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著的博愛座
2014-6-1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45| 評論數: 0
@Qin 小櫻:一個人帶著一個大箱子,四處問人如何搭台鐵的趕腳(感覺)就是人在囧途啦!但是台鐵跟內地的火車真的不一樣,外表很一般,裡面真的超舒服了。座位很 寬廣哦!差不多可以躺下來了,台灣的博愛座之所以空著,是因為大家寧可自己站著也會留給有需要的人。呵呵,如果是在……你們自行腦補啊一下吧。 (來自長沙)
在台北尋覓姥姥的味道
2014-6-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24| 評論數: 0 |原作者: (人邁可 /廣州市)
我 自己都記不太清,到底是第幾次造訪台灣,這片陌生又熟悉的地方。猶記得第一次飛機降落前,各種好奇與激動,雙眼就算被陽光直射,也要拼命俯瞰大地。而如 今,飛機著地瞬間的噪音,才能把我從沉睡中喚醒。有人問我,為什麼去這麼多次都不夠?我笑而不語,只因我的理由有點奇怪──我要去尋覓「姥姥的味道」。
雖然每次去台灣免不了看看朋友,買買伴手禮,也不免俗地,在大街小巷用我這陸客相機,記錄市民生活。但說真的,最令我念念不忘的,竟是那些在台北常見的北方小吃。不論是水煎包、韭菜盒、麵疙瘩、還是水餃、大包、燒餅,對我來說都是「姥姥的味道」。
北方麵有家鄉味
「你很奇怪耶,人家陸客都來吃蚵仔煎,你卻來吃韭菜盒。這不都是在大陸北方常見的食物嗎?」台北的朋友這樣問我。沒錯,這些麵食的確源自大陸北方,但不知為何,台灣的北方麵食,卻讓我吃到了小時候家裡的味道。
台灣有很多小食店,跟大陸不同之處在於,會像家人那樣,更用心地料理。在大陸,不論是高檔餐廳,還是路邊小店,都吃過不少,但總覺得,要麼包裝太過矯情,華而不實;要麼烹製太過隨意,少了點用心。
我出生在南方,但我喜歡麵食。因為小時候,我的成長環境非常北方,有點類似台灣的眷村。爸媽年輕時從北到南「支援建設」,同期來的人很多,鄰里大多是北方人,大家口音稍有不同,但生活習慣大抵相似,都喜歡吃麵食,有時候還會做來送給鄰居品嘗。
姥姥家在北方,我小時候,每隔幾年會回去探親一次。每次回去,姥姥都會搬出麵食料理的十八般武藝,鍋貼、韭菜盒、疙瘩湯、蔥花烙餅,讓我大開眼界。每次回到南方,我總還鬧著要吃姥姥做的美味。
姥姥親手包餃子
後來,我忙於學業,基本就沒回去。直到上大學後,才找到機會回去陪她過年。而那時候的她,身體已很虛弱,連在家站著,都要扶著牆或家具。即便這樣,她也堅持要親自動手給我做餃子,還非要用刀來剁肉餡,說比絞肉好吃。我勸姥姥不用如此費工,但她只回三個字:「你不懂」。
後來才知道,在北方某些地區傳統中,家人從遠方歸來,或是離家前,一定要吃一頓自家做的餃子。年過完了,我要走了,姥姥又包了一頓餃子給我吃。但令我沒想到的,這竟是我最後一次品嘗姥姥的味道。大概一年多後,姥姥就離開了。
工 作後這些年,長期外食,但依舊改不了愛吃餃子的習慣。雖在大陸各地也吃過不少,但總夾著一股「餐館油煙味」。直到2011年,我第一次去台北,有一天我在 通化街早市買水果,無意中看到市場附近有一家水餃店,生意興隆,我進去點了十顆韭菜豬肉水餃,咬開水餃的當下,眼淚差點流了出來,那竟然就是小時候熟悉的 姥姥的味道。我一時語塞,久久沒有講話,同行的朋友問我是不是不好吃,我說沒有,只是想起了姥姥。他笑地合不攏嘴,笑我簡直就是個大陸版「返鄉老兵」。
為什麼在台灣找到了久違的家鄉味?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或許,我在大陸的多數時間是在南方,吃不到正宗的北方味;亦或是,大陸北方人做餐飲小生意的不多,這種家常口味,只有在當地人家才吃到。
來台灣如走後院
後 來,我又在台北吃了很多麵食,印象深刻的是在仁愛圓環附近一家餅店,店主是個有山東口音的奶奶,她家韭菜盒是用烙的,內餡也有粉條(台灣叫冬粉),簡直跟 姥姥的手法一模一樣。我說要多買一些帶回家,奶奶得知我要帶回大陸,特意走到我面前囑咐我,回去要凍起來,吃的時候要怎樣加熱處理味道才好。她一字一句慢 慢地用外省腔國語講給我聽,我很感動,想起從姥姥家離別的場景。
如今的我,常莫名地想念姥姥,小時候,我常跟她吵架頂嘴,而現在我長大了,她卻不在了。姥姥就是台灣人講的阿嬤,媽媽的媽媽。我聽說在台灣有一些外省移民的後代,至今也在用姥姥這個稱呼。
去年,我辦了一年多次往返的入台證,這一年,我來台灣的次數遠超前幾年。大陸朋友常問我,台灣的蚵煎、大腸麵線、雞排好不好吃。我笑答,其實我現在去台灣都在吃北方麵食,我還特別告訴他們,台灣有很多大陸各省帶去的美味,一定要嘗嘗。
如今,我常常是一個人來台灣,一邊在街上拍照,一邊用手機傳上網,我在微博上曾說:「相比香港,台灣更讓大陸人覺得熟悉。儘管兩岸分治六十多年,我們的口音已不同,但完全沒有溝通障礙。
「在台北,你會看到很多用大陸城市命名的街道,也會看到很多懸掛大陸地名的美食招牌,你也會在街頭偶然聽到某個老人家講著外省口音的國語。」
緬懷親人的地方
真的,我很奇怪,我一個陸客常來台北的原因,就是找姥姥的味道,這座城市竟也可以成為我緬懷姥姥的一個地方,真不可思議。我每次都是悄悄地來,吃個韭菜盒,吃點水餃,就悄悄地走。
寫到這,我自己有點想笑,但也有點想哭,我真的覺得我欠了姥姥很多孝順。
水上刺激體驗
