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雷光涵、劉惠敏/專題報導】2012.03.26 11:42 am
假日中午的餐廳內,四對父母帶來的孩子坐在同一桌,大人聊得起勁,四個八至十歲的男孩,有兩個在玩iPhone,一個在看iPad,還有一個發呆等餐點。
這樣的場景對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在以前,同樣吃一頓飯,四個孩子會打成一片,臨走前還依依不捨;如今大人們急著想和老朋友敘舊,於是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
從電視、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群由「螢幕」陪伴長大的孩子,姑且稱他們是「S世代」(Screen Generation)。
S世代與人交往的模式,不再是面對面交談而已,「即時通」等網路社群網站成為對外溝通的主要媒介;再過幾年,上學只需帶平板電腦,叫「電子書包」。大大小小的螢幕,是S世代最常注視的對象,取代了一張張真實的臉孔、書本與黑板。
藝人陶晶瑩的兩個孩子都在S世代的洪流。她說,三歲的兒子小龍在玩iPhone的時候,「你會驚訝於他手指的靈巧度與熟練度。」女兒荳荳的幼稚園有些教材得要上網看。陶晶瑩說,螢幕化「顯然是避免不了的趨勢」。她盡量不讓孩子接觸電子新媒體,「不得已使用,都是在外面與朋友用餐的時候,為了安撫焦躁的小孩」。
和陶晶瑩一樣,現代父母多半有用手機、平板電腦「哄」小孩的經驗。
小孩多元學習? 爸媽喘口氣!
卅四歲的竹科人王柏達的智慧型手機裡,有許多開發給兒童玩的App,「竹科的同事們,都在分享這些」,包括用中、英、台語讀故事的軟體。「給小孩多元學習」是安慰自己的理由,王柏達說,「說穿了,是父母下班後,想喘口氣,有自己的時間」,把螢幕塞給孩子是最省事的了。親自念故事給小孩效果當然和看電子書不一樣,「小孩會不停問我問題」。
市調機構尼爾森最近調查發現,家有十二歲以下小孩的父母,七成讓孩子用平板電腦,以免孩子無事可做,比一年前多九個百分點。
平板電腦成為最夯的電子保母、玩伴及老師;一根手指頭,輕輕點取螢幕,像魔法棒一樣,馬上打開多采多姿的世界,操作門檻遠低於傳統電腦,讓S世代愛不釋手。
家庭主婦張蕙芬限制念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勻勻,每天只能和「螢幕」相處半小時。
她只給勻勻看傳統的故事書,「每翻一頁,才有思考的時間」。她覺得,小孩「五感」都要訓練,「手指頭一點,答案跑出來,都不經過大腦。」
不少醫學研究警告S世代可能衍生的問題。有研究說,每天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腦的孩子,腦部過度刺激,會注意力不集中;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心理師謝明慧說,「至少,有相關性」。
專家提醒,S世代的家長得常帶孩子到戶外走走,遠離電視和電腦;但這兩年流行的是輕便的手機和電腦,公園裡也能輕鬆找到「小小低頭族」。
看動物沒興趣? 愛電子動物!
一位母親發現,兩歲的兒子對iPad裡的電子動物百看不厭,但帶兒子到動物園,卻對活生生的無尾熊或大象興趣缺缺。職能治療師王宏哲說:「我預測幾年之內,醫界會出現與iPad相關的新病名。」
國內外專家一致建議,三歲以前不該接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三歲之後也要慎選軟體。
王宏哲說,學齡前兒童用這類電子設備,更需父母的陪伴及管理,「可是,現代父母就是沒空陪,才把iPhone、iPad丟給孩子玩」。家長用螢幕換到自己休息的時間,卻可能賠上孩子的發展缺陷,這是科技時代的教養新難題。
20個在臉書上最容易惹惱朋友的行為
撰文者:海沫
你知道在臉書(Facebook)上做些什麼事情,會惹惱你的親朋好友嗎?
