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胡宗鳳/高雄報導】2012.05.16 03:28 pm
高雄市「中都濕地公園」勇奪世界不動產聯合會(FIABCI)「2012全球卓越建設獎」環境復育類首獎,高雄市副市長劉世芳指出,此次得獎不但證明市府團隊的優質建設已達國際水準,也提升了高雄市的國際能見度。
高雄市長陳菊表示,打造生態的綠色城市,是高雄市重要的施政價值。中都濕地由工業廢棄地變身成為生態復育的典範,並獲國際肯定,是對市府團隊的一大鼓勵,高雄市也一定會繼續努力!
在此之前,檨仔林埤濕地公園、愛河之心及洲仔溼地已分別在2011、2009、2008年獲得世界不動產聯合會的殊榮。工務局長楊明州表示,這次得獎的中都濕地公園成功串聯援中港、半屏湖、洲仔、美術館、愛河、鹽水港等濕地公園,並連結至熱帶植物園、鳳山水庫構成「高雄溼地生態廊道」。
中都濕地公園佔地11.6公頃,位於高雄市同盟三路、九如三路、十全三路及中華二路等交通幹道之間。園區規劃有3座吊橋、紅樹林生態復育區、水上長廊及原生林生態島等設施,保留原木業輸送河道與自然海水接連,藉由淡鹽水混合的特殊條件,成功復育欖李、紅茄苳等紅樹林生態及海岸林帶,並保留一根從舊渠道挖掘出來,長達七公尺的原木和編號「三民004」的珍貴老雀榕,以利生物多樣性保存。
串聯愛河流域的水系藍帶與濕地的生態綠網,營造適合候鳥的棲息環境,讓過境的候鳥在此落腳歇息,目前已發現有小白鷺、夜鷺、白尾八哥等30餘種鳥類,為地球補回一塊遺失的熱帶海岸溼地,成為都市中大自然的生態教室。
成大教授:微藻減碳 是樹木的20倍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8.03 11:35 am
成功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張嘉修研究海中與河中微藻,發現這些綠綠的、肉眼不太容易分辨的微藻,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竟比樹強20倍,而且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60%時,微藻仍可承受,對減碳有正面幫助。
這些微藻經過提煉後,還可以產生高比率的生質能源,成功大學已經與中鋼合作建置微藻養殖系統。這項微藻系統也已經申請專利,並進一步開發微藻健康食品與美容用品,多方面開發微藻的經濟價值。
所謂的微藻與一般海藻不同,海藻可以採集甚至用肉眼清楚辨識,但微藻非常微小,用肉眼只能看出水有點偏綠色。張嘉修帶領的研究團隊,從台灣南部水域篩選出微藻種類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微藻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極佳,進一步設計出各種養殖微藻的系統。
目前成大已經與中鋼合作,把煉鋼高爐煙囪排出的高濃度二氧化碳,引入微藻養殖系統中,讓微藻快速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和作用產生氧氣,再排到空氣中,一方面可以減碳,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微藻。
微藻還可提煉生質能源
除了減碳,張嘉修表示,經過實驗,一公噸的微藻還可提煉2公斤的生質能源,產生油的比率相當高,生質能源可以單獨驅動引擎,不僅減碳還能產生燃料,一舉數得。
過去提煉生質能源大多使用玉米、甘蔗等,提煉燃料時也會減少糧食供應。張嘉修表示,培養微藻不會占據栽種作物的面積,也不會影響到糧食供應,且培養過程需要大量二氧化碳,只要將養殖系統架設在工業區,引入工廠排出的二氧化碳就能培養,過程相當環保。
如果台灣沒有鄉村…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9-7
◎ 林震洋
九月六日自由時報的一則新聞「活化休耕地 農業縣市:擠不出預算」,透露當前農業政策背景的兩個迷思與困境:一、農業生產偏重經濟價值,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扞格。
政府有意活化休耕地,是早該進行的政策。但如果依循工業化農業的思維,以單一作物栽植,仰賴化學肥料、除蟲草劑的施用,生產單一特產作物,把活化土地當作是活化經濟的手段,那就忽略了氣候暖化、石油高峰期等全球環境變遷的危機。
農業除了經濟價值以外,更有生態、社會、文化的價值,政府在活化耕地的同時,也應擴大野生、原生動植物的保育,復育農村的生態功能,例如鼓勵部份農地回歸林地,野溪河岸去水泥;或仿照台南市政府推行水雉保育獎勵辦法,針對野兔、穿山甲、食蛇龜等動物擴大保育,讓更多生命進入農村與我們共存,進而復育以原生動植物為基礎的傳統生活、飲食文化,讓資本主義、功利主義切割而疏離的社會,重新凝聚。
在生態與社會的重建過程中,經濟是兩者的連結,但資金必須從化肥、農藥產業鏈中轉出,轉而鼓勵青年人回鄉,或促成地方產業的形成,或用於生態資源的調查或復育。當農業縣市政府表達沒有資金,更凸顯了中央與地方兩種政府層級劃分的盲點:都市與農村兩種地方政府。
農村是以自然資源為主的地方政府,都市是以加工產品、貨幣為主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則是空的,以無形的口號信念、理論數據、權力為基礎,進行資源分配的國家政府。
農村和都市,本來是一體的,就像農地和河川,島嶼和海洋,天空和宇宙,都是相連的。是什麼?是誰?將他們、我們給分化了?
(作者為約聘助理)
奮鬥18年 濕地法要三讀了
【聯合報╱邱文彥/國民黨籍立委(基隆市)】2013.06.18 02:02 am
濕地常被譽為「大地之腎」,對於農漁生產、鳥類棲息、生物繁衍、水源提供、水質淨化、洪水調節、觀光休閒和研究教育等都具有重要功能。一九七一年聯合國「拉姆薩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強調,濕地是經濟、文化、科學和遊憩的寶貴資源;濕地的破壞與淪喪,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
從一九九五年第一屆全國民間生態保育會議宣讀「搶救濕地宣言」,經過十八年來無數志工共同的努力,今天「濕地保育法」終將在立法院三讀了!台灣將與世界接軌。
濕地法最重要的精神,是植基於「明智利用」和「零損失」的理念,讓濕地從永續觀點與各項民生利用共存共榮,同時避免濕地再遭鯨吞蠶食、一一破壞。在立法過程中,朝野組成專案小組,開啟了事先協商、凝聚共識的良好模式。因此,新法充分尊重包括水陸域濕地內之農業、漁業、鹽業、建物等原來之使用,兼顧保育和利用,以保障人民權益,並減少執行紛爭。
為妥善保護濕地,濕地法依據拉姆薩公約的評定準則,建立「國際級」、「國家級」和「地方級」的等級,開啟我國分級保護管理濕地的機制,也讓目前公布的重要濕地取得法定地位;為落實濕地零損失政策目標,新法更制定優先迴避、減輕衝擊、異地補償和生態補償等原則與步驟,使濕地保存與發展利用有明確的優先秩序和衝突解決機制。
期盼通過濕地法後,國人有定常性濕地宣導教育活動,喚醒更多人對濕地的關懷,為台灣濕地留下最後一片生機!
- May 16 Wed 2012 15:32
高雄中都濕地公園 奪全球卓越建設獎 工業廢棄地變濕地公園; 成大教授:微藻減碳 是樹木的20倍; 如果台灣沒有鄉村… 濕地法 (合輯)
close
中都濕地公園 奪全球卓越建設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