2014-6-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17| 評論數: 0
@Meghan 拜師學藝:到墾丁必然要玩水上活動,我覺得這是目前亞洲各地旅遊裡面最划算的了,入住的希臘風情民宿和南勇浮潛中心可以辦理優惠價錢,六選三的水上活動只 要550元新台幣一人,於是乎,我們選了香蕉船、大力水手和摩托艇,各種越來越刺激的水上體驗,真是辛苦了我的老骨頭。
與台灣筆友的數載友情
2014-6-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88| 評論數: 0 |原作者: (蘇敏╱浙江)
「評委老師好,我是來自廣電專業的學生。都說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今天我就帶著我的微笑而來,來搏一個去台灣的機會。」
關於台灣的夢,我已經做了兩年。高二暑假,因朋友的介紹在一個名叫Penpal的網站上註冊,原來想著是結識世界各地的筆友,一來進行文化交流,二來也可提高我的英語。無意間,結識了一位台灣的朋友。
「我打簡體字你看得懂嗎?」
「沒問題,那我打繁體字呢?」
「有一些些吃力不過還能聯繫一下看懂。算是增進兩岸交流了哈哈。」
他 叫偉恩,同齡人之間總是可以無話不說。我們用Email聯繫,從最開始的「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我叫……」到後來的「你是不是要游過台灣海峽呀?」,當初 客套的問候逐漸變成玩笑調侃。周末閒暇,我們總是談天論地。閒聊之時,甚至用衛星地圖找到了彼此的家,驚喜之情不亞於發現人類文明裡的奧祕。
後 來的我們談論到學科,驚訝地發現原來彼此都是文科生。然而,不同的是,我們的文科是學地理、歷史和政治,而彼岸的說法是社會組,「政治」學科的說法是「公 民」。也許是對台灣的認知多來自於電視和網路,瞭解到的也多是台灣的偶像劇、電影,亦或是風景,小吃,竟對眼前談及的這個小差異充滿了好奇與新鮮。
「那我的弱科你可要幫幫我哦。」
「那有啥問題呢,共同進步哦。」
那 年高三,我們都忙碌著埋頭奮鬥。雖然隔著一灣海峽,然而帶給彼此的正能量卻溫暖如身邊好友。模擬考的失利與成功,高三的汗水交織著歡樂與淚水,每一次的哭 訴與分享,分隔兩岸,卻似乎從不曾缺席對方最重要的這一年。繁重的學業之下,和小夥伴一起,抽空給台灣的偉恩寫了一封信,除了信,還興奮地將明信片什麼的 都往裡塞,不知道該貼多少的郵票,竟一股腦地貼了四五張。然後滿心歡喜地等待著,這封信能夠到達海峽的那頭,寄出我們的祝福。
而他也每天看信箱,當他興奮地告訴我們收到信時,我們竟不爭氣地感動到要落淚。許是那次,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兩岸一家親」這句話裡包含著多少的真情與期許。
從 前的我不曾對台灣抱有太大的幻想,那是地圖上隔海相望的一個小島,那是教科書裡道不盡讚美的寶島台灣,那是朋友旅行過後嚷嚷著將來一定要遠赴彼岸定居的台 灣。哪怕是此刻,坐在電腦前敲擊下這些文字,我也還從未踏上這一方土地。只是美好與期待,卻在一次次交流之中,在心內生長出一片綠蔭。
轉 眼,我們已褪去稚嫩成為大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與追求。「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媒體人。」這一個夢想,從一開始下定決心就不曾改變。得知學校有赴台交流的 名額,嚮往之餘,也常聽老師還有赴台交流的學長學姐說,「去台灣真的能學到很多,他們注重實踐操作,而且會發現他們的思考方式和我們有很多不同。也許赴台 需要一筆較大的開銷,但真正學到的絕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那時起,我就堅定了去台灣的心,和偉恩談起這事,他開心地連連說歡迎,還積極地告訴我,我的專業在哪個學校是優勢學科,周邊環境如何。在台灣,我擁有著一段彌足珍貴的友誼,也有著我執著追求的夢想花開。
「於我而言,台灣不僅僅意味著美食,美景還有明星,它更像是一個夢,一個讓我執著追求的夢。我希望評委老師可以給我這個赴台交流的機會,讓我創造出一個屬於我的台灣!」
台灣教會我如何去愛
2014-6-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7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韓緒麗/江蘇)
去 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和朋友坐在麥當勞的窗邊,望著窗外往來的機車和行人。來自北部的他從包裡拿出一本《The Big Issue》,笑著問我:「你有聽過這本雜誌嗎?」我定睛看了看,搖頭攤手,表示從未聽說過更不曾見過,朋友就開始耐心地向我介紹這本平凡卻不普通的雜 誌。
從朋友的介紹中,我得知,這是一本專門給無家可歸、或者說生活有困難的人群來販賣的雜誌,台灣譯為《大誌》,價格高於一般的雜誌,中間的價差利潤就用來幫助販賣者改善生活,讓他們一樣有機會成為生活的主導者。
目前台灣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這五個城市有販賣點,多為捷運站與大學校園。我交換的學校在中南部的小鎮上,從沒有機會見到過《大誌》的真容。
