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普:駱家輝熱衝擊中國官場

【大紀元2011年09月29日訊】

駱家輝作為美國駐華大使,履新不過數週,卻已在中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駱家輝熱。不僅他自己始料不及,中國官方媒體也始料不及。

祖籍廣東臺山的第三代移民駱家輝,成了大陸網絡曝光率最高的名字。這位新任美國大使,從西雅圖登機赴任那一刻起,就成了網民關注的熱點。他在機場用折扣券買咖啡;到了北京,他一家五口肩背手提行李出關,棄用大使館的禮賓車,改坐小巴。然而這只是駱家輝衝擊波的序幕。

接下來,駱家輝和訪華的副總統拜登到北京鼓樓姚記炒肝店吃炸醬麵和包子;坐經濟艙飛到成都,因為成都有美國領事館,用中國特色的造句就是「視察」或「檢查工作」,他和美國領館的同事到夫妻店吃川菜,點的都是平民菜式,十五個人餐費竟不足200元人民幣。駱家輝全家去遊覽長城,和普通遊客一樣,排隊等候一個多小時。

後來,駱家輝出席2011年大連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再坐經濟艙出行。這個年會由溫家寶主持開幕,出席者多是達官貴人,那些中國高官出入都有跟班迎送,到了機場都進貴賓室休息,坐的都是公務艙商務艙,就連出入機場都要走特殊通道。駱家輝的平民作風,和這些所謂「人民公僕」的首長們形成鮮明對比。

這就惹來了「人民公僕」的喉舌《光明日報》和《環球時報》的強烈不滿。這兩家報紙分別發表了十足「雷人」的奇文。《光明日報》的文章叫「警惕駱家輝帶來的美國『新殖民主義』」,指他一系列的表演都是展示給中國人民看,「暴露了美國以華治華,煽動中國政治動亂的卑鄙用心」。

《環球時報》的社評叫「希望駱家輝好好做『駐華大使』」。社評說,駱家輝因其平民作風一下飛機就給中國的官員們來了一個下馬威。他的做派贏得中國普通民眾的好感,也給中國的官員們上了一堂課。但給中國的官員們上課絕不是駱家輝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為了美國收攬贏得中國的民心,強化中國民眾崇洋媚外的奴性,進而召集民意以壯大美國在中國的支持力量,藉以分化中國斷裂甚至碎裂的意識形態。

不要看這兩篇奇文的政治想像力多麼令人瞠目結舌,駱家輝應邀到央視的《對話》節目做嘉賓,他坦然承認自己「就是要向中國人民顯示美國價值觀。」什麼是美國價值觀,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的普世價值。

駱家輝時時處處展示美國價值觀,在中國網民中引起強烈反響,但中國官方卻很懊惱。央視主持芮成鋼在大連論壇上咄咄逼人向這個美國大使提問:「聽說您是坐經濟艙來的,這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國欠中國的錢?」駱家輝據實回答:「作為政府官員,不管是我們領事館官員還是大使館的,也包括總統的內閣成員,一般的規則就是坐經濟艙。」

芮成鋼「雷人」的提問,倒是展示了他自己的無知。中國政府購買一萬一千多億美元的國債,並不代表美國欠了中國的錢,那是中國政府自願把錢放到他們認為較為穩妥的籃子裡的投資。他芮成鋼在上海交易所投資,能跟上交所說,咳,你欠我的錢?!

但芮成鋼的表演也形成了一種芮成鋼熱,大陸網民爭相參照他的樣板撰寫語錄,而這些語錄句句顯出中國官場的醜陋和荒誕。比如,「駱大使,你從美國自帶老婆來北京是不是在美國都不知道中國的領導都有包二奶的風俗?」「你們貪官太少是不是因為太窮沒有什麼可貪?」「你們領導沒有官架子是不是因為沒有群眾威信?」「你們紐約的市長坐地鐵是不是因為你們連公車也買不起?」「你們美國官員不坐專列,是不是你們的美國製作不出這麼奢華的火車?」「你們美國發生重大災難卻沒有發生『奇蹟』,是不是提醒中國你們美國人信上帝是錯的?」「你們的收費公路少是不是因為沒有錢修?」

不過最精彩的還是一段來自微博的警句,網友是這樣寫的:「在北京官場,老婆孩子全家都在中國的,除了駱家輝,大概再也沒有別人了。」


丁華:駱家輝是中共「國籍法」的受害者

【大紀元2011年09月29日訊】

駱家輝,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美籍華人應美國政府的派遣來到中國就任美國駐華大使,引起了一陣「駱家輝熱」。有人說他是「黃皮白心」,有人說他是「黃皮紅心」,但我說他是「黃皮中國心」。

駱家輝是第二代土生土長的美籍華人,他的媽媽Julie是來自中國香港,而他的爸爸James則在中國的廣東台山出生。駱家輝在華盛頓州的家族歷史,可追溯至他的祖父輩,在十九世紀初,駱家輝的祖父在距離華盛頓州首府不遠的奧林匹克市(Olympia)當小工,其後回鄉娶妻,成家立室。而駱家輝之父親(James Locke)於1917年在中國大陸出生,十三歲時隨同父母返回華盛頓州,並定居於西雅圖市(Seattle)。

