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誰偷了我的血汗錢!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by 理財達人-Joe on 2010/07/21 15:48

本 文開始以前,Joe先說一些前言給大家參考,要提高人民的薪水或財富,動機是好的,但如何執行更重要,政策做錯了就會引來貧富不均,眾人的「平均」薪資是 增加了,但不代表每個人的薪資增加了,舉個例子,全民平均薪水增加10%有多種情況,10%可以平均分散在富人身上,或者是平均分散全民身上,低薪民眾身 上等等,假設原本早餐消費45元,中餐75元,晚餐85元,一天消費產生的GDP等於45+75+85=205元;假設經濟轉好,物價上漲,早餐變55 元,中餐變95元,晚餐變115元,不吃早餐也要花95+115=210元,本來能吃三餐的錢,現在只夠付兩餐,假設偷吃個30元麵包當早餐好了,GDP 從205變240,經濟成長率成長(240-205)÷205=17%,但是實際物質享受從205可以吃三餐變成240只能吃兩餐半,經濟成長率17%, 實際你是變窮了?還過得更不快樂,如果政府追求經濟成長率不顧人民生活素質直接進行擴大內需,熱錢流入提升貨幣供給的結果,就會造成社會的嚴重貧富不均, 當然擴大內需的相關行業,例如房地產業、證券業、公共建設相關大幅成長,其他行業成長0%,所以平均成長率可以提升,但是對其他行業的人民來說,收入薪資 完全跟不上資產膨脹的速度,實質上是越來越貧窮,越活越沒希望。政府的任務是提升大多數人的薪資,人民收入增加了,刺激消費能力,才能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結 構大幅成長,當經濟復甦,但財富卻集中增加在富人身上時,表面上各個企業欣欣向榮,但實際上,大多數平民的財富並沒有增加,一般民眾消費能力依舊沒有增 加,當政策錯誤時,財富分配失當,造成更大的貧富差距。

本文轉錄自商業週刊(1158期)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9147&p=1

為什麼這麼努力卻越過越苦?揭開薪水不漲真相!誰偷了我的血汗錢!

製作人:劉佩修 撰文者:楊少強、賴寧寧 研究員:陳泳翰

10 年來,台灣經濟成長近3成,但上班族實質薪水卻倒退嚕,還要負擔7成所得稅,我們辛苦創造出來的財富,被誰剝奪了?10年來,台灣經濟成長近3成,但雇用 人數超過5萬人的31個主要行業中,近8成實質薪水倒退嚕。12年前,我年薪130萬,現在剩下80萬,這工作做了26年,從來沒想到,有一天,年薪會低 於16個月,只剩13個月。

我是台北工專電子工程科畢業,工作不難找,宏碁有通知我面試,那時,宏碁在南京東路,非常小,面試我沒去。我 如果去宏碁,現在就不得了。薪水變少,很多人生計畫都改變了。我48年次,以前計畫45歲退休,因為,130萬年薪,十年後變200萬,這很合理吧?現在 工作不穩定,老闆一天到晚說要裁員,我年紀比較大,萬一離開,只好創業,創業要有本錢,風險又大;我想做到65歲,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那時候?

你問我是不是要更認真(工作)?

ㄟ,我本來工作就很認真,每年考績不是甲等就是特優,現在呢,(要保住工作)就要更配合老闆了。一位中年受雇者的心聲,停滯的十年,經濟成長、薪資不漲

「財富不屬於擁有它而屬於享受它的人。」這是美國開國元老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名言。不過在台灣,這句話應改成「財富不屬於創造它,而屬於享受它的人。
」創造財富的人,卻不能享受財富,這正是目前台灣多數受薪階級處境。為什麼說「不能享受財富」?先看以下數字。

去年,台灣全體民間企業受雇者(工業與服務業,不含農林漁牧業)平均月薪為43000元,相較於1999年,十年薪資略成長5.4%。扣除物價後的實質薪資,十年來不增反減
, 變負4.3%!雇用人數超過五萬人的31個主要行業中,近八成實質薪水倒退嚕!但,這十年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俗稱經濟規模)成長達29.4%, 扣除物價後的實質成長17.5%,GDP與薪資嚴重脫勾!將時間拉長,1990年代以前,台灣的GDP與薪資同方向成長,兩條線亦步亦趨、緊緊相隨;然 而,1990年以後,這兩條線卻像分手的情人,貌合神離、漸行漸遠。以台灣的經濟規模來說,只要一年GDP成長約3%至4%,至少也多創造 3000~4000億元,但這些錢究竟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經濟成長的果實,一般勞工卻分不到?

GDP是一個國家內部生產出來的財貨與勞 務的「總價值」。把這個「總價值」想像為一顆橘子,分配成三塊,一塊切給政府(間接稅淨額如營業稅),一塊切給企業(企業盈餘),一塊切給受雇者(受雇者 報酬)。在台灣,2008年受雇者報酬占GDP約47%,遠較日、美、法、英、德等主要國家低;企業盈餘占GDP比重達48%,遠較上述國家高;政府分到
5%, 較上述國家低。可見,台灣的企業(含股東)分到的橘子比別國大塊。再從就業者結構來看,台灣就業總人口約1400萬人,民間受雇者占比近七成,遠較雇主與 公務員多。按理說,受雇者薪資應與其創造的GDP同步,既然十年GDP成長三成,薪資也該漲三成。對主政者而言,這是經濟成長的十年,但對許多上班族而 言,這是薪水停滯、萎縮的十年。不管景氣是什麼燈號、出口成長多少、股市上漲多少、政府減了多少稅,都跟民眾的荷包無關。

全球化與政策謬 誤,拉低工資,信心,反映在對薪資的預期上。難怪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也像薪水般,欲振乏力。薪水為什麼不見了?辛勤栽種的橘子,被誰拿走了?「如果不是 labor(勞工)拿去,就是政府跟資本家拿去嘛!政府拿的其實越來越少(指稅捐),所以是資本家拿去的多。」經建會前主委陳博志說。

為 什麼資本家拿得多?有大環境因素,也有台灣本身的因素。大環境因素是國際貿易全球化。貿易通常會使兩國生產要素(例如勞工薪資)價格趨於一致,在經濟學中 稱為「要素價格均等化」。「要素價格均等化」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森(P.A.Samuelson)所提出,它的基本原理是,當兩國密切貿易往來時, 若本國某種生產要素較外國貴,產品的成本較高,企業將改到外國去生產,於是本國這種生產要素的需求會減少,它的價格也會下降,與外國的要素價格接近。

1970 及1980年代,台灣主要的貿易夥伴多是美、歐、日等已開發地區,台灣的薪資水準明顯增加,以1980年代來說,平均薪資年成長10.7%,當時的經濟成 長和一般民眾的感受非常接近。但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的貿易夥伴逐漸轉向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後來更以中國大陸為重心,受到對岸勞工薪資較低的向 下拉力,台灣的勞工薪資開始停滯。「近十年中國製低價商品充斥世界,國內產業升級與轉型速度不夠快,國內廠商為提高競爭力,致力壓低生產成本,勞工薪資受 到壓抑,這也是勞工薪資所得十年來原地踏步的另一個原因。」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接受本刊訪問時坦言。

台灣本身的因素有三個:獨厚科技業、稅制不公、管制服務業。政府稅制不公的兩隻手,讓所得分配日益惡化,一隻手是「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簡稱促產條例),另一隻手是綜合所得稅。

謬誤一:獨厚科技業,加速M型化

1991 年,促產條例實施,以高科技為主的資本密集產業享有免營利事業所得稅或股東投資抵減綜合所得稅的優惠。當初這些租稅優惠,無非希望這些製造業能提升競爭 力,但二十年過去,台灣製造業仍以代工為主要模式。經建會分析台灣的「貿易條件」(每單位出口能換到的進口量,越少表示出口價值越低),2003年之後明 顯惡化,原因就是台灣的製造業未能掌握關鍵技術,使得台灣無法主導出口價格。即使很多製造業廠商知道他們必須朝設計、品牌發展才有生存空間,但無法拋棄舊 思維,加上稅賦優惠,缺乏轉型誘因,長久以來安於代工模式。「他們會想,我只要做代工、接單又可以活好幾年,或者可以仿冒,為什麼要冒險做設計?」台灣經 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

