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 讓自己變得勇敢

2014-10-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Yolanda/台灣大學中文所陸生)

第一次給《聯合文學》寫書介的那一期,主題是「但願返鄉」。收到刊印出來的雜誌,封面上,有小小一人站在灰色荒蕪的水泥地上,車轍鉤織成斑斕交錯的畫面,他背對著身後冰冷的霧氣,面容在瀰漫的水霧中變得模糊,沉靜。

這封面的意象和構圖讓我立刻想起兩年前看過的一部台灣文學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當時的海報同樣是灰藍的冷色調,也像是霧氣尚未消散的清晨,一個黑色的背影,提著行李箱,背對陸地,面朝海洋,如同孤絕的勇者。我一直覺得,這畫中的背影,就是台灣。

回憶穿過時間罅隙

那張海報被我從台灣帶回家裡,小心翼翼地貼在房間牆壁上一個不太起眼卻十分好看的位置。在很多日子裡,那個安靜的角落,總是帶我穿過時間的罅隙,勾連起與台灣有關的所有溫柔的回憶與印象,並且讓我明白,有一天,我會再次回到這裡。

於是,看到那一期的《聯合文學》,我恍然像是完成了一場時光旅行,卷首語如是寫道:「我們要用什麼樣的過去,完成如今自己的樣子?」

年少時對文學的景仰,很單純地來源於閱讀和寫字的快樂,後來真正進入中文系之後,才發現做研究根本不是我想的樣子,我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氣終於把論文寫得不像散文,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卻也把最初寫字的那種心情遠遠拋在的身後那個屬於少年的青澀時光裡。

如此說來,我擁有的台灣記憶,雖也有許多遊山玩水的見聞,甚至也有跨越海峽「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但如今回想起來,最深處其實是在平淡生活的滋味裡,回到文學的初心,並在這裡遇見曾經自己的模樣。

重回島嶼尋找溫柔

曾 有半年的時間,我在成大中文系交換,那時我的導師是教現代散文的敏逸老師,交換的那段日子,我常跟老師在書房裡聊天,聊魯迅,聊史鐵生,聊我寫的文章,聊 台灣的過去和現在,也聊各自曲曲折折的生命經驗。回國之前,她知道我喜愛夏曼.藍波安,便送了我一套蘭嶼的書籤,另附一封信給我說:「我們何其幸運,在苦 澀人生中能夠有文學的陪伴和療癒」,並一再囑咐我,無論如何,不要輕易放棄寫作,因為那是我們化解這個世界的力量。

所以,我大概是尋著老師的指引,在離開台灣一年半後,重又回到這座島嶼,也或許唯有這樣溫柔的所在,才最能懂得那樣的自己多麼珍貴。

有 很多人問我:「後悔嗎?」站在選擇的關口,我也曾無數次問過自己:「會後悔嗎?會嗎?」我列過一張表,條列寫下留在復旦和去台灣念研究所,各自的所有的好 與壞。復旦的那欄有許多許多;但台灣那欄,只有兩個被父母斥為虛幻不實的東西:「愛情」和「冒險」。在這場力量懸殊的對決之中,我卻最終選擇了後者。

老實說,在台灣這一年的生活,不是沒有想過「後悔」這兩個字,每一次親身經歷台灣對陸生的種種限制和差異對待時,還是無數次深感沮喪和無奈。我很明白兩岸接受這樣的變化,都需要一些過程和時間。只是,我也會問自己,在沮喪失望之餘,我可以做些什麼?

於 是,在給文學雜誌撰稿的間隙,我也開始嘗試寫社會評論性的文字。那是我之前很少去觸及的寫作形式,因為從小到大我已經太習慣了對這個龐大的社會體制逆來順 受,我總覺得政治既吵鬧又無情,充滿文人式的不屑。但在台灣,朋友們卻一再鼓勵我,「你要用你最擅長的方式去表達和爭取啊。如果每一個人都不去關心,台灣 怎麼可能變得更好?」

受啟發學會爭自由

當然,在這寫作的過程之中,我得到了許多善意 的迴音,也曾受到一些無情的攻擊。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我所能改變的其實比想象中更多,而正因為身處這樣的困境中,我也才領悟文學的意 義,不僅僅為了療癒人世間的哀愁,也可以成為我們抵抗這個世界黑暗與殘忍的武器。並且懂得,那些靠自己爭取來的自由和改變,多麼珍貴。

當然,所有這些心酸,都不足以掩蓋那些我所感受的美好。一個台灣的作家朋友寫信給我:「我想人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們說,最美好的事物,像是愛情、空氣、陽光、善良等等,都是免費的,也跟政府無關。」

剛 來台灣不久時,很想家,有朋友帶我去松山機場後側的一片空曠的草地看飛機起降。小時候每次看到飛機在空中飛翔的姿態,都會不由自主想象它們載著哪些人,他 們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往世界上哪個神奇的國度,它們曾無數次讓我感到世界的遼闊和動人。我們坐在草地邊緣,看一架架飛機從我們的頭頂滑翔而過,巨大的氣流 與引擎的熱浪中,城市的光影仿佛幻覺中的海市蜃樓。在那一刻,飛機降落的轟鳴把這個吵嚷的世界擋在了外面。

充滿詩意旅行台灣

我在一片默然中,恍然明白,其實人生的任何一種選擇,並沒有更好或更壞的區別,因為無論如何,我們最終都可以努力把一條路走得從容而充滿詩意。就像我無數次扛起背包,開始一場旅行一樣,在台灣這條「冒險」的路上,我想我終將會與那個更勇敢也更真實的自己,相遇。


美得讓人窒息

2014-10-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94| 評論數: 0

@ 阿景要去冰島:既然在台中就一定要去高美溼地啦!幾十年來逐漸累積淤沙形成溼地,雖然面積不大,但由於其同時擁有泥質及沙質灘地,加上河口沼澤地帶交會在 一起,因而孕育出豐富且複雜的生態系,包含了草澤、沙灘、泥地等生態棲息地,並與目前全台灣最大的雲林莞草區相鄰。離開的時候太陽剛好落山,夕陽美得讓人 窒息,沒有遺憾。


