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遊新疆 直呼不可思議

2012-8-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6| 評論數: 0

從台灣遠赴吉林大學,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的吳思樺憑藉著身為導遊的好本領,在4個月內背起背包自助旅行遊覽大陸,而旅途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新疆充滿異國風情的人文風俗與夢幻景致。

就在畢業將至的最後一個學期,吳思樺把握最後的機會前往大陸吉林大學,展開她的旅遊之旅,由於觀光為本科所學,加上從大二開始帶團旅遊的經歷,吳思樺即便身處陌生的大陸環境,也能細心規畫每次旅行的細節,她說:「只要想玩,去哪裡都不是問題!」

在大陸交換的一個學期,吳思樺拉著在宿舍認識的好姐妹,一起當背包客自助旅行,走遍大陸各地,一路從哈爾濱、漠河,玩到大連、瀋陽,吳思樺說:「4個月下來我大概花掉10萬吧!但能去到這麼多地方也算是很超值!」

吳思樺提到,大陸各地的特色都相當不同,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是新疆的異國風情。吳思樺一一細數當地給她的印象,中東面孔五官深邃的新疆人,說著漢語卻完全不是漢人長相,不合口味與習慣的手法飯飲食、俄羅斯風格的裝潢擺飾與伊斯蘭教的服裝,都讓吳思樺感到這完全不是他認知中的中國大陸。

而新疆沿途的風景也讓吳思樺大開眼界,她說:「我去了吐魯番、敦煌很多地方,但喀納斯湖是讓我最難忘的。」傳說中有水怪出沒的喀納斯湖,清澈湛藍的湖水令吳思樺感到不可思議,她說喀納斯宛若世外桃源,而新疆貴為沙漠古城,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彼此共存,讓吳思樺直呼:「天啊!這種地方為什麼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賣包米的老漢

2012-9-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3| 評論數: 0

在大陸新疆旅遊,常可見城市裡有人騎著一台腳踏車,沿街叫賣「包米」,這「包米」是啥米呢?聽得大家滿頭霧水,當地導遊說,其實「包米」就是玉米。因為在新疆,當地人不直接稱玉米,而是講「包米」或「包穀」,這是地域上用語的差異和習慣不同。

我注意到眼前一位賣包米的老先生雖穿著一身漢人裝,但他頭上帶著白色小圓帽,導遊說那正是回族男子的標誌,而且他留著「山羊鬍」,代表著他的年紀和在家族中的地位,年輕回族男生可是不留鬍的。而且在這位老先生的車頭後方還有一個推腳踏車的婦人,她包著鮮豔的頭巾,賣的東西也包米。

在新疆,婦人包頭巾大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尤其回族婦女結了婚一定包頭巾,但頭巾的顏色很鮮豔,與中東國家的穆斯林婦女包黑色的頭巾迥異,而且新疆穆斯林婦人幾乎不遮面,只有少數奉循教規的婦人才蒙面。

我見老先生車頭的籃子外還掛了個招牌,寫著「賣包米的老漢」,原來「老漢」一詞也是大陸北方的慣用語,專指上了年紀的「老先生」,自稱「老漢」,其實並無貶意。

所以這「老漢」賣的是煮熟的「玉米」,熱呼呼的熟玉米又香又甜,是新疆人很愛吃的小食。他在車頭還留了電話,意思大概是說「我有外送服務」,果然蠻有生意頭腦的呢。


外部鏈結

新疆表情: 七天感悟六十年 -- 環球網 http://opinion.huanqiu.com/picture/2012-07/2916659.html


新疆人印象 恐懼中帶嘆息

2012-1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9|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希慈/台灣大學學生.北京大學交換生

在這待了一段時間,常常會聽到大陸人對於不同省分所抱持的刻板印象,有些很有趣,有些則令人驚訝。

東北男孩G常常不能理解南方人為什麼能夠吵架吵那麼久,東北人吵架從不超過3分鐘。為什麼?因為東北人吵架不到3分鐘就會開始打起來啦,誰還跟你廢話那麼多!

上海女孩B說上海男生真的比較體貼女生,而且對女生也不會抱有那種守舊的刻板印象,認為女生就應該待在家裡相夫教子。上海男生是希望自己能夠又能出外工作又能把家裡的家事顧好。

台灣同學L一個人到天津玩,作為背包客行李著實不少,左右手都拿滿了東西,只好把手機塞在牛仔褲口袋。結果剛下火車沒多久,就在等公交車的過程中,手機一下就被偷了。之後我坐車去拯救L,在與L搭出租車的時候,司機阿姨很肯定地說:「那肯定是新疆人幹的,絕對不是我們天津人,新疆人都跑來天津偷搶拐騙!」

這番話讓我對新疆人的刻板印象,開始好奇。一次,上海男孩X說,學校門口有一台賣西瓜的推車,那是新疆人賣的切片西瓜。一般市面上都是一片2元,但是他們賣的是一片100!怎麼賣得出去呢?當你靠近詢問價錢時,他會拿出西瓜刀,告訴你這單價100,此時你怎麼還敢不掏出錢包付帳?一天只要有一個人靠近他買西瓜,一個月就比白領階級還好賺了……。

北京夫妻S是老北京人,我便又再度問了他們關於新疆人印象一事。他們先跟我說了個例子,才開始解釋他們所認知的新疆人。有一次,S在中午11點走進中關村,竟在中關村的巷子被4名新疆人包圍。沒有原因,也不知道他們想幹嘛。S是名瘦弱的女生,因此看狀況不對她拔腿就跑。

又有一次發生在7年前,S的朋友也是遇到了跟X的故事很類似的事情,原本要買糖,結果糖竟然從4元漲到40多元,但在逼迫下也不得不買,否則就會有一群新疆人走過來圍住妳!