政府稅賦政策朝科技業傾斜,無非想藉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但,科技業減稅,傳統產業、服務業卻不減稅,等於變 相懲罰後者,競爭條件不平等。有了減稅加持,科技業獲利普遍比服務業高,也較有能力提高員工薪資。「這十年來,從各產業看,台灣製造業薪資成長尚可,但服 務業薪資成長太慢,以致整體產業薪資成長不足。」胡仲英指出。觀察台灣主要行業過去十年薪資漲幅排行榜,電腦相關製造業受雇者薪資漲幅均名列前茅,這只是 薪資,還不包括配股!促產條例為製造業減了多少稅?根據財政部資料,十年稅損達8500億元,相當於全國2.2年的個人綜合所得稅!意即,若促產受惠廠商 這十年正常繳稅,全國人民2.2年不用繳所得稅。科技業稅率有多低?資料顯示,2007年IC設計業聯發科有效稅率僅4.2%,面板廠奇美約5%、友達 3.6%、華映2.2%、台積電9.6%。相較當年營所稅率為25%(目前降為20%),一般企業賺100元,須上繳25元,諸多盈餘百億元以上的科技業 者,賺100元卻只上繳個位數,這公平嗎?

如果說,科技業者拿高額補貼,創造比其他產業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更多的GDP還勉強說得過 去,但科技業占總就業人口不到7%,含科技業在內的製造業占總就業人口27%,產值占GDP比重兩成;扮演內需主力的服務業,就業人口近六成,占GDP的 比重更達七成。隨著科技業外移,未來雇用人口只會越來越少。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表示,薪資成長的速度跟不上GDP,與電子業不需要低階勞動,薪水高 的高階勞動又被派到國外有關,「以晶圓廠為例,投資一千億元的晶圓廠,需要的是碩士以上的人力,而且,只需要2000人。」創造較少就業機會的產業,得到 的租稅優惠,反而比創造較多就業機會的產業多,凸顯政府「輕就業、重成長」思維,讓資源往少數人身上集中,加速財富M型化。可以說,不見的薪水,是被政府 以稅負手段,拿給高獲利卻少繳稅的企業與其大股東。

政府另一隻稅賦不公的手,是「重課勞力所得,輕課資本利得」的個人綜合所得稅(以下簡 稱綜所稅)。它雖沒讓薪水變少,卻讓受薪階級實質可支配所得變薄。台灣的綜所稅來自三塊,第一塊是薪資所得,由受雇者繳納;第二塊是資本利得,包括現金股 利、銀行利息與房租收入;第三塊是執行業務所得,由自立營生者繳納,例如律師費、表演費、版稅。以2008年來說,這三塊比率依序73.31%、 20.5%、6.19%,綜所稅多由受薪階級承擔。

按理說,資本利得越高者,越屬於M型的富人端,稅率應越高;但實際上,目前證券交易所 得、土地交易所得均免稅,這兩塊最肥,卻不必繳稅,導致所得稅根本無法反映實際收入。此外,保險費、儲蓄投資、捐贈等扣除減免利益,也往高所得者集中。 「薪水階級不只越來越弱勢,還得負擔七成的所得稅,這就是民怨所在。因為,經濟問題會造成所得問題,所得問題會變社會問題,社會問題最後就導致政治問 題。」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說。據統計,在台灣,用政府社福支出來進行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比課稅效果大將近十倍,顯示台灣以稅收改善所得分配的效果極 糟。如果,各項稅賦減免的範圍越來越大,政府終將因為稅收不足,減少對低所得者的救濟。學理上,政府應該用稅賦改善所得分配,但我們的政府,卻用稅賦讓貧 富差距擴大!

謬誤二:越來越多人從小老闆變成企業雇員。

觀察主計處資料,從一九九一 年促產條例實施那年開始,至2008年這十八年間,老闆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從24%降至18%,勞工的比重,卻從56%升至67%。對照台灣GDP的三 大塊,受雇者報酬近年沒有成長,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從食物鏈上端往下掉,分食原本就不大的餅,平均薪資當然下滑。此外,受雇者變多,勞動市場由賣方市場 轉為買方市場,也讓雇主更有籌碼壓低工資。

謬誤三:服務業管制多,競爭力低落

另一個 讓薪資不漲的原因,是占國內就業人口六成的服務業,競爭力低落。競爭力低落的原因,來自高度管制。台灣雇用人數前三大的服務業為批發零售業、金融業、交通 運輸業,後兩者就是被管制的行業。例如金融業,台灣的金融法規相當多,管制過嚴使業者無法以服務創新吸引顧客,只能削價競爭;此外,台灣的銀行業又無退場 機制,經營不善或被業者亂搞而負債累累的銀行,政府還負責救援,銀行又何必進步?政大教授殷乃平就表示,台灣的金融業因政府管制,根本沒有國際競爭力。交 通運輸業受到管制也頗多,例如公車多掌握在地方政府之手,外來競爭者少,導致進步遲緩。楊家彥以自身經驗為例:「我在國外坐公車,什麼時間到什麼站是可以 掌握的,可是台灣公車發展三十幾年了,這點都還做不到。」因人口老化而被看好的醫療服務業,在台灣被高度管制。楊家彥指出,健保制度將醫療資源框限住,又 規定許多照護機構只能由非營利的財團法人才可經營,無形中限制一些有創意的經營資源進入該產業,其人力也無法提升。

政府強調要發展的旅遊 業,在台灣也屬特許行業,分為甲、乙、丙三種,有執照才能營業,但是在歐美,旅遊業多採開放;由於遊業都有跨業經營的需求,涉及餐飲、交通運輸、住宿等食 衣住行各環節,若旅行業者要有執照才能經營,「結果服務內容就變成:這些業務除了旅行業者能做,其他行業通通不准做。」楊家彥說。重重管制使服務業無法提 升,也缺乏誘因做產業升級,服務業研發支出占整體產業研發支出不到5%,結果就是台灣服務業只能做本土,根本跨不出國門。

美、荷、英等 國,其服務業出口有鉅額順差,台灣的服務業絕大部分項目是鉅額逆差;在全球服務業中,台灣亦微不足道,台灣服務業貿易總產值占世界比率僅有0.9%,日本 占3.9%,香港與新加坡也各占2.1%。缺乏競爭力,服務業只能從壓低成本來獲利。朱浩民舉例,以往屬高所得族群的銀行業,薪資已大不如前,「台灣十年 前大學畢業生,進銀行的月薪大約32000元到36000元,現在,降到28000元到32000元。」

當多數人薪資不漲,除了影響其家計,至少還有以下三項衝擊:

一、人民緊縮消費:內需不振,將影響經濟發展。
二、人才流失:可移動的人才往薪水較高的國家跑。
三、生育率下降:薪資沒有展望,又如何敢生兒育女?

