當時擔任軍械部長已六年,常出席各軍總部重要工作會議,接觸各種極機密資料。軍中人脈甚廣。

“臺灣的劉少將”參加情報工作後,態度積極,表現優異。例如,解放軍新購蘇愷廿七戰機後,劉立即提供了駐地湛江、蕪湖,導彈放置的杭州空軍軍械庫、及洛陽維修廠等地詳情,另外,他也提供過解放軍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番號、駐地、及操演狀況。1994年,軍情局再度派出代表密晤劉連昆,主要任務是希望再上一層樓,建立更高階的網路,收集解放軍對台作戰綱要及預警情報,並向劉探尋是否有合適接班人選。但是,這次臺灣代表從澳門拱北關入境時被廣東國安廳的人盯上,從下榻的“華廈大酒店”一路被跟蹤,無法擺脫,只好冒險硬闖“白天鵝”,幸好大陸人員因人手不足,未立即跟進旅館,臺灣代表終於在房間中見到劉連昆,雙方短暫交換意見立即分手。

整個過程宛如007電影,大陸為何沒有馬上逮捕臺灣代表,主要是想抓大魚。事後臺灣秘密調查,發現出賣這次行動,竟然是香港站的專員,隨後誘捕回台判處無期徒刑。這次行動,劉連昆提供了20件重要情報,並包括一份可試圖策反的解放軍將領名單,劉連昆表示,如果沒有大陸的盯哨,甚至可安排臺灣代表到北京會見一位更高層的將領。

據悉,劉連昆和邵正宗的情報網絡確實在暗中吸納解放軍的高層將領及情報。《自由時報》曾報導稱,曾在台海軍事危機傳遞軍情回台的台商張志鵬指控,他當時受任軍情局在中國建立的情報網,在李登輝“十八套劇本”的詳細暴露下,引起中國起疑清查,相關者除了遭株連或已入獄外,目前仍有流亡西班牙化名為沈小麗的中國女子亟待救援,他同時也要求政府能補償他的損失。情報工作背景出身的張志鵬表示,他退休後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再被情報局說動,以生意為掩護成為情報網的一員,後透過沈小麗的關係認識劉連昆,再輾轉認識大校邵正忠。

張志鵬說,飛彈危機,他經由劉連昆等得知飛彈是啞彈頭,彈頭部分僅為精準測試武器等。後經李登輝在競選過程中強調中國發射的是“啞彈”、“下雨天會澆熄的飛彈”等說法,引起中國起疑清查破獲臺灣情報網。張志鵬說,他在獲知中國開始逮捕訊息後,倉皇出走,價值數千萬元的產業仍留在大陸,他的公司員工姚嘉珍則被判入獄。而友人沈小麗則流亡西班牙,他在臺灣展開救援及求償行動,但是在相關單位三緘其口下進度遲緩,也僅領到十五萬元慰問金。

有大陸線民撰文問:類似1999年台海軍演嚴重洩密事件,現在還不會有?!

為什麼這些人不在此行為前衡量一下自己將要面臨的得失?他們一定會衡量的,一定會思考其後果帶來的危機。可為什麼他們仍然選擇了這種行為呢?!

前蘇聯也有重要官員叛逃,伊拉克亦有重要官員叛逃,然而叛逃人員是在其與上司有尖銳的矛盾對立甚至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時才做出的行為,其為保命的動機可以被人理解。而純為既得利益多少或僅從意識形態出發而做出叛國行為的事件並不常見。為什麼劉連昆少將選擇了危害國家整體利益的背叛做法?!

一連串涉及國家利益的人員的行為,給人的感覺仿佛是中國彷彿沒有了自己堅硬的外殼,被人不斷地將柔弱的內核恣意地剝露出來。


〈分析〉台、韓FTA競走 簽署國市場「大」不同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14-04-09 22:00:13

國內服貿爭議暫時告一段落,但服貿何時能啟動卻還是個未知數,這段時間,南韓總統朴槿惠不僅積極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韓澳也在昨(8)日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在簽FTA的腳步又落後南韓一大步,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憂心,中國大陸已是我國密切且重要的經濟夥伴,若我們一談開放就害怕,難道我們要鎖國嗎?未來更遑論還要洽簽更為廣泛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與更高規格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台灣完成的FTA半數是我中南美邦交國 對出口挹注有限

韓澳的的FTA是南韓對外洽簽的第11個FTA,其中已生效的有8個,而台灣僅完成9個FTA,也有8個生效,看起來似乎落後不多,但目前台灣談判中的僅ECFA的貨貿協議,且目前看來似遙遙無期,而南韓在談判中的多達6個,其中更包括對其高度重要的中韓FTA和中日韓FTA,以及RCEP。

仔細觀察台灣目前生效的FTA中,與我國洽簽的國家包括有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紐西蘭、新加坡、ECFA早收清單和投保協議,以及ECFA服貿協議,半數為我邦交的中南美國家,ECFA早收清單僅涵蓋少數服務、貨品項目,而服貿協議則是尚未生效。

但觀察南韓的情況,已生效的有美國、新加坡、東南亞國協、歐盟、印度、智利、祕魯、土耳其,完成且未生效的還有加拿大、哥倫比亞和甫完成的澳洲。

台韓完成FTA數量相同 「市場大小、重要性」卻有嚴重落差!