S解釋,新疆人常是成群結隊行動,是完全不同的族群(維吾爾族為主),長相與語言都和漢人差異甚大。新疆對大陸政府來說也一直存在著獨立運動的威脅,許多「恐怖份子」的活動都會引起高度關心,也因此那塊區域一直以來都是較為敏感的地帶。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背景,使得新疆人在外打工時,若要犯罪常是群體行動,而大陸政府也因為擔心疆獨而對這些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惡性循環使得族群之間的衝突又更加深。

說完,S嘆了一口氣。我則是驚訝得愣了半天。


賣哈密瓜的新疆大叔

2012-11-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6| 評論數: 0 |原作者: 曾泰元/東吳大學副教授

去年暑假,我從上海去探望南京的恩人。盛夏的南京是名符其實的火爐一個。我頂著烈日高溫,趕往鼓樓附近,探望我當時客居南京時的房東「小姑」。小姑對我的照顧和關懷如慈母般,讓我度過了人生重要的轉折。

我車坐到了鼓樓看著兩手空空,心想總不能就這樣提著兩串蕉去見恩人,只好在附近的街上瞎溜達,尋找合適的禮物。就在汗流浹背、快要放棄之際,我注意到了街角一個頭戴白色小花帽的維吾爾大叔,他站在黃澄澄的哈密瓜堆前,居孤獨之中卻仍笑容可掬。我走過了他,卻又被他的吸引力拉了回來。我決定買他的哈密瓜。

「哈密瓜一斤多少錢?」我問。大陸的一斤是500克,不是台灣的600克。他回答了,但帶著濃得化不開的口音。「多少?」我沒聽清楚,又問了一次。還是那難以辨識的口音。「給我挑兩個,要甜一點的哦!」,價錢我有聽沒有懂,買了就是,反正有電子秤。

他在哈密瓜堆裡邊挑瓜邊敲瓜,看來是在回應我的請求。「你是哪裡來的?」我猜是新疆,想確認一下。「新疆」他還是一樣的口音,不過因為符合我的期待,所以一下就聽懂了。「新疆哪裡?」新疆的人口跟台灣差不多,不過面積卻是台灣的46倍大。我去過新疆好幾次,想知道得更詳細一點。

「……」一樣的口音,我還是聽不清楚。「哪裡?」我不死心,再問了一次。「Hoten」我豎起了耳朵用力地聽。「和闐!」我聽懂了,很興奮。「和闐我去過!」「和闐玉,和闐玉很有名。」維吾爾大叔為了確認我沒聽錯,給了我不同的語境。

「你到南京來賣哈密瓜啊,好遠啊!」他笑笑,沒有回答。他汗如雨下,汗水在午後的陽光下閃閃發亮。我接著又問:「南京好熱!和闐也很熱吧?」「新疆不熱,這裡熱!」他瞇著眼,把兩個哈密瓜放在電子秤上。「一共是38塊7毛4,7毛4不要,38塊。」把零頭去掉,果然是作老闆的。我沒有零錢,只好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他左看右看,想確定是不是真鈔。「是真的啦!」我大笑三聲,跟他保證,讓他放心收下,找我錢。「你是好人,錢不會是假的!」他對我的肯定,讓我飄飄然。「找你52。」他說。「不對不對,是62啦!」他的算術似乎不太好。想了幾秒鐘,同意找我62。

我跟他道了謝,給他拍了張照。瓜甜不甜不知道,有沒有買貴也不知道。我只記得,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在古都南京的街角,我跟新疆和闐的維吾爾大叔買了兩個金黃色的哈密瓜。他,汗如雨下。我,汗流浹背。街角,有著我爽朗的笑聲。


新疆:盼加強與台交流推動直航

【中央社╱台北25日電】2012.11.25 07:20 pm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兼宣傳部長胡偉今天表示,台灣和新疆在經濟、人才資源等有互補性,盼未來加強兩地人員交流,且加快推動直航。

第13屆大陸圖書展23日在台北世貿中心開幕,並首設新疆主題展,胡偉特別率100多人的新疆團來台參展,並於24日出席世界書局「新疆圖書專櫃」開幕活動;他同時也接受中央社記者的訪問,做出上述表示。

由於中共18大剛剛結束,大陸新領導人習近平上台,談到18大後推動台灣與新疆交流,胡偉指出,儘管新疆和台灣相隔較遠,但仍有不少台灣企業到新疆,台灣每年也有很多遊客去探尋絲綢之路,絲路的主要通道就在新疆。

他說,新疆陸客團從前年開始大量來台,隨著新疆不斷擴大開放,和台灣的合作有很多機會,兩地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大。

胡偉表示,新疆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台灣國際化程度高、人才資源多,有優秀的管理經驗,雙方有很大互補性。他歡迎台灣的企業多到新疆考察。

他說,未來希望擴大兩地人員之間的往來。目前台灣和新疆兩地往來是透過在香港的旅遊包機,但兩地雙方正在洽談直航,盼能加速推動。

胡偉指出,此行來台,希望把新疆優秀的出版物展示給台灣觀眾,並把新疆多民族的服飾、樂器、攝影等帶來台灣,讓台灣民眾更加瞭解新疆豐富的文化。他還特別向媒體介紹了佛教在新疆方面的書籍。

他表示,新疆明年9月1日將舉辦亞歐圖書博覽會,也將邀請台灣的業者和相關人士參加。


新疆奇遇 找回真誠感動

2012-11-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明慶/彰化縣)

新疆,亞洲地理中心點,是中國最大、最多地理現象的省分。在這裡,我被一位陌生的朋友邀請:「朋友,晚上來我家,我招待你」。走在路上,長者散發的慈祥笑顏讓人心情平靜自在,孩子們充滿祥和與純真的眼神常讓我駐足。他們是與我們迥然不同、神祕且信仰虔誠的一群人──「維吾爾族人」。

驚艷新疆如仙境

從南京出發烏魯木齊,橫跨中國大陸境內東西向3776公里,42小時的火車旅程,真可謂「千里迢迢」。第一站是烏魯木齊市近郊的「天山天池」,因為是旅遊淡季,不僅能享受人煙稀少的寧靜氛圍,更令人為之振奮的是白雪皚皚的感動。

從台灣來的我,一見到棉花般可口的白雪,如脫韁野馬,奔向它的懷抱。當我抓起雪球往天上一擲,陽光透射,瞬間七彩繽紛,隨即在湖面變幻成晶瑩剔透的雪花。天山的美,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奇山絕景的震撼力,彷彿身處仙境,怡然自得;天池的美,那真切的感受難以言喻,只有親眼目睹,才能一探她神祕面紗底下的驚艷。陽光灑落湖面,波紋隨風連成一線,迎來徐徐涼風,又是一陣陶醉。

在新疆的第二個驛站,「喀什」,是我慕名已久的旅程。慶幸的是,我在喀什老城國際青年旅館,遇見好多不同國籍的背包客。8人一間的房間安頓了香港人、英國人、中國人、德國人、巴基斯坦人以及來自台灣的我,其中半數的室友都是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出來旅行。一位遠從德國來的外科醫生為的是學習中文,友人都說他瘋了。我也把握良機,展開一場國民外交,教他說中文。