面 對薪資低迷,政府該做的事,就是提升台灣勞工的生產力。生產力與薪資直接相關,一般人談到薪資,往往誤認為薪資高就表示人事成本高,其實正確的情況是:如 果台灣人的薪資比中國工人高兩倍,但生產力卻比中國工人高五倍,對企業來說,雇用台灣工人還是比中國工人划算,台灣工人還是有競爭優勢。

解方:除管制、廢補貼、重內需

政 府應持續改革高等教育、再造技職教育,讓台灣勞工的生產力比對手高。這些都需要長遠的計畫與投入,無法短期見效,但這些也都是「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 重要工作。此外,台灣須發展內需產業、特別是服務業,但這不意味政府須挹注資金或補貼來扶植某一種產業。「我們都以為政府比較聰明,實際上不是,」中研院 院士胡勝正舉例,美國在1989年做一個大規模人力調查,結論是未來十到二十年觀光業會大幅發展,因此鼓勵民眾到旅行社去工作;結果十年之後,觀光業確實 大幅發展,但觀光業的人才需求下降,因為網路購票取代了旅行社買賣機票人員。

陳博志說,以前台灣肝炎比例很高,政府認為發展肝炎疫苗一定 有競爭力,於是從法國買回技術,還花費數十億元蓋了一座保生藥廠。「結果打完幾年後,人家新技術出來,我們那個東西通通完蛋,幾十億通通不見。」過去諸如 「兩兆雙星」之類的例子證明,由政府挑選重點產業發展,往往皆以失敗收場。政府該做的,是去除補貼、廢除管制,讓業者在公平的環境下各憑本事競爭。雖然促 產條例在去年底落日,但政府緊接著推出「產業創新條例」(立法院二月將審理),這種補貼究竟有多大效果?誰拿到好處?哪些人會付出代價?肥了誰?瘦了誰? 值得三思。

民眾對經濟的感受,是建立在薪資上,而不是GDP上。政府應改變重成長、輕就業,重出口、輕內需,重富人、輕平民的思維,讓薪資跟上經濟成
長,才可能還富於民,贏得人心。

政府個人綜所稅來源占比,薪資73.31%,現金股利、利息、租賃20.5%,其他(執行業務所得等)6.19%

資料來源:97年中華民國賦稅年報

1991年,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實施:高科技等資本密集產業可減免稅,造成國內產業結構失衡。政府開放赴大陸投資:台商登陸投資快速成長,台灣薪資成長率由10.5%一路下滑至2008年的0.02%。
1992年,台灣以觀察員身分重返WTO前身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1993年,台灣對大陸出超超過台灣對全球出超:赴大陸投資設廠者增加,台灣失業率開始上揚,16年成長4倍。
1995年,WTO成立,台灣提交入會申請。
2002年,台灣成為WTO會員國:進入全球化市場,產業外移更形嚴重。大陸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
2009年,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過去十年促產造成稅損8500億元,等於2.2年全國個人綜合所得稅稅收。
2010年,政府推出產業創新條例,引發爭議。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Blog/BlogArticleViewer.aspx?a=09a03094-02b4-4eb1-8982-000000025084#ixzz3UFtS1as6


房價、美河市、排斥、家與縉紳化 ──一個隱藏在祈求高房價背後的深層問題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822 )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思其 發佈於 3 月 15, 2015

最 近,由於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了將捷運聯開宅用作社會住宅,使得位於捷運台北橋站共構住宅與美河市的原住戶紛紛跳出來抗議說:「市府的住宅政策是在壓低他們的 房價」以及「他們欲企圖築起一面高牆,來阻隔這些新搬入的住戶」等抵制聲浪。事實上,高房價、買不起房子以及期待房價往上走的態度,長久以來,一直都存在 於整個大台北地區的人口稠密區內,並形成兩股拉鋸對立的力量,只是,歷屆的雙北市政府執政者,都因擔心得罪選民或建商,而不敢真正有力的打房,以致雙北市 鬧區的房價在這幾十年來,經由投資客和建商的炒作,變得極為不合理。

儘管如此,這樣的討論,卻都不曾終止過(如過去對議員應曉薇用水沖萬 華的遊民,來保護當地中產階級「生命安全」與房價的贊同文,以及這幾天說出七年級年輕人遭受低薪壓迫和當無殼蝸牛的悲鳴等)。對此,筆者認為,不論是有房 的居民,還是無能力買房者,儘管他們都極力表達自己的立場,且都頗有道理,但在這兩者的對立當中,似乎都忽略了我們將面對的共同未來-台北縉紳化 (Gentrification),亦即,一個只容許中產或富人階級,以及高消費、高房租與高房價的城市(此詞取自美國社會學家-Sharon Zukin在描述紐約市變遷的用語)。而這樣的問題,就像一把雙面刃,最終都會傷害到有房與無房者。在此,筆者將以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美河市與其所在位置 -新店區為例,來做一簡單的討論。

首先,最近因可能有新租客入住的美河市,曾聲稱要築一道高牆隔離社會住宅戶,然而,這些美河市住戶目前 的處境正是如此。美河市所在的三民路,位於其周邊的多數非美河市住戶都相當討厭他們,並築了一道人工圍牆,將美河市大部分的出入口都圍起來,讓美河市的住 戶出入相當不方便。這些居民,據筆者訪問幾位後得知,他們有的人是因為美河市做地基施工時,震壞了他們的房子,但日勝生對於他們的補償卻不盡滿意,以及由 於美河市的建築模式全都緊密相連,而阻擋了他們曬到太陽的機會。對此,有的居民甚至時常因無法平復自己原有的生活空間與自然資源被掠奪之氣,時常對美河市 大罵。當美河市的出入口被圍,想當然這些居民們在進出時是極度的不便,即他們必須要多走一倍的路,才能夠走入市區,就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在當地也可說是 一群被三民路部分居民攻擊的「弱勢」,和市府與日勝生對決下的犧牲者。

美河市的建築因屬並排型,而阻隔了位於附近三民路住戶們享受曬太陽的機會(自攝)

某些當地地主因元生活空間被掠奪而討厭美河市,便製作了一簡陋的人工圍牆來堵住其出入口(自攝)

堵出入口工具2(自攝)

這 些人何其無辜?他們大多數的住戶過去都是在無正確資訊的情況下買了這裡的房子。因此,照例說,美河市的多數住戶,應該是最了解這種出入不便與經常淪為犧牲 者的心情,然而,他們卻不能以同理心看待可能入住的社會住宅租客。當然,也許在每位反對者心中,除了媒體報導的原因外,另也有如三民路住戶一般不為人知之 的故事,但倘若他們無法有所包容跟接受,兩方對立的惡性循環將還是會持續進行。另一讓人感到憂心的就是,高房價對城市的摧殘。

就以筆者所 居住的新店區來說,這二十年來的房價一直不斷在攀升,且已超過千萬,致使搬家、空屋在此區域成了常態。約四十年前,當筆者的父母在買下新店的一間公寓時, 是以60多萬購得,而當時新店的房價就已貴得嚇人,他們是咬牙才買下,並就此居住近半世紀。然隨著新店發展迅速,房價更是水漲船高,此情況便也帶動了租金 上漲,而租金上漲,便也讓搬遷成了常態。與筆者同棟公寓內的幾戶租客,幾乎是常常在更換,而開在自家附近捷運站的商店或小吃店也因租金上漲,幾乎是常常更 換,或是選擇搬到巷弄內。此外,每晚當筆者路過美河市或是附近的其他新建豪宅時,均發現不論是在六、七點,還是九、十點,其內部的亮燈戶都較為稀少,換言 之,這些新建豪宅的空屋率極高。但儘管新店的空屋極多,但還是有多數人處於買不起的情況。在此,帶出了一個現象,即由於多數擁有房子的住戶都在殷殷期盼自 己的房價能夠上漲,而也形成了對拉下房價者有所仇視、無形中形成了一股排擠低薪弱勢的力量,以及受到高地價覬覦的建商們一直在尋找新店可開發的農地,來將 之變更成建地以建豪宅大賺一筆(如十四張事件)。這些以錢來衡量房子的價值,都讓一間 房子從家轉變成了商品。

在北新路上,有幾棟號稱為新店帝寶的豪宅,其每到晚上時,亮燈戶沒多少(圖左側,自攝)

於十四張捷運機廠內,正在興建的捷運共構高級住宅(自攝)

最 後,綜上所述,當房子不再是家,以及當高房價成了驅逐中低階級的兇手,這把利刃,終將成為刺傷有屋或無屋者的致命武器。生活在當今台灣以資本主義式的市場 經濟之思維的發展模式下,萬事萬物都皆可被商品化,而房子當然也不例外,但房子與一般的物是具有不同的意義。一間房子,當人買下它,並每天靠它遮風避雨、 整理它,以及於此產生了許多生活經驗時,它已變成是一個家,換言之,它不僅是一間保護自己生命安全的地方,且也是與自己極為親密的夥伴。