Mashable的駐站作者Stephanie Buck,整理出20件他認為最容易惹惱臉書好友的事情:
1. 新手爸媽狂貼寶貝文
我喜愛你家小嬰兒,真的,我們真的覺得他很可愛。可是,拜託,我對於他每個小時做了什麼事情、發了什麼音沒有興趣,所以可以請你不要一天46個動態貼文都是類似這種內容嗎?
2. 行銷廣告文
恭喜你找到了新工作、新志業,當然,如果你真的想要在臉書上行銷,請您去建立一個專頁。除非你想要失去所有的朋友,那你可以繼續貼那些行銷廣告和寄送垃圾郵件。
3. Vaguebooking
所謂的Vaguebooking就是指:故意用含糊的臉書狀態來促使你的朋友問你「怎麼了?」,例如「想哭……」、「人生好痛苦」之類的。
4. 被無預警的Tag
人人都會打卡,人人都會標籤自己跟隨行的親朋好友,但是,在你標籤之前請先問過你的朋友,你的朋友很有可能不想被標籤,尤其是他的臉書好友裡頭有他的上司的時候。
5. 以說笑之名實行炫耀之實
「有的時候我希望我的身高不是5呎10吋、外表也不是那麼亮眼,因為這樣的話,我走在路上的時候搭訕的人就可以少一點」,講得好像他們對這種事情很困擾,實際上是炫耀。
6. 自戀地自拍
喜歡自己沒有什麼錯,但是你不需要連拍幾十張動作、衣著和表情都差不多的照片來告訴你的好友們。
7. 喜歡貼「歌詞」表達心聲
是的,我知道這首歌很符合你現在的心情。但是頻率太高,就不好了。
8. 政治叫囂
政治議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可以不要每天都談政治嗎?談點別的行嗎?
9. 和其他社群網站的同步訊息
比方說臉書和Twitter、Google+同步等等。
10. 提到第三人的狀態
那個他 / 她 / 牠是誰?可不可以說清楚,一定要這樣一直影射來影射去嗎?
11. 無意義標籤
你上傳了一張好漂亮的夕陽照片,Tag了一堆親朋好友,但是,當場看到這景象的只有你一個。你是想讓親朋好友有參與感,還是想要讓他們關掉標籤功能?
12. 沒完沒了、意思相近的回覆
當你想不到新的回覆內容的時候,請停止回覆,為了你自己好。
13. 公開談論你的私事
舉凡你和男朋友吵架、和家人冷戰、宗教信仰、衛生清潔用品等,麻煩你,將這些事情留著自己知道就好、私下解決。
14. 沒意義地更改名稱
把名字換掉、把姓換掉,然後我突然就不認識你了,甚至我會懷疑你是我的好友之一嗎?
15. 長達一個月的活動
發佈一個長達一個月的活動?太好了,我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計劃要怎麼報復你。
16. 資料共享
沒有道理你和你的朋友應該保有獨立的文件資料對不對?你們一定要呼吸相同的空氣、保有相同的秘密和相同的身份,是吧?
17.散布都市傳奇、連鎖信
「轉貼這個臉書狀態,以保護您的隱私」,聽起來很熟悉嗎?像這些假謠言往往開始作為政治、市場行銷或社會運動,旨在傳播恐懼的意識。但實際上,盲目延續這些謠言的人才應該害怕。
18. 叉腰拍照
這個動作讓你看起來比較瘦,但也不自然。
19. 無意義的狀態和運動狀態更新
你400位臉書好友都知道你為了馬拉松在做準備,所以你一定要時不時就更新訓練狀況讓大家知道嗎?
20. 過長連結網址
當你轉貼網址過長的文章時,請把網址記得刪掉好嗎?這樣跟洗版的行為沒有什麼不同。
你在這20項指控裡頭嗎?有的話,不用太生氣,畢竟要20條都沒做到的人太少了。
當然這些都不是特別嚴重的事情,但或許是因為我們年紀有些大了、耐心變少了,所以漸漸地不能容忍這些事情發生。
(資料來源:Mashable)
本文獲「科技報橘」授權