此後,每次去台北,都會在捷運站前努力搜尋著傳說中的《大誌》以及它背後的販賣者。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某次一個人閒逛台北的時候,真的被我找到了。販賣雜誌的是一位八十歲的老爺爺,身穿橘色的《大誌》背心,頭戴可愛的聖誕帽,彼時恰逢聖誕季,老人的裝扮頗吸引人。
當 問起他與這本書之間的故事時,老人笑著說:「我已經賣這個雜誌四年了,還要繼續賣下去,只要有人來買,就要一直賣下去,賣到一百歲也要賣下去。」我記不清 是在哪個捷運站遇到的他,卻深深記得他那純淨的沒有絲毫負面情緒的微笑,就那樣站在捷運站門口,就那樣笑著,就那樣靜靜等著顧客來買他懷中的雜誌。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本製作精良的雜誌,更是一個老人對生活的希望。而在台灣,這樣的老人有成百上千個,他們分布在北中南的不同地點,卻都有著同樣的希望。
離開台灣回到大陸後,有許許多多的同學、老師、朋友來問我台灣是什麼樣的,交換學習都學到了什麼?我想,如果讓我用兩個字來描述我心中的台灣,那一定是溫暖,溫暖不僅體現在它迷人的熱帶氣候,還有台灣人的這種細緻入微的同理心上。
我不知道別人第一次聽聞這本雜誌時的感受,我自己只有一個感覺,就是震撼。原來我們可以用這種有尊嚴的方式來協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原來對弱勢人群的幫助可以像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原來賣雜誌這樣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做成如此「大事」。
每當我想起這本雜誌,想起捷運站前始終保持笑容的老人,想起台灣,都會會心一笑。如果學習只是為了學知識,那大可不必來台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足不出戶便可輕易獲取知識。
來台灣,更多的是學會了如何去愛,愛親人、愛友人、愛生活,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愛捷運站前那個販賣《大誌》的老人,我想這便是交換學習的意義所在。
流動的布袋戲台
2014-6-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35| 評論數: 0
@何葉葉_:旅途走到台南的赤嵌樓和文昌閣,這裡有口古老的井,據說可以一直通到安平古堡;當地的台南人會在考試前去文昌閣拿著准考證拜拜,祈求有好的考運。風神廟聽說是古代的時候官員只要到達台南一定要經過的地方,在它旁邊還有一個小貨車搭建成的流動布袋戲台,好有趣的感覺。
莫讓此景成追憶
2014-6-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39|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余雅文/文化大學陸生交換生)
「妹妹,你從哪兒來?」這是當我忐忑不安地衝進日據時代留下的公共裸湯池時聽到的第一句話,略帶俏皮的兒化音卻怎麼也遮不住軟糯的台灣口音,綿軟似溫熱的車輪餅,一口咬下即直達了胃,溫熱而甜蜜的餡料就這麼一股股地直透心扉。大家都說江浙話是吳儂軟語,可是連我這個浙江人也醉倒在這溫柔的台灣腔調裡了。
雖然說口音溫柔,但骨子裡卻透著一股篤守堅持的倔強。當我一次次看到全台民眾還堅持使用繁體字時,似乎能親眼目睹傳統文化的源頭仍生生不息地流淌著,每個字都像一幅充滿生命力的畫、一位善於講述的老者、一株刻滿年輪的古樹,堅如磐石卻仍茁壯向上,紮根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向每個親眼目睹它的人娓娓述說它的起源、意涵,和滄桑變化。當我看到孔廟、故宮、國家音樂廳,甚至於每一條斑駁的小巷時,怎能不驚訝它們既有沉甸甸的歷史厚重,又兼有無處不在的青春洋溢?
這種奇異的交織,竟然可以融匯得那麼感人、和諧!在繁忙的商圈轉角,偶然撞見一片靜謐,驀然有種恍若隔世之感。身後依舊車水馬龍,人潮不斷,自己卻已身處某條不具名的小巷中。台灣啊,真是一個能把人文與生活融和為一的地方!
和每位來台的人一樣,我也是帶著滿滿的期待而來,但是,這片土地好像不需要被期待,就自自然然地不會讓人失望:熱情善良的民眾、充滿歷史氣息的古蹟、熱鬧繁華的街區,當然還有數之不盡的美食。台灣是如此美麗,它不應只是一個走馬看花的旅遊景點。當我們為璀璨繁星讚歎時,怎麼能忽視背後廣大無垠的夜幕?
一位老師在課上開玩笑說:「就當是看我可憐才來上課吧!」雖有不錯的「笑果」,但聽來卻那麼心酸、無奈。同學們的出席率真的少得可憐,故學校不得不用點名、和提高出席率占期末總分的百分比來留住學生。老師們無不努力備課,希冀把自己所學悉數傳授,他們是多麼希望課堂上的互動啊!多希望我們主動問些問題啊!但是,似乎只有那些象徵性的分數,才是同學們唯一在乎的東西,似乎只有能否畢業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但是這些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嗎?哪怕只是為了我們自己的選擇、選課負責,也應該準時坐在教室裡,不是嗎?