有 許多被迫來大台北尋找就業機會的年輕人,往往因薪資低和高房價而導致生活困苦,他們無不盼望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一個可以放鬆、保護與灌輸自己想像的親 密地方。倘若我們真的將自己的寓居當家、深愛它且願意長久居住(投資客除外),那絕對不會去在意價格的多寡與是否因市府的政策而下跌(筆者曾訪談新店某處 不願賣出自家農地給建商蓋豪宅的居民,他們正是以這樣的態度在看待他們的家)。只是,在當今缺乏有效抑制房價政策的大台北地區,往往貶抑了家的意義,並淪 為某些人炒作的商品。

此外,不論是富人、中產還是中下階級,都一定會有吃過平價夜市小吃的經驗,且有時這些食物常常都會讓人愛不釋手,正 如常常被多數雙北市人稱為破敗、髒亂的萬華區以及代表台灣門面的信義區。儘管前者不如後者,但萬華區卻是能夠包容多階級族群、容許平價美食小吃等形塑多樣 性生活的活力城市;反觀信義區,儘管它有乾淨整齊的空間街道,與成為台北驕傲的門面外觀,但卻是一個高消費、高房價以及排斥某些階級的單一城市。

筆 者相信,不論是中產階級還是勞工階級,他們都一定不會希望自己每餐的花費都相當高昂,且也會深受平價美食的魅力所吸引,只是,如之前新聞報導過的,位於捷 運松山站附近的特色老店與伊通街的飲料店因不敵房租上漲而關門,這透露的是,縉紳化正在毀滅我們的生活。倘若這樣的問題仍持續惡化下去,不論是有房者還是 無房者,都終將會兩敗俱傷。倘若有房者還在意自己的房價並對此殷殷期盼,那總有一天,我們終究會被自己所創造的「夢想」所毀、驅離。

從和美山上眺望新店市區,其大部分的區域均被高樓給覆蓋,而這樣的發展是否真是最好的結果?(自攝)

於新店市區內某處的農地,有部分屋主表示,他們很享受現有的生活,而不願賣出蓋大樓(自攝)

柯 市長過去在演講「白色的力量」時,曾開玩笑地提到,「馬英九總統因為有綠卡,促使他不會有在台灣久留,而會有離開的打算,因此當他在處理核四問題時,並不 會去思考我們到底該留給後代子孫甚麼?」這句話,或許可以做為這篇文章的總結。因為不論是美河市的住戶、規劃地方的雙北市政府,還是建商或投資客,他們都 已做好久居自己家園的打算?還是隨時都會離開?倘若是後者,他們終將不會擁抱一個地方,而是採取短視近利的幼稚做法,即追求短暫的經濟繁榮、剝奪後代子孫 的生存權,並進而毀滅整個大台北地區。


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

ETtoday 新聞雲 論壇 作者 雨蒼 2012年12月31日 00:59

“As long as politics is the shadow cast on society by big business, the attenuation of the shadow will not change the substance.” -- John Dewey

「一旦政治受到財團的影響,無論財團的影響力有多少,都不會改變政治為財團服務的本質。」

早年在1960年代台灣剛開始工業化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只要有一技之長,幾乎都能在台灣社會裡找到好工作。在那個時代,台灣的政治力量十分強大,戒嚴體制提供政治力量強大的保護傘。台灣的公司主要為黨國所經營的公有企業,如中油,中船等等。私人企業發展的空間並不大。

但 接著,在各種國際情勢的影響下,台灣專制的政權逐步的解體,而社會運動也逐漸興起。台灣政治的開放降低了國民黨對於黨國經營企業的控制權,而私人企業在政 府有意的扶植之下,也逐漸成為市場上的大宗。由於市場不穩定,只要稍有資本並引入國外技術,就可以在市場上成為不錯的公司。在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為了鞏 固權力,選擇和商業及黑道結盟,開啟了台灣的黑金政治(註1)。台灣的私人財團開始在政治舞台上扮演角色。

在政治開放的狀況下,媒體也漸 漸的開放,脫離由黨國所控制的年代。當時的報社已經為三強鼎立的狀況(自由,聯合,中時),但電視台的經營需要不少資本,因此有些電視台由政治人物集資成 立,如民視(註2);但大部分的電視台為財團所成立。而由於政治開放的緣故,各個媒體不必只說政府好話,也因此這些媒體開始出現各自的商業及政治取向。如 自由時報社長向來支持李登輝,因此在李登輝離開國民黨後,其政治取向逐漸朝綠營靠攏(註3)。

現在台灣雖然有很多的有線電視業者,但事實 上,這些業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來自財團的力量影響。財團老闆對於媒體內的人事具有任命權,因此這些媒體員工會自動的選擇新聞取向(自我審查)以滿足上面的老 闆。而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被旺旺收購以後,蔡衍明和中時集團在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中的表現(註4、5)。在這個事件中,記者的文章被長官改寫以投老闆所 好,而拒絕批判老闆敵人的人則只能離職(註6)。台灣市場太小,媒體無法單純經由閱聽人的購買獲利(註7),大部分的媒體開始使用業配新聞(註8),或是 報導符合老闆政治取向的新聞,使用名嘴節目煽動對立(註9),以賺取金錢。例如:TVBS的2100全民開講和三立的大話新聞對同樣的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解 讀,遇到和媒體本身政治取向衝突的,說法還會轉彎。

台灣人民就在這種狀況下被洗腦。既然有線電視是財團的,老闆會希望媒體怎麼評論自己? 當然是講有錢人生活多辛苦,講有錢人過去多努力才有今天。可是媒體卻沒有告訴閱聽人,王永慶是因為違法盜伐珍貴林木才撈到第一桶金(註10),而成立的台 塑集團卻黑心到獲頒黑星球獎(註11)。當年還好陳定南力擋王永慶,否則宜蘭縣民就會跟現在的麥寮的居民一樣暴露在致癌風險中(註12)。那些名人傳記真 的會說出實情嗎?媒體讓老百姓認為:那些人之所以可以當老闆,是因為他很努力,他很勤奮,他很節儉,所以才成功(註13),卻對這些有錢人曾經利用的制 度、法規漏洞或是階級利含糊其詞,甚至不提。

藉著天下,遠見,Cheers這類雜誌的推波助瀾,讓一般人覺得:只要藉由努力,就有成功的 機會。這類雜誌投中產階級保守的價值觀所好,天天寫著似是而非的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告訴讀者這些有錢人利用不公正的制度到底獲取了多少利益。就像戴勝益這 篇「戴勝益忌諱靠爸 不准兒女接班」的新聞,文章裡寫著戴勝益忌諱靠爸,卻又提到他送子女出國(註14)。送子女出國不就是靠爸嗎?另外這篇「釣到魚,要分享才會開心」的文章 說,十七年前,戴勝益離開家族企業,憑著好人緣借來的一億六千萬元,他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BB樂園」(註15)。關鍵字在於「家族企業」和「好人 緣」。究竟是多好的人緣可以在17年前借到一億六千萬?到底有幾個台灣人可以創業11次還餓不死?這些好人緣,有多少不是以前在家族企業裏面認識的?這些 資源,又有多少是一個普通人可以找的出來的?

