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校園超連結》有些陸生思想比我們更自由

2014-10-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34| 評論數: 0 |原作者: (林育成/淡江大學學生)

在新學期一門通識課堂上,來了幾位大陸學生,第一堂課老師讓大家自我介紹,他們一開始就介紹:「各位台灣同學大家好,我是從山東/廣東/北京……來的」。由他們的口音太過明顯,我聽見同學們有人在竊竊私語:「欸,是大陸人耶!」「他們講的話跟我們講的話好像」「我以為山東人不是都長得很高大嗎」…… 自我介紹後,老師徵得大陸同學同意,特別開放讓台灣同學問問題,老師說:「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兩岸的青年學生多多認識,藉著這堂課剛好在談兩岸的現代文學和近代史,剛好可以讓你們見識彼此的不同歷史觀、價值觀。」

北京女孩妙語如珠

一開始,大家都很緬靦,明明就在剛才,大家心裡還一堆疑問,怎麼一到讓你說話的時候,就不敢開口了呢?我看同學不敢舉手,就自告奮勇:「我想請問各位大陸同學,來到台灣,你們的感受最大不同在哪裡?還有,你們之所以來台灣,是因為想從台灣這裡學到什麼呢?」這時,那位北京的女同學看了看老師,示意要回答,她說:「同學好,我姓劉,如果我說來台灣,最大的感受是自由的空氣,這話也太矯情,但事實上,空氣真的有很大的差別。北京這些年的霧霾嚴重,空氣汙染到了無法治理的地步,我來到台灣,首先真的感覺空氣有很大的差別,這裡很清新、很乾淨。順道可以把我的呼吸道疾病治好。」

聽了這位北京同學的妙答,全班笑得很開心。她接著說:「我之所以想來台灣,是因為從小我們的歷史都這樣告訴我們,台灣是祖國的寶島,台灣人是我們的同胞,但是,請大家放心,我知道政治上兩邊是存在意識型態分歧的,我也很尊重台灣同胞的自我想法,我們沒必要過早的受到政治制約影響,用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束縛對方。」

同學們聽了這位北京女孩的說話,不待老師提醒,就先報以熱烈的掌聲,久久不絕。有同學甚至喊:「歡迎加入台灣社會!」我比較敏感,看到其他幾位大陸學生,有些人也鼓掌微笑,卻也有人抿著嘴不說話,眼神飄向別處。這時,似乎有其他同學也注意到了,有同學舉手問:「我想請問來自山東的黃同學,你認同剛才劉同學說的話嗎?」

那位黃同學沉默一下,沒有立刻說話,老師可能以為他覺得這議題敏感不想搭腔,便說:「如果黃同學不想回答的話,也沒關係,同學問問題很好,但是也不要讓人難以招架了。」

山東同學語驚四座

不料,黃同學接過麥克風,笑著說:「其實,我不是不回答,也不是覺得被冒犯了,這問題不難招架,只是在想要怎麼樣回答才能讓台灣同學明白。我和這幾位同學來自不同的省分,從小的風俗人情有所不同,雖說所受教育都是國家那套,但我們這代青年學生們,早就不是文革時那些被壓著頭喝水的牛,對於國家、對於黨,有些看法,甚至比台灣同學激進,只是有些話現在也不方便說而已。」

大家聽了黃同學的話,好像不怎麼進入狀況;老師則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眼神看著他,露出嘖嘖稱奇的表情。黃同學不理大家的反應,繼續說:「大家似乎覺得劉同學的話很進步吧,以為這種開放態度就是友善,其實,我反而覺得,這種話人人能講,所謂『尊重』,畢竟只是『尊重』而已,接受不接受,還是未知數呢。當然,我不是要批評劉同學,只是想給大家提個醒,不要只偏聽偏信你們自己喜歡的那些話,更要緊的是知道在跟你們對話的人,到底在打什麼算盤。」

沒有人能代表自己

教室裡沉靜幾秒,隨即爆出如雷掌聲,黃同學講的話確實讓我們震撼,那堂課,似乎變成了一場大陸同學和台灣同學彼此高來高去、暗自較勁的一堂課。大家在第一堂課就進行這樣的論辯,之後即使是早八(早上第一節課),也讓大家醒腦,非上不可。

接下來,這幾位同學成了班上的熱門人物,大家都想跟他們聊天,去瞭解到底「中國」是什麼?「中國人」在過什麼生活?而這幾位同學倒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改我們對於大陸的刻板印象。有人問說,你們知道大陸人在台灣媒體上的形象不好嗎?幾乎每位大陸同學都說:「知道,但是其他人不能代表我,同樣的,我也不能代表其他人,至於各位要怎麼認識我,那是你們的自由,我不能強迫,也不能改變你們的想法。」

實在很慶幸自己選了這門課,從課堂上的討論談話,到放課後同學們在生活上的彼此探詢,這些對話都變成我們重新認識中國大陸的素材。同時,我也認為大陸同學的那席「我不能代表其他人、其他人也不能代表我」說話,很能打動我。我之前也曾經出國交流,在國外有時難免戰戰兢兢,認為自己要是做錯什麼,不免丟了台灣的臉,遇到對台灣人的一些誤會,總想急急忙忙的解釋。

與陸生觀念相碰撞

但是大陸同學那副從容自在,卻讓我汗顏,他們比我更早看清楚媒體的放大與誤解,也清楚每個人之間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個人只要對自己負責,就不需要去理會他人的異樣眼光……這些事,課堂上學不到,唯有與另一種的價值觀碰撞,才能讓我更看清自己的局限。感謝這些大陸同學的教學相長!