參觀金色佛塔

2014-10-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28| 評論數: 0

@阿景要去冰島:台灣朋友帶我們去中台禪寺啦!中台禪寺是由惟覺老和尚所創建主持,它座落在埔里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之中,遠遠望去,可以看到筆直高聳的金色寶塔,在陽光下閃閃爍爍。中台禪寺占地遼闊,耗時七年完工。其雄偉壯觀真是讓人瞠目結舌,遊客也是絡繹不絕,感受到宗教佛法的心靈力量。(來自浙江)


為遍嘗台灣牛肉麵 來台求學

2014-10-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25| 評論數: 0 |原作者: (應馬可/中原大學陸生)

我在來台念書之前,就對台灣牛肉麵有一種好奇和渴望。在2013年年初,我無意間讀到一則新聞:「馬英九針對台灣的經濟不景氣,鼓勵民眾在困境中要勇於產業創新、服務創新。」他以台灣的老董牛肉麵為例,分店開到上海,每天狂賣上千碗,使牛肉麵變成台灣的招牌。他說,大陸沒有牛肉麵,所以要吃一定要講「台灣牛肉麵」,讓牛肉麵成為台灣的品牌。

於是,在選擇來台讀書的眾多理由中,我有了一個非常奇葩的理由:到台灣吃正宗的牛肉麵。後來,熟悉了學校環境,我馬上到處尋找牛肉麵館。從學校附近最出名的「老師傅」牛肉麵館,到學校周邊許多裝修簡樸低調的小餐館,我都曾光顧享用不同的牛肉麵美味。

說實話,台灣的牛肉麵價格並不怎麼便宜,像一碗牛小排麵,價格甚至會高達220元台幣,當然其份量也是無法挑剔的。湯麵且不說,單是牛小排就是一塊長達15釐米以上的牛肋骨,上面包裹著一大塊的牛排肉,牛肉清燉而成,味道卻醇厚鮮美,一口下去,滿嘴都是牛肉的香味,回味在齒頰之間,彌久不散。

吃得多了,漸漸知道台灣牛肉麵的烹飪非常有講究。傳統的說法是「一青、二白、三黃、四綠、五紅」,只有這五色齊備,才能算得上是一份正宗美味的台灣牛肉麵。如今一些店推出「清燉」、「滋補」系列,湯頭上漂著不少枸杞、人參等養生食材,品之有一股淡淡的藥香。冬天一碗牛肉麵下去,連湯都喝得精光,整個腸胃都暖和了,渾身都充滿了力氣。

在台灣生活了一年,當然聽過號稱全台灣最貴的,上萬元一碗的「牛爸爸」牛肉麵。據說光牛肉麵的配方就經過15年的精心研製而成,一碗麵要經過六道工序嚴格把關才能端上桌。

為了吃遍各家牛肉麵,我也算是跑遍了大半個台灣。不論是旅行到新竹、台南、墾丁、台東、花蓮……,一坐上餐桌,就先點一碗牛肉麵,這是我對台灣每個地方的致敬。之後,無論是初來乍到哪一個城市,找家牛肉麵館,點一碗牛肉麵吃,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的態度。

還記得,在台中的東海大學後門,有一家「上海牛肉麵」館,當時乍一見我還傻了眼。畢竟,我第一次接觸到比較正宗的台灣牛肉麵是在上海的「來吃麵」台灣牛肉麵館。如今在台灣反而看到了「上海」牛肉麵,實在有時空錯亂的詫異。

從台灣的牛肉麵,我吃出了台灣人的生活態度:「認真、細緻、嚴謹」,從食材的選擇、加工、製作,都規範而考究。味濃量足的食材佐料,厚重而回味無窮的高湯,哪一道不是用心完成的?這裡沒有一模一樣味道的牛肉麵,每家牛肉麵的配方都是別出心裁,獨一無二的「僅此一家」。雖然每家的牛肉麵各有春秋,卻都洋溢著一種對生活和美食的熱愛。

在溫黃的燈光下,熙攘的麵館中,大口吃肉,大口吃麵,此時此刻,在異地他鄉,我所品嘗享受的,何嘗不是一種小確幸呢?


品味玫瑰茶

2014-10-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80| 評論數: 0

@陳青曄:情懷似乎是一個藝術家和商人最大的區別。而在台中的古典玫瑰園,著名玫瑰畫家黃騰輝用他對藝術的崇高追求開創了台灣最大的英國茶連鎖體系。閒暇的午後,帶著曼妙的心情到玫瑰園一坐,品味精緻並且傳統的英式下午茶和最原汁原味的英倫氣息。台灣的藝術和商業常常是捆綁在一起的,藝術商人樂於做夢,追逐浪漫與自由。而這份玫瑰的香氣也蔓延到全台。


尋常事遭遇台生不講理追問

2014-10-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22| 評論數: 0

八天的漢字之旅就這樣結束了,回來後腦中還不斷回想起這些日子的過往,回憶起與台灣室友相處的這些日子。在旅行開始之前我便從導師那裡得到了她的聯絡方式,第一時間寫了封郵件跟她打招呼。她很快給我回信,並在信中提到自己是念保險系的,一直對陸生納保的議題感興趣。陸生在台就學的種種不公正待遇,我在台交換期間也感同身受,因此一時間對這位尚未謀面的台灣室友好感暴增!

第一次見她是在台灣同學一行抵達新鄭的那個下午,她一個人推著行李箱,斜揹著一只秀氣的包包,沒有多餘的寒暄,沒有多餘的笑容,站在角落裡很難被發現。辦理完入住後,我帶著她一起上樓放置行李,最初的那一小時相處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我倆坐在沙發上聊起天來。從大陸的飯店環境談起,一路聊到台灣的社會運動,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初識的陌生感漸漸淹沒在交談的愉悅氛圍中。

後來,我們一起吃飯,一起開會,一起夜遊陌生的城市,一起分享炒優酪乳,在河南的街頭分食一碗燴麵,漸漸地,我與她熟絡了起來。想聊的話題太多太多,話匣子打開了就收不回來,從台灣原住民文化的保護聊到大陸少數民族的名稱界定,從太陽花學運聊到大埔農地事件,從二二八聊到林宅血案,從陸生納保聊到大陸醫保體系。

也許是因為我曾去過台灣交換,也許是因為我對台灣有著特別的感情,也許是因為我對台灣非一般的認同感,也許是因為我學得不太道地的台灣腔,我也不知是為什麼,讓她願意打開心扉跟我聊起沒曾與其他陸生聊起的話題。