如果我們不做,那麼由誰來做?如果我們不做,那麼數年後,台灣是否依然能夠延續我眼前這般美好的光景?我不敢想。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是過客,但不只是遊客,因為真切地喜歡這片和我血脈相連的土地,所以希望它能更好。
溫文有禮的台灣朋友
2014-6-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20| 評論數: 0 |原作者: (楊超/廣西大學學生)
可能是由於奶奶的父親當年被抓壯丁去台灣一去不復返的緣故,我從小和大陸家人一樣對台灣有種特殊的親近的情感,總覺得在台灣的某個角落生活著我們失散多年的親人,但凡媒體上有關台灣的社會新聞都會很關注。我更是渴望有一天能去台灣走走看看,尋訪親人的足跡,近距離瞭解台灣,瞭解台灣人,和台灣人做朋友。
第一次面對面與台灣人接觸是在2012年9月廣西南寧「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我有幸作為一名會展中心志願者負責對參展會商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台灣館是博覽會人氣最高的展覽館之一,來自台灣的高科技產品和特色飾品小吃很吸引眼球,很多慕名而來,很多台商的展位前都是遊客排滿長隊體驗品嘗,台灣的參展商們一直大聲熱情的吆喝著,一邊招呼著充滿好奇的大陸遊客們。
首次接觸台灣風情
一位賣瓷器茶具的台灣大叔還跟我閒聊起茶道,給我演示古人茶道禮儀,大叔很健談,最後滿臉笑容的他自豪地說:「台灣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方面是做得很好的哦!」。
在東盟博覽會上第一次接觸台灣人,他們待人的客氣熱情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當第二次有機會與台灣人交流時,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禮貌與活力。
我們同逢甲大學的同學們交流會是通過「擊鼓傳花」的形式進行的,當鼓聲停下時,紅花還在手上的同學就得走到舞台中間回答一個提問或者表演一個節目,規定如果走出來的是台灣同學,就由大陸同學提問題;如果走出來是大陸同學,就由台灣同學提出他們想問的問題。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近距離的和台灣的同齡人們接觸,所以新鮮感十足。與他們見面之前,我一直挺忐忑的,生怕不小心涉及到政治問題會尷尬,但是真正和他們交流了之後,才發現我的擔心完全都是多餘的。台灣的大學生們和我們其實差不多啦,除了無論男女老少,說話都是一口標準的「嗲嗲的」台灣腔。台灣人的普通話像他們的做事風格一樣,是春風般的呢喃細語,不知是前後鼻音不分,還是沒有兒化音,或者是那種特有的腔調,一聽能分辨出來。
表面相同內在差異
現在聽到台劇裡的聲音,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除了初次見面他們會給我們遞名片,說「很高興認識你,請多指教」;除了他們會在別人問「早上好、午安、晚上好」的時候很大聲的回應「好」;之外,我們似乎沒什麼差別。
其實不對,我們並不是只有那些表面的差異,從交流會進行的過程中,從他們的談吐上,從交流會的字裡行間,都能看出我們與他們的不同。
第一,他們很懂禮貌,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骨子裡的修養。他們說話時會注意語速語調,不逾越規矩;知道在我們上台表演節目時向我們點頭微笑表示讚許,知道別人幫忙做任何事的時候不忘說一句「謝謝、謝謝」,知道在領導入場的時候自發的鼓掌(我們完全都是忽視的,被動的被帶領鼓掌)……
總之,我關注的這些小細節,都讓我覺得他們是有涵養、有教化的優秀人才,而說實在的,我們的同學在很多時候、很多方面都還遠遠的落後於他們。
第二,他們有強烈的展示慾望與熱情,他們是真正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從代表的發言中,我能看到台灣學生對於民主、自由、公平的渴望,他們也在用行動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地努力,比如他們的學生自治會,就是真切的為學生利益服務的學生組織,「自治」二字讓他們的學生組織與大陸的團委學生會有了很大的性質上的不同,因為它強調了學生主體在學生組織中的主人翁作用,即學生會是要為學生服務的、以學生利益為最高指引的學生權力機構,其存在與發展的根本淵源和動力,都是學生主體。
學習台生用心投入
第三,他們都很活躍,有與人交往的強烈願望。他們會主動與大陸學生問好,交換名片,攀談,只為了多結識一些朋友。他們與我們之間也非常容易就熟悉了起來,從一問一答之間,就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也同時感染著我們去融入他們那其樂融融的氛圍。
第四,他們很玩得起來,這主要是從他們在交流會上表演的小節目看出來的,相當一部分的節目都是舞蹈類的、人數眾多的節目,幾乎每一位小組裡的成員都來到台上,手舞足蹈的表現自己的快樂,說真的他們的舞姿大多都不太好看,但是那種歡快的氣氛會讓你完全忘記他們的動作,取而代之的是為他們活力四射的青春朝氣所折服、所感染、所感動。
相比之下我們的節目就顯得正式很多,更像是能在舞台上表演的節目了,但是我覺得我們的快樂,其實不如他們那麼多。我們會擔心演砸了以後怎麼辦,會覺得尷尬,但是如果我們也像他們那樣完全沉浸其中而不去管節目到底精不精彩,我們一定會更開心。
深度交流帶來和平
通過兩次短暫的交流經歷,我深深體會到無論政治觀點相同與否,台灣人大多是友好熱情的,兩岸人民需要多溝通多交流,讓更多的兩岸同胞相互瞭解對方的友善,改變和消除兩岸的錯誤認識和誤會,這樣兩岸才有可能早日和平。
擠鹿港摸乳巷
2014-6-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19| 評論數: 0
@何葉葉:來台灣的第五天,我到了鹿港鎮。鹿港很像舊時的廣州,都是騎樓和老店。地方很小,徒步大概四個小時左右就能把鹿港主要的街道和景點逛一圈。來到鹿港一定要去摸乳巷走一走(哈,真讓人害羞!)。另外,這裡有很多寺廟,香火很旺。鹿港有很多好吃的,麵線糊和老龍師肉包都很讚~!
《兩岸校園超連結》一趟真實台灣文學之旅
2014-6-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21| 評論數: 0 |原作者: (虞婧/北京語言大學學生.曾為東海大學交換生)
六月初,隨著在學校逸夫報告廳舉辦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經驗交流會的結束,由我擔任組長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峽兩岸文學傳播與交流狀況研究」的大創項目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長達一年,研究考察範圍跨越海峽兩岸,最終研究成果以四萬餘字的學術論文呈現,我們的項目獲得了學院裡唯一的「優秀項目」的榮譽。
當我念完最後一個字,閤上報告文件,回到座位上時,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眼裡有一滴流不出來的淚水,和我獨自在台灣的摸索、找尋的艱辛、和大陸小組成員傳達的障礙、獲得幫助的感激、家人遇到變故卻不變的支持交織在一起。
泫然欲泣憶及母親
這個時候,我的母親在忍受一年的病痛折磨以後,已經去了另一個不會再痛苦的地方。
我獨自坐在觀眾席中,隱隱地在心裡拭去這滴淚水,我必須逼著自己去忘記這種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都可能激起來的痛苦,才能微笑地往前走。我的家人努力讓我少承擔痛苦,努力保持我正常的人生軌跡,不也是為了這樣嗎?