《台灣人看大陸》踏上中華民族文藝復興之路

2014-10-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68| 評論數: 0

我想在旅行之初,讓台灣同學印象深刻的就是大陸同學歡迎我們的方式,大陸同學們在接機時,拿著又長又大的橫幅,上面寫著:「歡迎兩岸交流漢字之旅台灣同學」等字,真是讓我賓至如歸,這讓我深深感受到大陸同學的用心及熱情。

而在這次活動整體過程之中,我第一個深入交談的大陸朋友就是我的室友許文輝同學,他是一個熱情又有活力的廣東人,他對自我要求甚高,且對人親切有禮,談話深入淺出,是個博學多聞的中國青年。而且,他對兩岸時事的關心程度遠勝於我,與他聊天時頗能更新我對兩岸現況的了解。

室友開放又有自信

我與文輝什麼都能聊,從生活小事到政治國事都不避諱,與他深聊幾晚後,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那就是對兩岸之間的交流互動更生「希望」,文輝對大陸政府相當有信心,在交談中不時提到大陸現任領導人的種種事蹟,以及大陸的發展概況,以及他家鄉廣州的現況及經濟政策等等。從他滔滔不絕的言詞,以及他鏗鏘有力的語句中,我可以看到他的那份自豪感、對國家的自信心,以及他對中國大陸未來發展滿懷期待的憧憬。

這種強烈的感覺讓我想到以前的台灣,我們當初也曾經高速發展經濟,人民欣欣向榮,相信未來會有更美好的生活,雖然台灣這段時期似已經過了,但現在的中國恰恰正處在這段高度發展的黃金時期,當然在營隊進行過程的往後密切交流中,也有大陸同學提到一個看法,認為國家可以快速發展,正代表背後有個強硬的政府在強力支持推動,像是現在的中國,以及台灣在蔣經國總統時代的十大建設及黃金十年,這是一個相似的有趣對比現象。

關於這次的活動安排,應該是本次旅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像是去黃帝故里的祭祖大典、接收甲骨文權威黃德寬教授講解甲古文、以及「許學」(東漢時期許慎)專家朱小健教授講授中國第一本字書:《說文解字》,還有與少林寺的僧人一起享用齋飯等,都不是一般台灣大學生以及大陸大學生會做的事情,所以這次的行程安排內容的設計,可以說是相當的新鮮。

這些活動都讓我印象深刻,經歷了這麼多與漢字文化相關的旅程後,我可以感受到這是中國一個全新的大趨勢,我覺得這次的漢字之旅就像是「大漢族文藝復興」的一個小起點。還記得以前在歷史書上讀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立新求新,超英趕美等思想,總是忽略且破壞中國五千年以來的悠久歷史及文化傳統,但是這次的活動不一樣,這一次,我們在追尋歷史,追本溯源,尋找那世界漢族的同一個根,同一條血脈,那同一個文化的起源。

文藝復興全新中國

這次的漢字尋根之旅,讓我想到歐洲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當時的歐洲人也是往追溯他們古希臘的經典、古羅馬的思維,而在歐洲人這返樸歸真的潮流引領下,創造了他們文明高速發展前的重要起點,爾後他們便有十七世紀的啟蒙時期,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時,歐洲文明儼然已經是世界上的強權了。也許,我把這次的漢字之旅比喻為大中華民族的文藝復興,可能有些過頭,不過我相信這將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當然,這次的活動安排雖然著重在漢字古早起源的認識,但在過程中,有許多機會與大陸學生交流,不免我們會討論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像是台灣的政治、大陸的政府、兩岸統一、台獨等等。在討論這些話題時,大陸同學相當的開放,他們願意接受我們某些同學台灣獨立的意識型態,也願意與我們商討如何解決兩岸統一的問題。還記得,有一次聊天的過程中,有一個大陸同學說:「大陸統一台灣也好,台灣統一大陸也好,只要統一就好!」,聽到後面那一句話我忍不住笑了出來,他應該還是認為由大陸統一海峽兩岸比較好才是。

但不管怎麼樣,在與大陸同學交流中,我有一個深刻的感覺,他們是一群思想開闊的年輕人,我不知道其他大陸人的思想是如何,畢竟我沒有跟其他人交流,但是有些陸生展現出了那願意尊重他人的態度,以及包容異見的價值觀,讓我看見中國的新希望、新力量,我相信中國未來的領導者一定會跟他們一樣,兩岸之間一定會有更好的交流互動,能夠透過智慧、相互體諒,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來處理台灣與大陸之間種種的問題。

思想交流看見希望

這一次的交流活動,我深深感受到大陸同學的熱情,在整個旅途中,也得到了許多新的認識。我的收穫遠比我想像的多,對同學們的感情一言難盡,相信在未來,兩岸的交流一定會更加美好。


《台灣人在大陸》重返北大 從觀光到住客

2014-10-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25|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列夫/北京大學台生)

結束了暑假的實習,返回了北大,一路上輕快看著窗外的景色,從上海高鐵一路往北,這跟兩年前從金門渡海至廈門,再一路搭乘火車北上的心情很不一樣。因為當初我仍對大陸一無所知,而這兩年因為求學,也實際在大陸工作實習了,更瞭解大陸的環境與人文。

對於南北口音,也能略懂一些,大陸地廣人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有著不一樣的性格、穿著、生活習慣,有人說東北人豪爽,上海人見識廣,南方人細膩等等,這都是存在著比例的問題,參考罷了,雖有時也不無道理,不過也僅是會心一笑。

一到了北京,原本對北方的陌生居然變得熟悉,從南方本來是穿著短袖短褲輕裝而來,但是北京秋意已到,搭乘地鐵到了學校宿舍,便換起秋裝。比較兩年前後,現在看北京是很奇妙的,有著從觀光客到住客的微妙感。北京大學最著名的就是西門,也就是明信片上印製最多也最受遊客歡迎拍照的門,每天大陸遊客無不爭相到這「第一學府」的西門來拍照留念。

這裡也是我每天上課來往必經之門,我的宿舍樓正好在西門外的暢春園,兩年前我也曾經是這樣的遊客,忍不住在西門拍照證明自己的北京一遊,但是現在再往內走去,一樣的光景,不同的心情,心中也是快意樂哉,時間的奇妙讓我倍感溫馨。

北京大學的校園漫步是很曼妙的,沿著未名湖與博雅塔到政府管理學院,這樣的事情可以每天做,讓我覺得自己的幸福已經足夠,這裡是中國人夢想與實現夢想的地方,有太多的事情都在這裡發生,有很多人已經逐夢完成,在各大領域發光發熱,而校園的小寧靜還屬於我們正在學習的人。