從新鄭到安陽,再一路到北京,她一直默默陪伴我左右。多半時候她是少言寡語的,喜歡帶著耳機聽著音樂望著窗外來回穿梭的街道人群,有時又因為一點小確幸而幸福的像孩子一般,車過黃河時她一直伸直脖子舉著相機滿臉期待。

有時她又會因為不被注意的細節而落淚,當她看到小學生在烈日下列隊迎接我們時,她的眼角濕潤了。她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參觀博物館時她總是能發現被我忽略的細枝末節。她總愛問我,「博物館裡寫的『愛國主義基地』是什麼意思?」,「少數民族為何要這麼翻譯?」「入口的安檢為何會這麼嚴格?」……這些我平日裡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她眼裡是這麼「新奇」。

有時候我被她問得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偷懶地敷衍一句:「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特色』吧,習慣就好啦!」她總是笑嘻嘻地說,「有些事情不能用一句習慣概括全部,這是不負責的行為喔。」而很多時候正是她這種有些「不講理」的追問,才讓我關注到了很多我此前從沒有關注到的細節,她像是一面清晰的鏡子,讓我看清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

臨別的那天,北京下起了雨,我拖著行李箱撐著傘不敢回頭,跳上計程車,忍不住回頭,她在雨中向我揮手,而我的心裡也下起了雨。


台灣不小 大陸不大

2014-10-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8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洪鑫誠/台灣大學政研所陸生)

對於大陸人來說,台灣絕非一個陌生的語彙。多數人早在孩提時代便開始形塑對於這片土地的印象,其中最深入人心的,除了「寶島」的美稱之外,想必當屬家喻戶曉的那句「台灣是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吧。

提起一水之隔的這座美麗島,不同背景的大陸人們難免褒貶不一。但他們或許都不會承認:自己其實不太了解她,或者說,沒有自以為的那般了解。

事實上,台灣海峽的距離,遠過多數人的想像。經由兩岸長期分治而形成的種種隔閡,並未隨著「三通」的開放而煙消雲散。與此同時,全新時期的交流,同樣伴隨著全新的衝突和挑戰。而太多人,對於對岸的全部認知,無非來自教科書上的官方說辭、媒體一些碎片化乃至一廂情願的報導,又或者加上一些道聽途說。

八月直飛回台時,同機的有不少旅客。從他們不太平靜的一舉一動不難看出,飛躍海峽對他們來說,都是第一次。坐我前排的小男孩,頗有些坐立不安。而有些年輕人,則守著牆上的小窗,不時張望。

飛機約莫到了接近台灣本島的海域,零星的外島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勉強維持的安靜,終於被一名手持相機的男子率先打破:「看!台灣好小啊!」我吞下最後一口咖啡,朝窗外望去,卻分明只看到一個袖珍小島,想必還不如蘭嶼的大小。而乘客們已經開始眾說紛紜,有一位年紀稍長者便發言了:「台灣也沒有這麼小。」

最後平息疑慮的是一條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即時身處萬米高空,它依然漫長無垠。「媽媽快看!台灣好大啊!」前座的小男孩難掩欣喜,眼睛都快貼到窗戶上去了。而那位手持相機的男子已經不再作聲,當時我或許該找他聊聊的。

有趣的是,「台灣太小」,這幾乎是我從大陸朋友那裡聽來的,對於台灣的最大共識。不過,台灣真的太小嗎?從面積來看,台灣全境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在全世界排名第137位。從人口總量來看,台灣排在世界第51位,與澳大利亞不相上下。而從經濟指標來看,台灣2014年人均GDP位居世界第27位……台灣或許「不大」,但也絕非「太小」。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別人「小」,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大」罷了。萬里長城、三江五嶽,這些中國人從小耳濡目染的「祖國印象」,似乎總是以「威武雄壯」的姿態,給我們留下「大」的印象。所以我們不止喜歡「比大小」,而且看別人家的東西,也總是覺得小。

正如有陸客看到心心念念的日月潭後便大失所望,僅僅因為覺得小。可是,日月潭何曾以大著稱呢?所謂的「大小」,在旁人看來,恐怕從來都不是重點。

台灣和大陸都不是鐵板一塊,兩岸亦不只存在尺寸上的差異。如若雙方總是囿於固有的邏輯,換位思考談何容易?那麼我們在觀察、乃至親歷對岸的時候,為何不超脫成見,帶著對另一片土地的同等敬畏,去看見彼此呢?畢竟生而為人,比起偉大,我們都更接近渺小。


翻開台北歷史

2014-10-1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87| 評論數: 0

@陳青曄:對於很多大陸人而言,台北就是台灣電影裡的模樣,我們好奇著西門町的繁華,聽說過誠品的底蘊,也會想著夜市流口水,但是對於真正的台北並不了解。真正要了解一個地方,只能先讀懂她的歷史。台北故事館,一幢別有風情的小洋房,展示著台北不為人知的每一面,翻開台北的歷史變遷,讓人更了解這座城市。


加入女籃校隊 流汗享受青春

2014-10-1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0| 評論數: 0 |原作者: (歐陽鳳/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交換陸生)

加入學校的籃球隊,繼續運動,繼續打球是來台灣的一個小小心願。想不到國際中心的欣怡老師一個電話,校籃球教練就同意了我的加入。正巧她們即將要開始一場友誼賽,我快樂地奔跑到體育館去找她們,正式加入了女籃球隊。

在場外看著賽場上的女籃隊員們,不禁為她們豎起大拇指。她們的步伐、姿勢很專業,各個身懷絕技,打球很有速度和力量,投球很準,配合得特別好。坐在一旁的教練時不時大聲提醒在賽場上的隊員們,比如誰誰速度加快點,誰誰要加把勁哦,看得出教練對她們的高要求,在一旁的我只能感歎教練真專業,火眼金睛。

來台一圓打球心願

球場裡外的女球員們,每個人都是無比投入,無比認真。心裡被她們的高超技術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折服。奔跑、跳躍、喝彩、拍手加油……熟悉的場景,看到她們想到了遠方的小夥伴。籃球,能縮短人與人的距離,為爭勝的團結和拚搏都一樣使人著迷。

女籃們給我的感覺是話不多,大部分留著帥氣的短頭髮,身材結實、性格隨性。賽後,大家隨地而坐,圍在一起開始自我介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綽號,跟大陸一樣,很親切的稱呼著對方。