讓我能夠不受影響去台灣完成為期半年的交換,是他們對我最深的愛與最大的支持。而我也不曾浪費這個對於我來說,不同於其他交換生那樣輕易而輕鬆的機會,在有限的時間裡追尋了最大的價值。無疑,我的研究項目,我對台灣文學的真正感受,是我收穫最大的部分。
「台灣實在是個很特別的地方,經過殖民、日據時代、兩岸分隔,不同的歷史背景、不一樣的文學環境,其實是很多元的,也很複雜,整個300年或者100年來的文學面貌,並不是大陸現在看到的所有的就是台灣文學。」這是我在台灣考察走訪過程中,《文訊》雜誌社總編輯對我說的話,我一直都記著。我的台灣交換之旅,實際上也是一場台灣文學真實感受之旅。
初到台灣,我本身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於是報了與本專業有聯繫的兩門課,文學出版與創作以及劇本選讀創作。老師是台灣作家周芬伶女士,授課方式比較獨特,在一個小的研討室,每節課要求學生放自己的作品給大家看且要點評,文學體裁不限,詩歌散文小說皆可。
第一堂放作品的課,我很迷茫,不知道台灣學生適宜、習慣的文體是怎麼樣的,也不知道自己的文體是否成熟,是否可以拿到課堂上讓大家看。於是,我先仔細看了台灣同學的作品,當時覺得很震驚,台灣同學很厲害,有這樣的寫作技巧和文筆,能夠駕馭多種文體,像是受過專業的訓練。而我反觀自己,念書以來的寫作多以應試為主,上大學以後學習的也多是語言學和文學史之類的知識,並未受過專業的訓練,文體也有些幼稚。
情感滿溢直面心靈
後來隨著課堂的深入,我漸漸發現,台灣同學很有個性,很有自己的世界,寫的東西多從自己的生活和經歷出發,注重心理感受和各種情感的描寫和分析,給人以內在很豐富的感覺。於是我也在老師的指導和向台灣同學的學習中,去雕琢自己的文字,融入自己的經歷和情感,常常在深夜寫得淚流滿面,這於我來說是很珍貴的體驗,而恰逢遇上我成長最艱難的時候又于以了別樣的意義。
再到後來,我覺得台灣同學的文學創作有點「小」,拘於自己的小世界,而缺少放眼整個大環境乃至世界的眼光和胸懷,少了一種普世的追問與關懷,而我幾經思考,台灣與大陸的環境畢竟還是有所不同,也許我能感受到的他們更早一輩的已經感受過了,而台灣人本身也更關注情感與個體,這也可以成為更廣更深的思考。
總之,初探台灣文學,覺得是真誠的,是溢滿情感的,是直面心靈的。
因為需要進行項目研究,而我本身也想更系統、更全面地感受台灣文學,特地去了一趟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這趟特別的行走又加深了我對真實的台灣文學的感知。
在台灣文學館內,我主要參觀了「台灣文學的內在世界」、「台灣本土母語文學」、「琦君紀念特展」幾個展覽室,其中有台灣文學自日據時代甚至更早就開始的發展歷程,有帶有自身特色的本土文學、有台灣重要作家琦君的文學創作歷程等。
最大的感受是,台灣文學並不是我在大陸時日常所瞭解的那樣的,與我不久前在參加「世紀末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所產生的疑惑相契合。在探討會上有很多台灣作家,比如陳玉慧、駱以軍等,而我都未曾聽說,也不曾看過他們的作品。
我在大陸知曉的台灣作家,大概就是三毛、瓊瑤、席慕蓉、龍應台、李敖、余光中、朱天文、朱天心、吳念真等一些耳熟能詳的作家,來台之前卻不知道台灣文學如此繁榮,更不知道台灣文學有著自己這樣獨特的發展歷史與面貌,就像總編輯告訴我的那樣。
文學需要累積行走
在感知,當作家的筆尖觸碰稿紙的那一剎那,悲喜榮衰、生命苦痛,走進歲月長廊,穿越山海之間,真實的台灣文學有著自己的旅程和聲音,等我們去行走,等我們去聆聽。
我的台灣文學感受之旅是和項目研究互輔互助、共同推進的,這也很自然地讓我在研究之中增進了對台灣文學的理解,深入探知。
台灣文學的繁榮程度讓我為之震驚,此外設立的100多個文學獎更是讓我難以想像,這座島嶼上竟然有那麼多人在寫作,竟然有那麼多人都有一顆熾熱的文學的心。而我更感動的是台灣文學更有一種精神,一種關懷與堅守的精神。
「承載了如此豐厚的饋贈與期待,帶著那一顆顆維繫文學不死的初心出發,哪怕是只能再多走大半日、多走一里路,都是甜蜜幸福。」《文訊》總編輯曾這樣說過。
感謝台灣讓我成長
和我談起台灣文學的時候,我能感覺到她眼裡的光,眼裡的深情,甚至,淚水。那樣的光,便是我對於深入瞭解之後的台灣文學的最大感動,是這趟台灣文學之旅中最閃耀的東西。
想說的很多,仍未探知的也還有很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去瞭解和感知。將這段旅程的記憶珍藏,感謝旅途中遇到過的所有讓我成長的人。台灣,讓我成長過的地方。
馬英九的身影
2014-6-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45| 評論數: 0 |原作者: (錢江太行/浙江)
年初訪台時,臨近返回大陸最後一天,入住馬英九辦公室(總統府)附近的懷寧街,雨後的黃昏空氣格外清新,那是只有在兒時老家農村才能聞得到的空氣味。
來台數日,我二十餘年的鼻炎像是痊癒了,皆因台灣的好空氣,何況此時更加清新的PM2.5是個位數字的空氣質量,一定要出去走走。
本來住到懷寧街,主要因為第二天一早要搭車去中正機場較近的班車,恰好馬英九辦公室也在附近。
在台灣多日,都被各類新奇的人和事所吸引,總是超過我預期的感覺與感受,持續占領我的思緒,居然沒有多麼在意政治,況且,作為普通人身分的話,馬英九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我一定要去他辦公的地方去看看。
感受到濃濃的政治味
雖然幾百米的距離,不過半路上遇到的掛滿標語的宣傳車還是首次印入眼簾,上面寫著保衛釣魚島的標語,感受到濃濃的政治味道。
轉眼間一條寬敞大路的盡頭,一棟獨立的紅白相間近代建築物呈現在眼前,除了高聳的熱帶樹木,還有四周布滿穿著運動衣的年輕男子,想必是安保人員,廣場上陳列著的鐵絲網,讓人想起了近年來台灣的各類政治集會。
和一位交警聊天得知,這個時段是馬英九即將要下班的時間了,同時有降旗儀式,這位交警的工作則是調校紅綠燈,以確保馬英九所乘的車輛能在不停駛情況下順利通過路口。