有錢人往往都有關鍵一戰取得第一桶金,政治人物也都有關鍵一戰取得關鍵職位。就像李登輝逼退 郝柏村(註16),蔣介石的奪權(註17),也都是這些人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大事。可是這些事情往往參雜很多是非,因此幾乎不會在傳記裏面提到。所以黃春 明說不要看偉人傳記(註18)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些媒體只會說好話,而不會告訴閱聽人真相。而真相,往往是殘酷的。

當這些媒體成為有錢 人、財團和政客的打手之後,可怕的事情就開始出現了。這些媒體不只有些東西不說,有時候還會刻意錯誤地解讀數據誤導大眾(註19)。在政治方面,財團會藉 由政治獻金等方式扶植對自己有利的政治人物(註20),然後藉由媒體來美化這些政治人物(註21)。人民習於接受媒體的觀點,沒有質疑,沒有思考,還把媒 體給予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論點,投票支持媒體和財團所偏好的政治人物。當這些政治人物上台以後,就可以推行對財團有利的政策。甚至這些政治人物也不避嫌的在 公司行號兼職擔任董事長等職務。

根據澄社2007年的調查,在113席立委中,有41席立委兼任其他公司職務(註22)。如果這個政策有 爭議,政府和財團就會利用業配新聞和媒體對民眾進行洗腦,塑造民意以通過那些對財團有利的政策(註8)。台灣的資本主義就此成為裙帶資本主義,而台灣的民 主就成為空殼(註23)。這些政策和想法在媒體的美化之下,很多人民往往還會當成自己的觀點,支持那些對財團有利的政策。例如這些財團常常出來喊話要求政 府像南韓補助三星一樣地補助自己(註24),卻對南韓錯誤政策造成的大量債務絕口不提(註25)。財團出來大喊房市是經濟的火車頭(註26),卻不告訴人 民房市炒作犧牲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成就的是財團的利潤(註27)。台灣的工商團體善於透過媒體塑造民意,影響政策的改變(註28、29)。在媒體上常常會 看到財團在賺錢的時候出來喊話,要求政府鬆綁政策,開放市場,支持自由市場(註30);但是等到虧損嚴重,財團又會要求政府注資,給他們融資貸款(註 31)(如果是全然的自由市場,則政府不該給公司注資,應該放任公司倒閉。)。而人民對這樣的論點也深信不疑。因為媒體告訴大家,要是大公司倒了,失業率 就會增加;但是媒體沒說的是:大公司倒了,經營的更好的小公司會長大,而新的公司會更有競爭力,也能給勞工更好的待遇,就像芬蘭對待NOKIA那樣(註 32)。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創造性破壞。更有效率,更高效能的企業應當取代這些無法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

在國外,如果公司或企業太大,造成 壟斷,媒體會提出質疑,司法會介入,以反托拉斯法分拆公司。因為資本主義對消費者最有利的狀況是自由競爭,而對企業最有利的狀況是壟斷。在壟斷的狀況下, 企業可以不受任何控制的提高價格,賺取大量的利潤,再以雄厚的資本阻止其他公司進入市場。西方國家理解壟斷的危害,因此制定了反托拉斯法。但是在台灣,許 多通路商都會聯合漲價。通常理由是是原物料上漲--但是從來不見漲上去的東西因為原物料下跌而降價(註33)。如果是自由競爭的狀況下,廠商為了搶佔市 場,會主動降價求售;但是在台灣幾乎沒有看見,因為這些廠商已經聯合漲價了。像台灣的農業,收購的中盤商也往往只有一間,中盤商的價格再爛,農夫也只能賣 (註34)。這種行為形同壟斷,卻不見政府或司法單位出來調查,也不見媒體出來質疑或是調查。因為政府、媒體基本上和財團關係良好,何必調查這種事情去砸 朋友或是金主的腳呢?

對於老闆來說,員工的薪資愈少,工作時數愈多,對老闆就愈有利。而派遣人力的人力銀行為了討好老闆,讓老闆願意使用 他們的平台,不惜塑造出各種假民調,假新聞,讓民眾恐懼失業,打壓勞工薪資(註35)。台灣的勞工薪資就在這種狀況下,只能在形同壟斷的工作環境下工作 (因為市場上都是這個價格,求職者沒有選擇。)。台灣開始出現呼聲,希望政府開始出來管制企業主不要剝削勞工;但是由於政府也和財團過從甚密,因此勞委會 雖是公家機關,卻形同虛設。對於CNN報導台灣工時過長一事,勞委會只說可能是個案(註36),要了解,要加強勞檢(註37)。但是如何了解?如何加強? 根據新聞,裁罰563件,罰款總額為新臺幣1210萬2000元。這樣平均一件只罰約兩萬元(註38),這樣的開罰對於企業主真的有效力嗎?

財 團的魔爪不只伸向勞工,還伸向教育。許多的財團老闆在電視上站出來,要學校多生產企業需要的人才(註39)。這件事情基本上也是在降低企業成本。只要人才 多,競爭大,工資水平就會在競爭下往下拉。而企業還可以省下自己的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教育應當訓練學生去應付未知的問題,而企業主只要求學校訓練學生 去應付已知的問題;結果連企業也無法應付未知的未來,在變動的市場下逐漸被邊緣化。

為什麼這樣的狀況會在台灣出現?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台灣 人的價值觀。台灣主流價值觀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儒家價值觀。而中國經過了數千年的專制政權,儒家價值觀所鼓勵的觀點和所服務的政治體系都是符合專制政府的。 從小到大,台灣人被鼓勵的第一件事情是「乖」和「聽話」,「囝仔人有耳無嘴」,台灣的教育制度也不教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進一 步的告訴台灣人:不能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要踰越本份去要求長官。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註40)。因此大部份老 百姓相忍為謀,卻不知道政客和財團已經在背後瓜分大眾的利益;就算知道,也只會兩手一攤說沒辦法。千年來的專制政權讓台灣人們本能的保護自己:不要知道, 不要去想,只要有個聖王出現,這個人自然會給人民們幸福的生活;只要公司老闆賺錢,老闆自然會多僱用員工,提高員工薪資福利,給大家更好的生活。但是,台 灣選了有道德的人當總統,台灣人的生活幸福了嗎?台灣的大老闆賺錢了,台灣的失業率有降低嗎?台灣人的生活水準有提高嗎?

台灣的社會就是 這樣沈淪下去的。不問公平,不問正義,中產階級的保守觀念又只自私的只想要自己好好的活著。這些主流價值認為窮人之所以窮,遊民之所以流浪,是由於他們不 努力(註41)。至於政治,就交給那些精英,甚至要是有個有道德的聖人就好,這不是人民們的本份(註42)。這些中產階級習慣於被媒體餵養,聽從那些大師 與專家的「投資意見」,爭相投入股市,然後被抬轎的財團套牢;聽到不悅耳的真話就說是偏激,看到勇於表達意見的人群就說是暴民(註43)。看看那些不投票 的年輕人,或是那些在競選活動場合跟著呼喊口號的選民,究竟有誰曾認真的去了解和思考過候選人的政見?台灣已經是民主國家,而不是專制國家了。但大多數人 仍不關心政治,不關心自己的權益,結果就是失去自己應得的待遇,失去自己應有的生活。台灣理應要有轉型後的產業,而不是還在代工的企業;台灣的企業理應多 重視研發,給台灣的人才發揮的機會,而不是以高工時壓榨員工(註44)。台灣的稅制應當可以縮小貧富差距,而不是擴大貧富不均(註45)。台灣的政客在考 量政策時應該先想到投票給他們的選民,而不是那些給他們政治獻金的財團。這樣的台灣社會造成台灣的企業逐漸大型化,中小企業的比重下降(註46)。近年 來,經營中小企業的狀況更形嚴峻(註47)。這樣的結果造成階級流動更加困難。底層的人民就在高工時,低工資,高房價和高物價的狀況下被壓的喘不過氣,而 在同時,財團藉由這些低廉的勞動力、減稅以及炒房等手段,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一再的增加獲利,降低成本,並且用獲得的利益更進一步的主導台灣社會。如同圖 一所示,台灣就此陷入惡性循環的死結。

但是因為大多數的人並不關心,新聞媒體也不斷美化環境,許多人仍舊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甚至大多數 台灣人在工商團體和媒體的誤導下(註48),還誤以為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問題(註49、50)。事實上,許多台灣的年輕人已經看透這一點。在網路上,這些年 輕人私下常稱台灣為鬼島;而且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都已經轉往國外發展,並且已經有一片天了(註51、52)。而在鬼島上的人,還是只能苦苦掙扎。

民 主社會變成由財團主導的假民主,最該負責任的是誰?事實上最該負責的是台灣的人民。民主政治不只是人民作主,人民在作主的同時也負上了對政治的責任。但是 民主政治裡集體投票的特性讓人民產生責任分散的效應(註53),容易出現「我這一票並不重要」的錯覺,轉變為集體冷漠。如果大多數的台灣人忘記自己對政治 的責任,懶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受到媒體的左右,只隨著自己的感覺和喜好投票,就會給予財團和政客可趁之機(註54),更嚴重的甚至會失去民主。人民不經 思考,不負責任的決定,將會使民主制度名存實亡,就像當年的德國威瑪共和國被希特勒粹奪取政權一樣(註55)。