中國正在改變,雖不敢說未來會如何?但是能與大陸同學創造共同的學習回憶,建立良好的友誼,也是我們台灣同學在台灣比較缺乏的,這裡校園內的氣氛感覺像是二十年前台灣的光景,讓人回味無窮。


《台灣人看大陸》贏者不笑 輸者不哭

2014-10-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31| 評論數: 0 |原作者: (馬叔安/北京大學台生)

最近幾周以來,在大陸除了馬雲的阿里巴巴上市新聞以外,最火熱的莫過於南韓的仁川亞運會,每天到學校體育館鍛鍊時,健身房中每一台跑步機上的電視全是亞運會的轉播,不時還聽到正在跑步的人因為中國隊選手摘下金牌而爆出的歡呼聲。

正當全中國大陸沉浸在亞運會的熱潮中,我卻發現了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前兩天看到女子體操賽,中國隊選手們精湛的技巧和近乎完美的表現,使她們幾乎在比賽一開始便技壓所有其他國家的選手,穩拿金牌。但當轉播鏡頭帶到中國隊的選手們身上是,我所看到的卻是一群愁眉不展、面色凝重的妙齡少女選手,若沒有看到記分板中國隊遙遙領先的分數,恐怕很多人會以為她們的賽況正陷入苦戰。

然而就在此時,我看到熟悉的梅花旗幟,輪到中華台北隊選手上場了,我立刻聚精會神,準備欣賞中華隊選手的風采!然而令我惋惜的是,即使是我這位對體操競賽全然的外行人來看,她的表現也並非最佳狀態,其中甚至出現了許多明顯的動作失誤。

正當我為這位年輕的台灣選手感到遺憾時,我赫然發現通過轉播鏡頭,這位女選手居然面帶微笑、昂首闊步地離開賽場,到了場邊不忘與隊友和教練們擊掌寒暄,神情竟似剛獲得一場凱旋而歸的光榮勝利。接下來直到轉播告一段落,鏡頭不斷帶到這位台灣女孩身上,時間甚至超過了名列前茅的大陸選手。

我個人雖然在本科階段在台灣參加過一些跆拳道競賽,但嚴格意義上不算是專業的運動選手,我無法揣測當頂尖運動員們承擔著全國人民的期許和為自己設立的目標時,心中所承受的壓力,但我相信任何一場運動會的核心理念,都是給予來自全世界的體能健兒一個公平競爭的場合。

不論做為選手或觀眾,我們無法決定自己或所支持的選手在競賽場上能展現出多完美的表現,但是能決定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結果。相信一場體育競賽真正的勝利者並不只屬於最強者,更包括能笑到最後,並且打從心底享受比賽過程的人。


《台灣人在大陸》在大陸體會民主修養

2014-10-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96| 評論數: 0 |原作者: (查查/上海)

我在北京讀研時,深刻體會到什麼叫「民主修養」。那時碰到了一群讓我暢所欲談的老師同學,剛到北京的我從原本的一點戰戰兢兢,變成什麼都敢說。同學問,很多台灣人認為自己是個國家?我說,對呀;同學問,台灣人到上海真是叫出國?我說,是呀。很多類似問題,我向來都據實回答,老實得要命。

所以我格外感激我的好福分,兩年多來,我被人教訓的次數屈指可數,我碰到的大陸人總是對我笑臉以待,大家平和分享彼此看法,在過去的生活中沒有人對我說「滾回台灣」或「你這個民進黨/國民黨的就是不懂」;沒有人對我說:你在大陸所以你應該怎樣。

前陣子共諜案鬧騰時,大陸同事問我,都什麼時代了,共匪、共諜這種詞老百姓真的會說?什麼時代了,我們應該聽聽對方怎麼想的。

「你們有你們的想法,我們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立場不同而已沒有對錯。」「你們台灣人環境自由,多好。」這都是在台灣媒體所形容的「被洗腦的」的大陸人給我的善意。

或許我只是好運,但在我眼中的大陸八○後、九○後,聰明有主見,資訊涉獵廣泛,生長在大陸崛起的年代仍然時時警惕。

他們知道自己哪裡不好,講起台灣總是提到台灣的優點:「台灣人的素質好,該學!」他們或許不能投票、不能用臉書,但總是聽我講那些亂七八糟的話,沒叫我滾蛋;總是先聽完我講什麼,再和我分享看法。

離開台灣兩年多一點,有些事情我漸漸不明白。大陸交換生朋友說,一開始來台灣還會在臉書發表意見,久而久之,閉嘴了。因為台灣同學說:「你是共產黨你不懂」、「你們被洗腦你們不懂」、「你們沒有民主你們不懂」。

而我呢?因為我在大陸讀書生活,我有我愛的大陸朋友。和台灣朋友談起之前的學運,對方冷回一句:「你也被洗腦,不愛台灣了。」

從那之後,我也不敢和台灣朋友聊政治了,說什麼話都還要「我愛台灣」誓死效忠一番。台灣所引為豪的民主,似乎淪為「你不同意我,就不愛台灣」?

我非常不學無術,就是個只會吃喝玩樂、只希望日子過得更好的笨蛋老百姓,所以說不出什麼書上的道理。我只是單純認為民主是要用來選出優秀的領導人,讓人民生活越來越好,讓人人都可以暢所欲言,不會因發表不同意見就被人扣帽子。民主不是用來秀優越感的武器──「我有民主你沒有,所以我比你好!」

批評大陸人沒素質、並不能解決台灣低薪、人才外流等現實問題。所謂的民主修養,或許就是「就算我對你說的話不爽,仍會認真聽完你的話,不會因為立場不同就叫你滾出台灣,不會因為你支持馬英九就說你賣國賊」,如此而已。


兩個德國PK一個中國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徵文

2014-10-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92|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旭東/長沙)

最近媒體傳出馬英九提出「兩岸可以按照兩德模式協商」的猛料,其實也談不上猛料,多年前此說法早被批判,但是在當前兩岸一家親,複雜角力習馬會的情況之下,無疑是猛料。

果不其然,首先是大陸國台辦在新聞發布會上予以駁斥,隨後台灣方面傳出「德國媒體誤讀,馬英九根本不是這樣說」的闢謠。再然後是習大大在會見台灣統派團體時指出「兩岸一家親,積極尋找適合台灣的一國兩制模式」(大意如此),台灣方面則是一片嘩然:「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

