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7學年上路 本土、新住民語 擬列國中必修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05/01

教育部最近研擬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閩、客、原住民等本土語文及新住民語文,原擬列為國中選修課,但在本土社團強烈要求,及立委一再逼問下,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卻承諾支持改為國中必修課,從一○七學年的國一生、即目前小二生開始實施。

教長:六月定案 七月公布

蔣偉寧昨天到立院教育委員會報告指出,十二年國教課發會日前修正總綱草案,兩案並陳,送教育部課審會討論,甲案是本土、新住民語文列國中必修課;乙案是列國、高中選修課。

昨天包括許智傑、許添財、陳碧涵等朝野立委輪番用閩南語、客語考蔣偉寧的聽力,質問他是否支持甲案。蔣偉寧說,他以教育部課審會主席身分,承諾優先考量本土語言等列國中必修課,預計六月底定案,七月公布。

每周一堂課 還須250名師資

不過,國民黨立委潘維剛主張列選修課即可;她說,新住民有不少是大陸配偶,孩子的母語可能是浙江話、上海話、湖南話等,若要列必修課,是否也應該讓他們學真正的母語?

本土語言國小列必修、國中選修已推動十二年,但根據教育部統計,還有一半教本土語言的現職教師仍未通過認證;蔣偉寧說,若本土及新住民語文改列國中必修,國一到國三生每周都要上一節課,還要再多聘二百五十名專任師資。

升學壓力 加課擠壓其他課

教育部委託國教院組課程研究發展會,研擬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原本公布的草案,增列東南亞語種為主的新住民語文,比照本土語文,列為國小必修課,學生可從閩、客、原住民、新住民語中擇一上課;但國中仍列選修,主因考量師資不足,且國中有升學壓力,課程本來就很滿,加課會擠壓到其他學科。


原民團體籲 母語列國中必修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04/26

原住民團體昨天前往教育部前抗議,要求把原住民語言列入12年國教課綱的國中必修課程,否則就是消滅原住民族語。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范信賢說,下周一12年國教課綱送至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時,將提案討論是否要把本土語言增列為國中必修課程,以及列入高中選修課程。

4個原民團體共同發表聲明,原住民族語課程目前在國小雖列必修,但國中只放在社團活動,學生如果想學,校方才安排課程。至於高中則完全沒相關課程。

原民團體表示,國教院舉辦了10場12年國教課綱總綱公聽會,超過100人次發言要求把本土語言列為國中課程必修,但是國教院和教育部卻無視人民的期盼,阻擾本土語言無法延續到國、高中。

原民團體表示,多數家庭已喪失本土語言能力,需要學校教學來搶救,而且國中本土語文師資可從台文系所學生,或有教學經驗的人來擔任,師資不是問題。


搶救國文課時數 余光中連署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4/05/02

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草案調降國語文必修課時數,引發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不滿,今天痛批教育部將讓國語文教育「去菁存蕪」,導致學生語文能力更加低落。聯盟同時發起連署陳情,包括詩人余光中、中研院院士許倬雲、前台大校長孫震等人都參與連署。

連署陳情書提出七大訴求,包括:恢復中小學國語文授課時數,相關考試國文積分比例提高加重計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由選修改為必修等。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李素貞指出,十二年國教總綱草案中,國小中高年級到國中的每周國文必修只剩五節,高中國文也減少四分之一學分,必修只剩三節。但近年日、韓、星甚至美國,紛紛將中文列為中小學必修或選修課程,台灣卻反其道而行,讓小學生忙著拚英文,忽略最根本的語言文化教育。

作家張曉風也引用客家人諺語「寧賣祖宗田、勿忘祖宗言」,強調台灣「軟實力中的軟實力」,正是國文教育,國文教育若敗落,台灣未來在華人世界的領導權將全數盡失。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前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劉源俊更說,其他科目時數可以減少,但國英數必修課程絕對不能少,假如學校不重視,富人家庭反正可以到家教班,窮人家沒有補習就沒指望。他痛批十二年國教是「利富害貧」的政策,不配稱為國民基本教育。

教育部:必修調降 但仍須選修

教育部國教署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范信賢回應說,教育部發現目前高中課程最大的問題是必修課大多,希望降低必修時數、增加選修時數,讓學生有空間適性學習;高中國文必修課原本六學期24學分,十二年國教調降成20學分後,規定學生至少要再選修4學分才能畢業。


語言必修課/家長:別為意識型態 強迫學習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05/01

教育部擬將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列為國中必修課,家長團體擔心若什麼語言都要學,只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和壓力,呼籲教育部列為選修即可。

原民團體則發表聲明,指原住民族語課程目前在國小雖列必修,但國中只放在社團活動,學生如果想學,校方才安排課程,至於高中則完全沒相關課程;許多原民家庭已不講族語,須學校教學來搶救;國中本土語文師資可從台文系所找,師資不是問題。

教師團體則指出,目前師培學校未培育教本土、新住民語等師資,若改為必修,未來勢必得聘鐘點教師,教學效果可能不好。

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會長黃世榮表示,教育部不應該為了意識型態等問題,就強迫孩子什麼語都要學,呼籲教育部把本土語言等列為國中選修,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學。


新聞眼/母語列必修? 請問師資夠嗎?

【聯合報╱本報記者張錦弘】2014/05/01

讓孩子學母語,認識族群文化,立意雖好,但一旦列為必修課,受限於師資不足,少數族群恐成弱勢,被迫學別人的母語,有失公平。國小推動本土語言必修十二年仍無法落實,若貿然延伸到國中也必修,恐雪上加霜,要再三思。

台灣是多族群社會,早期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客家人、閩南人及原住民都要學國語,原住民甚至被迫取漢族姓氏。但解嚴後,本土意識逐漸高漲,講母語不再是件丟臉的事。

教育部自九十學年起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把閩、客、原住民語列為小學生三選一的必修本土語言;由於選讀閩南語的小學生最多,在大學系所已過多的情況下,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教育部,短短幾年內仍核准大學新設許多台灣語文系所,如今許多畢業生找不到出路。

反觀原住民語的師資,則嚴重不足。所謂的「外省第二、三代」,若想學父母的家鄉話,學校也不會開課;連馬祖人也無法在學校學到母語福州話。本土語言政策的背後,其實也隱藏了族群歧視。

隨著外籍配偶驟增,國中小新住民子女已近廿一萬人,約占學生總數一成,教育部規畫把東南亞語種為主的新住民語,也比照本土語文列為國小必修,立意良善,同樣面臨師資不足問題,延伸到國中必修,問題更大。教育部其實應該等師資到位、培訓好之後,再把本土、新住民語文列為國中必修,否則只是蜻蜓點水、隨便學學,很快就忘記,徒然浪費資源、增加師生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