我慢慢了解到,校隊現在還有好幾個大四的學姊,還有在學校工作的學姊,她們一直在球隊為籃球奉獻,學校很注重女籃的發展,大家平常都有訓練,有專門的教練和休息室,有統一的球衣球鞋,裝備很齊全,看著這麼厲害的女籃,看著專業的教練,心裡緊張又快樂,終於能和一群新的小夥伴們繼續打籃球。

隔幾天,開始了我在球隊意義上的第一次訓練。球隊新加入了三個人,兩個大一台生,只有我一個陸生,其他的都是資深的老球員,穿上了隊長給的13號球衣來到籃球場,起先看著大家很隨意投籃,還是投的三分球,心裡有些納悶訓練這麼隨意,不一會兒,在大家的呼聲中,教練來了,一場刻骨銘心的訓練開始了。

刻骨銘心紮實訓練

一開始,教練讓我們繞著柱子跑觀賽階梯,根本不讓停下來,跑階梯、跑球道,起先很有力氣,慢慢新來的我們明顯速度減慢,教練在計時,叫我們繼續,咬咬牙,跟在學姊們後面,她們依舊跑,沒有停下來,看著她們的背影,想到昨天她們在賽場上的英勇,背後的她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

新隊員跑了五分鐘結束,老隊員要跑十分鐘,繞著跑道跑了一圈一圈,結束了第一輪訓練,緊接著是兩個人一組繞著全場帶球跑,來回換手,然後是雙手交叉,教練讓我們慢慢加速,穩住步伐。在與搭檔換球的時候,教練會提醒我們跟搭檔擊掌,這個動作帶給人一點溫暖。緊接著是定點投籃,一人一球。球投進了大家會拍手叫好,沒投進大家會大聲說加油。在疲累的時候大家總是相互打氣。

教練給了我們幾分鐘的時間休息,接著新生和老生分開了訓練,學姊們在練砸籃板,七個人輪流配合做一百次,中間要有一次斷了就從零重新開始,而我們三個人靠著牆蹲馬步、聯繫左右拍球和後面拍球。球場上聽到的是學姊們大聲的「一二三……」一段時間又回到「一二三……」一次一次,從零開始。打籃球靠的是大家天衣無縫的配合,她們的叫聲充滿力量,堅持不懈。

教練走到我們跟前說:「我們大家是校隊的,這些訓練的痛苦都是一個過程,沒有這麼刻苦的訓練在賽場上只有被別人打。」

台生拚搏馳騁青春

記起一句話:「你要多努力,才能讓自己看起來毫不費力」。從中州女籃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台灣學生的拚搏和毅力。沒有抱怨,每個人都無比認真地練習。這種堅持不懈的力量是能被傳染的,能跟一群人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一起吃苦,真不知是多麼幸福的青春時光。

太陽已經掛在西邊,紅紅的夕陽穿過樹枝斜射到賽道上,時間不知不覺在流逝,太陽落山了,消失在遙遠的天邊,球場上依舊還有一群馬不停蹄地訓練著,兩個各自拿著球站在球場八卦圖內,開始一對一的點球和保球之爭。

看著八卦圖內的隊員賣力練習,感覺很刺激,就像鬥舞一樣特別帥。速度快,反應機靈,一個轉身一個搶球,如此矯健的她們。打球需要體力更需要智力,看著她們鬥智鬥勇,心裡好開心,這種訓練我還是第一次呢。

大約兩個小時之後,教練讓學姊們帶我們訓練,兩個學姊帶一個新生,她們耐心教我籃下投球,每個細節,每個動作,都會先看我的習慣,然後加以指導,「慢慢來,不急」、「很棒,繼續」、「沒關係,再來一次」在她們的鼓勵下,投球有了一點進步,總之是很開心,感謝有如此耐心又這麼厲害的隊友指導。

不怕吃苦熱愛籃球

天黑了,兩個半小時的練習終於結束了。大家坐在地上收操,回到休息室席地而坐,臉上都是運動帶來的精神煥發。從女籃身上看到的堅韌,感受到她們對籃球的熱愛,欣賞她們敢作敢為不怕吃苦的個性。一切痛苦,只是過程。

無論是台生還是陸生,身上都有著堅韌不拔的氣概,一起運動,一起在球場上揮灑汗水,一起見證青春的拚搏。(歐陽鳳/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交換陸生)


漫步七星潭

2014-10-1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02| 評論數: 0

@阿景愛趴趴:在台灣交換的最後一周,決定一個人去旅行,到了一直想去的花蓮。經過北回歸線,就自然停下腳步,前往一直心心念念的七星潭。雖然天氣沒那麼好,雲層壓得低低的,但是鋪滿鵝卵石的海灘卻是比沙灘還要浪漫。在七星潭一夜無眠,早起獨自漫步去海邊,坐在鵝卵石堆上喝著溫熱的牛奶,看海浪、聽海風,想起遠方的家人。這,應該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吧。(來自浙江)


面對不同意見 有利互相了解

2014-10-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49| 評論數: 0

不知從何說起,真是著實想念。從一個起點出發,所有的開始都伴隨著淡淡的陌生客氣。在機場為來陸的台生接機時,我和其他陸生一樣因未曾接觸而滿懷好奇和興奮,甚至隱憂:好奇台生長什麼樣子,興奮我們即將共度的全新旅途,隱憂因兩岸的敏感關係而可能導致的分歧和矛盾。

雖然所有的開始都伴隨著淡淡的陌生客氣,但是年輕的熱情會很快打破這層初識的不適應。我還深深懷念我們三十個大學生在新鄭齊聚的晚上。下午迎接台生到達,晚上在酒店開完全體籌備大會之後,已近十一點。

初遇台生覺得歡樂

以往這個時候,習慣早睡的我已經上床準備就寢,但是那天晚上,我的夜晚屬於新鄭的大馬路,我們帶著對同一個地方新鮮感,我們陸生和台生結伴出行,還有幾位導師相陪,一起走在新鄭已經燈火闌珊的路上。一路走,走過路邊小攤,停下來一起吃烤羊肉串,用同一個勺子分享從沒吃過的「炒優酪乳」,帶台生去買他們沒有見過的「酒鬼花生」還有「老冰棍」,你一口,我一口,瞅著彼此的吃相歡笑不斷。