駱家輝曾經兩次回到家鄉廣東台山祭祖。第一次是1997年,他剛剛當選華盛頓州州長,帶著父母和妻子回到故鄉,當時聞訊趕來的同鄉有好幾萬人,人們從村口的公路一直排到了水步鎮。第二次是2006年,據在場人回憶,駱家輝在祖屋裡進廳入房、爬上爬下,用數碼相機對祖屋裡裡外外拍個不停,並不時向在美國長大的夫人李蒙做手勢進行耐心講解。臨行前,駱家輝專門前往祖父工作過的店舖參觀,還掏錢購買了兩個國產單車鈴帶回去留念。

一個沒有中國心的美國人怎麼可能在事業頂峰忙得不可開交很不得生出三頭六臂應付工作在惜時如金的情況下,兩次來到老家探望故居而且拍個不停。這裡透露出他濃厚的鄉情和對祖國深層的愛。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已經和妻子李蒙商量好要退出政壇回歸他的律師事務所去為孩子們們爭足奶粉錢的時候,當奧巴馬提名他擔任駐華大使時,是甚麼力量改變了他的志向?是那潛意識裡濃厚的中國情和中國心。他願拋開一切私心雜念充當中美兩國人民的橋樑。如果奧巴馬提名他當駐蘇或駐日大使他是肯定不會接受的。

駱家輝其實是應該有雙重國籍的美籍華人。駱家輝的雙重國籍是怎樣形成的呢?根據天賦人權的「屬地」原則,他生在美國應是美國人,根據中國幾千年和當今仍為世界上200個國家認定的天賦人權的「屬血」原則他應是響鐺鐺的中國人。也就是說美國認定他的美國國籍,中國認定他的中國國籍。他就有了雙重國籍。可笑的是中國政府為了「保護」僑民在居住國的安全,擔心居住國政府像印尼政府一樣排華屠殺華僑,所以就用取消我們的中國國籍來「保護」我們。使駱家輝成了比美國人還要純種的美國人,因為其他國家的政府是不敢任意取消本國公民的國籍來「保護」本國公民的。很多美國人都有雙重國籍。中國人例外!

曹思源先生在他的「國籍問題說到底是人權問題」一文中建議中國政府「承認雙重國籍」(其實是不能取消我們的中國國籍)。他說:第四,雙重國籍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願意保留中國國籍的移民得以保留中國國籍,他們的兒子也可以是雙重國籍,他們的孫子也可以是雙重國籍,他們時刻關心祖國的命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如果照曹先生所言,按「屬血原則」駱家輝全家五口都是中國國籍。可現在他全家都是中共「國籍法」的受害者---被徹底剝奪了中國國籍,被徹底剝奪了作為中國人的權利。


中共官媒要駱家輝公佈財產引火燒身

【大紀元2012年05月16日訊】(責任編輯:肖笙)

5月14日下午,《北京日報》的官方微博轉發微博,提出「請駱家輝公佈財產」的要求,此微博瞬時引起大陸民眾在網絡圍觀和熱議,將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同中國時下最敏感的辯論相聯繫,即公佈中共黨政官員私人財產的問題。

據BBC報導,5月14日下午,《北京日報》發表「wood-bell魏志奇」的微博說,「駱家輝住的是耗資上億美元修建的美國大使官邸。出行代步的是特製防彈豪華專車。家人連傭人開銷由美國納稅人支付。這樣的奢侈豈能算簡樸?請問駱大使這些為何不發佈?只公佈喝咖啡,坐經濟艙,不是擺拍作秀是甚麼?」

這篇文章一出,立即引起民眾在網絡圍觀。很多民眾指出,《北京日報》微博的作者對美國的社會制度無知,因為所有美國政客都必須公佈他們的私人財產,公眾和媒體可以輕易在網上查到政界人士的收入和財產。

有人在谷歌上輕易搜索到駱家輝的相關財產數據。還有人給出網絡連接,從中可以查出駱家輝2008年至2010年的財產狀況。

曾經在谷歌中國擔任總裁的李開復在新浪網發微博給出「公開秘密」的網址銜接,說那裏公佈了美國聯邦政府官員的財產,國務卿希拉里最有錢3120萬美金,奧巴馬732萬,最窮的內政部長16萬,最有錢的25位議員(最有錢的4.48億),最窮的25位議員(最窮的負債473萬)。

有人指責《北京日報》無恥,在中共官員拒絕公佈財產,也沒有官方媒體要求中共官員公佈財產的情況下,卻去要求一個外國使節公佈財產。很多知名博客寫手呼籲《北京日報》「拿出更大的勇氣」發社論呼籲中共官員公佈財產。

就在《北京日報》的官方微博轉發微博的同一天,《學習時報》刊登文章說,現階段中共官員財產申報工作效果不理想。文章說,1994年中共人大常委會開始將《財產申報法》正式列入立法規劃,但由於金融實名制、稅制不完善、私有財產保護不足以及各級領導執行不力等多種原因,官員財產申報遲遲不能實施。

文章估計說,中國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從樂觀角度估計來看,至少還需要10年時間。