火車上驚心動魄

後來在旅程進入第12天時,因為不適應當地氣候,加上早晚嚴峻的溫差,讓一向體魄強健的我也生病感冒了,索性放縱自己賴床到中午,享受灑進庭院的陽光。過不了多久,「吐達吉」等在青年旅舍的門口,說要載我騎車去兜風。

提起與他的認識,那一天,我坐在從烏魯木齊市開往喀什的火車上,25個小時的旅途中,我們認識了彼此。吐達吉.買買提,今年17歲,完成國中學業後便開始工作貼補家用。當時我從睡夢中醒來,只見兩個漢族列車員猛力抓住兩位維族男孩,先是一陣拳打腳踢,正當圍觀的維族朋友越來越多之時,出現一位列車長試圖安撫、化解衝突。

此時,吐達吉和我都嚇傻了,我倆對看著,他透露出一種信任我、堅信我能解決這事的眼神對我說:「阿慶,你去幫他們。」我先是聳肩表達無奈之情,但不知那來的勇氣,即使聲音還是顫抖的,卻擠出了一句話對列車員說:「他們不會說漢語,聽不懂你要他們幹嘛。一定是誤會啦!他們年輕人不懂事,好好講,不要動手,是誤會啦!」其實我怕的要死,還是得擠出笑容。

原以為亮出台灣來的大學生能多少幫上忙,其實不然,一來一往,又是數十分鐘。最後,一位維族大哥站出來對兩名列車員好言相勸道:「你如果堅持帶他們走,答應不能動手打人,好好講,我願意幫他們翻譯」。這場我人生中第一次上演的驚心動魄戲碼,終告一段落。

在這裡,漢族與維族似乎有著化不開的心結。一般來說,各有各的生活圈,湊在一塊玩樂的不多,但我卻整天與他們混在一起,也因此常引人側目。在漢人眼中的維族朋友也許非善類,但對我來說,這些天的經歷卻是永生難忘的回憶。猶記得,在路上迷路向維族人問路,或是在超市詢問買賣問題、在公園裡被一群維族男孩約打球,他們總是開懷大笑。

吐達吉的家人也像他一樣親切可愛,那一天第一次到他家作客,可愛的吐爸擺出豐盛的新疆甜食等著我的到來,而吐媽更是親手桿麵條,準備了美味彈牙的羊肉蕃茄拌麵,席間吐爸瞧我停下手,便用著不甚流暢的漢語大喊:「吃,很多很多。」

古爾邦節難忘懷

一天,接到了吐達吉的電話,他邀請我去他們家過穆斯林一年一度的盛宴「古爾邦節」。雖然不太會說漢語,但電話中仍能感受到真誠。就在那天下午,經過吐爸的授權,我們騎著電動車到市區兜風、陪我去郵局寄明信片、沖洗大部分都是在他們家過「古爾邦節」的照片。

「古爾邦節」就像台灣的農曆新年一樣,是新疆最重要的節慶之一,對於穆斯林人來說是意義非凡的,第一天清晨天未亮,會到清真寺做禮拜,結束後,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口宰羊獻禮,意謂著犧牲與奉獻。在穆斯林的傳統古禮裡面,羊肉會被分成3份,自己留一份,一份轉送給親朋好友,最後一份則會分送給貧困人家,這是一種歡慶佳節之餘仍不忘分享的美德。接著,男主人會四處拜訪親朋好友,而女主人則會留守在家裡布置款宴,等候賓客的到訪。

在這裡,遇見難以忘懷的人,也找回那一份真誠的感動。短暫的相遇,真切實在的感受,人與人的互動,原來可以如此的真實,如此的美好。在整理新疆回憶時,再度讓我的心揪結,我好愛好愛這種感覺,對於那些日子的想念,充滿歡喜與不捨,因為這些人,這些事,我再度找回了真實的感動。


深入新疆 包容理解切糕事件

2012-12-1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5| 評論數: 0 |原作者: (蔡顯捷/台北市)

在微博上迅速走紅的「天價新疆切糕事件」,短短幾天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內容多挾帶謾罵、調侃與批評。網民的惡搞創意如雪片般飛來,譬如融入美中關係:「歐巴馬宣布用200斤切糕抵銷中國持有的萬億國債」、經典名言被改成:「寧可坐在切糕車上哭,不願坐在寶馬車上笑」、著名廣告詞被換成:「切糕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等,網友將這些文體統稱為「切糕體」。

記得2011年暑假,我到大陸5座城市背包行,在人潮聚集處如火車站、客運站等,幾乎都能看到新疆小販的蹤影,他們經常成群結隊,騎著電動三輪車載著切糕定點販售。

記憶猶新的一次是我在青島火車站附近的麥當勞,正要前往著名景點棧橋,切糕小販出現了,想想旅程就快接近尾聲,我按耐不住好奇,想買塊看著有趣的切糕嘗嘗。

不過眼前的一幕馬上讓我裹足不前。那位仁兄貌似與新疆小販談好了份量,結果付錢時因金額過高,開始有了口角,後續附近幾車的新疆小販一同加入戰局,聲量一級一級地提高,那位仁兄隻身一人寡不敵眾,只能摸摸鼻子掏錢把切糕買下。當時我對切糕的印象,就跟岳陽事件報導的情況,或者就跟大多數人的印象一樣:偷矇拐騙的新疆人。

事隔一年,2012年暑假,我獨自一人背上背包前往新疆環遊兩個月,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北疆和南疆共26座城市,讓我有機會更好地了解新疆。

第一,切糕價格到底合不合理?其實切糕的用料十分紮實,裡頭皆是營養豐富、健康有益的乾果類食品,我實際在新疆所見,普通級別的核桃價格一般是1公斤40元人民幣,葡萄乾則是20元、巴旦木更要上50元,這個價格在新疆當地就是這麼賣的。

第二、新疆人的性格豪邁而直爽,有啥說啥直腸子不繞彎。這次的切糕事件,其實最關鍵的因素就出現在這裡。

在買賣行為上,或許我們習以為常地認為:「我買東西總得先問好價格再決定吧?」但新疆人的邏輯是:「你問了就代表你想買,你不買那問來幹嘛呢?」這個簡單的邏輯思維不同,導致了很多誤會與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若客人上門小販應該笑臉迎人歡迎光臨,價格若談不攏那就謝謝再度光臨,千萬不要強買強賣,因為這才是最好的待客之道;而作為有素質的客人,對待少數民族賣家也要有足夠寬廣的胸襟,首先理解他們強買強賣的邏輯,然後微笑示好客客氣氣地「詢價」。雙方都應將心比心,才能避面仇視的深化。