很明顯可看出,雖然台灣和南韓已生效的FTA同樣為8個,但「市場大小」和「市場重要性」有很明顯的落差,特別是近年台商最積極布局的東南亞國協、以及主要出口的歐美國家,竟皆與南韓簽訂完成FTA,而我國卻連談判中或考慮中都還沒起步?

學者和政府官員對此皆感到相當擔憂,吳中書直言,台灣因受限政治壓力,能簽署的FTA有限,目前和所簽FTA國家的貿易額占整體貿易比率僅為9.1%,而南韓則達36.1%,也就是說,台灣出口商品必須負擔的關稅明顯高於南韓,但台灣和南韓的出口品逾半數相同,「等於台灣的產品一輸出主要國家,價格就已經輸在起跑點」。

經濟部長張家祝更語重心長以「台灣經濟很快就會垮掉」的重話示警,服貿若未走完國內程序,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後續效應恐非台灣所能承受。

張家祝強調,我國想取得TPP門票,不只看主導者美國臉色,陸方態度為重要關鍵,因為TPP 12個會員國中,大陸就是其中半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以及5個國家的第2大貿易夥伴,再拖下去,明後年TPP、RCEP陸續生效,最快3年內我們將嘗到苦果。

台經院國家發展戰略中心副研究員許博翔也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我加入TPP、RCEP的「必要條件」,服貿若未生效,大陸更有理由向主要貿易夥伴施壓,這就是為什麼服貿不過,後面的TPP、RCEP都不用再談的主因。

吳中書不諱言,「不能因國安問題就鎖國」,我們得正視中國在全球經濟扮演的重要地位,它已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國家,台灣反而應利用服貿、貨貿協議積極打進大陸市場,並藉此拓展到東協和全球市場,才有利全民福祉。

FTA是淺碟型市場的出路 提升社會淨福利為當務之急

FTA是淺碟型市場的出路,只要能降低貿易障礙的雙邊或多邊協定,都有助社會淨福利的提升和經濟成長,台灣必須得走向泛太平洋的TPP、東協的RCEP是無庸置疑,關鍵在於如何配置且相關配套是否完備。

同時,在開放市場之際,台灣應先認清自身的國際位階和談判籌碼,也必須正視產業結構包括業態、供應鏈和技術都面臨轉型和優化的問題,產品必須接軌全球市場、品牌亟需國際舞台,勞動競爭力更要提挈向上。


太陽花退場 歸還立院議事槌

Yahoo奇摩(新聞) – 2014年4月10日 下午5:49

太陽花學運占領立法院行動,延燒24天,在即將出關離開議場前,學生在議場發表「人民議會意見書」,向世人發聲,並呼籲馬英九總統及行政院長聆聽人民的聲音。發表結束後,隨即進行將立法院議事槌歸還給立法院的儀式。在學運總指揮陳為廷、林飛帆發表感言後,占領行動結束在585小時,學生們手持太陽花步出議場。

接著陳為廷細數從318以來,各界支持者如何撐起整場運動。重提323當晚攻占政院行動,遭國家暴力對待的憤怒。讚歎330凱道50萬黑潮大遊行,太陽花感動全世界。表示會記住所有在這場運動中,所經歷的每一件事,並接受後續所有的批判和檢討,最後陳為廷向政府喊話:「若寡頭政權不改,我們終將再回來。」

林飛帆談到,退出國會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需要極大勇氣。退出議場、離開國會並不代表棄守,並表示將繼續監督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服貿審議、公民憲政會議推動等項工作,在離開國會議場之後,將進行全島巡迴,串聯草根的行動,這場運動沒有結束,懷抱理想而來,現在承擔責任離去,而台灣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

最後學生代表宣布,占領立院行動結束在585小時候,走出議場,轉守為攻、出關播種。


林飛帆:臺灣,就是我們接下來最重大的責任

NOWnews – 2014年4月10日 下午6:05

記者莊雨琳/台北報導

318太陽花學運總指揮林飛帆,在5點58分接著發表談話,說明運動的下一步。

林飛帆說,離開國會後的期待和壓力,絕對不小於還留在國會的時期。「我們的行動是延續台灣百年來反抗的歷史,追求自由民主的歷史,我們延續的,是過往所有反對運動的身影。」

林飛帆也提出退場後的三項訴求:

第一,兩岸監督條例的審議,將會繼續監督;

第二,兩岸服貿進度,將會持續關注;

第三,對公民憲政會議的推動不會放棄。 林飛帆說,離開國會之後,將展開全島巡迴的工作,具體認識五十萬人的每一張臉孔,「這場運動,沒有結束。臺灣,就是我們接下來最重大的責任。」

林飛帆強調,這國家,從政府到國會,都應該屬於人民,也該由人民來領導。離開國會後,轉守為攻,「這是我們堅定的方式」。林飛帆說,「如果有一天,我們所得到的這些成果和承諾,再次被執政黨撕毀,我在這裡預告,這場運動的結語,就會是再一次更全面更廣泛的抗爭。」

林飛帆也指出,「佔領國會,只是我們這場行動的前言」,下一章,我們會在民間轉守為攻。


將撤立院 反服貿學生提六點聲明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4.04.10 06:09 pm

反服貿學生今日將撤出立院,發言人江其冀傍晚宣讀人民議會意見書,並針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提出六點聲明:

一、公民須有廣泛機會實質、平等參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審查。

二、資訊要公開透明,充分保障人民知的權益。

三、兩岸協議內容,必須維護國家安全自由、民主自由、文化認同、環境生態和分配正義。

四、兩岸協議的衝擊評估必須全面、長期、確實、客觀。

五、國會對監督條例須有實質的審查和監督權力,避免立委只聽黨意不聽民意。

六、兩岸協議必須對等談判,主權不得矮化。

最後,他將找到的議事槌,交還給「屬於人民的立法院」。


合唱島嶼天光 學運21:00畫句點

【聯合晚報╱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2014.04.10 03:51 pm

占領議場學生定於今天傍晚退場,未來「轉守為攻,出關播種」。學生團體發言人施彥廷今天表示,下午4時前讓議場復原,6時在幹部帶領下循攻進議場的原路線步出立法院。根據規劃,學生6點走出立法院議場後,將轉往與立院外的群眾會合,接續舉辦晚會,表訂晚間9點在「島嶼天光」的大合唱中,為這場歷史留名的學運正式劃下句點。

施彥廷表示,上午11時開始拆除各個議場入口由座椅搭成的路障,之後進行大掃除、盤點物品,下午4時將淨空議場,出關前兩個小時的時間則準備撤出議場的活動。

施彥廷說,已和場內學生溝通過,有信心能讓議場淨空,拆除下來的立委座椅也會盡量擺回原位。「要出關了,大家心情都輕鬆許多」,不過這場運動並非在這裡結束,未來還有監督立法的戰線,需要整頓一下,繼續面對。

根據學生團體的規劃,今天傍晚5時30分開始,學生將在議場內宣讀日前人民議會做成的意見書,以及草根論壇的結論,並在議場內掛上人民議會的布條。隨後所有人將手持太陽花,從議場大門離開,自康園旁的側門走到濟南路會,與場外志工相互擁抱。

6點半退場晚會一開始,學生將先感謝周邊住戶,接著邀請NGO公民團體代表、學界、場外各組幹部講話,說明學生青年未來的行動方向,晚會也將譴責國家暴力,並向攻佔行政院的學生致敬、宣讀聲明,活動尾聲則大合唱「島嶼天光」。

【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

太陽花學運最後一夜,今日凌晨0時學生們開始著手準備撤場工作,約莫凌晨1時,學生首先撕除議場後方和兩側牆上海報和字條,並陸續撤下掛在二樓旁聽席架上和議場正前方一整面的海報、照片和畫作。

拆除工程開始後,學生也很應景放起日本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節目經典配樂,學生並仔細清除牆上殘留膠痕,撕下來的海報也細心捲起,分批整理收納好,未來將送交中研院保存。凌晨2點半,這幾日扮演過濾外人進入的合作社側門口的堅固椅子山,也算功成身退,連日來學生以繩索、膠帶和帆布層層綑綁,加上大批媒體和學生搶拍留念,8號門「防禦工事」拆除工程耗時將近30分鐘才將椅子全卸掉。

凌晨4時,議場的拆除工程第一階段已完成,議場內四周牆面以全數淨空,包括立委希望能留在議場內的大型V怪客面具也都撤離,只剩下議場正前方國父畫像下的「佔領計時」字牌還沒撤下,學生們累到席地即刻入睡,一直到上午9時學生才陸續甦醒。

11時半開始,學生繼續第二階段撤場工作。幹部要求所有學生換掉拖鞋,穿回自己的鞋子準備大掃除,並將物品歸還回物資組盤點。


出關播種》退場前 陳為廷:感謝所有參與人民

自由時報 2014-04-10  17:51

〔本報訊〕太陽花學運邁入24天,學生今晚6時許即將出關退場。學運領袖陳為廷現發表最新談話,他表示,不會忘記所有民主運動的前輩,也感謝所有參與的人民。

陳為廷說,24天前,大家面對國家的黑暗,回想起在第一個進入議場的晚上,突破立院大門、夜晚過後立院迅速湧入數萬民公民。陳為廷說,他會想起所有NGO團體放下手邊工作、義無反顧湧入,加入團隊。

陳為廷並感謝,所有在青島東路、濟南路的同仁,更不能忘記所有民主運動的前輩,一同承擔起在場外所有相關的庶務。


出關播種》陳為廷:學運屬於全國公民

自由時報 2014-04-10  18:11

〔本報訊〕學運領袖之一的陳為廷在宣言中表示,24天前大家面對國家黑暗與體制黑暗,帶著理想突破立法院大門,強調這場學運不只屬於學生,是屬於全國公民。

陳為廷表示,這項運動一開始就是公民運動,不只是學生運動,不論議場內外,或是不在議場周遭,甚至是世界各地參與此活動的朋友,每個人進行各種努力,他們默默的付出,將會永遠被記得。

他也表示,在此運動中各種繁複的工作,包括守門的糾察隊、24小時輪班守天梯的人、志願參與的律師團及醫療團,這些民眾往往不被看見,他們的意見有時也很難傳達到決策過程中,而他們的協助及守護也很難被看見,這是這場學運值得反省的地方。

陳為廷也特別提到,有位有幫派背景的人,即使知道有人會有害怕他的幫派背景,但他仍關心此運動,並願意為此運動付出,因此這場學運不只屬於學生,也屬於默默參與的公民朋友。