《北京日報》呼籲駱家輝公佈財產被批腦殘

【大紀元2012年05月15日訊】(責任編輯:徐亦揚)

5月14日下午,《北京日報》的官方微博在轉發一位網民關於「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喝咖啡、坐經濟艙是包裝成『平民』的作秀行為」的微博時,發出「請駱家輝公佈財產」的要求。之後,有民眾搜索到駱家輝兩年前就已公佈個人財產,數目清晰,遂熱情地將問題送回:請《北京日報》發個社論讓中國官員公佈財產。

據《新快報》報導,財產問題始於一名為「wood-bell魏志奇」的網民。5月14日,他發佈了一條抨擊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作秀的微博。他說:「駱家輝住的是耗資上億美元修建的美國大使官邸。出行代步的是特製防彈豪華專車。家人和傭人開銷由美國納稅人支付。這樣的奢侈豈能算簡樸?請問駱大使這些為何不發佈?只公佈喝咖啡,坐經濟艙,不是擺拍作秀是甚麼!」因此,「把駱家輝包裝成『平民』是徒勞的」。

《北京日報》5月4日曾發表評論文章,稱駱家輝乘飛機坐經濟艙等行為是主動攪起矛盾的「平民生活秀」。

在「wood-bell魏志奇」發佈微博後,《北京日報》官方微博第一個轉載了該微博內容,並附加了「請駱家輝公佈財產」的評論。

此微博瞬時間引來民眾圍觀和熱議。評論中,有民眾認為這個要求「太歡樂了」,民眾「邱岳首」認為,這是《北京日報》的反諷手段?巧妙通過「請駱家輝公佈財產」,將官員公佈財產的時代要求推向更寬廣的公眾視野。無論如何,《北京日報》出招了,駱家輝怎麼辦?大家先來搜搜看!

網民們齊上陣,發現駱家輝的財產早就在網上公佈。「雙聲楊」提示,只要在谷歌上查找「Gary Locke personal financial disclosure」,第一個鏈接就能找到駱家輝的相關財產數據。在該網站(Opensecrets.org)頁面上,可以清晰查出駱家輝2008年至2010年的財產狀況。在該網站還可查到總統和內閣的財產。

在美國的網站和媒體公開報導中,也都可以清晰查到以往駱家輝公佈的個人財產以及此前幾年的相關數據。

在查證了駱家輝的公示財產後,眾多知名博主帶頭要求《北京日報》「拿出更大的勇氣」發個社論,請中共官員公佈財產。

民眾們議論紛紛,《新快報》報導說:「《北京日報》可能聽不到,因為該報的官方微博評論是非公開的,普通網友只能轉發留言,不能單獨評論。」民眾「豬跑得比較快」更直接提出:先請開放評論吧,勿要縮啊!

「lanqi2yuan」說:好,很好,太好了,為了證明駱家輝是個壞蛋,請中央領導全部公示財產,從梅社長開始,用意的頂。

「太空易1」: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水底下」:北京日報你知道甚麼叫無恥嗎??憑甚麼監督一個美國的部級領導?竟然要求一個外國的部長公佈財產?你要求哪個北京的領導公佈過財產?

「ggbrb」:北京日報已經腦殘和無賴到天下無敵了。

「大馬路上馬甲多」:人家駱家輝早就公佈財產了,沒公佈的是你的主子北京日報的梅社長。美國大使館是美國的財產,不是駱大使自己的。你們腦子裡得進多少屎才能拿這個說事兒啊~~~~好好的人,怎麼一拿了GCD的五毛就變腦殘了呢?


讚駱家輝走紅 蟹妹:爸爸請您跪下跟我說

【大紀元2012年05月12日訊】(責任編輯:孫芸)

美國大使館有著保護人權的光榮傳統,駱家輝大使正在發揚這個傳統。一個9歲的上海小女孩用她的作文,告訴中國人要像駱家輝一樣有教養,光揚人類的文明。

德國之聲報導,週四晚8點25分,一個三年級小學生,9歲的上海小女孩楊芷湄,網名蟹妹,參加作文比賽,題目是《爸爸,請您"跪"下來跟我說話》。文章的主題是批評她的爸爸,從來沒有耐心地聽她講過話。列舉了其父的種種行為表現。但是她引證了一個心中期望的正面例子,很不得了,乃是當前中國政治環境中最敏感的一個人物,美國大使駱家輝。

駱大使和翻譯單膝"跪"下 蟹妹驚呆

去年10月,楊芷湄參加"美國皮克斯動畫展",有幸被選中向"全場最大的人物",駱家輝大使提一個問題。小女孩楊芷湄仔細描繪了她提問的經過:"我怯怯地走到他身後,說:'大使先生,你小學時候功課怎麼樣?'大使驚訝地回過頭,用英語說:'為甚麼問這個問題?'我回答道:"我這次英語考了82分,媽媽罵了我。"

駱大使和翻譯單膝"跪"在我面前。我驚呆了。他講了十幾分鐘,我被他的動作和周圍照相機的閃光嚇壞了。我沒有記住多少他的話。我的腦海只有他們跪下來的畫面。我清晰地看到他關愛的眼神,還有耳邊的白頭髮。 "