這種類似於「兩個德國」PK「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的大戲,我們多少年沒見了,2008年馬英九上台以來6年未見,今天忽然又碰上,實讓人一時無法適應,感慨萬千。

人類文明迄今還深陷西方文化獨大,東方文明隱晦不明之失衡態,未至東西陰陽互補之中道。亞太局勢更是劍拔弩張,能夠不擦槍走火,還要有關各方克制理智。大陸形勢我們也都知道,全面深化改革任重而道遠,若想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還需要中華智慧。

現今兩岸形勢,習馬會懸於一線,懸於兩岸領袖,官員,人民的一念之間。若能一念為公,則兩岸同胞兄弟,兄弟孝友,則什麼都好談;倘若一念為私,不以大局為重,則很可能機會稍縱即逝,徒留感嘆。

人類心境改造,文明變遷,中華道德仁義文化復興何其艱難,我個人認為APEC習馬會是可行的,希望大家共同探討,只有中華文化能夠和合兩岸,和平亞州,促進人類文明共榮和諧,和合為豐,和合成峰。


化解歧見共創新家園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徵文

2014-10-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3| 評論數: 0 |原作者: (吳光元/四川教師)

上個世紀,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成功地進行了兩次合作,推動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從1937年第二次合作迄今,已經77年了。當前周邊環境下,海峽兩岸執政黨,應該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沿著「兩岸一家親,一家人」的目標前進。

我呼籲兩岸執政黨簽署《和平協定》,盡快實現國共兩黨的第三次合作,完成「一中一國」的偉大目標。

在此澄清幾個不與時俱進糊塗認識和錯誤觀點:

一、「台灣是中國一省,馬英九是省長,沒資格與北京中央簽和平協議。」

但這個省的名字卻叫「中華民國」,確實存在了100多年,有20多個國家或地區承認它。這情況長期存在,就為台獨勢力創造了合理合法的空間。

二、「跟它講什麼和?打!大陸這麼強,還打不贏台灣小馬?」

蔣介石之所以退到台灣,是想達到分治目的。客觀地說,駐台也是鎮台。蔣介石的台灣政權得到美國保護。對當時新中國政權和台獨勢力,都是最大的威攝,今天美國實行「亞太再平衡」,就是這一戰略的延續。

習近平看準了美國的戰略轉移意圖,提出了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構想與行動。提出了「強軍」但「不先打第一槍」戰略。「打」肯定不是今天解決國與國之間,況且還是國內問題解決的良策。

三、「國民黨是敗退台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國際上要卡死它。只要大陸不與它往來,台灣自然歸順。」

這是不合乎世界潮流的空想,「卡死它」不可能,也不合乎「和為貴」人理。我們要奉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戰略,要有與台灣「一家人」的心靈,善待我們的台灣兄弟。

總之,影響當前兩岸國共兩黨合作的最大障礙,是國家稱謂。因為兩黨都不服輸!國民黨要堅持「中華民國」,因為它是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推翻了滿清,才建立的民主國家;共產黨則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它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槍炮打出來、流過血的,必須死守底線,不能改變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

我認為,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當為國共兩黨都能接受的。當年蔣介石把自己兒子蔣經國送到社會主義蘇聯,標明兩蔣是信仰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合乎中國國情的科學理論。30多年的改革開放讓大陸成為世界第2經濟體,就是最好的詮釋。

我呼籲,在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兩岸執政黨國民黨和共產黨第三次合作。

首先簽署《台海兩岸和平協定》,然後共商「一個中國」方略,即制定或修改《憲法》,提出近期和遠期目標,在「中華共和國」旗幟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統一的中國 眾望所歸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徵文

2014-10-1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2| 評論數: 0 |原作者: (曲維新/廈門)

這世界有一些東西你永遠扯不斷,分不開,那就是根與血脈。20多年前,我在大學的時候,偶讀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著名的小詩《鄉愁》,讀得我幾乎涕淚潸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在廈門生活了差不多10年,這10年間,我的足跡遍布了這座小島之城的每一個地方,沿著環島路,走到能看到金門、那幅碩大無比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巨幅標語下,我知道,就在海的對岸,金門也豎著一塊巨大的標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無論是「一國兩制」還是「三民主義」,它們最後的一個指向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統一中國」。

有一些東西是不能問為什麼的,感覺上它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為什麼不統一呢?兩岸同宗同根,血脈相連,原本就是一家人,難道一道淺淺的台灣海峽會成為永遠的,不可逾越的天塹嗎?

政客們是不會在意生靈塗炭的,為了政治博弈目的,一切不在話下。

歷史轉著彎子告訴我們,不管走多遠,不管曾經多麼生分,甚至仇恨、敵對,但是,歲月終究會洗盡鉛華,把兩岸兩地永遠無法割捨的同祖同宗的親情,相連的血脈一點點修復,一點點洗盡不睦的過往,這就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真實含義。

多年前曾參與一次有關兩岸文化的研討,當時眾多話題裡最讓我不能忘掉的就是:中華文化的根在哪裡?

北京的故宮,台北的故宮,都是故宮,展示的都是我們先祖留下的精美瑰寶。

我們無法阻擋那些所謂的「政治原因」,但是,更扯不斷根在一起的交織,扯不斷血脈相連的親情。這道淺淺的海峽,變得溫情,變得活泛,變得忙碌,變得通暢。

其實,原本就該這樣。一個統一的中國,眾望所歸。如今,兩岸三地早已實現三通,距離不再,沒有了各自封閉帶來的敵對和陌生,看著相互熟悉的面孔,是該到了會心一笑,含淚相擁的時候了。

喝過金門濃純的高粱酒,喝過勁道綿長的八八坑道,酒香後面,是一個同根同宗的期待。對黎民百姓而言,任何的戰爭和分離都是一個痛字,今天,遠離戰火,不再敵對冷漠,我們需要的是把酒言歡:「走了這麼久,你變了沒有,道一聲相互的問候,相聚在下一個路口……」


讓孩子活得更有尊嚴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徵文

2014-10-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2| 評論數: 0 |原作者: (付吉鋒/山東濟南)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需要理由嗎?不需要,不需要嗎?又似乎不說點理由就不理直氣壯,就不能名正言順,咱中華民族是以理服人的民族,總要講出點理由來才心安,那就說兩條理由。

第一條理由,兩岸統一是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尊重與傳承。這方面歷史文獻眾多,還需要再普及歷史課嗎?第二條理由,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之路的必然要求。1+1>2的簡單道理,還需要贅述嗎?

