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 超市驚遇一母女,這才是教育的精髓!

2014-04-10 截拳道

家教故事:

昨天我逛超市,有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頂多有4歲吧,但是話倒說的蠻利索的。進超市之後,這孩子媽媽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孩子說:“你準備好的清單呢?按照紙條上面的開始選吧!”

我當時就想,這麼個小的孩子會選什麼啊?但是當我看到那小孩蹦蹦跳跳地拿著紙條跑到牛奶櫃檯那裡的時候,我就知道我錯了!這孩子一邊看標籤,一邊跟她媽媽講,然後她媽媽看都沒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著小孩又去挑水彩筆,一個個看來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的都疼,最後挑了款24色的讓她媽媽幫他拿下了。

後來她又看著那個“清單”買了醬油、鹽等等生活用品,還給自己挑了個小熊樣子的水壺。整個過程大概有不到半個小時,我一直在遠處盯著母女倆,她媽媽基本沒有幫助孩子什麼,只是當孩子遇到標籤上不認識的字時,會詢問媽媽,但是貌似超市裡面的字,沒有幾個是這個小孩不認識的。

最後結算錢的時候,我還在她們後面,那個小孩想買一個叫“勁嚼”的糖,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東西,她媽媽當時說的一番話,我聽後震驚了!她說:“第一,我們今天並沒有準備要買這個糖,買這個就超出我們的預算了,這樣是不對的。另外,你認識這兩個字麼?如果認識,媽媽就獎勵給你啊。”

那小孩很無奈的說不認識,結果她媽媽就跟他念了一遍,然後說:“你記住了,下次來超市,如果你認識這兩個字,我就獎勵給你!” 說完小孩很聽話的就跟媽媽走了。

真的很讓人震驚!這個小孩僅僅只有4歲大,就能認識那麼多字,而且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還會自己做購物規劃,真是不簡單!而且這媽媽確實懂得怎麼教育孩子,所以說:

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培養出來的!

一、這句話再次印證了——智慧的家長培養成熟的孩子

所以,當我們的家長朋友們總抱怨孩子時,請家長先問一下自己:我是智慧的家長嗎?

二、列清單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列清單可以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一個做事有條理的孩子,會有計劃地安排作業和其他學習任務,容易養成高效學習的好習慣。讓孩子列好清單再去超市購物,能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三、什麼時候識字比較好

“什麼時候識字比較好”,一直是家有幼兒的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實際上,超市的絕大多數物品都寫有名稱,字又大又美觀,孩子很容易識別。所以,家長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到超市玩,寓教于玩,孩子們一定樂此不疲,可以輕鬆快樂地識字,家長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獎勵是家長們常用的一種方式

獎勵需要講究時機和方式,不適當的或頻繁的獎勵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獎勵恰當與否的一個標準是:獎勵能否對孩子產生一種持久的助力。文中的媽媽的這種獎勵,會促使孩子認真的記住“嚼勁”這兩個字。這就是一種正向的獎勵。

五、理財觀念早培養

可能很多成年人都沒有“超預算”這個概念。但一個4歲的小孩就已經內化了這種觀念,不得不驚歎,驚歎之餘,我們家長們要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將我們奉行多年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變為猶太人提倡的“理財要從娃娃抓起”。

六、最後,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和家長分享

家長的不嫌麻煩會加快孩子的成熟。在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幹練的媽媽和一個動作利索的小孩,但我們不難想到:在這位媽媽剛開始訓練孩子到超市購物時,肯定遇到了很多麻煩。肯定每次買東西的時間都特別長,特別麻煩。但這位媽媽不嫌麻煩,在她的耐心陪伴和指導下,孩子和媽媽購物的速度越來越快,經過了一次次的嘗試和訓練,才出現了我們剛才看到的令人驚歎的場景。

其實,讓孩子做家務也是這個道理。在第二期的微信中,我們提到了讓孩子做家務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一些家長回覆道:方洲老師,你不知道每次讓孩子做家務都搞得一團糟。還不如我自己動手快呢,我自己半個小時就搞定了。孩子參與以後,我還得額外花好多時間收拾殘局,孩子掃了地,我還得重新掃一遍。孩子拖得地像大花貓,我還得重新拖一遍。

實際上,這樣的家長缺少對孩子的耐心陪伴和指導。殊不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會幹得很好。放手讓孩子做一些事情,既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又能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

所以,家長的“不嫌麻煩、耐心等待”的能力對孩子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這種能力可以讓孩子變得成熟、優秀!