楊芷湄和駱大使的照片被登在報紙上,和大使坐經濟艙,雙肩背一樣,引爆了一場輿論爭議,攻擊者稱為"作秀"。有幸小女孩楊芷湄又有機會作出自己的判斷:"我爸爸一個美國留學回來的朋友說:美國大人都這樣,這是教養。 "

駱大使的行為深深印在這個8歲女孩的心底。今年9歲了,她最大願望是:"爸爸,你說應該跟我平等對話,為甚麼不能像駱家輝一樣跪下來跟我說話呢?" 這是從小仰視大人的鼻息長大的中國孩子的道德追問。

蟹妹文章掀起波瀾

楊芷湄《爸爸,請您"跪"下來跟我說話》上傳後,被其父楊海鵬製成長微,發到新浪,一個小時,轉載上萬。其中有微博女王@姚晨,並寫了三字評語:好文章。

今天早晨,小姑娘早起半個小時,關注她的投票率,清晨已經有900多票。但是她看到@姚晨 轉發了她的作文,楞了半天,說了幾個字:我的天吶!

蟹妹上學後,老爸發了條微博:@蟹爸在上海 : 有朋友說,蟹妹的文章,很可能因為"政治不正確",得不到獎。"政治正確"那麼重要?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迎合"政治正確"的結果。如此,我們的政治無法修明,醜陋不堪而自視為美女,其狀千萬倍甚於芙蓉姐姐。我手寫我心,放鬆地說真話,是一種基本的德性。韓寒這一代比我們進步了,蟹妹會更進一步。

中午蟹妹作文已經進入三甲,下午她背著書包回家,已經升為榜眼,距狀元只差1300張票。

一個9歲的女孩,以親眼見過的駱家輝大使,告訴父母,告訴爺爺奶奶甚麼是有教養。隨著這篇作文的走紅,駱大使言傳身教的人類主流文明,會在千百萬中國兒童心靈中成長。


駱家輝衝過頭 傳美或被迫換將

2012-5-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7| 評論數: 0

去年8月上任美國駐華大使以來,駱家輝的清新形象在中國大陸引起極大迴響。但這次陳光誠事件爆發以來,駱家輝不但被大陸官方批評干涉內政,近日來更被大陸媒體圍剿批評,外媒討論駱是否能頂得住壓力?多維新聞更引述美方消息,指白宮可能迫於中方壓力之下撤換駱家輝。

人權 中美針鋒相對

美 聯社指出,曾任美國商務部長和華盛頓州長的駱家輝,去年出任美國駐中大使時,並不被看好是處理人權問題的重量級人物。貿易和維持兩國關係平穩,似乎是首位 華裔大使任內的主要使命。但9個月過後,駱家輝在處理陳光誠事件上發揮主要作用,使他成為北京批評的焦點,贏得了維權組織的尊敬。

報導 說,人權一直是美國駐中大使的主要議題,陳光誠事件可能是1989年六四事件以來,兩國首次在人權問題上激烈地針鋒相對,成為雙邊關係緊張的中心。駱家輝 拍板收留陳光誠,是他出使北京後面臨的第一個危機。對華援助協會的傅希秋認為,駱家輝為未來的美國駐中大使,創下了先例。

陳光誠出逃北 京,駱家輝派車去迎接。陳光誠在使館的6天,駱家輝每天與他交談數小時,試圖讓他寬心。在陳光誠決定留在大陸與家人團聚後,駱家輝陪他走出使館,一路上攙 扶他去醫院。儘管陳光誠很快改變主意,導致駱家輝受到巨大壓力,被認為是不關心陳光誠的命運,一些人甚至直指駱家輝愚蠢。人權組織批評駱家輝和歐巴馬政府 背叛了陳光誠。

逾越駐華使館職責

多維新聞報導,根據美國國務院消息,由於在短期內接 連發生王立軍和陳光誠事件,給中美關係蒙上陰影,白宮方面或迫於壓力,正在考慮是否免去駱家輝駐中大使職務。而一向對駱家輝沒好感的大陸媒體更是直接點 名,嚴詞激烈譴責,外界普遍認為中方已經洞悉白宮方面的憂慮,正在通過此種方式「火上澆油」。

報導說,由於此次陳光誠事件發生時正好趕上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即將召開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即將訪問大陸。據悉在此關鍵時,駱家輝卻前往峇里島度假,在得悉陳光誠事件後才匆匆趕回。擅離職守的罪名駱家輝難以推托。

由於美使館官員在館外屬於中國領土上接陳光誠入館,被中方認為干涉了中國內政,已經超過駐華使館的職責範圍。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在5月2日要求美方道歉,徹底調查此事,處理相關責任人,並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作為駐華大使的駱家輝也因此被認為需要承擔責任。

北 京政治觀察人士分析,陳光誠進入美使館後,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中美戰略對話前多日,匆匆趕赴北京,說明在陳光誠的問題上駱家輝已經無法收場,需要坎貝 爾親自出面解決,在希拉蕊訪華前搞定所有事情。「在中美關係日趨緊密的大勢之下,駱家輝卻一再惹禍,白宮方面的惱怒可想而知,因此讓他離開也不足為奇」。