出關播種》陳為廷:帶著理想來 帶著成果、傷痛、責任走

自由時報 2014-04-10  17:49

〔本報訊〕太陽花學運指揮之一陳為廷在退場時表示,24天前大家帶著理想來,今天大家要帶著成果、傷痛、責任走。


出關播種》帆廷保持低調 不帶頭引領學生離議場

自由時報 2014-04-10  18:19

〔本報訊〕今天太陽花學運正式開始從立法院陸續離開,每位學生都手持太陽花,離情依依步出議場,也不斷攝影留念。兩名學運領袖林飛帆及陳為廷,為避免再度被外界英雄化,以及模糊學運的訴求,刻意避免帶領學生離開議場,低調與所有學生肩並肩,共同步出議場。


出關播種》現場民眾傳遞太陽花 強調遍地開花

自由時報 2014-04-10  18:29

〔本報訊〕議場同學從立法院側門步出,透過傳遞方式,以議場內為基點將太陽花傳出去,宣示照亮台灣每個角落。

現場主持人大聲帶領大家呼喊口號,強調他們不用掌聲,只要和身旁的夥伴互相擁抱,並且人手一枝太陽花,從立法院內為基點,將花往後傳,代表遍地開花,傳到台灣與國際每個角落,強調捍衛民主的決心從今天開始遍地開花。

傳花的同時,主持人也帶領群眾喊著「捍衛民主,退回服貿;轉守為攻,遍地開花」的口號。希望傳遞太陽花的活動能從濟南路傳到青島東路,並一路傳出去,傳到所有關心此議題的民眾身上。


出關播種》帆、廷及學生出議場 民眾簇擁歡迎

自由時報 2014-04-10  18:32

〔本報訊〕太陽花學運學生領袖林飛帆、陳為廷今天和眾多學生共同步出議場,結束長達24天的國會佔領抗爭。林、陳兩名學生領袖一出議會門口,便受到學生、民眾以及媒體的簇擁包圍,因為歡迎民眾太踴躍,出場學生們只能一步一步緩慢的向外移動。

陳為廷及林飛帆兩名學生領袖自濟南路的立法院紅樓一側離開議場,當時學生攻佔立院時,都得翻牆進入國會,如今學運結束,則是從門口光明正大、光榮退場。

林飛帆與陳為廷在群眾歡迎下,漸漸走向場外的舞台,準備進行下階段活動。


理想繼續前行

東網 智取乾坤 - 洪智坤 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 2014-4-10

太陽花學運已經勝利,「大人們」不必費心去指導學生「退場」的問題。

無論街頭草根或議事殿堂,從憲政體制改造、民主鞏固與社會正義、以台灣自信抗衡中國因素、貿易自由化策略及產業評估,這些工作,學運已經打頭陣,由不得「大人們」再繼續偷懶打混。

看到立院旁的連絡站,累翻的黨工身旁的牌子寫著「DPP」,我為黨心酸;在學運現場撐了十幾天的年輕人追問我「蘇和小英是真的挺人民嗎?」,我語塞了。數十年來面對群眾運動,民進黨人從來沒有這麼窩囊過。

年輕學子竭盡所能爭到了「先立法、後審查」,階段性取得了勝利。

但是,明白政治角力錯綜複雜的我們非常清楚:馬王再戰,誰能掌控國民黨立院黨團?將掀起腥風血雨的惡鬥;中共勢必祭出對台懲罰性的措施,紅色媒體惡質文人將更猖狂;服貿不只是服貿,它連動著兩岸關係、美中台競逐、區域貿易協定策略;「公民憲政會議」其實是更高位階的國安機制,防止台灣進入國共的統一進程。

紅色爪牙在台灣猖獗橫行,然後我們還在矜持「不要染綠公民運動」?這不是正中馬金下懷,企圖將學運導引到「藍綠惡鬥」以掩飾「紅藍勾結」,以「染綠」的標籤讓民進黨卻步?當最大在野黨武功盡廢,要滅掉毫無權力的學運就不費吹灰之力。

國共的手段陰狠粗暴,難道我們要謙卑禮貌?

民進黨不僅應該顧門、顧問還更應該顧大局。蘇蔡的黨主席選舉有什麼重要?這些人心胸狹窄唧唧歪歪互鬥好幾年,早就對不起人民,這個時刻還不趕緊彎下腰來做些苦工實事,不如通通退休回去抱貓抱孫子!

第二階段的「太陽花運動」需要更多體制內外的接軌協力,需要拓展夯實社會基礎。就像「大甲媽祖繞境」一樣,汗水沒有滴落在台灣的土地上,血液不會沸騰、足跡不會前進。

我們的祖先或拓荒或渡海,從來是坎坷而不是順遂。群眾運動亦復如是,從來沒有畢其功於一役。

我們為此消磨青春、竭盡壯年,可能還要再繼續耗損剩餘的生命。然而,台灣魂不死,如同南榕精神永恆。

我們看到新生代崛起、新社會誕生、新政治重組⋯,那麼,新國家還會遙遠嗎?

明天就要繼續拚鬥、繼續抗爭!