我是一隻笨鳥,你是一個矮樹枝

2014-04-11 神筆記

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

對別的孩子來說,生在一個爸爸是政府官員、媽媽是大學教授的家庭,相當於含著金鑰匙。

但對我卻是一種壓力,因為我並沒有繼承父母的優良基因。

兩歲半時,別的孩子唐詩宋詞、1到100已經張口就來,我卻連10以內的數都數不清楚。

上幼稚園的第一天我就打傷了小朋友,還損壞了園裡最貴的那架鋼琴。

之後,我換了好多家幼稚園,可待得最長的也沒有超過10天。

每次被幼稚園嚴詞“遣返”後爸爸都會對我一頓拳腳,但雨點般的拳頭沒有落在我身上,因為媽媽總是衝過來把我緊緊護住。

爸爸不許媽媽再為我找幼稚園,媽媽不同意,她說孩子總要跟外界接觸,不可能讓他在家待一輩子。

於是我又來到了一家幼稚園,那天,我將一泡尿撒在了小朋友的飯碗裡。

媽媽出差在外,聞訊趕來的爸爸惱怒極了,將我拴在客廳裡。

我把嗓子叫啞了,手腕被鐵鍊子硌出一道道血痕。

我逮住機會,砸了家裡的電視,把他書房裡的書以及一些重要資料全部燒了,結果連消防隊都被驚動了。 

爸爸丟盡了臉面,使出最後一招,將我送進了精神病院。

一個月後,媽媽回來了,她第一件事是跟爸爸離婚,第二件便是接我回家。

媽媽握著我傷痕累累的手臂,哭得驚天動地。在她懷裡我一反常態,出奇的安靜。

過了好久,她驚喜地喊道:“江江,原來你安靜得下來。

我早說過,我的兒子是不被這個世界理解的天才!”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上了小學,許多老師仍然不肯接收我。

最後,是媽媽的同學魏老師收下我。

我的確做到了在媽媽面前的許諾:不再對同學施以暴力。

但學校裡各種設施卻不在許諾的範圍內,它們接二連三地遭了殃。

一天,魏老師把我領到一間教室,對我說:“這裡都是你弄傷的傷患,你來幫它們治病吧。”

我很樂意做這種救死扶傷的事情。

我用壓歲錢買來了螺絲刀、鉗子、電焊、電瓶等等,然後將眼前的零件自由組合,這些破銅爛鐵在我手底下生動起來。

不久,一輛小汽車、一架左右翅膀長短不一的小飛機就誕生了。

我的身邊漸漸有了同學,我教他們用平時家長根本不讓動的工具。

我不再用拳頭來贏得關注,目光也變得友善、溫和起來。

很多次看到媽媽晚上躺在床上看書,看睏了想睡覺,可又不得不起來關燈,於是我用一個星期幫她改裝了一個燈具遙控器。

她半信半疑地按了一下開關,房間的燈瞬間亮了起來,她眼裡一片晶瑩,“我就說過,我的兒子是個天才。”

直到小學即將畢業,魏老師才告訴了我真相。

原來,學校裡的那間專門收治受傷設施的“病房”是我媽媽租下來的。

媽媽通過這種方法為我多餘的精力找到了一個發洩口,並“無心插柳柳成蔭”地培養了我動手的能力。

我的小學在快樂中很快結束了。

上了初中,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讓我再次成為了批評的對象——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損壞實驗室的用品,更重要的是,那個班主任是我極不喜歡的。

比如逢年過節她會暗示大家送禮,好多善解人意的家長就會送。

我對媽媽說:“德性這麼差的老師還給她送禮,簡直是助紂為虐!