自 5月4日開始,大陸媒體也開始將注意力主要放在對於駱家輝的批評上。如《北京日報》、《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北京主要報紙更是火力全開,炮口統一指 向駱家輝,形容美國駐華使館置國際法和中國法律於不顧,置外交禮儀於不顧,扮演了「雞鳴狗盜的角色」,文章特別指責駱家輝「根本不是一個謹言慎行的駐華大 使」,形容他「以非正常方式把陳光誠帶入使館」是「膽大妄為」。

媒體集體「倒駱」

有分析認為,大陸媒體此番報導或許顯示了當局長期以來對這位美國駐華大使的不滿,陳光誠事件使這種不滿達到了頂點。北京方面或許已經感覺到白宮對於駱家輝一年駐華大使工作的不滿,或許寄希望通過授意這些媒體集體「倒駱」,為駱家輝的「下課」做好輿論鋪墊。


美國總統坐在角落

周華誠 2012/05/16

最近有個人很不受中國人民的待見——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環球時報》刊登評論文章,歷數駱家輝的「罪狀」:

「從乘飛機坐經濟艙、自己背包、拿優惠券買咖啡的『平民生活秀』;到監測並公佈大使館的空氣質量數據,摻和北京的城市管理爭論;再到膽大妄為地以非正常方式將陳光誠帶入使館——我們看到的,根本不是一個謹言慎行的駐華大使,而是一個主動攪起矛盾漩渦的標準美國政客。」

駱家輝,從2011年8月13日走馬上任之後,這種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息過。比如,人們注意到,上任當天他背著雙肩包,攜妻子及3個孩子大包小包地跨步走來,沒有警衛,也沒有多少隨從,「模樣更像是一個普通華人帶著家人度假歸來」。

而2012年4月,駱家輝參加海南博鼇論壇時拒絕入住會議指定的五星級酒店,原因是,該酒店價格超出了美國政府所允許的差旅費用3倍。

駱大使真是太愛「作秀」了,你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風頭,難道就不考慮一下中國國情麼?你置我們中國人民的面子於不顧,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你到北京來就是為了給我們添堵麼?

中國人民真是太可愛,嗅覺靈敏,已經從駱大使身上聞到了「陰謀」的味道:他這麼做,一定是別有用心。哼,他不是個好人。坐經濟艙、自己背包、拒絕住高級酒店、甚至親自吃飯,你這是想羞辱誰呢?

我就想起一件很好笑的事。

上小學時,我們鄉下孩子經常吃紅薯,紅薯本來很好吃,可是有一個後果很厲害,就是吃多了紅薯就愛放屁,而且是那種很臭的屁。大家坐在教室裡,一個人放屁,周圍很多人都要遭殃。於是每次放屁之後,誰都不會承認,這時一定會有一個女同學出來罵道:「放屁的人是烏龜!」

大家都在竊竊地笑,因為誰也不知道是哪個人放的,而且烏龜也不會放屁呀。可是就會有一個人很憤怒地回應:「罵人的人是烏龜!」於是大家知道了,他一定就是剛才放屁的那個。

孩子都是很傻很天真,認為對方罵了放屁的人,而剛剛是自己放了屁,所以對方一定是在罵自己。駱大使現在既坐經濟艙,又親自背包,還自己買咖啡,住不起高級酒店,這不是在罵人嗎?而且,這不是在罵我們中國人嗎?

你看,我們這裡官僚很多,腐敗也不少,不要說看不到省長之類的官員擠公交車、坐經濟艙,市長也不會有一個;我們這裡地溝油泛濫成災,酸奶用皮鞋做的,不是這個有毒就是那個致癌;我們這裡老百姓沒什麼話語權,都活得很卑微,而但凡有點錢有點權的人都不會與老百姓為伍,因為對一個老百姓來說,這世界太危險。

有點錢有點權的人,只在他需要的時候出現在街頭,他的前方是一衆的攝像機照相機,閃光燈亮個不停,他的身後是烏啦啦一片的跟班和隨從。他面對鏡頭說,「我最喜歡做的事,是跟老百姓聊聊天……」

那個正在聊天的老百姓不知道是哪裡精挑細選出來的。真正的老百姓被遠遠地隔離在馬路的另一邊,默默地朝著那個方向說一句:「作秀!」

嘿嘿,我們說駱家輝做秀,因為我們就是放屁的那個人。

駱家輝還說:「我和父母、妻子和孩子都直接代表美國以及美國作為自由、平等和機會之土地的希望」。天哪,他怎麼能這麼說呢?他豈不知道,我們中國人民的心靈特別敏感,情感特別容易受傷害麼?你這麼一說,是不是指我們這裡就沒有自由、平等,沒有機會呢?好啊,就算這一切我們都沒有好了——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本來都相安無事——你作為一個外人,偏要在這裡一再地提醒我們麼?

禿子怕人說梳子,聾子面前別唱歌,這得是一群在陰暗角落裡生活了多久的人,才會見不得人家滿臉陽光的樣子。

我又想起一件好笑的事。當年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捕殺賓拉登的時候,美國總統歐巴馬和部下們一起,在白宮會議室裡看視頻,有趣的是——歐巴馬擠坐在一個角落裡。

知道網路上是怎麼說的嗎?