陳為廷:若有天我們變成被對抗的大人,不要忘記這24天

NOWnews 2014/04/10 18:13:53

記者莊雨琳/台北報導

鞠躬致意 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團體7日表示,10日晚間6時退出立法院議場,學生代表陳為廷(右)、林飛帆(右2)鞠躬致意。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3年4月7日
鞠躬致意 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團體7日表示,10日晚間6時退出立法院議場,學生代表陳為廷(右)、林飛帆(右2)鞠躬致意。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3年4月7日

陳為廷也回顧這場318公民運動的幾個重要場景,他強調,「我們最堅定的武器,是民主的深化」。他強調,「這場運動我們還沒有成功,但是我們還沒有失敗」。

陳為廷也坦承,在這場運動中,的確有遭到外界質疑的部分,他甚至打趣身邊的林飛帆指出:「包括綠色軍外套和英雄主義的問題」。

陳為廷向現場同學喊話,「如果有一天我們變成被對抗的大人,希望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生命中的這24天」,他說,「這是我們身為一個人,面對嚴苛的考驗與試煉的過程」。

陳為廷強調,走出議場之後,運動仍會持續下去,「若政權仍不知悔改,我們還會回到這裡」,「帶著我們彼此的傷痕收穫,以及我們共同承擔的責任,期待我們在勝利的那一天,還能並肩擁抱」。


違法必究向全民交代  反服貿占立院攻政院 江宜樺:依法偵辦 維護法治尊嚴

2014-4-1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 評論數: 0

反服貿學生10日退出議場,政府對參與者所涉不法行為,必須依法偵辦到底,才能讓全民心服口服。行政院長江宜樺10日強調,針對反服貿民眾占據立法院、攻占行政院的行為,檢、警機關應依法調查及偵辦,以維護國家法治尊嚴。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也表示,「有案就要結案、有違法就要究辦。」


和諧開放的台灣 才會有明天

2014-4-1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1|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沃牆

對於台灣當前因服貿所引發的爭議,容我套用《陽光與小雨》的歌詞,「如果有一天、太陽不見了、世界會變冷,什麼也看不見;但如果有一天,服貿過不了,FTA簽不成,台灣是否會變好?還是會走入邊緣化,什麼也沒有?」

開放大陸探親後的20幾年間,剛好趕上大陸的開放改革,兩岸間的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早已絡繹不絕。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已占40﹪,貿易順差更高達1160億美元;從中國大陸商務部去年8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台商家數已近9萬,這些數據意涵中國大陸的崛起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非常大的磁吸效應,這不僅是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也標示兩岸間更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與臍帶關係。

但是服貿受阻,將影響兩岸的經貿發展,因為兩岸若沒有服貿,也不可能有貨貿;特別是貨貿談判項目多達8000多項,尤其是台灣欲爭取零關稅的石化、面板、切削工具機以及汽車整車等4大產業,占國內出口比重高達25﹪,如果貨貿談不下去,且讓中韓FTA捷足先登,則國內這4大產業出口必然會受到重創,衝擊將難以估計。

坦然言,《服貿協議》在建立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與制度化,以及拓展國際對外貿易關係上,扮演極關鍵重要角色,服貿亦是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必要條件。倘台灣退回與大陸所簽署的服貿協議,國際間看不出台灣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的企圖心,那麼,台灣還有機會進一步與其他國家簽署FTA?

又2012年台灣與TPP成員國的貿易約占貿易總額35﹪(2001億美元);與RCEP成員國貿易占比高達56.54﹪(3233億美元)。2003年至2012年台灣對TPP成員國投資額占15.38﹪,合計約216億美元,對RCEP成員國投資額占比高達81.87﹪,合計1151億美元。台灣無法加入TPP與RCEP,且未來3年內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可能談成FTA與TPP、RCEP,則對台灣的悶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台灣也不可能會有更好的未來。

台灣的貿易競爭對手絕非只有南韓,包含泰國、印尼、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已加入RCEP或TPP的東南亞國家,都是台灣的競爭對手,因為些國家的平均關稅已較台灣為低。根據一項最新的統計,台灣目前與鄰國的FTA覆蓋率僅9.69﹪,遠低於南韓的36.81﹪;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14年全球貿易便利指數報告,台灣出口貿易關稅稅率在全球排名為136名,亦遠低於韓國的55名;一旦中日韓完成FTA簽署並生效,則台灣對外貿易額可能減損168億美元,實質GDP將減少1.15﹪。

目前反服貿的爭議未歇,對台灣的經貿衝擊已無可避免,在此呼籲政府盡速召開「經貿國是會議」,邀請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商討。唯有和諧才能產生力量,才是國家進步的動力。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兩岸官方文化論壇 因稱謂破局  龍應台表示 將由民間接手 預計下半年舉辦

2014-4-1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6| 評論數: 0

「還是非常歡迎蔡(武)部長來當我們的客人!」文化部長龍應台10日於立法院坦言,文化部所籌辦的「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原本規畫採雙部長會議對談的官方規格模式,因大陸北京無法突破「對等稱謂」問題、確定破局,論壇將改由民間機構接手,預計今年下半年舉辦。

兩岸文化前瞻論壇」構想為龍應台2012年上任時所提出,舉辦時間已自去年4月、一路延宕至今年。民進黨立委林佳龍質詢時指出,前年立法院通過規畫辦理「兩岸文化前瞻論壇」預算,文化部去年未能如期執行,今年又再編列預算。面對立委關切,龍應台表示除無法如期於6月舉行,並將拿掉兩岸「官方結構」。

實質面仍進行交流

龍應台表示,原本希望兩岸文化部長能以政府公權力進行對話,一改以往透過「白手套」的作法;論壇必須「暫擱」的關鍵點,卡在對岸現階段仍無法突破「對等稱謂」。2、3月即已確定「雙部長會談」無法成局,龍應台除深表遺憾外,同時也指出兩岸對等很重要;台灣必須面對現實,努力以任何形式成為國際社會的成員。