最後,我在新疆旅行這兩個月壓根兒沒看過切糕!更碰不上新疆小販的切糕電動車,或者與他們交流,甚至被他們強買強賣。

所以當一大群人輿論抨擊在地新疆人的不是同時,試著想想當地人無奈的感受,每個世代都有害群之馬,千萬不要因為一件事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天價新疆切糕事件」總結應是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岳陽或青島的買賣方,或者圍觀的你、我、他,甚者冷嘲熱諷的「切糕體」都好,都應多一點相互包容與認同,世界才會更美好。


45天新疆行 穆斯林文化震撼

2012-12-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3| 評論數: 0 |原作者: 政治大學林柚稘/台北報導

政治大學東亞所的吳讚軒,在參與海峽論壇後,試圖脫離漢人本位,從少數民族觀點來看待兩岸關係,便與好友東華大學的何天陽、上海大學的張秋玨以及南京林業大學的曹宏亮等人,組成「疆愛追夢團隊」。

吳讚軒也透過人人網,尋找有志一同的新疆年輕學子,與他們度過了45天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深度交流時光。

封齋 連吞口水都不行

在炎炎的7月夏日來到新疆,第一次遇上穆斯林的「封齋」,就令吳讚軒等人感到震撼。路邊攤販的老闆和夥計在日落前,都是滴水未沾地幹活,「老闆還說,他們甚至連吞口水都不行!」

新疆大學的古力米熱,是受到都市化影響較深的年輕人,因為肚子餓,曾在封齋日上餐館買飯,「感覺一路上都有人在瞪我」,甚至還有人當街開罵:「妳到底是不是新疆人?」

新疆宗教色彩濃厚,也因此多了一些特殊的「規矩」,除了清真寺前有張告示牌明寫「禁止未成年人及在校生入內」之外,清真寺外頭也有持槍的特警坐鎮;公務員在新疆不但不能蓄大鬍鬚、穿戴吉里巴甫的傳統服飾,公然做禮拜還會讓他們丟了飯碗。

在中國政府發布的「十不准」規範中,還有一條是禁止新疆穆斯林商家「禁酒」,以免干涉消費者買酒的權益。穆斯林不與非穆斯林的人通婚,在這文化背景下,吳讚軒等人在新疆也碰過將分開前往異地念大學的新疆學生情侶,哈薩克族的男學生便表示「我愛漢族的她,但我是穆斯林。」比起距離,更大的挑戰,反而是根深柢固的文化背景。

奔放 馬背上脫胎換骨

東華大學的何天陽分享,近年來,來新疆養牛養羊的漢人日益增長,商業頭腦動得快的漢人,會餵家畜吃加工過的飼料,加快成長速度好拿去市場賣。穆斯林們知道這件事,但他們寧願日子過得苦一些也不願跟進。

「穆斯林不會偷吃步的」,何天陽認為,或許是穆斯林嚴格而多限制的教義,讓他們即使是身在日益競爭的現代化社會裡,也不做偷吃步的行為。

不過,看似正經八百的穆斯林們,也有「奔放」的時候。

哈薩克族是馬背上的民族,穿著現代服裝的小學生們,一跨上馬背,立馬脫胎換骨。就像是回歸到天地間,何天陽描述,「整個氣勢和呼喝聲完全變得不一樣了!」

另一個較不為人知的,則是新疆人不分民族及男女老少,都特愛跳聯歡舞,在公園和廣場,常常可看到聚集的人群一起跳舞。

「他們都會有固定的活動時間,只要音樂一放就能跳,因為舞步和手勢很固定,都可以下去一起跳!」


大陸冷颼颼 新疆零下40℃

自由時報 2012-12-21【09:35】

〔中央社〕暴雪、大風再襲陸,大陸河北局部地區23日至24日將降溫至零下38度、新疆最低至攝氏零下40度,冰雪已重創交通、農牧業。

根據中國大陸河北省氣象局預報,河北大部分地區昨天至今天有小雨,22日有西北陣風,在寒風、冰雪襲擊下,河北23日至24日將大幅降溫逾10度,部分地區氣溫將降至攝氏零下38度。

冰雪來襲,新疆近來也進入今年入冬以來最冷時期,部分地區氣溫為零下40度。

大陸中央氣象台昨天晚間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指出,直至22日20時,大陸北部將大幅降溫,新疆、內蒙、東北局部地區將大幅降溫12度。

冰雪來襲已重創大陸多地交通,例如新疆地區不少鐵路客貨列車一度停駛。


熱情好客的新疆人

2013-1-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 評論數: 0 |原作者: 曾泰元/東吳大學副教授

那年秋天我客居南京,給新疆尉犁的朋友打電話。本只想問候,聊近況,卻意外地掉進一缸盛情的蜜糖裡。

她接到我的電話狂喜不已,急促地說著邀約的渴望之情。她說尉犁附近塔里木河沿岸的奇樹「胡楊木」葉子已經轉黃,漂亮之至,無可比擬,要我趕緊動身到新疆找她。

她還說要帶我去吃全新疆最好吃的開司巴郎烤全羊,看看維族村長沙吾爾的兒子寫信給胡錦濤、胡錦濤回了信、還因此上了大陸中央電視台的招牌欄目「焦點訪談」、從此聲名大噪的達西村……

盛情難卻動身前往

她的熱切之情讓我相當為難。我到南京大學訪問兩個月以來,在的時間少,不在的時間多,而且兩個星期後又要到重慶參加學術會議,緊接著還得前往澳門去開另一個研討會,如果在這個節骨眼跑去新疆,良心實在是有點過不去。我對她的好意表示由衷感謝,並向她細心解釋了我的顧慮,但朋友盛情依舊,掛電話時我只能承諾認真考慮。

才隔沒幾分鐘,她居然又打了電話過來,說行程已經大致規畫好,要我千萬不可以敷衍她,她和她先生都在熱烈盼望我的到訪。她緊接著又說,淒黃絕美的胡楊葉已經掉得差不多了,再不趕快抓緊季節的尾巴,就只能等隔年秋天了。我沒有辦法馬上答應,只能再次保證會認真考慮,盡快回電。