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覺得那個夜晚這般美好,畢竟它是黑暗、單調、短暫的。或許是那晚「人生初遇」的鏡頭太美麗,也許是那晚新鄭馬路上的燈火寥落太朦朧,也許是街邊小攤的東西太好吃,也許是那晚陸生和台生一起走在路上的歡笑聲太動聽……我只知道,那真是想起來這個夏天最美好的緣分。

安陽殷墟堆上,是西元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腳踩平實土地,卻也怕驚擾商代先人魂靈。不真實感,源於年代的久遠總讓人目睹甲骨文而心存疑問;真實感,卻又源於陳列在我們眼前那一件件真真切切的文物珍寶:它們在告訴我們從何處而來,我們提筆寫下的漢字,從何而來,不僅僅對陸生,一樣對台生深切訴說。

追尋自身歷史根源

在殷墟博物館的甲骨文展列裡,台生比我們更加好奇並積極地尋找自己姓氏的甲骨文字體,找到的,幾度用手輕撫,發出小小感歎,沒有找到的,目顯落寞。我以為我看到的,是對自身根源探尋的一種認真和真誠。

雖然台灣在中華文明的保存和傳承上的成績,讓一些人士自信發出「台灣才是中華文化之所在」的議論,但是跨越過時間的斷代,真正往回追溯根源,這裡,或許才是他們真正的故里。老師講解姓氏源流時提到,鄭姓祖地在新鄭,他笑著說:「如果台灣同學身邊有朋友姓鄭,記得告訴他,他們的祖先之地在新鄭哦。」

強調甲骨文對漢字的源頭性,強調一個地方對於一群人的源頭性,並不是在反駁台灣人士對中華文明的自信發言,也不是在刻意追究大陸和台灣誰才是中華文化之所在,而是以一種家裡人的心態在告訴遠來的親人:「我們都來自這裡,而我們如今還在這裡等你們。」

陸生和台生的溝通中,總避不開兩岸現狀,但是我們從來都未曾否認,而且更積極回應對方:是呀,我們的文化根源是同一個,我們是一家人。

來到河南漯河的第一晚,我們深深滿足於條件優越的賓館:高層寬敞的房間、自動的窗簾、落地窗、沙發床、昏黃的燈光……在吃完飯前的一個多小時空餘時間裡,沒有人知道我和我的台灣室友在這個難得浪漫的房間裡上演了一次「私房照拍攝」。這些照片,是分別後最好的留念。

超越政治不再迴避

那個時候真切感受到,兩岸的我們這一代人,較於我們的父輩,更能超越政治因素而相互理解包容。我們同樣年輕,同樣享受著現代化的成果,有同樣的愛好興趣,卻也更樂意感受彼此身上的不同之處。

飯後自由時間,琬茵(我室友)總是對大陸充滿探索欲,總是迫不及待想要自由地出去走走,感受一座陌生城市的氣息。她帶著相機,我陪著她,一路走一路拍,一路聊。我們說好去尋找城市中的沙河,卻往反方向走了很遠,也不因此覺得著急,只是慢悠悠地說著話,打量著霓虹燈光。

那晚我們聊了很多,也聊到敏感的兩岸關係。琬茵可能代表了最典型的台生意見:她不理解為什麼大陸一定要強調對台灣的歸屬性,也並不迫切希望台灣和大陸從政治領域上並在一起。對此我選擇用沉默表示理解:其實她的想法只是作為台灣人最衷心的希望,他們同樣對大陸充滿包容和接受。

而我沉默,是不知道該如何表述作為大陸人,已經潛移默化地接受到希望兩岸統一的認知。有時候我們總是刻意在旅途中迴避這個問題,但是其實我覺得,直面不同的意見,才更加有利於事情的解決,才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對方。

其實許多雙方爭執的根源,都在於我們缺乏平心靜氣的溝通和相互理解,而這一點,是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可以去作出努力並改善的地方。我們擁有年輕的心態和認知,更願意去面對分歧,求同存異。

真心交友等待緣分

作為學生的我們,有時不理解那麼多的政治因素,但是我們真心真意地結下友誼,為了最終的和諧和緣分。緣分還會讓我們再一次相遇。留下該留下的,帶走該帶走的,你們來過,我知道。而我現在要做的,是等待,良時景歸來。


台北讓人醉了

2014-10-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48|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黃昏在等一座空城,就像時光在等一個人。坐在捷運上,捷運沿著淡水河走,河邊修了籃球場、大草坪、綠道,台北人不像大陸的北上廣那麼多。黃昏天荒地老地壓過來,看著捷運外的風景,也是醉了。


上街睡帝寶

2014-10-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52| 評論數: 0

@范先生泰杜:路過台北最昂貴的豪宅帝寶,竟然發現有台灣人在門口徹夜抗議房價高昂,成千上萬的人直接睡在帝寶門口,可以想像在帝寶裡面住的上層階級感受到的壓力。隨著公民社會的發展,讓台灣人找到傳遞社會信息的各種途徑。這種因為房價高昂負擔不起而有組織的抗議,在大陸真是前所未有,哪怕在香港也甚少看到。


好久不見 你還好嗎

2014-10-1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010| 評論數: 0

到達鄭州的第一天,我被告知室友將是一名台灣同學。這、該如何是好?我坐在房裡盯著空空的床,開始陷入思考……

一直以來,台灣與大陸就以一種極其微妙的互屬關係而存在著,台灣人與大陸人之間血脈相承卻差異甚多,對於一個第一次接觸到台灣同胞的大陸學生而言,我的心裡是忐忑的,因為我不知以何種態度對待來自海峽對岸的陌生,就這樣,漫長的一夜在我緊皺的眉頭與深深地思索中悄然度過了。

第二天下午,我們一部分沒有去接機的同學早早的等在了酒店門口,當遠處的大巴車漸駛漸近時,我的心跳速度也隨之增加,待車輛停穩,一個個朝氣蓬勃的台灣同學們逐一下車,並操著一口以前只在偶像劇裡聽到的台灣腔與我們打招呼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之間的距離其實可以如此的近。

在不同體質、不同環境的教育下,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學生對於問題本身的認識各抒己見、各執一詞,而對於一個來自海峽對岸的朋友,我所能做的是最大程度的包容與理解。仔細想想這些天我們的相處,可以發現,我們之間雖有差異卻懂得包容並進,沒有一個人會為強行樹立自己的意識觀念而與同伴爭論得面紅耳赤,只是理智的相互論證並試圖說服,也許這就是我們之間存在的自然而然的默契。