從來,中華民族是個包容性極強的民族,對世界各類文化進入神州大地從來不排斥,而是接納,融合,發展。這是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泱泱華夏,中央之國,何等氣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自由的國度,各類教派在中華大地和諧相處。

中國沒有國教,但中華民族有自己最獨特的文化信仰──敬祖宗,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族傳承史──家譜,人們在節日祭祀,講究陰宅風水,祈求得到祖先福澤和保佑,敬祖宗就成為中國人的信仰,也就是要銘記和傳承家族歷史與精神,不忘本,不背叛。

放在全民族層面就是要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不忘本,不背叛。做為華夏兒女,這應是兩岸人民的基本共通點,最大公約數吧?因此,做為同文同種的中國人,要求統一,共創偉大民族復興,是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崇高追求,是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從來,中華文化提倡「和為貴」,這個「和」不僅是指和氣,更是指團結,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家和萬事興。但我們現在恰恰在搞內鬥,搞內耗,親者痛,仇者快!讓外國外族看笑話:你們本是一家人,否則二戰結束後為什麼要把台灣歸還中國政府,但現在自我設防,還要借外國勢力撐腰壯膽,在台灣甚至連統一都不敢提,連是中國人都不敢說,豈不是滑稽?統不統一關俺屁事,高興了哄你們兩句好話,不高興挑撥下你們的關係,玩得你們團團轉,自己甘當二等公民,俺也是無奈做個順水人情。

試問,中國人自己如有統一的決心,誰人能擋?難道還要妄想外國人來幫你統一嗎?

兩岸統不統一,不要把責任推給民意,當局者是幹什麼的?做為民族菁英,就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站在民族大義的最前沿,去引領歷史,創造歷史。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就必須具備為民族未來拋頭顱灑熱血的獻身精神,和開創歷史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否則就是不稱職。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是哭還是該笑?試問,沒有分離又何須統一?又為什麼會有分離?當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西方列強踐踏得體無完膚,當一片片土地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當中華民族創造的財富被劫掠一空……你問我「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為了逝去的先人,為了辛酸的歷史,為了一代代為爭取民族解放和自由而犧牲的先烈,為了中華民族的骨氣,為了讓我的孩子們活得更有尊嚴……。


統一提升兩岸競爭力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徵文

2014-10-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歐陽鳳/台灣中州科技大學交換生)

猶記得高中上思想政治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兩岸統一是民族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句話深深記在心裡,在大陸人心中,台灣是和我們血脈相連的手足、是屹立在太平洋的寶島。

來台灣之前,有朋友調侃說我就要到遠赴中華民國讀書了,叫我記得平安回家。每每我回應,只是去中國另外一個省學習而已,不必小題大做。

來到台灣,與台灣朋友交流學習兩岸之間的生活文化,無意間聽到他們稱呼大陸為「中國」,把我們來台交流當作「出國留學」,會聽到說「台灣這個國家」,原來在很多台灣朋友心中,已經把生活20幾年的台灣,當成一個小小的國家。

有次路過一個小賣部,店主是一對年邁的台灣老夫婦。他們熱情地說著家族兒子媳婦的故事,臉上浮現幸福滿足的笑臉,他們告訴我,在台灣生活很自由,很幸福,也時不時問我大陸現在是不是發展很好?

慢慢地,我漸漸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兩岸統一必定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換位思考,現在台灣人民生活有很大的提高,在物產豐富的寶島,過著相對更自由幸福的生活,很多時候能衣食無憂,他們心甘情願在這個小島上過自己的生活。

可是,即便如此,還有多少渴望統一的心聲被淹沒?有多少渴望統一的眼神在眺望?不得不承認,兩岸統一是眾望所歸。

要回答兩岸為什麼要統一之前,先要清楚地瞭解什麼是兩岸統一。

正如蔡衍明先生所說,兩岸統一是中國大團結,是兩岸各自貢獻彼此的長處和經驗。從宏觀宇宙觀來說,人類是生活在地球的一個大集體,理應相互愛護,何況是血脈相承的兩岸人民。所以,兩岸統一的核心在於彼此的付出與貢獻。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縱觀當今全球化發展,國與國之間在追求互利互惠的同時,競爭也愈演愈烈。中華民族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大大提高自身競爭力。兩岸統一能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加民族向心力。消除兩岸人民之間的隔閡,相互學習,一起為中華民族奉獻自己優良的文化。

站在兩岸人民的角度看。由於種種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兩岸的交流受到限制,相互的看法存在主觀性和片面性。台灣大部分的學生很少有機會來大陸學習、交流。大陸來台灣也受到了人數和地區限制,帶來了很多不便。身邊的大陸朋友很渴望到台灣看看,台灣很多人也渴望登上大陸的土地。兩岸統一,消除兩岸同胞的偏見和隔閡,使兩方能像親人一樣自由拜訪自由交流。

將中國比作一個蘋果樹,每一個蘋果的成長都會關係到別人對蘋果樹的判斷。也許現在這棵樹上有的蘋果長得不夠大,有的比較大,但只要每個蘋果能堅守自己的位置,奉獻自己的果實,大蘋果分點營養給小蘋果,這棵蘋果樹一定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茂盛。


統一提升兩岸競爭力  〈兩岸為什麼應該統一〉徵文

2014-10-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歐陽鳳/台灣中州科技大學交換生)

猶記得高中上思想政治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兩岸統一是民族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句話深深記在心裡,在大陸人心中,台灣是和我們血脈相連的手足、是屹立在太平洋的寶島。

來台灣之前,有朋友調侃說我就要到遠赴中華民國讀書了,叫我記得平安回家。每每我回應,只是去中國另外一個省學習而已,不必小題大做。

來到台灣,與台灣朋友交流學習兩岸之間的生活文化,無意間聽到他們稱呼大陸為「中國」,把我們來台交流當作「出國留學」,會聽到說「台灣這個國家」,原來在很多台灣朋友心中,已經把生活20幾年的台灣,當成一個小小的國家。

有次路過一個小賣部,店主是一對年邁的台灣老夫婦。他們熱情地說著家族兒子媳婦的故事,臉上浮現幸福滿足的笑臉,他們告訴我,在台灣生活很自由,很幸福,也時不時問我大陸現在是不是發展很好?