——這個國家很沒有君臣之道,居然把一個國家總統弄蹲到角落了!

——這個國家很野蠻,總統坐的小板凳,員工竟坐太師椅。

——這個國家很窮,國家領導人的桌子上居然不是茅台,而是白開水,還不是瓶裝的,竟然用一次性杯子!

——穿軍裝那傢夥該被撤職了,他居然坐在總統的龍椅上。

哈哈,這當然是網友們的反話了——在被提醒的醜態現狀面前,一部分人已經學會了自嘲,而另一部分人,還繼續一本正經,假裝純潔。

(周華誠的 新浪博客)

【2012-05-16 聯合新聞網】


駱家輝平民出遊 網友諷陸媒快批評

2012-6-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4| 評論數: 0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近日攜帶全家低調出遊桂林陽朔,因無包船、保鑣護駕、交通管制等平民作風,再度被大陸網友熱議。有網民以此揶揄大陸官員說,「駱家輝讓中國官員情何以堪,媒體快出社論狠批呀!」

一則標題「不得了啦,又出大事了: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再次作秀」的文章與照片,在大陸網上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有網友笑稱,「做官還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好。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使不值錢,和普通老百姓沒啥區別。咱們社會主義國家,縣、市長出城都有警車開道,哪像美國人這麼寒酸!」

由於先前有部分陸媒曾撰文批判駱家輝的平民作風,有網友便在網上諷刺,「快出社論狠批、趕緊組織批判文章!」

儘管駱家輝的平民作風,引來大批網友藉此批判大陸官員,但也有大陸網友認為,他可在沒保鑣情況下出遊,顯示「中國很安全」;此語一出,即被網友批評為「五毛黨」。「五毛黨」是指,在網路上撰文支持大陸當局,批評反政府言論者,一字可領5毛錢人民幣。


駱家輝:“我們從未忘記自己來自何方”

來源: 崔永久的日誌 2012-08-25 21:49 | (分類:默認分類)

駱家輝:“我們從未忘記自己來自何方”

《看歷史》:您所瞭解的駱氏家族最早期的情況是怎樣的?您的祖父以及他的兄弟們如何來到美國?他們分別有怎樣的奮鬥經歷?經歷了中美兩國哪些非常時期?美國早年排華期間,他們在美國的遭遇是怎樣的?

駱家輝(以下簡稱駱):我們家族的故事屬於傳統美國故事的新詮釋。如你所知,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全世界各地有著悠久歷史的人們彙聚在此,懷揣著各自的夢想和希望,來到美國這個“大熔爐”。一百年前,我祖父來到華盛頓當了一名家仆。他當時定當寄希望於此舉能爲他的人生帶來全新的可能。我祖父的這場賭博最終取得了成功。他通過刷盤子和掃地換取了英文課程,並盡最大可能地節省開支,在這艱苦的奮鬥過程中積攢了技能。

祖父帶著我們家族從昔日的困窘走到了今日的成功,這件事直到今天我們還很驚歎。叔叔阿姨們成了醫生和工程師,而我也爲自己在律師行業和公共服務領域作爲領導者取得的成功感到驕傲。我很確定的是,如果你把我的家族發展軌迹放到中美兩國歷史和中美關係這張更大的圖景上的話,那麽它很大程度上是與美國寬闊的歷史相關的。在美國這塊土地上,有著機遇、自由和平等,無論你來自世界哪個角落,只要你到了這兒並開啓了你的新人生。

當然中國版的美國夢有著它的獨特之處。作爲美籍華人,我的家族來自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這裏的傳統文化令人驕傲,並爲全世界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這些特質都未在我們身上消失。我的父母小心地保持著許多傳統。我一直記得我的父母堅持讓我們留心周圍其他的移民。我們常常在家附近捐物品。我們定期給國內的家族成員寄錢,我們從未忘記自己來自何方。

如果你回看在我家族移民期間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就能理解我的根是在廣東臺山的吉龍村。在19世紀,那個地區是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的最大來源地。因此在當時,許多來自廣東省的中國移民參與了美國西海岸的基礎建設,尤其是鐵路。許多到美國的中國人成爲勞工和礦工。他們爲了讓家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往往能夠忍受極端惡劣的工作條件。在今天,美籍華人的身影在各行各業中都能看到。無論是政界、科學技術界、高等教育界,還是藝術界、體育界、娛樂界等,到處都可以看到華人精英的身影。

《看歷史》:在您的成長過程中,華裔背景是否影響過您對美國文化的認同?華裔背景是否影響過您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當然非常清楚自己的種族背景。在美國作爲一個少數族裔,你自然更加清楚你與大多數人的區別在哪。我的父母還竭盡全力向我們灌輸最好的中國傳統價值和習俗。回想過去,當時的我也許並未意識到我們家族的某些特質是屬於“中國特質(Chinese-ness)”的。但是現在的我已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我已發現在我自身和我們家族身上,許多共同的特質是源自中國傳統的。比如說,我們有一定程度上的集體主義思想和信念,我們看重親密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而所有這些正是中國人的理想追求。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總是覺得同新的中國移民有種親切感。我很清楚,這種情感在過去的歲月中已成爲我內在的一部分。我記得父母在我們所在的華盛頓州收集各種家具、罐子和平底鍋來幫助剛到西雅圖的新的中國移民安家。此外,當我們的親屬需要住的地方時,我們總是非常歡迎他們住在我們家中。