「形式改變、實質內容仍在」龍應台指出,兩岸文化前瞻論壇不須為「兩岸」問題卡住,仍可在實質面進行交流,跨出相互信任的步伐。論壇議題將聚焦於文創產業、社區營造、表演藝術交流、水下考古技術的合作,以及博物館的古物修繕、管理人才交流等。

大陸文化部長蔡武過去曾多次利用不同機會,向龍應台提出赴大陸參訪的邀約,包括今年1月間透過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傳話,指出礙於「兩岸關係現狀」,希望「龍應台女士」以適當身分參訪,事後並由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證實。

肯定反服貿學生退場

當時龍應台除表達歡迎蔡武來台外,也提出2條件回應,強調本身為「部長龍應台」,應在兩邊社會均感受到足夠尊重的前提下,以適當身分進行,才能落實。龍應台表示非常願意訪問大陸,「兩岸要和平,透過文化是最好的鑰匙」;但若無法以「適當身分」參訪,對她而言,並未有任內一定要造訪大陸的想法。

此外,龍應台在立院受訪時肯定反服貿學生昨晚撤出議場。她說,學生在運作上非常棒,但立法院仍有2000多個法案攸關民生,學運同時也影響到官員工作,「趕快把占領國會的事情結束,應該要更理性、更深度的討論議題,國家必須要往前走,我們真的沒有時間」。


AIT:服貿無關TPP

蘋果日報 2014年04月11日

【陳培煌、陳郁仁╱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上月指若服貿無法通過,將影響我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金明昨說,他看不見當前爭議與TPP有什麼直接關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說,台灣方面認為服貿只有大企業受益,若他訪問台灣,願意與台灣的中小企業對話。

蕭李會避談爭議

率團赴中國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前副總統蕭萬長,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時強調,台灣需要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蕭刻意避談服貿爭議,僅說和李沒有觸及服貿相關議題。李則跟蕭說,只要兩岸共同相向而行,就能讓和平發展越走越好,並稱「願意對台灣開放的幅度更大一些,促進兩岸經濟融合與共同發展」;李也強調,中國對TPP持開放態度,只要有利於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中國樂見其成。

此外,金明昨出席《台灣關係法》施行35周年紀念活動,有美學者建議美應該助台盡快入TPP,才能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金明回說,先等TPP會員國完成第一輪討論後再說,並重申將繼續支持台美雙邊良好關係。


謝金河 臉書發言 2014-4-11

TPP與RCEP是兩碼子事

台灣要先簽服貿,才能簽TPP與RCEP?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還弄不清楚這兩個組織有什麼差別,甚至以為兩個都差不多!

其實這兩個組織大不相同。RECP是以東協十國為主體,加一是加中國,加三,再加日、韓,加六,則是再加澳紐及印度。中國居中扮演重要角色,但RECP絶對沒有美國。

TPP則是以美國為主,拉攏東協其中的越南等國,加入澳紐,智利,阿根廷、加拿大等國,組成的泛太平洋夥伴関係的組織,就是沒有中國。

RECP是以中國為主的東協戰略布局;TPP則是由美國主導,跟中國抗衡的貿易組織。因此,台灣要加入RECP必須中國點頭,要加入TPP要看美國。
AIT跳出來說:服貿無關TPP,這是背景說明!


低薪現象大部分不能怪青年人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陳博志    Apr 10, 2014

我國的實質工資倒退回16年前,造成很多人的痛苦,有人把它稱為是國恥。高希均先生跳出來反批,他說「對強調市場機制的人來說,薪水所反應的是這個人的市場價值」,「決定薪資較重要的因素有三:教育程度、專業及技能,以及年齡」,「對於起薪低的現象稱之謂國恥,顯然太沈重」,「一個心智健康的人要靠自己的學習、品德、專業、意志力立足社會」,「如果起薪真的很低,要責怪的是自己沒有準備好」。他這些話看來好像有道理,低薪似乎是勞工或青年人自己的責任。但稍懂經濟學的人都可看出,他這說法只是局部的道理,而只有局部的道理並非分析事情的正確方法。
 
用經濟學最初淺的說法,工資和其他價格一樣都決定於供給和需求,而供給和需求都受許多因素影響,高先生忽視其他因素而只責怪青年人沒努力,是非常不公平的指責。
 
其實人民不滿的並非高希均先生所說的有人高薪有人低薪之現象,而是下列四種現象:1.整體實質平均薪資比16年前低2.很多人薪資比幾年前同樣能力的人低3.薪資比前四小龍其他國家相對下降4.同一個人到外國工作常可得高很多之薪資。這四種現象都和我國對勞工的需求不足較有關,而和個別青年人的能力較無關。政府和知識分子必須詳細檢討其原因而加以改善,不應隨便把責任全推給青年人而盲目為政府辯護。
 
懂一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讓勞工需求相對下降的幾個重要原因近年都在台灣發生。首先,若企業投資較多而使每個勞工可有更多資本來合作,勞工的生產力通常會上升,而使對勞工的需求及工資上升。但近六年我國的淨投資都低於2007年好幾成,工資當然難漲。
 
其次,若企業有能力讓產品很特殊,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而可賣高價錢,則勞工的生產價值就較高,對勞工的需求也可較高。但我國近年出口產品打不過韓國甚至中國,而使其價格一路下跌,當然付不起高工資。
 