解決之道其實不是沒有。只 要大多數的人停止收看那些財團撐腰的媒體,在網路上尋找公正的新聞來源(如BBC中文網、紐約時報中文網、台灣公共電視等等),多利用社群網路取得其他資 訊,有機會多多關心政治。如果要台灣人能夠明白,依靠好的領導人,不如依靠正確的制度(註56);如果更多人有思考能力,拒看台灣那些已經被財團綁架的媒 體,媒體就會停止造神,開始往中立客觀的方向發展。不過筆者對於這樣的發展持悲觀的態度。民主政治不只是民眾作主,民眾也應當為政治負責,而這與台灣主流 的價值觀是有衝突的。台灣有太多問題是來自於自私自利,漠不關心的價值觀。價值觀造就了台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只要價值觀不改,台灣的政治不會改,台灣 的教育不會改,而台灣的社會就只能這樣沈淪下去。

● 註1:台灣黑金政治: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9%BB%91%E9%87%91%E6%94%BF%E6%B2%BB
● 註2:民間全民電視公司: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0%91%E9%96%93%E5%85%A8%E6%B0%91%E9%9B%BB%E8%A6%96%E5%85%AC%E5%8F%B8
● 註3:自由時報: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7%AA%E7%94%B1%E6%99%82%E5%A0%B1
● 註4: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BA%E6%97%BA%E4%B8%AD%E6%99%82%E4%BD%B5%E8%B3%BC%E4%B8%AD%E5%98%89%E6%A1%88
● 註5:我曾侍候過米果國王(不太算是懶人包):http://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12/07/30/2317785.html
● 註6:人生總有非賣品 我拒絕旺中老闆保衛戰:http://cherryaki66.blogspot.com/2012/08/blog-post_31.html
● 註7:普通人的自由主義-專業媒體的迢迢長路:http://chenjiayuh.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6.html
● 註8:(我做了一個夢)關於「媒體危機解密」:http://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10/12/14/580172.html
● 註9:從TVBS李慧芬事件看台灣政論節目的綜藝化傾向:http://blog.roodo.com/cylin1999/archives/14250505.html
● 註10:王永慶: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E%8B%E6%B0%B8%E6%85%B6
● 註11:「恥」不見了! 跨國社群緊盯台塑污染行徑 頒「黑星球獎」:http://alingling.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0.html
● 註12:學者研究:5鄉鎮罹癌率 六輕「顯著相關」: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8/today-fo4.htm
● 註13:《經營之神》王永慶: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feature/detail.php?id=85&p=1
● 註14:戴勝益忌諱靠爸,不准兒女接班:http://tw.news.yahoo.com/%E6%88%B4%E5%8B%9D%E7%9B%8A %E5%BF%8C%E8%AB%B1%E9%9D%A0%E7%88%B8-%E4%B8%8D%E5%87%86%E5%85%92%E5%A5%B3%E6%8E%A5%E7%8F%AD-023810299.html
● 註15:釣到魚,要分享才會開心: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38159
● 註16:二月政爭: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6%9C%88%E6%94%BF%E7%88%AD
● 註17:【昨天的陰謀政變】蔣介石的奪權之路!:http://sophist4ever.pixnet.net/blog/post /25553493-%E3%80%90%E6%98%A8%E5%A4%A9%E7%9A%84%E9%99%B0%E8%AC%80%E6%94%BF%E8%AE%8A%E3%80%91%E8%94%A3%E4%BB%8B%E7%9F%B3%E7%9A%84%E5%A5%AA%E6%AC%8A%E4%B9%8B%E8%B7%AF!(%E4%B8%8A)
● 註18:「藝文新訊」黃春明:別讓孩子看偉人傳:http://blog.udn.com/eastolga/5519400
● 註19:李濤不是唯一有理性的人──失業問題的真相: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09/blog-post_26.html
● 註20:遠雄金脈揭密-政治獻金大公開:http://panhan3.pixnet.net/blog/post/35345335-%E9%81 %A0%E9%9B%84%E9%87%91%E8%84%88%E6%8F%AD%E5%AF%86-%E6%94%BF%E6%B2%BB%E7%8D%BB%E9%87%91%E5%A4%A7%E5%85%AC%E9%96%8B
● 註21:談造神運動-從陳水扁到馬英九: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6456212
● 註22:2007年澄社國會評鑑:http://www.taipeisociety.org/node/177
● 註23:裙帶資本主義: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3%99%E5%B8%B6%E8%B3%87%E6%9C%AC%E4%B8%BB%E7%BE%A9
● 註24:以美韓為鏡 張忠謀籲馬政府 珍惜本土產業: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oct/26/today-t2.htm
● 註25:要學韓國可不可以不要慢半拍:http://ethias.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31.html
● 註26:楊玄吉:房產是火車頭產業:http://tw.news.yahoo.com/%E6%A5%8A%E7%8E%84%E5%90%89- %E6%88%BF%E7%94%A2%E6%98%AF%E7%81%AB%E8%BB%8A%E9%A0%AD%E7%94%A2%E6%A5%AD-213000816--finance.html
● 註27:房市的財富效果:http://jbwu.pixnet.net/blog/post/42008550-%E6%88%BF%E5%B8%82 %E7%9A%84%E8%B2%A1%E5%AF%8C%E6%95%88%E6%9E%9C-(1)-%E8%AA%B0%E6%90%AC%E8%B5%B0%E8%AA%B0%E7%9A%84%E4%B9%B3%E9%85%AA
● 註28:證所稅敗給了右翼民粹主義: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8964
● 註29:林濁水炮轟藍綠版證所稅(民進黨還是有腦筋清楚的人):http://davidli.pixnet.net/blog/post /37529724-%E6%9E%97%E6%BF%81%E6%B0%B4%E7%82%AE%E8%BD%9F%E8%97%8D%E7%B6%A0%E7%89%88%E8%AD%89%E6%89%80%E7%A8%85(%E6%B0%91%E9%80%B2%E9%BB%A8%E9%82%84%E6%98%AF%E6%9C%89%E8%85%A6%E7%AD%8B
● 註30:龔天行喊話別怕金融對等開放: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701/122012080900124.html
● 註31:經長證實茂德獲銀行增資五十億:http://estock.marbo.com.tw/asp/board/v_subject.asp?ID=5014658
● 註32:最大企業落難,芬蘭竟敢不救: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43864
● 註33:馬政府應要求各層廠商降價,以反映原物料價格下跌事實:http://blog.udn.com/hcyang1527/2339903
● 註34:吃不飽餓不死─何處是原鄉青梅出路?: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867/
● 註35:人力銀行民調亂象肆虐 惡整上班族薪資!: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8.htm
● 註36:太拚命 台灣過勞現象上了CNN: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109/112012101100076.html
● 註37:工時太長常過勞 勞委會:加強勞檢: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109/132012101100964.html
● 註38:勞檢開店商家未給加班費違法多罰款共上千萬:http://ican168blog.pixnet.net/blog/post /28175911-%E5%8B%9E%E6%AA%A2%E9%96%8B%E5%BA%97%E5%95%86%E5%AE%B6%E6%9C%AA%E7%B5%A6%E5%8A%A0%E7%8F%AD%E8%B2%BB%E9%81%95%E6%B3%95%E5%A4%9A%E7%BD%B0%E6%AC%BE%E5%85%B1%E4%B8%8A%E5%8D%83%E8%90%AC
● 註39:57%企業:碩、學士能力不符需求: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90915/31941353
● 註40: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思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712a301000bkt.html
● 註41:我們為什麼要在乎遊民?: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4451
● 註42:走鋼索的民主: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2369983-%E8%B5%B0%E9%8B%BC%E7%B4%A2%E7%9A%84%E6%B0%91%E4%B8%BB
● 註43:所謂中產階級的省思: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14368019
● 註44:HTC掰掰:http://www.wretch.cc/blog/chloewu100/19003507
● 註45:全民經濟與富人經濟: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22.html
● 註46:台灣與日本中小企業發展變遷之比較研究:http://www.globalpes.com/Crossstrait/TJSME.htm
● 註47:每天倒閉246家,台灣企業 保不住消失中的朝夕?:http://magazine.sina.com/bg/excellence/279/2007-11-21/ba43265.html
● 註48:社會新鮮人抗壓性不足,2個月就快閃http://www.nownews.com/2011/07/29/11490-2731278.htm
● 註49:草莓族,或被犧牲的一代?─台灣的案例: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09/blog-post_3509.html
● 註50:六、七年級生,你為何不生氣?: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default_content.aspx?na_id=100&na_toolid=401
● 註51:沒有野心的台灣人:http://mypaper.pchome.com.tw/polyandry/post/1323144762
● 註52:找無人才真相!慣老闆給薪差 年輕人赴澳打工狂增十倍:http://t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44.htm
● 註53:責任分散: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4%A3%E4%BB%BB%E5%88%86%E6%95%A3
● 註54:為自己而戰—淺談七年級生的政治冷感症: http://www.wretch.cc/blog/chloewu100/19040149
● 註55:趣谈何为真正的民主:http://blog.china.com.cn/3981818/art/7736804.html
● 註56:美國護士瑪麗發錯藥之後:http://plamc.pixnet.net/blog/post/27470846-%E8%AB%87%E3 %80%8A%E7%BE%8E%E5%9C%8B%E8%AD%B7%E5%A3%AB%E7%91%AA%E9%BA%97%E7%99%BC%E9%8C%AF%E8%97%A5%E4%B9%8B%E5%BE%8C%EF%BC%88%E5%80%9F%E9%91%92%EF%BC%8C%E5%A6%82%E4%BD%95%E7%9C%8B
● 註57:本文線上發佈網址為:http://goo.gl/gv188