《看歷史》:家族對您的成長有怎樣的影響?當初您的父親更希望您能從事商業或科技行業,您爲什麽堅定地選擇了政治學和法學?您怎麽看待中國家族的傳承與美國的不同?您怎麽看待華人對美國社會的貢獻和影響。

駱:我的家庭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以後的日子中依然會如此。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在自家的雜貨店當過幫手。我父親從二戰結束回來後,就開了這家雜貨店。無論是掃地,還是歸置店裏的貨架,所有這些經驗都教會了我辛勤勞動的價值,讓我明白了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全家一點點積累的意義所在。

當然,在我表示未來要從政的時候,我的父親並沒有太激動。但是當他看到我的成功,看到我成爲華盛頓州州長、商務部部長的時候,他很爲我驕傲。這表明,如果你努力工作並跟隨自己的內心,你往往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獲得成功。當我拿到法學學位後,我便思考著是成爲移民律師還是社區律師,但是結果我成爲辯護律師並非常樂在其中。後來我開始幫助他人競選,然後人們建議我乾脆自己去參加競選,我的政治生涯便如此開始了。

中美兩國在家族傳統上的差異確實不小,比如說家庭的類別和家庭關係的範圍。中國家庭給我的印象是,叔叔阿姨、堂兄弟姐妹和爺爺奶奶等等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要超過美國家庭。在美國,人們的大家庭成員並不大干涉小家庭中的事物。個人的家庭大概要比中國的要來得獨立。不管怎樣,無論你到了世界哪個角落,家庭成員們都互相珍視,並爲共同的目標努力著。無論是有著5000年歷史的中國,還是236年歷史的美國,正是一個個家庭組成了社會的根本。

時至今日,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家庭對美國社會依然有著很大的影響。事實上,5月是美國的亞裔傳統月(Asian-American Heritage month)。亞裔傳統月始於1977年的一項國會議案。選擇5月是爲了紀念1843年5月第一位到美國的日本人以及1869年5月竣工的橫貫北美的鐵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當時大部分安置鐵軌的工人是中國移民。遙想當年,再看看現在,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我們現在甚至有了打職業籃球的華裔美國人,你可能已經聽說過紐約尼克斯隊的林書豪了(注:本刊採訪時,林書豪仍在紐約尼克斯)。

《看歷史》:您是否處於這種狀態過:美國人認爲您是中國人,中國人也認爲您是中國人?您是怎麽解決這個身份認同的問題的?

駱: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確實因我的亞洲身份和美國價值觀而掙扎過。我曾有段時間感到有點糾結。美國的流行文化和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習俗是不同的。有這麽一段時間,我對這兩種文化的任何一種都感到不確定。但是最終我通過取兩種文化的長處而獲益。當我意識到我可以從兩種文化中分別汲取一些好的傳統,並將它們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開始變得自信。

可以說,在有關家庭、教育和辛勤工作方面,中國傳統文化教會了我許多。看到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中國爲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與此同時,我爲我是個美國人而感到驕傲。美國是自由、希望和機會的指路明燈。美國使得我的家族能夠獲得成功。正是美國的平等感引領我和我的家族成員相信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成功。

《看歷史》:您與您的祖輩和父輩相比,在移民的身份、文化、情感認同等方面,有沒有不同的地方?這些不同的觀念是如何産生的?


駱:我認爲在關於能動性和所關心的事物上,我的祖輩、我的父輩和我都是非常相像的。我們中的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們的生活有著不同的樣式。但是我們都給自己設定了很高的目標。對於兩種文化都有所涉足,這給了我們機遇。你可以這麽認爲,我們從中國傳統中繼承了高的標準,並從美國傳統中找到了實現這些高標準的力量和能力。我希望能把這種認知灌輸給我的孩子們。我希望他們也擁有遠大的抱負和夢想。就像我們家族其他人一樣,我的孩子們也可以追尋他們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但是希望他們能夠以一種冒險精神去努力,並獲得成功。

《看歷史》:在您成長過程中,中美兩國之間的哪些事件給您留下深刻印象?

駱:我不會說哪個特定的事件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中美兩國有著長期並不斷變化的關係,但是總的趨勢是好的。就在這些天,我剛剛回顧了大量關於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的歷史資料。事實上,美國大使館剛剛紀念了此次歷史性訪問的40周年和有關的方方面面事情。那確實是中美關係史上一個精彩的時刻和真正的突破點。

如你所知,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美關係惡化。在接下來的20年中,情況持續惡化。尼克松起初是非常堅定的反共産主義者,因此他在做出重啓中美對話通道的決定時不得不克服自身強烈的自尊心障礙。對於中國方面而言,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當時接待尼克松也很不易。當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許諾要同尼克松總統一道將中美邦交正常化時,毛周二人定當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只要當時任何一方未能把彼此的差異暫且擱置一旁,那麽我今天也不可能以大使的身份出現在這裏了。值此尼克松訪華40周年之際,對於中美關係而言,我們在感恩過去所獲的成就的同時要繼續努力,再創另一個40年。

《看歷史》:您能再多談一些關於您父親和您祖父的故事嗎?