第三、如果整體產量增加較快,對勞工的總需求增加,工資也會上漲。但我國產業大量外流,而新產業相對於外國卻發展甚慢,總勞動需求因而無法增加夠快來提高薪資。第四、我國還大量開放外籍勞工而增加勞工總供給,也要大量開放外國產品及服務來爭奪內需市場,所以對本國勞工的需求也因而下降,使工資難以上漲。政府未能解決這些問題甚至用錯誤的政策使它們惡化,媒體和知識分子若不明辨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卻盲目責怪青年人不夠努力,那就有點像是國恥。
 
我不是說青年人都很努力,能力都很足夠。有不少青年人確實應該更努力改善其能力,但這不表示政府、企業、和社會沒有更大的責任。何況青年人能力不足不符合產業需求的問題,政府和社會也有很大的責任,因為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把青年人教成不符合產業需求的。我們的教改談了幾十年,都在學費高低、免試升學、教授治校、國外發表論文、乃至要學更多文言文及中國古老思想這類問題上打轉,很少去努力追求因才施教以使每個人的潛力能發揮的多元教育方式,也少有因應市場及技術變化而靈活改變科系人數和教學內容的辦法。
 
我們的教育以公平為名,而在實質上把學生塞進同一個模子裏,當然培養不出多樣化,符合各學生之特質潛力,也較符合產業多元需求的人才,或者是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意,而能創造新技術和新產業的人才。所以教育再不檢討改革,我們的人才就會真的不如人,薪資和所得當然也就會不如人。

陳博志

本文作者曾任台大經濟系主任、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央銀行理事、台灣智庫董事長,目前是財團法人小英基金會董事。


《台灣人看大陸》舞女與村姑的對比

2014-4-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阡羽/台中)

我到大陸旅遊的經歷目前有三回,最深刻的一回是到桂林,不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言,沿著灕江,乘著竹筏,平緩偶爾有小坡段的江水推動我們前進,兩岸的石山擎天而立,上頭點綴蒼翠的綠樹,彷彿時光的洪流倒退數千年,而我們似魏晉時的風流名士,迎風長嘯。

在大陸有一個現象是很鮮明的,沿岸地區繁華如夜宴的舞女,而內陸山地卻似樸實的村姑,當然,如果這個現象是少數人群就不是什麼特點,但這是整個區域的經濟、風土和人文素養,更甚者是受教育程度,在社會科學稱此現象為「貧富差距」過大,但我乘著竹筏在江面漂動時,想像將來此地經過所謂的「開發」,商業大樓搭建於江岸,假日人潮洶湧,江面飄盪著機械船隻,我的浪漫情懷突然散逸一空,這些內陸保留未開發的區域是寶貴的資產,承載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並不能夠單以「貧富」一語蔽之。

在旅遊的過程,對於大陸水果的價格也是印象很深刻的,由於地廣經緯度跨越大,水果種類繁多價格相對號台灣卻顯得便宜許多,在深圳的那回每天一鍋的新鮮草莓,讓我們回到台灣後看見嬌小昂貴的盒裝草莓完全提不起興趣。

最後,到大陸旅遊還有相當有趣的一點是方言,當坐在公車上時,幾乎每個小群體都使用不同的語言交談,濃厚的地方腔調富有深刻的民族特色,當然,在使用「普通話」與對方交談時,藉由口音腔調猜測對方是來自哪裡也相當有趣。


《我身邊的 大陸人》思念我大陸的堂姊

2014-4-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6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昱君/桃園市)

遊覽車開往機場時,大家利用車上的麥克風設備,把握最後的機會高歌一曲。我記憶中的最後一首歌,是堂姊唱的。大我二十多歲的她,與其說是堂姊,更像是個長輩。在夏令營的最後一天,平時溫和有禮的堂姊,選擇唱首歌來送別我們。

唱歌的當下,堂姊一改平時的內斂,大聲地高唱著送別的歌詞。平時聽起來挺溫柔的音調,換做歌聲,竟十分地蒼涼悲壯。那歌聲不只震撼了車上的人,也融進了我心靈中某個正微微顫抖著,呼喊著不願離去的部分。

參加營隊認識四川

為了深入了解這個四年多前才連繫上的親戚,也有著一些說不上什麼來由、隱約覺得會改變什麼的期待,我排除萬難參加了這個有她帶團隨行的夏令營,在堂姊的陪伴下,跟隨著行程,慢慢地認識了她自小生長的家鄉,四川。

然而,再怎麼漫長的旅程,都有邁入尾聲的一天。我聽得出她歌聲中的無限傷感,在心中陪著她一起流淚。一直到登機前彼此最後的擁抱,意識都像是還蒙在一層迷霧中,不由自主地回味著歌聲中的淒婉哀切。真正要離別的當下,一切都模糊了,或者說,只會更加的清晰……

四年前的某夜,全家族盛裝打扮,迎接遠從四川來台,與我們相認相聚的堂姊。因為國共內戰而分隔兩岸的家族分支,在彼此失去對方音訊幾十年之後,終於連繫上了。然而,一絲陌生與不確定,悄然無聲地橫亙在我們與堂姊之間。這個突然在生命中出現的親人,在此時看來,只有說不出的遙遠。

當下,看著堂姊爽朗的笑臉,親近的話語卻是怎麼都無法說出口。我完全不懂妳,要怎麼去把妳看做親人?而這些看似親近時則客套的包圍詢問,真的是妳千里迢迢來到台灣想要追尋到的嗎?想了解,卻找不到好好對談的時機。這一頓飯吃下來,竟隱隱泛著一絲苦味。之後偶爾的電話連繫,在兩岸遙遠到無法時常見面的距離下,分外蒼白無力。