慢慢地,我漸漸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兩岸統一必定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換位思考,現在台灣人民生活有很大的提高,在物產豐富的寶島,過著相對更自由幸福的生活,很多時候能衣食無憂,他們心甘情願在這個小島上過自己的生活。

可是,即便如此,還有多少渴望統一的心聲被淹沒?有多少渴望統一的眼神在眺望?不得不承認,兩岸統一是眾望所歸。

要回答兩岸為什麼要統一之前,先要清楚地瞭解什麼是兩岸統一。

正如蔡衍明先生所說,兩岸統一是中國大團結,是兩岸各自貢獻彼此的長處和經驗。從宏觀宇宙觀來說,人類是生活在地球的一個大集體,理應相互愛護,何況是血脈相承的兩岸人民。所以,兩岸統一的核心在於彼此的付出與貢獻。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縱觀當今全球化發展,國與國之間在追求互利互惠的同時,競爭也愈演愈烈。中華民族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大大提高自身競爭力。兩岸統一能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加民族向心力。消除兩岸人民之間的隔閡,相互學習,一起為中華民族奉獻自己優良的文化。

站在兩岸人民的角度看。由於種種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兩岸的交流受到限制,相互的看法存在主觀性和片面性。台灣大部分的學生很少有機會來大陸學習、交流。大陸來台灣也受到了人數和地區限制,帶來了很多不便。身邊的大陸朋友很渴望到台灣看看,台灣很多人也渴望登上大陸的土地。兩岸統一,消除兩岸同胞的偏見和隔閡,使兩方能像親人一樣自由拜訪自由交流。

將中國比作一個蘋果樹,每一個蘋果的成長都會關係到別人對蘋果樹的判斷。也許現在這棵樹上有的蘋果長得不夠大,有的比較大,但只要每個蘋果能堅守自己的位置,奉獻自己的果實,大蘋果分點營養給小蘋果,這棵蘋果樹一定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茂盛。


《台灣人看大陸》兩岸人民對日本態度的差異

2014-10-1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33| 評論數: 0

八月四日,在我們一行人陸續返家後,天空下起了一場雨。雨嘩啦啦的落下,無情地、猛烈地打在我尚未準備好離別的心頭上。蕭瑟的寒風陣陣吹來,想吹散過於沉重的思念。猶記得出發前一晚輾轉難眠的我,擔心和大家處不來;煩惱難以和陸生理性溝通兩岸的關係;更憂心幾天前復興航空失事的情形重新上演。

在飛機抵達鄭州的那一刻,一顆徬徨不安的心終於塵埃落定。陸生以及老師們熱情殷切的問候,給予我還停留在熱情洋溢的寶島台灣的錯覺,還好有乾燥的空氣伴隨著既熟悉卻又陌生的簡體字提醒著我已經置身他鄉。抵達下榻飯店才見到將同房一星期的小夥伴,是位來自陝西個性大剌剌的姑娘。

她說「打的」,我說「叫計程車」;她說「好咧」,我說「okay」。在她身上首先就顛覆我只有四川人特別愛吃辣的刻板印象,我總是盛情難卻,每每都在她說不辣的誘惑下,品嘗她口中令人食指大動的佳餚,卻總是辣得我淚如雨下哭著求饒。

想起了文化相對論

與陸生交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論及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電影共分上下兩集描述日治時期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被日本人欺壓,原本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生活形態開始有了轉變。

賽德克族的傳統文化日漸消失,家園逐漸面目全非,受盡凌辱的賽德克族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與日軍決一死戰。

一位來自廣州的活潑男孩給予這部電影很高的評價,同時也談及不解現今兩岸與日本關係的迥異。這讓我想起高中課本中「文化相對論」的概念,簡言之就是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以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兩岸現今對日人態度的不同應追溯至《馬關條約》中,清廷割讓台澎予日本,開啟了台灣的日治時代,從而兩岸的背景迥異對日本人的看法亦起了變化。

日據時期尚有建樹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亞洲戰場以蘆溝橋事變拉開序幕,日本仿效西方列強高度現代化,加以東南亞那時風雲變色,無一倖免於太陽國的侵略,日軍戰事勢如破竹,於是有了三月亡華的野心。當時台灣在日本人的統治底下,地方頗有建樹,建立自來水與下水道系統、引進西醫、廣設衛生所,使公共衛生改善不少、許多致命傳染病銷聲匿跡。

而對於人民健康影響不少的三大陋習──辮髮、纏足、吸食鴉片,也在日人統治底下逐漸獲得改善。在這樣的政策推動下,死亡率大幅下降,拯救不少台灣人的性命。就這方面來說,某種程度上日本人算是台灣的恩人。

當然日本人也有待台灣人不好的一面。日本人是時帶著太陽民族的驕傲歧視台灣人,在後期改制前台灣人念公學校,日本人念小學校;當官的總是日本人居多,日本商社更是有恃無恐欺壓台灣老百姓。但部分日人驕傲卻不失紀律,舉例言像日本人引進現代法治,即使是同為日本人的法官,在涉及民事事件時亦不會偏袒同為日人的當事者。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人在台推行皇民化運動,徵用不少台灣人衝鋒陷陣,尤其是台灣原住民族驍勇善戰,更是他們的最愛。日本人當時是否真的打從心底將台灣視為日本的一部分,或者只是藉由「皇民化」好謀求更多的兵源,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樣的結果卻將台灣捲入世界大戰,在戰後成了亞細亞的孤兒,命運被人左右。