還記得參觀少林寺的那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正如我們愉悅的心情。下車後,我們手拉手邊跑邊跳,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陝西女孩兒,一路上我從陝西小吃到名勝古跡,繪聲繪色一一列舉,引得小夥伴在一旁驚歎不已,並直言「我去陝西了,你一定要帶我都玩遍!」。同樣的,我也是第一次從一個地地道道的台灣人口中瞭解到了那片海峽對岸的土地,大到政治制度、經濟走向,小到民風民俗、特色小吃,我們無所不談,而這也無一不刷新著我對台灣的認識。

轉眼間,為期八天的行程已經結束,除了活動本身所給我們帶來的文化知識上的體驗收穫,還有一些東西在這些日子裡萌芽、成形,從陌生到默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跨越了海峽兩岸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我們相互期待著下一次的重逢相聚:「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陸客自由行的收放之間

2014-10-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3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譚子山/台灣大學陸生)

幾年前,我曾到澳門訪友。在出關的那一刻,我不由感歎「終於踏上了資本主義的大地上了!」。在我身邊的朋友此時問我「你知道嗎,每次我接待大陸同學時,他們都會發出你這樣的感歎,為什麼呢?」。面對他的疑問,我當時也一時想不出答案,只好一笑了之。

現在細想,這句無意的感歎可能是源於陸客對台港澳地區的新鮮感與好奇感。港澳地區由於舉世無雙的中西交融文化以及琳琅滿目的購物商場長期以來都受到陸客的青睞,而台灣近年來也成為了陸客追捧的觀光地。一方面,「寶島風光」在孩提時代的教科書多有提及,但鑒於兩岸分治的現實,我們遲遲不能一睹寶島美景,這成為很多人心中的遺憾。

另一方面,島內隨處可見的夜市、熱情好客的市民、意猶未盡的環島旅行,為台灣旅遊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來台念書後,我曾接待過幾個赴台觀光的朋友,他們在離開之際都曾明確表示未來會再訪台灣。

自2003年以來,大陸政府逐步放寬內地居民赴港的限制,越來越多陸客可以以自由行的方式赴港旅遊。這個原本被認為是雙贏的政策,在近來卻惹來不少非議。一方面,由於陸客一度對赴港游持有極高熱情,每年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遊客湧入香港。以去年為例,陸客訪港已超過4000萬人次,是香港人口的五倍多。

另一方面,過量的遊客遠遠超出了香港的承受能力,加上個別陸客不遵循香港當地法規,香港市民的生活在近年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今年,香港中文大學曾就自由行問題對近千名香港市民進行調查,其中過半受訪者認為港府應收緊自由行政策。

在自由行的議題上,相比起台灣的熱情,大陸在談判過程中則是表現得相當保守。陸方不僅沒有接納台方開出的全部城市名單,還出於「形象問題」的考慮將原定的東莞暫時剔除出去。

一位台灣朋友曾向我透露,她以前聽到大陸遊客的「大嗓門」就會有種被冒犯的感覺。直到她結交東北朋友後,才意識到「大嗓門」竟是他們根深蒂固的說話習慣。此後,她才嘗試去理解與包容大陸人這種看似「不文明」的行為。

其實,類似的差異還有很多,諸如兩岸公民意識差異、環保觀念差距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層面。

兩岸民間交流進一步擴大固然值得欣慰,而自由行的遊客則應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做到入鄉隨俗。民間交流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鑒於兩岸分隔的歷史事實,在交流中就需要借助政府來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確保雙方都能做到平等與尊重,只有這樣,兩岸民眾才能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彼此。


與想像不同 台灣更具魅力

2014-10-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12|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典/海峽之聲廣播電台編輯部)

從事了十年與台灣有關的新聞工作,三年前首次踏上寶島的土地,我心中興奮之情難以言表,雖然常常在廣播節目中講述有關台灣的故事,但走進這塊土地後所看到的與預期的還是很有差異。抬眼之間,不斷發現,不斷感受,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一種戀戀不捨的情緒。

初到台北,天空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正應了孟庭葦唱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這首膾炙人口的歌。台北的印象,也許是隨這首歌打下了大概的輪廓。《一頁台北》讓我瞭解到了台北的小精緻和淡然的生活,《水城台北》又讓我從蘇國治的文筆中感受到了台北的城市精神。

聽歌 日月潭的公主

日月潭美麗傳世,阿里山秀麗多情。當清澈的潭水倒影我的影子、阿里山的輕風拂面時,潭中島上飄來的歌聲入耳,悠遠深情,迴盪耳旁。登上碼頭,只見兩名原住民少女在邊跳舞邊唱歌,舞蹈古樸簡潔,歌聲激揚熱情。除了那首膾炙人口的《阿里山情歌》外,還唱了好幾首我聽從未聽過的原住民歌曲,我被他們的熱情感染了。在回程的路上,有人告訴我剛才唱歌的其中有一位是當地原住民邵族部落大頭目的女兒,相當於公主,她在這裡賣唱是因為在921大地震後,部落重建還沒完成,需要籌集善款重建部落。邵族現在是台灣原住民最少的一支,只有300多人了,為了保存傳統不被湮滅,他們就通過這樣歌唱的方式,向外界述說自己。

在日月潭,我第一次從歌聲中認識到了台灣的原住民,他們的歌聲是歷史、是風景、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訴求。如果有機會到日月潭,大家不妨買幾張他們的音樂CD。你的一個小小舉動,不僅可以幫他們早日建設好家園,更能讓世人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存在與發展。文化歷史不被湮沒,這對原住民來說是與生存有關的事情。

釋禪 感受心靈力量

星雲法師在宗教界和海內外華人中享有崇高威望。我雖不是佛教徒,但對他敬慕不已。在入島前我拜讀了他的《寬心》與《捨得》兩本書。「捨,看起來是給人,實際是給自己」;「能夠捨的人,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麼肯捨給人」。

他對大眾說:每個平凡的人都有機會把生命的力量發揮到極致,人人都可以成佛!通過他的釋禪,讓人從心靈深處感受到了力量。

在佛光山有幸向星雲法師面對面請教「對兩岸年輕人有什麼樣的建議和指導」。他很從容地說了兩個字:「結緣」。大師解釋到,年輕人就要善於結緣,要結善緣,這樣讓兩岸消泯對立情緒。他笑著說:「談戀愛,結婚生子也是結緣」。他還說,要有愛,對台灣有愛,對大陸有愛,這樣堅持下去相信最終會實現兩岸統一。