聽了他的一番介紹,我特別留意大門口幾輛汽車所停的方向,雖然距離較遠,但還是能看到馬英九先生上車的身影,轉眼間車隊從另一側門魚貫而出,消失在寬闊的街頭。
盼在大陸再見馬先生
回到大陸後,幾個月來台灣發生了太多的突發性的政治事件,為馬英九所領導的政府帶來了太多的難題,我想馬英九先生也會是日夜操勞吧,加之其母仙逝,不免對他更加同情。
但願近期兩岸「馬習會」的傳聞能盡快成為現實。希望在大陸能再一睹馬先生的身影,希望您不再疲憊,相信在大陸,您及您所代表的國民黨會受到許多大陸民眾的熱烈歡迎。
回憶台灣 淚水滿溢
2014-6-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83| 評論數: 0 |原作者: (曾佳遙/文化大學陸生‧交換生)
整理了在台灣的照片,幾千張下來花花綠綠的看得人眼花繚亂。這樣看下來,在台灣的日子滿打滿算也就四個月,但對於我個人來說,時間長度卻是遠遠不止於此。
在台灣,我像是做了一個長長的夢,讓我不願醒來。
還記得要來台的那天,從來沒走錯路的爸爸因為一個入口多繞了半個小時路程,差點趕不上飛機,來不及跟爸媽哭哭啼啼一下,傻傻招個手就進機場了。
幾個同學自己搭飛機,托運行李,入關什麼的都是一路衝衝撞撞的,所以第一天顯得不太順利。
原本十一點的飛機硬是停留到下午三點才起飛,等我們抵達桃園機場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
當我坐上小黃(計程車)行走在台北的高速公路上,看著台北夜裡的萬千燈火時,我提醒自己:「我在台灣了。」
到學校之後,文大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太小了!我甚至都找不出正式的校門在哪裡,每個看起來都像是後門。夜已深,我們在黑暗中租床鋪,買日用品,收拾宿舍。等安定下來休息時,已經是凌晨三點了。
說實話,那晚真的很累,但我卻一點都沒感覺,陽明山上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24小時營業的超商是新鮮的,和大陸不一樣的洗浴用品名字也是新鮮的,所以,在凌晨三點的時候,我幸福地睡著了。
一學期的交換過程中,我們走了許多地方。台灣雖說是一個小島,風景跟大陸比起來自然是不及其雄偉壯闊。但是台灣的風景卻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南部有碧海藍天般的海濱景色和風土人情十分濃厚的小鎮,令人垂涎欲滴的各色夜市小吃。
東部是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就像是碧藍的珠鏈鑲在台灣的邊邊上。北部除了有繁榮美麗的城市之外,還有許多可愛精緻又充滿浪漫故事的小鎮。
四個月的時間,我沒辦法對台灣有太多深度瞭解,但是卻有著自己對台灣的獨特感覺。
台灣對我最大的吸引力並不是101、阿里山;我喜歡的是台北舊舊的大樓,還有南部矮矮的房屋。我喜歡路上成群的機車、到深夜仍然熱鬧非凡的小夜市、台灣的同學閃著大眼睛問我大陸是怎樣的可愛模樣、每輛小黃裡都有一位侃侃而談的司機、夜晚拿著台啤坐在學校後山看夜景的我……
最後一晚,我依舊收拾到凌晨三點多,把以前擺出來的行李一件一件放回行李箱,寢室的同學都一樣忙碌,大家卻一句話都沒講。
四點多,我們帶著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個個走出寢室樓,送別我們的依舊是台北醉人的夜色,和四個月前不同的是,那晚還伴著些小雨。
很希望航班可以因為天氣不好推遲出發時間,可惜台北的航班非常準時。八點整,飛機開始準備起飛,整個機艙都在震動,連帶著我的鼻子一起震動,飛機離開地面的那一刻,眼睛一陣發酸,再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川辣子的天堂
2014-6-2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15|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宋詹/萬能科技大學陸生)
來自擁有「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之譽的天府之國──四川,以至於以後無論走到哪裡,總能挑些毛病,然後再感歎一句:「還是四川好啊。」
呵,是有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然而,在這裡,我無法且不捨在雞蛋裡面挑骨頭,去破壞它的美好,它像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擁有「寶島」美譽的台灣。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並未誇大其詞,來到台灣,熱情好客的台灣人常常會在我們聚餐時為我們準備大大的一盤辣椒。
除了川菜,各式各樣的四川小吃更是挑戰著你的味蕾,有酷似西式漢堡的滷肉鍋魁,肉與脆饃的完美結合,碰撞出絕妙的火花。
還有我最愛的酸辣粉,遠遠的便能聽到「呼哧呼哧」的聲音,一縷縷香味便迎面撲來,迫不及待挑上一筷子,柔軟的粉條淌在舌尖,辣的夠勁。
食客們個個都是汗流浹背,心花怒放。再叫上一碗鍾水餃,筷子一夾,紅油湯汁順著筷子流淌,紅的似火。四川的小吃數不勝數,兔頭、擔擔麵、三大炮、傷心涼粉……
麻辣四川,鮮香寶島,四面臨海的台灣,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各種各樣的海鮮美味,衝擊你的味蕾。
在台灣,最愛的便是夜市了,士林夜市的豪大大雞排,酥脆又有嚼勁;不遠處的蚵仔煎,肥美多汁的鮮蚵,加上雞蛋、茼蒿菜、太白粉,碰撞出別樣美味。捧著一杯珍珠奶茶繼續沉浸在美食中,偌大的台灣夜市,吃貨們可逛得不亦樂乎。
合歡山看日出
2014-6-2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04| 評論數: 0
@fanchris:去清境農場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去合歡山看日出。海拔三千多公尺很冷,幸好預約的車子都有準備棉衣,去的路上還順便看到了沒有任何光汙染的滿天繁星。太陽一開始出來的剎那,還是讓人激動不已,即使被凍得哆哆嗦嗦。