掛了電話,我冷靜了下來。拋下一切說走就走,這過於瘋狂,我做不來。但朋友真摯的盛情,以及我對胡楊奇樹的嚮往,讓我的內心開始有點動搖。隔天我上網查了航班,在考慮到機票的價格、朋友的工作、我發表論文的準備時間之後,便大膽地訂了接下來周末的航班。當晚電告朋友這個決定之後,她竟興奮了好幾天……

遠方來客見識豪氣

周五一早,南京大霧鋪天蓋地,能見度最差時幾乎伸手不見五指,老天保佑,航班沒有取消。

南京到烏魯木齊的航程將近4000公里,幾乎由東到西跨越了整個中國。飛機中途在西安停了半個小時,下午準時在烏魯木齊落地。朋友所在的尉犁位於南疆北部,首府烏魯木齊在北疆南部,中間隔了個天山山脈。

烏魯木齊本有飛往尉犁附近大城庫爾勒的班機,不過正值庫爾勒機場關閉整修,我只能從烏魯木齊北郊的地窩堡坐機場大巴、轉烏市公車到南郊客運站,再搭往庫爾勒的長途大巴。由於市區塞車,沒能趕上班車,只能坐下一班。47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從坡緩的天山東脈穿山而過,經達托克遜、庫米什、和碩、焉耆而抵庫爾勒,到庫爾勒汽車站時都已經快半夜12點了。

朋友夫婦熱情地帶我去吃宵夜,我抬出不同的藉口一再推辭,直稱自己不餓,重視養生,他們竟以自己餓了為藉口讓我推辭不掉。一大碗的粉條丸子湯、幾根特大的烤羊肉串、一塊餅、一疊小菜,就這樣擺在我面前。新疆人好客,這就是我的見面禮。

餐畢,我們驅車前往庫爾勒南方51公里的小城尉犁,半夜進朋友家門,才讓我豁然開朗,原來他們住的不是木板房,也不是泥磚房,更不是少數民族的氈房,他們住的是一般鋼筋水泥的公寓樓房。看我原先的偏見有多嚴重!

周六。胡楊木,白楊樹,蘆葦,鹽沼,沙漠,塵土,烈日,碧空,繁星。烤全羊,烤肉串,大盤雞,手抓肉,啤酒,白酒,抓飯,瓜果,葡萄。我這個遠方的客人,再次體會了新疆大地的廣袤,新疆飲食的豪氣,以及新疆人民的熱情好客。

周日。上午跟朋友到她任教的小學參觀,聽她細訴在偏鄉工作的辛酸苦辣,陪她上菜市場買菜,午餐她花40分鐘就變出二葷二素的佳餚。下午陪她姪兒打乒乓、玩落葉、踢毽子、看集郵冊,接著去參觀朋友哥哥的棉花收購站,去學校跟她老公尬籃球,行程滿檔。

收穫滿滿心有愧疚

我和朋友相識已十餘年,跟她老公也很投緣,姪兒更是黏著我,大家都捨不得我離開,我又何嘗願意?短暫停留,終需別離時,朋友給我帶了一箱庫爾勒的香梨,連我外套的兩個大口袋都被她塞得鼓鼓的。最特別的是,她大費周折託人給我特別訂製了一個有維族特色、價值不斐的彩繪超級葫蘆王。我把這超級葫蘆王抱在懷裡,回程上受到了眾多路人旅客羨慕的眼神與好奇的詢問。

朋友幫我買了庫爾勒往烏魯木齊長途大巴的車票,我的背包裡還有她送我的上好葡萄乾與巴旦木。臨上車前,她還在車站給我買了6包新疆牛肉乾。怕我路上餓著了,又給我加了一條夾心餅乾。擔心我吃東西路上刷牙不方便,再往我口袋塞了一條口香糖。夫婦倆送我上車,看我坐下,車要開了,司機開始趕人了,才依依不捨地跟我揮手道別。

那幾天我為他們的熱情好客不斷地道謝,換來的卻是「你再說謝謝我就生氣了」。我最不喜歡麻煩別人,卻因朋友的熱情好客,而不知不覺地給人家添了許多天的麻煩。朋友的經濟並不寬裕,身體也一直在調養中,而我卻讓人家在物質與精神方面付出這麼多。

我這一趟新疆行,心靈、行囊都收穫滿滿。然而,我當初的決定究竟是對是錯?我真的迷惘了。


新疆禾木村的奇遇  台灣人  看大陸

2013-10-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04| 評論數: 0 |原作者: (老海/高雄市)

9月中遊罷新疆南疆,回烏魯木齊緊接又參加散客併團北疆9日之旅。

16日已愉快的度過行程一半,來到布爾津縣夜宿,次日即將去西北第一村──圖瓦族白哈巴村,有34公里徒步之旅。

17日早晨,導遊去布爾津邊防管理站辦理去白哈巴村手續,我們持台胞證及另一位持加拿大護照華裔的小周,3人不符合規定,都不可隨團進入,在白哈巴檢查哨下車,與團客分手,等遊覽車回頭,再接我們去下一站喀納斯風景區等候。

最美村落意外行程

其實這附近有另一禾木村,有全大陸邊界最美麗村落之美譽,一直是心想去的地方,但是不在旅遊團行程內,原本有一點失望,這樣可好,如今反而誤打誤闖,成就了原先的心願。

當日住進圖瓦村,透過民宿女主人協助,卻遍尋不到進去的車輛。且得知,唯一進村道路修路,車輛進入禾木村有困難。如此一來,很可能未來兩天將困在喀納斯風景區,老天一日內為我關閉兩扇門,那真是災難!

次日在圖瓦村,起個大早看日出,拍些晨曦灑落光芒在恬靜村落的照片,有民家炊事,煙囪升起裊裊白煙,每分每秒的景色,不斷的在變化,相機隨便一拍,就是一張油畫般的美景。耗盡相機的電池,方使我停歇。

看到隔鄰有兩匹馬在吃草,我在一旁看得發呆,主人突然出現,問我在看什麼!我說:想騎它去禾木村。他說:天氣不好,且要一整天時間,來不及兩天趕回來。3天才可以。但是他兒子,有四驅車可搭乘。

接著好運又在旅遊中心得知,台胞可在此申請辦證入白哈巴村,另外禾木村修路晚間可以開放進入。老天爺又將已虛掩的兩扇門,打開了一條縫隙。

日間以金錢換取時間,包車去了原先團客去白哈巴村徒步的所有行程,及自喀納斯月亮灣棧道,走進臥龍灣等漂亮景點。

大批交警橫置攔阻

晚間下午6點到達禾木村山道入口等候,此地距離村落有50公里,依往常等施工單位6點下班,即可通行。卻因昨日有村民與施工單位起衝突,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各種車輛不得通過,經阻擋在欄杆外,排隊4、50輛車的遊客爭論,晚間10時之後進入。