交流 行走發現台灣

「高雄有愛河,美麗而安詳;高雄有美食,六合夜市熱鬧非凡;高雄有山有水,也有樸實的台灣人。」記得當時還特地趕早從台北趕到高雄參加「兩岸觀光交流魅力之旅」座談的名嘴邱毅這樣推銷高雄和台南的風光特色。

在此次赴台交流過程中與台灣各大企業、媒體、政界人士、佛教人士以及普通民眾進行了廣泛接觸,這樣的推銷和介紹每天都能夠聽到。於我來說,在每天的行走之間,不斷聽、不停看,抬望之間,發現一個與我之前想像中不一樣的台灣。而當時在交流中可以明顯感到,接觸對象普遍對當前兩岸關係感到滿意,對兩岸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通過參訪,深刻感受到大陸的兩岸和平發展政策被台灣民眾廣泛接受並深入人心,即人心思定,在藍綠人士中已有很明顯的影響效果,表現在經濟投資、金融服務、媒體交流、文化產業、航空運輸業、旅遊業等各個領域。

一是在企業家、政治人物希望在穩定的情況下獲得發展機會,能繼續在兩岸進行投資,在大陸開廠設點。二是期待在和平的環境下,陸客能多到台灣,增加當地收入。如高雄觀光局長表達了很強烈的期待。現在來台旅遊的大陸遊客首選的是北台灣,高雄經常被繞道走,為了能吸引大陸遊客,特別是自由行,他們已經做出了多項承諾,期待能吸引更多的大陸遊客到南部來。可以發現,台灣民眾普遍的心態是接受和認可大陸的和平發展政策的,並受益頗多。表明兩岸和平發展對島內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灣窄窄的海峽阻隔了地理空間,歷史給兩岸人民留下了心理鴻溝。但時過境遷,現在台北機場到福州長樂機場,飛行時間75分鐘;心與心的距離,趨於零:你來,我往;你說,我聽;你唱,我和。不論你之前是怎麼想的,當你真正到了台灣後,抬望之間,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魅力台灣。


獨缺豔遇

2014-10-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2|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騎著機車在澎湖七美島海邊公路上跑,衝上山頭,兩個愛心圖形的人工岩石灘赫然出現在眼前。兩個愛心就這樣橫空存在於茫茫的台灣海峽中央,讓我感覺到一股說不出的美好。很多朋友說,在台灣旅行什麼都好,但是就是缺少了一段豔遇。原來人性中,總缺少不了被愛的渴望,不知道有沒有機會遇到另一個人呢。


想像的共同體

2014-10-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來自廣州)

@崇山山山:拿上《想像的共同體》,去台灣的海邊看。同學在路邊等我,等待黃昏時,去海邊玩兒。情人在未來等我,等待夜深時,聽著海聲接吻。哈哈!


我們到底在說給誰聽

2014-10-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59| 評論數: 0 |原作者: (洪鑫誠/台灣大學政研所陸生)

一年多以前,我在撰寫用於申請台大政研所的研究計畫時,將赴台陸生視為兩岸關係的破冰使者,並寄望他們,當然也包括自己,與台灣的年輕一代,共同開創理性平和的兩岸關係新局面。

基於長期對於兩岸青年交流的親身觀察,我常看見的,是身邊的陸生和台生一次次地改變彼此對於對岸的刻板印象,是坦誠相待,乃至志同道合。雙方甚至會比對兩岸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上,對於同一件歷史事件,站在不同立場上的兩套說辭。

那些我們的祖輩,和他們的祖輩,所擁有的,一體兩面的老時光。這些時候,總會感慨:「其實從小以來,我們不知不覺中深信不疑的很多東西,在另一群人看來,只是天方夜譚,抑或聞所未聞而已。」

繼而,後來在台灣生活越久、認識的台生和陸生越多,視角越多元之後。我才漸漸發現,自己有時亦不過是沉浸在身邊的小圈子裡。而我所不曾過多關注的那些衝突對立和更深的誤解,似乎比我曾經感動不已的那些相互尊重與包容,更接近這個兩岸互動大時代的主流。

甚而,人們也常常會忘記,自己對他人的理解,及對另一片土地的關心,是多麼的膚淺。我們所關心的,和他們所關心的,總是遺憾得難覓交點。哪怕同一個字,同一個詞,在代入不同的文化脈絡時,也會擁有不同的語境,折射不同的意義。

那麼,當具有不同成長地景的我們在爭論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到底是在爭論些什麼呢?我想很多時候,這件事情本身反倒只是一個導火索罷了。

正如,當我們說起「中國」,它到底是文明的概念?政治的概念?還是其他什麼?有的人心向上下五千年的那個「文化中國」;有的人忠於辛亥革命的槍聲帶來的那個「中華民國」;還有的人只知在天安門宣布成立的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以,當局者迷和各說各話,從來不是一件易於避免的事情。

太陽花學運時,有些台灣人開始「逢中必反」,甚至高舉民族歧視的旗幟。他們並不能把政府和人民分開看待,反而徒增運動的阻力。有些大陸人則大感不滿:「被外國殖民的時候,你們怎麼不鬧?和其他國家簽經貿協議,你們怎麼不反?」

他們並不知道,那段他們既不參與,亦不曾讀過的歷史,流過多少反殖民爭自治的鮮血。也並不記得,僅美牛問題便數度引起軒然大波。再看香港雨傘學運,不少內地人舊事重提,痛斥香港人的「戀殖心態」。然而事實上,以自由、民主為訴求的公民抗爭,最早已是1960年代英治香港時期的往事。

誠然,不論人與人之間,乃至派系與派系之間,意見和立場的差異總是難免。但在急於表態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讀懂別人的歷史,了解站在我們對面的,是一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故事。

那時我們才能明白,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而我們到底在說給誰聽。


在台北 不問路

2014-10-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39| 評論數: 0 |原作者: (星橙/交通大學交換生‧陸生)

你一個人走進一條深巷,古舊的建築幽幽的望向你,日式的窗後連個人影都沒有。天氣潮溼悶熱,你覺得喘不過氣。前方出現一個岔路口,街景一樣的混亂和陳舊。這時候,一個人迎面走來,你會問路嗎?