台北車站的年輕人
2014-6-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98|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豔萍/湖北武漢)
9月7日上午陽光下午雨到台灣的第二天,我和夫君文瀾各買了一張悠遊卡,因為我倆都已超過65歲,而且要在台灣度過三個月的時光,所以買的是優待卡,能和台灣年滿65歲的民眾一樣享受乘車半價的優惠,是我們沒有想到的。然而今天乘車時我的悠遊卡忽然消磁了,我們決定下班後再去台北車站捷運服務中心查驗。
中午吃飯時,碰見了第一次進館時為我們登記的淑惠小姐,她對文瀾從大陸到台北來查找文獻資料非常關心,主動詢問有什麼事需要她幫忙。文瀾說想買一部1975年由台灣新興書局影印出版的《白孔六帖》,淑惠小姐立即承諾幫忙打聽。
氣質與年齡無關
我們在台北故宮圖書文獻館看書,引起了圖書館工作人員和一些讀者的注意。
一位姓盧的女士走到我面前,問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當聽說我是從湖北武漢來時,不禁驚喜地說:「哦!武漢?還有武昌?那是辛亥首義的地方。」
又說,大陸她只去過蘇州,還沒有去過武漢,希望有機會去武漢看看。我說,歡迎你去武漢遊覽,特別是武昌,不僅有辛亥革命紅樓的舊址,首義公園,辛亥革命博物館,黃鶴樓、萬里長江第一橋,還有東湖、蛇山等等,名勝古跡、自然風光真的很好。
盧女士笑了,連連說:「我相信,我相信,因為你的氣質就很好。從你進館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你了。」「謝謝你的肯定,人已經老了,談不上氣質不氣質了。」盧女士連忙糾正:「氣質與年齡無關!」我看了一眼那位天天坐在館場中央,手拿放大鏡,專心梳理報刊的那位氣質優雅的白髮老太太,點點頭,笑了。
這位盧老師是從事藝術理論研究的專家,看著她,讓我想起了我居住的社科院宿舍二樓的盧老師,她是一家報社的著名記者及攝影家,與眼前這位盧老師有很多的相似:1米6以上的個子,衣著樸素,不胖不瘦,很健康。寬寬的臉龐,鏡片中一雙帶笑的眼睛,透視出智慧、熱情和不容置疑的自信。
不同的是,兩個人的年齡相差近二十歲,若站在一起,卻又酷似姐妹。從兩位盧老師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文化素養,專業素養,以及執著向上的素養,都是我最為欽佩、景仰和學習的榜樣。
失而復得的感慨
我們乘捷運去了台北車站,悠遊卡服務中心很快查出我的乘車記錄,電腦顯示此卡只用了三天就沒有信息。按每天8元計算,服務中心退還我76元,我又重新花200元買了一張新卡。一切都很順利,當時就有一種失而復得的感慨,儘管這一切原本就在情理之中。
在台北車站美食城裡,我們決定在一家名叫「家香鍋貼屋」用餐。
「家香鍋貼屋」很小,總共只有四張桌子,有一張桌子還放在了屋外,在台北車站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幾乎家家餐館都顯得擁擠狹小,可見這裡的一席之地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我要了一碗杏鮑菇湯,文瀾要了一碗蘿蔔排骨湯,十個春捲,找一處空座位等待。聽見有服務員在櫃檯內叫喚(台灣本土的普通話不太好懂),我忙起身去看,只見兩小碗清湯和一盤春捲。
在我身邊還站著另一位年輕人,西裝革履,白淨俊秀,氣質斯文。我以為是他點的,便沒有去拿,然而這個年輕人卻向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在我意識到是我點的食物時,這個年輕人卻已經將整一大盤的食物幫我端送到文瀾坐著的餐桌上。
誤以為是服務生
說實話,我當時真的就以為他是這裡的服務生,心裡還在想,這麼簡陋的小店居然還有這麼優秀的服務生端食送湯;又想,或許是兼職也未可知。說了聲謝謝正想用餐,卻又忘了拿筷子,而正在此時,那位年輕人又走到我們面前,雙手送上兩把勺子和兩雙筷子,並朝我們輕輕一點頭。自始至終,這位年輕人的舉止既不張揚,又不矜持,沒有一絲一毫對年紀大的人那種敬而遠之,完全是置身家中對身邊親人在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份內之事。
文瀾的蘿蔔湯裡有五小塊排骨,五小塊蘿蔔;我的杏鮑菇湯裡除了幾片杏鮑菇外,還有幾片雞蛋白,兩碗湯的內容不多,但湯色清白,香味清純,入口清淡,這正是我想要的。十個春捲(我原以為鍋貼是煎餃)卻不敢恭維,肉餡裡隱藏的全都是我最不喜歡吃的包菜(台灣稱之為高麗菜)。
我倆正在用餐,夫君悄悄對我說:「你看,剛才那個年輕人也在用餐,吃的和我們一樣。」我轉過臉一看,果然那年輕人正坐在屋子外的一張桌子旁,桌子上放著一小碗湯,十個鍋貼。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年輕人和我們一樣,同是「家香鍋貼屋」的食客。
年輕人在我們之前用完餐,自覺地將碗筷收拾在大盤內,端送到裡屋的清洗台上。他揩了揩雙手,整理了一下服裝,提起了放在外屋桌子上的黑色公文皮包,翩然離去。這時我和文瀾連忙站起來,用充滿感謝的眼光目送著這位年輕人沉著穩健的背影在眾多的、形色匆匆的人群中漸漸遠去。
回到住地,正好八點。我洗完澡,和房東在客廳裡聊天,她說大陸的風景很美,特別是自然風光,沒有人工雕飾的痕跡,更好看。不久,她話鋒一轉:大陸的風景雖美,但大陸有些人的心態不美。
有尊嚴地生活著
比如說,有一次她去長城遊玩,買門票的時候,她出示台胞證,誰知那位賣門票的女士接過錢後只看了一眼,就從窗口裡把台胞證扔了出來,而且還是扔在了地上。她說她當時沒有和對方爭吵,她理解這些人天天做這個工作的勞累。又說有一次和小兒子坐的士到北京電影學院,可能是司機停錯了地方,即遭到三個戴紅色袖章的督察員不依不饒和大吼大叫。她見事不妙,趕忙遞上50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看著房東那略帶慍怒的表述,我無話作答。這時,我想起了剛才在台北車站那位為我們端食盤、送筷子的年輕白領,又想起了余秋雨在一篇文章裡真實地寫道:「無論你走到大街小巷,台灣人都是幸福的、文明的、有尊嚴的生活著。」