● 作者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Python軟體工程師。目前於上海擔任軟體工程師,興趣為社會文化觀察。雨蒼的介紹:http://about.me /billy3321。雨蒼的Google+:http://goo.gl/HsZDM。雨蒼的文章採用創用cc by-nc授權發佈:http://goo.gl/4GxCZ。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 editor@ettoday.net


聯合/三四年級虧欠七八年級生什麼?

2015-03-15 01:08: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近來的政治氣氛,沉悶到令人難以呼吸的地步。執政黨假裝他們仍在執政,在野黨假裝他們有更大的本事,而檯面上卻仍是一樣的議題不斷在反覆迴繞:不要核電、新世代薪資偏低、房價過高、中國威脅論、二二八事件與拆銅像,以及統籌分配款什麼縣市該多分一點;政治人物似乎並不真正在乎要解決問題。

在這種氣氛下,社會上便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怨懟情緒,年輕世代思索他們的處境,有人就得到了「都是上一代的錯」這樣的結論。以近日網路流傳的文章為例,劉克襄在「像我這樣的四年級」一文中,直言三四年級應該對下一代的茫然負最大的責任;相對的,一個年輕人回應他:「像我這樣的七年級生,我們和朋友PK誰在這城市過得更慘」,言下更充滿失落。

去年的學運,就曾傳出類似的「世代怨懟」聲音;但如果不希望因草率推論而導出錯誤的結論,我們對於「三四年級虧欠七八年級」這樣的說法,有必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關於世代剝奪,我們必須釐清幾個迷思:第一,年輕世代的薪資和購屋條件,或許不如其父母的一代,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的生活條件比父母年輕的時代差。事實上,早年台灣一般人的生活都相對刻苦勤儉,那一代人很容易藉由薪資儲蓄購置住宅,主要是早年房地價格低廉,戰亂的陰影使那些想著「反攻大陸」或「移民美國」的人無意在台長居,使得房地價格相對便宜。換言之,今天台灣寸土寸金,是上一代人對台灣勤苦經營及建設的成果,這是他們留給下一代的資產,而不是剝奪。

第二,年輕世代今天的高失業與低薪資,並非來自上一代對他們的剝削,而是整個台灣在全球化競爭中的優勢喪失所致。簡單地說,三四年級生成家立業的時代,正好是海峽對岸的「巨龍」在共產鎖國思維中冬眠的階段,因此「四小龍」趁機享受了四十年的繁榮;而今天七八年級生碰到的困境,正是這條巨龍甦醒開放的結果。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對全世界都造成了強烈震盪,對徘徊在「和」與「戰」之間的台灣衝擊尤大;至少,比起沒有政治罣礙大膽前進中國的其他三小龍,台灣的瞻顧更多,腳步更遲疑,年輕人的心理抗拒也更大。

第三,廿年來,台灣內外環境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包括競爭力後勁不足,乃至人口老化、生育不足等;然而,我們在制度面、法律面和認知面卻均未相應調整心態與思維,也因為制度的積累、扭曲,出現了嚴重的世代剝奪現象。最明顯的例子,如早年因「國窮民富」而設置的許多軍公教補貼,如今變得極為礙眼;如歷年為鼓勵企業投資而設的諸多免稅獎勵,至今便收不回來;如朝野為搶選票而大開閘門的各色津貼補助,今天成了薪資族不可承受的負擔;例如早年對寺廟的諸多寬免方便,讓它們變成今天財力獨霸一方的團體;例如政府早年設置的一些基金會,幾十年來不聞不問,讓九十好幾的老翁一直坐領董座高薪。這些,每一樁都侵害年輕世代的利益,也傷害他們的信任。

國民黨的根本問題,是喜歡安定,習於既有秩序;除非大難臨頭,鮮少有主動改革動力。民進黨的問題,是偏愛膿瘡之惡,以杯葛抗議為樂,卻缺少將進步理念化為行動的能耐。這也是為何台灣的問題始終在漩渦中打轉的原因,因為朝野和民間始終無法激發足夠的動力,把問題導向解決。

以最近行政部門提出的「加薪四法」為例,各界對於大方向是支持的,只差在政策手段的選擇上有不同看法。既然如此,朝野為何不能坐下來共商大計,至少磋商出幾帖可行的藥方試服,看看能否幫助年輕世代打開薪資「撞頂」的困局。如果什麼都不做,那才真是愧對下一代。有些企業家以自由經濟為由,反對政府干預薪資,這種態度,其實也是有昧於社會時代的變遷。試想,當時代來到一個貧富不均和世代剝奪的轉折點,就算政策鼓勵經濟的自由發展,並不表示企業可以置它所處的社會現實於不顧;如果不主動回應,難道要等到抗爭大難臨頭才覺悟?

如果說三四年級生對七八年級有什麼虧欠的話,並不是他們留給下一代高不可攀的房價,而是他們忘了與時俱進地調整制度、解決問題,使社會免於向既得者傾斜,他們也忘了富裕時要更有慷慨之心。


窮人,你的名字叫笨蛋(管仁健)

新頭殼newtalk 文/管仁健 發布 2015.03.17 | 11:42 AM | 更新 2015.03.18 | 11:30 AM

1973年,一艘由高雄旗津開往前鎮的民營渡輪高中六號,因超載且機械失靈而翻覆沉沒,造成25位住在旗津中洲,要趕往前鎮的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年輕女工罹難。圖:翻攝網路

台 北市長柯P上任後提出的公共住宅政策,讓各地的聯開宅住戶紛紛傳出不一樣的聲音。有人支持柯P,希望可以人人有房住;但也有人反對柯P,擔心引發周圍生活 品質下降,導致附近房價下跌。也拜柯P引爆的社會住宅議題,讓網路鄉民可以暫時揮別電玩與女神,一起來討論「青貧」亂象。因為月領22K的年輕人,在台北 市僅能三餐糊口而已,絕無可能存到買房的頭期款。