駱:跟各位分享我祖父和父親的故事對我而言是種榮耀,我非常欽佩他們。我的祖父在十幾歲的時候便乘船來到了美國。他被華盛頓州的奧林匹亞鎮所吸引,在他之前這裏已有了一些駱家的遠房親戚。在那兒,他爲一戶人家做家仆,部分是爲了換取英文課程。一段時間以後,他回到中國並成了家。但是他還是覺得自己的未來在美國,因此他又隻身再次來到美國。在西雅圖,他獲得了一份在大醫院當主廚的工作。他的同事們鼓勵他把家人接到美國來,於是他再次回到中國,把我父親、我祖母和我的幾個叔叔都接到了美國。

我的父親到了西雅圖之後開始學習英語。時至青年之後,他決定加入美軍。他被派往密西西比州訓練,爲加入第五裝甲師做準備。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他被派往歐洲戰場。他和他所在的部隊參加了諾曼地登陸,過了沒幾天,他們就在猶他海灘登陸了。他們聽命於美國最著名的將軍之一——喬治·巴頓將軍。他們從諾曼第徑直前往柏林,一路上遭遇了激烈的戰鬥。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我的父親以上士的身份退伍。隨後他搬回到西雅圖。

我的父親沒有選擇去大學學習,而是去做了一名廚師,成了普通的勞動者,就跟我祖父一樣。我祖父認爲對他而言這是儘快開始掙錢的最好辦法。1946年,我的父親決定去香港同我母親相親,他的一些朋友覺得他倆很配。他們結婚了,然後我父親帶著我母親來到了西雅圖,我母親在餐館裏幫助我父親,同時還在一個工廠打工縫衣服。從1949年開始,我的父親和我的幾個叔叔開始在現著名的西雅圖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的一家小飯館做美式食物。這是家典型的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小飯館。到了1956年,我的父母就攢了足夠的錢來買自己的房子,我的父親幫著建了這所房子。這房子至今還在。事實上,我84歲的老母親還住在裏面呢!在我們家搬到那所房子後不久,我的父母便決定開一家雜貨店。我們家在接下來的24年裏一直經營著這家雜貨店,1982年的時候關了這家店。

我們在那所房子裏面生活、在那家雜貨店打雜的日子都非常美妙。那一區屬於義大利裔聚居區,我們的義大利裔鄰居們教我們如何打理花園。我甚至學會了嫁接植物的方法。我喜歡向人講述我如何學會把一棵美國梨樹嫁接到一棵中國梨樹上的故事。這是個非常棒的比喻,象徵著兩種文化的交融。事實上,我還教我父親嫁接不同品種植物的方法;我們非常享受一起打理花園的時光。

我永遠都記得去祖父家玩的時光。他過去常常坐在他家門廊上給我們削蘋果吃。我們喜歡坐在他的腿上吃著那些華盛頓州著名的美味蘋果。我的祖父後來搬出了那個房子,但是當我在1982年競選州議員的時候,我有機會再看了那房子一眼。跟我童年回憶中的房子相比,那所房子看起來是那麽的小,在小時候的我看來,那房子好大好大。

我前面提過我父親和我祖父都是出生在中國的,因此我小時候是說中文的——準確地說應該是臺山話。事實上,我直到上學前一直說的是臺山話。在這樣的移民背景下成長,我很早便生出了對這移民經歷的感激之情。在我五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到國外旅行,我到了香港。儘管當時我只是個小孩子,那次旅行還是給了我很深刻的影響。我的外婆住在九龍的一個胡同裏。她和她的家人在那的生活很艱辛,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香港的那個地區還相當落後。水是定量供給的,而且那裏有著大量的污水問題。那段經歷讓我意識到我們在美國的生活是多麽美好,也讓我意識到了我的家人是非常努力勞動才換來了更好的生活。我們絕不算是富有,但是相比較而言,看著我們獲得的進步,我真的感覺很不錯。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我還是州議員的時候,我來過中國。後來又以州長的身份重返中國。這些旅行幫助我形成了對於移民的看法。比如說,在1997年,聯邦政府取消了給非法移民的救濟糧票,我便提出了一個華盛頓州的專案,用來填補這個空缺。我的父親總是教育我,我們在美國的成功都離不開中國的農村。因此,我們總是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幫助移民,同時寄錢回中國。我們把廚房用具和家具捐給在美國準備安頓下來的移民。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接觸各種移民。在我們的小區裏,有中國移民、義大利移民、日本移民、菲律賓移民等等。我的父親總是帶著我們同不同的人們一起度假,包括一些親戚和一些朋友。父親的這些朋友我們不管是否有血緣關係,都喊作“叔叔”和“阿姨”。

我希望這些能讓你們對我的家庭背景有所瞭解。在美國的整個歷史中,有許多跟我有著相似經歷的移民。今天我非常自豪能夠用我的家庭成長經歷來帶給中美關係一點正面的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