《兩岸校園超連結》台南 不得不去的所在
2014-6-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6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洪鑫誠/台灣大學陸生)
藍天、白雲與紅磚瓦房,這是來到台灣以前,台南刻在我腦海中的印記,一如兒時的外婆家。當我看到「文化歷史台灣」研習營的招募訊息時,便不假思索地報了名。
那日清晨,早早地起床──說是今年最早的一次應也不為過,帶著前夜收妥的大小行李去趕八點的高鐵。那一刻,竟有回家的心情。
對於我來說,台南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存在。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她就像平行時空的第二故鄉,承載著同一個族群在另一片土地的酸甜苦辣。她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不同社會脈絡加諸於人的不同特質,讓我們去思考另一種制度文化的可能性。
坐在疾馳的高鐵上,窗外的風景並不如先前設想的熟悉,畢竟有時候,會自以為是個「老台灣」了,自以為台灣的草木,我最熟悉不過了。彈指間,列車經停板橋,約定在此站上車同行的夥伴卻始終不見蹤影,想必是睡過頭了吧。少了閒聊的客體,我乾脆與過去的自己對話起來,伴著外頭高速變換的地景,反倒有幾分意境。
上一次下台南是兩年以前了。而第一次坐台灣高鐵,恰是從台南回台北的班次,逆著這一次的軌道,和正在行進的時光。記得那一次,因為朋友震爺從未去過夜店的緣故,嘉義一位學長決定驅車帶我們一探究竟。震爺本著「體驗生活」的態度,但吵鬧的音樂和斑斕的燈光似乎並不適合他。
而當時,我的腦子裡迴響著那一首廣為人知的《我愛台妹》,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走出夜店踏上街道的時候,一種出奇的靜謐從天而降,不動聲色。就像突然有人調撥了頻道,從熱情的搖滾轉入柔和的純音樂。我看見那些拼湊起這座古城的一磚一瓦,悄然融入夜幕的輪廓。我就這樣記住台南的夜,美得有點不真實。
當列車駛入台南高鐵站,與時刻表的指針分毫不差,而思緒仍在蔓延。我戴上耳機,等著那位遲到的小夥伴──打算拼車前往報到地點。
台南的出租車在外觀上和台北的並沒有太大區別,但司機似乎不像他們北部的同行那樣熱衷於談論政治。車載電台正在播放閩南語流行歌曲,司機旁若無人地附和著,明媚的陽光透過車窗鋪滿前座,這裡和多雨的台北很不一樣。
我們一路穿過台南的新老街區,兩側建築的年代遠近一目了然。我對繁華的地段提不起太多興趣,這些浮華總是「千城一律」。老區的街道卻讓人舒服,眼裡的每一幕都像是明信片裡的模樣。「破舊」這個詞在這裡不得不分開,我只看到「舊」。
報到的地點在國立成功大學的附近,作為南台灣首屈一指的學府,她的校名總會讓你想起一個人,一段歷史。誠然,台南是一部鮮活的台灣歷史,想認識真正的台灣,台南是不得不去的所在。
這一次,我想找一個真實的台南;我想掀開記憶中那一層黑色的面紗;我想,在陽光下,看見她。
阿里山令人迷倒
2014-6-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14| 評論數: 0
@Meghan拜師學藝:這一行相當瘋狂,乘火車入森林園區,在大雨中感受天然大氧,晚上看螢火蟲和星空,在公路的拐彎處,整個山坡的傾斜度和滿山的螢火蟲感覺像是一顆閃閃發光的聖誕樹。十一點入睡,三點起床去看五點半的日出,有點可惜沒能看見一年中機率為三分之一的日出,但依舊被阿里山的北峰和北北峰迷倒。
寶島也是個休閒之都
2014-6-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7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宋詹/萬能科技大學陸生)
曾一直深信不疑四川人最會休閒,到了寶島,發現這裡也不例外。四川人愛喝茶,總在閒暇時光,叫上三五好友前往茶樓,來上一碗蓋碗茶。「天蓋之,茶蓋;地載之,茶碗。」
以茶船托起茶碗,擎而斜扣,從茶碗與茶蓋縫隙間吸吮茶水,別有一番風味。喝茶聊天肯定是不盡興,麻將便粉墨登場,笑稱:「飛機飛過四川上空,還能聽見搓麻將的聲音。」無一不展示著老四川人的生活情調。
到了台灣,茶樓比較少見了,可到處都能找到各式格調的咖啡館與生態農場,點上一杯咖啡,捧一本好書,待上一個下午,盡情地暢遊知識的海洋,讓緊繃的身心暫時得到休憩。舒緩的鋼琴曲洗滌著都市人疲憊的身心,頓時一切的不如意都釋然了。
一到周末,人們便帶上親朋好友去郊外的農場種種花草,聞聞芬多精的味道,洗滌被都市汙染的肺。品嘗品嘗鄉村蔬菜,天然有機的食品帶給你輕鬆愉悅的感覺。
吃飽喝足後還可以躺在綠油油的草坪上休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曬著溫和的陽光。不得不說寶島人們真會生活,工作與生活張弛有度。
這就是寶島,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湊巧遇上降旗儀式
2014-6-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11| 評論數: 0
@鄭小婉w:從台中回到台北,感覺一切變的好親切、這些天來熟悉捷運的路線、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一切……想到馬上就要回家,感覺很不真實、所以決定去再看看101。往國父紀念館時剛好碰到降旗儀式!來台灣就是喜歡這種湊巧、沒想到時間這麼剛好,算是畫上完美的句號!(來自長沙)
- Jun 26 Thu 2014 15:02
《大陸人看台灣》合輯之六十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