設計台北這座城的人,好像是個迷宮愛好者。似乎這裡,每一條街道裡面都有著無數的小巷,每個小巷又有著無數的岔路口。對於一個標準路癡來說,在台北生活一定是最難的人生挑戰之一。所幸,這裡有最熱心的人和最好用的Google地圖。

好啦,每個路癡都可以在找不到路的時候定位自己,或者在迎面而來一個人的時候主動地諮詢。沒有人不會告訴你路,也沒有地圖找不到的小地點。然而,我卻建議你不要問路。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閒心的話,不妨讓自己迷路一下。

只是看,你就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台灣宗教發達,各派宗教紮根於此,哪裡都有教會,佛堂等等。台北某名校校區裡,還有「xx大學教會中心」這樣的字眼,看過一篇文章,說一些邪教也能存活於此地,政府不加干預卻也沒有過多的危害當地人的生活,這一切歸功於宗教界的自淨能力很強。

「您好,我可以為你傳福音嗎?」路上常常會被我們看來「奇怪的人」所攔下。西門町捷運站口有基督教的人用擴音器放著音樂演講。繞開這些信徒,你可以看見一個小版的三里屯。這麼形容西門町商業區會不會不太恰當?這裡的特點似乎是大陸大城市再也不會被擁有的。

沒有那麼寬的街道,也沒有幾個大商場氣派的林立於此,到處都是小小店鋪,店裡賣的商品和百貨公司裡的精緻櫥櫃裡的東西價格相差無幾。這裡是很少有假貨的。

有的地方有著夜市風格,熱賣的美食區前吃貨們排起了長龍,然而,又喝飲料又吃炸雞,人們腳下的街道卻乾乾淨淨的。

在夜晚,這個城市似乎才醒過來。但在清晨,這個城市又沉沉睡去。明明已經是太陽曬到屁股了,街道上卻沒幾個人,你又迷路了。然而,你試著走走。居民區都是幾層樓而已,看起來有著日式的風格。違章建築隨處可見,掛著髒兮兮的看板,跟遠處商業區幾十層的高樓形成鮮明對比。

除了早餐店以外,大多數的店家大門緊閉。晨練的大爺大媽在這裡極其少見,有的只是騎著機車匆匆而過的上班族。走過羅斯福路三段,你拐進一條深巷,卻驚奇的發現一家正在營業的書店。走進去,發現裡面的書籍竟然都是關於台灣原住民歷史的。迷路變成了尋寶,只有在白天,你才會發現那些個破舊的小招牌背後,才是這個城市的「趣兒」。

天氣熱的讓你不想再動了,走進路口一家小小的早餐店,你自動自覺的排隊,老闆柔聲問你,到底是要熱豆漿、溫豆漿還是涼豆漿。這裡雖小,但是總能找到你喜歡的那一款生活。


與台生相處 最難熬的時刻

2014-10-2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69|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何盈/成都理工大學學生)

轉眼已經是獨自在北京的第二個晚上,第二個沒有在緊鑼密鼓的安排之後緊跟著的滿滿行程的午夜。同樣的,也沒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一個不怕分離的人,不會像他們在即別情景時肝腸寸斷的慟哭,因為我固執地相信,這不是永別,只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再見。只是午夜夢迴,那種濃濃的思念會席捲而來,那段美好得像是沒有存在過的日子,那段對遠方的情不自禁的思念。

這樣說好像有點矯情,但是有一種情愫是與生俱來的吧,還記得旅途的第一天,在「漢字之旅」開幕式上,偷偷地在紙上問過同組的台灣同學關於他們自身對於「太陽花」事件的看法,從他們回覆過來,真誠而帶著些許陌生的熟悉感的繁體筆觸上,瞭解到這些台灣學生心裡的真實想法,認識到民主對於你們的重要性;後來,在烈日炎炎下同去具茨山的路途上,我們忍著炎熱和疲憊在山路上相互扶持,偶爾的相視一笑。

那時候,最讓你們驚訝的是具茨山上那個簡陋的廁所,三個很原始的廁所坑緊挨著在一起,沒有擋板小隔間,也沒有垃圾,在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簡陋但是乾淨,你們卻難以置信這樣的廁所的存在:「沒有隱私,沒有安全措施。」

這讓我們頓時覺得有點尷尬,只好慌忙向你們解釋這只是部分農村地區的情況,不能代表廣大地區的情況,還好你們最後表現出能夠理解的樣子。只是你們說最偏遠的台灣農村也不會是這個樣,一時讓我有點窘迫。是的,窘迫,想為這現象辯解著什麼,卻發現問題的確是存在著。但是,我們在努力,就算是像跌跌撞撞的小孩學走路一樣,一直在讓自己慢慢的進步,不是嗎?

愉快而又緊湊的行程中,最讓人難熬的就是和台灣小夥伴們一起目睹那些不文明現象了。在《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觀影途中,許多我們自己大陸的遊客不顧觀影規則,不斷地大聲交談,閃光燈此起彼伏,還有一群群熊孩子在觀影區吵鬧,那一刻又氣又惱,恨不得立馬站起來向後面的觀眾們大吼一聲:「能不能文明觀影?能不能稍微顧忌一下咱們的民族形象?」。

後來的我想開了,不再那麼氣惱焦急,那樣裝出來的文明不是我們真實的自己,作為大學生的我,把自己做好,就是最好的作為了。這應該是那天晚上每一個大陸的老師或者同學都有的想法吧,越是在乎,那些嘈雜的人聲越像利刃一樣刺向我們的胸口。

「為什麼我的眼裡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嘿,我的台灣小夥伴們,也許我不該那麼悲觀對不對,不該盲目自卑,不該妄自菲薄。作為大學生的我,要做的就是盡我所能,努力找到我們之間的差距,並且在日後嘗試著縮小它,無論是民主、自由、文明等等。


優質地勤人員

2014-10-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24| 評論數: 0

@陳青曄:台灣並不大,南北發展程度有一定差異,因而桃園、松山等機場承載了絕大多數商業和旅遊的空中運輸重荷。據說,離松山機場很近的地區每隔十分鐘就會有飛機開過。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機場的建設,而是一下飛機,地勤人員的親和、一句句常掛嘴邊的「對不起」、「謝謝」,對各地的遊客而言都是最窩心的問候,不得不誇「台灣的服務業真是太棒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