陸人仍留對日仇恨

對中國而言,南京大屠殺的慘劇深深烙印在眾人心中,時間雖能讓心裡的傷痕癒合,卻也無法彌補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遺憾;在東北以人作為活體實驗的工具駭人聽聞。「歷史不能遺忘,經驗必須記取。」陸生對於日本看法帶著歷史的仇恨,從上述種種亦不難理解。

歷史雖然不能遺忘,但活在仇恨中的人將會過得很辛苦,歷史造就今日的我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過度地活在仇恨中,等於用別人的過錯背負在身上懲罰自己。台灣之所以和日本關係如此良好,其一台灣的移民社會造就我們多元包容的胸襟;其二日本人治台期間確實建樹不少,使醫學衛生進步、死亡率降低,拯救無數台灣人的生命,換言之,日本人再怎麼說,也是做了一步好事。綜上所述,自不難想見在文化相對論底下。兩岸對日本的看法為何如此迥異。

日本至今絕口不提慰安婦道歉一事,雖令人憤恨,但新一代的日本人或許在二戰期間都還沒出生遑論該為他們的政府承受莫須有的罪名。戰爭是所有人不樂見的,就算是參予這場戰役的日本人,許多也只是無辜的老百姓被政府擺布。是貪婪的掌權者的一意孤行,罔顧人民的生死,所以有了戰火。願世人能夠理解兩岸對於日本的關係為何不同,亦願現今文明的社會能記取前人教訓,不再兵戎相見,並放下歷史的仇恨,才能讓人類的文明永續發展。

理解彼此走向未來

兩岸因為歷史的緣故而分道揚鑣,目前最重要的莫過於多多交流、理性溝通,才能真正理解彼此,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這趟漢字文化之旅收穫頗多,尤其與陸生交流更是我認為此趟旅程的學習之一,在旅程中也交流了不少兩岸學生對於日本的看法,期望日後能再多多相互討論。


《台灣人看大陸》兩岸新生代 年輕沒包袱

2014-10-1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蕭昱遠/台灣大學博士生)

先前政大陸生在新生說明會的時候對台灣學生有不禮貌行為,除了會場對台灣學生比中指之外,事後又有另一位陸生以「小女生心態」形容台灣普遍心態。近幾天,一位政大教授在臉書上針對此事發表評論,認為原本就該稱呼陸生為中國學生,要求該名比中指的陸生道歉,而且加碼說若不接受中國留學生的稱呼,就別來修課了。

連這位一向關心土地正義的政大教授都加入戰局,事情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在校園裡面出現對陸生有敵意的現象,除了經常可在政大的facebook上看到相關討論,並且有源源不絕的留言嗆聲,走在校園內,在餐廳和球場,有同學在閒聊的時候,也常常可以聽到關於這件事情的討論。

用同理心為對方想

由於大陸學生來台灣以後,有許多人也都習慣使用臉書,和台灣同學以及在台陸生建立聯絡管道,於是這一兩周以來,為了這件政大陸生比中指的事情,臉書上的各種意見紛呈,幾乎可以說是炸翻了天,各種意見紛紛出爐。

其中,除了由身分決定立場,無論是台生陸生,都採取支持自己陣營同學的一面倒聲浪,可喜的是,看到有些陸生選擇尊重台灣學生政治認同,順帶也譴責那位大陸同學的行為無禮;也有些台灣學生認為,既然大陸學生來台灣對這些稱謂問題容易敏感計較,那台灣人何不就避開關鍵語詞,盡可能的使用中性字眼,這樣兩邊都不生氣……

在這麼多紛雜的意見當中,難能可貴的是開始出現「站在對方立場、為對方著想」的同理心態。先不論這心態所支持的對象是哪一方,但能夠不為己甚,不以自我群體依歸為唯一的、定性的思考,確實是校園裡值得肯定的思想進步。如果台灣人只能支持台灣人,大陸人只能支持大陸人,那麼兩岸的距離只會越拉越遠,重蹈上一代兩岸封閉互斥,無法交心對話的覆轍。

其實,台灣政府從2011年開始開放陸生來台念書,美其名是為了解決私校過多而學生數量卻因少子化問題而面臨的招生困境,但事實上,這的的確確就是為了兩岸大和解政策當中的重要一部分:讓大陸新一代的青年透過來台長期求學、生活、成長的過程,除了讓陸生見識台式民主生活與現代台灣,也讓台灣學生從陸生身上看到現代的大陸。

兩邊的學生歷經三年磨和,已從初始的陌生好奇到現在的熟稔「馬吉」(好朋友),當然,難免有個別的台生或陸生因個人因素而使雙方產生衝突,但那自然是少數情形,畢竟無論從我自己親身經驗或從其他學校朋友口耳相傳中,陸生與台生結成莫逆至交的友誼故事,不斷在不同的大學裡上演。

青年跨海建立友誼

甚至,幾乎每所校園當中,只要有陸生在,幾乎都會存在著兩岸情緣,無論是女陸生和男台生,或是相反過來。這些台陸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這三年當中,其跨步的幅度範圍,遠遠超越了過去六十年兩岸從兵戎相見到冰封冷凍的阻絕時期,其往來互動之頻繁快速,更是應該讓許多政策主事者、官員們自嘆弗如。

套句《雙城記》的名言:「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兩岸民間的交流互動,只要是透過活生生、真真實實的「人」的演繹,雙方就能夠深切感受到那真摯和溫暖,即便在價值觀上有所出入,但也能夠透過溝通對話,取得彼此的諒解與共識,這形成了兩岸最好的時代,一種建基在默契和相互尊重之上的平等關係。

求同存異別分敵我

然而,所謂最壞的時代,往往出現在雙方政府高層之間的打高空,以及對於根本立場的堅定不移,再搭配網路上頭許多只看立場、不看是非的鄉民網友,時常刻意謾罵、挑起爭端仇恨,自然會產生看似滔天巨浪的假性民意反應,即使一開始不多,但是這些訊息經過流通,很自然的會產生蔓延效果,讓許多人不自覺被洗腦,開始形成新的刻板印象。

於是,人在台灣第一現場的陸生們往往成為替罪羔羊,他們承受了許多的誤解和罵名,只要有少數陸生、陸客作了什麼出格的不文明事情,陸生群體便被迫承擔這個「歷史共業」。可是,說真的,這些來台追求台式生活的年輕陸生們,不過就是跟我們同一代的青年,我們原本應該是最沒有包袱、最能夠坦率直視彼此的一群人,為什麼要任由他人分化、甚至是自己從內部裂解?