但是在距離村落30公里處,大批交警又另以大型灑水車、工程車橫置攔阻,完全堵住了去路,有如電影情節的畫面,竟然真的在此出現。交警並宣稱,網路上早已發布,禾木村施工期間僅有徒步、騎馬可進入(巧的,這裡是北疆唯一最不容易上網的地方)。全體乘車遊客(約3、40人)在長時間爭論無效之下,於是下車徒步往禾木村,車輛扣留由交警調查資料。

此時已至隔日凌晨一點半,亦是中國人最講究團圓的中秋節,氣溫接近零度,一行大批遊客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提著大小包行李,走在毫無光害邊疆山區的道路,在皎潔月光印照之下,人群接踵踽踽前行。有人說:這像不像在逃難。

約走了一段距離,考量夜間風寒及體力勞累,同行3人決定先投宿路旁的民家。清晨聽到車輛引擎聲,知道交警也是人,哪堪如此風寒折磨,一定是放車輛進來。

乘車進入村口,踩著昨晚結霜的棧道,登上參觀台看到一抹雲霧,正輕飄浮過清晨遮掩的禾木村,美景當前使氣消了一半。並與妻騎馬馳聘在廣闊阿爾泰山原野、穿梭在白樺森林之中、渡過亂石小溪、攀登陡峭土坡,那般神仙般風景及享受,令人心曠神怡,妻子回來一直與人稱讚,這麼一段難忘之回憶。

村內民風純樸無論是「山東哈薩」老婦人的蔥油餅、藝品店純手工羊皮手套(35元)、馬鞭、皮製水壺(共100元),便宜的價格使我不能不買。將近下午5點,擔心交警又出「狠招」,師傅將四驅車性能發揮極致,繞越交警重重布下的障礙,在大雪紛飛之下,衝出山道,回到喀納斯與團友會合。

望她永保寧靜純樸

遊覽完離開喀納斯風景區時,聽說交警已決定,嚴格執行封閉兩年,不准進入禾木村整修之50公里道路,爾後兩年,遊客僅能騎馬及徒步由賈登峪翻山走山區馬道而入。

這裡真要為禾木村的村民,說聲公道話;以全線50公里需完全管制不可通行,方能施工,那真是……。路經50公里施工路段,並沒有見到有足夠的機具,及充分的人力在全線同時一起施工,為什麼不運用「替代道路」「分區」「限時」及「夜間緊急路段施工」方式,來解決全線兩年的禁止通行,那將使禾木村居民生活及旅遊業,遭受非常大的損失及不便。

何況問了當地居民,表示單位雖有發放居民每人一年有一萬元的補助金,但他們失去的更多。築路配套措施及溝通,與政府修路良善原意出現極大落差,心中帶有許許多多的不解。

離開大陸有最美麗村落之稱的禾木村,希望她的美麗,不是使她受害的原罪。也利用此一休養的時間,好好考慮,不要步入湖南鳳凰古鎮,因成名後大量遊客湧入,帶來垃圾髒亂、噪音及過度商業化,卻因「胃納」不足造成的傷害。禾木村這邊疆寧靜純樸的村落,希望她永遠!永遠!保有不施胭脂特有的美麗。


我那真摯熱情的維吾爾族朋友  我身邊的  大陸人

2013-11-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原作者: (Ivy Lee/旅遊部落客)

對於維吾爾族,許多人或許有這樣的想像:五官深邃,男生帥女生美;或者曾經發動烏魯木齊七五事件,與漢人有隔閡;要不,就是信仰伊斯蘭教,婦女出門必須要包頭巾,僅能露出雙眼;甚至刻板的認為,他們總是欺騙外來觀光客的錢財。在我拜訪新疆之前,對於未知的旅程,心中十分不安,時常關注新疆的一切,偶有暴動的新聞傳出,更成為前往的心理壓力之一。

當飛機緩慢降落在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迎面而來多是異國面孔,高挺的鼻子、淺色的髮色、白皙的皮膚,此時見到的是烏魯木齊作為中亞門戶的景象,人種也從東方人擴展到各民族皆有。

濃烈絲路古城風情

因為居住此地的維吾爾族人達多數,便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此言果真不假,進入烏魯木齊,一頭栽入這濃烈的絲路古城,維吾爾風情垂手可得。在維吾爾文化中,出門穿戴必戴帽,而德高望重者方能配戴綠色帽子,路上隨處可見到戴著花帽的男女。女性多在面部包裹色彩鮮麗的絲巾,但因現代社會女權意識高漲,絲巾已經慢慢褪去原來的功能,成為妝點女孩兒的配件。

轉進大巴扎,見到許多琳琅滿目的商品,英吉沙小刀、絲巾、樂器、地毯、飾品、乾果、藥材、皮草毛帽等物充斥整個商場,許多人來此購買紀念品,但真正引起我的興趣是樂器。

與帕塔爾巧遇結緣

拜訪新疆前,鑽研維吾爾族的樂器已久,從達甫、熱瓦甫到艾捷克,我都很有興趣,便在一家樂器行前停了下來,輕輕觸摸這些樂器,老闆見我有興趣,便拿起達甫(手鼓,鼓面多以驢皮製成,圓形框架內伴有小鐵環,節奏感強)開始演奏。以左手抓住手鼓底部,右手拍打鼓面,左手隨節奏搖動鼓身,見我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老闆便抓起一個手鼓給我,教導如何使用,我逐漸抓到訣竅,老闆直誇有天分,我們便也攀談起來。

原來他是來自吐魯番的維吾爾族人,名為帕塔爾,他說別看一樣是維吾爾族人,每個地區的人種又有些許不同,他來自吐魯番地區,維族人種特色多為單眼皮,五官也較沒那麼立體,髮色較深等,反觀烏魯木齊地區的維族人,五官深邃,髮色較淺,有些人甚至有碧藍色的眼珠等,讓我對於這一支民族感到非常新奇。

我也和帕塔爾談到飲食,他說在新疆是無羊肉不歡,我問他有無最推薦的維族料理,他說挺想念家鄉的「闊爾達克」、「曲曲」等佳餚,每一道都是傳統的吐魯番維族料理,他邀請我下回到吐魯番他家坐坐,說他母親做的菜是一流的好吃!