從事自然觀察寫作,稱號「鳥人」的四年級作家劉克襄因此有感而發,在臉書上以〈像我這樣 四年級的人〉為題發文,直言三、四年級台灣人自私的心態拖垮了台灣,「未留下一個安心可以奮鬥的環境」,讓年輕人找到生活目標後努力打拼。許多學者專家仍 像部落的巫師,愛當社會的預知者,在年輕人身上貼上許多標籤,「威權式地批判年輕人不願意低就、又過度迷戀網路世界」。但劉克襄認為,社會批判現在的年輕 人,反而是對自己最嚴厲的指控。

劉克襄這篇代表四年級的懺悔文,在傳統媒體與網路上都引發一片叫好聲。記者蘇瑋璇以〈像我這樣七年級的人〉回應劉克襄,痛陳他所面臨的經濟及社會困境,「像我這樣的七年級生,我們和朋友PK誰在這城市過得更慘」,描述得比劉克襄形容的還不堪。

接著六年級後段班的姜洋,也在《蘋果日報》投書〈六年級的我也有話要說〉,敘述他們這一世代的困境。在這種各自代表年級發言的詭譎氣氛下,社會上出現了世代剝奪的怨懟情緒,年輕世代天真的人云亦云,以為這一切一切「都是上一代的錯」。

身 為五年級前段班的網路資深鄉民,不願落入劉克襄精心預設的「世代陷阱」,也來代表五年級發言。從歷史來看,階級問題無分古今中外,就是這麼簡單的弱肉強 食。但既得利益者卻偽善狡詐的把此一矛盾,包裝轉化成省籍、黨派、城鄉、宗教到統獨。當這幾招都用爛了之後,現在最新流行的藉口則是世代,甚至更細分為年 級。這些炒作土地的政客、財團與自稱是上人等等的既得利益者,現在一定又在偷笑:「窮人,你的名字叫笨蛋。」

劉克襄不會告訴你,年輕的鄉民大概也無法想像,四年級這一世代當年就業時,職場的環境如何?在還沒有新竹科學園區之前,台北這裡的凱普、飛歌、通用等超大型工廠,都是女工上萬的大公司。但是兩蔣時代的勞動條件、工安比起今天,那才真叫地獄與天堂。

我 在北投住了半世紀多,除了當兵那兩年以外,從未離開過這個小鎮。資深鄉民應該與我有同樣的印象,在淡水線鐵路的竹圍車站外的民族路上,有家生產電視遊樂器 和家用電器美商阿泰利(ATARI)集團的飛歌電子廠。那年代公家機關與大眾交通工具都沒裝冷氣,大部分的電影院與餐廳也沒有,但飛歌的廠房裡竟都裝設了 冷氣,因此飛歌的女工很自豪,連放假都還穿著工廠制服,就像如今的空姐那樣。

但1972年7月起,飛歌電子廠忽然傳出「怪病」,女工一個 又一個暴斃,門口就擺著一具一具的年輕女屍;因為覆蓋的白布不夠,有時甚至是兩具或三具女屍合用一塊。當時還沒有《蘋果日報》,這種女體加屍體的聳動畫 面,根本沒有記者會有興趣。但廠家附近的居民早已人心惶惶,平日熱鬧的廠區附近商家也都關門,瞬間變成了鬼域。當時飛歌是台灣很重要的電子大廠,也是退出 聯合國之後美商還續留在台的重大投資,因此兩蔣鷹犬也在這裡很認真的「抓匪諜」。

後來女工暴斃的案例越來越多,連高雄那裡的日商三美與美 以美也傳出同樣災情,最後政府工安部門不得不入廠追查,才發現根本就不是什麼匪諜在「下毒」,而是美商與日商為了節省成本,而戒嚴時代台灣什麼也沒有,就 剩人命特多也特賤,因此他們竟然都用毒性甚高的有機溶劑三氯乙烯與四氯乙烯,但在冷氣房內工作的女工卻毫不知情,以致在廠房裡吸到了過量的乙烯中毒身亡。

年 輕鄉民或許不解,兩蔣既然要封鎖女工接連暴斃的新聞,為何廠方反而要這麼殘忍的曝屍?原來那時雖已實行9年國教,但在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下,很多鄉下小女 生,小學一畢業就必須上台北打工;但未滿14歲,工廠不能錄用,偏偏趕貨時又缺工,於是工廠要她們自己拿其他超過14歲在學女生的名字當人頭,用來領薪水 與應付安檢。很多鄉下未成年少女為了進廠,於是冒用正在就讀高中女生的姓名個資來應徵。

資本家草菅人命,兩蔣鷹犬助陣,害得這些小女孩因 工安意外暴斃,卻連微薄的勞保給付也拿不到。由於死者有些是廠方也不知真名,用假名在打工的小女生,偏偏一時間又無法通知家屬,只好曝屍以供家人指認。消 息傳開後,一方面有些中南部的家長聞訊趕來,急著連薪水也不要了,只想把確認還活著的女兒帶回家;但另一方面在廠方加薪再加薪之下,也有些貧困的少女,明 知這裡已死了好多人,仍在真相未明之前趕著來應徵。

當年逃過一劫的飛歌倖存女工,後來下場也沒多好。1984年美商阿泰利將股權與廠房, 移轉給另一家美商TTL公司,卻未發放資遺費。除了飛歌事件外,1973年9月3日清晨,一艘由高雄旗津開往前鎮的民營渡輪高中六號,因超載且機械失靈而 翻覆沉沒,造成25位住在旗津中洲,要趕往前鎮的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年輕女工罹難。這些可憐而早夭的四年級的女工,她們剝削了誰?她們又怎麼能為今天的居住 正義負責?

吳念真也曾寫到,鄉下的女工在工廠裡被檢查出來有肺結核反應,廠方就通知家長領回。小女孩想到回家後沒辦法賺錢,反而還要浪費 糧食,就在同事都去上工後,在宿舍裡上吊自殺。台灣經濟的起飛,靠著就是兩蔣這種黨國資本體制剝削廉價女工。今天RCA罹癌的女工,聯福製衣、福昌紡織電 子、耀元電子、興利紙業、東菱電子、太中工業等遭黑心老闆惡意關廠的工人,很多也都是四年級生啊!

那年代工廠裡的三班制,生產線上建教班 的女生若生病,上課可以請假,上班卻不能請,因為生產線趕工時,上課沒來學校睜一眼閉一眼,但上班缺勤會毫不通融的退學。而且加班領的費用,不是像現在乘 以1.35或1.7,而是乘以0.3或0.6,而且不加還不行。我能理解六七八年級的孩子們投入職場後,一定有很多不滿,但你們又怎能想像,三四五年級當 時的職場又是什麼光景?

我在戒嚴時代,也在某一國民黨中常委的工廠裡工作3年,見過生產線上有當了20年的計件工,公司就是不給正式職缺 (不想付勞保與退休準備金),懷孕的就想方設法調她去粗重的、骯髒的、汙染的地方。3年裡我親眼看見2次職災,一個工人頭被夾斷在生產線上,當場死亡;另 一個被斷掉反彈的刀片刺入胸中,送榮總不治。但生產線依然沒停,勞動檢查完全是虛應故事。戒嚴時代的工殤血淚,真的是罄竹難書。

女工與老 兵的命運一樣,像牲畜一樣的成了黨國體制的奴工。因此女工在工安事件中,面對生產線上同事的死亡,也跟軍中與眷村裡的人,面對身邊的人遭到白色恐怖凌遲時 同樣的「淡定」。一條生產線每一班都上百人,三班制趕工,即使身邊的同事慢性中毒倒地昏厥(像飛歌),甚至意外身首異處、血流遍地(像那家中常委的工 廠),生產線還是不能停,死傷者由主管負責,工人不能擅離崗位。在戒嚴體制下,這種上萬人的保稅工廠,就跟眷村與戰場一樣冷血。

唉!窮人,你的名字叫笨蛋。四年級的人到底是招誰惹誰了?鄉民們別再落入當權者為我們預設分類械鬥的世代陷阱中。土地是有限資本,有本事操作的一定都是特權階級。這是階級問題,與誰是幾年級無關。無關,無關,無關(丟筆,沉思中)。

作者:管仁健(文史工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