我和自己研究所的幾個台生、陸生朋友們在開讀書會討論到近日事件時,會中得出這樣的結論:「兩邊的學生都有自己選擇的既定立場,立場沒有對錯,只是認同有差異,因為這樣而起爭議,其實並無必要,若從一開始就先劃分敵我意識,之後怎麼求同存異,建立相互溝通的管道呢?」

新生代要珍惜朋友

既然我們是兩岸的新生代,當我們還能夠在校園裡較無負擔的認識朋友、追求相互對話的時候,便應該好好珍惜,並且在他人試圖以過度政治化的想像來破壞這個對話場域的時候,能夠拿出勇氣予以譴責。陸生是我們的朋友,也是台灣的客人,如果我們連這些在我們校園裡活生生出現的少數群體都不願意正視、協助,又怎麼好意思自詡為文明社會的一份子呢?


《台灣人看大陸》如果我是大陸人

2014-10-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小不點/輔仁大學學生)

政治上的切割,讓兩岸從六十多年前的強勢對立,演變到如今意識型態及網路上的各種交鋒。多年的交涉並沒有放棄讓我們改變對方的思想,只是從戰場上的干戈相對到如今言談中的字字珠璣,而多年來深植在我們心中的刻板印象,揮之不去。

隨著政策的改變,兩岸交流被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各種形式舉辦的研討、營隊,不一定能夠改變彼此的看法,但卻真實的加深了彼此的摩擦。各種的限制、抑或是不公平的機制,無形之間,讓我們有了階級的劃分,有了顯而易見的距離。

撕開那層遮羞布吧

如果把那層誰都不願提起的遮羞布撕開,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我一定會希望兩岸統一。也許在這樣的情形下,來到台灣念書不會有這麼多限制,不用被當成像想要非法移民的不良公民一樣緊緊相逼得各種審核,才能夠在台灣念書,能夠像許多來到台灣念書的非大陸籍的學生一般,享受全民健保帶來的便利性,而不是看一個小病,卻要花大錢付上醫療費用。在這邊讀四年的學位生,可以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學生一樣,參與學生社團,也許透過選舉、推選等方式公平的競爭學生會會長,為自己的學校盡一份心力,而不會被貼上一個「洗腦台灣人」或是「反攻台灣」的標籤。

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在大陸念書的大陸學生,想要申請到台灣當一名交換學生,我希望我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明明是大陸一流的大學卻只能申請在台灣排名是三流的學校,我們能夠比照從台灣到大陸交換的學生,也許不用到成績非常優秀,卻可以輕易的交換到我們的重點學校念書。如果在大陸念完書後想要再精進自己,跨海申請來台念研究所,不用因為我不是211或985工程重點學校的學生,就被抹滅了四年在大學中揮灑的青春,拒之門外。

近年來大陸學生來台唸書的人數逐年增加,開口說話時,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口音常常會遭到側目,而在一些敏感場合出現時,當面的大聲的或者是竊竊私語的人更是不在少數,進行兩岸交流時,尖銳的問題也不免俗的重覆出現在我們的話題裡,但陸生被扣帽子的事情卻經常占了多數。也許真正讓我們產生距離的不是明面上的政策或是新聞媒體的鼓譟,而是以偏概全的一廂情願。

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我會像諸多熱愛台灣的台灣學生一樣,熱愛我的國家,熱愛孕育我生長的土地跟讓我快樂、平安成長的生活環境,同樣像世界上任何一個對自己的國家有認同感的人一樣,對於存在於我腳下每一吋的土地,滿溢感情;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不代表我熱愛我的國家的同時,也必須要熱愛我政府的每一政策,或是加諸於我們的限制;更不代表我們認為不能隨心所欲的發表言論、禁止閱讀不同立場的書籍等行為,還聲稱這是一種保護。

愛國不等於愛政府

我們並不會無知的只相信別人灌輸於我們的思想,我們同樣質疑、同樣的追求真理、具判斷力。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我會以身為大陸人為榮,但不代表我必須要以大陸政府為榮。

而今天,我是一個台灣人,對於很多台灣同胞對大陸紛紛擾擾的偏見、情緒化的攻擊,早已不像剛開始的錯愕,而是轉為一種麻木,甚至覺得可惜。曾經在大陸生活過一段時間的我,確實認為對岸有很多習慣我無法接受,很多事情難免尷尬,有些細節真的讓人無話可說,但就像我們來到其他國家一樣,我們同樣都會感到衝擊,但同樣在磨合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好奇,還有友善的話語。

善待別人不囿國家

也許是受到選舉時意識形態的影響,又或者是在我們心中隱隱埋藏著抵觸,對於兩岸事務,我們經常跳脫不了情緒化的指控,常常理直氣壯的要求爭取更多的利益,卻又矛盾的對於對岸土地的人民,充滿攻擊。如果今天,我們熱愛的台灣,真的讓我們如此的驕傲,又或者對於我們得自身素質充滿自信,認為自己具備著強勢的條件,又為何不依不饒的要求大陸對我們讓利?

為何我們大聲的訴求兩岸平等對話,面對經濟上的往來時,卻又想要占更多的便宜?願意進行交流,卻又用諸多的限制,讓大陸真正想要透過自由行深度了解台灣的人,幾乎難以達到這些要求。

如果今天,我們真的對自己(台灣)的競爭力充滿自信,又為何用近乎像對待敵人的方式對待大陸,苛刻的一再要求,卻同時也笑容滿面的邀請他們來台呢?善待每一個人,不需在乎他是什麼國家,畢竟,是文明讓我們有差異,而綁住我們的那條無形疆界,從來都不是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