家傳樂器古法特製

回到音樂,帕塔爾說他父親從事製作維族樂器,老師傅熱愛音樂,彈奏曲子信手拈來也是架式十足,帕塔爾從小耳濡目染,對音樂也有著一定造詣。他拿起樂器逕自彈了起來,彈奏兩首之後,說他只要摸到樂器就會無法控制,一定要彈奏才行,酷愛音樂至此,令人歎為觀止。

他向我說著這把熱瓦甫的故事,這是很常見的維吾爾族樂器,多以石榴為造型,共鳴箱以棗樹挖製而成,依地區作工與造型有異。傳統的琴面以驢皮製作,現多以蟒皮取代,特性為彈性佳、彈奏出來的琴聲較柔和。熱瓦甫因為體型小,適合在行進間彈奏。帕塔爾說,過去在鄉野地區,有乞丐會挨家挨戶彈奏熱瓦甫,居民遠遠的聽到熱瓦甫琴聲,便知道乞丐來了,通常會邀請到屋內為其彈奏幾曲,最後給予一些酬金。

我正聽得津津有味時,帕塔爾拿起旁邊另一把素色的熱瓦甫,說這把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是他爺爺傳給他父親再傳給他的樂器,除了年代久遠,特別的是這把琴的琴身塗上核桃油,作用是使其光亮與防水,弦與琴衍是以狐狸的腸子曬乾製成,但現在狐狸被列為保育類動物,不能濫殺取用,所以市面上也見不到以古法製成的琴了。面對這把具有意義的琴,許多人出高價想購買,帕塔爾不願割愛,只是向有緣的朋友們說著這個故事。

除了熱瓦甫,店內還有一把「哈密艾捷克」,製作這把樂器的師傅已經去世了,現在少有維族人投入學習製作傳統樂器,他很擔心這樣的手藝即將失傳,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聊到新疆經常發生的暴力事件,帕塔爾說沒事兒,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各地都會發生,他不懂為什麼只要是發生在新疆的事情就會被過度渲染放大,新疆被媒體營造成為種族對立的地方,讓他非常沉痛。

民風純樸善良可愛

新疆的方言主要是維吾爾語,我在吐魯番地區的市場逛時,見到一位賣食囊的小帥哥,想要請他站在食囊坑前幫他照張相,無奈他聽不懂普通話,我便連忙比手畫腳一番,臉上帶著熱切的笑容,他竟然也懂了,對我笑著點頭,願意讓我拍照,留下QQ號碼,要我寄照片給他。

我認識的維族人並不像一般人想得那般殘暴,維吾爾人仍保有著純樸與良善的個性,真摯而充滿熱情。這些朋友,是我再度拜訪新疆的動力。前些日子與帕塔爾聯絡,他說不久之後舉家要遷至喀什,我笑著告訴他,那麼,就在喀什碰頭吧!

(Ivy Lee/旅遊部落客)


一條圍巾下的文化分野:烏魯木齊  台灣人  在大陸

2014-1-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3|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雁雯/台灣大學學生.哈爾濱工業大學交換生)

我相信一段旅程的開始,都有一個初始動機,供旅人在旅行之初願想,在旅途之中撐持。而我的動機,便是烏魯木齊。

從國中或者更小,這四個字便一直印在腦海中不曾抹去,原因不過就是母親口中對我的叨念,一句台語「烏魯木齊」,說我自小不修邊幅的個性還有散亂的房間。

以為回到熟悉的台北

這句話的語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為由於烏魯木齊離台灣甚遠,過去若有人說自己來自烏魯木齊或去過烏魯木齊,便會被當成是信口雌黃之人,久而久之便漸漸成為馬馬虎虎、不可信的代名詞了。可能是一種自我玩笑的心態,也想一探古代絲路終點的這座遙城,我一心想到這個地方看看。是這個動機,支撐我乘坐長達三十三小時的列車,從呼和浩特一路直至這座城市。

從決定到新疆的那刻,便有各方的說法試圖阻卻我的念頭。對多數大陸人而言,處在關外的新疆,是雜亂紛陳且暴動不安的。從零九年在烏魯木齊的「七五事件」起,到去年六月於吐魯番善鄯地區的規模性暴亂,新疆內部的民族衝突已成為官方政府極度關注的重要議題。而在衝突背後,是真如官方所述的由國外勢力背後陰謀的「獨立」意識、抑或是當地少數民族不滿遭受差異對待與壓迫而造成的一連串自主行動,到此仍是各執一詞而未果。最終受到傷害的多數仍是老弱婦孺,以血軀橫灑街頭,用生命弔唁世代的分歧與仇恨,無確明之始、無有盡之終。

列車上,我聽聞漢族老爺爺對我娓娓道來,七五當時維族暴動分子如何以磚頭不分老少地揮砸漢人,老爺爺語調激昂而聲音宏亮。一旁維族婦女披蓋頭巾,輕柔安撫著懷中熟睡的小嬰兒,眼神平靜而緩,似聽不懂也聽不見我們的談論。我沒有搭話,真相也許並非越辯越明,但求眼見為憑。

乘公交車上了陸橋,兩旁燈火通明高樓聳立。清晨七點,天色猶暗,時間尚早卻已有大批武警攜槍穿梭大街之中,為一日早晨翻新扉頁。我曾聽聞位居新疆自治區首府的烏魯木齊繁榮優美,卻不料是這等繁華現代。規畫完善的公園綠地、便捷迅速的公交專用車道,與穿著時尚步調快速的市民,這些都讓我想起熟悉的台北。視線來到一旁參差於高樓中的老舊矮房,各種小吃攤販逡巡散落,略顯髒亂而嘈雜的街道上行人冷著臉低頭行走,繁忙擁擠,卻又寧靜自立。我睜著眼,竟覺得自己不在外地,就在熟悉的台北城裡。

換了裝束便轉了態度

以漢人群居為主的市政府中心幾乎看不見維族市民。我想起友人曾耳提面命要我別單獨進入清真餐廳,只因在這裡漢族與維族操著截然不同的語言,各自活成了兩個世界。而當她對我說「別擔心,漢族人都是好人」時,我卻想,難道就只有維族人能有壞人嗎。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學會區分我群,將熟悉的共有的當作自己,將難以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劃分為他者?