日常相處鮮活形象

直到下飛機前,我都還在慌亂地思考著該如何面對這個無比陌生的堂姊。但從在機場見到她的那一刻開始,一切都是那麼地順其自然,她不再是親戚口中的一個名字,不再只是電話那端的聲音,而是有血有肉,會笑會跑的人。

隨著相處的時光增多,我開始記得她微笑時瞇眼的弧度;記得那雙溫暖略為乾燥的手順過我頭髮時的觸感;記得她執意替我背著相機分擔重量時,臉龐微微冒汗的模樣;記得她送來旅館房間的水蜜桃滋味有多甜;記得我們深夜坐在小吃店舉杯共飲話家常的畫面;記得她如同所有四川人一樣嗜辣如命,卻耐心陪吃好幾天的清淡台灣菜;記得她不厭其煩的叮嚀該如何服用高山症藥品;記得她介紹到家鄉四川時,如數家珍的熟練模樣。

血緣連繫跨越海峽

十幾天的相處,也許只是一輩子中的極小部分,但就是這樣長度的時間,讓這個人在我腦海中的形象鮮活了起來。我逐漸意識到,在大陸四川的這些日子,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已然不是這趟旅程最值得珍惜之處,而是在跨越海峽來到大陸時,一個原本陌生的人,能夠回應著我的期待,與我互相了解,陪著我走過、體驗過一切,終至相處可以像朋友,並且深刻感覺到對方是有血緣連繫的親人。

眷戀的餘燼,在細火慢燃中,點一抹昔日時光的亮。從四川回到台灣,至今已過兩年。那些難得的經歷,也從眾人爭相探問的旅行經驗,變成日常中不太被問起的話題。彷彿身邊的所有人都遺忘了歷史的痕跡,瀟灑向前邁進,只剩我停留在原地,沉醉於那微亮永遠散發的美。

偶爾獨處時,許多回憶會不受控制地在腦海裡奔流著,肆意地用冷清喧囂著一股說不上來的寂寞。去過大陸那麼多地方,認識了那麼多的人,回到台灣,卻像一切皆煙消雲散,宛如鏡中幻夢。記憶中,堂姊笑著呼喚我名字時,那雙隱隱帶著溫暖的眼睛,隨著時間逝去,已然失了輪廓。大家好嗎?都還在嗎?是否在你們的記憶裡,還留有當時歡笑共處的身影呢?

那些日子,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自己享受到太多看似平凡的幸福,卻由於時間短暫無以回報。而這些幸福的日子曾經存在過,卻在沒有新增的狀態下,無情地開始褪色消失,融入時間之海中。想著想著,眼前總不自覺地被水光浸潤成一片模糊。縱使心靈之間已無距離,遙遠的空間距離,終會使彼此心中的惦念漸漸淡化。

期待親情發自內心

是否將來我喊的那聲堂姊和妳喊的那聲堂妹,都不再能發自內心?是否將來終於能再次會面,彼此卻只剩下尷尬的客套寒暄?離別過後,一切都模糊了,再也無法變得清晰。我如此恐懼此刻的滄海桑田,只能蜷縮在脆弱的心靈防護罩內,等待歲月吞噬。


《兩岸校園超連結》在北京 感到身分認同的尷尬

2014-4-1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列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

選擇踏上這樣的道路,是有很多時代的原因與經濟的考慮因素,同時也意會到中國正在崛起的事實,但是心中矛盾的是不知道自己是去留學,還是只是北上學習。搭船、火車、高鐵從廈門一路到北京,我遊歷了很多城市,城市與人民這樣的身影再也熟悉不過,語言、文化、族群、歷史都不陌生,陌生的是台生在大陸並不會發現外在的不同點,而確能發現內在的差異性,到了北京大學開始了課業,體悟感更深。

有人說:「去中國學政治?學法律?」對台生而言無疑是嘲弄和懷疑,而在身為台生這件事上又容易受到誤會。然而對大陸過往的偏見已成為部分台灣人的刻板印象,甚至其中真假難辨,使得台生對於自己的身分認同產生疑問,一來有兩岸之間既存的偏見和誤解;二來台生與陸生相處有著顯得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

全球化思維下,國與國的關係已不如從前閉塞,而是相互往來的更加頻繁,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這些也帶動了新的思維在中國大陸出現。也許過往的記憶使然,在北京讀西方哲學思想,我驚歎這就是北大政治系宏大開闊,已向西方的民主、自由學習。

政治並非權謀之術,過往的高牆似乎已經不再,這是20年間最大的改變,在這裡可以看見許多外國友人踏上這塊土地無論是做生意、求學、婚嫁等,都是與中國發生新的友好關係,而使得讓這裡逐漸國際化,也更加多元,然而台生卻也惋惜著台灣的孤立與對本土化的過分追求。

若從19世紀末的歷史來看中國遭列強侵略,不免讓人思考這個命運多舛的中華民族受盡了喪權辱國之痛,形成自保局面。然而,屬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並不會改變,假設由政權改變或敵對來否認自己的「根」,那麼似乎不甚合理。台生在兩岸複雜敏感的局面下在大陸遇到許多矛盾與尷尬,然而對於族群的認同感並不會隨著政治而改變,我們應該有信心,並期望未來的中華民族與和平統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