你要是敢送,我就敢不唸。”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遭受了許多冷遇,班主任在課上從不提問我,我的作文寫得再棒也得不到高分,她還以我不遵守紀律為由罰我每天放學打掃班級的衛生。

媽媽到學校見我一個人在教室掃地、拖地,哭了。

我舉著已經小有肌肉的胳膊對她說:“媽媽,我不在乎,不在乎她就傷不到我。”

她吃驚地看著我。我問她:“你兒子是不是特酷?”她點點頭,“不僅酷,而且有思想。”

從此,她每天下班後便來學校幫我一起打掃衛生。

我問她:“你這算不算是對正義的增援?”

她說:“媽媽必須站在你這一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再辜負你一次

初中臨近畢業,以我的成績根本考不上任何高中。

我著急起來,跟自己較上了勁兒,甚至拿頭往牆上撞。

我絕食、靜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以此向自己的天資抗議。

整整四天,我在屋內,媽媽在屋外。我不吃,她也不吃。

第一天,她跟我說起爸爸,那個男人曾經來找過她,想復合,但她拒絕了。

她對他說:“我允許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不喜歡江江,但我不能原諒任何人對他無端的侮辱和傷害。”

第二天,她請來了我的童年好友傅樹,“江江,小學時你送我的遙控車一直在我的書房裡,那是我最珍貴、最精緻的玩具,真的。

現在你學習上遇到了問題,那又怎樣?

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將來哥們兒可全靠你了!”

第三天,小學班主任魏老師也來了,她哭了,“江江,我教過的學生裡你不是最優秀的,但你卻是最與眾不同的。

你學習不好,可你活得那麼出色。

你發明的那個電動吸塵黑板擦我至今還在用,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第四天,屋外沒有了任何聲音。

我擔心媽媽這些天不吃不喝會頂不住,便躡手躡腳地走出了門。

她正在廚房裡做飯,我還沒靠前,她就說:“小子,就知道你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吃東西。”

“媽,對不起……我覺得自己特別丟人。”

媽媽揚了揚鍋鏟子,“誰說的!我兒子為了上進不吃不喝,誰這麼說,你媽找他拼命。”

半個月後,媽媽給我出了一道選擇題:“A、去一中,本市最好的高中。B、去職業高中學汽車修理。C、如果都不滿意,媽媽尊重你的選擇。”

我選了B。我說:“媽,我知道,你會託很多關係讓我上一中,但我要再‘辜負’你一次。”

媽媽摸摸我的頭,“傻孩子,你太小瞧你媽了,去職高是放大你的長處,而去一中是在經營你的短處。

媽好歹也是大學教授,這點兒腦筋還是有的。”

我是笨鳥,你是矮樹枝

就這樣,我上了職高,學汽車修理,用院裡一些叔叔阿姨的話說:將來會給汽車當一輩子孫子。

我們住在理工大學的家屬院,同院的孩子出國的出國、讀博的讀博,最差的也是研究生畢業。

只有我,從小到大就是這個院裡的反面典型。

媽媽並不迴避,從不因為有一個“現眼”的兒子對人家繞道而行。

相反,如果知道誰家的車出現了毛病,她總是讓我幫忙。

我修車時她就站在旁邊,一臉的滿足,彷彿她兒子修的不是汽車,而是航空母艦。

我的人生漸入佳境,還未畢業就已經被稱為“汽車神童”,專“治”汽車的各種疑難雜症。

畢業後,我開了一家汽修店,雖然只給身價百萬以上的座駕服務,但門庭若市——我雖每天一身油污,但不必為了生計點頭哈腰、委曲求全。

有一天,我在一本書中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句土耳其諺語:“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

是啊,我就是那隻笨鳥,但給我送來矮樹枝的人,不是上帝,而是我的媽媽。

讀完這個故事,你或許會有所啟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這位母親真的做到了。

而我們的身邊多少家長焦慮煩惱、唉聲歎氣,像文中的爸爸那樣對待孩子,他們沒有資格做父母,因為他們沒有做好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