之後,我自顧自地進入了以維語為招牌的清真餐廳,用濃厚的台灣腔開口點餐,嘗了一份道地的新疆手抓飯。在眾人歧異眼光中我擅自吃著,說全然沒有壓力當然是假的,在最後,維族老闆對我有些打量地微笑著說:「妳是廣東丫頭。」我搖頭:「是台灣妹子。」他睜大雙眼問我祖籍,我回答是東北吉林。他一臉略帶鄙視瞅我說道:「東北哪有那麼矮的丫頭!」接著是整間餐廳裡的大家都笑了,我也跟著笑著。餐廳內氣氛友善了起來,而我在滿心愉悅中微笑離開。

太多時候是缺乏理解讓我們充滿恐懼,因為不曾經歷使我們難以包容。

走在維族人主要居住的二道橋區,當地武警遍布,走動於每個街口。彷彿來到了異國:全然不同的語言、百分之八十以上和自己相異的面孔。由於淡季觀光客並不多,身為街道上少數的漢族女性,在重重目光中我並非不感到害怕,卻又是此地的國際大巴札為烏魯木齊的指標性觀光商場,使我非得親至不可。

大巴扎,在維語中即為市集之意。它販賣著各大異域商品,以重現當年絲路繁茂交易會所聞名。巴扎內漢族與維族的賣主各占大半,我卻在行經各小店中察覺到漢族店主對我的熱情招呼,與維族老闆的淡然漠視。在一時興起下,我便找了個角落,也披上圍巾繞過耳際,仿起了穆斯林婦女來。這個舉動起初僅是個玩味的小實驗,卻也不想自此過後,再也沒有漢族老闆和我說話了,相對於維族小販開始以維語向我介紹商品,我張著口,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難以橫越的成見設限

一條圍巾,一個關於文化、宗教的象徵。它自此區分了你我、劃分了人群,成了人們彼此溝通理解的一道溝渠。分明是那樣簡單的形式,卻又是那樣地難以橫越。

從大巴札返回的路上天色已暗,我獨自不斷思考這樣的問題。是這一日我親歷兩種文化間的中繼,也是這一日在我台灣的家鄉內部正進行一場關於伴侶權益的遊行。維族與漢族間的衝突也好,多元成家與同志議題也罷。關於人的課題是這麼簡單又這麼難,我們開口都會講尊重、理解,包容,我們卻又很難做不到真正用心傾聽與感同身受。

在維吾爾族人與漢人間的差異,是宗教、是語言、是生活習慣,那具備共同語言的我的家鄉台灣,人們又是為什麼沒法放下成見仔細聽見對方說話?也許,橫亙在人類之間的,從來就不是語言,而是成見導致設限。

公園之舞美妙的交融

當我面帶愁容地踱步於公園中,才突然發現公園內各種音樂四起,在每一台小音響前各有人群集聚,跳著不那樣整齊卻洋溢歡樂的舞蹈。在我前方播放的是維族歌曲,由年輕的維族男孩導引舞步。而叫人意外的是前方習舞的卻大都是漢族老爺爺和老奶奶,每一個人面帶笑容隨著少年的動作擺手、轉圈。

我在男孩的邀請下隨他們一同跳了兩支舞,也才發現美妙的交融不在哪裡,就在這公園之中,在我們的生活裡,交織著每一個歧異被放下的瞬間。只要用心發現,用力感受,總會看得見的。於是這座城市在我眼中不再看見危險、暴力或者衝突,是懷抱不同想法的族群,在盡可能的磨合、對話。

看著想著,烏魯木齊的確是和台北太相似了,我竟然萌生了就留在這裡生活也好的想法,而當我這麼想的時候,也已經準備好要離開了。


專家評析:炎黃子孫?西瓜族啦!

風傳媒 莊佩璋 2014年02月14日 07:43

中國號稱炎黃子孫,其實血脈未盡相同(圖為黃帝陵,取自維基百科)

那時還在喊「蔣總統萬歲」,剛進台大歷史系上「中國通史」第一堂課,鄭欽仁老師問:「聯考歷史八十分以上的舉手?」

班上幾乎全部舉手。他苦笑一下說:「成績越好越糟糕,把你們以前學的歷史全忘掉,我們重新學起。」

然後他說:「歷史教科書寫的,很多是神話。比如說,中國歷史有多久?」

「五千年!」

「從哪裡算起?」他再問。

「黃帝!」答案,當然是用膝蓋想就知道的。

我們的「震撼教育」接著開始。他說:「這些就是神話,黃帝打蚩尤,根本是『鬼打架』,完全沒有史實根據。講什麼『炎黃子孫』,根本就是鬼扯!中國五千年歷史就是從神話開始,以謊話結束,從頭到尾都是假 …。」

卅多年前,講這種「疑古學派」的話,就是左派,算「共匪」。哪想到,當時在破四舊的共產黨,現在竟用「炎黃子孫」的神話來向國民黨「招魂」?也哪想到,灌輸我們「反共思想」的國民黨,會去投共祭黃陵,會反過頭來教訓我們「祖先無法選擇」?

畢業後,我進了新聞界,有段時間跑國民大會新聞。國大的通訊錄上有幾個叫「阿不都拉」的新疆國大代表,住址都是在土耳其。那時土耳其就像月亮一樣遥遠,他們神龍見首不見尾,非常神祕。

總統選舉時,終於見到一位阿不都拉,我問:「你為什麼會住在土耳其呢?」他用已不流利的北京話說:「共產黨來,我就逃了。土耳其是我們自己人,同民族,比較沒有適應問題。」

我好奇的問:「語言通嗎?」

他說:「通啊!就只有一點點變化要適應。」

我知道新疆的英文地名是「東土耳其斯坦」(East Turkestan),土耳其就是「突厥」。唐朝時,突厥族被漢人往西趕,一支留在新疆,叫維吾爾人;另一支就一直跑到土耳其。但,我沒想到隔了這麼久,這麼遠,維吾爾人和土耳其的文化距離卻這麼近。

最近,國共兩黨一直強調「炎黃子孫」、「血脈相通」、「兩岸一家」…。他們如果真信這套,那何不讓「東土耳其斯坦」回歸突厥祖國?

這當然是癡人說夢。所謂中華民族,其實是「西瓜族」,是「西瓜偎大邊」的人組成的,和血緣根本無關。否則,被漢人「驅除韃虜」而滅國的滿人,現在怎會自認是「炎黃子孫」呢?

幸好,土耳其人逃得夠遠,不然,等中國把新疆消化完畢,「炎黃子孫」們會說:「突厥自古為中華民族之一支,土耳其與中國血脈相通、兩突一家 …。」

*作者為資深評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